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香椿籽风味物质提取及成分分析_王昌禄
不同种源香椿芽菜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分析
椿 芽菜的优质食用价值 分析 。感官品 质评价 结果表 明: 分最 高的贵 州黔 西南 州种 源食 用价 值最 高, 得 品质 最好。
业 科 学 研究 , 0 。5 3 :9 -9 . 2 2 l ( )2 l2 6 o
[ 2 吴统 贵, 1] 周和锋 , 吴明. 旱柳光合作用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 生态学杂志,0 8,7 1 ) 25 -0 1 J. 20 2 (2 :0 6 2 6 . [ 3 夏江宝 , 1] 张光灿 , 许景伟 , 干旱胁迫下常春藤净光合速 率 日变 等. 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 ] 水土保持通报 ,00,0 3 :1 8 . J. 21 3 ()8_2
其 他 各 个 种 源 之 间 达到 了显 著 水 平 ;0个 种 源 香椿 芽 菜在 4次采 摘 时 间 下 蛋 白质 、 基 酸 变 化 规 律 分 别 呈 现 升 一 1 氨
降与升一 降一 升的变化规律 , 而维生素 C则无 明显 变化规律。不同采摘 时期的香椿 芽菜营养成分 的含 量与感官品
[0 V nuiF e ra t o r l e ̄e :t m ra ae u 1 ] etr .A nw t eto u a es h A ei nl :bg h p n e c c C rtuh i t Sy [ ] rs l E tm lg a17 ,2:. o hcaci s( a) J .Fut a no ooi ,9 4 1 9 y l a u c [ 1 乔富廉. 1] 植物生理学实验分析测定技术 [ . M] 北京 : 中国农业科学
香椿,芳香可口
香椿,芳香可口香椿香椿(Toona sinensis)来自于楝科,香椿属,别名春阳树,春甜树,椿芽,毛椿。
乔木,树皮粗糙。
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
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更长,花瓣5,白色。
蒴果狭椭圆形,上端有膜质的长翅,下端无翅。
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产华北、华东、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生于山地杂木林或疏林中,各地也广泛栽培。
木材黄褐色而具红色环带,纹理美丽,质坚硬,有光泽,耐腐力强,易施工,为家具、室内装饰品及造船的优良木材。
幼芽嫩叶芳香可口,供蔬食;根皮及果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之功效。
开头文中的香椿是在昆明呈贡遇见的,昆明的春天来的比较早,香椿也老的快。
根据气味,和被掰过好几次的芽鳞痕,以及询问在附近劳作的农户,知道这是是香椿树。
虽然老了一些,但用沸水焯过之后,切断,再拌上喜欢吃的酱,比如牛肉酱,榨菜酱,老干妈酱,自己做的酱,味道挺好的。
小时候父母做香椿,总是避之不及,闻到香椿的味道会很难受,感到头晕,关于香椿的食物也是抗拒的。
而现在,却主动去寻找香椿,并尝试吃他的味道,竟然也喜欢了。
随着对植物的了解,发现不同可食用的植物,有不同的营养,便想要从中摄取一些物质,使身体更健康,我们来了解一下香椿。
香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只有在初春时,才能吃到口感较好的香椿。
随着气温的上升,香椿纤维化严重,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不宜被营养保健根据香椿叶子颜色不同,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等。
香椿的嫩叶不但香味浓郁,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赞誉为“树上蔬菜”。
早在两千多年前,香椿就普遍被人们食用。
除此之外,香椿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利湿、涩血止痢、消炎解毒之功效,其叶、树皮、根和果实均可作为药材。
香椿营养全面,其营养素的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同重量的香椿与菠菜、苋菜、芹菜等相比,香椿中钾的含量较其他的要高。
香椿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9.62%,是香椿食用起来特别鲜美的原因之一。
香椿提取物对痛风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香椿提取物对痛风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梁宁;王昌禄;罗成;陈勉华;王玉荣;李风娟【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学刊》【年(卷),期】2011(000)007【摘要】研究了香椿老叶提取物对痛风治疗过程中2种关键性酶(黄嘌呤氧化酶和环氧合酶-2)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香椿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显著抑制功效,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其IC50为151.6μg/mL;香椿提取物对环氧合酶一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其IC50为2.66 μg/mL,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香椿提取物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抑制环氧合酶-2的活性;香椿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痛风作用.【总页数】3页(P12-14)【作者】梁宁;王昌禄;罗成;陈勉华;王玉荣;李风娟【作者单位】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T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T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T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塔图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塔图51010,爱沙尼亚;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T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T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T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相关文献】1.凉薯种子提取物急性毒性和对KB细胞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唐祖年;龚受基;戴支凯;李学孝;欧娈海;徐杰华2.夏枯草提取物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J], 庄玲玲;丁婷;吴慧平3.垂盆草不同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J], 李清;刘姣;曹秀莲;由会玲4.车前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J], 向华;赵晴;马红霞5.黄芩提取物的耐药抑制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J], 毛春季;李伟奇;王一然;贺建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04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的鉴定与分析
黄酮类物质的定性鉴定
香椿黄酮类物质的化学结构分析
采用光谱学方法,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 等,对香椿黄酮类物质的化学结构进行解析。
香椿黄酮类物质的分类鉴定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结合质谱技术,对香椿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类鉴定。
黄酮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提取物的分离与纯化
沉淀
将提取液放置一段时间,使黄酮类物质沉淀下来 。
过滤
用过滤纸或纱布将上清液过滤,得到粗提物。
纯化
采用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 得到高纯度的黄酮类物质。
03
工艺条件对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 取的影响
温度对提取的影响
总结词
温度是影响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 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液固比越大,即溶剂用量越大,黄酮类物质 的提取效率通常越高。但是,过大的液固比 可能会导致溶剂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因此 ,需要在保证提取效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 的液固比。
提取时间对提取的影响
总结词
提取时间是影响香椿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 素。
详细描述
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率逐渐增加。然 而,过长的提取时间可能会导致其他杂质的溶出,影响黄酮 类物质的质量和纯度。因此,需要在保证提取效率的前提下 ,选择适宜的提取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香椿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流 程
原料的预处理
新鲜香椿
01
选择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香椿嫩叶作为原
料。
干燥
02 将香椿原料清洗干净后,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晒
,晾晒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香椿老叶黄酮与皂甙的提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香椿老叶黄酮与皂甙的提取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常金,王昌禄,夏廉法
申请号:CN200510069895.5
申请日:20050506
公开号:CN1858045A
公开日:
200611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分离提取天然产物的工艺技术,主要目的是从香椿老叶中以较高的提取率同时获得黄酮与皂甙。
香椿老叶经过预处理后,用30倍香椿粉重量的60%乙醇在60℃温度下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60分钟,然后对滤液进行过滤、浓缩和干燥,最终可以分别同时得到90%提取率的黄酮与皂甙。
本工艺过程无污染物排放,所得产品可以作为制药产业的中间原料。
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
地址:300457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13大街29号157信箱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
㊀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㊀Vol.38No.3Jun.2023㊀收稿日期:2022-09-13;修回日期:2022-12-16;出版日期:2023-06-15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伙伴计划资助项目(KY202002007);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11001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2ZC5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兴学科发展专项项目(2022XK01)作者简介:赵甜甜(1998 ),女,河南省周口市人,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㊂E-mail :1428572510@ ㊂通信作者:张国治(1964 ),男,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工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㊂E-mail :zgzhi11@㊂赵甜甜,张国治,王赵改,等.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J].轻工学报,2023,38(3):35-45.ZHAO T T,ZHANG G Z,WANG Z G,et parative analysis of main active components,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volatile compounds of two commercial Toona sinensis tea[J].Journal of Light Industry,2023,38(3):35-45.DOI:10.12187/2023.03.005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赵甜甜1,2,张国治1,王赵改2,蒋鹏飞2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以两种市售香椿茶(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㊁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联用技术检测并对比分析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㊂结果表明:三一香椿茶的酚氨比和咖啡碱含量均比安徽香椿茶高,而其他活性成分(如水浸出物㊁游离氨基酸㊁茶多酚等)含量与此相反㊂三一香椿茶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略低于安徽香椿茶,但㊃OH 清除能力高于安徽香椿茶㊂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分别检出90种和75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碳氢类㊁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GC-MS 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㊁苯甲醛㊁水杨酸甲酯等,安徽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㊁α-石竹烯㊁金合欢烯等;GC-IMS 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三一香椿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㊁醇类和酮类,安徽香椿茶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通过GC-IMS 指纹谱图和PCA 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两种香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㊂利用这两种联用技术进行协同分析,能更全面地获得香椿茶的风味信息,为改善香椿茶风味提供参考㊂关键词:香椿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GC-MS 技术;GC-IMS 技术中图分类号:TS272.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6-1553(2023)03-0035-110 引言香椿(Toona sinensis )属于楝科香椿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集菜㊁药于一体的珍贵木本植物,在全国22个省市均有规模化种植,其中以安徽㊁河南㊁河北和山东栽培最多[1-2]㊂香椿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包括氨基酸㊁蛋白质㊁可溶性糖㊁VC ㊁多酚类㊁黄酮类㊁皂苷㊁萜类㊁生物碱㊁苯丙素类㊁含硫及含氮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㊁抑菌㊁抗癌㊁降血糖㊁降血压㊁减肥等功效[3-5]㊂目前香椿加工制品多以腌制为主,存在营养损失大㊁产品单一㊁附加值低㊁产业链短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香椿产业的健康㊃53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发展[6]㊂近年来,人们以新鲜香椿为原料,采用红茶制备工艺,经过萎凋㊁揉捻㊁发酵㊁干燥等流程制成香椿茶,丰富了香椿加工制品的种类,延长了香椿产业链条㊂李平等[7]研究发现,将嫩绿香椿叶利用微波杀青后,造形为颗粒状,并于90ħ条件下烘干3h制成的香椿茶,气味清香,口感鲜醇,汤色明亮㊂李湘利等[8]研究发现,香椿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癌㊁降血压等作用㊂蒋鹏飞等[6]通过研究以4月㊁5月和6月份香椿嫩芽为原料制成的香椿发酵茶发现,与香椿相比,香椿发酵茶中总黄酮㊁多糖㊁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更高,且总黄酮㊁多糖㊁茶多酚和茶色素的含量随采收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不同采收期香椿发酵茶中共检出9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㊁种类最多㊂然而,目前关于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方面尚缺乏系统的研究㊂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因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㊁用量少㊁分析速度快㊁分辨率高等特点,均在茶叶风味成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㊂基于此,本研究拟选用两种市售香椿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和GC-IMS联用技术对香椿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填补香椿茶的研究空白,为市售香椿茶的食用价值㊁功能品质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香椿茶产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主要材料与试剂主要材料:香椿茶,分别购于郑州市三一香椿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三一香椿茶 )和华夏谌世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安徽香椿茶 )㊂香椿茶经研磨后过40目筛,储存于4ħ冰箱,备用㊂主要试剂:福林酚㊁咖啡碱㊁谷氨酸㊁芦丁㊁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均为分析优级纯,北京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没食子酸标准品(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2-甲基-3-庚酮(色谱纯),德国DR公司;C7-C30正构烷烃(色谱纯),美国Supelco公司;正酮C4-C9试剂(色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㊂1.2㊀主要仪器ME204E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H1850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仪器开发有限公司;FW-80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GENESYS10S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Thermo公司产;SB-5200DTD型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890A-5977B型GC-MS联用仪㊁HP-5 MS型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ˑ0.25mmˑ0.25μm)㊁顶空固相微萃取装置(包括手持式手柄㊁50/30μmDVB/CAR/PDMS和20mL带硅胶垫棕色顶空瓶),美国安捷伦公司;Flavour Spec型GC-IMS 联用仪,德国G.A.S公司;MXT-5型色谱柱(15mˑ0.53mmˑ0.53μm),美国Restek公司㊂1.3㊀实验方法1.3.1㊀主要活性成分测定㊀水浸出物含量测定参照文献[9];茶多酚含量测定参照文献[10];咖啡碱含量测定参照文献[11];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参照文献[12]中的分光光度法;可溶性糖及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茶黄素㊁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采用系统比色法[13]测定㊂1.3.2㊀抗氧化能力测定㊀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参考蒋鹏飞等[6]的方法,并稍作修改㊂配制2mL不同稀释质量浓度的香椿茶提取液,加入2mL0.1mmol/L的DPPH溶液(无水乙醇溶解),充分摇匀后,置于暗室中静置反应30min,于51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㊂DPPH自由基清除率=1-A1-A2A()ˑ100%式中:A1为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A2为无水乙醇代替DPPH溶液的吸光度;A0为无水乙醇代替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并同时计算每个样品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㊂㊃OH清除能力的测定:根据孟洋等[14]的方法,并稍作修改㊂取不同稀释质量浓度的香椿茶提取液㊃63㊃㊀赵甜甜,等: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各1mL于试管中,依次加入1mL9mmol/L的FeSO4溶液㊁1mL9mmol/L的水杨酸溶液㊁1mL 8.8mmol/L的H2O2,在37ħ水浴条件下加热30min后,于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㊂㊃OH清除率=1-B1-B2B()ˑ100%式中:B0为蒸馏水代替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B1为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B2为蒸馏水代替H2O2的吸光度,并同时计算每个样品清除㊃OH的IC50值㊂总还原力的测定:取不同稀释质量浓度的香椿茶提取液各1mL于试管中,分别加入0.2mmol/L 的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6.6)2.5mL和1g/ 100mL的铁氰化钾溶液2.5mL,混合均匀后,置于50ħ水浴锅中反应20min;加入10g/100mL的三氯乙酸溶液2.5mL,停止反应,混匀后在3500r/min 条件下离心10min;准确吸取2.5mL上清液,加入2.5mL蒸馏水和质量分数为0.1%的FeCl3溶液0.5mL,混合均匀后,在室温下静置反应10min,于700nm处测定吸光度[14]㊂总还原力(以吸光度表示)=P1-P0式中:P1为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P0为蒸馏水代替样品提取液的吸光度㊂1.3.3㊀挥发性成分分析㊀1)GC-MS检测㊂GC-MS 样品处理过程参考文献[15]的方法并适当调整㊂称取(0.5ʃ0.001)g香椿茶样品和0.2g NaCl于20mL顶空瓶中,立即加入5mL沸水和124mg/L 的2-甲基-3-庚酮溶液5μL作为内标物,密封后于60ħ水浴中平衡10min,插入经250ħ老化的50/ 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40min后取出萃取头,插入GC-MS联用仪,于250ħ条件下解析5min㊂GC条件:HP-5MS石英毛细管柱;载气He;进样口温度250ħ,无分流比,柱流速1mL/min;程序升温为初温40ħ,保持3min,以3ħ/min的速率升温至80ħ,保持2min,以5ħ/min的速率升温至150ħ,保持2min,以8ħ/min的速率升温至240ħ,保持3min后结束[16]㊂MS条件:电子轰击电离(EI),四极杆150ħ;离子源温度230ħ;辅助加热器250ħ;全扫描方式,扫描范围40~800amu㊂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阈值设为16,利用GC-MS联用仪内置的NIST17.LIB标准质谱库进行检索匹配,利用C7~C30正构烷烃混合标准品保留时间计算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指数(RI);记录相似度大于70%的挥发性成分;利用内标2-甲基-3-庚酮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㊂2)GC-IMS检测㊂参考文献[17]的方法,稍作修改㊂称取0.200g香椿茶样品于20mL顶空瓶中,立即加入2mL沸水,密封后置于500r/min的振荡器(80ħ)中加热孵化10min,顶空进样口温度为80ħ,不分流顶空进样0.3mL㊂GC条件:MXT-5型色谱柱;色谱柱温度为60ħ;载气为N2(ȡ99.999%);载气流速程序为初始2.0mL/min,保持2min,在2~10min内线性增至5.0mL/min,在10~20min内线性增至50.0mL/ min,在20~30min内线性增至100.0mL/min,停止流动,总运行时间为30min[18]㊂IMS条件:漂移管长度98mm;漂移管温度45ħ;漂移气为N2(纯度ȡ99.999%);漂移气流速150mL/min;管内线性电压500V/cm;放射源为β射线(氚,3H);正离子模式;光谱平均扫描次数12次㊂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利用GC-IMS联用仪自带的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分析软件和插件(Reporter㊁Gallery Plot㊁Dynamic PCA)及内置的2014NIST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对香椿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和分析㊂1.4㊀数据处理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表示为(平均数ʃ标准差);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使用Origin8.6绘图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比较分析㊀㊀表1为两种市售香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㊂由表1可知,两种市售香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安徽香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㊁游离氨基酸总量㊁茶多酚㊁总黄酮㊁可溶性糖㊁茶黄素㊁茶红素及茶褐素含量均明显高于三一香椿茶(P<0.05),但㊃73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㊀㊀㊀表1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Table1㊀Contents of main active components in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活性成分三一香椿茶安徽香椿茶水浸出物35.21ʃ0.25b39.99ʃ0.28a酚氨比 2.07a 1.29b游离氨基酸总量 4.30ʃ0.08b8.56ʃ0.16a茶多酚8.89ʃ0.14b11.01ʃ0.01a咖啡碱 2.75ʃ0.12a 2.32ʃ0.12b总黄酮 5.20ʃ0.10b 6.03ʃ0.22a可溶性糖 5.89ʃ0.14b9.91ʃ0.17a茶黄素0.28ʃ0.01b0.64ʃ0.02a茶红素 4.83ʃ0.17b15.12ʃ0.75a茶褐素9.79ʃ0.05b13.64ʃ0.42a㊀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㊂其酚氨比和咖啡碱含量正好相反㊂游离氨基酸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会直接影响茶叶的鲜爽度㊁香气成分和营养价值[19]㊂安徽香椿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约是三一香椿茶的1.99倍㊂茶多酚是决定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具有调节免疫力㊁抗氧化㊁降血糖等多种作用[19],安徽香椿茶的茶多酚含量明显高于三一香椿茶㊂可溶性糖与茶汤的甜醇度有关,对茶汤甜味和茶叶香气有一定影响[20],安徽香椿茶中可溶性糖含量约是三一香椿茶中的2倍㊂茶色素主要包括茶黄素㊁茶红素和茶褐素,是构成茶汤 亮㊁红㊁褐 的主要成分,也是决定茶叶色泽和滋味的关键因素,安徽香椿茶中茶黄素㊁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分别约是三一香椿茶的2.29倍㊁3.13倍和1.39倍㊂酚氨比即为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反映了茶叶两个主要品质成分的配比情况,是衡量茶汤滋味协调性的一项重要指标㊂一般来说酚氨比低,鲜爽度高;酚氨比高,鲜爽度低[21]㊂三一香椿茶的酚氨比(2.07)明显高于安徽香椿茶(1.29)㊂2.2㊀两种市售香椿茶抗氧化活性分析表2为两种市售香椿茶的抗氧化活性㊂由表2可知,三一香椿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低于安徽香椿茶,而对㊃OH的清除率能力略高于安徽香椿茶㊂图1为两种市售香椿茶的总还原能力㊂由图1可知,安徽香椿茶的总还原能力高于三一香椿茶,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大,总还原能力逐渐㊀㊀㊀表2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抗氧化活性Table2㊀Antioxidant scavenging activity of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 mg㊃mL-1样品DPPH自由基的IC50㊃OH的IC50三一香椿茶0.17ʃ0.01a40.74ʃ1.88a安徽香椿茶0.15ʃ0.01a42.34ʃ3.04a图1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总还原能力Fig.1㊀The total reducing capacity of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增强㊂相关研究[22-23]表明,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或黄酮类化合物对茶叶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影响㊂B.S.Ma等[2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普洱茶中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的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儿茶素㊁黄酮等活性成分能够提高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㊂杨眷俪等[25]通过对文冠果芽茶与叶茶的营养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发现芽茶㊁叶茶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与DPPH自由基㊁ABTS自由基等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㊂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㊂2.3㊀两种市售香椿茶GC-MS结果分析表3为两种市售香椿茶的GC-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㊂由表3可知,两种市售香椿茶共检测出9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分别检测出63种和57种,主要包括含硫类(5种)㊁醇类(11种)㊁醛类(12种)㊁酯类(5种)㊁酮类(9种)㊁碳氢类(36种)㊁酸类(3种)㊁杂氧类(6种)和含氮类(3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29种㊂两种市售香椿茶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如图2所示㊂由图2可知,三一香椿茶中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13.17μg/g),其次是醇类(7.7μg/g)㊁碳氢类(7.62μg/g)㊁酮类(6.24μg/g)和酯类(5.62μg/g)化合物;安徽㊃83㊃㊀赵甜甜,等: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㊀㊀表3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GC-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香椿茶中碳氢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30.02μg/g),其次为醛类(2.57μg/g)㊁杂氧类(2.55μg/g)和含硫类(2.25μg/g)化合物㊂碳氢类化合物是两种市售香椿茶中的主体挥发性成分,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的均为碳氢类化合物,分别为21种和30种㊂其中β-石竹烯是碳氢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具有香甜的丁香香料味㊂三一香椿茶中β-石竹烯的相对含量(12.6μg/g)约是安徽香椿茶(1.9μg/g)的6.6倍㊂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也是构成两种市售香椿茶香气特征的重要成分,醇类化合物在两种市售香椿茶㊃93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图2㊀两种市售香椿茶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Fig.2㊀Relative content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中占比为4%~18%,酯类化合物为0.8%~13%㊂醇类化合物多呈花香㊁甜味和青草味,芳香阈值低,并常与其他成分作用产生倍增效应[26]㊂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叶醇(4μg/g)仅在三一香椿茶中检出,它具有甜花香及水果和桃子的香味㊂酯类挥发性成分主要与茶叶发酵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大多呈持久强烈的果香[27]㊂水杨酸甲酯具有冬青油香㊁薄荷香气味,是茶叶中重要的化合物[28],在三一香椿茶中相对含量最高(4.54μg/g),安徽香椿茶中未检出㊂醛类和酮类化合物也是香椿茶挥发性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和种类在三一香椿茶中都比安徽香椿茶高㊂醛类化合物中苯甲醛相对含量最高(7.44μg/g),仅在三一香椿茶中检出,具有强烈的杏仁香和坚果味[29-30],其次是苯乙醛㊁(E,E)-2,4-庚二烯醛和(E)-2-己烯醛㊂三一香椿茶中苯乙醛相对含量约是安徽香椿茶的2.1倍,它具有甜香㊁花香和巧克力蜂蜜味;(E,E)-2,4-庚二烯醛仅出现在三一香椿茶中;(E)-2-己烯醛在三一香椿茶中的相对含量约是安徽香椿茶的3.4倍,它具有青香和新鲜的植物香味㊂X.T.Zhai等[31]采用分子感官技术发现,双(1-丙烯基)二硫化物㊁己醛㊁(E)-2-己烯醛等是构成新鲜香椿独特气味的主要贡献化合物㊂酮类化合物β-紫罗酮在三一香椿茶中的相对含量最高(2.04μg/g),约是安徽香椿茶(0.87μg/g)的2倍,具有木香㊁水果香和紫罗兰香气,是乌龙茶香气的特征性成分,由茶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延长茶发酵时间可能会提高其相对含量,因此可通过调节发酵时间来控制其相对含量[28]㊂含硫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较低阈值和较强气味,呈现类似大蒜㊁韭菜㊁洋葱等刺激性气味,是目前公认的新鲜香椿中重要挥发性成分[27]㊂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含硫类化合物均为1-乙硫基-2-甲基-1-丙烯(相对含量分别为0.18μg/g和0.97μg/g),其在安徽香椿茶中的相对含量比三一香椿茶约高4倍㊂二甲基硫醚仅在安徽香椿茶中检出,具有洋葱㊁蔬菜风味和少许薄荷味,对香椿茶特殊风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32]㊂除此之外,酸类(庚酸㊁辛酸㊁己酸)仅出现在三一香椿茶中,在安徽香椿茶中未检出,而杂氧类和含氮类化合物均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检出㊂综上可知,两种市售香椿茶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三一香椿茶中挥发性成分较丰富,以苯甲醛㊁香叶醇㊁水杨酸甲酯㊁β-紫罗酮㊁β-石竹烯㊁苯乙醇等为主,而安徽香椿茶中碳氢类化合物(β-石竹烯㊁α-石竹烯㊁金合欢烯和右旋-大根香叶烯)及含硫类化合物(1-乙硫基-2-甲基-1-丙烯㊁3,4-二甲基-噻吩和二甲基硫醚)的相对含量较高,更接近香椿的特征风味㊂2.4㊀两种市售香椿茶GC-IMS结果分析2.4.1㊀GC-IMS定性定量分析㊀表4为两种市售香椿茶的GC-I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㊂由表4可知,两种市售样品中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13种)㊁醇类(10种)㊁酮类(7种)㊁酯类(5种)㊁碳氢类(4种)㊁酸类(4种)㊁含氮类(2种)㊁杂氧类(2种)和其他类(1种)化合物,其中定性48种(单体㊁二聚体和三聚体仅统计1次)㊂两种市售香椿茶中鉴定出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醛类㊁醇类和酮类化合物㊂其中,反式-2-己烯醛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的相对含量均为20.00%左右,且在三一香椿茶中相对含量高于安徽香椿茶,这与GC-MS结果基本一致;2-甲基丁醛的相对含量均超过10.00%,它具有独特的可可味和杏仁味[33],但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的相对含量相差不大㊂2.4.2㊀指纹图谱分析㊀为了更深入且直观地比较两种市售香椿茶样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GC-IMS自带的Gallery Plot插件对样品进行GC-IMS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见图3,其中纵列代表㊃04㊃㊀赵甜甜,等: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㊀㊀㊀表4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GC-IMS 定性定量分析结果Table 4㊀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 by GC-IMS种类化合物名称RI 保留时间/s 迁移时间/min 相对含量/%三一香椿茶安徽香椿茶酮类醛类醇类酯类2-丁酮580.2134.295 1.250 4.63ʃ0.07 5.98ʃ0.09羟基丙酮673.5183.540 1.2380.23ʃ0.020.45ʃ0.032-己酮789.3304.290 1.5090.50ʃ0.010.48ʃ0.016-甲基-5-庚烯-2-酮991.1708.015 1.180 5.12ʃ0.05 3.19ʃ0.10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1063.2846.510 1.6170.06ʃ0.010.33ʃ0.04苯乙酮1064.2848.820 1.1880.20ʃ0.010.12ʃ0.02双乙酰604.6145.320 1.1770.04ʃ0.000.16ʃ0.012-甲基丁醛-M 661.9176.715 1.1640.33ʃ0.000.22ʃ0.01正戊醛685.8191.730 1.427 1.31ʃ0.02 1.47ʃ0.07反式-2-戊烯醛-D748.8253.785 1.365 3.95ʃ0.068.64ʃ0.292-甲基丁醛-D 647.5168.315 1.40710.75ʃ0.1911.73ʃ0.44呋喃甲醛831.8367.710 1.0840.22ʃ0.000.22ʃ0.01正庚醛-M898.8494.970 1.332 1.02ʃ0.040.6ʃ0.01正庚醛-D 898.8495.075 1.701 1.33ʃ0.030.25ʃ0.003-甲硫基丙醛911.7520.065 1.4000.04ʃ0.010.20ʃ0.005-甲基呋喃醛-M961.4628.530 1.1220.35ʃ0.020.76ʃ0.03苯甲醛972.0655.095 1.151 1.73ʃ0.02 1.22ʃ0.02正辛醛1002.1729.855 1.4060.73ʃ0.010.25ʃ0.00反式-2,4-庚二烯醛-D 1013.7751.380 1.625 1.81ʃ0.110.94ʃ0.10反式-2,4-庚二烯醛-M1015.2755.265 1.195 1.66ʃ0.01 1.18ʃ0.05苯乙醛-D1041.2802.725 1.541 2.04ʃ0.05 2.12ʃ0.09苯乙醛-M 1042.0805.245 1.256 2.76ʃ0.05 2.82ʃ0.10正己醛798.2319.515 1.261 1.94ʃ0.02 1.02ʃ0.03反式-2-戊烯醛-M 750.4262.185 1.107 1.41ʃ0.02 2.07ʃ0.025-甲基呋喃醛-D 964.6637.140 1.478 1.12ʃ0.05 4.42ʃ0.04反式-2-己烯醛853.4405.510 1.18520.59ʃ0.0517.9ʃ0.522-甲基-1-丁醇-D 739.0242.025 1.472 1.08ʃ0.010.05ʃ0.012-甲基-1-丁醇-M 754.0259.245 1.2330.22ʃ0.010.06ʃ0.011-戊醇-M 770.0279.405 1.255 1.23ʃ0.040.25ʃ0.031-戊醇-D767.8276.150 1.514 1.05ʃ0.020.11ʃ0.021-庚醇966.2641.235 1.7520.28ʃ0.020.08ʃ0.011-辛烯-3-醇987.2694.680 1.1590.44ʃ0.010.11ʃ0.012-乙基-1-己醇1030.5781.095 1.8040.24ʃ0.010.15ʃ0.01芳樟醇-D1099.0924.420 1.7550.76ʃ0.110.16ʃ0.022-己醇789.7307.650 1.5627.62ʃ0.07 3.75ʃ0.092,3-丁二醇780.5292.110 1.3660.37ʃ0.00 1.97ʃ0.06芳樟醇-M 1103.7934.605 1.219 6.22ʃ0.15 4.96ʃ0.442-甲基丙醇618.1152.250 1.1730.25ʃ0.010.11ʃ0.001-丙醇554.6123.375 1.117 1.16ʃ0.130.51ʃ0.12乙酸丙酯701.4205.065 1.1630.18ʃ0.000.33ʃ0.01丁酸丙酯888.5474.600 1.265 1.11ʃ0.020.41ʃ0.03乙酸戊酯916.5529.725 1.3150.13ʃ0.010.04ʃ0.00丁酸丁酯994.4714.3151.3370.17ʃ0.010.08ʃ0.01水杨酸甲酯1189.61141.9801.2014.04ʃ0.48 4.17ʃ0.49㊃14㊃㊀2023年6月第38卷第3期㊀表4(续)种类化合物名称RI保留时间/s迁移时间/min相对含量/%三一香椿茶安徽香椿茶酸类碳氢类含氮类杂氧类其他类丁酸810.6334.215 1.1610.42ʃ0.010.25ʃ0.012-甲基丁酸848.2396.585 1.4680.3ʃ0.020.77ʃ0.043-甲基丁酸860.7418.950 1.4840.07ʃ0.000.53ʃ0.02己酸993.9709.905 1.3010.52ʃ0.02 1.17ʃ0.04α-蒎烯-D929.3556.395 1.2890.60ʃ0.010.09ʃ0.01α-蒎烯-T929.2556.185 1.6830.29ʃ0.010.04ʃ0.00α-蒎烯-M937.6574.140 1.2250.93ʃ0.070.44ʃ0.02α-水芹烯1017.6757.785 1.6910.15ʃ0.010.34ʃ0.02十氢化萘1058.9839.055 1.3360.53ʃ0.030.22ʃ0.01β-罗勒烯1045.8811.965 1.2170.16ʃ0.010.39ʃ0.052,5-二甲基吡嗪911.0518.490 1.1180.59ʃ0.020.96ʃ0.052-乙基-6-甲基吡嗪999.1724.605 1.2020.53ʃ0.01 1.12ʃ0.022-乙基呋喃711.1213.675 1.3040.45ʃ0.04 3.49ʃ0.052-乙酰基呋喃-D911.2518.910 1.4420.07ʃ0.000.98ʃ0.042-乙酰基呋喃-M922.6539.070 1.119 1.83ʃ0.05 2.46ʃ0.06二乙二醇二甲醚954.2611.625 1.1630.15ʃ0.020.71ʃ0.03㊀注:D表示二聚体;M表示单聚体;T表示三聚体㊂图3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GC-IMS指纹谱图Fig.3㊀GC-IMS fingerprints of 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样品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没有被准确定性的挥发性成分用阿拉伯数字进行顺序编号;横行代表香椿茶样品㊂由图3可知,两种市售香椿茶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差异㊂A框中的物质为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共有且含量差别不大的挥发性成分特征峰区域,共有10种化合物,其中有7种定性物质,主要为醛类化合物,包括2-丁酮㊁正戊醛㊁2-甲基丁醛-M/D㊁反式-2-己烯醛㊁苯乙醛-M/D㊁呋喃甲醛㊁水杨酸甲酯㊂醛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脂肪的氧化分解反应,是香椿的重要风味化合物,其挥发性较强,相对含量较高且阈值较低[34]㊂B框是三一香椿茶中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安徽香椿茶的挥发性成分,共有34种化合物,其中有7种未被准确定性,准确定性的物质(如2-甲基-1-丁醇-M/D㊁乙酸戊酯㊁1-庚醇㊁正庚醛-D㊁1-戊醇-M/D㊁1-辛烯-3-醇㊁芳樟醇-D㊁α-蒎烯-D/T等)在两种香椿茶中能够明显区分㊂C框为安徽香椿茶中相对含量明显高于三一香椿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含2,3-丁二醇㊁双乙酰㊁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㊁二乙二醇二甲醚㊁3-甲硫基丙醛㊁2-乙酰基呋喃-D㊁3-甲基丁酸㊁2-乙基呋喃等㊂上述研究结果与表4所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㊂2.4.3㊀主成分分析㊀PCA可直观显示不同样本间的差异,是一种多元数据分析工具,可用于分析具有定量变量的多维数据集[35];通过计算和比较欧式距离分析挥发性成分指纹的相似性,图中样本的距离越大,表示样本的差异越明显㊂图4为两种市售香椿茶的PCA分析结果㊂由图4可知,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9%,能够较好地反映两㊃24㊃㊀赵甜甜,等:两种市售香椿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对比分析㊀㊀图4㊀两种市售香椿茶的PCA 分析结果Fig.4㊀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twocommercial T.sinensistea图5㊀两种市售香椿茶GC-MS 和GC-IMS分析结果的韦恩图Fig.5㊀Flavor venn diagram of GC-MS and GC-IMS for two commercial T.sinensis tea种市售香椿茶中挥发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且两种样品间距离较大,说明PCA 能够较好地区分这两种市售香椿茶样品㊂2.5㊀两种市售香椿茶挥发性成分GC-MS 与GC-IMS 结果差异分析㊀㊀图5为两种市售香椿茶GC-MS 和GC-IMS 分析结果的韦恩图㊂由图5可知,采用两种联用技术在三一香椿茶中共检测出10种挥发性成分,分别为反式-2-己烯醛㊁苯乙醛㊁1-辛烯-3-醇㊁芳樟醇㊁正己醛㊁苯甲醛㊁(E ,E )-2,4-庚二烯醛㊁水杨酸甲酯㊁6-甲基-5-庚烯-2-酮和己酸;而在安徽香椿茶中仅检测出反式-2-己烯醛和苯乙醛2种挥发性成分㊂两种联用技术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不同,其中GC-MS 技术鉴定出的碳氢类化合物种类相对更丰富,而GC-IMS 技术鉴定出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更多㊂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联用技术对物质检出的灵敏度不同,GC-MS 联用技术检出的大多是大分子挥发性成分,而GC-IMS 联用技术检出的多为小分子挥发性成分[36]㊂两种联用技术各有优缺点,协同使用两种联用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分析两种市售香椿茶中的挥发性成分㊂3㊀结论本文以三一香椿茶和安徽香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实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㊁GC-MS 联用技术和GC-IMS 联用技术对其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安徽香椿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茶多酚㊁总黄酮㊁可溶性糖㊁茶黄素㊁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比三一香椿茶高,而酚氨比及咖啡碱含量则相反㊂2)安徽香椿茶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高于三一香椿茶,而㊃OH 清除能力低于三一香椿茶㊂3)利用GC-MS 联用技术共检测出90种挥发性成分,三一香椿茶中检出63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甲醛㊁香叶醇㊁水杨酸甲酯等;安徽香椿茶中检出5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石竹烯㊁α-石竹烯㊁右旋-大根香叶烯等㊂4)利用GC-IMS 联用技术共检测出75种化合物,定性48种,在两种市售香椿茶中均以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其次为醇类和酮类化合物;通过构建GC-IMS 指纹图谱和PCA 分析可直观地观察两种市售香椿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㊂5)采用GC-MS 和GC-IMS 两种联用技术协同分析,在安徽香椿茶中共检测出2种挥发性成分,而在三一香椿茶中共检测出10种挥发性成分,丰富了香椿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发现㊂综上所述,两种市售香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㊁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成分均存在明显差异㊂后续研究可着重开展不同加工工艺㊁加工过程对香椿茶品质的影响,深入了解香椿茶风味形成机理,为香椿茶的开发㊁质量控制及后期产品加工提供理论支撑㊂参考文献:[1]㊀MU R ,WANG X ,LIU S ,et al.Rapid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oona sinensis (A.Juss.)Roem.by MAE-HS-SPME followed by GC-MS [J ].Chromatograph-ic ,2007,65(7-8):463-467.[2]㊀王晓敏,史冠莹,王赵改,等.不同产地香椿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7):271-281.[3]㊀LIU C ,JIE Z ,ZHOU Z ,et al.Analysis of volatile com-㊃34㊃。
不同产地香椿籽风味物质提取及成分分析
不同产地香椿籽风味物质提取及成分分析王昌禄;高蕾;刘常金;李璐;李颖【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07(023)002【摘要】比较了从河南、湖北、陕西三地采集的香椿籽样品的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差异.运用同步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椿籽挥发油,所得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并与Nist98标准图谱进行对照,定性分析了三种不同产地香椿籽挥发油,共鉴定出52种化学成分,三种挥发油均含有的主要成分是a-波旁烯、γ-榄香烯、石竹烯及马兜铃烯.为香椿籽挥发油势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总页数】4页(P83-85,125)【作者】王昌禄;高蕾;刘常金;李璐;李颖【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河南不同产地香椿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J], 王晓敏;史冠莹;杨慧;张乐;赵守涣;赵洪源;王赵改2.不同产地孜然风味物质和黄酮等成分分析 [J], 吴素玲;张卫明;孙晓明;杨艳;张锋伦3.不同产地亚麻籽矿物质元素及脂肪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 [J], 兴丽;赵凤敏;曹有福;王梅;梅帅;李少萍;蔡智勇4.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活性成分检测与主成分分析 [J], 许春芳;董喆;郑明明;从仁怀;肖俊勇;黄凤洪5.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J], 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张乐;蒋鹏飞;程菁菁;赵丽丽;王赵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
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王昌禄;常利杰;夏廉法;王玉荣;陈勉华;李贞景【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00)006【摘要】对山东济南、天津宝坻、河南西峡、河南卢氏、河南郑州、河南确山、河南焦作、江苏沭阳、江苏南京、云南曲靖10个种源香椿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进行观测,对叶产量和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的抗性不仅与其遗传性有关,还与种源地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南方种源的香椿叶产量高于北方,叶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香椿各种源之间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河南焦作样本叶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抗性观测、叶产量测定、叶总黄酮测定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河南焦作种源作为高黄酮含量药用香椿的优良种质.【总页数】4页(P108-111)【作者】王昌禄;常利杰;夏廉法;王玉荣;陈勉华;李贞景【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4.4【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栀子优良种质的初步筛选 [J], 陈红;杨锐培;何国振2.药用植物土壤中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J], 潘争艳;傅俊范;刘博;周如军;王慧3.药用葛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J], 陈元生;周满生;李明4.药用葛高产种质资源筛选研究 [J], 刘良科;贺安娜;张崇华5.国外引进豌豆特色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及应用前景 [J], 田茜; 李群; 戴双; 邓翠霞; 张文兰; 颜廷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C-MS分析比较3个特产香椿品种的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比较3个特产香椿品种的挥发性成分刘常金;张杰;周争艳;谢艳辉;宛红颖;刘胜斌【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3(034)020【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通过优化实验证明:65μm PDMS/DVB类型萃取头,在40℃环境中萃取30min可以达到最大的萃取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山东西牟红香椿、河南焦作红香椿、安徽太和黑油椿3个著名地方品种香椿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之间风味呈现异同的原因.结果表明:山东西牟红香椿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噻吩类化合物(61.613%)和萜烯类化合物(19.179%);河南焦作红香椿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52.137%)和噻吩类化合物(32.054%);安徽太和黑油椿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74.880%)和酯类化合物(19.496%).3种香椿中硫醚类、噻吩类、硫酯类、噻喃类等含硫化合物的含量按以上顺序呈现递减趋势,而醛类、醇类、醚类、酯类、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呈现递增趋势.【总页数】7页(P261-267)【作者】刘常金;张杰;周争艳;谢艳辉;宛红颖;刘胜斌【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54.2【相关文献】1.香椿叶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J], 杨月云;王小光;郜蒙蒙2.草果不同栽培品种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J], 胡彦;张志信;张铁;胡展育;杨绪旺3.H-PME结合GC-MS分析真空冷冻干燥香椿中挥发性成分 [J], 孙晓健; 于鹏飞; 李晨晨; 刘常金4.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J], 赵丽丽;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王旭增5.香椿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J], 张仲平;邵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椿籽油浸提、精炼及理化特性分析
香椿籽油浸提、精炼及理化特性分析
张京芳;张存莉;岁立云;周丽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07(033)003
【摘要】采用索氏提取法萃取香椿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香椿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了香椿籽油浸提的最优条件,获得了毛油的脱胶、碱炼等工艺参数,分析了精炼油的理化特性.香椿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正己烷为浸提剂,香椿籽粒度60目,含水量7%,料液比1g:13 mL,温度85℃,浸提3 h;精炼工艺条件是:加水量为香椿籽油质量的4%,第1次水化1.0 h,第2次水化时间0.5 h;碱炼工艺条件是:初温为30℃,NaOH液浓度为14.42%、超NaOH用量为4%,保温静置6 h.香椿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总页数】4页(P136-139)
【作者】张京芳;张存莉;岁立云;周丽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葡萄籽油的浸提和精炼工艺 [J], 董海洲;刘传富;侯汉学;万本屹
2.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特性的影响 [J], 张京芳;杜林;王冬梅
3.丝瓜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J], 董海洲;刘传富;王强
4.香椿籽油的制取,精炼及品质分析 [J], 徐欣;王远程
5.胭脂萝卜籽油精炼与理化性质分析 [J], 张杰; 刘焕渝; 易雪; 王崇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椿芽苗中含硫化合物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
香椿芽苗中含硫化合物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李楠;王浩宇;赵芳;刘常金【摘要】Characteristic flavor substance were condens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omety (GC-O-MS).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of Toona sinensis. The study got trans-bis-(1-proenyl)disulfide firstly which could transform into prop-1-ene-1-thiol and 3,4-dimethylthiophene from Toona sinensis at the growth stage. The sulfur compounds structure of Toona sinensis was similar to the Allium plants in the aspect of chemical compo-sition,which lead to have same characteristic flavor substances between Toona sinensis and Allium plants.%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HS-SPME)对香椿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 对其特征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究香椿中的香气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香椿芽苗的生长过程中,第一次得到反式-1-丙烯基双二硫化物,该化合物在一定基础上可以转化为香椿中所含有的1-丙烯基硫醇和3,4-二甲基噻吩.通过对比含硫化合物的结构式发现,香椿与大蒜在很大基础上存在一致性,而导致两者拥有特征性风味的物质在一定基础上也有所相似.【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7(038)013【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香椿;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反式-1-丙烯基双二硫化物【作者】李楠;王浩宇;赵芳;刘常金【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香椿 Toona sinensis(A.Juss.)Roem。
不同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废弃材料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比较
不同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废弃材料主要活性物质含量比较王晓敏;杨慧;张乐;史冠莹;梁万平;王赵改【摘要】以河南特产资源香椿为试验材料,对2个不同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废弃材料中黄酮、多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香椿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油香椿废弃材料中黄酮、多酚、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不同产地红油香椿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有明显差异,河南桐柏的红油香椿中黄酮、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河南中牟.同一产地红油香椿各部位间生物活性物质也有差别,叶中活性物质含量高于茎部.其中,河南桐柏红油香椿老叶中黄酮、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河南中牟红油香椿老叶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桐柏红油香椿老茎中多酚含量最低,中牟红油香椿老茎中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5)007【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香椿;废弃材料;产地;部位;活性物质【作者】王晓敏;杨慧;张乐;史冠莹;梁万平;王赵改【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驻马店463000;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4.4香椿[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是我国重要的特产资源,也是我国著名的木本蔬菜之一,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分布很广,其中尤以山东、河南、河北栽植最多[2]。
其嫩芽具有浓郁的香气,质脆、多汁、无渣,且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分泌驱虫物质,不需施农药,属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蔬菜,深受国人的喜爱,并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3],其市场需求逐年攀升,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开发潜能。
香椿精油提取方法、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香椿精油提取方法、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刘雨辰;曲梦锐;赵云龙;王东营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卷),期】2024(35)4
【摘要】香椿在中国分布广泛,历史悠久。
香椿精油是从香椿茎叶或香椿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带有浓烈芳香气味的挥发油。
其成分复杂,具有抗癌、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在果蔬保鲜的应用中有一定的潜力。
虽然香椿精油
具有潜在的食品和医药应用价值,但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综述
了香椿精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调查,以期为香椿精油的应用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并促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总页数】6页(P289-294)
【作者】刘雨辰;曲梦锐;赵云龙;王东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
【相关文献】
1.香椿属植物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2.山苍子精油的提取方法、组成成分及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3.芫荽精油提取方法、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进展4.沉香精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5.花椒精油提取方法、
成分分析、生物活性及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椿籽油浸提_精炼及理化特性分析
80 32 28
由表 1 可知, 香椿籽的粒度在 20~ 60 目范围内, 随粒度减 小, 得油 率 上升, 60 目 时 得油 率最 高, 达 34 54% , 即萃取 率高 达 92 11% , 但当 粒度 继续 减 小, 得 油 率 反 而 下降, 粒 度 为 80 目时, 得 油 率 为 32 28% , 所以适宜的物料粒度为 60 目。 2 1 2 含水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越充分, 得油率也就越高。在 75~ 85 范围内, 温度
对浸提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而当温度继续上升时, 得油
率的变化趋于平稳, 故浸提适宜温度为 85 。
2 1 5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表 5 提取时间对得油率的影响
时间/ h
1
2
3
4
5
6
得油率/ % 26 40 32 54 33 68 34 03 34 17 34 23
表 7 正交试验结果
处理号
1 2 3 4 5 6 7
A 提取温度/
1( 75) 1 1
2( 80) 2 2
3( 85)
B
C
得油率
提取时间 / h 料液比( g m L) / %
1( 1)
1( 1 9)
16 00
2( 2)
2( 1 11)
23 52
3( 3)
3( 1 13)
28 47
1
2
27 28
2
3
表 2 含水量香椿籽油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含水量/ % 得油率/ %
3 04 28 57
4 98 32 24
7 04 33 65
9 15 28 23
10 89 27 16
由表 2 可知, 香椿籽粉含水量为 7 04% 时浸提
河南不同产地香椿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河南不同产地香椿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王晓敏;史冠莹;杨慧;张乐;赵守涣;赵洪源;王赵改【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7(038)018【摘要】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河南省4个不同产地香椿中总蛋白、总皂苷、总生物碱、总黄酮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鉴定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4个产地中,洛阳香椿的总蛋白、总皂苷、总生物碱、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3个产地.4个产地均检出17种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洛阳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最高,二者含量分别为274.82 mg/g和86.09 mg/g.4个产地香椿共检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原阳检出52种、中牟48种、安阳47种、洛阳46种,4个产地相对含量高的均为萜烯类物质,且洛阳种类最多.香椿基本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呈现产地差异性.综合分析河南洛阳香椿品质比较优良,应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原料产地.【总页数】6页(P144-149)【作者】王晓敏;史冠莹;杨慧;张乐;赵守涣;赵洪源;王赵改【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1【相关文献】1.不同产地香椿籽风味物质提取及成分分析 [J], 王昌禄;高蕾;刘常金;李璐;李颖2.盐焗鸡卤汁基本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J], 黄凯信;陈庆;宋贤良;叶盛英;吴少烈3.不同产地孜然风味物质和黄酮等成分分析 [J], 吴素玲;张卫明;孙晓明;杨艳;张锋伦4.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J], 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张乐;蒋鹏飞;程菁菁;赵丽丽;王赵改5.基于GC-MS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河南不同产地香椿挥发性成分 [J], 赵丽丽;程菁菁;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蒋鹏飞;王旭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玉溪香椿果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云南玉溪香椿果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董竞;杨婉秋;王曼;马银海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13(034)004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云南玉溪香椿果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5.31%,质量分数达到1.0%以上的有18种物质.其挥发性成分以烯烃类化合物为主.与已报道的平原地区所产香椿果相比较,其中35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
38.88%,仅在云南玉溪香椿子中出现.
【总页数】4页(P217-220)
【作者】董竞;杨婉秋;王曼;马银海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云南昆明 650214;昆明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云南昆明 650214;昆明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云南昆明 650214;昆明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系,云南昆明 6502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2
【相关文献】
1.新型嘉宝果起泡酒香气成分及特征香气分析 [J], 丁吉星;何玉云;梁艳英;崔长伟;王华;李华
2.3个鲜食葡萄冬果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J], 邓凤莹;王博;梁世弦;陈彦蓓;白扬;马
广仁;何新华;白先进;谢太理;陈爱军
3.3个鲜食葡萄冬果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J], 邓凤莹;梁世弦;陈彦蓓;白扬;马广仁;何新华;白先进;谢太理;陈爱军;王博
4.香椿中特征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及其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J], 郭卫芸;李光辉;张珍珍;吕芳;余小娜
5.香梨全果果浆与果汁发酵工艺及果酒香气成分分析 [J], 马德秀;白羽嘉;冯作山;韩海霞;黄婷婷;孔丽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 、旋转蒸 发仪 、循环 水多用真 空泵 、电热 恒温干 燥箱 、电子 分析天平 ;
乙醚 :分析纯 。 1.2 实 验方法 1.2.1 香椿籽挥发油的提 取方法 称取 一定量经粉 碎的香 椿籽 , 装入同步蒸馏萃 取装 置中进 行萃 取 , 用旋 转蒸发 器蒸 馏回收溶剂 , 除去残留 的有 机溶剂 , 得 到浅 黄色 透明的 香椿 籽挥发油 。 1.2.2 色 谱条 件 色谱 柱 :HP-5弹 性 毛细 管柱 (25 m× 0.32 mm);柱升温 程序 :100 ~ 250 ℃, 5 ℃ /min;载 气 (He): 高纯氦气 。 进 样口温 度 :320 ℃;接 口温度 :280 ℃。 柱 流量 为 1.0 mL/min分流比为 20 ∶1。
结合有机溶剂萃取 [ 3] , 提取 过程中 要消 耗大 量溶剂 , 为 后续 产品脱除溶剂带来了困 难 。另外 , 萃取过 程中由于挥 发油的 粘壁损失 , 会造成萃取 效率降 低 。 采用 同时 蒸馏萃 取法 [ 4, 6] 提取香椿籽挥发性风味物质 , 仅需要少量 溶剂就可以 实现对 挥发性物质的高效 萃取 , 不 仅降低 了成 本 , 而且 还可以 缩短 提取过程中的高温加热 时间 , 保留香椿籽中的易挥发组分 。
三种挥发油均含有较高的 α-波旁烯 、γ-榄香烯及 马兜铃 烯 。 α-波旁烯具有抗菌 消炎 作用 ;榄 香烯 是一 种广 谱 、高效 且副 作用少的 抗肿瘤 药物 , 具有 增强免疫 、抗 耐药 , 放 、化疗 协同等特点 , 与其它 抗肿 瘤药 物相比 有独 特 的优 势 [ 7 ~ 9] ;马 兜铃烯具有清 肺降 痰 、止 咳平 喘 、抗菌消 炎等 作用 。 三 种挥 发油都含有石竹烯 、异喇叭茶烯香气成分 。
bicycle[ 3.1.1] hept-2-ene-2ethanol, 6, 6-dimethyl
1-octanol, 2-butyl 1-hexene, 3, 5, 5-trimethyl α-terpinolene α-santalol ylangene α-cubebene γ-elemene benzoin camphene α-cedrene γ-neoclovene caryophyllene aristolene α-pinene ocimene α-humulene iso-caryophyllene 1-octene, 5-ethyl calarene trans-α-bisabolene 2-methy-pentenol β -humulene seychllene thujopsene 2, 4-dimethylthiophene cedrene 2, 5-ditert-butylphenol copaene isoledene anethole cadinol erucicacid farnesene spathulenol gitoxigenin 4-proppionyloxytridecane longifolene β -seliene patchoulene 2, 5, 5-trimethyl-1-hexene 3-methylfuran 2-ethyl-2-hexenol cadinene α-bourbonene 5-methyl-1, 2-cyclopentanediol acoradiene aromadendrene α-farnesene 2-methyl-6-ethyl-decane 2-methyl-2-ethyl-tridecanol ethylchrysanthemumate
表 1 不同产地 香椿籽中的挥发油含量 /%
产地 挥发油含量
河南 1.092
陕西 0.827
湖北 0.619
2.2 不同产地香椿籽样品挥发油成分分析 对香椿籽挥 发油进 行 GC/MS分 析 , 香椿 籽挥 发油 的质
谱总离子流图及三 种不同 产地 香椿籽 挥发 油均 含有的 主要 成分质谱图见图 1 ~ 图 6。
香椿籽俗称 “香莲子 ” , 为 楝科香 椿属植 物香椿 的果 实 ,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特殊香 气的植物 , 并作为一 种具有很 高药用价值的中 药材 在我国 已有 长期的 使用 历史 。 香 椿籽 性温 、味辛苦 、无毒 、入肝 , 具 祛风 、散寒 、止 痛之 功效 [ 1] 。 可 用于治疗胃和十二 指肠 溃疡 、慢 性萎缩 胃炎 以及头 痛 、偏头 痛 [ 2] 。 目前 , 国内对 香 椿籽 挥 发性 物质 的 化学 成分 研 究较 少 , 对不 同 产 地 香 椿 籽 挥 发 性 物 质 成 分 差 异 的 研 究 未 见
一 , 现 有 研 究表 明 :85 种 辛 味 药 中含 有 挥 发 油 的 占 63 种 (47.1 %)。挥发油含量是衡量中药质 量和疗效 的指标之 一 , 其含量与栽培条件 有关 , 同 一品 种 , 栽 培条 件不 同其挥 发油 含量不尽相同 。 由表 1可知 , 河南香椿籽 挥发油含 量明显高 于陕西与湖北产香椿 籽 。
83
食品安全与检测
1.2.3 质谱条件 电子 轰击 (EI)离子源 , 电子能量 70 eV; 离子源温度为 215 ℃, 扫描范围 50 ~ 1 000 amu。 1.2.4 挥发油含量测定 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产地香椿籽样品的挥发油含量比较 香椿籽属于辛 味药 , 多含 挥发 油 , 是其药 用有 效成 分之
2.TianjinFoodEnginreeringCenter, Tianjin300457 China)
摘要 :比较了从河南 、湖北 、陕西三地采集 的香椿籽 样品的挥 发油含量和化学 成分 的差异 。 运用同 步蒸 馏萃 取法提 取香 椿籽挥发油 , 所得挥发油通过 GC/MS分析 , 并与 Nist98 标准 图谱进行对照 , 定性分 析了 三种 不同产 地香 椿籽挥 发油 , 共 鉴定出 52种 化 学 成 分 , 三 种 挥发 油 均 含 有 的 主要 成 分 是 α-波旁烯 、γ-榄香烯 、石 竹烯 及马 兜 铃烯 。 为香 椿籽 挥 发油 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 发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香椿籽 ;挥发油 ;气相色谱 -质谱法 ;同步蒸馏萃取 Abstract:Volatileoilsfrom ToonasinensisseedsfromHenan, shanxiand Hubeiprovinceweresystematicallystudied.ThevolatileoilsofToona sinensiswereextractedbysyncdistillationandsolventextraction(SDE), whichwereanalyzedbyGS/MSandelucidatedbytheNist98 MSdata. Constituentsofvolatileoilswereanalyzedqualitativelyandquantitatively. Fifty-twokindsofchemicalcompositionswereobtained.Amongthem the majoritywereα-bourbonene, γ-elemene, caryophyllene, aristolene.All theseprovidedabaseforfurtherresearchofthemedicalvalueofvolatile oilsofToonasinensis. Keywords:Toonasinensis;Volatileoils;Gaschromatography(GC/MS); syncdistillationandsolventextraction(SDE)
2007年第 2期
图 4 α-波旁烯质谱图和结构式 图 5 γ-榄香烯质谱 图和结构式
图 1 河南产香椿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总离子流图
图 2 湖北产香椿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总离子流图
图 3 陕西产香椿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总离子流图
84
图 6 2, 5-二叔丁基苯酚质谱图和结构式
根据 GC/MS联用得 到的质 谱图 、相 对保 留时 间并 参照 有关文献 , 经计算机 用 NIST98 标准质 谱库 检索 与标准 图谱 对照分析 , 确认从三种不同产地香椿籽挥 发油成分中 检测出 52种主要成分 , 结果见表 2。 2.3 不 同产地香椿籽样品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经 GC/MS分析 , 鉴定了 三种不 同产 地香 椿籽 挥发 油成 分 。 3种不同产 地的 香椿 籽挥 发油 中仅 有 9 种主 要成 分相 同 , 且含量有一定差异 。
基金项目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项目编号 :0502170) 作者简介 :王昌禄 (1960 -), 男 , 天津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
E-mail:changluwang@ 收稿日期 :2006 -11 -25
报道 。 传统的挥发性 风味物 质提 取方法 是采 用水 蒸汽蒸 馏并
经鉴定 , 河南产香椿籽中挥发油 成分有 38 种 , 其 中烯烃 类 24种 , 醇类 5种 , 其余为酚类 、脂类 ;湖北产 香椿籽 中挥发 油成分有 23种 , 烯烃类 15种 , 醇类 5种 ;陕西 产香椿 籽中挥 发油成分有 22种 , 烯烃类 15种 , 醇类 5种和脂类 2种 。 挥发 油成分集中分布在 C10 ~ C15范 围内 , 以分 子量 204的 同分异 构体居多 。
表 2 香椿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结果
名称
化学名称
保留时间 /min
6, 6-二甲基双环 [ 3, 1, 1] -2-庚烯 -2乙醇
2-丁基 -1-辛醇 3, 5, 5-三甲基 -1-戊烯 α-异松油烯 α-檀香脑 依兰烯 α-荜澄茄油烯 γ-榄香烯 安息香 莰烯 α-雪松烯 γ-新丁子香烯 石竹烯 马兜铃烯 α-蒎烯 罗勒烯 α-葎草烯 异石竹烯 5-乙基 -1-辛烯 白菖烯 反 -α-没药烯 2-甲基戊烯醇 β -蛇麻烯 赛切烯 罗汉柏烯 2, 4-二甲基噻吩 雪松烯 2, 5-二叔丁基苯酚 古巴烯 异喇叭茶烯 茴香脑 杜松醇 芥子酸 金合欢醇 匙叶桉油烯醇 羟基洋地黄苷元 4-丙酰氧基十三烷 长叶烯 β -芹子烯 广藿香烯 2, 5, 5-三甲基 -1-己烯 3-甲基呋喃 2-乙基 -2-己烯醇 杜松烯 α-波旁烯 5-甲基 -1, 2-环戊二醇 菖蒲二烯 香木兰烯 α-金合欢烯 2-甲基 -6-乙基癸烷 2-甲基 -2-乙基 -十三醇 菊酸乙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