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 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全国卷)高考语文模拟重组卷(一)(含解析)
(全国卷)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重组卷(一)(含解析)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21·湘豫高三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言”“象”“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三个重要命题,其间的关系得到了众多哲学家的探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
老庄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道”,但由于语言的局限性,真正的“道”是“不可言的”。
庄子也用“言者不知,知者不言”的寓言来说明这一问题。
然而,悖论却在于我们明明知道“道”不可言,但还是“不得不言”。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作为对“言”局限性的补偿,“象”成为了“尽意”的重要载体。
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成为了联系“言”和“意”之间的桥梁,在“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融合中,“象”成为了这一过程中的核心。
就文学作品而言,“象”是由“言”所塑造出来的,而“意”则是由这种建构起来的“象”来表达的。
然而,作为“尽意’’之重要载体的“象”也具有自己的有限性,在根本上也不可能将“不尽之意”完全表达出来。
所以中国古代哲学一方面强调“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要追求“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如何才能“超以象外”去追求“象外之意”呢?从接受的主体来看,中国古代哲学就要求主体应该“澄怀观象”,做到物我两忘,在这样一种物我相融的状态中去感受和体验“道”的存在。
但从传播的过程来看,则是要求传播者努力实现“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中,“言”“象”“意”三者间的融合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言”来建构“象”。
由于考虑到达“无尽之意”的目的,因此以“言”建构“象”时,一般只是对“象”本身进行粗线条式的大致勾勒,而不做太过细致的描绘。
比如中国古典诗歌中虽然多有“物象”,然而却极少对这些“物象”做具体的描绘,而是点出辄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物象”的“形似”要让位于“神似”,而且对于“物象”的形的最高要求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019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含答案)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二姐等人开始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虽然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因为思想意识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评价。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教材梳理专题十三整本书阅读学案17红楼梦
学案17《红楼梦》考情分析高考命题对《红楼梦》的考查较多。
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情节为命题材料,创设写作情境。
2024年全国乙卷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中,以《红楼梦》为例设选项(第3题D项),印证文章的观点。
解答该题,须要考生熟悉“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的相关内容。
2024年新课标Ⅱ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设置了与《红楼梦》写作手法相关的选项(第7题B项)。
选项表述并未干脆点明《红楼梦》,但《红楼梦》一书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选项观点,更为快速精确地作出推断。
依据命题趋势,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及写作有较大可能涉及对《红楼梦》的考查。
命题探究一、整本书与语言文字运用命题结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7分)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使人怜。
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
然而她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诚意的共鸣。
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
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或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然而细致想想,袭人那样“和顺软顺”是有她自己特殊明确的目的的;你觉得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忱英勇所震惊,总情愿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嬉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洪亮的声音。
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1.文段中连续运用了多个“你”,这样处理有何用意?(4分)答:①连续运用多个“你”,增加语势,具有不行辩驳的力气;②“你”是其次人称,具有代入感,有助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每点2分)[解析]由“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分析可知,连续运用多个“你”,增加语势,具有不行辩驳的力气。
2021年高考语文温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时间:80分钟满分:70分一、[2021·安徽滁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冷脸冯骥才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乃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
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
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的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突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
医生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事后,竟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
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查对。
③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酒,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
园子里的人都熟悉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仿佛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体面。
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故意呛火。
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
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
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归去。
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
北京有很多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
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万。
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外号叫“毛猴”。
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 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 考点滚动练一 基础知识+诗歌+论述类+小说+作文
考点滚动练一(基础知识+诗歌+论述类+小说+作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 )A.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
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B.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C.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D.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E.自2015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花园焕然一新....。
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答案BD解析B项,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
用错对象。
D项,穿云裂石: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用错对象。
2.[2016·开封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B.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C.近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为进一步巩固在实现就业和保持稳定物价上所取得的进展,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现有水平,暂不加息。
D.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21亿,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 A解析B项,语序不当,可改为“陈列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
C项,成分残缺,可在“就业”后加上“目标”。
D项,搭配不当,可在“高于”前加“这一比例”。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 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 考点滚动练十三 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20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的全部内容。
考点滚动练十三(基础知识+文言文+诗歌+散文+作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2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1.[2017·吉安一中月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似乎有一种超常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事物最饱满、辉煌的瞬间,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他书写生命的绽放,也由此体会生命的快意。
B.因为在分众化时代,走大众化路线,就意味着要面对众口难调....的尴尬和困难,有可能你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C.在韩国,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阶级分化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D.“超级英雄”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品牌,它一边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盈利,一边潜移..默化..地巩固年轻一代美国观众的国家认同感.答案C解析A项,“稍纵即逝”指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由句中“捕捉……瞬间”可知,该成语使用正确。
B项,“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由句中“想让所有观众都满意,结果所有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可知,该成语使用正确。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小说 含答案
专题入门小说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一、考纲要求下的大范围1.考纲变化(1)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列为“必考”内容.(2)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层级要求中增加了“理解”这一B级的层级要求,相应增加两个新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修订意见”中提出“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要求.2.考纲解读(1)选文坚持多样化方向,以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主,国外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为辅.(2)新增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可能性会增加,备考时要注意表达主旨的关键句、人物语言中带有暗示意义的语句、比喻象征性的语句等新的命题点.(3)作为“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的“鉴赏评价能力”将可能出现在小说试题当中,如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之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等.(4)传统的题型更趋多样化,更具灵活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故事情节的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设计情节的手法,叙述、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特点,环境描写的手法,以人物、情节、标题等为切入点的思想意蕴探究等,仍然是小说命题的热点.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改为“必考”的背景之下,这些考点需要考生特别重视.二、文体特点中的热考点高考对任何一种文体的命题角度都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点来命制的,把握住了文体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高考命题的角度和方向.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其要素,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其表达的主题,文体特征非常鲜明.简言之,小说的文体特征由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的特征决定了高考在小说阅读上的考点.二者具体关系如下表:高①小说通过描写具有鲜明特点的形①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由高考考查点知读文关注点凡是特色的,就是高考关注的!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这正是小说阅读的4大特色.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如何在读文中有意识、有技巧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4步骤”.[小说阅读“4步法”][“4步法”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母亲陈玉兰①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②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那个属相,也就是说长12岁.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③母亲整天挂嘴边只一句话: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当说这句话时,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④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掰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张嘴,吃吧,补补身子.⑤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⑥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与排长依依惜别.⑦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⑧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⑨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嘴里一边数落:“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⑩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捡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⑪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⑫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⑬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⑭母亲不解地问道:“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⑮父亲认真地说:“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⑯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涌般汩汩涌出,母亲说:“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⑰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搂在怀里.(有删改)[高效读文]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全文共17个自然段:(1)开端(第①段):母亲被姥爷逼迫嫁给了父亲.(2)发展(第②~⑩段):写父亲的矮小、年老与母亲的美丽、出众不般配,母亲怨恨父亲→母亲为了孩子和父亲,放弃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段(把白面留给父亲吃、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捡麦穗给父亲烙白面饼),表现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对父亲的爱.(3)高潮(第⑪~⑯段):叙写年迈的父母,提起当年的问题时的细节,凸显了人物形象,赞颂了父母之间的爱,揭示了主旨.(4)结局(第⑰段):父母间的理解和内心深沉伟大的爱.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这篇小说重点刻画了母亲和父亲两个人物,母亲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父亲这一形象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起到烘托作用.(1)从第②段对比叙写母亲和父亲外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丽、聪明、正直和父亲的年老的形象特点.(2)第⑥段从母亲放弃跟随“排长”去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可以看出母亲识大体顾大局、善良、直率的性格特点.(3)第③段和第⑦段写父亲在遇到母亲吵闹时,并不焦恼,而是默默忍受,表现了父亲的温和、质朴和对母亲真挚的爱.(4)第⑧~⑩段从母亲看到父亲为养家而不辞辛苦地劳动,她特地把白面留给父亲吃,坚持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利用夜晚捡麦穗,碾成面粉,给父亲烙白面饼,可以看出母亲的明事理、关爱丈夫、勤劳的形象特点.从父亲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早早累弯了腰,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有责任感.(5)从到了八九十岁的父母,重新问起那个问题时二人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父母间的真挚的爱.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1)社会环境——从“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这是人物生存的时代环境,反映出当时正处于解放时期,人民还处在寻求温饱的艰难困苦生活阶段,婚姻上虽然得到解放,能够追求自由幸福,但是老一辈还因循守旧,思想不开放,对子女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甚至包办现象还很严重.(2)自然环境——从“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中太阳“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事已高,“暖暖地”“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了母亲此时的心理变化,也引出了下文父亲与母亲真情流露这一情节.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母亲与父亲不离不弃、相互体谅和理解、艰苦生活的一生,展现了母亲日久生情的婚姻,也是亿万个善良的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通过父亲和母亲普通的家庭生活,概括了很多中国人的家庭、婚姻的生活真相和情感真相,触及了人性的深层内涵和爱情的真谛.[精准答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B.“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C.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D.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命题点: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查点涵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主题等多个方面.解析:选B A项,“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错误,母亲并不软弱,她“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极力反抗过;“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这样做实属无奈,并非真的“无情”;C项,“隐忍度日”说法不准确;D项,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并不是想反映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命题点: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对应“高效读文”第二步中的“人物”.解题提示:答题时要找到小说中关于父亲的描写,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用其他人物进行烘托或对比,有时还有环境的烘托,进而从中分析出答案.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为“形象特点+具体的事例”,事例只要能证明形象特点就可以.注意分条作答,各条之间不要相互包含.答:答案:①温和、质朴:母亲发脾气时父亲并不焦恼,自己当爹,高兴得拍屁股.②勤劳、有责任感: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③爱得无怨无悔:默默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一生.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命题点: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对应“高效读文”第三步中的“环境”.解题提示: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画线语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画线语句为环境(景物)描写,写太阳西落,联系后文中“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可知,“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暖暖地”“父亲的脸……红润光鲜”暗示母亲此时心理的变化.后文中父亲与母亲的真情流露也由此引出.答:答案:①“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②父亲的脸被阳光映得红润光鲜,像涂了油彩,暗示父亲在母亲眼中形象已经变化;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父亲、母亲真情流露的情节.4.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在不同的情节中,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命题点:分析情节设计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对应“高效读文”第一步中的“情节”.解题提示:回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母亲三次说这句话在文章的哪一个故事情节中,然后根据上下文分析母亲每次说这句话时的不同表现,从而分析母亲的心理.回答表达效果时,不仅要明确语言描写是为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等服务的,还要对比三次描写,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用意.答:答案:分析:①第一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这句话时,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这时母亲对父亲是真的恨;②第二次,母亲说“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说明母亲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体现的是一种无奈;③第三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不再有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的动作,表明母亲已经开始接受父亲.作用: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深化文章的主旨.题型突破(一)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对应学生用书P181)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常考查3种题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题型一情节梳理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一、情节梳理的3种思考方式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小说的叙述顺序见“题型二情节手法”相关内容)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方式:方式一:根据结构来梳理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方式二:根据场面来梳理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买刀寻敌、..遇故交、市场看管草料场...复仇....、风雪夜山神庙方式三: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比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二、情节梳理的2个答题模板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例一](2013·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⑫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⑬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⑭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⑯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⑰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⑱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⑲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⑳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21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满分解构]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题干已明确本题属于“情节梳理题”,并且还明确了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即采用“人物(贝尔蒂)+情节”的形式.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小说很明显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形式行文的,所以要先依据这个思路划分段落切分层次,再结合第一步“人物+情节”的要求,不难得出答案.[规范作答]脱险(高潮)——赴死(结局).题型二情节手法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一、情节叙述手法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点出情节技巧+结合文本分析+技巧效果.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例二](2014·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新课标卷)(解析版)
冲刺2021年高考精选真题重组卷03高三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20·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2020-2021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节 小说阅读
第一节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隔壁的父亲周海亮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
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
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叽里呱啦地回着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
问我,要出去?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
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这才想起,又到了七月七。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七月七,烙花吃。
花,即发面烧饼。
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
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会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将烧饼送到城里。
老家距城里不过两小时车程,但是,我似乎总也没有回家的时间。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手机再次响起。
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去吧?父亲一脸惊慌,说,那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文化圈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你介绍给他们。
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
我说,难道你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
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阻拦我,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失约多不礼貌。
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
我说,你如果不去,我也不去了。
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戳我背骂我?再说,我早就想跟你一起吃顿饭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家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
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
父亲勉强同意,路上还一个劲儿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
到了酒店,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义不容辞的大包间的隔壁。
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你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
父亲说,那你快点儿!还有,千万别说我在隔壁啊!我笑了。
父亲像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任务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小说阅读课件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 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 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子胥 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 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 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 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 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 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 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 “怎么不成!”我奇怪地看了他一石头刻出来的。
“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 “一定!” 他扭身戳了戳正在酣睡的林大富。小伙子一骨碌爬起来,愣眉愣眼地 问:“政委,要出发?” “不,有任务!”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对我说:“咱们到那边竹林里去。” 我疑疑惑惑地背起他,来到了那片竹林边上。这时,启明星贼亮贼亮 的,东方已经现出鱼肚白了。老胡四下里看了看,选了一棵大毛竹,靠在上 面坐下来,又问了我一句:“真的叫你干啥你干啥?” “真的,快说吧!”我被他弄得又糊涂又心焦。 “好!”他伸手从挎包里掏出两根绳子,“噗”的一声扔在我面前,然后两 手往竹子后面一背, 厉声说:“把我绑起来!”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 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 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 样好的一幅画图!”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3小说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小说三要素与主题关系图:
三、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指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 塑造所表现出来,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 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欣赏小说必 须明确小说的主题。 四、小说的阅读方法 考场阅读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快速精细阅读。阅读的目的是整体把 握文章,为做题做准备。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 向、意图看清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给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 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 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 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考
后》(小说)
Ⅱ 选择题型 6.理解内容(3分)
6.鉴赏内容和艺术特色(3分) ×
卷
7.鉴赏艺术特色(3分) 7.理解分析内容(3分)
简答题型 8.分析物象用意(6分) 8.鉴赏词语效果(6分)
×
9.分析语句内涵(6分) 9.分析文本构思(6分)
从新高考卷来看,文学性文本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命题数量微调,命题形式有所变化。相比老高考,新高考卷文 学性阅读选择题由一道变为两道,数量增加;命题形式也有所创新,或 分别从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进行设题,或将内容与艺术特 色合二为一,另设一选择题。简答题的数量和形式则相对稳定。 2.选文范围广泛,题材多种多样。中外作品均有涉及,关注对人 生、社会的思考,注重传承革命文化。如2022新高考Ⅱ卷通过对抗日战 争时期修马蹄、钉马掌劳动场景的描写,将车夫的运输工作与抗战时期 的物资转运关联起来,使学生体会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的伟大力量,引导 学生领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真谛。
高考一本解决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3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
专题13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指导1.立足文本所谓“立足文本”,就是以文为本。
解答阅读题时,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从原文中寻找题目的答案;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用原文语句作答。
在高考散文阅读中,运用文本意识是提高答题得分率的重要手段。
对于那些原文中有现成答案或明确要求用原文作出回答的题目,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对于那些不便直接使用原文语句作答或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的题目,也应尽可能在原文语句的基础上加工答案。
具体做法:首先,根据题意从原文中选出有用的信息;其次,对选出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绝不能粗略浏览一遍文本就凭空臆想,或者仅仅依赖浅浅的感觉,必须从文中筛选出与该人物有关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对情节作用的分析、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探究也必须坚持“以文为本”的原则。
所以,在解题时必须立足文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法则。
文后问题的答案应是“读”出来的,而不是“想”出来的,切忌主观臆想,胡乱拼凑答案。
2.整体阅读意识阅读小说类文本的整体意识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对情节作用的分析和对小说主题的提炼上。
一个完整的文本是一个有机的组成。
一篇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各有其作用,但各部分是相互关联,文脉贯通,而不是各自孤立的。
开头部分或渲染气氛,或欲扬先抑,或制造悬念为后文埋下伏笔;中间部分常照应开头,或通过插叙、补叙推动情节发展,或为后文情节发展做好铺垫;情节的高潮部分与前后文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阅读小说类文本还要注意线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线索有时是人,有时是物,把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贯串起来。
阅读散文,首先要紧扣文本标题,略读全文。
要弄清楚文本是如何围绕标题展开的,是开篇点题,还是卒章显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总分结构、并列推进,还是层层深入。
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 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 考点滚动练十二 基础知识+论述类+小说+文言文+作文
考点滚动练十二(基础知识+论述类+小说+文言文+作文)时间:120分钟满分:11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
B.奥运冠军李宁对体育产业化的一番言论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俱乐部负责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C.历史学家黄仁宇爱读古书,他的《万历十五年》在叙事之中论古讽今,注重历史学著作的社会效益和经世致用....。
D.有流程表当然好,但这流程是提前制定好的,展会进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这时就不能胶柱鼓瑟....,要适时作调整。
答案 B解析A项,名不见经传:名字在古籍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
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
B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此句中用来评价李宁的言论,不合适。
C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
D项,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根据语境“要适时作调整”可知此处使用正确。
2.[2016·东三省三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B.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大汶口文化的遗物中,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面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法国总统表示,大部分遇难者的年龄在35岁以下,并强调此次恐怖袭击是法国首都夜生活热闹的地区为目标,包括酒吧、餐馆和一个音乐厅。
答案 C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拓宽……内涵”不搭配;B项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画面”;D项句式杂糅,“是……为目标”改为“以……为目标”。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选考)真题演练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 小说(选考) ——把握人事,洞察百态(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分类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53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分类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欧阳学文1.【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 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 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 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 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 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 一天三晌,一晌不落.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 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 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 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 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 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 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 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 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 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 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 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 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D.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E. 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答案】D3分,B2分,A1分【解析】C选项小说的主题并非环保,E选项“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与文意不符.(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从题目来看,该题一语双关,“锄”既是指六安爷的生产工具,又是六安爷的精神支柱.②从结构上看,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从主题上看,锄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象征,是被工业挤压的毫无生存空间的农村的象征.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置题目,应包含“锄”的含义和作用. 作用要从小说三要素着手,综合考虑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的关系.(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②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③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艺术的魅力. 数量词的使用能让表达更有力度,更震撼. 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能够更好地突出百亩园对百姓的贡献,突出六安爷对土地的不舍,也与现代工业进驻农村,田地荒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主题.(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8分)【答案】①它体现了六安爷心里的无奈和悲哀. 六安爷面对百亩园被毁的现状却无可奈何.②它体现了农业.农村面对机器大工业生产的疯狂挤压的现状,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③它体现了作者对农村.农业.农民生存现状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批判.【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键语句对小说的人物及主题的理解. 作答时应抓住“不是锄地”“是过瘾”等词语,体会六安爷的内心世界,他是在抓住最后的机会与土地告别,读来令人唏嘘,也表现了他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守护. 从中不难看出小说的主题,即现代科技对农村产生的冲击,引发作者的思考. 2.【全国卷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 他是她的一切. 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 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 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 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 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 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 整整 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 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 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 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 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 ”她说,“你好像很焦急. 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B. “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C.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D.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精巧.E.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答案】D项3分,C项2分,B 项1分,AE不给分.【解析】A选项递进有问题,原文中看不出来这句话是更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C选项,作者并没有得知事情的真相,而是在即将得知真相的时候挂断了电话. E选项,文章中并没有描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也没有表现出民众的必胜信念.(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孝顺,爱家人,怕母亲睡不着觉孤单,每晚都会与母亲聊天;夸赞自己的儿子如朝霞一样美丽.②机智大方,热情幽默,有魅力. 女主人公特别会把握聊天的度和内容,使作者与之交谈觉得舒适轻松,又有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 ③喜爱读书,待人礼貌. 爱与作者谈论书籍.【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但文章中直接描写其性格特点的部分较少,多是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来描写的,如直接夸赞女主人公机智大方热情幽默等,因此多留意男主人公对女主人中的叙述和评价部分即可.(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 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有条不紊地发展. 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2. 交代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 俩人因为战争不能经常见面,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3.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人性的美好.4.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情节的发展因为电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5. 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 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小说情节的作用. 小说情节的作用分为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 内容上包括交代环境.深化主题等,结构上包括制造悬念.首尾呼应.线索作用等.(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答案】合适.1.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俩人都是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孤身一人,才拿起的电话,从而有了后面的层层推进,看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发展.2. “战争”这个题目是一个画龙点睛之笔,文章中看似没有正面描写战争,但其实处处在说战争,两人是因为战争相识.相恋到最后的永别.3. 在艺术手法上,题目“战争”是一个饱含象征寓意的词汇,战争代表着残酷和毁灭,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在它面前都会毁于一旦,这也预示着两人不得善终的结局.4. 在情感表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因为“战争”,才使得俩人的性格表现充满矛盾,既防备又坦诚,既克制又浓烈,也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立体和丰满.5. 在思想内容上,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控诉了战争的残酷,讴歌了人性的美好.6. 在艺术结构上,做到了跟前后文的呼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尤其是最后作者突然挂断的电话,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对两人恋情的无限惋惜之情.3.【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 4 )题. (25分)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就好. ”我说.“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赔我?”“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大伯,你听我说……”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B. 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C. 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迫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D. “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答案】(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 给1分,答A.B不给分.【解析】C 项,见于文章第(3)段和第(17)段,由“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哗啦一声……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C 项恰当. E 项,综合全文,王有福误撞玻璃受伤后因为怕被罚款而逃走,但良心与恐惧又折磨得他不得安宁;德巴街酒店的玻璃被王有福撞碎,德巴街酒店却主动贴出告示表示愿意赔偿受害者;照相馆的橱窗被撞碎后,照相馆经历却破口大骂行人不长眼. 对比这种种有差异的行为可知,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伦理.法治.道德观念的不同与冲突,选项符合文意,故E 项恰当. A 项,见于文章第(1)段,由“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等,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可知,“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没有依据,选项不合文意,故A 项不恰当.B 项,见于文章第(6)段,由“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可知,“我”“也有打官司的经验”于文无依,选项不合文意,故B项不恰当. D 项,见于文章第(34)段,由“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可知,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可以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但“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在文中并没有依据,选项不合文意,故D 项不恰当.(2)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冲刺2020年高考语文精选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卷03)(原卷版)
冲刺2020年高考语文精选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卷03)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时间:80分钟满分:70分一、[2017·安徽滁州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冷脸冯骥才①南门外有位铁匠,四十多岁,怪人,他从来不笑,脸总阴着,外号冷脸。
他不是脾气怪才没笑脸;他打小就没笑过,无论嘛事,人都笑了,甚至捧腹大笑,笑破肚子,他也不笑。
他那张脸就像用铁皮敲出来的盘子,又黑又硬,赛个铁面人。
②没人知道他的事。
后来,不知打哪儿传出一段他不会笑的根由,说他爹是钉马掌的,他四五岁的时候,站在一边看他爹钉马掌,那马忽然犯起性子,一尥蹶子,后蹄子踢在他脑袋上,他挺在床板上不动劲不睁眼,滴水不进。
大夫来一号脉,说没命了,顶多三天阎王爷就把他领走;可三天后他没走,还有气,七天过后,居然睁开眼醒过来,翻身下地,走路说话吃喝拉撒一切照旧,就少一样——不会笑了;人说他的笑脸给阎王爷留下了。
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③不会笑是怪人,怪人还有更怪的事,就是好听相声,怪不怪事?听相声就为了笑,他不笑听相声为了嘛?练笑吗?谁也弄不明白。
④冷脸不赌不嫖不贪杯,干完活,有点清闲,就钻进说相声的园子,找个凳子一坐,听几段。
园子里的人都认识他那张半死不活的冷脸,这张脸好像专和说相声的找别扭;说相声就怕人不乐,你不乐等于人家的包袱不哏,活儿使得不绝,栽人家面子。
在天津卫,谁要和说相声的作了对,就找几个人坐在园子里死活不乐,成心呛火。
这一来,冷脸可就跟说相声的较上劲了。
天津说相声的高手如林。
开头,一个个跑到南门外来,看谁能把冷脸逗乐了,结果个个丢盔卸甲,掉头回去。
于是南门外有句歇后语:说相声逗冷脸——自找别扭。
⑤只有冷脸自己不知道这句话。
⑥北京挨着天津,这怪人怪事传到北京的相声圈子。
北京有不少高手;不信世上还有一个逗不乐的人,就来了一逗哏一捧哏的两位。
这两位早先在厂甸、天桥一带扬名立万。
先甭说“说学逗唱”的功夫都是超一流,单凭长相就不一般。
逗哏的又高又瘦,像个瘦猴,人偏姓侯;捧哏的又矮又肥,像个胖猫,人偏姓毛,江湖给他俩一个绰号叫“毛猴”。
北京不是还有种拿蝉蜕做的那种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毛猴”吗?这外号就在北京叫得山响。
毛猴来到天津,在南门外的喜福来开说。
头一天,台下就坐满了人。
冷脸听到信儿也来了。
⑦不少人都知道毛猴是冲冷脸来的,只有冷脸自己完全不知道。
⑧毛猴上来,在台上一站,一高一矮一瘦一肥一精一傻,就惹得哄堂大笑。
毛猴他俩往下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满屋子七八十张热烘烘笑脸里,有张脸赛铁板;又黑又硬又阴冷,甭打听,这就是那个冷脸。
他俩想:今儿是不是真遇到克星了?可是毛猴是二十年老江湖,嘛都见过,先不管这脸,轻轻快快有说有笑之间,啪地甩一个包袱,甩得意外、漂亮、逗哏,人全笑了,惟独冷脸不笑。
毛猴目光都扫见了,相互递个眼神,表面不当事,接着说笑,不经意中又使一个包袱,这包袱使得又巧又妙又绝,看出了老到,引得大家大笑,可冷脸还是没笑。
毛猴见状,还不当事,接着再来;下边的包袱是毛猴拿手的——听一百次得笑上一百次。
毛猴一使,全场爆笑,笑声要掀去屋顶,毛猴再看,冷脸居然赛个睁着眼的死人。
⑨毛猴觉得不好,知道今儿弄不好要栽在天津卫了。
心里没根,接下去就有什么算什么了。
老段子、新段子、文段子、二荤段子,加上不停的现挂,直说得脑门流汗,嗓子冒烟,冷脸还是那张冷脸。
最后,那个逗哏的瘦猴索性对着冷脸抖一个砸锅卖铁似的包袱,说:“这位爷,您要是再不笑,我俩可真要脱裤子了。
”⑩全场又一阵大笑。
冷脸忽然站起身,板着面孔拱拱拳说:“您二位说得真棒,谢您们了。
二位,我退了。
”话说完,起身离座走了。
到了也没露出个笑脸。
毛猴两个站在那儿下不了台,这算栽到家,只好耷拉脑袋回北京。
⑪自打毛猴走后,没人再敢往南门外说相声。
人们把冷脸愈说愈神,好像冷脸是天生的相声杀手。
可奇怪的是打那天起,不单南门的相声园子,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没人再见过冷脸。
有人说他远走高飞了,可有人说他哪也没去,还在南门外打铁,只是决不再听相声了。
(选自《小说月报》2015年底10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记叙冷脸不会笑的传说,既让读者了解到他因曾受到过严重伤害而不会笑的真正原因,也为人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B.第⑨与⑩段中,冷脸在观众面前被毛猴当做“包袱”笑料,实在难为情,但为了风度,还是用反讽的语气称赞毛猴的表演,板着脸,带着怨恨离场。
C.毛猴竭尽所能,用高超的艺术表演,逗得观众开心不已,但就是不能令冷脸发笑。
在第⑧段中,观众的开心与冷脸的冷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小说着意刻画“冷脸”肖像,表现人物对生活的冷峻态度。
由“赛个铁面人”“赛个睁着眼的死人”等肖像描写,可见冷脸迟钝麻木,心如死灰。
答案 C解析A项,冷脸不会发笑的真正原因谁也不知道,文中对传说只是表述为“这说法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对不对,没人敢去和他核对”。
B项,联系下文冷脸再不去相声园子的情节,可以看出,冷脸称赞对方是真心的,为对方找台阶,并没有带着怨恨。
D项,冷脸虽然冷面如铁,但并不意味他没有生活热情和丰富的内心活动。
他喜欢听相声,他能从毛猴的讨饶中分析出对方的处境,主动称赞对方,并起身离场,再也不进相声园子。
2.文中两个画线句子分别独立成段,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作者这样处理的妙处。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两个句子独立成段,前一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当地人对他冷脸如铁的议论;后一句交代冷脸不知道毛猴是冲着他来的,观众是在看他和毛猴之间较量的热闹。
②两个句子为后文冷脸明白毛猴的表演目的和观众看热闹的心理,并主动称赞,起身离场作铺垫(伏笔)。
③前文两句交代冷脸不知道,后文却没有点明冷脸知道,只是在情节内容中自然明确,这种处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丰满,主题含蓄深远,引人深思。
解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在内容上,两个句子都强调了冷脸的不知道,有利于塑造冷脸的心思细腻,心地善良,自尊自爱的形象;在结构上,从后文冷脸的离场来看,此处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冷脸两次不知道,与其表现相对比,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3.这篇小说含蓄丰富,发人深省。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放手也是一种爱(从冷脸放弃进相声园子的角度);②微笑面对生活(从冷脸成为别人看热闹的角度反向);③冷峻也是个性(从冷脸面对生活的冷峻角度);④包容和尊重(从观众看热闹的心态角度);⑤功利的艺术,终会伤害观众,失去观众(从毛猴等表演者的目的,最终失去观众冷脸的角度);⑥生活不全是笑声(从冷脸和观众的角度)。
结合文本分析部分略。
(任选两个,结合文本谈启示。
如有其他的理解,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此题考查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
答题时,要根据小说中冷脸的人物形象和众人的形象,联系社会现实,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然后根据自己生活实际,阐述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给自己的人生启示,只要能符合原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二、[2017·天津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小狗鲍比马中行小弟说,美国比中国先进了一个世纪,你来过过下个世纪的生活。
来了个霸王请客,不由分说,把机票寄来了。
我到纽约才发现,小弟住着一个套房,可他为了省钱,把里屋转租给一个阿拉伯人。
无可奈何,他为我找了一个中国女医生家,与她和她的12岁的小儿子阳阳做房客。
我刚走到她门口,开门扑上来的,是一只小不点儿的、全身长着长长的白毛的、小球球似的狗。
我生平最怕小动物,见了毛烘烘的猫、狗,我全身的毛孔都会竖起来,感到皮肤发刺,心发紧。
这回找了个养狗的户,还和人家合住。
我吓得够呛,女医生连忙“鲍比!”“鲍比!”叫着,把它轰开了。
小弟为了多挣钱要上两个班,只有星期六、星期天带我出去猛玩。
平常我就关在家里,女医生出门时总要关照我,有人按铃,你就拿起话筒问他是谁,屏幕上会现出来人的形象,认得了,你再按开门的钮;还要我一定得把通凉台的玻璃门锁上。
特别要警惕黑人。
纽约就这么吓人。
小弟为解除我的寂寞,给我租了好多录像带。
每回我要看录像,就和鲍比展开了沙发争夺战。
它狗模人样,白天总是躺在正对电视机的沙发上睡觉。
我看着它那侧卧着安然入睡的小样儿发愁,用录像带顶着它的脊背叫它挪挪窝。
可它只要见我坐在沙发上,就要把它毛烘烘的身体偎向我,睁着一双蓝蓝的洋眼睛。
它那小样儿挺招人怜爱,但我怕那一身的毛。
当我轰它走开时,我看到它像小孩受到挫伤一样,不胜落寞地逃向床底下阴暗的地方。
它大概像我一样,也感到寂寞吧。
一次,我陪女医生出去遛狗,碰上住在隔壁的矮墩墩的日本女人,她操着生硬的英语说,白天我们不在家里,她常常听到鲍比哭。
它也会哭?而且失声地哭?当它再偎向我时,我试着去抚摸一下它,它马上就来舔我的手,还用它那尖锐的小狗牙,轻轻地咬住我的指头玩,舔我的脸,钻到我的腋下,爬到我的肩上,没完没了。
两个天涯沦落的灵魂,一个人,一个狗。
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是它最忙的时候,我坐在椅子上,它立起来正好够得着我的腿。
它把两只前爪放在我的腿上拍着要东西吃。
我把一块肉从高处丢下,它总能准确无误地用嘴接住,然后津津有味地、张大嘴嚼着。
我为女医生和阳阳表演我的拿手菜贵州鸡和红烧肉,阳阳一边大口吃着,一边抱怨他妈不给他做。
顺便我们也喂鲍比点儿,谁知它的胃口越来越高,它先是不吃狗食了,然后是不吃面包要吃香肠和肉饼,到吃过贵州鸡、红烧肉以后,它连香肠也不吃了。
喂它吃的,它不再张开嘴接,而要用鼻子嗅,是贵州鸡或红烧肉,它才张开嘴,否则一律不接。
别看鲍比如此矫情,它从不敢找阳阳要东西吃,不但不敢斗胆去拍他的腿,甚至不敢挨着阳阳拍我或女医生的腿。
阳阳其实非常爱鲍比,但他是顽童式的爱法,没轻没重地拍它一下或吼它一声。
鲍比坚决不接受阳阳这种爱的方式,总是远远避开他。
只要阳阳一叫它,它马上悄悄躲进床底下。
女医生因工作忙,无暇养狗,决意把鲍比送给在洛杉矶的女儿,无论阳阳怎么抗议、闹情绪,女儿的朋友还是来接鲍比了。
女医生、阳阳和我三人送鲍比到机场,鲍比被关进了一个小铁笼子。
我们三人决意要一直把它送到登机口,和它一块儿通过X线检查。
我刚越过X线,看见迎面两个黑人女工作人员,捂着嘴、哈着腰笑得不可收拾。
我一回头,X线口的工作人员和入口的乘客也都在哄然大笑。
这时我才发现,在打开铁笼检查时,鲍比跑了出来,此刻它正立起来竖在地上,为自己冲出铁笼洋洋得意地蹦跳。
他们又把它关进笼子,放在登机口,等候检票。
这时,阳阳突然说,鲍比在哭!我俯下身去,果然看见它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哼哼叽叽地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