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优质课
劳动的开端 第二课时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第一段比喻句的意思,概括段落大意。
2、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3、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4、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3、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4、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作者年龄虽小,但意志坚强,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它,一定要用劳动来解除一家人受到的饥饿威胁;可以看出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确实没法活,作者虽是一个孩子,正是在校读书的年龄,但也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
5、读读“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说说“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第一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二)、生围绕自学提纲自学:三、合作探究:1、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①变换说法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②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③感情朗读(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②比较体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③感情朗读(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①变换说法红肿的肩头很疼。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检查生字,回顾课文内容师:今天上什么课,大家知道吗?生:知道,劳动的开端。
师:上过吗?生:上过。
师:张老师已经给大家上过一节了。
那谁来说说上节课做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生1:我们把课文的层次分了出来,概括了每层内容的意思。
还学习了一些文字里面的东西。
生2:学习了分段的方法。
师:生字学了吗?生:学了。
师:看来同学们能够记住上一节学的东西,这很好。
一定不能这节课学了,下节课就忘了。
你们已经学了生字,现在能不能来写一写生字呢?生:能。
师:我找一个同学来念一念上一节课学的生字,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生听写生字,老师巡视。
)师:我看了一下,真不错,错的很少。
现在能坚信自己全部写对的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师:没有全部写对的同学觉得有问题没有?生:有。
师:有问题,但不要看得太重。
第一节课学了,第二节课就要考,有点问题很自然嘛!现在请大家拿出书来,自己对照检查一下。
看看哪些字没有写正确,把不会写的字再写一写。
(学生对照书本自我检查)师:刚才有个同学说上一节课张老师引导同学明白了文章的意思。
我还要考一考,你们知道这篇文章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谁来概括一下。
师(观察,发现举手的同学不多)有些同学一时没想到,请再想一想,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说。
(学生思考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想到了吗?(观察,发现举手的同学比例还是不大)还有些同学没想好。
那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师:(到一桌有困难的学生面前)好,我们请这桌同学来说。
来,(指一位同学)你先说,(对另一位)你补充怎么样?生1:主要写了吴运铎12岁……师:他说的“主要写了”,这话一开始就说得不错呀!他是准备概括的,所以用“主要写了”。
好,你接着说。
生1:主要写了“我”12岁那年,因为我家太穷,所以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师:这是原因,他做了什么事呢?生1:他去挑煤。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劳动的开端》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劳动的开端》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方法与过程:
(1)在自学中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痛恨。
(2)培养对劳动的热爱。
二、预习过程
1.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2.搜集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3.读课文,与同学交流:
(1)“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是难忘的,是刻骨铭心的,半夜就
,
天亮后,午后
,太阳落山了,。
“我”的“劳动开端”就这样开始了。
(2)“……原来桌子被人抽掉”,你怎样理解“抽掉”这个词语?
(3)课文中有好多比喻句,选择你喜欢的,摘抄两句。
我也会写个比喻句:
(4)再读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或者通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劳动的重要性,理解劳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呈现劳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与理解。
难点:引导学生明白劳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探索与期待。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个关于劳动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激发出对劳动的疑问和思考。
2. 学习(30分钟)(1)教师讲解:通过介绍人类从最早的狩猎采集到农耕劳动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掂量一下自己对劳动的态度,讨论劳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
(3)角色扮演:设计一些与劳动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劳动的不同形式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3. 拓展(20分钟)(1)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
(2)讨论分享:学生分享自己在体验中的感受和收获,展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活动,总结劳动对人类的意义,强调劳动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劳动的态度和未来的规划。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坚定了对劳动的重视和理解,激发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深化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勤劳、坚韧、创新的品质。
北师版五下_劳动的开端 第2课时【优质课件】.pptx
LOREM 延伸问题 3. “我”劳累了一天,最终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母亲不禁流下泪水。 想一想,这是怎样的泪水? 示例1:这是一种痛心的泪水。儿子刚刚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却早早地走
上了艰难的劳动之路,最终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看着疲惫的儿子,母亲
止不住地流下了泪水。
示例2: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可是家里穷
LOREM 课文理解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从“抽掉”一词中获得怎样的体会?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可以感受到矿上办事的人态度冷 漠,动作粗暴,十分残忍。他们根本就不管桌子上躺的人 的死活。在他们眼中,穷人是没有地位的,就应该被欺侮。
LOREM 课文理解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
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经过,反映了旧
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艰难。告诉人们,劳动 是生存所必需的,劳动EM 推荐阅读
《挑山工》
冯骥才
LOREM 国学诵读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秋浦歌》李白) (《夜夜曲》沈约)
孤灯暖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
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煤筐来回晃荡的状态比喻成打 秋千。这个比喻写出了“我”担煤走路很艰难的样子,同时
反映了“我”人小体瘦却不得不挑重担的残酷现实。
LOREM 课文理解
什么是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指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 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 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 判断方式:
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_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2,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认识煤担的沉重提升到认识作者肩上所扛起的责任重.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三,重点部分品读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17到第29自然段.动笔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1.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把感受读出来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看表情,看肩膀)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行走的吗生:是一冲一撞的.是跌跌撞撞的.是晃晃荡荡的.是踉踉跄跄的.是歪歪扭扭的.是小心翼翼的.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2.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2.)"只好"换"立刻"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师:多么坚强的孩子!(师启发):可是不尽人意的是尽管他从半夜动身到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他最终换来的是什么一起来读读这句;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追问 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说说当时的感受.读句子师: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解读.)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师: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生:该.(出示句子,24,25小节)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围绕“劳动的开端”展开教学,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一、课堂导入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劳动者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劳动?劳动的意义是什么?3. 分组讨论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授1. 通过多媒体资料介绍人类的劳动史,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不同阶段的劳动方式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劳动对个体、社会和国家的意义,强调劳动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3. 介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和意义。
三、情感体验1. 室内外参观校园环境中的劳动场所,如厨房、园艺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不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2. 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比赛或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3. 调查家庭中家人的劳动情况,了解家人劳动背后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对家庭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四、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劳动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奋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3. 督促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开拓人生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自身的梦想和价值。
愿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茁壮成长,创造美好的未来!。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点: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一、学习1---9自然段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也说明我很懂事)“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随机练习朗读)3)“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师引读小赵的话。
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
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因此,应该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发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
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这篇课文是学生所学的课文中最长的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短,读透,进行简要复述是需要着重进行的训练。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为主,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艰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运铎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12岁与我们一般年龄,本该属于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要开始用稚嫩的双肩来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了。
看着画面,听读课文,(课件展示)想想作者的第一次劳动,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精读课文,研读艰难1、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详写的是哪一次?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劳动的开端》(第2课时)教学实录
《劳动的开端》(第2课时)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够:1.了解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3.掌握几种基本的劳动技能;4.培养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劳动的定义和意义2.1.1 什么是劳动劳动是指人们通过身体或智力的努力,创造和改造物质财富的活动。
劳动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形式。
2.1.2 劳动的意义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个人来说,劳动可以使人得到物质生活的保障,增强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对社会来说,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
2.2 劳动的作用2.2.1 对个人的作用劳动可以帮助个人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收益:•物质生活的满足:通过劳动,人们可以赚取报酬,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自我发展:通过劳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和增强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自我实现:通过劳动,人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2.2.2 对社会的作用劳动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因素;•资源利用:劳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资源,增加社会的财富;•就业机会:劳动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2.3 基本的劳动技能2.3.1 城市居民的常见劳动技能•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电脑维护和维修技能;•快递配送和仓储管理技能;•餐饮服务技能;•清洁和保洁技能等。
2.3.2 农村居民的常见劳动技能•农业生产技能:如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手工艺制作技能;•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技能;•乡村旅游服务技能等。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劳动有什么作用?2.你们了解哪些劳动技能?3.你们认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劳动技能有什么区别?3.2 讲解新知识在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劳动的定义、意义和作用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劳动的开端时教案
劳动的开端执教者:唐亚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用抓重点句、重点段,品析句子,体会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苦难及作者的坚强意志。
2、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用抓重点句、重点段,品析句子,体会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苦难及作者的坚强意志。
2、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2、这篇课文这么长,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最合适集体讨论,确定学法。
(抓重点段,品位语言,感情朗读)二、抓重点段,品味语言。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重点段(10——29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最值得品味的句子,细细品读。
2、自学完后,四人小组交流。
同时请两位同学在铅画纸上板书句子。
3、集体交流讨论。
(1)、根据学生回答,用卡片出示下列句子研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A、换一种说法进行比较B、从桌子上摔了下来为什么说是摔在“万丈深渊”里C、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受人欺)D、感情朗读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A、把什么比作什么B、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抓住“一步三滑、打秋千”体会山路险。
板书:山路险)C、感情朗读。
提示: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胆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移来换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A、为什么要移来换去(体会担子重、力气小。
板书:担子重、力气小)B、从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C、感情朗读。
(2)抓肩膀变化,深入感悟。
挑煤必须用到肩膀,吴运铎的肩膀的他辛勤劳动的见证,更的他坚强意志的见证。
在课文中,作者几次写到了他的肩膀1)用黑板出示写肩膀的句子: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胆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移来换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劳动的开端》公开课教案_1
《劳动的开端》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劳动的开端》的第一课时,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掌握的如何,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我来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经过。
反映了旧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艰难。
我展示完毕,谁还想说。
生:我展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用小标题概括就是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
(贴)师:从你们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课文内容掌握得都不错,会用串联段落大意的方法总结课文内容,还会用小标题概括,很棒,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认真倾听,大胆展示,能做到吗?二、谈话导入那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你们现在生活幸福吗?生1: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我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和疼爱。
生2、我也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的学习文化知识。
生3、我们现在吃得好,穿的好,我也觉得很幸福。
生4:全社会的人都很关爱我们少年儿童,我们真是掉进福窝里啦!老师:在现在的社会,我们确实很幸福,但在旧社会,12岁的吴运铎,他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却过早地尝到了人间的冷暖;他本该拥有着温暖和幸福,却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踏上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艰难的生活道路。
那到底有多艰难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劳动的开端》,齐读课题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的坚强。
(重点)2、我能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还会体会文中如何详写略写。
3、我能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感知旧社会的黑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像吴运铎这样 面对艰难生活意志坚强的人呢?
• 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 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 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 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他的左腿 落下了残疾,但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 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新中国成立后, 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 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 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 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 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 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 左肩换到右肩,从右 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 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歇一歇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 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 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 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 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威风凛凛数运铎, 死神屡屡擦肩过。 拼将残躯酬壮志, 换来神州满春色。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 爬山 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 小路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 一步三滑 滑极了 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 晃荡,像是打秋千。
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框往前走,一 不留 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 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 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空框回家了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 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 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 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 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 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劳
动 的 开 端
吴 运 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顾旧知:
《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劳
动 的 开 端
吴 运 铎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知道作者 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 到了怎样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的坚强。 (重点) 3、我能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 人民生活的艰难,感知旧社会的黑暗,珍惜 现在的幸福生活。(难点)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 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 抽掉 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 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 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 算了,别打麻烦! 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框往前走,一不 留 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 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 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空框回家了
探究二:追寻原因 彰显品质
自由读课文1--7自然段,思考: “我”为什么要去挑煤?从中可以 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 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 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 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 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总结提升
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 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畅所欲言
小吴运铎,我想读你说· · · · · ·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 带我去。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 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 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 试试!”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 点儿起来!”
探究三 空筐回家再次悟品质 读一读22--28自然段,从母亲与 “我”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法指导:可以从修辞手法、语言描写谈, 还可以从描写挑煤工人工作环境的句子去谈。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 家里穷得揭不 开锅 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 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 胁。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 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 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 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 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探究一: 品艰辛 悟坚强 自由读课文8—21自然段,画出作 者挑煤艰难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 体会。
学法指导:采用抓关键词句、修辞手法、 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谈,把批注简单地写 在句子的旁边。先自学,然后小组内再一起 交流。
精彩展示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我家没有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矿上电机房 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 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 着照路。 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 赶到挑煤的地方。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 啦?” 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 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 地洗脚。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 去挑。”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我回答:“我不饿。”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