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易体,养易气”,决不是虚语。听鸡鸣起而劳作,看日头高低生火做饭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2.阅读选文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
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3)结合选文,说说宣帝为什么“特原淮妻”。
3.文言文阅读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提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蜀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蜀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蜀相唐·杜甫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注释: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武侯。
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崇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後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句: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後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西元二三四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赏析: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
融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古典诗歌中常以问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
这首诗的首联也是如此。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
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题意,语意亲切而又饱含崇敬。
「何处寻」,不疑而问,加强语势,并非到哪里去寻找的意思。
《菜根谭》闲适原文及译文
《菜根谭》闲适原文及译文以下是店铺编辑为您整理的《菜根谭》闲适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guoxue/)查看。
《菜根谭》闲适原文作者:洪应明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进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鼎镬可及宠利之流,必不可加飘然远引之士。
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高车嫌地僻,不如鱼鸟解亲人。
驷马喜门高,怎似莺花能避俗。
红烛烧残,万念自然厌冷;黄梁梦破,一身亦似云浮。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
蓬茅下诵诗读书,日日与圣贤晤语,谁云贫是病?樽垒边幕天席地,时时共造化氤氲,孰谓非禅?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
机息坐忘盘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昴藏老鹤虽饥,饮啄犹闲,肯同鸡鹜之营营而竞食?偃蹇寒松纵老,丰标自在,岂似桃李之灼灼而争妍!吾人适志于花柳烂漫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花之幻境,人心之荡念也。
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龠,人物的根宗。
静处观人事,即伊吕之勋庸、夷齐之节义,无非大海浮沤;闲中玩物情,虽木石之偏枯、鹿豕之顽蠢,总是吾性真如。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闲观扑纸蝇,笑痴人自生障碍;静觇竞巢鹊,叹杰士空逞英雄。
看破有尽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坏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
木床石枕冷家风,拥衾时魂梦亦爽;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
谈纷华而厌者,或见纷华而喜;语淡泊而欣者,或处淡泊而厌。
须扫除浓淡之见,灭却欣厌之情,才可以忘纷华而甘淡泊也。
"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肝肠,如何领取得冷风月;"山写照""水传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得幻乾坤。
中医古训
中医古训:医者仁术,大功无利分享人:国隆企划部浏览311次发布时间:2011年6月14日 [打印本页]一、立身篇:1、志趣广达,市朝亦觉幽清;名利萦牵,山水皆归臭浊。
——申居郧《西岩赘语》2、言而无行,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无。
不信无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
——吴兢《贞观政要•诚信》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4、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朱熹《四节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二、养生篇: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口上古天真论》2、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灵枢•本神》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
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吕氏春秋•尽数》4、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宋•孙君肪《四友斋丛说》5、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
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清•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6、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断,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清•程可轩《医述•医学溯源》三、医理篇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素问•脏气法时论》3、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灵枢•本神》4、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甚,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5、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北窗炙【宋·施彦执】
北窗炙【宋·施彦执】●卷上新法之变,议者纷然。
伯淳见介甫,介甫闻伯淳至,盛怒以待之。
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间,即笑谓介甫曰:“今日诸公所争皆非私,实天下事尔。
相公少弭威色,且容大家商量。
《管子》云:‘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也。
’管子犹知尔,况乃相公高明乎?何苦作逆人事!”介甫为伯淳所薰,不觉心醉,即谓伯淳曰:“业已如此,奈何?”伯淳曰:“尚可改也。
”介甫遂有改法之意,许明日见上白之。
及明日见上,有张天祺者,实横渠弟也。
自处士徵为谏官,遂于上前而折荆公之短,荆公不胜其忿,遂不肯改。
故伊川尝谓诸公曰:“新法之弊,吾辈当中分其罪,使当时尽如伯淳,何至此哉!以诸公不能相下,遂激怒而成尔。
”范尧夫罢相,与伊川相见,责尧夫曰:“曩者,某事相公合言,何为不言?”尧夫谢罪。
又曰:“某事相公亦合言,何为又不言?”尧夫又谢罪。
如此连责数事,尧夫皆谢罪。
及他日,伊川偶见尧夫子一箧,凡伊川责尧夫所不耳言者,皆已先言之矣,但不与伊川辩一词,惟谢罪。
此前辈之度量,不可及也。
韩魏公与范文正公议西事不合,文正径拂衣起去,魏公自后把住其手云:“希文事便,不容商量。
”魏公和气满面,文正意亦解。
只此一把手间,消融几同异。
魏公所以能当大事者,正在此也。
欧公语《易》,以谓《文言》、《大系》皆非孔子所作,乃当时《易》师为之耳。
魏公心知其非,然未尝与辩,但对欧公终身不言《易》。
孙威敏不肯读温成皇后策文,仁宗再三令授之,威敏不受。
仁宗曰:“卿既不读,何不掷去?”威敏曰:“掷则不敢掷,读亦不敢读。
”立朝之节若此。
吕吉甫既叛介甫,介甫再用,遂令人廉其事,乃得吉甫说秀水通判张君济置田一事。
君济置田时,吉甫有舅,郑不知其名,谓之郑三舅,往来君济间。
介甫乃发其事,即拘君济、郑,皆下狱,郑遂死狱中。
已而奉敕,张君济决配某州。
临刑日,士大夫莫不哀伤之。
决讫,有内臣出白纸一大幅,辄印其脊血而去。
人大惊,问之,答曰:“欲呈相公也。
”呜呼!介甫酷烈,乃至如此乎!姚进道在学士日,每夜必市两蒸饼。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唐才子传-白居易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唐才子传·白居易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B.“元和元年”,“元和”唐宪宗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文宗”,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古人在逝世之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的称号。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
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译文:(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译文:【答案】10.A11.C12.D13.(1)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
白居易第一个上奏章给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
(2)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
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勋庸暴露不宜”属于主谓结构作“以”的宾语部分,其中“不宜”是对“暴露”的陈述,作小层次的谓语,其后应断开,排除BD;“所遇”是所字词组,名词短语,作“顺适”的宾语,故在“所遇”后断开,排除C。
荀子的“虚壹而静”
荀子的“虚壹而静”《解蔽》原文:人何以知道?曰:心。
?曰:虚壹而静。
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
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
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
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
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
异也者,同时兼知之。
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
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
未得道而求道,谓之虚壹而静。
从认识论上说,荀子注意到了认识展开的辩证过程的几个基本方面:1)虚与实、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关系。
认识不是从无知到知,而是从已知到新知。
一切现实的认识,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前见”——即拥有一定的已知内容,而不是白板一块。
有所知、有前见,就是认识展开之前具有一定的认识内容,荀子称为“藏”。
认识者尽力排除已有认识(已知)对于接受新知的妨碍,不以前见阻碍认知新对象。
能接受新知、能认识新对象,这就是“虚”。
已知作为藏或实,必须有其“虚”,才能获得新知。
所以,一方面认识者是虚实统一的,一方面是已知与未知的统一。
2)多和一的统一。
一切具体的认识,简单的,比如“这是桌子”的认识,总是置于一个与其他事物(椅子、地板、天花板等等)相区别的背景中被认知的。
认识一事物,就是将此物与彼物相区别。
此物与彼物是“两”或多;而具体现实的认识主体,对于差异性、多样性的事物的认识,又能统摄、主宰多样性,这些多样性的认识归属于同一个认识主体(比如主体、原则、理念或境界),这又是“一”。
认识者的认识,就展开为差异性的“多”与统摄性的“一”的统一。
多不失其一,一不丧其多;多中有一,一兼有多,这也可以说是认识的丰富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3)梦觉与明觉的区别。
认识的起点上与认识的过程中,作为认识主体的心,没有一刻不处在活动状态中。
但是,心的活动具有不同的性质。
一方面,心可能处于梦中状态和潜意识状态;一方面,心处于自觉自身的状态。
白居易的养生诗
白居易的养生诗,给他 的作品增添了异彩,同时也 留给后人一个很好的启示。
中原因很值得探讨。
(《唤起闲行》),叩齿不计其 首先表现 在不 生气 、不 烦
白居易主张养 生从青 数,直至“入静”为止,这种 恼。他“自知气发每因情,情
年时期开始,他本人也从青 跏趺坐,能使人心静,气匀、 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
年时期就开始读养生书,练 “入静”一刻,胜过睡眠一 与 浅 , 此 身 应 与 病 其 生 ”
人年轻,体多健,时光逝,到老年。 体渐衰,疾病添,重养生,保平安。 心态好,首当先,人知足,要乐观。 防七情,少忧愁,勿激动,心坦然。 宰相肚,心胸宽,多欢笑,变少年。 善交往,多爱好,多谦让,少欲念。 心不顺,赏花草,听音乐,妙难言。 与亲朋,多联系,忘年交,回童年。 常旅游,心更宽,勿独居,有事干。 常运动,气血畅,走为主,太极练。 勿竞争,莫过劳,量力行,是关键。 持之恒,莫间断,享高寿,养天年。
在各种负性情绪中,老 年人最怕老和病,他的一首 诗《自觉》,对此有相当精辟 的见解: “始知年与貌,衰盛 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 病 弥 缚 ,不 畏 复 不 忧 ,是 除 老病药。”
人的寿命与容颜,随着 精神状态是忧愁还是快乐而 不同,忧者衰,乐者盛,怕老 的老的更快,愁生病的越发 容易被疾病缠身。所以白居 易把“不畏复不忧”当成抵抗 衰老和疾病的一剂药方。□老年保人健
孙 清
三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游高梁桥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2拉予与王子3往游。
时街民皆穿4沟渠淤泥,委积5道上,羸马6不能行,步至门外。
于是三月7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8,临水坐枯柳下小饮。
谭锋甫畅9,而飙风10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中11目塞口,嚼之有声。
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
寒气凛冽,相与御12貂帽,着重裘13以敌14之,而犹不能堪15,乃急归。
已黄昏,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16,坐至丙夜17,口中含沙尚砾砾18。
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上春19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20。
苟非大不得已21,而仆仆22于是,吾见其舛23也。
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24,为官职也。
游客山人25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
今吾无官职,屡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而家有产业可以餬口26,舍水石花鸟之乐,而奔走烟霾27沙尘之乡,予以问予28,予不能解矣。
然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29,颠倒而无计算也30译文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
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游览。
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
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
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不到。
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
冻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
十分寒冷,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受,于是就急忙回家。
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
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
曾国藩处世十八条心法一《挺经》
曾国藩处世十八条心法一《挺经》挺经”是一种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所谓“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等等,可以说就是“挺经”的注脚。
下面是关于“挺经”注解的鲜活例子:湖南人曾国藩曾和他的学生李鸿章说过一个故事: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
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
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
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
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一直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
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
其人见老翁如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
”当即下田避让。
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
《挺经》全文卷一内圣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少年进德录》第十八章??治家
《少年进德录》第十八章治家第十八章治家方正学曰:“治家以正伦理别内外为本,以孝友尊祖睦族为先,以勉学修身为教,以树艺畜牧为常。
守以节俭,行以慈让,足己而济人。
习礼而畏法,可以寡过,可以免祸,而无覆败之虞矣。
”读书起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
人家之兴替,在礼义不在富贵贫贱。
假令贵为公相,富等崇恺,而人无礼义,正谓家替;若箪食瓢饮,肘见缨绝,而人有礼义,正谓家兴。
安祥恭敬,是教小儿第—法;公正严明,是做家长第一法。
司马温公曰:“张公艺郓州寿张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
鳞德中,高宗封泰山,过寿张,幸其宅。
召见公艺,问所以能睦族之道。
公艺请纸笔以对,乃书忍字百余以进。
其意以为宗族所以不协,由尊长衣食或有不均,卑幼礼节或有不备,更相责望,遂成乖争。
苟能相与忍之,则常睦雍矣。
”孔子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善治家者,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不饱,蔽衣不完,人无怨矣。
夫怨之所生,生于自私及有厚薄也。
安寝乃人生最乐。
冬夜以二鼓为度,暑月以一更为度。
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消夜。
夫人终日劳劳,夜则安息,何以消为?入夏早起,天地清旭,神清气爽,有事可为,失之可惜。
废时失业,人不之觉耳。
景行录云:观寝兴之早晚,可以识人家之兴替。
居家最宜早起。
倘日高客至,僮则垢面,婢则蓬头,庭除未扫,灶突犹寒。
家长宴起,一家奴仆,其为奸盗诈伪,何所不至。
向晦休息,昼夜之道,人事之常。
有事不暇假寐,情非得已,夜何用消。
且一日之计在于寅,俾昼作夜,晨昏颠倒,不祥之象。
居家居官,均宜戒此。
人家僮仆,不宜多蓄,但有得力二三人,训谕有法,使令得宜,未尝不得兼人之用。
太多则彼此相诿,恩养必不能周,教训必不能及,反不得其力。
且此辈当家道盛则倚势作非,招尤结怨;家道替则飞扬跋扈,反唇卖主,势所必至。
予欲令家仆皆各治生业,可省游手游食之弊,不至于冗食为非也。
宦后仆多,势难使之枵腹服役;各有营业,庶几衣食不缺,不至于倚势为非。
《安乐铭》
《安乐铭》《安乐铭》宋苏洵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
苏洵以文章著称于世。
所作文章言及抗辽,土地兼并,特权等现实内容,文风雄健。
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欧阳修上其所著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
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
历迁陈州项目城令。
与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而卒。
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人禀天地正气,原为万物之灵。
家齐而后国治,正己始可修身。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纲纪人伦。
竭力孝养父母,劬劳恩似海深。
晨昏省候安否,凡事体顺颜情。
当效返哺之义,寻思跪乳之恩。
追想父母爱我,爱子之心爱亲。
为子出入必告,倘如有事可寻。
有病不离左右,汤药扶持辛勤。
不幸百年归世,厚治棺椁衣衾。
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
须要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
后世因听妻语,争论视若仇人。
假使乖伤骨肉,悠悠四海谁亲?若是分居各爨,财产务要公平。
父在遵依父命,父殁听凭宗亲。
肥瘦相兼品搭,高低估值均匀。
备写分书阄定,免得日后相争。
莫因些小事务,有伤手足恩情。
弟兄或有亡故,教养子侄成人。
男女惟选贤德,门当户对为姻。
访其家教可否,不须爱富嫌贫。
富家子女骄傲,轻慢姑舅尊亲。
娶嫁须过二十,庶免夭折伤身。
夫莫嫌妇貌丑,丑妇乃是家珍。
妇以敬夫为主,理宜严肃闺门。
女眷戒其长舌,牝鸡不可司晨。
盛衰患难相守,不以存亡易心。
金玉休愁不富,儿孙但愿成人。
衣食酌量时度,调养不饱不温。
休餐生冷甜辣,莫佩珠宝金银。
能食教用右手,能言戒使娇音。
一有知识训读,不训玷辱家门。
读古书,学习修身养性(二)
读古书,学习修身养性(二)谈笑《老子》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谓目不妄视,口不妄言,终身不勤苦。
若目视精欲,又益其事,则没身不可救矣。
书云:谈笑,以惜情黑为本,多笑则肾转腰疼。
书云:多笑则神伤,神伤则浥但不乐,恍惚不宁。
书云:多笑则脏伤,脏伤则脐腹痛,久为气损。
真人云:人若不会将理者,只是多说话。
戒多言损气,以全其寿也。
书云:呼叫过常,辩争问答,冒犯寒暄,恣食咸苦,肺为之病矣。
书云:行语令人失气,语多须住乃语。
津唾真人曰:常习不唾地。
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
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
书云:养性者,唾不至远,远则精气俱损,久成肺病。
手足重,皮毛粗涩,脊痛咳嗽,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书云:唾者,溢为醴泉,聚流为华池,府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溉脏润身,宣通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坚固,长春。
书云:人骨节中有涎,所以转动滑利。
中风则涎上潮,咽喉一表响。
以药压下,俾归骨节可也。
若吐其涎,时问快意,枯人手足,纵活亦为废人。
小儿惊风,亦不可吐涎也。
有人喜唾液,干而体枯,遇至人教以回津之法,久而体复润。
盖人身以滋液为本,在皮为汗,在肉为血,在肾为精,在口为津,伏脾为痰,在眼为泪。
曰汗、曰血、曰汨、曰精,此既出则皆不可回,惟津唾则独可回,回则生意又续续矣。
滋液者,吾身之宝。
《金丹诀》曰:宝聚则为富家翁,宝散则为孤贫客。
起居广成子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畏生。
所谓无劳者,非若饱食坐卧兀然不动,使经络不通,血气凝滞。
但不必提重执轻,兀兀终日,无致精力疲极,则妙矣。
庄周曰:人有畏影恶迩而走,举足愈数而迩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
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迩,愚亦甚矣。
书云: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盖敢于有为即杀身,不敢有为则活其身也。
书云: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
伤阳则蛆,伤阴则下。
书云:起居不时,食饮不节者,阴受之而入五脏,填满拍塞,为飧泄,为肠癖。
于氏家训家规
尊祖宗尊者报本追远之义。
祖宗乃子孙所出之原,譬如木之根本也。
合族子孙乃祖宗生息之蕃庶,譬如木之枝叶也。
若本不固,枝叶焉能荣茂?此祖宗之所以当尊也。
欲尊之者,必于四时当荐之节,生死当祭之辰,牲羞酒食之品、蔬果脯醢之类,必诚必敬,俨然祖宗在生一般,不可因其亡而苟且慢易为之,故日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至于祖宗冢墓,每年清明必当崇土修整;率族子孙轮供祭扫,必指示日此冢某祖也,宜紧识之;若每冢树一志石,中大书某祖考之,墓傍注子某奉祀,尤为悠久之计。
孝父母孝者和顺奉事之名。
父母养育之恩天覆地载一般,为子的焉能报得?苟非孝顺则与草木无异矣,必当承顺以悦其心、愉色以悦其目、柔声以悦其耳、甘美以悦其口、轻暖以悦其体、慎医药以调其疾痛、躬勤劳以代其赁作,一切鞭朴骂詈逆来顺受不可抵触以驱之、嗔忿以怨之,至于定省晨昏之仪、扇枕温衾之事,亦为子当勉强行之,不可惰慢暴弃徒废人子之职,且羔羊犹知跪乳、慈乌尚能反哺,可以人而不孝乎?友兄弟友者彼此和好之谓。
人家兄弟不论一母所生,虽有嫡庶不同皆兄弟,亦当相亲相敬,敦尚友谊,不可听信妻言,绝恩杜爱;不可分别尔我,各人为己;不可取与不明,因财伤义;不可争竞长短,因事离情;不可倚长虐幼,伤残手足;不可恃顽犯长,倒置天伦;不可以富骄贫,不循礼法;不可因贫堕志,放逸为非。
遇患难则当亟拯,或愚懦则当善诱,失恃怙则当教养,为不义则当谏阻,在困穷则当赒恤,逞凶暴则当劝惩。
呜呼,由前数事既曰不可,则宜戒之;由后数事既云当也,则宜勉之。
戒其所不可,勉其所当然,庶可以言友。
吾族子孙各宜兄爱弟敬,以副吾望。
别夫妇别者一定不移之意。
夫妇,人伦之首,不可不别。
一从匹偶氶偕伉俪,为夫者必当曰某吾妻也,终身藉以助内者,虽貌陋蠢俗吾命之遭也,亦宜琴瑟和偕,乐安天命,纵有窈窕淑女他夫妇也,吾何与焉?不可少有邪思妄动之念,殄灭夫纲。
为妇者必当曰某吾夫也,终身赖以生死者也,虽贫穷患难吾命之遇也,纵伊富贵贤豪他夫妇也,吾何羡乎?不应遂生怨恨忧戚之心,瑕疵妇德。
《聪训斋语》
《聪训斋语》清张英《聪训斋语》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
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
每见人栖栖皇皇,觉举动无不碍者,此必不读书之人也。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大约富贵人役于名利,贫贱人役于饥寒,总无闲情及此,惟付之浩叹耳。
古人以“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予从不饱食,病安得入?”燔炙熬煎香甘肥腻之物,最悦口而不宜于肠胃。
彼肥腻易于粘滞,积久则腹痛气塞,寒暑偶侵,则疾作矣。
食忌多品,一席之间,遍食水陆,浓淡杂进,自然损脾;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
冬夜以二鼓为度,暑月以一更为度。
每笑人长夜酣饮不休,谓之消夜,夫人终日劳劳,夜则宴息,是极有味,何以消遣为?冬夏,皆当以日出而起,于夏尤宜。
天地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
予山居颇闲,暑月,日出则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莲方敛而未开,竹含露而犹滴,可谓至快!日长漏永,不妨午睡数刻,睡足而起,神清气爽;居家最宜早起,倘日高客至,僮则垢面,婢且蓬头,庭除未扫,灶突犹寒,大非雅事。
人家僮仆,最多不宜多畜,但有得力二三人,训谕有方,使令得宜,未尝不得兼人之用。
太多则彼此相诿,恩养必不能周,教训亦不能及,反不得其力;吾辈居家居宦,皆简静守理,不为暗昧之事;山中耕田锄圃之仆,乃可为宝,其人无奢望,无机智,不为主人敛怨,彼纵不遵约束,不过懒惰、愚蠢之小过,不必加意防闲,岂不为清闲之一助哉?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虑,可以蠲烦去扰;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
忙于生计的文言文翻译
夫人生于世,各有其志,或好文墨,或喜技艺,然无论何者,皆须食禄以养家,此生计之所系也。
生计者,民生之根本,无生计则无以为生,无以为家,无以为国。
是以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
”此言生计之重,亦可见一斑。
今夫生计之忙,其状若何?且听吾述之。
一日之始,鸡鸣而醒,农人闻鸡声而起,或耕于田,或耘于亩,晨曦微露,汗滴禾下土,辛勤劳作,以望丰收。
工人亦然,或操刀斧,或挥锤凿,于厂房之内,于矿洞之中,终日劳碌,以谋生计。
及至市井,商贾云集,或开店市,或走街串巷,一日之计在于晨,朝霞映照,人声鼎沸,交易兴隆,皆以生计为本。
农夫之妻,或织布于机,或缝纫于室,虽居家庭,亦不容闲散,生计之所系,使妇人亦知勤劳。
学子之家,虽无耕织之劳,亦有课业之繁。
日上三竿,书声琅琅,勤学不辍,以望功名。
然功名非易得,须日夜苦读,勤学苦练,方能有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人生在世,虽志向不同,然皆以生计为重。
生计之忙,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劳,乃积年累月,日积月累而成。
生计之忙,使人不得闲。
或为生计而奔走,或为生计而焦虑,或为生计而劳累,人生在世,谁无此忧?然而,人生亦当有志,有志者事竟成。
是以,虽生计之忙,亦当保持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吾辈生于斯世,皆须为生计而忙碌。
然生计之忙,亦非全然苦涩。
有生计,则有人生;有生计,则有希望。
生计之忙,亦是一种充实,一种成长。
总之,生计之忙,乃人生之常态。
无论贵贱,无论贫富,皆须为之忙碌。
忙碌之余,亦当珍惜时光,把握人生,使此生无憾。
此乃吾辈之责任,亦为人生之真谛。
姑妄言-第五章
第五章姑妄听之五族侄竹汀言,文安有佣工古北口外者,久无音问,其父母值岁荒,亦就食口外,且觅子,亦久无音问。
后乃有人见之泰山下,言昔至密云东北,日已暮,风云并作,遥见山谷有灯光,漫往投止,至则土屋数楹,围以秫篱,有老妪应门,问其里贯,入以告,又遣问姓名年岁,并问曾有子出口否,子何名,年几何岁,具以实对。
忽有女子整衣出,延入上坐,拜而侍立,促老妪督婢治酒肴,意甚亲昵。
莫测其由,起而固诘,则失声伏地曰:儿不敢欺翁姑,儿狐女也,尝与翁姑之子为夫妇,本出相悦,无相媚意,不虞其爱恋过度,竟以瘵亡,心恒愧悔,故誓不别适,依其墓以居,今无意与翁姑遇,幸勿他往,儿尚能养翁姑。
初甚骇怖,既而见其意真切,相持涕泣,留共居。
狐女奉事无不至,转胜于有子,如是六七年,狐女忽遣老妪市一棺,且具锸畚,怪问其故。
欣然曰:翁姑宜贺儿,儿奉事翁姑,自追念逝者,聊尽寸心耳,不期感动土神,闻于岳帝,岳帝悯之,许不待丹成,解形证果,今以遗蜕合窆,表同穴意也。
引至侧室,果一黑狐卧榻上,毛光如漆,举之轻如叶,扣之乃作金石声,信其真仙矣。
葬事毕,又启曰:今隶碧霞元君为女官,当往泰山,请共往。
故相偕至此,僦屋与土人杂居。
狐女惟不使人见形,其供养仍如初也。
后不知其所终。
此与前所记狐女略相近。
然彼有所为而为,故仅得逭诛,此无所为而为,故竟能成道。
天上无不忠不孝之神仙,斯言谅哉。
竹汀又言,有夜宿城隍庙廊者,闻殿中鬼语曰:奉牒拘某妇,某妇恋其病姑,不肯死,念念固诘,神不离舍,不能摄取,奈何?城隍曰:愚忠愚孝,多不计成败,与命数争,徒自苦者固不少,精诚之至,鬼神所不能夺者,挽回一二,间亦有之。
与强魂捍拒,其事迥殊,此宜申岳帝取进止,毋遽以厉鬼往也。
语讫,遂寂,后不知究竟能摄否,然足知人定胜天,确有是理矣。
顾郎中德懋,世所称判冥者也。
尝自言平反一狱,颇自喜,其姓名不敢泄,其事则有:姑出其妇者,以小姑之谗,非其罪也。
姑性愎,仓卒度无挽回理,而母家亲党无一人,遂披缁尼庵,待姑意转。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
范仲淹《家训百字铭》《训子弟语》天理莫违,为人不易。
居家莫逸,民生在勤。
祖德莫烬,创业艰难。
家庭莫偏,易起寡端。
闻电莫怕,不做恶事。
奴婢莫凌,一样是人。
兄弟莫欺,同气连枝。
钱财莫轻,勤苦得来。
妇言莫听,明理者少。
时风莫趋,易入下流。
交友莫滥,须要识人。
饮酒莫狂,伤身之物。
耕读莫懒,起家之本。
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
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
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
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
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
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
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祖宗莫忘,子孙有用。
父母莫忤,身从何来。
子弟莫纵,害他一世。
故旧莫疏,祖父之交。
邻里莫绝,互相照应。
本业莫抛,所靠何事。
匪人莫近,容易伤生。
正人莫远,急难可靠。
非分莫做,受辱惹祸。
官司莫打,赢也是空。
盘算莫凶,食报子孙。
意气莫使,后悔何及。
贫穷莫怨,小富由勤。
童年莫荡,蒙以养正。
淫事莫藏,害尔子孙。
言语莫尖,可以折福。
讼事莫管,害人不浅。
杀生莫多,也足一命。
富贵莫羡,积德悠久。
贫苦莫轻,你想当初。
字纸莫弃,世间之宝。
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易体,养易气”,决不是虚语。
听鸡鸣起而劳作,
看日头高低生火做饭
崖背上是大场,每年春季第一场雨,农民都要把它碾压地平坦光滑,寸草不生,以收拾夏季的麦子和秋季的杂粮,那是庄汉人神圣的舞台。
夏季的大场是火热的,五黄六月,麦子上场,秀姑下床。
场活里都是紧三火,连凉性子人走路都是小跑。
原来机械少,靠牲口碾场。
早上用扫帚扫干净场里的土和杂物,然后一家老少齐上阵乱场——把麦箭子抖乱;最后由大人圆场——用叉把抖乱的麦子一垛一垛地立起来,为了让麦子通风透气,干得快,这是力气活也是技巧活。
朝里再翻一遍就到了中午,牲口套上碌碡,开始碾场。
伏里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平地里一声雷,便黑云压顶,山雨欲来。
男女老少齐上阵,打冲锋似地起场,一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好在赶雨前场起完了,年轻人便骂这鬼天气,老年人抹把汗,吐口旱烟悠悠起说:天爷事大。
也常有势单力孤的人家,起不及场有被水冲跑
麦子,面临塌场的危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平日为琐事不和,还是因婆娘娃娃的事闹别扭,这时都掂了叉来起场来帮忙而冰释了前嫌。
因为大热天,麦子如果被淋湿,很快就会出芽,即使不出芽,也会变霉,磨出的面很不好吃,所以场活里能看云识天气的人普遍得到大伙的尊敬。
“瓦渣云,晒死人”“夜晴没好天”……诸如此类的谚语被人们挂在嘴边,用于实践。
麦碾三遍,麦草搭成垛,麦子起成堆,晒干如屯,夏天的场活就结束了。
秋季的大场富有诗意,豆子、荏、玉米、糜子等秋后作物都收回来,悠闲地摔荏,抡起连枷打豆子,掰金黄的玉米,秋阳和暖的照着,秋风吹拂,微带凉意,不慌不忙地收拾着劳动成果,神定气闲,心满意足,一年的忙活就要结束,等来年的麦子露了嘴,碌碡稳稳蹲在场边,秋场活的帷幕落下,一年的场活就结束了。
冬闲的大场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是天然的农家广场。
孩子们在麦草垛后面捉迷藏,跑赛做游戏,女孩子在跳皮筋。
大人也三五个
一伙在向阳的旮旯里打扑克,老年人围在一起耍花子。
一到正月,大场里要排演社火,牛皮鼓咚咚地震天响,激动着人心,活跃着农村静寂的天地。
常言说“居易体,养易气”,决不是虚语。
听鸡鸣起而劳作,看日头高低生火做饭,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人类最原始、最简单、最纯粹的生存方式。
接近土地的人最懂得朴实,读懂了天气的人最懂得敬畏。
农民决没有改造自然的豪言壮语,是最懂得天高地厚的人。
所以,他们的真诚来源于自然,他们的智慧受之于天地。
农民的生存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皇天厚土最大限度的接触。
老庄能
还田,城市能还田吗?
走在老庄的小路上,路两边青草滋蔓,无名的小花孤独地开着,被风雨剥蚀的断墙上布满苍苔。
一扇扇大门紧锁着锈迹斑斑的铁锁,静寂的院子里长着一人多高的蒿草,热热闹闹的一家人迁走了。
连快嘴的麻雀也耐不住这寂寞而远遁了,报喜的喜鹊也不知了去向,唯有那圆圆的巢挂在树梢上,空旷的大场,寂寞的小路,空落的小院。
哦,那个撒满了童年欢乐的老庄,那个有着欢声笑语的老庄,那个有着古道热肠的老庄,那个有着爷爷奶奶温暖怀抱的老庄,那个有着袅袅炊烟的老庄,那个有着旱烟袋、白胡子、老古经的村庄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