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_《风》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风》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阅读——《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诗意】
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赏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是一首非常精巧的咏物诗,诗中并没有出现风字,但每一句里我们都能见到风的身影。
第一二句,我们要注意解和能的妙处,诗人仿佛是风的老朋友说起了它的能耐。
多少悲秋与怀春的辞句都被这两句诗涵括了进去,人们读着读着不禁醒悟,这世上的悲伤与欢乐居然全与和风联系起来了。
诗中的四组量词的使用也是一大特色,都是句子里同样的位置,却不显得呆板。
三秋二月还算是实指,千尺万竿就带些夸张,把江面壮观的浪涛还有竹林幽寂的景致都写活了。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古诗风唐李峤诗意
李峤的诗《风》
原文: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意:风能够吹落秋季的树叶,能够吹开春天的花朵。
风刮过江面,能够掀起千尺的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这首诗描绘了风的力量以及风对大自然的影响,表现出了风的动态与万物的生机,勾勒出风的的变幻莫测。
赏析:全诗写风却不见风字,但是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
全诗不仅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世风”和“人风”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风》
•
作者:歌德· 首先和最后要求于天才的事,就是热 爱真理 。
•
作者:伏尔泰· 真理好比水果,只有熟透时才能采 摘。
•
作者:谚语· 真理的碎片绝不是真理,谎言撕碎后 仍是谎 言。
•
新知讲解
悟诗
哪些词语,描绘出了风的力量之大?
通过“解落”、“能开 “过江’、”入竹“等动词的 描绘,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新知讲解
悟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这两句诗写出了对风怎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
这首写风的诗,主要通过具体 的描写展示风的力量之大。
新知讲解
这是一首咏风的 诗。这首诗的精巧 之处在于,全诗没 有一个“风”字, 但通篇都可以看到 风的影子。写出了 风的巨大力量。
拓展阅读
除了写风,你还 哪首写雨的诗吗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课堂练习
1.《风》的作者是( 唐朝 )诗人 (李峤 )。这首小诗哪一句最能表现· 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
•
作者:佚名· 谬误是多种多样的,但真理只有一个 。
新知讲解
解诗 风
诗题意思:这首诗能让 看到了风的力量。
新知讲解
解词
解落:吹落。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过:经过。 斜:倾斜。
新知讲解
明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句意: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新知讲解
明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句意: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 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 竹吹得歪歪斜斜。
学古诗
古诗《风》全诗解释
古诗《风》全诗解释
《风》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
全诗如下: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以下是每句诗的解释:
1. 解落三秋叶:这句诗意味着风的力量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
暗示了风之威力。
2. 能开二月花:这句诗描述了风的力量可以使春天美丽的鲜花绽放。
表现了风的生机勃勃之力。
3. 过江千尺浪:这句诗描绘了风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
展示了风在水面上的强大影响力。
4. 入竹万竿斜:这句诗描绘了风刮进竹林时,可以使万竿竹倾斜。
表现了风对物体的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风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间接地展现了风的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
诗人以自然界中的物象(叶、花、浪、竹)为载体,生动地描绘了风的力量和影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风的存在和力量。
古诗《风》的诗意
古诗《风》的诗意
古诗《风》是由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风为题材,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现将原文及诗意简要阐述如下: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诗意:
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也能吹开春天的花朵。
它不仅可以掀起江面上的千尺巨浪,还能使竹林里的万竿竹子倾斜。
在这首诗中,风被视为一种自然力量,具有改变环境的神奇能力。
诗人通过描绘风吹落秋叶、吹开春花、掀起浪涛、吹斜竹林等场景,展现了风的力量和多样性。
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如同风一样,有起有落,有得有失,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无常,以坚韧的意志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风》原文、翻译及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风》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风》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二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李峤-《风》
能使树叶在晚秋时节掉落。
能在早春二月时使百花盛开。
吹过江面时会掀起千尺巨浪 。
吹入竹林时能使成千上万的竹子倾斜倒伏。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 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 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风》
(唐)李峤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李峤,唐朝著名的宫廷诗人,与杜审言、苏 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注释译文
• ①解:分解。 • ②解落:解散,散落。 • ③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 早春。 • ④三秋:农历九月,指晚秋。 • ⑤过:经过。 • ⑥斜: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 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 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 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 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 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 的感受。
《风》李峤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简析】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唐代诗人。
他的诗大部分为五言近体诗,其中咏物诗120首。
诗作用词精心刻画,描述贴切,但诗兴不足。
【译文】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能够。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从动态上描绘了风的力量:它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这是一首构思别致的咏风诗。
诗中不出现一个“风”字,也看不到常用来描写风的“吹”“刮”等字眼,但我们仍能从四种自然现象上感受到风的力量。
前两句从季节变换的角度描写风温和的一面:秋风吹来,树叶飘落;春风拂面,百花开放。
后两句从地点变换的角度找写了风粗犷的一面:大风吹过江河,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万竿翠竹歪斜起伏。
这首诗对仗工整,韵律优美,每句诗中巧妙地嵌入一个数字,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能。
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
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作者简介李峤(645〜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 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
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
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
他写有咏物诗120 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
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
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
日本人书李峤诗墨迹《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50 卷,今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 5 卷。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赏析]风之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李峤《风》的诗意
李峤《风》的诗意《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够上开二月花掉。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解⑴解落:吹落,散落。
⑵三秋:秋季,一说道指农历九月。
⑶能:能够。
⑷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⑸过:经过。
⑹横(xiá):弯曲。
参考译文:秋风吹倒了树叶,春风吹上开了百花。
江风划破千尺波涛,狂风吹起万竿翠竹歪歪斜斜。
能吹落三秋的黄叶,可拂上开二月的春花。
能掀起江上的大浪,可以擦横万根坡上竹。
译文二风可以吹倒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窸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从动态上描绘了风的力量: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以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这首诗能够使人看见风的力量.这是一首构思别致的咏风诗。
诗中不出现一个“风”字,也看不到常用来描写风的“吹”“刮”等字眼,但我们仍能从四种自然现象上感受到风的力量。
前两句从季节转换的角度描绘风保守的一面:秋风吹起去,树叶飞舞;春风拂面,百花对外开放。
后两句从地点转换的角度打听写下了风硬朗的`一面:大风吹过江河,刮起千尺巨浪;擦入竹林,万竿翠竹碎裂曲折。
这首诗押韵工整,韵律迷人,每句诗中精妙地内嵌一个数字,表明了诗人高超的语言技能。
二这首诗生硬的手法以及“三”“二”“千”“万”这几个数字精妙的女团去整体表现风的强悍,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
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见巧。
这首诗的妙处是写下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踪影风字。
每一句都抒发多梅夫尔县的促进作用,如果将四句诗已连续出来,充分反映了世问的快乐和哀伤,抒发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喜怒无常的,存有温柔,又存有强悍,风是多情的,姿态柔滑,万竹舞动,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叙述演绎多梅夫尔县的性格。
古诗风全诗
古诗风全诗古诗《风》的意思是:风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古诗《风》全诗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古诗《风》赏析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完全是一首谜语诗。
诗人把风的特点概括得恰到好处:“解”“开”二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季节的物候变化;“过江”“入竹”,更是生动地描写了风起时的景象。
这首诗很巧妙,全诗除诗名却不见一个“风”字。
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则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
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风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诗人却借助于其他与风密切相关的事物,把风写在眼前,如在手边,这的确是绝无仅有的。
《风》古诗李峤,唐代诗人。
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
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
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
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
后召为凤阁舍人。
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
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采纳。
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
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
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风》 人教部编版
知作者
新知讲解
解诗题 风
诗题意思:这首诗能让人 看到了风的力量。
新知讲解
解词语
解落:吹落。 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过:经过。 斜:倾斜。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句意: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 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Fra bibliotek新知讲解
明诗意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课堂练习
1.《风》的作者是( 唐朝 )诗人 (李峤 )。这首小诗哪一句最能表现对 风的喜爱之情(能开二月花 )。
喜爱,赞美
这首写风的诗,主要通过具体 的描写展示风的力量之大。
新知讲解
这是一首咏风的 诗。这首诗的精巧 之处在于,全诗没 有一个“风”字,但通 篇都可以看到风的 影子。写出了风的 巨大力量。
拓展阅读
除了写风,你还知道 哪首写雨的诗吗?
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句意: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 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 竹吹得歪歪斜斜。
新知讲解
悟诗情
哪些词语,描绘出了风的力量之大?
通过“解落”、“能开”、 “过江’、”入竹“等动词的 描绘,写出了风的力量之大。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新知讲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悟诗情
这两句诗写出了对风怎样的感情?
学古诗
一年级(4)风
导入新知
原诗诵读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新知讲解
记拼音
qiáo 李峤
jiě luò 解落 xié 斜
新知讲解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峤《风》原文、译文、赏析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注释:①解:能够。
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作者简介李峤(645~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
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
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
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
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
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
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
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
日本人书李峤诗墨迹《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50卷,今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5卷。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赏析]风之吟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李峤《风》赏析《风》译文鉴赏
李峤《风》赏析《风》译文鉴赏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
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风》赏析一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
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
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
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
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风李峤古诗讲解
风李峤古诗讲解
李峤的《风》是一首五言古诗,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风的各种形态及其作用。
全诗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意思是:风能够吹落秋天的树叶,也能催开春天二月的花朵。
当风掠过江面时,会激起千尺高的波浪;当它穿过竹林时,会使万竿翠竹倾斜摇曳。
1. “解落三秋叶”:秋季是落叶的季节,风在这里成为了大自然力量的象征,它可以轻易吹落枝头已经枯黄的叶子,表现了风的力量和季节的变化。
2. “能开二月花”:春天二月,万物复苏,风同样扮演了生机勃发的角色,它拂过大地,催生花朵绽放,象征生命的觉醒与活力。
3. “过江千尺浪”:风在江面上掀起层层巨浪,展现出风力之大,画面壮观,形象描绘出风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4. “入竹万竿斜”:风穿过竹林,使得万竿翠竹随之摇摆倾斜,动静之间,既描绘出风的姿态,又显示出竹子的韧性和风骨。
整首诗通过对风的不同场景刻画,赞美了风在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作用和力量,富有哲理,也反映了诗人观察生活、感知自然的细腻心思和艺术匠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唐)李峤
遂昌县应村乡中心小学 郑仕隆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李峤,唐朝著名的宫廷诗人,与杜审言、苏 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解落/三秋叶,
解落:解散,散落。
三秋:农历九月,指晚秋。
秋风吹过,树上的叶子一片片飘落, 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 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 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能开/二月花。
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早春。
春风吹拂,五颜六色的花都绽开了可爱的笑脸。
过江/千尺浪
,
千尺:指浪又大又长,浪的规模大
狂风大作,江面上掀起了千尺巨浪。
入竹/万竿斜。
万竿:指竹数量多
风呼呼地刮,一竿竿翠竹被刮得东倒西歪。
诗人李峤通过解落、能开、过江、入竹 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词手法赋予风之生 命。通过三秋、二月、千尺、万竿等词语,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风的力量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