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规律等基础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关于购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新课:通过投影仪展示例题,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示范计算过程。
同时,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分组讨论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问题给予纠正和指导。
4. 归纳小结: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同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练习和小组讨论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计算以下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3.5÷5、7.2÷6、4.8÷4。
2. 思考: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在小数除法中?3. 实践: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它。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 认识整数的概念,理解整数的正负之分。
2. 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整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整数的概念和正负之分。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及实物。
2. 整数运算的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素材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正负有关的情况?二、概念讲解与示例演示(15分钟)1. 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讲解整数的概念和正负之分。
2.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三、整数运算练习(15分钟)1. 分发整数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整数问题进行探究。
2. 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的整数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整数运算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整数的概念、正负之分以及加减法运算规则。
2. 布置整数运算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教案中通过导入、概念讲解、示例演示、练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整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学会看余数不商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复习准备:8.746保留一位小数约(),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B、讲授新课:出示例1: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
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理解题意,求什么?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10.9÷6.2≈1.83、题目要求我们商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商应该除到哪一位?(学生独立完成)4、横式1.8前面用什么符号?为什么?答语要注意什么?例2:一台织布机12小时织布62.55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审题、理解题意,学生试做?2、讨论:竖式商除到哪一位?为什么?C、巩固练习:计算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45÷179.9÷101D、师生归纳:1、学生讨论:计算小数除法,需要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学生归纳后,集读P-55最后一段。
E、强化练习:1、P-40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是否掌握方法。
2、P-40第一题。
F、课堂小结:1、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怎样的?2、要截取商的近似值还要注意什么?G、布置作业:P-40第二题、第三题和第四题。
课后小结:本课是建立学生已经掌握如何取一个小数的近似值基础上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的重点是放在让学生知道列竖式计算时商要除到那一位,我出示例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列竖式计算,有地同学算到了很多位,有的同学只算到了第三位,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理解除到哪一位,为什么要除到比保留的小数为数多一位,从而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五年上册数学第2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动作操作、实际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寻“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难点:(1)能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基本训练内容:内容课时数1.比较图形的面积 12.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13.动手做 14.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5.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 26.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17.练习二整理与复习 2五、教学具准备:尺子、三角板、方格纸等。
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的: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教具准备:方格纸、直尺等。
教学日期:2012 年9 月17 日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问:1、你都认识哪些图形?2、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轴对称,理解轴对称的定义与性质。
2.能够完成轴对称的作图,掌握轴对称的方法。
3.能够解决轴对称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定义与性质轴对称指的是一条直线,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完全对称。
轴对称是一种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几何变换,在五年级的学习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性质来认识轴对称:•轴对称是一条直线。
•对称图形在轴对称线两侧的形状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对称图形上任意两点到轴对称线的距离相等。
•对称图形的每一个点关于轴对称线上的对称点是唯一的。
2. 轴对称的作图方法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轴对称的作图:1.确定轴对称线和图形。
2.在轴对称线上标出一个点,作出这个点关于轴对称线的对称点。
3.将图形中每一个点都沿着轴对称线对称,得到对称后的图形。
3. 轴对称中的实际问题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说镜子、玩具、建筑物等等。
轴对称的实际问题通常需要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轴对称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如何使用轴对称切割蛋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公平和开心?•如何利用轴对称建造对称美丽的建筑物?•如何分析和解决在轴对称的情况下,交通运输和人员流动的问题?三、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讲解轴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感受轴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探究法:在轴对称的作图中,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一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1.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2.构思一些生动有趣的轴对称的例子,让学生从实际中认识轴对称的应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图片百度网站各类轴对称图学习重难点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会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活动一:从生活中认识轴对称图形。
1、判断轴对称图形。
把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平面图形。
2、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有什么方法判断?3、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
汇报:经过对折的方法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和最后一个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活动二:探究平面图形的对称轴1、独立判断平面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2、学生小组内画一画,填一填。
3、说出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小组内交流及全班性交流。
活动三:课堂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2、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说你判断活动一:出示剪纸、平面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
(1)你们认识的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样的?(2)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是轴对称的?(3)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活动二:探究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汇报后小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不同,判断有几条对称轴,就看这个图形能沿几条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活动三:课堂练习1.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展示同学们画的对称图。
实践应用文化阅读学习重难点1、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感受生活中对称图案的美,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活动一:阅读信息,理解题意1、回答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卡片。
3、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
活动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特点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汇报作图方法。
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三:找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1.试一试根据对称图形的一半,怎样画出另一半。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图案美信息窗1 ——对称课型:新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学习目标、重难点:1.将学具盒中提供的学习材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较好的完成。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穿针引线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前置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一起来观察图形的对称美,《对称》。
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看书17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P17-1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的内容,思考: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四、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要求:看谁画得又好又快!3、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五、后教:1、更正:2、讨论(议一议):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六、课堂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七、板书设计:作业:新课堂同步练习课后反思信息窗2——平移课型:新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杭州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杭州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课时一:整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理解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2. 整数的加法运算3. 整数的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导入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
2. 教师示范整数的加法运算,并解释运算规则。
3. 学生进行整数的加法练,巩固掌握加法运算规则。
4. 教师示范整数的减法运算,并解释运算规则。
5. 学生进行整数的减法练,巩固掌握减法运算规则。
6. 引导学生运用整数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复。
教学资源- 教学用具:整数棒、黑板、白板、笔、本子- 教学素材:整数的例题、练题课堂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情况,记录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课时二:分数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内容1. 分数的基本概念2. 分数的加法运算3. 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步骤1. 导入分数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讨论。
2. 教师示范分数的加法运算,并解释运算规则。
3. 学生进行分数的加法练,巩固掌握加法运算规则。
4. 教师示范分数的减法运算,并解释运算规则。
5. 学生进行分数的减法练,巩固掌握减法运算规则。
6.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7.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复。
教学资源- 教学用具:分数卡片、黑板、白板、笔、本子- 教学素材:分数的例题、练题课堂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情况,记录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继续撰写下一页)。
五上教案(单元二)
单元分析第二单元:位置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时安排:3课时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3.练习五………………………………………1课时【四】当堂检测1.我会填(1)将点A(4,3)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点A的位置是(7,3)。
(2)照样子写出下图中字母的位置。
A(5 , 8) B(,) C(,) D(,)(3)描出下列各点并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A(5 , 9) B(2 ,1) C( 9,6) D( 1,6) E( 8,1)【五】板书设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熊猫馆(3,5) 海洋馆(6,4)猴山(2,2) 大象馆(1,4) 大门(3,O)表示同一列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同一行物体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
【六】教学反思【五】板书设计。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 15 150 1500 15000因数 5 5 5 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或 )10倍、100倍、1000倍……积也 (或 )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15×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学习小数乘以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二、尝试: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 出示例1: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列式计算?(让学生讨论,只列算式不计算,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用加法计算:6.5+6.5+6.5+6.5+6.5用乘法计算:6.5×5? 6.5×5表示什么?(5个6.5或6.5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以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
? 练习:P.4页 1、说出下面各式的意义。
0.9×4 63×6 8.4×151P.4 页2、列出乘法算式。
? 5个2.05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练习2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练习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练习2中的知识点;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练习2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学:整数的加减法; 2. 语文: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 3. 英语:捉迷藏游戏。
三、教学重难点1.整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技巧;2.古诗词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3.英语中有关位置和指示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 数学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并复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2中的整数加减法练习题,教师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疑惑。
3.教师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整数运算方法的理解。
2. 语文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首古诗词,介绍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学生合作阅读练习2中的古诗词,讨论并记录自己对其中意境的理解。
3.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并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3. 英语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游戏中要求使用英语指示和描述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使用的位置和指示的表达方式,并进行归纳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整数的加减法练习题的完成情况;2.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理解的准确程度;3.在英语游戏中使用位置和指示表达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1.数学:提供更多的整数加减法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2.语文:引导学生写一篇自己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3.英语: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位置和指示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练习2中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数学中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在语文中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手法的认识,在英语中提高了位置和指示的表达能力。
但是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整数的加减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巩固练习。
对于学生的输出,教师要加强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理解形状不同面积可以相同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形,然后指导
学生完成这3道操作性的题。
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设计:比较图形的面积
挂图:
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1)请大家打开书自学
(2)投影出示长方形。提问:数一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3)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关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通过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
内容
动手做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
行四边形的面积。
情
感
教
育
2.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可以用自己准备的方格纸和图形纸片,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平移、旋转,剪和拼来找到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提示学生把不能直接比较的图形变为能直接比较的图形。
练一练第2题
练一练第3、4、5题
三、全课总结
总结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
五上数学教学设计浙教版教案五上第二单元备课
江家雷设计小数乘法与除法(单元主题图与准备训练)[1]一、教学重点: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能改造信息提出问题则更好,培养提问能力。
2、复习训练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预案:小数与整数相乘[2]教学目标:1、在理解小数意义与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乘小数时,被乘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
2、通过尝试练习体会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法的关系,沟通各种方法的之间的联系。
3、通过练习巩固小数与整数相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并会应用,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要和因数的小位数和相同。
教学预案:向右移动小数点[3]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向右移动小数点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通过观察、概括、总结,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中名数转化的处理。
教学预案:练一练(1)[4]教学目标:1、认识、区分和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计算的各种方法。
2、根据数字相同,小数位不同的练习和根据整数乘法结果推算小数计算结果,进一步突出和巩固、熟练小数计算方法。
3、结合计算法则、性质灵活应用小数乘法,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小数乘小数计算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计算法则、性质灵活应用小数乘法。
教学预案:教学设想学生活动效果反馈1.直接写出得数。
P.23-12.1.27×2.8,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怎么计算?生:列竖式计算。
反馈:辨别和分析计算正与误,优与劣。
(1)第2种方法计算多了一步,繁琐。
(2)第3种方法,小数点对齐,易错。
3.练习与巩固列竖式计算。
P.23-2、34.根据乘数中的小数进行判断计算结果。
5.根据整数乘法结果推算小数计算结果,并注意反推。
告诉学生答案1.606,写出算式并比较。
发现所有的算式“有效”小数位都相同,提醒学生注意:1.606=365000×0.044。
浙教版2021年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3 轮轴》教学设计
轮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省力原因、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难点知道轮轴的功能、省力原因、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自制轮轴组装模型。
分组实验器材:拧螺丝的装置、轮轴实验盒、弹簧秤、钩码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以赛设疑,分析轮轴1、谈话:今天上课之前先来进行一场拧螺丝比赛,拧的方法自创,看看谁最快将螺丝完全拧出来,听明白了吗?准备!开始!(材料的结构性-铁棍,思维激活-自创方法)2、分析学生所用方法的科学原理二、模具解读、认识轮轴1、出示:教师自制的轮轴1、谈话:这个装置需要完善,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2、交流讨论。
3、装置完善:你们觉得像什么?人们发现这个装置的原理后就运用于生活当中。
4、小结:这个装置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5、汇报实验现象,分析数据,交流实验收获。
6、小结:轮轴能省力。
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7、讨论研究: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分析(1)轮大省力(2)都是大轮,省力情况不一样(3)都是大轮,省力情况一样8、小结:利用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四、深入认知,再玩轮轴1、你们还有什么方法来玩转轮轴?2、尝试在轴上用力,情况会怎样呢?五、迁移扩展、应用轮轴1、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2、出示生活中的轮轴图片进行分析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六、延续递升、创意轮轴回家后利用今天所学的轮轴知识,创意制作一个生活中的轮轴好帮手。
浙江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
浙江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单元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3、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卡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准备题:每袋水果糖0.5千克,3袋有多少千克?1、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说一说0.5×3表示什么意义?B、讲授新课:例1、(1)把1.5千克水果糖,平均分装成3袋,每袋重多少千克?1、提问:a、我们怎样把1.5千克水果糖,平均分装成3袋。
b、1.5千克里面有多少个0.1千克?c、15 个0.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所以:1.5÷3 = 0.5 (千克)答:每袋重0.5千克。
2、让学生叙述说一说1.5÷3 = 0.5计算的思路。
1.5÷3 表示什么意义?(2)把 1.5千克水果糖,分装成每袋0.5千克,可以分装多少袋?a、想:几个0.5千克是 1.5千克,就可以分装成几袋?b、1.5÷0.5 = 3 (袋)答:可以分装成3袋。
c、说一说1.5÷0.5 = 3计算的思路。
1.5÷0.5的意义?教师小结:小数除法与什么除法意义相同?说一说除法的意义?例2:计算 2.4 ÷ 2 = 1.2 列式:1、说一说2.4 ÷ 2 计算思路。
2、2.4 ÷ 2怎样列竖式3、小数点前面2除以2,可以商1。
整数部分没有余数再除小数部分时,先在商的右下角点商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小数部分可以商2 。
为什么可以商2,0.4表示什么?C、巩固练习:3.9÷3 8.4÷4 3.6÷2 9.8÷71、抽四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分析错误原因,强调注意点。
D、课堂小结:1、说一说8.4÷4的计算方法,意义怎样?2、你还增长了哪些知识?E、布置作业:p -25 第一题和第二题。
五上数学第2单元教案
3.这么有意义的事情王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我想把第3颗星星放在(5,3)这个位置上,同学们猜一猜这个星星可能会在哪里?
(多名学生猜测星星位置,并在格子图上留下标记)
4.学生们找出了这么多的位置,那究竟这颗星星在哪个位置上,这就是今天你们要探究的新知识。
二、新知探究
五、欣赏生活中的数对介绍数对的创始人:笛卡尔。
六、布置作业
把今天没有设计完的展板画,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一个说数对,一个画星星,同桌合作完成。下节课评选优秀作品!
作业设计
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位置
例1
行、列
数对法
课序课题
确定位置(例2)
共(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
2、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你能像老师一样让一对人站起来吗?
学生说不同的数对,站起一对人。(学习在于不断的创新,创造不同的数对)
老师也想创造一个更厉害的数对,说一个数对就能让一对人站起来,信不信?
师:(4,a),谁站呢?
学生对应的站起来,并说明你站起来的理由!
学习在于不断的创新,你能创造出来吗?
教
学
︵
活
动
︶
过
程
生:(2,a);(a,6);(a,a);(a,b)
教
学
︵
活
动
︶
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①经过所有的场馆。②不走重复线。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后交流汇报。
三、自学检测
20页“做一做”1、2题。
四、知识应用:如果你的位置是(4,2),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一)第周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
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
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一)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学反思]轴对称再认识(二)第周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22 、123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1、出示教材第122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1)算出平均数是1 . 475,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身高接近1 . 485m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 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五年级上册2单元教案
备课教师课题名称第一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学情分析教具准备白纸、彩纸、剪刀、各种平面图形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复备✍一、游戏导入,谈话激趣课前交流:你们会玩纸吗?怎么玩?看老师怎么玩?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
(设计意图:从“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知图形,体悟特征(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1、结合附页1中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2、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深入认识对称轴,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找课本21页图形的对称轴并画一画。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并且画出对称轴,你发现可以画几条?(3)汇报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4.完成练一练,并交流判断的理由。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5.想象: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动手实践,深化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2、老师小结:①平面图形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不同,判断有几条对称轴,就看这个图形能沿几条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3、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卡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准备题:每袋水果糖0.5千克,3袋有多少千克?1、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说一说0.5×3表示什么意义?B、讲授新课:例1、(1)把1.5千克水果糖,平均分装成3袋,每袋重多少千克?1、提问:a、我们怎样把1.5千克水果糖,平均分装成3袋。
b、1.5千克里面有多少个0.1千克?c、15 个0.1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所以:1.5÷3 = 0.5 (千克)答:每袋重0.5千克。
2、让学生叙述说一说1.5÷3 = 0.5计算的思路。
1.5÷3 表示什么意义?(2)把 1.5千克水果糖,分装成每袋0.5千克,可以分装多少袋?a、想:几个0.5千克是 1.5千克,就可以分装成几袋?b、1.5÷0.5 = 3 (袋)答:可以分装成3袋。
c、说一说1.5÷0.5 = 3计算的思路。
1.5÷0.5的意义?教师小结:小数除法与什么除法意义相同?说一说除法的意义?例2:计算 2.4 ÷ 2 = 1.2 列式:1、说一说2.4 ÷ 2 计算思路。
2、2.4 ÷ 2怎样列竖式3、小数点前面2除以2,可以商1。
整数部分没有余数再除小数部分时,先在商的右下角点商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小数部分可以商2 。
为什么可以商2,0.4表示什么?C、巩固练习:3.9÷3 8.4÷4 3.6÷2 9.8÷71、抽四名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分析错误原因,强调注意点。
D、课堂小结:1、说一说8.4÷4的计算方法,意义怎样?2、你还增长了哪些知识?E、布置作业:p -25 第一题和第二题。
课后小结:本课的教学重在讲清小数的意义,我觉得要联系学生以有的知识----整数的意义展开教学,学生便于理解和总结,进行知识结构的完善。
小数除以整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准备题:1、1.8里面有()个0.1 0.6里面有()个0.012、4.28 ÷ 4表示什么意义?3、3.5 ÷ 5说一说计算思路。
B、讲授新课:例3:为绿化祖国,12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37.8千克,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多少千克?1、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2、37.8÷ 12你会算吗?用竖式试一试。
37.8÷ 12 = 3.15 (千克)a、第一次商在哪里是几?列式:b、商3个位还余1,怎么办?c、18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18个()。
d、余数6还可以除吗?为什么?可以在6后面添上0继续除,为什么?6的后面添上0,表示多少个计数单位?3、讨论:此题的计算过程 a 遇到有余数时,但不够除,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答: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3.15千克。
例4:18.24÷ 32 =提问:1、计算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办?2、教师点拨,演示计算过程。
a、整数部分不够除,怎么办?列式:b、224表示224个多少?c、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又知道了什么?C、巩固练习:29.64÷ 52 75.6 ÷72 2.175 ÷ 751、抽四名同学板演,教师巡视。
2、让学生讨论概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D、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与昨天有什么不同?E、强化练习1、口算训练:P -24第一题。
2、应用题P-25 第三题和第四题。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错误。
F、布置作业:P - 27第二题。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一、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运用乘除法的关系,正确地进行验算。
二、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验算。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A、复习知识:a、计算:36.4 ÷ 4 13.76÷32 0.81÷ 9b、把54和102改写成两位小数。
B、讲授新课;例5:求102除以24的商。
1、怎样列算式?102 ÷ 24 把它计算好。
2、今天我们商要用小数来表示,怎样计算呢?试一试。
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还有余数,我们可以在商的个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再继续除。
4、6表示什么?添上0以后60又表示什么?5、学生复述一遍此题的计算过程。
6、我们怎样验算商是正确?学生验算。
C、巩固练习:a:计算:162÷ 12 81÷45 434 ÷700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验算,对个别学生进行帮助。
2、被除数小于除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b:口算训练:P - 29 第一题c:对比训练:195 ÷50 660 ÷75 400 ÷3219.5 ÷50 66 ÷ 75 4÷321.95 ÷ 50 6.6 ÷75 0.4 ÷ 32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怎么办?d、根据15010 ÷ 95 = 15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15.01 ÷ 95 1501÷ 95 1.501÷ 951、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理由。
D、课堂小结: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应该要注意哪些方面?2、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怎么办?E、强化练习:计算:P - 29第四题F、布置作业:P - 29 第三题。
练习五一、教学目标: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口算训练:P - 30 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1、P - 46 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
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P - 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P - 45 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C、讲解应用题:P - 46 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D、发展题: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 □□是几?△- △= ☆☆是几?△+ △= ○○ = 11.4 - 1 = 10.4□ + ○+ ☆ = 11.4△ = ( ) △ = 5.2E、布置作业:P - 46 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习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
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
效果不错。
小数除以小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2、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几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A、准备题:计算:0.45÷9 12.25÷5B、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除法。
C、讲授新课:例6: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
可以截成几段?1、要求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独立完成。
(有两种可能)a、3.6米= 36分米0.4米= 4分米36 ÷ 4 = 9 (段)b、3.6÷ 0.4 = 9 (段)2、说一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3、你从以上两种方法计算中,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4、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么算?师生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例7 :0.065 ÷ 0.05 =1、除数是0.05 ,在计算中该怎么办?2、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3、让学生说说解题过程。
4、讨论:商的小数点要和什么对齐?D、巩固练习:0.72÷0.4 0.096÷0.8 0.051 ÷0.031、先说一说把每题除数转化整数的除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学生讲评,说一说错的原因。
E、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与除数是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F、强化练习:1、p - 32 口算训练第二题,校对。
在口算过程中,因注意哪些方面?2、P - 32 第三题第一排。
G、布置作业:P - 32第三题余下三道。
课后小结:本课内容,我用不同的方式上了两次,第一节课我是按照教案上所写的过程上下来的。
在第一个例题中用一种很强硬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但对为什么不转化成整数除法,学生还不是很清楚。
第二个例题就对刚才的结论进行应用。
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主动性体现的不够,教学不够开放。
为此,在另一班的教学中,我进行了改动,出示第一个例题后,让学生用以前的知识尝试解决,得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很多学生都认为转化成整数除法,接着,教师抛出第二个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不同做法的同学板演,通过讨论分析,知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只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触发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说说转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对这种方法进行强化。
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学得也很有兴趣!小数除以小数一、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大于1、等于1或小于1,商与被除数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被除数位数不够补“0”。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A、准备题: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3÷ 0.75 = ( ) ÷75 4 ÷1.6 = ( )÷16B、讲授新课:例8 :小华到农贸市场去买油,买0.75 千克油用了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1、学生先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