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之三苏人物史论

合集下载

苏洵三父子家风作文素材

苏洵三父子家风作文素材

苏洵三父子家风作文素材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
子女是父母的影子,从子女身上,总能看到父母曾经的模样。

三苏家学源远,祖籍赵郡(今河南赵县),后迁至河北栾城,唐朝武则天时期,宰相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其后代遂定居于眉山。

至苏洵出生(1009年),已历三百余年。

苏轼的曾祖父苏杲,善于生产经营,但他从不聚敛财富,一直到死,家里的田地不满两顷,房屋破旧了也不修葺,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

可他帮助别人毫不吝啬,经常拿出粮食、衣物救济贫困乡邻,且做了好事从不张扬。

苏氏家族再度兴起的重要人物,是苏轼的祖父苏序。

明郑瑄《昨非庵日纂》记载,苏序曾言:“吾欲子孙读书,不愿富。

”意思是希望子孙读书做官,而不希望子孙经商致富。

后来苏洵的哥哥苏涣24岁高中进士。

在其影响下,苏洵“窃有志于今世”(苏洵《上富丞相书》),晚年也凭荐举踏入仕途。

苏轼兄弟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双双高中进士,达到了苏氏家族科举求仕的顶峰。

苏涣子孙辈、苏洵的孙子辈进入仕途者也不在少数。

苏序为人仗义,性情上还多了几分疏达不羁的豪侠之气。

有一年饥荒席卷眉山,苏序开仓无偿救济饥民,颇受乡民们称赞。

任选一个教材的主题,谈论对三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任选一个教材的主题,谈论对三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任选一个教材的主题,谈论对三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经过一个学期对三苏花概论的学习,让我对眉山的历史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见解,眉山是产生过苏淘,苏轼,苏辙以及苏学一脉的历史名城。

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方魂,三苏文化这门课程对我们了解眉山的历史有着启蒙作用。

三苏文化”品位才能越浓越醇!一个“文化三苏”的出现将是郏县发展之福!当然,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苏文化”可这样来确定它的载体和支点:一是实用文化。

包括雕版书籍、宣纸、苏词歌赋、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二是艺术文化。

包括苏体字画、建筑艺术等。

三苏文化”品位才能越浓越醇!一个“文化三苏”的出现将是郏县发展之福!当然,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来理解,“三苏文化”可这样来确定它的载体和支点:一是实用文化。

包括雕版书籍、宣纸、苏词歌赋、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二是艺术文化。

包括苏体字画、建筑艺术等。

曾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感而生便甚爱苏轼。

后来又惊讶于所看到的句子:“上下几千年,没人比苏东坡更丰富。

他似乎穷尽了生命的可能性,穷尽了中国文化的可能性,他抵达了生存的广度与深度的极限。

他生活在古代,却比现代人更现代。

他生命中的核心要素,提纯了人类文化的‘遗传基因’。

他诠释了人之所以为人。

他向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现代人示范,人的精神,可以喷发什么样的高度和广度。

一个苏东坡,胜过十万影视明星。

”何其厚重、何等深奥,如此厚评令人对东坡先生肃然起敬、爱之又深。

苏东坡,他是一个能让一切变得有趣的人,是北宋第一大明星,擅丹青,工书法,精诗文。

除此,他还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妥妥的全能才子。

在治国理政方面,他不仅对国家吏治提出独具创新的想法,还大胆引用虚拟人物言来论证,对于在一个生活在传统文化框架下又是初次考试的人,苏轼并没有以保守稳重的态度来应对,说明了其有治国创新意识。

他以民为重,仁民、利民为先,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心、良心。

这让我明白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就是因为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有像苏轼这种真正以民生为重、不唯上、不盲从、敢为民请命的官员。

从文章看三苏

从文章看三苏

篇名從文章看三蘇作者廖紀惟。

國立虎尾高中。

二年二班壹●前言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皆列為唐宋八大家,而且在歷史上僅有一家三父子是大文豪,在中國的文化裡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所以也引起許多學者的研究。

蘇洵與蘇軾和蘇轍不同的地方在於蘇洵沒涉獵政治的領域,所以在晚期就比較沒有有關他的事蹟,反觀蘇軾和蘇轍在政治的領域中,反而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當時的社會上有著許多的風風雨雨,所以在這裡要好好的深入研究三蘇,從文章的角度探討中國文學史上的巨擘。

貳●正文一、三蘇生平01.蘇洵蘇洵(1009-1066),字明允,因家有老人泉,梅堯臣為之作詩,故自號老泉。

眉州眉山(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

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餘舉進士,復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閉戶讀書,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

仁宗至和、嘉祐年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

所著書二十二篇,得翰林學士歐陽修推譽,士大夫爭相傳閱,一時學者競效蘇氏為文章。

所作心術一文,強調為將之道必先治心;審勢、審敵、廣士、田制等文,主張抵抗遼的攻掠,並對土地兼併表示不滿。

宰相韓琦奏其書於朝,除祕書省校書郎,後任霸州文安縣主簿。

任文安縣主簿期間,與陳州項城令姚闢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治平三年書成,方奏未報而卒,年五十八,贈光祿寺丞。

明允為文,以古文寫作,好縱橫家言,以權術自矜,語言明暢,筆力雄健,如六國論等,言詞鋒銳,說理透闢,與其子軾、轍合稱三蘇。

世人稱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並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有謚法三卷、嘉祐集二十卷。

(註一)02.蘇軾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洵長子。

博通經史,隨父來京師,受知於歐陽修,嘉祐二年試禮部第二,遂中進士,再中六年制科優等,除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召試直史館,丁父憂,服除,攝開府封推官。

熙寧中王安石創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詩語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寘之死,鍛鍊久不決,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移汝州。

三苏文化讲课稿范文精选

三苏文化讲课稿范文精选

三苏文化讲课稿范文精选
人们常说三苏文化,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洵和苏辙这三个杰出的文化人物。

他们三个人都是北宋时期文学界的佼佼者,推动了宋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苏轼是三苏中最有名的一位,他的文学才华非常出众。

他的诗文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称为“东坡先生”。

他的诗歌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也能描绘自然景色,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散文则善于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苏轼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

苏洵是苏轼的父亲,他以他勤奋好学的精神而闻名。

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散文布局严谨,言辞简练,往往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融入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评,给人深深的启示。

苏洵的作品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他才华横溢,文学造诣也非常高。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涉及诗歌、散文、韵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常以讽刺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让人深思。

苏辙的作品对于后人来说,不仅是文学的享受,更是一种启示,引导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

总的来说,三苏的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他们的文化影响力深远,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汲取养分,继续推动文学的繁荣发展。

三苏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论文

三苏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论文

三苏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论文一、打造“三苏”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学校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积极推进“三苏校园环境、三苏文化馆、三苏文化研究、三苏品牌活动、三苏特色院系文化”等“五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润泽校园,三苏基因根植校园。

一是进行“三苏”文化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校园识别标志系统,进行“三苏”文化主题雕塑、“三苏”文化景观园林、“三苏”文化馆等建设,整体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

二是进行“三苏”文化研究,成立“三苏文化研究所”,加强三苏文化研究并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学术沙龙、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等工作,充分发掘“三苏文化”蕴藏的“家国情怀、廉政文化、经世报国”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三是打造“三苏”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三苏文化节、三苏书画大赛、三苏经典诗词朗诵、三苏诗词大赛、艺术展演等“三苏文化”系列活动,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四是建设“三苏”特色院系,结合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特色,深度挖掘三苏文化蕴藏的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人文价值,通过将三苏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开设三苏文化选修课程、建设院系三苏文化墙、开展三苏经典诵读,结合三苏经世致用和旷达超脱的心理素养,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等,积极打造具有三苏文化特色的院系文化,推动三苏文化育人工程向纵深发展。

二、红色文化根植校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通过党组织整合四方资源,搭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平台,通过项目化将红色文化根植校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表现在校内部门联动办好“挖掘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思想”活动;校地联动搭建育人基地贯通爱国教育,把爱国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校企联动践行爱国教育,先进典型人物校内宣讲促进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交流着力传播中国文化彰显爱国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通突出爱国教育,使教学理实一体育心育德,承扬践行爱国精神。

(一)校内部门联动办好爱国教育举办“挖掘传统文化,弘扬爱国思想”活动。

关于三苏的作文

关于三苏的作文

关于三苏的作文你知道三苏吗?就是苏洵、苏轼和苏辙那一家子,那可真是文学史上超酷的一家子!先说苏洵吧,这老爷子可算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年轻的时候啊,他就像个到处晃悠的潇洒哥,没把读书当回事儿。

可是呢,突然有一天,就像是被什么神仙点化了一样,他开始奋发图强。

你想啊,这就好比一个在游戏里前期一直瞎逛、不做任务的玩家,突然开了挂,疯狂升级。

苏洵读书那叫一个刻苦,最后还真就练出了一身绝世文学功夫。

他的文章写得可真是有深度,就像那种内功深厚的武林高手,文字之间透着一股雄浑的力量。

然后就是苏轼啦,这位可不得了,简直就是文学界的超级明星。

苏轼的一生就像是一场超级刺激又充满戏剧性的大冒险。

他的才华就像喷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涌出精彩的诗句、文章。

他在官场上那是起起落落,一会儿被皇帝看重,一会儿又被发配到偏远的地方。

但不管在哪儿,他都能活得有滋有味。

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他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豪迈的词句,感觉他站在江边,就像一个指点江山的大侠。

到了岭南,那地方在当时可算是很荒凉了,他还能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可真会给自己找乐子,一颗荔枝就把被贬的苦给冲淡了不少。

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有时候豪迈得像个将军,有时候又细腻得像个小姑娘。

他还特别爱吃,感觉他就是个美食博主兼大诗人,什么东坡肉啊,那都是他的杰作。

他把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到了美食和诗词当中。

最后就是苏辙了。

苏辙相对来说比较低调,但可别小瞧他。

他就像一个默默努力的学霸,虽然没有哥哥苏轼那么耀眼,但也是个很厉害的角色。

他的文章写得也是条理清晰,论证严谨,就像一个精心打造的精密仪器。

而且他和哥哥苏轼的感情那叫一个深,苏轼被贬的时候,他也没少操心,总想办法帮助哥哥。

他们兄弟之间的书信往来,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亲情。

这三苏啊,就像三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交相辉映。

他们的故事和作品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让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三苏文化演讲稿范文小学生

三苏文化演讲稿范文小学生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三苏文化。

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三苏,感受他们的文化魅力。

一、三苏的生平简介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

他年轻时并不出众,但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文学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苏洵的长子,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均有很高成就。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是苏洵的次子,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二、三苏的文化成就1. 文学成就三苏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散文、辞赋等方面。

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苏轼的诗词苏轼的诗词,豪放、奔放、洒脱,具有强烈的个性。

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流传千古。

此外,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也深受人们喜爱。

(2)苏辙的散文苏辙的散文,清新脱俗,语言优美。

他的《游子吟》被誉为“千古绝唱”,其中“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流传千古。

2. 政治成就三苏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在政治上也有所贡献。

他们关注民生,敢于直言,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1)苏轼的政治生涯苏轼曾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府,他关心民生,推行改革,受到百姓的喜爱。

然而,由于他直言进谏,触怒了当时的权贵,最终被贬谪。

(2)苏辙的政治生涯苏辙曾任参知政事、中书舍人等职,他主张改革,力图挽救国家危机。

他的政治才能和改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三苏文化的影响三苏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1. 文学影响三苏的诗词、散文、辞赋等作品,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写三苏祠的作文(450个字左右)

写三苏祠的作文(450个字左右)

写三苏祠的作文(450个字左右)《美丽的三苏祠》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个特别美的地方——三苏祠。

三苏祠在四川眉山,那是苏轼、苏辙和他们的父亲苏洵住过的地方。

一走进三苏祠,就能看到好多好多的树,绿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晃,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

祠里有一个大大的池塘,里面的水清清的,能看见鱼儿在游来游去。

池塘边有一座古老的亭子,累了可以在那里休息。

我还看到了三苏的雕像,他们看起来好有智慧的样子。

听导游姐姐说,苏轼写了好多好多有名的诗词呢。

在三苏祠里,我觉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能感受到他们生活的气息。

这里真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
《有趣的三苏祠之旅》
小伙伴们,我去了三苏祠,可有意思啦!
一进大门,哇,好多漂亮的花花草草。

红的花,绿的叶,好看极了!再往里走,有一间间古老的房子。

房子里摆着好多书和字画,听说是三苏写的呢。

我记得有一个房间里,挂着一幅大大的画,画里的山水美极了,就像真的一样。

还有一个地方,有好多石头做的小狮子,它们有的张着嘴,有的闭着眼,特别好玩。

我还碰到了一个和我一样来参观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在三苏祠里跑来跑去,可开心啦。

这一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也玩得特别高兴。

三苏祠,我下次还要来!。

三苏作文佳段

三苏作文佳段

三苏作文佳段说起三苏,那可真是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一家子!苏轼、苏洵、苏辙,个个都是才华横溢,文章写得那叫一个绝。

我对三苏的作文佳段印象深刻,尤其是苏轼的那些妙笔生花的文字。

就拿他的来说吧,“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这开篇寥寥数语,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那氛围营造得,仿佛让你一下子就穿越到了那个清风拂面的夜晚,跟着苏轼一同泛舟江上。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瞧瞧这描写,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相接。

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我每次读到这儿,脑海中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如梦如幻的场景,感觉自己也像苏轼他们一样,在这广阔天地间自由飘荡,仿佛要成仙了一般。

再说苏洵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开头,直接点明主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赂秦国,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而且苏洵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让人读起来特别过瘾。

苏辙呢,他的也有独到之处。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这一段把自己渴望增广见闻、开阔眼界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真诚实在。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文学交流活动。

现场有一位老师专门讲解三苏的作品,大家围坐在一起,听得津津有味。

老师讲到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眼中的苏洵作文

我眼中的苏洵作文

我眼中的苏洵作文说起苏洵,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我看来,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毅力的人生导师。

我最初了解苏洵,还是在语文课本里。

那时候,只知道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都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可真正让我对他产生浓厚兴趣,想要深入去了解的,是他那独特的人生经历。

苏洵年少时可不算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一开始是比较贪玩的,没把读书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这要是放在咱普通人身上,估计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

但苏洵不一样啊,他到了二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就像开了窍似的,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混日子了,得干点正经事。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走上学问之路。

你能想象一个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的人,突然要静下心来埋头苦读吗?这难度可太大了。

但苏洵就有这股子倔劲,他说干就干。

每天早早地就起床,捧着书本一读就是大半天。

有时候读得入了迷,连饭都忘了吃。

家里人都觉得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他读书可不是死读书,而是带着思考去读。

每读到一个观点,他都会反复琢磨,和自己的想法碰撞。

要是觉得作者说得不对,他还会在旁边批注自己的见解。

有好几次,我仿佛能看到他皱着眉头,对着书本自言自语:“这说得不太对啊,我可不这么认为!”那认真的模样,真让人佩服。

而且啊,苏洵为了能让自己学得更扎实,还经常去找那些有学问的人交流。

不管是比他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只要人家有值得他学习的地方,他都虚心求教,一点儿都不觉得难为情。

记得有一次,他听说邻村有一位老先生对经书很有研究,他二话不说,背着个小包袱就去了。

一路上,又是翻山又是过河的,累得气喘吁吁。

到了老先生家,那是恭恭敬敬地请教,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老先生见他这么诚恳,也把自己知道的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

苏洵回来的路上,满心欢喜,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刚学到的东西,那兴奋劲儿就像小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

就这样,苏洵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问是越来越高,文章也写得越来越好。

他写的文章,不像有些人那样华而不实,而是实实在在,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里面。

三苏家庭教育思想研究报告

三苏家庭教育思想研究报告

三苏家庭教育思想探究报告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化中,教育一直被视为家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宋代,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位苏氏父子,被誉为文化名门,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想和实践阅历对后世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本探究旨在探讨三苏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启示。

二、理念与原则1. 以文化教育为核心三苏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文化教育为基础,重视培育子女的文学、历史、道德、礼仪等方面的修养。

他们认为,文化素养是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的基础,能够使人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人文,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强调身心统一在三苏家庭教育中,重视培育子女的身心统一。

他们认为,只有身心合一,才能实现全面的人格健全。

因此,他们重视培育子女的体格和心性,既重视练习身体,又重视培育心理健康。

3. 培育独立自主的精神三苏家庭教育强调培育子女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他们鼓舞子女独立沉思,培育自主进修的能力。

他们的教育哲学是以启发式教育为核心,重视培育子女的创设力和创新思维。

三、方法与实践1. 以身作则,为后辈树榜样三苏父辈在教育子女方面,起首以身作则,成为子女进修的榜样。

他们要求自己以行为和品德来引领子女的道德操守。

苏洵在家庭教育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子女的行为榜样;苏轼以自己的儒雅风范和周密的学风,激发子女进修的爱好;苏辙则提议教育要深度实际,重视与子女一起进修与沉思。

2. 爱与尊重,为子女提供安全感三苏家庭教育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尊重。

他们认为,无论是在教育中仍是在平时生活中,爱和尊重是培育子女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他们理解子女的需求,赐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为子女提供安全感。

3. 全面培育,重视个性进步三苏家庭教育重视培育子女的全面进步。

他们既重视培育子女的文化修养,也重视培育他们的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爱好与能力。

同时,他们也尊重子女的个性差异,鼓舞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爱好。

四、启示与反思1. 传统文化扎根,面对将来进步三苏家庭教育思想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今日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三苏”并称与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化历程考论——以公元1127-1279年为中心

“三苏”并称与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化历程考论——以公元1127-1279年为中心

“三苏”并称与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化历程考论——以公元
1127-1279年为中心
裴云龙
【期刊名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在1127-1279年这一北宋散文经典化的重要时期里,“三苏”阐述经史思想、政治观念的策论类文章得到了文学选本的突出重视,“三苏”在散文经典体系中的并称也包含了“苏学”的因素.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价值更明显地依托其学术性内容.作为“苏学”的起源,苏洵散文被这一时期的知识精英建构为包含内容思想、写作技法、风格个性等多重维度的文学经典.苏辙散文主要凭借其史论类文章的思想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其论点中与儒家正统观念相契合的成分得到了理学家的高度认可.
【总页数】12页(P89-100)
【作者】裴云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
【相关文献】
1.理学视域下的多维解读——欧阳修散文经典化历程考论(1127-1279) [J], 裴云龙
2.玲珑鲜活说三苏——《眉山苏洵》、《眉山苏轼》、《眉山苏辙》三书小序 [J], 张志烈
3.策士之文:论魏禧散文对苏洵文的继承与新变——以议论文为中心 [J], 朱泽宝
4.古文传统与理学思想的涵容——曾巩散文经典化历程及学理意义考论(1127-1279年) [J], 裴云龙;
5.古文传统与理学思想的涵容——曾巩散文经典化历程及学理意义考论(1127-1279年) [J], 裴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苏文化故事

三苏文化故事

三苏文化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三苏文化的来源和意义2.三苏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苏轼、苏洵、苏辙3.三苏文化的核心价值:爱国、敬业、求实、创新4.三苏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篇1正文三苏文化,源于我国北宋时期,是指以苏轼、苏洵、苏辙三位大家为代表的文化现象。

他们三人在文学、政治、哲学等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三苏文化的来源和意义。

三苏文化起源于北宋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高峰。

它以"爱国、敬业、求实、创新"为核心价值,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后,我们来谈谈三苏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的诗词歌赋,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被誉为"文坛泰斗"。

他的父亲苏洵,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以议论性强烈、逻辑严密著称。

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婉约见长。

接下来,我们看看三苏文化的核心价值:爱国、敬业、求实、创新。

爱国,是三苏文化的灵魂,他们三人都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积极为国家服务。

敬业,是他们的工作态度,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求实,是他们的学术精神,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创新,是他们的学术理念,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最后,我们来谈谈三苏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三苏文化的核心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爱国精神,敬业态度,求实精神,创新理念,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他们的人生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篇2 目录1.三苏文化的起源和意义2.三苏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苏轼、苏洵、苏辙3.三苏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学、书法、绘画、哲学4.三苏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篇2正文三苏文化,源于我国宋朝,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苏轼、苏洵、苏辙三位大家为代表,涵盖了文学、书法、绘画、哲学等多个领域。

宋代三苏的史论

宋代三苏的史论

宋代三苏的史论
粟品孝
【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9)001
【摘要】宋代三苏文史兼长,史论作品极为丰富.史论是三苏史学的重心所在,主要包括史事评论和史学评论两部分,前者以观风察势为核心,以借古鉴今为目的;后者以苏洵的经史观、苏轼的正统论和苏辙评论<史记>最有名.三苏史论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在内容上喜言得失成败,罕及纲常伦理,与理学家的论史尺度迥然不同,不仅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在宋以降的历史长河中亦有很大的影响力.
【总页数】6页(P1-6)
【作者】粟品孝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9
【相关文献】
1.从《管仲论》看三苏史论文的相互关系 [J], 刘弘逵
2.三苏《南行集》所见宋代士大夫的行旅活动与旅行书写 [J], 吴雅婷
3.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之三苏人物史论 [J], 蒋银坤
4.略谈三苏的史论 [J], 蔡崇榜
5.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之三苏人物史论 [J], 蒋银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轼三段论作文

苏轼三段论作文

苏轼三段论作文
今天我才知道苏轼的三段论就是三句话,在此之前我对苏轼记忆最深刻的应该就是下面这句诗:“十年生死,无念,难忘,千里坟,无处可悲。

”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里慢慢向我走来。

苏轼,穿着布衣,戴着帽子,蹬着木屐,拿着竹结,在东边的山坡上犁地。

难怪他在东坡被称为俗人。

但这样一个文坛风云人物,他的命运是如此坎坷凄凉,读苏轼的诗,我不禁感到心中的苦涩。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个仕途失意的人。

一生数次被降职,甚至差点丧命。

最后被贬到黄州,那是一个人人自生自灭的地方。

我真的对苏轼的经历感到愤慨。

他无与伦比的天赋是否也成为被伤害的原因?我不认为苏轼能理解为什么他仍然流亡黄州,尽管他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那时候不管有多少豪情壮志,你能告诉他们谁?只能用诗来表达感情。

“山石空空,海浪打岸,千堆雪卷,河流如画,一次英雄多。

”今天看书,感受到了另一种伤害的大胆。

苏轼在我眼里是个用之不竭的诗人。

也许是他的坎坷经历让他的文学成就斐然。

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叫“欧苏”,他的诗词和黄庭坚叫“苏黄”,他的文字和辛弃疾叫“苏信”。

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苏东坡会是什么样子,当然也就黯然失色了。

苏轼在我眼里是一个悲伤孤独的人。

三十四岁时,他一生最信任的人妻子离开了他。

他妻子的去世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他只能在梦里看到失散多年的妻子,在梦里遇到她,只能“除了眼泪什么都不
在乎”。

围绕三苏的调研报告主题

围绕三苏的调研报告主题

围绕三苏的调研报告主题三苏是指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苏轼和苏辙,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们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杰出的成就,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有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围绕三苏的调研报告主题可以选任一个决定以下是以苏东坡为主线展开讨论。

主题: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一、苏东坡简介(100字)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以才智出众、学问渊博而闻名,诗作多才华横溢,能作骈文、词作、赋,且作品多具政治、文化批判色彩。

二、苏东坡的文学成就(400字)1. 诗词创作: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娓娓道来,意境深远,清新脱俗。

他的田园诗写实清新,抒发豪情壮志,而他的山水诗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在当代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2. 赋作创新:苏东坡的赋作充满了创新精神。

他注重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以至于他的赋比韩愈和杨亿更具生命力。

苏东坡的赋作引领了赋的风潮。

3. 文学批判:苏东坡笔锋犀利,善于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现象进行批判。

他的《答刘铉与诸判官书》痛斥当时腐败官吏,用明确的文字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三、苏东坡对社会的影响(400字)1. 社会改革倡导者:苏东坡对社会不满现状,他积极倡导政治、文化的改革。

他的文学作品和批判文章无疑对社会有着一定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2. 文化佳人培养者:苏东坡在他的任职地方大力倡导文化教育,他注重培养年轻人的才华和素养,推动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 遗产传承者:苏东坡的文学成就虽然在当时饱受争议,但他却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苏东坡的文学作品不断被后人研究和传承,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方法和价值观念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结语(100字)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方面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对社会的改革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苏生平记事

三苏生平记事

三苏生平记事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

”“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三苏生平记事宋真宗大中祥符2年己酉(1009):苏洵生。

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有“君以疾卒,实治平3年(1066)4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语,治平3年上推五十八年,当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3年庚戌(1010):苏洵二岁。

妻程氏生。

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有“夫人以嘉皊2年(1057)4月癸丑终于乡里……年四十八”。

本此,当生于此年。

大中祥符4年辛亥(1011):苏洵三岁。

大中祥符5年壬子(1012):苏洵四岁。

大中祥符6年癸丑(1013):苏洵五岁。

苏洵长兄苏澹之子苏位生,苏洵《祭侄位文》有“昔汝之生,后余五年”语。

石昌言举进士,苏洵戏于父侧,昌言以枣栗啖之。

大中祥符7年甲寅(1014):苏洵六岁。

大中祥符8年乙卯(1015):苏洵七岁。

大中祥符9年丙辰(1016):苏洵八岁。

天禧元年丁巳(1017):苏洵九岁。

天禧2年戊午(1018):苏洵十岁。

天禧3年己未(1019):苏洵十一岁。

天禧4年庚申(1020):苏洵十二岁。

天禧5年辛酉(1021):苏洵十三岁。

眉州有所谓茅将军神显圣,洵父苏序毁其神像,拆其庙宇。

乾兴元年壬戌(1022):苏洵十四岁。

天圣元年癸亥(1023):苏洵十五岁。

苏洵之仲兄苏涣“始就乡试”。

三曹会三苏_小学作文

三曹会三苏_小学作文

三曹会三苏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三曹会三苏,感谢您的阅读!
却说曹孟德在晋国安之若素,乐不思蜀。

每日吟诗作歌,把酒寻欢,亦仰仗其二子曹植、曹丕之文采风流,自恃“天下文采第一家”。

一日,曹操正欲更衣入睡。

许褚入见,报曰:“丞相自号‘文采第一家’,是否?”操曰:“然。

有何不可?”
褚曰:“无为何。

只因近日,眉州眉山之嘉进士苏东坡,倚仗父苏洵、弟苏辙之才,号自家名曰‘文采三苏’,视丞相而不顾也。


操大怒曰:“小小进士,安敢自称‘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岂不笑话!”
褚人云亦云,附曰:“是也,此乃大不敬罪之,当诛之。


操不允,曰:“得饶人处且饶人,若他三苏真有实才实能,吾岂不乱杀无辜也?”
褚敬之,曰:“丞相胸襟,海阔天空也,余自知不如,实乃惭愧也!”
操笑曰:“汝见过其人否?”
褚曰:“不然。


操喜曰:“未见正好,吾当率二子亲自前去,会会这‘三苏’,睹其文采,以作鉴耳。


褚曰:“丞相之‘三曹’必胜那‘三苏’。


操曰:“话有过早,好戏在后。


褚不言。

翌日,晨光熹微,曹操未带随兵马,只带曹植、曹丕前赴眉山,去会“三苏”。

高考新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范文历史人物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高考新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范文历史人物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高考新材料作文立意分析及范文历史人物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是北宋的三位大文豪。

其中欧阳修入仕最早,他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了解了刚来到京城的王安石的才华,就极力向朝廷举荐,王安石能得到皇帝的重用,欧阳修功不可没;苏轼参加科举考试,是考官欧阳修亲自录取他为进士第二名。

而苏轼与王安石原本也是过从甚密的好朋友。

可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被王安石斥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环朝廷”的“坏人”,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王安石贬出朝廷。

然而在历史上,欧阳修以不造余力举荐人才著称;而“无官一身轻”的苏轼,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甚至美食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王安石虽然因改革而险入争议之中,但却以勇于改革而闻名于世。

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情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本材料属于故事类材料之历史故事作文,在材料设置,任务驱动等方面,乃2020年全国一卷“齐桓公、管仲、鲍叔”历史故事材料作文之延续。

材料概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三人交往的经过,重点讲述了欧阳修、苏轼与王安石交恶的原因。

而这种交恶并非因为私人恩怨,而是由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又是国富民强。

所以,根据“然而”引出的文字可知,材料对这三人是均持肯定态度的。

审题时,要注意写作任务驱动中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这三人对我们的“启示意义”在于:欧阳修唯才是举,不遗余力,善于赏识、选拔人才;苏轼虽屡遭贬谪,但乐观豁达(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及时转弯,收获非凡的人生;王安石一心改革,勇挑重担,虽遭争议,但依然初心不改,执着坚定。

同时还要注意写作任务驱动中的“上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意思是从三者中任选一个(不能面面俱到),可以从材料中对某一个人的特征的概括方面引入;也可从三者或二者的比较之中引入,从而突出“感触最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推,他在本篇中“冤枉”管仲可能是有当下的政治讽 喻的。
师:你能够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分析写作意图,倒 是为此文的解读别开一境。苏洵超越了“就人论人”的 史论格局,摆脱了人物的历史局限,而是以后世政治 家的第三只眼“扩前人所未发”,从而达到了讽喻当朝 统治者的目的。
生 2:我认为苏轼对管仲的评价落在一个“恨”字 上。 “恨其不学道,不自诚意正身以刑其国,使家有三 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桓公不王,孔子小之,然 其予之也亦至矣。”[1]他认为管仲具有非凡的政治才 能,但也存在不拘小节等违背常理的缺陷,他在任相 期间,生活奢侈,家有三归,反坫,有僭越之嫌,这些都 束缚了管仲的手脚,使他不能进一步发挥才能,不能 辅佐齐桓公称王,只能称霸,这是非常可惜的。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寻根式教学 三苏 人物史论
一、人物史论,一月三舟 三苏史论分为两大系统,分别是史事评论和人物 史论。苏洵撰有《喾妃论》《管仲论》《孔子论》等人物史 论。苏轼撰有论先秦人物的《伊尹论》等 21 篇,论秦汉 人物的《秦始皇帝论》等 12 篇,论三国人物的 2 篇,即 《魏武帝论》《诸葛亮论》,论唐代人物的 1 篇,即《韩愈 论》。苏辙的人物史论主要集中在针对司马迁的《史记》 而著成的《古史》一书,在本纪、世家、列传一篇终后, 以“苏子曰”发论,比较集中地展现了苏辙的论史才 华。 在讲解《史记》中的《管仲列传》时,笔者为学生搜 集并印发了三苏的三篇同题史论《管仲论》,并在课堂 上以“第三只眼看管仲”为题,组织学生们就自己的比 较阅读,谈谈如何理解三苏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产生 的不同评论,真可谓一月三舟,见仁见智。 课堂实录精彩片段: 生 1:苏洵论管仲时,没有像历代史学家一样一 味地称赏管仲相齐的丰功伟绩,而是另辟蹊径,着重 论述了管仲政治上的失误,指出他临终不能“举天下 之贤者自代”,导致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了一百多年 的动乱,从而表明了“选贤举能”以防奸佞当道的观 点。 师:据《管子·小匡》记载,管仲上任不久,就向齐 桓公推举“五官”;在临死的时候,管仲还向齐桓公举 荐了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东郭牙等五人;同 时他还制定了完善的“三选”制度,使人才选拔制度 化、规范化。为何苏洵要“冤枉”管仲不能举贤呢? 生 1:我们曾经学过苏洵的《六国论》,他在文中 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主张,我记得老师当时 说过, “赂秦”并非是六国的破灭之道,苏洵是借此讽 喻当朝统治者贿赂辽和西夏的误国行为。所以,据理
第三只眼看“憨人”
武松上景阳冈,店家好心告他冈上有虎,他却猜 疑店家骗他,只为了让他歇宿。上了冈,武松看到告 示,才知道真有老虎,店家所言不虚。他想, “我回去 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显然,武松是 怕老虎的,但更怕别人耻笑他不是一条好汉。中国文 学里的好汉最与普通人亲近,来自民间的英雄式审 美,就是有这种做英雄的憨态。
师:看来苏轼也没有局限在就管仲论管仲的格局 里,而是有意无意地以自己的仕途遭遇为参照系,以 后世臣子的第三只眼独辟蹊径地道出了对历史人物 的惋惜之情。
生 3:我以为苏辙对管仲的评价可以归结在“九 合之仁”这四个字上。前人评价管仲的角度各异,让后 世学者有些无所适从,但苏辙旗帜鲜明地支持了孔子
2018.1
师:苏轼论管仲的文章比较多,专门以管仲为题 的就有 《管仲论》《论管仲》《管仲分君谤》《管仲无后》 等四篇。苏轼如此偏爱管仲,为何会生出“恨”意呢?
生 2:我觉得苏轼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 苏轼自诩才比管仲不让,可却一生仕途坎坷,既不见 容于新党,也不见容于旧党,饱尝宦海沉浮之苦。政治 上的挫折,也滋长了他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他借论 管仲未能辅佐齐桓公成就“王道”之恨,来表达自己未 得君主赏识成就功业之恨。
·高中 67
表达
本版编辑/筱 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观点,他认为管仲敢于不受所谓的忠义思想的约 束,把振兴齐国稳定大局放在首位,是一种超出了狭 隘的忠君观念的大仁大义。
师:这让我想到了苏辙的另一篇人物史论《冯道》, 他在此文中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描绘冯道这个人,而 是渲染了两段历史事件:管仲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 死之,管仲不死,又从而相之;晏婴与崔杼俱事齐庄 公,杼弑公而立景公,晏婴伏尸大哭,卒事齐景公。
音写作论坛
本版编辑/ 筱 菀
表达
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之三苏人物史论
筅蒋银坤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宋代三苏的史论是三苏史学的重心所在,其中以苏洵的经史观、苏轼的正统论和 苏辙评论《史记》最为著名。三苏的人物史论雄辩恣肆,不落窠臼,借古讽今,各有千秋。文章着 重例谈如何利用三苏的人物史论进行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的实践。
无论是苏洵对管仲不能举贤的“冤枉”,还是苏轼 对管仲不能学道的遗恨,抑或是苏辙对其“九合之仁” 的激赏,都证明了一个杰出的文史学家在写人物史论 时的用世眼光和古今胸怀。近代蜀学大师刘咸圻曾 言: “两宋人策论,皆宗苏氏,其本朝治体则甚明了,为 元、明以来所不及。”[2]
二、学写史论,三眼观人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也会让文学史中的古人先 哲轮番登场,低者详述故事、凑齐字数,中者只在此 山、格局狭隘,鲜有高者,采古论今、发人未省。教师在 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都会指导其品评人物,要自出 机杼,可学生写来总是旧话重提,不着新墨。笔者在议 论文写作指导中,专设一章“第三只眼看 ”,引导 学生跳出人物的历史局限,摆脱前人的盖棺定论,用 当下之眼、独到之眼、后学之眼去品评那些出现在文 学史中的人物形象。 学生习作 1:
生 3:苏辙把这两则历史故事放在一篇文章中比 较,就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苏辙认为 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仁人之功也。
师:三苏的提携者欧阳修是非常看不惯冯道为人 的,以其可谓无廉耻者。苏辙敢于立异,实为难能。亚 里士多德在被人指责背叛恩师之时,说出了这样的 话: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苏辙能突破师者的成 见,通过后学者的第三只眼为历史人物翻案,足见其 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