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讲义-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讲义练习
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第十八章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862cd1efad6195f312ba692.png)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2)实物粒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激发的情况 当实物粒子和原子相碰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 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 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均可以使原子受激 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但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仍不是任 意的,一定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 . 3.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 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 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下 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可能不同.
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 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 A.红、蓝-靛 B.黄、绿 C.红、紫 D.蓝-靛、紫
上 页
下 页
图18-4-4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解析:选A.由题表可知处于可见光范围的光子的能 量范围为1.61 eV~3.10 eV,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 能级跃迁时:E3-E2=(3.40-1.51) eV=1.89 eV,此 范围为红光.E4-E2=(3.40-0.85) eV=2.55 eV,此
课时活页训练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十 八 章 原 子 结 构
【点评】
在处理氢原子的辐射(或吸收)问题时,切
上 页
记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两个能级差,不
可能辐射(或吸收)两个能级差之外能量的光子;处于 高能量状态的氢原子可能向各个低能量状态跃迁而辐 射出若干可能频率的光子,因此画辐射跃迁图时要注 意各种可能的辐射.
(完整word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习题(含答案)
![(完整word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7b48443323968001c9233.png)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后作业1.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A.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B.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C.动能变大,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D.动能变小,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2.下列叙述中,哪些符合玻尔理论(ABC)A.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B.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C.电子的可能轨道上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D.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3.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B )A.4条B.10条C.6条D.8条4.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BC)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5.氢原核外电子分别在第1、2条轨道上运动时,其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是(BC )A.半径r1>r2 B.电子转动角速度ω1>ω2C.电子转动向心加速度a1>a2 D.总能量E1>E26.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D )A.用波长为600nm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B.用光子能量为10.2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的光子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 1.89eV的光子7.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吸收频率v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 释放频率v2的光子,若v2>v1则当它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B将(D)A.放出频率为v2-v1的光子B.放出频率为v2+ v1的光子C.吸收频率为v2- v1的光子D.吸收频率为v2+v1的光子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1=-13.6eV,第二能级E2=-3.4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eV的能量,立即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如果氢原子再获得 1.89eV的能量,它还可由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三能级,因此氢原子第三能级E3=_____eV.10.2 -1.511。
2020-2021高二物理3-5课后作业:第十八章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物理3-5课后作业:第十八章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44297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d.png)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后作业:第十八章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含解析A组:合格性水平训练1.(玻尔原子理论)(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级最低,状态最稳定B.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后,动能和电势能都减小C.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D.光子的能量大于氢原子基态能量绝对值时,不能被氢原子吸收答案AC解析原子在不同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
所以基态能量最低、状态最稳定,A正确;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后,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B错误;玻尔在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关于光子的概念的启发下把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取分立值的观点应用到原子系统,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C正确;当光子能量大于氢原子基态电离能时,氢原子吸收后发生电离,D错误。
2.(氢原子能级跃迁)一群氢原子处于同一较高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中()A.可能吸收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暗线B.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C.只吸收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暗线D.只发出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亮线答案B解析当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原子将发出光子,由于不只是两个特定能级之间的跃迁,所以它可以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亮线,B正确,A、C、D错误.3.(综合)(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自发跃迁中放出一些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5 eV的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B.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均能使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C.金属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一定小于12。
09 eV D.金属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可能等于9。
84 eV E.氢原子发出光子后其核外电子动能变小答案ACD解析根据C错误!=3知,这群氢原子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从n=3能级向n=2能级、从n=2能级向n=1能级和从n =3能级向n=1能级跃迁发出不同频率的光,所以A正确。
2020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
![2020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https://img.taocdn.com/s3/m/1e2b338a011ca300a6c390fe.png)
01课前自主学习
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轨道量子化:玻尔认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服从经典力学的
规律,但轨道半径不能是任意的,只有半径在符合一定条件时,这样的轨道
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01 量子化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 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02 电磁辐射。
2.能量量子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能量是不同的,轨道的量子化
课堂任务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氢原子能级图
(1)横线:表示氢原子各个能级的能量值。 (2)横线间距:表示氢原子各个能级间的能量值的差。 (3)能级图:表示氢原子各个能级的能量值的横线排列成的阶梯式的图。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级差越小,光子波长越长;能级差越大,光子 波长越短。
2.玻尔理论对巴耳末公式的解释 根据频率条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 hν=Em-En,巴耳末公式1λ=R212-n12 中的正整数 n 和 2,正好代表电子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 子数 n 和 2。因此,巴耳末公式代表的应该是电子从量子数分别为 n=3,4,5,… 的能级向量子数 n=2 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因此根据玻尔理论可以推导出巴耳末公式,并从理论上计算出里德伯常 量 R 的值,所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决定,即 □08 hν=Em-En 。反之会吸收光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
决定。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玻尔理论解释巴耳末公式: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
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hν=Em -En;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 n 和 2,正好代
表电子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所处的□01 定态轨道的量子数 n 和 2。并且理论上 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02 里德伯常量 R 符合得很好,同样,玻尔理论也很好地
(完整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319c0d51e79b89680226de.png)
1.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B)A.动能变大,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B.动能变小,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C.动能变大,势能变大,总能量变大D.动能变小,势能变小,总能量变小2.下列叙述中,哪些符合玻尔理论(ABC)A.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B.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时,原子将辐射或吸收一定的能量C.电子的可能轨道上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D.电子没有确定的轨道,只存在电子云3.大量原子从n=5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B )A.4条B.10条C.6条D.8条4.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BC)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5.氢原核外电子分别在第1、2条轨道上运动时,其有关物理量的关系是(BC )A.半径r1>r2 B.电子转动角速度ω1>ω2C.电子转动向心加速度a1>a2 D.总能量E1>E26.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D )A.用波长为600nm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B.用光子能量为10.2eV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C.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的光子D.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的光子7.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吸收频率v1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 释放频率v2的光子,若v2>v1则当它从能级C跃迁到能级B将(D)A.放出频率为v2-v1的光子B.放出频率为v2+ v1的光子C.吸收频率为v2- v1的光子D.吸收频率为v2+v1的光子8.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是E1=-13.6eV,第二能级E2=-3.4eV.如果氢原子吸收______eV的能量,立即可由基态跃迁到第二能级.如果氢原子再获得1.89eV的能量,它还可由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三能级,因此氢原子第三能级E3=_____eV.10.2 -1.511.玻尔在他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ABC)A.原子处于成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
![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4玻尔的原子模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5](https://img.taocdn.com/s3/m/88eaa698f7ec4afe05a1df07.png)
2.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
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B )
A.ν0<ν1
B.ν3=ν2+ν1
C.ν0=ν1+ν2+ν3 D.ν11=ν12+ν13
解析:在光谱中仅能观测到三条谱线,可知基态的氢原子被激 发到n=3,且hν3=hν2+hν1,ν3=ν0,选项B正确.
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
道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原子的能量增加
B.原子的电势能增加
C.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加 D.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增加
解析: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放出光子,总能量减
小,根据k
e2 r2
=
mv2 r
,可知半径越小,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而电势能
(2)由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知,能量为51.0 eV的光子使氢原 子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将W0=13.6 eV代入Ek=hν-W0 得Ek=37.4 eV.
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当氢原子在这些能级间跃 迁时,
(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不同的光子? (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波长最长?波长是多 少? 答案:(1)6 (2)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 1.88×10-6 m
(1)氢原子从n=3能级向基态跃迁,辐射光子的能量; (2)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初; (3)逸出功.
答案:(1)12.09 eV (2)10.92 eV (3)1.17 eV
解析:(1)氢原子从n=3能级向基态跃迁,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 E3-E1=(-1.51+13.6) eV=12.09 eV.
2017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精选教案: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Word版含答案
![2017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精选教案: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405c81b52acfc788ebc90c.png)
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玻尔的三条假设。
2、通过公式和使学生了解原子能级、轨道半径和量子数的关系。
3、了解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教学难点: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教学方法:演示和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一节提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典的电磁理论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了经典的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结构,那么怎么解释原子是稳定的?又怎么解释原子发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呢?核式结构学说在解释原子发光现象和原子的稳定性问题时遇到了空前的困难,玻尔在总结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二)新课教学1、玻尔的原子模型(1)原子的稳定性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由于电子辐射能量,因此随着它的能量减少,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也减小,最终要落入原子核中。
玻尔在1913年结合普朗克的量子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玻尔假设一: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说明:这一说法和事实是符合得很好的,电子并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这里所说的定态是指原子可能的一种能量状态,有某一数值的能量,这些能量包含了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
(2)原子发光的光谱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不断的变化,它向外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该等于绕核旋转的频率。
因此原子辐射一切频率的电磁波,大量原子的发光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玻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玻尔假设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
![高中物理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https://img.taocdn.com/s3/m/0f5b330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2.png)
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1.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hν=Em-En。
(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2.氢原子的轨道半径rn=n2r1,n=1,2,3,…氢原子的能量:En=1n2E1,n=1,2,3,…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玻尔原子模型(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且不产生电磁辐射。
2.定态(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
(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作基态,其他的状态叫作激发态。
3.跃迁(1)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该式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2)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解释巴耳末公式(1)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hν=E m-E n。
(2)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里德伯常量符合得很好。
2.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学案集:第十八章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优秀教学案集:第十八章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028d2ca8114431b90dd840.png)
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1.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hν=E m-E n。
(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2.氢原子的轨道半径r n=n2r1,n=1,2,3,…氢原子的能量:E n=1n2E1,n=1,2,3,…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玻尔原子模型(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且不产生电磁辐射。
2.定态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能量状态叫做激发态。
3.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hν=E m-E n,这个式子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解释巴耳末公式(1)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hν=E m-E n。
(2)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里德伯常量符合得很好。
2.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三、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
![人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6bc9bd55270722182ef71c.png)
五、玻尔理论的成功与局限性: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下载人教版 物理选修3—5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 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轨道 量子化假设把量子观念引入原子理论,这是玻尔的原子理论之所以成功 的根本原因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对更复杂的原子发光,玻尔理论却无法解释,它过多 地保留了经典粒子的概念。把电子运动看成是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 动。 3.电子云:根据量子观念,核外电子的运动服从统计规律,而没有固定的轨 道,我们只能知道它们在核外某处出现的概率大小,画出来的图像就像云 雾一样,稠密的地方就是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把它形象地称作电子云。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
人教版选修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
大
2、定态假设:
假
设
:
3、频率条件: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物理 选修3—5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共24张PPT)
三、玻尔的原子理论之轨道量子化假设: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四节玻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5867d24227916888486d799.png)
假说二:能量量子化
选 修
针对原子的
- 稳定性提出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
玻 尔
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
的 同的状态.状态中具
模 型
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 子的能量也量子化的.
v
m
r
玻尔的原子模型
3 5 18.4
假说二:能量量子化
选 修
针对原子的
- 稳定性提出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值
玻
尔
的 原 子
3 5 18.4
n
∞-----------------
选 修
5 4
-
3
普丰德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激
玻 尔
发 态
2
的
原
子
模
型
巴耳末系
E/eV 0 eV -0.54 -0.85 -1.51
-3.4
基态 1
赖曼系
-13.6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3 5 18.4
选
修 Hδ
Hγ
-
巴尔末
玻 尔
系氢吸
的 原
收光谱
原子最低能级所对应的状态叫做基态,比基态能量
选
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修
-
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电子克服库仑引力做功
增大电势能,原子的能量增加要吸收能量.
3 5 18.4
玻
原子也可以从激发态向基态
尔 的
跃迁,电子所受库仑力做正功
原
减小电势能,原子的能量减少
子 模
要辐射出能量,这一能量以光
型
子的形式放出.
夫兰克-赫兹实验
3 5 18.4
IP
•汞原子基态为 E1,第一激发态 E2
《原子结构模型》 讲义
![《原子结构模型》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c6d421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2.png)
《原子结构模型》讲义一、引言原子,这个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对于原子结构的理解,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最初的简单猜测到如今相对完善的理论,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科学的不断进步。
二、早期的原子观念在古代,人们对于物质的构成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这个概念,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坚实的、微小的粒子,物质是由这些原子的不同组合而成。
然而,这种早期的原子观念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
三、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到了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原子学说。
道尔顿认为:化学元素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组成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使人们对物质的构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但道尔顿的原子模型仍然是比较简单和粗糙的,没有考虑到原子内部的结构和电子的存在。
四、汤姆逊的“葡萄干布丁”模型19 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能够通过实验研究原子的结构。
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这个模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原子的一些性质,但很快就被新的实验发现所挑战。
五、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911 年,新西兰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通过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对原子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
实验中,卢瑟福用一束高速的α粒子(氦核)轰击金箔。
结果发现,大部分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甚至有的被直接反弹回来。
基于这个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外的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4节玻尔原子模型(PPT24张)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4节玻尔原子模型(PPT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1a193faa65ce050876321378.png)
背 景 知 识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背景
1、1900年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破除了 “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规 律。 2、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本身就是一个个不可 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建立了光子新概念,成功解释了 光电效应现象。
背 景 知 识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背景
猜想:从宏观现象总结出来的 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这样小 的物体产生的微观现象。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学说的基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玻尔原子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2. 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
概念,会计算原子跃迁时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
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光谱。
4.了解波尔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背 景 知 识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的背景
1.新的原子结构理论必须满足的要求 保留原有已经取得的成功之外,更换困惑之处, 能解释已知的事实。具体有: (1)保留核式结构; (2)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分立谱线; (3)不同于经典理论且没有实验证据,应表达成假设。
才能被吸收。
n ∞
量子数
E=Ekn+Epn/eV 0 -0.54 -0.85 -1.51 -3.4
5 光子的能量只有恰好等于能级差时, 4 3 2
2.实物粒子使原子跃迁:
粒子能量可以全部或部分被吸收
E粒子 Em En
3.原子电离:电子完全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 E粒子 En E粒子 E En
巩固练习
【例1】如图所示,是氢原子四个能级的示意图.当氢原
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a,当 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b,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C ) A.光子a的能量大于光子b的能量
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第十八章 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共15张PPT)
![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第十八章 第四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601ab9336c1eb91b375d0a.png)
2、同时,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运行 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该等于电子绕核运行的 频率,随着运行轨道半径的不断变化,电子绕 核运行的频率要不断变化,因此原子辐射电磁 波的频率也要不断变化。这样,大量原子发光 的光谱就应该是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谱。
以上矛盾表明,从宏观现象总结出来的经 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这样小的物体产生的 微观现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13年玻尔在 卢瑟福学说的基础上,把普郎克的量子理论运 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了玻尔理论。
1、原来,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 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运动,就 象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按照经典理论, 绕核运动的电子应该辐射出电磁波,因此 它的能量要逐渐减少。随着能量的减少, 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半径也要减小,于是电 子将沿着螺旋线的轨道落入原子核,就像 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受到上层大气阻力 不断损失能量后要落到地面上一样。 这样 看来,原子应当是不稳定的,然而实际上 并不是这样。
二、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初)跃迁到 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终)时,它辐射(或 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 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 v= E初 -E终.
n 四、氢原子的能级图: E
∞ ----------------- 0 eV
5
-0.54
4
-0.85
3
-1.51
2
-3.4
1
-13.6
五、能级:
1、能级: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它的能级。
2、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 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基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1.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这些状态中能量是稳定的。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hν=Em-En。
(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2.氢原子的轨道半径rn=n2r1,n=1,2,3,…氢原子的能量:En=1n2E1,n=1,2,3,…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玻尔原子模型(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且不产生电磁辐射。
2.定态(1)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
(2)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作基态,其他的状态叫作激发态。
3.跃迁(1)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E n,m>n)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该式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2)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样由频率条件决定。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解释巴耳末公式(1)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hν=E m-E n。
(2)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之后所处的定态轨道的量子数n和2。
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里德伯常量符合得很好。
2.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3.解释气体导电发光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基态是最稳定的,原子受到电子的撞击,有可能向上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能量较低的能级跃迁,放出光子,最终回到基态。
4.解释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线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同。
三、玻尔理论的局限性1.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局限性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做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3.电子云原子中的电子没有确定的坐标值,我们只能描述电子在某个位置出现概率的多少,把电子这种概率分布用疏密不同的点表示时,这种图像就像云雾一样分布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1.自主思考——判一判(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4)玻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氢光谱为什么是一些分立的亮线。
(√)(5)巴耳末公式是玻尔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
(√)(6)玻尔理论能成功地解释氢光谱。
(√)(7)电子云就是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图。
(×)2.合作探究——议一议(1)电子由高能量状态跃迁到低能量状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可以是任意值吗?提示:不可以。
因各定态轨道的能量是固定的,由hν=E m-E n可知,跃迁时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也是一系列固定值。
(2)根据巴耳末公式1λ=R⎝⎛⎭⎪⎫122-1n2计算出的氢原子光谱线是玻尔模型中电子怎样跃迁发出的?提示:巴耳末公式代表的是电子从量子数n=3,4,5,…的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3)电子在核外的运动真的有固定轨道吗?玻尔理论中的轨道量子化又如何解释?提示:在原子内部,电子绕核运动并没有固定的轨道,只不过当原子处于不同的定态时,电子出现在r n=n2r1处的概率大。
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氢原子各条可能轨道上的半径r n=n2r1(n=1,2,3,…)其中n是正整数,r1是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r1=0.53×10-10m。
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0.477 nm…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
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
2.能量量子化(1)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称之为定态。
(2)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这样的能量值,称为能级,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对氢原子,以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时,其能级公式E n=1n2E1(n=1,2,3,…)其中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的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原子的能量值,E1=-13.6 eV。
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量子数n越大,表示能级越高。
(3)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高能级E m 发射光子h ν=E m -E n 吸收光子h ν=E m -E n低能级E n 。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
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
[典例] 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 。
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原子的电势能;(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可使其电离?(4)电子在核外旋转的等效电流(已知电子质量m =9.1×10-31 kg)。
[思路点拨](1)电子在各可能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2)氢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动能与原子电势能之和。
(3)电子跃迁到n =∞的轨道即为电离。
[解析] (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周围的电子速度为v 1,则ke 2r 12=mv 12r 1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12=ke 22r 1=9×109-1922×0.53×10-10×1.6×10-19 eV≈13.6 eV。
(2)因为E 1=E k1+E p1,所以E p1=E 1-E k1=-13.6 eV -13.6 eV =-27.2 eV 。
(3)设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hc λ=0-E 1。
所以λ=-hc E 1=-6.63×10-34×3×108-13.6×1.6×10-19 m≈91.4 nm。
(4)等效的环形电流I =e T由ke 2r 12=mr 1⎝ ⎛⎭⎪⎫2πT 2可得T =2πmr 13ke 2 所以I =e T =e 22πk mr 13,代入数据得I =1.05×10-3A 。
[答案] (1)13.6 eV (2)-27.2 eV (3)91.4 nm (4)1.05×10-3 A有关玻尔原子模型及定态问题的四个结论在氢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如将电子的运动轨道看作半径为r 的圆周,则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作为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那么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e 2r 2=m e v 2r,则 (1)电子运动速度v =k e 2m e r; (2)电子的动能E k =12m e v 2=ke 22r; (3)电子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所具有的电势能E p =-ke 2r(无限远处为零); (4)原子的总能量就是电子的动能E k 和电势能E p 的代数和,即E =E k +E p =-ke 22r。
1.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 )A .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增大B .电子的动能增大C .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 .原子的能级值增大 解析:选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应从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在此跃迁过程中,电场力对电子做了正功,因而电势能应减小。
另由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氢核对电子的库仑力:k e 2r 2=m v 2r ,则E k =12mv 2=ke 22r。
可见,电子运动半径越小,其动能越大。
再结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氢原子放出光子,辐射出一定的能量,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少,只有B 选项正确。
2.[多选]关于玻尔理论,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A .原子的不同定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B .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原子向外辐射能量C .只有当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才不向外辐射能量D .不论当原子处于何种定态时,原子都不向外辐射能量解析:选AD 根据玻尔理论第二条假设知A 正确;根据玻尔理论第一、三条假设知不论原子处于何种定态,原子都不向外辐射能量,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才辐射或吸收能量。
所以B 、C 错误,D 正确。
3.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氢原子核外电子在n =1和n =3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运动的( )A .速度大小之比为3∶1B .轨道半径之比为1∶4C .周期之比为1∶8D .动能之比为8∶1解析:选A 玻尔的原子理论表明: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原子核对它的库仑引力提供。
由r n =n 2r 1,得r 1∶r 3=1∶9,B 错误。
由mv n 2r n =ke 2r n 2,得电子在某条轨道上运动时,电子运动的动能为E k n =ke 22r n,E k1∶E k3=9∶1,D 错误。
由电子运动的速度大小v n =e k mr n ,得v 1∶v 3=3∶1,A 正确。
由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n =2πr n v n =2πr n e mr n k ,得T 1∶T 3=1∶27,C 错误。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图。
1.能级图中n 称为量子数,E 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能量,即量子数n =1时对应的能量,其值为-13.6 eV 。
E n 代表电子在第n 个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作能级图时,能级横线间的距离和相应的能级差相对应,能级差越大,间隔越宽,所以量子数越大,能级越密,竖直线的箭头表示原子跃迁方向,长度表示辐射光子能量的大小,n =1是原子的基态,n →∞是原子电离时对应的状态。
2.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