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第五章)

合集下载

劳动关系学完全笔记

劳动关系学完全笔记

第1章劳动关系导论第1节劳动关系的概述1.劳动关系的含义: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对劳动的理解(1)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劳动具有自然性质;(3)劳动也具有社会性质。

在我国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3.劳动关系的本质: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4.劳动关系的主体:从狭议上讲:(1)雇员以及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2)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从广议上讲:还包括(3)政府.5。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建立、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等。

6.个别劳动关系的特点:(1)人格上的从属性.体现为a 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b 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c 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

(2)经济上的从属性.7。

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证,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8。

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1)独立自主性。

(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9.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第2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2。

合作的根源:(1)“被迫";(2)“获得满足”A 员工对雇主的信任;B 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C 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3。

冲突:劳资双方因利益、目标和期望不一致而出现的分歧。

4.冲突的根源:(1)根本根源:A异化的合法化; B 客观的利益差异;C 雇拥关系的性质;D 劳动者不愿意处于从属地位。

03325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

03325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劳动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个别劳动关系的特点:人格上的从属性和经济上的从属性。

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

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和运行。

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独立自主性和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获得满足的三个内容: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工作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自考劳动关系学

自考劳动关系学

历年试题分布章节一、历年名词解释分布章节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1、劳动关系主体P8(07.10)2、雇员(06.10)3、劳动关系P6(07.1、08.1)4、雇主P10(07.1、07.10)5、雇主组织P11(07.1、08.1)6、雇员团体P10(08.10)7、劳资合作P117(08.10)第四章雇主★★1、劳资合作P117(08.10)2、员工参与和参加管理 P107(09.1)第五章工会1、工会P397(09.1、08.1)第六章政府1、标准工作日P185(06.10)第十章三方协商机制1、三方协商机制P376(07.10)第十一章劳动争议处理★★1、劳动争议调解 P417(09.1)2、劳动仲裁回避制度P428(06.10)二、历年简答、论述分布章节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1、简述劳动关系的主体。

P8(09.1)第四章雇主★★★★1、简要说明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以及对待工会的措施。

P102(09.1)2、简要回答劳资合作的特征。

P118(06.10)3、简要回答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管理方对待工会的措施。

P100(07.1)4、简述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P90(07.10)5、简述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评价。

PP91(08.1)6、简要评价劳动过程理论。

P94(08.10)第五章工会★★1、简要回答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

(06.10)2、简述工会的职能分类。

P135(07.1、08.1)3、简述工会的内涵。

P129(07.10)4、简述工会的组织原则及其体现。

P150(08.10)第六章政府★★★1、简述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具有的主要功能。

P174(09.1)2、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P163(06.10)3、简述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所具有的主要功能。

(07.1、07.10)4、简术英国学者罗恩·比恩在《比较产业关系》一书中提出的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五种角色。

P164(08.1)5、简述我国法律规定的女工保护标准的主要内容。

《劳动关系学》课件

《劳动关系学》课件

《劳动关系学》PPT课件
劳动关系学PPT课件大纲
劳动关系概述
定义和内容
劳动关系的定义和内容关系的发展历史及其对 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基本特点
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包括 雇佣关系和劳动合同等。
劳动关系的主体
劳动者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权利 和义务。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义务,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 职责和义务。
劳动关系的过程
1
劳动合同的签订
劳动合同的形式与内容,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
2
劳动争议的处理
劳动争议的种类和处理机制,劳动争议的预防和解决。
3
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
了解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
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
劳动法律体系概述
劳动法律体系的概述及其对劳动 关系的保障。
劳动标准法的内容与保障
劳动标准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劳 动关系的保护。
劳动争议的处理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的处理法律规定及其对 劳动关系的保障。
结语
1 劳动关系的趋势和展望 2 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意义
劳动关系的趋势和发展前景。
劳动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辅导教师的总结和展望
辅导教师对劳动关系学学习的总结和对学生的期望。

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 考点汇总复习

自考03325劳动关系学 考点汇总复习

第1章重点第2章重点第3章难点第4章雇主重点第5章工会重点第6章政府第7章难点第8章集体谈判第9章集体协议重点第10章第11章难点第12章1考点1:劳动关系的内涵1.劳动关系2.劳动力的提供者3.(详情见下页)考点1:劳动关系的内涵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对立劳工关系集体谈判劳雇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源自日本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美国考点2: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1.概念经济社会关系。

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2.含义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最基本条件。

自然性质社会性质考点3: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定内涵第1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凡不在职工之列的人员所从事的劳动,或者虽在职工之列却以职工以外身份所从事的劳动,例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我国目前法律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指的劳动。

(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即职工由用人单位组织起来并在其指挥或指派下,以用人单位的名义共同从事的劳动。

考点4:劳动关系的本质本质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1.合作2.冲突劳动者资方考点4:劳动关系的本质3.力量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类型劳动力市场力量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退出“罢工“岗位4.权力决策权力考点5:劳动关系主体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雇员劳动者雇员团体雇员组织雇主“管理方”或资方低层管理者属于雇员雇主组织雇主协会政府制定者维护者公共部门的雇主服务。

劳动关系学(人大版)

劳动关系学(人大版)

名词解释1、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2、劳动者:指在现代产业社会中受雇于他人,以劳动工资收入为基本生活来源的体力和脑力工作者。

3、工会: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

(基本特征:因劳动关系冲突而产生、以维护会员利益为任务、以集体谈判为基本手段、自愿结合)4、集体谈判: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者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

集体合同:集体谈判双方代表之间签订的,关于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团结权:劳动者为实现和改善劳动条件而组织和加入工会的权利。

5、集体争议:集体劳动关系中存在共同性或关联性权利义务的劳动者或者劳动者集体,因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义务问题,与雇主发生的法律纠纷。

是与个体争议相对应的争议形式。

劳动者方面的集体争议行为包括罢工、集体怠工、占领工厂、设置纠察线等。

行使争议权应符合:工会领导、以缔结集体协议为目的、妥当性6、劳动争议①广义:以劳动关系为中心发生的一切争议②狭义:单个的雇用人和受雇人之间所发生的争议及雇用人团体与受雇人团体发生的争议。

7、劳动争议仲裁:由公正的第三方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评判。

我国目前有:商事仲裁和劳动者争议仲裁。

、特点:仲裁时效短;程序简便、先裁后审;审判具有法律效力;限于权利争议8、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实行仲裁员、仲裁庭制度。

具有行政性与准司法性。

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工会代表、政府制定的经济综合管理部门代表组成。

9、集体行动: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又称产业行动,指劳资关系双方为在劳资关系中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闭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的手段进行对抗的行为。

产业行动是集体劳动争议的最高争议手段。

10 罢工:工会在集体谈判期间组织雇员集体拒绝提供劳动服务的行为,引起罢工的主要原因是集体谈判陷入僵局。

11工潮:劳动者为实现一定的经济或者其他社会要求而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延续一定时日、不间断的集体行动,包括请愿、集会、游行、示威、怠工、罢工等。

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学

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重点)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原则、程序、形式、履行、无效合同的确认及处理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内容(重点)
内容、条款、 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重点)
第五节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续订(重点)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一节 集体谈判的含义和功能 概念、功能
第二节 集体谈判的结构 第三节 集体谈判的进程 第四节 集体谈判的结果 第五节 不当劳动行为及其救济 第六节 诚信谈判的责任 第七节 罢工及其争议处理
第一节 集体协议的性质 第二节 集体协议管理 第三节 集体协议的条款 第四节 集体协议的订立、变更和终止
第一节 三方协商机制概述 第二节 三方协商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 第三节劳动争议仲裁 第四节 劳动争议诉讼 第五节 集体争议处理 第六节 争议预防和处理技巧
第一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一般)
1.1 时代背景 1.2斯密的管理思想 1.3劳动关系 1.4劳动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 冲突的制度化
第四节 成熟的劳动关系 (P73重点)
第五节 新的矛盾和问题
第六节 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谁是雇主
1.1雇主的概念 1.2雇主组织 1.3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第一节 来自国外的影响 第二节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
谢谢
第一节 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
1.1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 1.2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1.3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 1.4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观点 1.5激进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一元论与多元论
2.1一元论与多元论 2.2价值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劳动关系学-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学-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2472B 050062B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劳动法劳动经济学社会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劳动关系》课程是劳动经济学院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基本理念、理论、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与相关制度,以及处理劳动关系事务的现代组织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操作的各个层面了解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和发展的整体状况,同时注重这些内容与中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用劳动关系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劳动关系问题的能力。

为社会培育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中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处理实务以及理论政策研究的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劳动关系理论框架的系统性,从总体的视角来把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

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随着国际劳动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内劳动关系状况的不断变化,课程内容必须紧贴时代发展脉络,如增加劳动合同法时代背景下劳动关系的转型与特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工会与集体谈判的发展等。

教学内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除了一些基本的原理、既成事实和概念之外,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鼓励学生发当众发表见解和互相辩论。

案例分析和考试主观题都不做唯一答案。

2.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劳动关系》课程要求是多层次的,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也尽量服务于多层次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避免灌输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都离不开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或搜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在传授重点难点内容或理论性强的内容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辅之以练习题和思考题,而在传授其他内容时则采用尽可能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愿望。

03325 劳动关系学资料整理

03325 劳动关系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雇员劳动力的提供者,也称劳工、工人、劳动者受雇者.我国劳动关系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具有自然性质、社会性质.我国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主要包括1.从主体上看,他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他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他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上看,他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冲突: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的分歧.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权力管理方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互相交织.劳动关系同时又是社会关系,特点是,平等性兼奴隶性,人身性兼财产性.调整的对象是以加强和巩固伙伴关系为原则,以双赢为目标,使劳动关系良性发展.劳动关系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者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称用人主体.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力义务.特点是1人格上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b.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c.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2经济上的从属性(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特点是:1独立自主性(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不存在着相互隶属或附属的关系);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合作的根源:1"被迫":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2"获得满足"(a员工对雇主的信任b大多工作有积极的一面c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冲突的根源:1根本根源(a.异化的合法化,b.客观的利益差异,c.雇用关系的性质)2背景根源(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b.劳动力市场状况,c.工作场所的不公平,d.工作本身的属性).冲突的表现方式:明显的冲突(罢工)和潜在的冲突(各种不服从、权利义务的协商).冲突和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的解释;2、非文化因素的解释(a.客观的工作环境,b.管理政策和实践,c.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对劳动关系的影响:1、经济环境(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2、技术环境(a.易受新技术影响或资本密集型的,员工会给管理方带来更多成本,因而雇员岗位力量强,b.改变劳动力市场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3、政策环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和培训政策、其他政策),4、法律和制度环境(规范雇用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的机制),5、社会文化环境(各国家、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用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正统多元论学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同时也认为,这种冲突仅仅限于诸如收入和工作保障等具体问题,而这些利益上的冲突,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加以解决.工会和集约谈判有积极作用.2、典型模式:德国:特色是强势劳动法、雇员参与制度、工作委员会制度、政府为工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共同决策等制度.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管理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一致,劳资冲突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对工会态度模糊,一方面避免建立工会,另一方面强调那些愿意与管理方合作的工会才有可能未来生存.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灵活.2、典型模式:日本,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特点是终身雇用、年功序列、企业工会.新保守派: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 新保守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工会的作用不大,集约谈判对经济和社会起到负面作用.2、典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新爱尔兰.特点:法律体系完整,但功能较弱,雇员相信、遵从"意思自治,选择自由"理念,雇主不违反国家制定的反歧视法或劳动法,可以任何时候、以任何理由合法地解雇工人,而无需提前通知、支付解雇补偿费.自由改革派:更具有批判精神,积极主张变革,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工作待遇.自由改革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认为劳动关系是一用不均衡的关系,管理方凭借其特殊权利处于主导地位.认为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法不能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为保工人得到公平待遇,需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认为工会的存在和集体谈判的开展是必要的.2、典型模式:瑞典.特点:遵循"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临时解雇工人享有不错的失业福利,用于再培训计划及培训后寻找新工作补贴.工会在国家政策和管理方面影响力大,集体谈判在产业层面上进行,允许更大的变更,谈判在个部门之间显示高度的协调性,另工人可以自由组成工会,其协议自动覆盖该工会所在行业.激进派:由马克思思想主义者组成.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激进派主要观点和典型模式:1、观点: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认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假象.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非常有限.2、典型模式:前南斯拉夫建立的工人自治制度、瑞典的梅得尔计划、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孟作根体系.特点:面临的问题是用何种社会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如何完善这种新制度的问题,倾向是建立雇员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的价值取向一元论h多元论.一元论:强调资方的管理权威,要求雇员忠诚于企业的价值观.一元论观点:认为每个工作场所是完整、和谐的整体,不同的员工为共同目的作为一个团队工作,以实现管理方制定的组织目标,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没有利益冲突.认为工会存在分散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应尽量消除或避免成立工会.多元论:承认冲突,甚至认为在工作场所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多元论观点:将工业组织视为一个多元社会,包含了许多相互关联又独立的利益和目标,而这些利益和目标必须保持在某种均衡的状态 .认为工会不仅是劳资冲突的发起者,也被看作是争议的调整者,对于调整雇员与雇主工资争议、就业合同的谈判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集体谈判是规范和调整劳资利益关系最好形式.价值观的使用范围:1传统型企业(将劳动者视为影响生产力的直接因素,认为雇用和解雇完全根据生产需要,把劳动力看成一种成本,并降低至最小程度,主张劳动者服从资方的管理和指挥,剥削不可避免,禁止雇员参加和组织工会);2精明的家长型企业(给雇员提供优惠的就业条件和待遇,赢取忠诚度,主张建立企业内代表工会的组织,投入大量资源招有"正确态度"的员工);3精明的现代型企业(接受工会和集体谈判作为协商确定就业条件和待遇,属多元论者,鼓励工人加入工会,使通过工会达成的协议能够覆盖所有雇员);4标准现代型企业(承认工会,接受集体谈判,但劳资关系的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变化的机会主义基础上,表现更实用:当劳动力或产品市场显示雇员群体力量大时,管理方勉强与工会谈判,否则管理方试图恢复管理控制特权).劳动关系调整的几种模式:1、斗争模式(以激进派理论为基础,认为劳资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主张以斗争方式解决劳动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劳资关系体制由合作逐渐替代斗争);2、多元放任模式(美国.秉承新古典学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因素,工会和工会组织对市场机制的运作和发展具有副作用或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3、协约自治模式(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为主.以正统多元论学派理论为基础,主张劳资双方通过谈判取得均衡与和谐,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分两种形式:劳资抗衡(法、意等西欧)和劳资制衡(德、奥));4、统合模式:⑴国家统合;⑵社会统合(秉承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理论主张劳资双方要突破协约自治范围,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处理劳资关系.瑞典);⑶经营者统合(秉承管理主义学派理论,主张由经营者在企业层面统合各方力量,再通过政府将其决策表达在劳动基准法之中.日本).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时代背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作坊,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对内表现对本国劳动者剥削,对外表现为殖民地掠夺.大批劳动者离开土地,靠出卖劳动力卫生,形成现实意义上的雇用关系.工业革命成果是工厂制度建立,管理严密,残酷,使雇主和工人形成对垒态势."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的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涉市场的供求和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不干预政策的影响下,雇主具有相当大的雇用、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1、关系:雇主对劳动者残酷的剥削.政府信奉"自由竞争"理论,认为市场最有效率,不干预劳资关系.完全由劳动力市场自动调节.2、特点:劳动关系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工会很不完善,资方占绝对优势地位,政府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态度,对劳资纠纷不干预,但实际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管理时代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第二次技术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新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组织变革,贫富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导致经济危机.政府认识到为巩固政权、统治,不得不要求雇主方让步,同时对劳动者的工作保障加以管理."泰勒制"的含义:随着技术革命和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思想: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通过建立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内容包括劳动定额原理、激励性的工资报酬制度等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1、关系:⑴美国1886年12月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简称劳联,AFL)成立,是以熟练工人为主的不同职业的基础组织起来的全国性的总工会,目的是为工人谋取更多的利益.⑵政府采取"建设性"的干预政策,开始对改善工人状况进行国家干预,力图建立稳定的劳资关系.2、特点:⑴工会广泛建立,队伍壮大并形成层次,工人力量不断增强;⑵雇主通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⑶劳资矛盾的目标未变,但激励程度弱化;⑷政府政策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法律、建立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稳定、有序发展.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陷入动荡,生产、贸易严重破坏,民族矛盾突出,劳资矛盾居次.20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空前经济危机,使劳资关系紧张,政府开始对劳动力市场宏观干预.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工业心理学:⑴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同从事的工作相匹配;⑵在何种心理条件下,才能从个人的工作中获取最多并令人满意的产出;⑶企业如果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获得好的结果.霍桑试验: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埃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响的试验.社会系统理论: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他将管理工作纳入一个社会系统之中,并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在正式组织内尽力维护好一个协作系统.冲突的制度化时期劳动关系的制度化:⑴从国家干预向制度化、法制化过渡;⑵产业合理化(以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为主要内容)⑶三方性原则(管理方与劳动者集体按事先约定程序共同决定工资和其他工作条件,政府在谈判中作为第三方,帮助制定程序和规则,负责调解和仲裁,及提供服务).冲突的制度化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⑴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加速发展;⑵政府加强了劳动保障立法,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⑶企业的管理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缓和了劳动关系紧张状态;⑷冲突逐渐制度化,集体谈判范围扩大,使调整劳动关系渠道宽,选择余地更大.经验主义学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彼得.得克鲁.认为管理科学阶段侧重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相反.目标管理则是综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实现工作与人的完美结合.经理角色学派及其观点:产生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庭.认为经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与下属共享信息;有意识地克服工作的表面性;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关系.权变理论学派及其特点:也称超Y理论,代表人物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⑴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⑵管理方与员工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解决冲突,冲突激励程度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主流;⑶"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完善,解决劳资矛盾、纠纷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新时代高新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发生了更本性的变化.劳动关系的新变化:⑴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⑵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⑶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⑷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⑸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结合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出劳动关系发展的规律:⑴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劳动关系的变化受历史背景因素变化的影响,这些背景因素通过间接影响同一时期的管理思想,来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⑵劳动关系的发展从主体上讲,是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从无序到制度化、法制化方向逐渐推进的.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表现和特征:1、表现:⑴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还有一定差别;⑵在劳动关系建立的形式上,劳动合同关系与非劳动合同关系仍然并存;⑶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和行政配置机制同时对劳动关系发生作用;⑷劳动关系调整还存在着法律规范不健全的问题;⑸劳动争议大幅上升,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多.系统认识建国后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变化、发展的过程:建国时期,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的方式表现为统包统配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表现和特征为:劳动关系类型的单一性、内容的国家计划性、运行规则的行政性、主体利益的一体性.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表现和特征同上.发展同下.论述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⑴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⑵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⑶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⑷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第四章雇主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我国的雇主涵义:⑴雇主是经营者;⑵雇主所属单位为企业;⑶雇主范围包括多种所有制企业.雇主组织的含义: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1、作用:是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2、角色:主要从事四种活动:⑴参与谈判;⑵解决纠纷;⑶提供帮助和建议;⑷代表和维护.雇主的角色理论,以下6种: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种的重要性.2、评价:⑴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⑵降生产率等同于盈利,从而忽视劳动关系中的"政治"方面;⑶建立在把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这样一种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上;⑷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⑸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的作用.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2、评价:⑴为解释企业职权结构以及雇主的劳动关系政策与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⑵该理论主要关注管理过程的技术方面,强调在设计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过程中各种权变因素的重要性;⑶没有指出雇主的政策如何导致劳资冲突公开化.劳动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关注组织的政治运行.该理论假设企业的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工人的反抗引发管理控制问题.2、评价:布雷弗曼认为,科学管理旨在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增强对工人的控制.评价⑴降低生产技能收到普遍质疑;⑵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对工人的间接控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管理方应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生产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合理的报酬和更好的工作条件,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持续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评价:管理方保持中立不符合现实,管理方受投资者、消费者、工人等不同利益相关群体施加的压力,他们对不同压力作出的反应程度取决于这些压力是否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决策过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⑴管理方所谓的理性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⑵企业内普遍存在管理权术,对"管理方是理性人"命题构成挑战;⑶管理方易受当前流行管理模式的影响.2、评价:决策过程理论有助于认清管理实践的复杂性,但管理方的行为并非完全非理性的:⑴从管理者自身素质看,管理者通过教育培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决策程序;⑵从组织内部权力关系看,高层通过规则制度控制中下管理人员,并建立考评体系监督管理人员行为;⑶从决策的重要性看:重大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经过理性规划与审核后作出的. 战略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1、内容:用战略选择模型分析管理方的决策行为.科可恩指出,管理者的决策受以下限制:⑴企业过去作出的决策,企业现有的权力分配,以及企业、工会与政府之间的力量对比;⑵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以及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2、评价:科可恩提出目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的高绩效范式.选择高绩效范式不仅受管理者价值观、信仰与世界观的影响,而且还受企业规模、技术水平与市场条件等环境变量的制约.管理模式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作为指导原则,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2、分类:⑴按职权结构分: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⑵按管理理念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1、特征:强制性、专断性、独裁性、有限的忠诚性.2、对工会的措施:具有强烈的反工会思想,排除、组织工会建立,一旦建立工会则设法削弱或暗中破坏工会组织,措施有:⑴技术变革;⑵灵活的就业安排;⑶在集体谈判中才去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⑷停工或迁厂.权变/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1、特征: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2、对工会的措施:承认工人参加工会组织的合法性.⑴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⑵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对工会的措施:1、特征:⑴自主性组织设计;⑵雇员参与计划;⑶人事与就业政策.2、对工会的措施:通过雇员广泛参与管理实践,融洽了劳资双方的关系,劳资双方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集体谈判.为共同订立集体协议而互相合作.雇员参与和参加的含义:指组织内部雇员有权参与与其工作有关的决策,即由员工或期代表与资方代表在某一共同之厉害关系领域内,来共同决定企业策略和制度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雇主参与的主要目的:⑴增进员工的独立创造性和思考能力,使所有雇员对企业及其成功有强烈的责任心;⑵提供员工自我训练的机会;⑶协助管理者集思广益,做出明智决策,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和生产力;⑷促进劳资关系的沟通;⑸提高员工忠诚度,提高雇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雇员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磋商、工人董事、工作理事会、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资合作的含义:指任何为提升劳资双方的期望,所采取的协商或参与决策的模式.。

自考劳动关系学历年真题分章节汇编(第五章工会)

自考劳动关系学历年真题分章节汇编(第五章工会)

第五章工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利益与劳动权益,而且还关注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的工会属于()(200610)A.工联工会B.福利工会C.政治工会D.职业工会2.最经典且最经常被引用的工会的定义出自于西德尼·韦布和阿特丽斯·韦布的书,书名是()(200701)A.《英国工会史》B.《工会》C.《资本论》D.《劳动关系论》3.由于工会主席老张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工厂选举小王做兼职工会副主席负责工会工作,小王认为工会的事情多,可以不干车间里的事了。

其实,按《工会法》规定:小王占用生产工作时间处理工会的事,每月最多不超过()(200701)A.3个工作日B.5个工作日C.10个工作日D.15个工作日4.由工人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或联合体是()(200701)A.工会B.职代会C.股东会D.监事会5.会经费是工会依法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按一定比例从职工资中拨缴工会经费,此比例为()(200710)A.1%B.2%C.3%D.4%6.我国工会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体现了工会的()(200801)A.教育职能B.建设职能C.维护职能D.参与职能7.把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目标的组织是()(200810)A.福利工会B.政治工会C.工联工会D.行业协会8.根据我国《工会法》的相关规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工会要履行其基本职责,应首先突出()(200810)A.教育职能B.建设职能C.维护职能D.参与职能根据工会运动从19世纪至20世纪的发展历程,对工会组织进行分类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的是()(200901)A.职业工会B.行业工会C.总工会D.政治工会10.在2000年,我国某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积极与雇主组织谈判,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解决劳资纠纷,提高雇员的工资水平。

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名词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名词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名词劳动: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名词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名词劳动关系中的力量: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简答劳动关系的主体答: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名词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名词雇员团体:指因为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名词雇主组织: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简答劳动关系的特点一、个别性与集体性二、平等性与隶属性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四、经济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名词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成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简答合作的根源答: 主要有两方面,被迫和获得满足一、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不得不合作,雇员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二、获得满足1、要建立在员工的信任的基础上.2、大多数工作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简答冲突的根源一、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二、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3、工作本身的属性第四章雇主名词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并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模块五劳动关系.pptx

模块五劳动关系.pptx

产品 (服务)
用人单位获取利润 劳动者获取报酬
(特性) 人身关系属性:
劳动力寓寄在劳动者身上, 提供劳动力同时, 人身也一定程度上交给雇主。 使劳动关系运行十分复杂: 尊重人格、安全、人心向背等。
财产关系属性:
劳动是劳动者谋生的资本,有价; 雇主提供生产资料,需盈利。
平等性和隶属性:
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 等价交换的契约关系; 劳动者必须服从命令, 遵守劳动规则。
都是享有经济主权的市场主体。
* 市场的客体是什么? * 你可以用图来表示 “劳动关系”吗?
8
概念
劳动关系三要素
❖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劳动
者的组织(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
❖内容 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客体
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 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纪 律、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
保密事项;
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有协商约定的条款,不影响合同的成立。
15
3.专项协议
与合同同时订立的内容通常包括: 服务期限协议、培训协议、补充保险协 议等
在合同履行中确定的内容通常是: 组织结构调整、医疗费用报销或是离岗 及下岗的专项协议。
16
提问:劳动关系何时开始建立起来 的?劳动者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就算劳动
关系的确立吗?
17
答:劳动合同生效不同于劳动关系建立。 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是实际提供劳
动!! 不论劳动者是否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
另外,在劳动合同签订时间上,劳动合同 应当在用工之日或用工之前签订。另外, 对未及时签约的,法律要求在用工之日起 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学课文整理

劳动关系学课文整理

劳动关系学课⽂整理第⼀章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合作、冲突、⼒量和权⼒的相互交织。

、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的⼯作者。

5、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标⽽组成的雇员组织。

6、雇主:也称“管理⽅”或资⽅,是指雇⽤他⼈为其⼯作,并须⽀付⼯资或报酬的法⼈或⾃然⼈。

(我国雇主含义:雇主是经营者;雇主所属单位是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7、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8、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法者,维护者,公共部门雇主和提供有效服务)①是劳动关系⽴法的制定者,通过⽴法介⼊和影响劳动关系;②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督、⼲预等⼿段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③是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份直接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④是提供有效的服务,重点是加强对劳资双⽅的培训。

第⼆章劳动关系理论1、⽐较有代表性的五⼤理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由改⾰主义学派、激进派。

2、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关系双⽅之间存在⽬标和利益差异。

3、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量的作⽤,认为市场⼒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化,⽽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双⽅具有不同的⽬标和利益。

资⽅获得⾼利润,雇员获得⾼⼯资、福利和⼯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

4、在奉⾏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5、管理主义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的动机,以及员⼯对企业的⾼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6、⽇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

近年来英国劳动关系的改⾰也在向该学派⽅向发展。

劳动关系学(第五章)

劳动关系学(第五章)
动力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工资越高,企业雇用的 人数越少,即会产生伴随失业效应。产生伴随失 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 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市场需求减少,雇主必须通过裁员来维持企业的 运营; 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 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 来代替劳动。
5 .散发反工会化材料如:强调工
3. 聘请劳动关系专家提 供关于工会组织运动的 咨询
会化是无效的,因为报酬及工作 条件不会改变
预计如果工会获胜,接着就会出 现罢工和骚乱
4企. 禁业止资工产会进组行织宣者传利1用8
6.在授权选举前24小时内举行受 控制的大众演讲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1.工会的职能 (1)经济职能 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工会不可能无限制提高会员的工资水平,因为在劳
29
第四节 工会的组织结构
1.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 ▪ 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
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效 率与民主相结合。 ▪ 工会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地方工会和全国性工会 两个层级 2.地方工会 (1)地方工会的组织结构
30
第四节 工会的组织结构
工会代表
会员大会 工会主席
这次如果罢工再次到来,电视剧、电影 4
学习目标
1、工会的概念、结构分类 2、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3、熟悉工会承认制度 4、理解工会的职能和行为方式 5、阐述工会民主的目的和意义 6、了解工会的组织结构
5
本章内容提要
第一节 工会的概念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第四节 工会的组织结构 第五节 劳资合作策略
WGA威胁罢工有两大主要原因。首先,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利润在过去几年内一 直在上升,但编剧们的报酬却不升反降;其次,编剧工会的养老和健康计划也 一再被拉低,这极大地刺激了中产阶级编剧们。

劳动关系学资料

劳动关系学资料

劳动关系学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依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今朝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应用劳动才能、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2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治理方与劳动者小我及集团之间产生的、由两边好处引起的表示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必定社会的经济、技巧、政策、司法轨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阻碍。

3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应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应用劳动力的雇主。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含当局。

4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附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司法性与社会性,5 对“劳动”的明白得: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合适本身须要的有意识、有目标的活动。

劳动是人们在物质临盆和精力临盆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类生计和成长的最全然前提7 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全然经营决定打算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定打算权力的工作者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力才能和行动才能,由雇主雇佣并在其治理下从事劳动以猎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畴内的劳动者。

雇员集团:是指因为合营好处、爱好或目标而构成的雇员组织,包含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8 雇主:也称为“治理方”或资方,是指雇佣他工资其工作,并需付出工作或待遇的法人或天然人9 雇主组织:雇主组织的重要情势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样不直截了当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10 当局:当局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一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订者。

二是公共好处的爱护者。

三是公共部分的雇主。

四是供给有效的办事11 劳动关系的本质:合作与冲突12 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治理方与雇员要合营临盆产品和办事,并在专门大年夜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轨制和规矩的行动。

13 合作的根源:合作的根源重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被迫”和“获得知足”。

【精品】劳动关系学-第五讲课件汇编共116页

【精品】劳动关系学-第五讲课件汇编共116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精品】劳动关系学-第五讲课件汇编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劳动关系第5版全书PPT第5章

劳动关系第5版全书PPT第5章
二是建立运行机制,制定《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工会管理 职责,建立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更新制度;将“互联网+党建带工建” 纳入集团党委“双百分”年度考核和集团工会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集团工会 对职工关注度、活动参与率、投发稿篇数定期通报,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年 薪和工会评先评优挂钩;出台《微信公众号稿酬发放办法》,对采用稿件通 过微信即时发放稿酬,并评选年度优秀通讯员。每年发送各类消息千余条。
劳资合作对企业绩效与劳动关系的影响:
劳资合作的方式
促进劳资合作的具体策略相当广泛,主要包括:
➢ 斯坎隆计划(Scanlon plan) ➢ 拉克计划(Rucker plan) ➢ 集体收益分享计划(Improshare plan)
斯坎隆计划示例单位:美元
1997年基准年Alton公司的数据 SVOP=10 000 000 总工资额=4 000 000 总工资额/SVOP=4 000 000÷10 000 000=0.4=40% 执行月:1998年3月 SVOP=950 000 计划的工资额=0.4×950 000=380 000 实际工资额(8月)=330 000 节约=50 000 50 000美元可以用于奖金
二是构建两个系统。制定《工作积分评价系统管理办法》,推行工作积分 化、积分格式化、格式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突出工作减负担 、自主做加法、评优靠积分,减轻了基层案牍负担。制定《提案工作系统管 理办法》,按照职工代表提案管理的模式处理工作,突出首问负责和按时办 结,对职工关注的问题实行动态跟踪、闭合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 职工的获得感。
四是网聚正能量。开辟“党的十九大公开课”和“中国工会十七大”等学 习专栏和知识竞赛,参与竞答43000人次,朋友圈分享4 359人,发放微信红 包2 799个;开辟“劳模工匠风采录”专栏,广泛宣传劳模、工匠和“最美 家庭”“矿建好人”以及重点项目部;开展“书香矿建”活动,征集主题征 文、经典诵读作品、书画摄影作品、“辞旧迎新、精彩回顾”春联,鼓励会 员评选优秀作品;开展劳模工匠大拜年视频展播、元宵猜灯谜、中秋节诗歌 填词等职工广泛参与的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累计浏览量突破15 万人次。

03325劳动关系学(2010年笔记)

03325劳动关系学(2010年笔记)
二、领会
1. 个别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 务。其特点有:人格上的从属性、经济上的从属性 ★
2. 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有:独立自主性、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
3.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4. 我国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
(3) 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03325 劳动关系学笔记 群号:56582517 (4) 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5)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第 4 頁,共 14 頁
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理论还认为,人们加入工作组织的目标和需要是互不相同的,他们对管理方
式的要求也有差别,员工的培训和工作分配、工资报酬和对工人的控制程度等管理政策应该随着工作
性质、工作目标等因素而变化;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可以继续激发员工的胜任感,使之为新的更高目
标而努力。
16. 成熟的劳动关系及其特点:
第4章 雇 主
一、识记
1. 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
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2. 我国的雇主涵义:雇主是经营者、雇主所属的单位是企业、雇主范围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
3. 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 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4. 管理模式:是雇主对待雇员和处理特殊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是管理方的行动指南。 5. 根据职权结构,可以管理模式分类:独裁型、权威型、自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一节 工会的概念
2、工会的结构分类
(1)职业工会 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 起来的工会,而不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半技术 与非技 术工会
同行 工会
白领 工会
职业工会
8
第一节 工会的概念
(2)行业工会
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作者都组织起来 的工会,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能力以及所从事的职业。
2
目前劳资双方在合同的金额上存在的差异巨大,足足有 3.5 亿美元之多。 剧工会希望达成一份总额为 5.32 亿美元的合同,而制片公司倾向于达成一 份价值 1.8 亿美元的合同。虽然经过几轮谈判,双方都有所让步,但以现 在的消息来看,要弥补这个差距很困难
3
引导案例
编剧工会上一次罢工发生在十年前(2007年11月,详见课 本84页),当时编剧工会罢工是因为认为编剧们没有从 DVD 和 网络上的节目获得足够的分成。罢工持续了 100 天,据估计造 成了 21 亿美元的损失。好莱坞至少 60 部影视作品被迫停工, 包括《英雄》、《实习医生格蕾》、《迷失》等。有一些项目为 了避免罢工的影响,匆匆让编剧在罢工日到来前完成了剧本的工 作,其中就包括《绝命毒师》第一季,这也是为什么原计划九集 的第一季只有七集的原因。 这次如果罢工再次到来,电视剧、电影仍然会面临很大的 冲击。像 Netflix 这样的流媒体可能可以因为丰富的库存过渡一 段时间,但它们的原创剧也会受到波及。
(2)民主职能 正统多元主义特别强调工会的民主职能,认为工会的角色应该将 民主原则引入劳动关系,为雇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工 会的民主职能主具体体现为: 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产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 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与企业组织相比,工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职权的指向是 自下而上,而不是相反。 工会作为一个民主机构,有自己的章程、代表大会及领导选举制 度,从而保证 的概念
1、工会的涵义
(1)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 续性组织 ---《工会历史》
该定义强调工会组织的连续性及其构成,把职业协会排除 在工会范畴之外。
(2)从工会的性质、组织目标及其实现方式这三个角度出 发,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 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29
第四节 工会的组织结构
1.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
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制度及职权 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效率与民主 相结合。 工会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地方工会和全国性工会两个 层级
2.地方工会 (1)地方工会的组织结构
30
第四节 工会的组织结构
会员大会
工会代表
工会主席 副主席
15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2、如何组建工会
(1)工会的组织策略
确定成 员目标
取得初 步进展
NLRB授 权选举
争取雇 员支持
16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2)雇员的集体凝聚力
凝聚力是团结一致的程度和个人对所在群体所持的
态度,是反映集体对其成员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越强,成员对集体的归属感强, 集体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 工会中雇员的集体凝聚力越强,工会组织运动就容 易获得成功。
福利工会:这类工会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益, 而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政治工会:这类工会认为工会差别是社会政治差别的一种体 现,主张通过政治结盟或法律规范来维护会员利益。
25
(2)工会的职能分析
工会性:是指工会参加劳工运动并利用这种力量的程度 (Robert Martin Blackburn)。判断一个工会的工会性,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即:该组织为成员谋取利益的能力及 其意愿;该组织对工会运动的认同。
秘书
财务主管
警卫官
(2)地方工会的作用 向全国性工会反映会员要求和利益,促进全国性集 体协议在地方工会会员大会上被表决通过。 监督集体协议的执行
(5)阶级革命职能
阶级革命职能在劳工运动史上曾有过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工会 阶级革命主要分为:工团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类。虽然历史上 激进主义强调工会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最重要的力量,但 是,工会的这一职能正在逐渐弱化。
24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2.工会的职能分类及其理论
(1)工会的职能分类
工联工会:这类工会的唯一目标是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 经济利益。
劳动关系
第五章 工会
主讲:孙春吉
1
引导案例
美国演艺业工会
美国编剧工会罢工投票4月18日开启,4月24日投票结束。若谈判失败,罢工或将自5月 2日开始。
美国编剧工会(WGA)的罢工投票从美国当地时间昨晚19:30正式开始,并将于下周 一(4月24日)结束。鉴于编剧工会与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目前的合同将于5月1日到 期,如果编剧工会与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的新一轮谈判不能达成共识,编剧工会的成 员们有可能从5月2日开始罢工。
WGA威胁罢工有两大主要原因。首先,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利润在过去几年内一直在上 升,但编剧们的报酬却不升反降;其次,编剧工会的养老和健康计划也一再被拉低, 这极大地刺激了中产阶级编剧们。
最近一次编剧工会罢工爆发在2007年,持续四个月之后在2008年2月12日结束。上次的 罢工造成了约21亿美元的损失,当时有至少60部影视剧停工。
1. 非威胁性、非强迫性的事实性反工 会化宣传。如(致信,演讲,在布告 栏发布信息,放映电影及幻灯片) 2 .成立由反工会化雇员组成的委员会 3. 聘请劳动关系专家提供关于工会组 织运动的咨询 4. 禁止工会组织者利用企业资产进行 宣传
1. 威胁解雇支持工会的雇员 2. 威胁如果工会赢得选举则关闭工厂或迁厂 3 .暗中监视工会活动 4. 根据雇员是否支持工会决定其工作岗位 5 .散发反工会化材料如:强调工会化是无效的, 因为报酬及工作条件不会改变 预计如果工会获胜,接着就会出现罢工和骚乱 6.在授权选举前24小时内举行受控制的大众演讲 7 .支持企业控制的工会或偏向企业的工会,排斥 处来工会。
,应该通过集体谈判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工资水平,并改善 他们的就业条件。
23
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修改法律来加强集体谈判的力
量,通过经济与社会改革减少社会不公正,保护弱势群体。
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与妇女组织、环保组织以及教
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些工会还建立专门基金用于发展社 会公益事业。
5 .禁止雇员散发工会材料。
18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1.工会的职能 (1)经济职能 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工会不可能无限制提高会员的工资水平,因为在劳动力 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工资越高,企业雇用的人数越少 ,即会产生伴随失业效应。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 有两个: 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市场 需求减少,雇主必须通过裁员来维持企业的运营; 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 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来代替劳 动。
17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3)管理方的反工会化措施
工会发起工会 组织运动以前 预防性措施 合法的应对措施 工会发起工会组织运动以后 非法的应对措施
1. 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2 .多样化的雇员福利计划 3 .令人满意的雇员-管理 方关系 4. 开放的沟通渠道 5. 安全的工作条件 6. 工作保障措施 7. 内部公平制度 8 .公平的晋升与调动机制 9 .组织结构 缩小工厂规模 在农村建立工厂
垄断行业工会 行业工会 单一性行业工会
(3)总工会 对会员的招募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 行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行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 正
9
第一节 工会的概念
10
第一节 工会的概念
3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1)早期职业行业工会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2)总工会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3)工会时期 (18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根据工会性可将工会分为“企业性工会”与“社会性工会”两种。
26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两种分析框架
经济分层 社会分层
阶级意识
地位意识
社会政治体系
价值理性
工作环境
工具理性
社会工会性
企业工会性
工会特征
27
3 工会的行为方式
• 工会的行为方式由工会的战略决定;而工会战略既受政治、经 济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管理方与国家战略的制约。
22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3)整合功能
正统多元主义、激进主义与管理主义都指出工会具有整合职 能,但只有管理主义强调雇员与雇主间的整合是工会的首要 职能。
从个人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工会有助于员工发挥其才能。 工会的整合功能还体现在它是实现高绩效管理的重要渠道。
(4)社会民主职能
社会工会主要张集体谈判不应只是为了提高会员的工资水平
19
第三节 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工会也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这种伴随失业效应 产生的消极的影响。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游说政府部门,主张提高关税或降低进口配额,以此减少
外国低成本商品大量流入本国对国内企业造成的冲击。
工会采取一致行动,在同行业内一次性同时提高工资水平
和福利待遇,从而消除某企业工会单方面行动导致该企业 在本行业内所处的竞争劣势。
14
第二节 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③ 研究表表,雇员是否支持工会运动与雇员的某些特征有密切关系:
年轻雇员更可能在投票中支持工会,因为他们的工资水平较低, 工作不理想,且对工作控制能力有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