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内部有什么

合集下载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

真正的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也是太阳系内的第三颗行星。

它是一个充满了奇迹和神秘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气候和环境等方面。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

在内部,地球可以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和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硅和镁组成,地壳则主要由氧、硅、铝和铁组成。

地球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大气层、水圈和陆地。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氧和微量气体组成,水圈包括海洋、湖泊和河流等,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的地理特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球上有七个大陆,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地球上还有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球上的山脉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河流包括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黄河等。

湖泊包括美国的五大湖、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等。

气候和环境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其中包括地球的轨道倾角、地球自转、大气层成分、海洋地形等。

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地球的环境是我们居住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地球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保护地球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对地球的破坏。

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时期。

地球上有许多古老的地质痕迹,包括古老的岩石、化石等。

地球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地球的保护和治理。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碳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等。

总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需要尊重地球、保护地球。

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气候和环境都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关心的事情。

希望通过学习地球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保护地球、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球构造
由内到外:地核由内到外:地核-地 地壳。由外向内: 幔-地壳。由外向内: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自述
地球的自述
我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 我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 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 密度最大的 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 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 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 我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我已 44~46亿岁 有一颗天然卫星 亿岁, 天然卫星月球围绕 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 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 30天的周期旋转 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 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 小时的周期自转 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 公转
地球内学家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 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 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 50公里 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 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 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 射的地带, 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 的分界面。1914年 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 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 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 2900公里深处 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 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 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 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 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 古登堡面” 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 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提问时间
1、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 )颗行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 星。 地球已有( 亿岁。 2、地球已有( )亿岁。 由内到外:( 3、由内到外:( )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概述地球内部结构指的是地球从外部到内部的各个层次和组成部分。

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形成、地质活动和地球表面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0至70公里,而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至10公里。

地壳是地球上生物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包含着我们生活的大陆和海洋。

2.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

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公里,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因此岩石处于高温高压的固态或部分熔融状态。

地幔的热对流是地球上地质活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3.地核: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是一层液态的铁和镍合金,厚度约为2200公里。

内核是一层固态的铁和镍合金,直径约为内核的一半。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但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仍能保持固态。

地核的运动和热对流产生了地球的磁场,对地球表面的生物和大气层起到保护作用。

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借助地震波传播、地热和地磁测量等技术手段。

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路径,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密度、温度和物质组成。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地球科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变形等地质灾害和地质现象的发生。

同时,地球内部的热能也是地球上存在生命和维持生态系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此,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壳是位于地球内部结构中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它是我们所生活的大陆和海洋的基础。

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

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地 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 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 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 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 层。化学成分主要是含铁 镁的硅酸盐,平均密度是 3.3-5.5g/cm3,占地球体 积的83%,总质量的68%。 地幔是驱动地球工作的引 擎,也是地震、火形状, 那么你们觉得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内部分为三个部分:最外层是地壳(由岩 石组成),中间是地幔(主要是含铁镁的 硅酸盐),里面是地核(铁、镍元素组 成)。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 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公里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 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 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 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 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 地幔和 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地壳厚约 30公里, 地幔厚约2840公里,地核厚约3500公里。每一部分又 可细分。 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可分为 上地幔 和下地幔,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科学家用什么方法收集地球内部的资 料?
主要是利用浅源地震波。因浅源地震波能量 大,传播距离远,在地球对面如西半球的浅 源地震波可被我们接收到。根据地震波速的 变化就可知道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弹性模 量,等。
科学家通过火山爆发来探测地球内部
科学家通过火山爆发来探测地球内部
科学家通过地热来探测地球内部
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 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底界为莫霍洛 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 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 平均为33km。高山、高原 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km;平原、盆地地壳相 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 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 千米。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地球内部有什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一、地球内部有什么

第一单元一、地球内部有什么1地球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

2从地面到地球核心有6000多千米,最守旧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10千米,探索到地球内部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锌矿、水、无机盐等。

3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传到地心。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物质时,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和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

科学家们就是利用人工地震波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的内部情况进行探索的。

4人们利用地震波、磁力、钻探等提供的消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5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可制止它对人类形成灾难。

6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80千米不等,海洋底部薄,陆地部分厚。

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2900多千米。

这一层的温度大约1200℃至2000℃,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

地幔下部是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地核半径3400多千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这一层密度大、温度高,估计可达5000℃。

7地球内部有(煤石油火山喷发物金属矿藏)等物体。

8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幔),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地核 ) 。

11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12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地球上的铁是取之不尽的。

(×)13地球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的特殊物质。

(×)14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构想:用炸药把地面炸开一条裂缝,然后往裂缝中注入至少10万吨熔融状态的铁水。

灌入铁水的同时,放入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从而揭开地核的真面目:不同意。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要保护她,人类要在保护她的基础上研究她,而不能破坏地球。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形成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形成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形成地球作为我们熟悉的家园,在表面上展现出了千姿百态的美景。

而这种多样性是由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所决定的。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形成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其他天体的形成起源也有重要意义。

一、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地球内部物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有铁、氧、硅、镁、铝等。

根据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地球内部可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1.核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构成。

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内核主要是固态铁和一小部分镍、硫等元素构成,外核主要是液态铁和少量硫和镍等元素构成。

2.地幔地幔是核与地壳之间的中间层,是地球最厚的部分。

地幔的主要成分为硅、氧、镁和铁等元素,其中镁、铁等元素含量最多。

根据不同的粘度和流动性质,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层次。

3.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硬壳,与外界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

地壳的主要成分有氧、硅、铝和镁等元素,与地幔元素类似,但是比地幔更丰富,形成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两个不同的表面特征。

二、地球内部物质的形成地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从对地球成因的研究来看,地球内部物质的形成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原始星际物质、地球内部自身的演化以及雷电活动。

1.原始星际物质的贡献在早期的宇宙演化中,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物质入选同处于星云中,与原始星际物质混合着形成了地球。

原始星际物质呈现出了极高的化学复杂性,其中包括各种有机物质、水以及硅酸等物质。

这些物质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成为了地球内部物质的重要来源。

2.地球内部自身演化的作用在地球形成后的演化过程中,地球自身内部的物质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地球本身的自身内核,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而形成,而地幔和地壳则是由地球本身的内部材料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涌现而成形。

随着演化不断发展,地球内部材料的形成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3.雷电活动对地球内部物质的贡献雷电活动在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臭氧的含量的变化)。

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2CO。

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知识
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crust)。

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地球是由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开始的。

在距今46亿年前,由铁镍物质组成的地核俘获熔融物质和少量塑性物质、固态物质、气体和液体,在地核外形成高温熔融物质巨厚层。

地核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内过渡层。

地球外表温度降低,熔融物质凝固,形成外壳。

外壳与高温熔融物质间形成外过渡层。

在地球的中间形成液态层。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二。

如果将水铺在平坦的地球表面,可形成一个水深2700多米的海洋。

地球破碎后,由于温度降低,许多动植物将被冻在冰里,漂浮在宇宙中。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堂笔记每人必须背过1.通过钻探,可以探索到地球内部有什么?答:煤、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锌矿、水、无机盐等。

2.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

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特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3.科学家是利用(地震波)、(磁力)、钻探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索的。

4.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层,地球最外面一层是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有(铁)和(镍)组成。

5.写出你研究火山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溢出来了。

实验结论:岩石受热形成岩浆,在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6.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7.说出火山的利弊。

答:火山喷发在成空气污染,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但火山喷发过后,形成肥沃的土壤,能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8.说出我国两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

答:1976年7月28日342分河北省唐山市,。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9.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答: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震动,这就是地震。

10.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答:地下水位突然改变,动物惊恐不安等。

10.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办?答: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即切断电源、可燃气源,打开逃生出口。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知识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第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

2、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

3、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4、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壳下面是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特殊的固态物质。

5、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为3400多千米,它是由铁和镍组成。

6、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索。

7、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8、地売厚度比较大的地方是(B)A.海洋B.陆地9.(C)是地球内部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A.地核B.地幔C.地売10.地慢的厚度是(A)。

A.约2900千米B.约3400千米C.约6300千米11.地球内部温度最高的一层是(C)。

A.地壳B.地幔C.地核12.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都是一样的。

╳13.地幔的温度约为1000~3000摄氏度,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液态物质。

╳应是固态状态14.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15、人们是怎样通过地震波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

答: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用仪器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第2课《火山》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答: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像烧融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

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声地震。

2、1.火山喷发时岩浆是(c)沿着地壳若层裂缝冲出地面的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引力的作用C.靠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3.现在还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不断的火山是( c);自有文字记录的远古以来,再也没有喷发或没有活动迹象的火山是(b);自有文字记录的远古以来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但长久以来表现静止的火山是(A)。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超级地震指的是指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

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球表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通常所说的地壳运动,实际上是指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内部的运动。

岩石圈下面有一层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较软的地层,同硬壳状表层不相同,这就是软流圈。

软流圈之上的硬壳状表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地壳同上地幔顶部紧密结合形成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圈之上运动。

在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地壳经常所处的运动状态。

地球表面上存在着各种地壳运动的遗迹,如断层、褶皱、高山、盆地、火山、岛弧、洋脊、海沟等;同时,地壳还在不断的运动中,如大陆漂移、地面上升和沉降以及地震都是这种运动的反映。

地壳运动与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紧密相联,它们可以导致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改变,因而研究地壳运动将可提供地球内部组成、结构、状态以及演化历史的种种信息。

测量地壳运动的形变速率,对于估计工程建筑的稳定性、探讨地震预测等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对于反演地应力场也是一个重要依据。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

大理岩
片麻岩
板 岩
石 英 岩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 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 就是 地质循环。
(二)地质循环
研究表明,从35亿-36亿年前原始地壳形成至今,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 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 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 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化 石
我们常常根据组成沉积岩的物质对其进行命名。 如以小砾石为主则称为砾岩,以砂粒为主就叫砂岩, 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有清晰叶片状层理的叫页 岩,由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最典型的是石灰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 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 因此而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如由花岗岩变质形 成的片麻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由砂岩 变质形成的石英岩,以及由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

二、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理解具循环过程

※2、三大岩石的转化 理解并掌握具体图解
练习题
1、


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岩石
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 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照成因,岩石 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在地标 以下冷凝成为岩石,称为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常见 的侵入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常 见的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长白山主峰白 头山多流纹岩。镜泊湖和五大连池附近,都分布有 大量的玄武岩。

地球的构造简短地壳简短

地球的构造简短地壳简短

地球的构造简短地壳简短1.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地球内部结构◆岩石圈◆上地幔◆过渡层◆下地幔◆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古登堡面◆莫霍面◆内地核◆外地核海底深处:近些年来,围绕着人们要不要进入更深的洋底的问题,争论十分激烈。

科学家和政治家在辩论:继续向更深的洋底进军值得不值得?大多数人承认,探测大洋底是一项极有理论与实用价值的事业,但花费太大,因此犹豫不决。

有人则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是白白浪费金钱。

美国、法国就有人反对再建造更为先进的深海探测器。

但赞成者仍是多数,他们认为,把探测世界大洋底的实践比作是当今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理由是“那肯定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神奇世界”,探测这个未知“新大陆”,肯定会改变人类许多传统的观点,并为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探测洋底事业中,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工作最出色,其中日本投资最大,成就也最显著。

日本人总是对新的市场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把世界大洋也看成一个新的市场,所以他们对海洋抱有极大的热情。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对探测洋底有兴趣,是因为日本这个岛国,它的南部正好在地壳三个结构带的汇合处——这当然是很不幸的。

由于这个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并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

据科学家估计:这里地震释放能量占全球十分之一。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就在于此。

1932年东京大地震死了14万人。

因此,要预报地震,也是日本人探测洋底的重要理由。

日本的科学家们发现,太平洋板块构造的边沿,从东向西,在挤压日本陆块。

日本的深海探测器可达到1万多米深的洋底,研究人员能从屏幕上看到机器人仅用了35分钟就下潜到10911.4米的深度。

在这个深度,人们发现了一条海蛞蝓、蠕虫和小虾,这再次证明在地球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也有多种生命形式存在。

2.地球的地壳有哪些物质构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是由内到外依次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的同心圆球体。

举个简单的例子,它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鸡蛋一样,最里面是f目当于蛋黄的地核,中间是相当于蛋白的地幔,最外面是相当于蛋壳的地壳蛋壳是鸡蛋组成中最坚硬的部分,对鸡蛋起保护作用。

《地球的内部构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地球的内部构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地球的内部构造》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球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地球的地壳1.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约为30-50公里,在海洋上约为5-10公里。

3. 地壳主要由硅和氧元素组成,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

第二部分:地球的地幔1.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为2850公里。

2. 地幔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组成,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层。

3.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呈半固态状态,具有塑性变形的特点。

第三部分:地球的外核和内核1. 外核是地球的液态层,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厚度约为2200公里。

2. 内核是地球的固态层,同样由铁和镍组成,直径约为1220公里。

3. 外核和内核的温度较高,外核的对流运动导致地球的磁场产生。

导学要点:1. 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地幔是最大的一层,呈半固态状态,具有塑性变形的特点。

3. 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液态层,内核是固态层。

4. 外核的对流运动导致地球的磁场产生。

导学问题:1. 地球的地幔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它的厚度是多少?2. 外核和内核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3. 外核的对流运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拓展练习: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地幔呈半固态状态的特点。

2. 请分析外核的对流运动如何导致地球的磁场产生。

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

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
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不会掉下去是因为有地心引力;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为:地壳-地幔-外核(地核)。

1、地球本身有相当大的质量,所以也会对地球周围的任何物体表现出引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质量的两种物质之间都有引力。

不论人类在地球的哪个个位置,赤道还是极点,都会受到地心引力。

2、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地球内部结构:
1、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地幔:厚度将近2900千米。

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

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

3、地核: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

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二: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师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图(并附有声音解说)
师:看完刚才的资料,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生:我知道了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薄,陆地处厚。
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煤和石油的形成。
难点: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针对人类地表的破坏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设。
课时
分配
6课时
1复习
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案序号
1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内部存在的物质。
2,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各部分的特征。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小组汇报交流
师:在制作时,如果同一颜色的橡皮泥不够用,相邻的小组可以调换颜色。好,开始吧!
小组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汇报展示(生展示作品师适当评价)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变化的。那么,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3,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4,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乐趣。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各部分的特征。
难点:地球内部存在的物质。
教学准备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煮熟的鸡蛋、地球内部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1,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壳: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有硅、铁、镁等成分组成。
生:地球内部有煤有石油。
生:地球内部有地下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生:是从一些资料上看到的。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能把地球切开,那科学家是如何了解地球内部,获得资料的呢?
生:我知道钻探可以了解地球内部。
生:还可以依靠地震波。
生:我听说还有磁力呢。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多!
师:阅读课本资料卡,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地球内部的?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知道了地球的表面,我还想知道地球的内部。
生:对,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都有些什么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探究过程: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师:地球表面的东西,我们能够看得见,可是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你们猜一猜?
单元授课计划
课题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几各部分的特点。
2,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及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4,了解风化对岩石的作用,理解沉积、搬运等对地表的影响。
5,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煤和石油的形成。
地核:最内部的一层,主要有铁和镍组成,温度最高,压力最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
生: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6,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针对人类地表的破坏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设。
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产》、《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内部有什么》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内部各层的名称及特征,一些自然现象与地球内部构造的关系;《火山》是让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地震》让学生了解其形成原因也是与岩浆的运动有关,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做一块卵石》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各种各样的矿产》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这些矿产与人类的密切联系;《地表的变化》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地表是不断变化的,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力量,也有一些人为活动,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三、自由活动:
四、课后拓展:
生:我知道了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
生:我知道了地球的核心处非常热,有4700摄氏度。
师:很好!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来研究我们手中的“地球”?怎样研究呢?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设计
师:我们知道了地球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呢?想做,该如何去做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