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2022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集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D.表达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材料中《墨子》记载的一些内容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阅历的总结,C正确。

这些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A错误。

并不能表达完整科学体系已经形成,B错误。

墨家思想代表的是底层一般民众的利益,D项错误。

25.据学者争辩,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根本状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把握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留意维护中心的权威D.连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局部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分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

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连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推断出,D选项正确。

A、B依据材料都无法得出。

C 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展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心集权的消极影响照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承受制盐技术的竹简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假设对工作条件成待遇不满足,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进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井主所雇工匠”等信息可以推断,这些竹简井属于民营手工业,数量成百上千,因此A正确。

材料无法表达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是否高,B错误。

雇佣劳动是否已经“普及”无法推断,C错误。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23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题目: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枚邮票是在哪一年发行的?
A. 1840年
B. 1897年
C. 1912年
D. 1949年
答案: B
解析: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枚邮票是于1897年发行的。

2. 题目: 下列哪一条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割让的地方?
A. 香港
B. 台湾
C. 辽东半岛
D. 德属胶澳(即青岛)
答案: B
解析: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割让了台湾给日本。

3. 题目: 中国共产会在哪一年举行?
A. 1919年
B. 1921年
C. 1925年
D. 1949年
答案: B
解析: 中国共产会于1921年举行。

二、简答题
1. 题目: 请简要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

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结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题目: 请简要介绍《中国人民的解放军十大军事行动》中的
一项行动。

答案: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的解放军十大军事行动》中,淮海战役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行动。

该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有效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三、论述题
题目: 简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案: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日本的侵略行动进一步升级。

这一事件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同时也引发了人民的抵抗斗争。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中日矛盾,为日本侵略行动埋下了伏笔。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完全解读(全国乙卷)01

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历史命题特点
1、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强调“五育”并举。试题彰显了 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将党史学习融入历史教育和考察,推动育 人价值落地,使学生在培育知识、追求理想、塑造价值观等方面 得到启迪,进而关照现实。 2、从双减政策出发,聚焦基础,凝炼思维。着重考察基础,通 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察,引导学生将基 础知识内化,深入掌握方法。引导教师把重点放在讲透教材和学 法指导上,回应双减政策“减量增效”的要求。 3、史料实证为主线,综合考察核心素养。史料研读和证据意识 是历史学习的根本思路,从史料的探究、论证和分析过程中强化 基础训练,构建“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思维逻辑,启发 其获得更立体、灵活和批判式的思维品质 4、重视课程关联,学科多元渗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20年修订版)》对高中历史课程关联提出了新的要求,试 卷命题结合高中实际学情和学科特点,融合多种学科、社会热点, 起到有效整合历史课程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的作用。
2、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
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 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 点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 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把教学重 点放在解题技巧上。全国乙卷第26题,围绕宋代官职 “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 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 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方能准确作答。
(1)充分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适度引用图表或原材料。如 选择题第24题、第31题选用了图表格式呈现题干材料,第25、27、 28题以及第42、45题,都引用了原文加引号的方式表达,需要学 生具有良好的文言文字阅读功底,以及一定情境下的思辩能力。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一、选择题1.西藏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遗址出现了粟的栽培和猪的饲养;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粟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遗址发现了2—4世纪的茶叶、丝绸以及青铜与铁等金属制品遗存。

这有力佐证了西藏地区()A.生态环境受到新物种引进的严重影响B.与其他地区存在持续的物质文化交流C.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D.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2.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

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3.隋末起义的领导者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乡民、贵胄大族、豪族官吏三类,起自民间者不占优势。

起义从当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为演变为推翻隋朝的政治斗争。

《唐会要》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

这说明()A.隋唐的选官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变B.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了新阶段D.唐初统治仍以士族地主为政治基础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设有买马司,专门负责从大理等地区买马的事宜。

在贸易中除使用银钱以外,还以盐和锦、彩等丝织品进行交换。

陆游诗中咏道:“国家一从失西陲,年年买马西南夷。

”这一举措()A.加深了民族间的交融B.缓解了南宋财政危机C.体现了羁縻政策失效D.推动了南宋文化繁荣5.图1是《东坡笠屐图》。

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归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

《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被演绎的主要原因是()图1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C.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6.晚清秀才刘绍宽在1894年前就阅览过《物理小识》等西学书籍,但仍学经义。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

2023年6月全国高考山东省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

故选C项。

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

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

根据材料“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可知,东汉后期,天子至士乘坐牛车之所以成为一种风尚,是因为牛车稳而宽敞,是沉迷于享受的表现,由此体现了当时政治的衰颓,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东汉后期是否是戒奢尚俭,排除B项;天子至士喜乘牛车是为了享受,而不是重视农耕和农业,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乘坐车辆的变化,没有体现豪强势重信息,排除D项。

2024新高考II卷高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新高考II卷高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新高考II卷高考真题历史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 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山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山东卷)试题试卷原卷答案解析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A. 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 指环、牙器、臂玉环等C. 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 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2. 西周时期,诸侯国在奉行周礼的同时,多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变革礼制,移风易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诸侯国转变做法主要是为了()A. 重构统治秩序B. 限制贵族特权C. 以德行教化民众D. 打破宗法血缘关系3.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

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A. 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 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 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4. 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

这是因为明清时期()A. 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 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C. 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5. 下表为1846—1905年英国建筑师在上海、汉口、天津、北京等四地分布情况统计。

这体现了()A. 晚清外交的不断退让B. 英国势力范围的扩展C. 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D. 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6. 1926年1月,吴玉章在广州国民党二大期间的一次答词中说:民国元年的革命虽然成功,但所主张的不过是十八世纪法国式的革命,“拿百年前的旧方法,应付现在的新环境,当然是走不通的”。

他强调的是()A. 工农群众的革命主力军作用B. 创新革命理论的紧迫性C. 需要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D. 推进国民革命的必要性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

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

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 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 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 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 一时局出现在( )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 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 有所发展。(10分)
• 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 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 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 统治者重视。
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 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 思想。
• 解析:不同之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儒学的含义 和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发展”可从宋代儒学的形 成、主张和影响等角度解答。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 分)
•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 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的战场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 族委员会成立,1943月改组为法兰西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4年6月,法兰西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 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 国的战斗,并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 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兰西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 国和英、美、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回忆录》等

卷02 中国近现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2 中国近现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2·中国近现代史一、中国近现代的政治(2022·全国乙)1.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

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2·全国乙)2.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

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给了其他阶级一定的权利,拉拢其他阶级,共同为抗战服务,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抗战,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排除C项;1944年才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时间不符,排除D项。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全国III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

2023年新课标历史学科高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新课标历史学科高考真题(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 公共墓地出现B. 农业的产生C. 贫富分化加剧D. 文字的使用【答案】C【详解】A、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B、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B错误;C、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D、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时期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D错误。

故选C。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答案】A【详解】A、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

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

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选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正确;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B错误;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C错误;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D错误。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朝代使用了科举制?A.唐朝B.明朝C.元朝D.清朝正确答案:B2.《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的著名史书?A.元朝B.明朝C.隋朝D.唐朝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确答案:D4.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原王朝?A.清朝B.元朝C.唐朝D.宋朝正确答案:C5.下列哪个重要运动用以反对帝国主义?A.二十一条要求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一场文化革命。

当时,中国社会遭受到严重的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低迷状态。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主要是对旧文化的既有控诉,更是受到社会现实的压迫所迫。

2.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人民战争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是中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时代性。

三、解析题以下是《大公报》上刊载的关于一位人物的介绍:“此陈非彼陈,却是陈独秀的妻兄。

他是“战斗教师”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担任过《新青年》的编委会委员,并长期致力于教育战线。

”请问这位人物是谁?答:这位人物是陈其通。

他与陈独秀是姻亲关系,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主张革命和民主改革,曾经积极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答案:B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D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答案:B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2023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历史》(全国甲卷)

2023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历史》(全国甲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

侯,伯,子、男。

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2.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城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

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3.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4.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

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

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5.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6.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试题1.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

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

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

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

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3.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

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

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4.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

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

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5.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6.“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7.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着。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同意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个之间权限不明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主做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

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试根据要求作答只做一题,多做按第一题给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学|科网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尤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学&科网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7分)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着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选择题24—28 ACCAB29—33 DCCDA34—35 CD非选择题41、(1)差异:雍正年间严禁民间经营矿业,由政府垄断(2分);19世纪70年代实行官督商办,严禁洋人兴矿业。

(2分)原因:雍正年间,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为加强对地方及百姓的控制而严格限制地方开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对工矿业严格控制;小农经济为主,未产生近代经济,对矿业的需求量低。

(任意两点5分)19世纪70年代,西方侵略,出现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军工企业的开展,出现资金和燃料的不足,客观需要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为此创办民用企业并实行官督商办;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需要与洋人争利。

(6)(2)特点:清代永远严禁开矿;新中国积极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特别是稀少和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探.(2分)意义: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保证建立工业基地的需要;(2分)是国家制定正确的工业计划的先决条件;(2分)保证”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高国防建设力量;(2分)为国家更好的掌握和有计划地开发矿产资源做好准备.(2分)42、论题:科技的进步与钟表的演变(2分)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们的计时工具普遍使用日晷,依靠自然现象来作判断。

文艺复兴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钟表的精确度大大提高,但价格昂贵使钟表并未普及。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化生产使钟表价格下降,得到普及。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钟表精确度大大提高。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出现,功能增多。

(8分)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演变,使钟表得以普及,精确度提高,功能增强。

(2分)4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原因:街道管理体制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城市街道环境恶化,影响国家及首都形象;贪污腐败盛行导致修缮资金不足;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

(共四点,每点2分)(2)困难:冲击了官僚的既得利益;改变了摊贩原有的经营习惯,认为改革后经营不便。

(共二点,每点2分)启示:改革要处理好除旧布新之间的关系,做好旧政策的善后和新政策的推广。

(共一点,3分)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一战后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社会各界对欧洲统一的呼吁;维护欧洲持久和平的需要;民间对欧洲联合的呼声日益高涨;法德和解(每点两分,任选三)(2)“欧洲联邦”强调政治联合,易对各国内政造成干预;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下欧洲国际关系紧张,各自为政;一战后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难以达成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