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青年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要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以新时代要求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课程建设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启动,思想政治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深厚的文化素养、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要从新时代要求出发,重视国际视野、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以互联网思维为驱动,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化也给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思维,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扩大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管理、教材出版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创新,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以特色教学为突破口,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在大学校园内,各种特色教学之间竞争激烈,而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也需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教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探索以授课方式为突破口的特色教学,如人文讲座、研讨课、小组讨论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二是注重实践教学的特色教学,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三是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色教学,如书法、篆刻、美术等,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总的来说,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互联网思维、特色教学等方面入手,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与改善,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要求,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更新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开展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研究目的我可以根据您的要求输出关于【研究目的】的内容。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寻找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我们也致力于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结合时事和实际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改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的需求。
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二、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新时代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研究——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为例
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研究——以“互联网金融”课程为例文/王雪晴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摘要: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优化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以教师供给侧循环为主线,提供丰富立体的思政内容,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思政供给端的转型升级。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例,从供给侧视域分析了优化高校金融专业类课程思政供给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措施建议,为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互联网金融”;供给侧引言2020年出台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1]提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与具体内容,在课程思政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实际实施落地。
在此背景下,高校各专业都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立德树人为基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以教师供给侧为主线,推动课程供给端变革,使专业课程思政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1. 供给侧概念引入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供给侧变革主要是通过社会总供给增长,从而推动经济深入发展,以供给和生产端为依托,充分调动供给动力,对经济新动力发展给予正确指导[2]。
尽管课程思政和供给侧变革所属的领域存在差异,然而,从供给来看,这两个方面之间能够相互参考与借鉴。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最主要的就是教师供给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思政内容的有效性、合理性,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供需平衡,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课程思政要确保实施效果,则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供给结构和要素配置,实现供给侧的转型升级。
解决好“供给侧”问题的实质就是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需求,全方位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2. “互联网金融”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互联网金融”课程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课,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具有理论偏重金融学前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技能和较高的职业道德。
论思政教学中的供给侧改革
论思政教学中的供给侧改革【摘要】思政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供给侧问题日益突出的挑战。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同时明确了改革的重点方向,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深化创新教育等。
具体措施则包括加大思政教学资源投入、拓宽思政教学内容和形式、完善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等。
在实施效果方面,改革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成长等。
文章指出改革的启示在于持续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未来展望是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现代化,总结指出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努力。
【关键词】思政教学,供给侧改革,基本原则,重点方向,具体措施,实施效果,启示,未来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思政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供给侧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方式陈旧、教师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对思政教学中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政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推动思政教学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思政教学的供给侧进行改革,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将对高校思政教学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问题意识思政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思政教学过于注重灌输和教条,缺乏灵活性和实效性,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思政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学校和教师条件较好,而一些学校和教师资源匮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论思政教学中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基于当前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把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引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是可行的和必须的,甚至这将成为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然而就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从学生学习状态来看:整体上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积极性;另外有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又不愿吃或吃得撑的现象。
从教师教学状态看,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现代感;三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没有热情与创新;四是满堂灌,面对不同需求主体教学供给没有差异性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思政教学中教学关系出现了问题,而归根到底就是思政教学中供给与需求出现了问题。
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供给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对政治学习的需求不大。
光是一味地强调学生要背、学、做,也就是强调学生的需求,这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决定了他们的需求也是有限的。
当老师提供的产品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吊不起他们的胃口时,他们就必然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别的科目上,对政治就会失去兴趣。
因此如何通过提供有效的供给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东西,从而解决政治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这是值得每个思想政治教师深思的问题。
个人认为思政教学供给侧改革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二是课后作业布置方面,三是练习反馈与讲解方面。
一、课堂内容讲解不宜太全,忌面面俱到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全面、很清楚、很详细,唯恐少讲了一分钟,就漏讲了一点。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方颖颖
和学术论文
式与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调查
和学术论文
杨禹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基于实践教学下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建设实训
谭苗苗
和学术论文
室的思考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微笑予人,烦苦伤己——从社工视角谈论大
胡芸
和学术论文
学生微笑抑郁群体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和学术论文
赵耀
谭伟、马志华、李庆 本科生
钱璐宜
17 管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徐荣
和学术论文
谢尊严、白蓝清、王一 本科生
雯、徐迪
张仁军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通江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18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赵清婷 苟浩然
和学术论文
展望-以清代“三李”为中心
硕士研究生 程盈莹
14 管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区块链分时共享停车研究——基于城市“停
刘炬玫 辛雨
和学术论文
车难”困境的思考
本科生
田敏
15 管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浅析“丧文化”中的营销价值
和学术论文
何欣忆 杨睿玲、肖蔓青
本科生
刘波
16 管理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基于供应链管理下的现代物流管理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47 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
关于就业歧视认定的合理边界研究
和学术论文Leabharlann 徐露黄易、沈鹏飞硕士研究生 王黎黎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论对儿童猥亵行为的预防——基于浙江省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作者:杨颖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4期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教育环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使教育的主动权产生了改变,教育内容变得多元化。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必须以提升信息化建设为前提,以改革教学互动方式为任务,以强化教师队伍为保障,共同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发展。
文章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拓宽道路。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新媒体广泛地应用,广大民众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的思维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有着较大的改变。
对于大学生来说,新时代背景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思想变革,促进了大学生思政能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尽快适应时代变革,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教育方式的更新和教育内容的创新上下功夫,打造对传统思政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双重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视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既重要又相对复杂的工作,它既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念教育、道德教育、和信念教育,时刻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又要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最终将大学生塑造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的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产生了变化,学生与教师的融洽性更为和谐,如果能积极利用好网络思想阵地,不仅在打破传统固化思想、创新教育理念上有正面的作用,对于减少校园不稳定因素、加强校园团结、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加机遇上都会有很大的优势。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介绍背景,讨论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实践探索,探讨了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践评价展望未来。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现状分析,探索,创新路径,评价,展望,重要性,提升质量,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扎实政治理论功底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展望未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索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实践必不可少。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 科教论坛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45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文/司金龙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时代,对高校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各大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更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应不断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实现深层次、全方位育人。
鉴于此,笔者依据自身经验,立足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浅议有效策略。
关键词: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政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只有夯实思政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核心,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才能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代表着国家的发展潜力,尤其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日这般深远、广泛。
故此高校应积极担负新使命,发挥思政教育关键性作用,让思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使其深受学生的喜爱;让课堂有深度有温度更鲜活,使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骨入心。
1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1.1 将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国与国的联系愈发紧密,融媒体时代消息的传播速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精神“缺钙”会造成行为失格。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助于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实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学、显性学力与思维品质相统一。
发挥高校育人优势,促进学生在思政教育引领下,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进而,显著提升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的建设者与合格的接班人。
1.2 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其次,古语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思想的深度会决定人的视野与行动力,广大的青年学子不仅应在思政教育感召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明白“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让理论指导实践,并需在实践中探索。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转型升级。
本文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出发,探讨了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产品质量和供给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在这一大背景下,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
首先,制度供给需求的优化匹配。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动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本领新型人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匹配。
其次,创新思维与发展素质的并重。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代青少年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掌握跨学科和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最后,多样性需求的满足。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需求具有多样性,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差异化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精神,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
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或情感,要切实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认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 细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细化教育目标和内容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课程,注重把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对课程内容和教育目标进行制度化和科学化规范,同时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后督导,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参与度高和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
3. 加强师资力量和创新思想与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不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师资要求。
这需要革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向的教育思想。
此外,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也需要加强师资力量,掌握科技信息和实践动态,进行创新、协调、协作的思维。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品质和效益。
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成为了摆在教育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与此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具有革命性、创新性和奉献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如何将红船精神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当下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革命精神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红船精神弘扬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优秀精神品质,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
红船精神强调的团结协作、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等核心理念,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祖国、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提升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红船精神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联系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精神符号之一,具有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等特点。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红船精神与供给侧改革有着内在联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红船精神强调坚定信仰和不忘初心。
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和企业需坚定信仰市场经济,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学生参与度低等。
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应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参与的机会。
应当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加入当前热门话题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也可以增加国内外先进典型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治理经验,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应当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求之一。
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
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实验实训、参观考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
应当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设置考试成绩、课堂参与度、学生作品等多种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还可以设置奖学金、学分认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当前,面对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大学生群体,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不再适应他们的需求。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泛、深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一、加强课程结构的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重点强调教师一方面对内容的解释,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灌输。
这种单向传授的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排斥的情绪,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要通过改革课程结构,增加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激发性。
要增加大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的内容,如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
这些内容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关注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要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如今,创新和实践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素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可以引入创新案例分析、实践项目设计等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
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的方式,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单一,常常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较低。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大学生与互联网的联系十分紧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化,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采用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可以让大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案例中学习并分析问题,增强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被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和僵化,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认识水平与日俱增,他们渴望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学术水平。
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往往过于注重政策性、理论性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兴趣,课程吸引力不足。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正因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1. 内容创新在课程内容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可以引入一些新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和方向,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内容可以适度扩展到国际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现代国际政治动态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提高他们的国际意识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做既能够增加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加认可和欢迎,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学模式创新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局限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也愈发凸显。
今天,我们需要从创新的角度来思考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
首先,我们可以从教材方面入手,开展教材的系统性改革。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多是相对陈旧、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重新选择或制作教材,着重在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方面下功夫,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方面下功夫,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富有活力。
例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多媒体资源;组织思政沙龙,开展主题讨论等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网络教育课程,建立在线课堂,让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与学习思政素质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也是符合现代化推进的需要。
第三,我们也可以从教师队伍的优化方面下功夫,增强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思政教学水平。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教育背景不够丰富、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思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等。
为了改善这些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主题研讨、实际教学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思想,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传递思政素质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精彩的教学体验。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多方合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可以向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等外部资源开放,积极吸收思政教学方面优秀的资源和先进经验;也可以通过与校企合作、校友捐赠等形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师生共建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在对此进行改革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材、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队伍和多方合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新时代有根有蒂的人才。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新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探讨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1. 优化资源配置供给侧改革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即从供给端入手,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和结构,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和高效。
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优化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各类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力量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为优质的条件。
(2)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例如志愿者、专业人士等,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
2. 提高供给质量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即从供给端入手,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供给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师资力量。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提高教材质量。
优秀的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科学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的素养水平。
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素质在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为青少年提供更为科学、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人才。
同时,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素质还需要关注以下两方面:(1)注重政治教育内容的实际效应。
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功能,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青少年学到真正的道理,得到实际的成果。
(2)注重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引导青少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提升路径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提升路径
吴丽萍;陈思颖;付寅;李好
【期刊名称】《区域治理》
【年(卷),期】2024()11
【摘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中学思政课是提高青少年政治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和助推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针对当前中学思政课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讲授方式单一化、融入效果差强人意的现状,应当着力从提高中学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重塑中学思政课教材体系、优化中学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强化中学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创新中学思政课评价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中学思政课的实效性。
【总页数】3页(P0186-0188)
【作者】吴丽萍;陈思颖;付寅;李好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1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新型民主”理论的生动诠释——基于济南市政协“商量”模式的分析
2.“关键在党”命题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与创新路径
3.新时代学风建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评《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4.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综述
5.“新时代大思政”理念下影视类高校新闻理论课程思政创新路径——以新闻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下,如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思想引领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将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性,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当前,社会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使得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教育在不断改进,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之上,而需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培养新时代怀有高尚思想政治情操的、有理想信念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
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为了顺应这一时代的需要,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持续进行,旨在提高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供给内容的优化研究江利群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供给内容的优化研究江利群发布时间:2021-11-06T02:40:17.49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江利群[导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新思维,在研究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问题时同样适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新思维,在研究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问题时同样适用。
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也非一味满足学生自然需求,而是将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学生的客观需求相融合,提倡“内容为王”。
供给内容包含信仰供给、知识供给和素养供给。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优化,优化的关键路径就是实施主体对于供给内容的重构,包括重构有“钙质”、有温度的信仰供给内容,重构有深度、有广度、有效用的知识供给内容,重构有层次的素养供给内容。
关键词:供给侧;思政教育;供给内容;信仰;知识;素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来的,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在研究高校思政教育问题方面也是适用的。
在舆情多变、思想多元的社会环境下,思政教育供需不平衡问题特别凸显。
作为承担了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重任的高职院校,也必须转变观念,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改进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水平,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增砖添瓦。
另外,强调思政教育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也非一味满足学生自然需求,而是将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与学生的客观需求相融合,提倡“内容为王”,逐步优化供给内容。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供给内容的涵义思政教育供给内容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构筑起思政教育这一宏大建筑的“砖砖瓦瓦”,是思政教育工作是否可靠是否稳固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青年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研究张珺周方舒摘要: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要让供给和需求相匹配,供给与需求是不可拆分的一对,就像电池的正负两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战场、攻坚区,关键在于在结构调整中提升紧急增长的速度与质量,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青年;思政教育;路径创新中国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发展,使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大有作为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社会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频发的严峻挑战仍然不容小觑。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要让供给和需求相匹配,供给与需求是不可拆分的一对,就像电池的正负两极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供给侧指资源、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从供给学派的理论和实践进程中可获得的启示是什么?第一,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或在同一时期经济环境大不相同,因此不存在供求管理必然被需求管理取代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于哪种管理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二,以前的需求管理手段和现在的供给管理手段,在实行时都不能仅仅着眼解决目前问题,要对未来发展有所研判,以规避产生新的问题。
第三,政府对各领域的管理都存在短期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供给和需求只有在不断调整中才能够实现两者的动态平衡,但影响各领域各环节健康有序增长的因素全部来自于供给侧。
人的外在行为是内在心理精神性的反映和投射,个人内驱力决定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工程,通过教育工程促进人们形成符合当下时代环境和个人自我发展诉求的思想行为品格。
有效的思想政治能挖掘人们的行动潜力,同时激发人们的内在思想。
在今天多元化、高速旋转的社会,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人们处在思想丛林中却非常茫然,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各样的指责,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要素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逻辑关系,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主体、供给环境、供给过程、供给方法、供给教育、供给管理进行改革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实践。
二、传统青年思政教育的现状审思需求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的强有力干预,供给侧改革,主要体现在“大市场、小政府”。
国家向来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人财物的大量投入,使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改革建设发展中发挥较大作用,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也令人担忧。
1.供需错配、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虚置化教育中各类问题无不透视着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的传播主要通过政治学习,这种方式越来越不容易见效,这其中既有信念信仰的因素,又有社会活动方式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结果。
供给不仅跟不上青年需求升级的趋势,而且创造新关注、打造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
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度、关注度不断走低,社会环境影响教育环境,社会声音影响课堂声音,社会主题的多元设置导致思政教育主题虚置化。
2.边际效用递减,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弱化灌输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供给方式,灌输的前提是权威,权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撑点,灌输式教育同样符合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也受此影响呈弱化趋势。
普遍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希望实现的教育效果,但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弱化已默认为事实,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建立有赖于系统外部力量外部环境的支持支撑,也有赖于系统本身提供权威基础。
如今多数人共同认可的权威比过去更难,是社会多样化之必然,人人都想成为自己的主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权威。
3.机制运行不畅,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出现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信任为前提的说理宣传,信任作为前提条件,如果社会的信用基础不牢固,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出现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倾DOI:10.16653/ki.32-1034/f.2017.02.012--23向和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面临塔西佗陷阱,如果系统失去公信力时,任何行为语言都会被民众心理认定为说假话、做坏事。
看上去思想政治教育从语言到形式年年有新花样,语言有时代性,形式具有时尚性,但实际已经脱离了思想教育的最基本属性。
4.创新动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不全说服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有效承担社会责任,建构和维护社会团结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
社会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入如两新组织、社会公共领域等全社会各个方面,是如今面临的重要课题。
由于我们打造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能有效全面覆盖供给,越来越多的社会自组织开始开展各类具有思想性的社会活动,这样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体外循环、虚无缥缈的东西,与此同时导致体制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演变成自吹自擂、自弹自唱、自言自语的尴尬局面。
三、供给侧视角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四则运算供给侧视角下青年思政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环环相扣,需要政府和学校、社会、微观个体各方有效协调与配合,典型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显然无助于结构转型与结构优化,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结构性失衡。
目前青年思政教育需要供给升级,同时结构性分化过程正趋于明显,过去可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可用空间已经明显收窄,需要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③。
1.做好加法,注重内涵与外延发展统一青年思政教育改革的“加法”是指改革以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和青年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供给,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领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统一,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思想政治教育中内涵与外延统一强调要通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结构、特性的发展建立新的供需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依照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减少同质化、低端化的教育供给,改变过去课堂和现实相分离的两张皮状态,紧跟社会热点和舆论一线,调动各方力量,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处处都有、时时都在的最广泛最便捷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
2.做好减法,注重协调与突破的结合统一青年思政教育改革的“减法”就是要消除不适应、不适合、不适时的各类要素,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宣传机制、人才机制、动员机制、反馈机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不断升华与超越,加快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青年中的渗透和沉淀速度。
思想政治教育中协调与突破的结合统一,强调一方面政府要统筹兼顾,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各环节、各模块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有序有机循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与整体性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强调各要素相对独立、能动,有利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探索与创新。
3.做好乘法,注重渐进与飞跃发展的统一青年思政教育改革的“乘法”主要是指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创新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唱响主旋律,打好阵地仗,注重发挥新媒体阵的育人新功效;加强师德建设,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并举等方式,引领校园、社会新风尚;提升校园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学生文明素养,注重引领性教育供给、精准性教育供给、有效性教育供给。
思想政治教育渐进与飞跃发展统一强调飞跃发展必须通过渐进发展累积实现,只片面强调飞跃发展容易丢弃传统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只片面强调渐进发展容易错过改革创新的最佳机遇期,忽视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保守僵化,以致局面更加被动,形势更加复杂。
将老化的要素供给转移到新形成和正在扩张的供给中,充分释放供给端活力,才能达到乘法效应。
4.做好除法,注重继承与超越的结合统一青年思政教育改革的“除法”主要是指清除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道路上认识与实践的“拦路虎”,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转型顺利前行扫清障碍。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既要克服主观性和盲目性,又要在价值取向多样性、思想表现多层化,道德要求广泛性背景下,更替传统凭经验办事的守旧方式,建立开放的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中继承与超越统一强调既不能完全割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又要立足特定时代背景对传统进行创新开展和延伸,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的有效结合,实现青年自身发展和当下社会进步的有效结合,实现经济改革的近期目标和社会长期治理有效结合。
四、供给侧视角下青年思想教育改革的发展路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改什么,怎么改?我国思政教育多年来发展迅速,但诸多方面的亮点仍像“盆景”,要从“盆景”向“风景”、甚至“风尚”加快转变,就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力、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从而解决青年自身全面发展和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1.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青年思政教育发展动力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创新发展的方式建立培养思政教育的多元多领域的人才库,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多元供给,构建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国家意志的客观环境在倒逼思政教育加快创新、加快整合、加快发展,从旧的发展模式到新的发展路径,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创新发展者生,因循守旧者死,解决思政教育发展动力是思政教育继续蓬勃发展的基础。
(下转第26页)--242.坚持和谐发展,注重解决青年全面发展的问题青年思政教育要持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立德树人到创新创业,从实践育人到文化建设,有学生成长的地方就应有教育的声音。
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实施例如“中国梦”成长工程等措施,在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文化育人等工作领域做细做实,扩大工作的有效覆盖面。
3.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思政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教育的协调发展,思政教育学科要不断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教育研究体系,服务高等教育,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内涵发展之路。
过去学科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制约着学科整体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建设一流学科要调整关系、补齐短板,提升学科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否则短板效应会愈加显现,拖累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速度和水平。
4.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青年思政教育发展线上线下联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能否有效,其本质在于能否围绕教育的目标任务为青年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