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有感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9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9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1这节课作为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关系和其它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
即使在以前没有这部分内容,大部分教师在课后也会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容易记住。
本节课我具体抓住以下2个方面。
1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教学中,我在引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理解内角与内角和的概念。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
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2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当中,大部份同学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时,我引导学生:180度是什么角?我们能否把三个内角转化一下呢?经过这么一提示,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有的用两个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
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精选篇2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来设计这堂课。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
《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引言在学习几何学中,三角形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图形,我们经常需要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和。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门课程时的体会与经验。
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每两条线段都相交于一个顶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三个内角相加的总和。
知识点概述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门课程时,我了解了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1.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内角为90度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另外两个角的和为90度。
2.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底边对应的两个内角)的度数相等。
3.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如果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切割出的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4.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门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这个定理指出,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学习方法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门课程时,我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希望对其他学习者有所帮助:1. 系统学习我首先按照课程安排,系统地学习了各个知识点,并通过课后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这种系统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际应用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我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提高解题能力。
3. 与他人讨论我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了讨论,分享了解题方法和策略。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学习到了不同的思考方式。
总结通过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门课程,我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和,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系统学习、实际应用和与他人讨论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其他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篇一《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尺得个内角的度数和,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根据这样的教材安排,本课的重点也就应放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让学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过程。
针对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设计了如下的开放的课堂预设:验证过程1、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呢?先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交流想法:生一:我们组根据刚才三角板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得出的,所以,我们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学生说出了测量的度数相加,虽然不是很精确180度,量的过程中有点误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们组是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跟书上一样去折,折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个平角,所以我们发现锐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
(及时表扬了能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生三:我们组把钝角三角形跟刚才一组一样,折在一起,发现也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们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两组的同学一样折在一起,三个角拼起来也是一个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们也是折的,但我们没有把三个角折在一起,而是把两个小的角折到直角那里发现两个锐角合起来正好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图形也就成了一个长方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再加个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学提出了采用了减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这个小片段,虽然在孩子们表述中没这么流利,完整,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发现,这堂课上下来,感觉收获很大。
自己感觉这节课的设计上把握了学生学习起点与心理,遵循了教材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的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重复粉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交流机会。
学生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范文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反思范文近年来,随着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教材的不断更新,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然而,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本次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不合理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首先,我在教学准备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其次,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呈现方式缺乏多样性,以讲解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导致学习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够高。
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难度,学生对课堂知识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学生长时间的被动接受讲解,难以主动思考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这两方面都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不足,学习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缺少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所准备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材的内容相对简单,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学手段过于依赖教科书和黑板,缺乏一些新颖的教学媒体和辅助工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前,我应该对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件、教学视频、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我应该通过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篇一在课间我有意问了一下学生你们知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插入了一个猜角游戏中,请量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让生说我猜,要求用自己准备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跟着我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当时我并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学生很开心。
在接下来的实验验证环节中,那些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就猜度数,而没有进行真正的实验验证,反倒是刚学到的学生真正做到用实验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中180°”。
因此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能设计一些新的方式让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实验验证的环节中来。
于是让学生请观察自己手中的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问学生发现了什么?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然后让学生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把它们拼在一起和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使它们正好折在一起,都能拼成一个平角,最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我个人认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样使他们大胆地想,学生课上注意力比较集中。
教师也能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想想做做”第2题中,学生在还没有拼的时候先看了书,就猜拼出来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经过提醒“内角”的含义,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不管这个三角形是大还是小。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篇二新课程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着重点放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巧。
三角形的内角教学反思三篇
《三角形的内角》教学反思1《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的一个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下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
通过前面的摸底,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知道的,但都没有仔细研究过。
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对教师来说,要展开教学还是有困难的。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有所收获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经过操作、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从而习得知识,并得以巩固。
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认识内角通过回忆旧知,引出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指钝角,接着说另外二个角为锐角,教师接着引出这三个角叫做这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画上相应的角的符号。
师接着呈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找内角,让内角这一概念得到巩固。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内角这个概念是落实得比较到位的,学生也能很快领悟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二、认识并猜测内角和通过前一阶段的说课,教研员指出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内容时,我们首先要告诉学生,或者是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是一个固定的数,有了这样的前提之后才能让学生进行猜测并验证。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把这二个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了。
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哪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相加的和最大?通过这一问题,既引出了内角和,也抛出了猜测。
在这个问题抛出之后,通过和吴校长讨论,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预设。
在课上,问题一抛下去,学生都说是一样的,是180度。
面对这样的起点,我就接着问学生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一位学生回答得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坐下了。
第二位学生说:因为三角板上有过的,相加的和是180度。
这个回答也是在我预设之内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触最多的就是从三角板上获得的,所以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回答之后。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我执教了《三角形内角和》,这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多边形中》的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在学生前两课时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种类之后进行的,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这一特性解决一些数学题。
它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量一量、拼一拼等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3个角的度数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一课时通过量、剪、拼、折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发现规律,主动推导并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会应用这一规律进行计算。
在操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我执教以来非常艰难的一节课。
学具考虑不周。
在学完了三角形的种类之后,我布置学生做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每类大小不等的图形各三个,我特别强调了大小不等,目的之一是巩固所学的各种三角形的特点,目的之二是在第三课时用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我估计我的学生准能做出大的、较大的、小的各种三角形来,可是等我检查作业时却令我大失所望,学生做的最大的也大不过一只小手掌。
将就吧!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也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活动一是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一量。
本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出发,积极地进行操作、测量、计算,并对自己的结论进行思考、分析。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开展探究的同时,教师也要恰到好处的发挥引导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示例文章篇一:《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这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学习之旅呢!上课的时候,老师拿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有钝角三角形。
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让这些三角形在我们眼前变得无比神秘。
老师问我们:“你们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呀?” 我心里暗暗想:“这可不好猜,难道是180 度?” 其他同学也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90 度,有的说200 度,还有的同学一脸迷茫,完全不知道该说多少度。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量一量三角形的内角。
我拿起尺子和量角器,小心翼翼地测量着。
可是量出来的度数总是不太准确,这可把我急坏了!我就像一只迷路的小兔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看看同桌,他也皱着眉头,嘴里嘟囔着:“这怎么量都不对呀!”这时候,老师笑了笑说:“同学们,量角会有误差,咱们想想别的办法。
” 于是,老师给我们示范了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的方法。
哇!当三个角拼在一起的时候,居然真的形成了一个平角,那不就是180 度吗?这可太神奇啦!就好像我们把三块拼图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案。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们都兴奋极了。
我对小组的同学说:“你们看,这样不就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吗?” 小王同学却摇摇头说:“那万一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这样呢?” 小李同学也跟着说:“对呀,我们得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数学真的太有趣啦!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不过,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比如,我在测量角度的时候不够细心,总是会有一些小误差。
还有,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时候不够全面,没有想到其他的可能性。
难道我们就这样放过这些问题吗?当然不!我要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测量,多练习,让自己的测量技术越来越好。
我还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种方法,要像探险家一样,不断去寻找新的路径。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2)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学生在上学期已有所理解,对三角形的内角也测量过,所以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有所感知。
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方式。
于是在备课时,我便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形式,主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我想这种认知的过程,更有利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比老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要深刻的多。
课前我让学生先准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和一张钝角三角形纸片。
很多同学准备得不充分,上课时,手忙脚乱,我花了好几分钟去等同学们准备。
却还有个别同学还没剪好。
在“折一折”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实行,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
第一、三组用直角三角形来折,第二、五组同学用锐角三角形来折,第四、六组同学用钝角三角形来折。
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太令人失望了。
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有的拿着三角形翻来覆去,有的不知如何下手。
没想到课前的预设却没有生成。
正在这时,数学成绩最好的胡玉嘉同学终于折好了。
我让她上台讲一讲自己折纸的过程。
她站在讲台上满脸通红、双唇紧闭,低着头好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这失败的一课让我深思了许久: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如此之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会做不会说呢?1.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我们老师习惯于填鸭式的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很大的容器,多少年来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老师很难转变,也使学生一时转变不了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
忽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找到结论,学生反而不知从何做起,害怕主动学习。
2.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时,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例如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不知怎样把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希望得到协助,老师就应该立即去协助,去指导。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的根底上学习的。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学以致用→分享收获。
第一个环节中,我先设计了一个情境,三角形三兄弟〔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个时候就有学生说一样大,此时引出课题,同时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第二个环节是合作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环节里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量、撕、折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第三个环节是学以致用,我设计了三个闯关游戏,第一关是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的度数,第二关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第三关是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组成一个大三角形后,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反思师生互动的过程,本节课的优点有:1、本节课中学生探究欲很高,课堂研讨气氛浓重。
2、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发现测量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一定是180,培养了学惹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此时学生能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3、量、撕、折的动手理论活动,不仅进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而且让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时机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开展。
4、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层层递进,以及理论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
5、学生在分享收获中,各抒己见,提升了自己的表达才能和归纳才能。
本节课需要改良的地方:1、在合作探究环节,我提出问题:怎样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此时学生提出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考虑空间,而是直接介绍了“撕、折”的方法,让孩子们进展探究,课堂中缺少了更多的生成。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6篇)
讨论过程。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已经测量出的三角形内角和,面对有些小组 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
180°,再一次明确: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改变,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
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
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 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气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
去探究;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翱翔。〞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 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加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
我通过观看长方形的内角和连接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 结论思索分析,检验语言的严密性。第三层是解决多种类型三角形的内角
推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然后质疑:那是不是全部的三角形的内角 问题,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依据自身特点来解决问
和都是 180°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去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
法,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 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全部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 180,过渡自然
生在参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验和进展。
且有吸引力。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2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
但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 180°?〞这个猜测如何验证,这正是
二、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沟通,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
听《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有感
听《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有感《三角形内角和》有感有幸再次聆听了王冬梅老师的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整堂课在王老师充满数学味的追问下,带领学生一步步往问题的纵深处探索,有效避免了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发生,让学生在他所倡导的数学好玩的课堂中,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
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短短40分钟,却让听课的我,感觉时光变得如此轻松而愉快,王老师的课预设与生成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轻重与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
整堂课有来自学生探索过程中山穷水尽的困惑,更有来自柳暗花明的惊喜。
整堂课中,王老师引导着孩子们猜测、验证,顺着学生的思路,有指导却不包办,不但给与学生充分的话语权,选择权,还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数学的快乐,数学的好玩。
以下是对王老师《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课堂实录整理的片段,让我们共同赏之、品之。
教学实录:精彩一::猜想,播洒思想方法的种子,让学生在学中思。
一、导入新课,诱发猜想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在新课伊始诱发猜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且可以发现一些新的结论。
王老师:同学们已经看见老师这节课要领大家学习的内容了。
请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呀?学生:(齐说)三角形的内角和老师:同学们请看这几个字有没有不认识的词呀?学生1:内角学生2:内角和王老师:那什么是内角呀,猜一猜,内是什么意思?王老师:这个三角形内角是什么?(拿起三角板请同学到黑板指一指)王老师:那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学生:三个王老师: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生: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个角的度数王老师:这个男同学真善于观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度数是什么?王老师: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猜一猜生1:180度王老师:180度,有了猜测就好办了。
用我们最熟悉的三角形三角板试试看好吗?(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
《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精选5篇)
《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精选5篇)《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精选5篇)《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篇1我在讲“认识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学生早知晓,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
这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
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于是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
在这节课中我们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
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
有的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撕下来拼接到一起,有的同学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沿着三角形的中位线折到一起……其中有一组同学竟然用稚嫩的声音说: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证明。
于是他们阐述自己借助与三角形底边平行的线与三角形所形成的内错角进行证明的方法。
至此学生完成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充分展示了数学地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课体会篇2【教材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北京版)第九册数学【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北京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知识后对三角形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教材中安排了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大小的三角形进行度量,再运用拼、折、剪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三角形的又一特性,更加深入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在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等知识。
在本课之前,学生又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0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0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采用逐步设置疑问,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是科学探究的普遍规律,也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比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通过测量、计算,讨论、交流、总结出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的规律的结论。
亲身体验所得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总结事物所含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过程中,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渗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说明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并发现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索活动。
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用测量角的方法,此时就可以安排小组活动。
每组同学可以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填写在教材提供的表中。
最后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
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直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钝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小于90°。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有许多内容我们教过多次,但如何教教学效果更好,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回想一下,有许多想法: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结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知道,只不过那时是通过度量得出来的。
因此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和方法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如何证明这一结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上新课之前,我事先让每个学生剪好了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验证。
教学中,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来,把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得到一个180°的角。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积极性较高。
并且有的小组整出了多种拼合方法,还有一个小组通过折叠的方式来验证,我都及时给予肯定。
接下来让学生把得到的图形画在练习本上,从中有没有受到启发,探索出证明思路。
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能拼出但画不出图形,导致了找不出证明的方法。
下一步在证明的时候,有的同学能说出理由,但写的时候无从下手。
说明学生不论是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几何语言方面的表达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在后续的学习中需要慢慢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能学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1、课堂教学要有预见性,更重视课堂生成性。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教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动态。
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猜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学生非常肯定的说是180度。
还说不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这时候与老师的预见是不同的。
原本以为学生会猜出不同的结论的。
但是付老师表现出了教学机智,他问,究竟是不是180度呢?你怎么证明呢?这进一步的提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思考的引向了课堂的中心所在。
2、找准教师“导”与学生“行”的平衡点,关键词是相信学生是能行的。
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理念的一轮轮冲击下,逐渐被广大教师在思想上摒弃,但是要真正实现教师变满堂讲为适时导,学生变“听”为多方面“行”的课堂局面,还需要教师找准“导”与“行”的平衡点。
听课反思_听《三角形的内角和》有感
听课反思_听《三角形的内角和》有感虽然杜盼盼老师是去年刚上岗的新教师,但是,她一直钻心教研、认真备课、对工作认真负责。
一年了,今天在成长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听了盼盼老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感到这位年轻的老师成熟稳重、上课条例清晰,真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形成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杜老师充分采用“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的应用教材”这一数学策略。
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找准教材的知识脉络,预设出解决教材难点的策略。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验证-推理-小结-应用的全过程。
好课不是处处精彩,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充分采用了“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等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动手操作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给我的启示如下:一、鼓励猜想,思维碰撞出共鸣。
当学生在脑海中没有形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表时,采用大胆的猜想,把学生的思维放开。
即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为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起了启下和导向的作用。
二、重视操作、实践出真知。
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多次操作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气氛。
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逐步获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难点新知。
1.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进行的第一次“量一量、算一算”的动手实践操作2.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操作来验证新知识。
不但让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通用多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通用多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通用6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
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以前自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局面。
这次我思想开放了,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活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
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自主总结归纳。
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
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索,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
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学生在折纸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汇报时,我引导小结不够。
在练习时基本练习题太少。
1、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应该干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学生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不仅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思维。
我想,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是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帮助每个小组排除学习的障碍。
然后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小组,介入到这个小组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状态,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
因为在几分钟的交流时间内,老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帮助每个小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2、当学生的认知和原有的经验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在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然后获得结论。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情境中往往会有很多情况出现。
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如果我那样做了,就可能会偏离我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让我不知所措。
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观后感
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观后感
刚学了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课堂风趣,孩子们热情洋溢,给我很大启发。
1.不吝夸奖之语。
“你说的真好”“这是你最大的发现”“你就是现代的泰斯勒”“在咱们班上课简直太舒服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夸你了”……这些脱口而出的夸赞正是我自己上课缺乏的。
反思自己的课堂能让回答问题的孩子坐下不罚站就不错了。
而在慕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越是夸奖越是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孩子们自发鼓掌,是对他人极大的肯定。
2.课堂有效的延伸。
慕老师设置三角形三兄弟比内角和的情景,引导学生猜想、拼接、推理,一步步得出结论,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练习中让孩子们发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解决了不同类型三角形求角的度数的问题,又引申了多边形内角和的思考,孩子们的思路不止于此,更多的数学问题等待孩子们去探究,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主动学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课有感
我这次参加了课例研修培训,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的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在培训中。
领略了他们的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课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最终收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教师只有不断并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课堂效果越来越好,就卢老师的这节课谈谈的我的一点体会: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验证-推理-小结-应用的全过程。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采用了“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等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动手操作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给我的启示如下:
一、巧用猜想,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有没有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就看老师有没有解决教材难点的策略。
当学生在脑海中没有形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表象时,采用大胆的猜想,把学生的思维放开。
即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为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起了启下和导向的作用。
二、找准时机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本节课安排了几次操作活动。
为学生营造了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气氛。
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逐步获得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难点新知。
1.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进行的第一次“量一量、算一算”的动手实践操作
2.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操作来验证新知识。
都体现了学生在“在做中学”的数学策略。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
再通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内化新知的难点。
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了量一量-算一算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实际操作出现误差时,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出现内角和偏差的原因是测量手段和工具误差造成的。
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规律之后,又给学生提供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操作的效果,更重要的使“听数学”变为“做数学”,她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验证、
再老师演示法。
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总之,卢老师在把握教材难点的设计上,处处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
主线就是在动手操作时,加强指导,巧妙组织,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整个探究实践活动,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不断出现问题并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被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