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精品

合集下载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一、四气五味
四气指的是中药的性质特点,包括寒、凉、温、热四种气味。

五味指的是中药的味道特点,包括苦、辛、甘、酸、咸五种味道。

寒药为寒气,善清热,常见有银花、连翘等;
凉药为凉气,善清热,常见有菊花、薄荷等;
温药为温气,善温中,常见有附子、肉桂等;
热药为热气,善温阳,常见有麻黄、三七等。

苦药为苦味,善燥湿,常见有黄连、黄芩等;
辛药为辛味,善发散,常见有葱、姜等;
甘药为甘味,善补中,常见有党参、西洋参等;
酸药为酸味,善收敛,常见有五味子、石榴皮等;
咸药为咸味,善软坚,常见有海藻、海带等。

二、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中药在体内的作用特点和运动方向。

升药指的是中药对机体有提升作用,常见有白芍、丹参等;
降药指的是中药对机体有降低作用,常见有黄芩、板蓝根等;
浮药指的是中药对机体有浮升作用,常见有白鲜皮、乳香等;
沉药指的是中药对机体有沉降作用,常见有厚朴、大黄等。

三、归经
中药归经是指中药对于特定的经络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归肺经的中药常见有麻黄、石膏等;
归心经的中药常见有夏枯草、麦冬等;
归脾经的中药常见有白术、茯苓等;
归肾经的中药常见有肉桂、杜仲等;
归肝经的中药常见有柴胡、枸杞子等;
归大肠经的中药常见有大黄、火麻仁等;
归小肠经的中药常见有荆芥穗、槐米等;
归胆经的中药常见有黄芩、山楂等;
归胃经的中药常见有山楂、陈皮等。

通过对中药口诀的速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的性质特点、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知识,对于准确地理解和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药性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

药性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

药性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药性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中药治疗疾病的偏性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毒性等方面。

一、四气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对于四气的认识,起源甚早。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曰:“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可知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

文中还指出药性之寒热,是“因气感之宜”所形成,所以《本经》首先提出了“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可见最早药性的四气,是以四时气候特征来概括药物性能的。

四气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凉与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

此外,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之性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一般平性药物的功效主要通过五味和其他药性来反映出来。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这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如病人表现为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数,这属于阳热证,用石膏、知母、栀子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寒凉的;反之,如病人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脉微欲绝,这属于阴寒证,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说明它们的药性是温热的。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水、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本经》序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掌握药物的四气理论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

中药学歌诀

中药学歌诀

中药学歌诀
以下是一些中药学歌诀供参考:
中药性能歌:中药主要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毒性。

四气歌:四气分寒热温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温热可补火助阳,温里散寒;寒凉可清热泻火,解毒助阴。

治疗大法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纲。

五味歌:五味指辛甘苦咸酸,各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可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能缓急,苦可燥湿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软坚,酸能固涩收敛,淡能渗湿利水。

十八反歌:本草明确记载十八种药物相反,如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等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细辛、芍药反藜芦。

十九畏歌: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

中药学记忆口诀,这样记又快又准!

中药学记忆口诀,这样记又快又准!

中药学记忆口诀,这样记又快又准!其实记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些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就是记不住,原因在于死记硬背,没有把记忆对象形象化,所以很难有助于记忆。

掌握口诀记忆知识,把互不关联的记忆对象编成口诀有利于记忆,学会整理和分类,适当的分散记忆,有时比集中记忆效果更好。

常见的中药学记忆口诀,赶紧收藏起来备用吧!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分三类,火制水制或煮蒸。

(一)火制法1.煅制药置皿中间接煅,或置火内直烧红,矿物贝壳坚硬物,煅后易煎变性能,龙牡本性能沉降,煅后收敛作用重。

2.炮制药物和砂锅内炒,四面焦黄爆烈成,山甲鳞片煎无味,砂炮诛形药性猛。

3.煨制药裹湿纸或面糊,灰火温度适度煨,纸或面糊焦黑休,肉果煨后毒臭催。

4.炒制药置锅内多拌炒,目的不同温度校,栀子枳壳拌炒后,苦寒性味大减少。

增加温度炒成炭,地榆炒炭止血妙。

也有密闭煅灰法,棕炭血余太轻飘。

5.炙制炙炒方法无差剧,炙制需要加辅料,蜜炙调拌微炒黄,温中补益炙甘草;蜜炙款冬润肺用,蜜炙黄芪补气好。

盐炒熟地能养肾,醋炙玄胡敛肝疗。

当归蜜炙能养血,酒炙当归活血高。

(二)水制法1.漂制水浸药物去杂质,水漂怪味可去却,苁蓉腥咸难进口,漂后煎服不难吃。

2.洗制水酒醋盐浸坚物,质地软化易制切,槟榔浸后易切片,半夏被洗毒性劫,酒洗大黄醋玄胡,增加功效更受益。

知母黄柏均入肾,盐洗引药作用杰。

养阴多用鳖血浸,醋浸收敛效更捷。

3.水飞制滑石朱砂均矿石,加水研磨飞作药,半浮半沉凉干用,有利吸收减刺激。

(三)水火合制地黄首乌蒸熟用,补血作用效更验,草乌煮后毒性减,大黄蒸用药性缓。

补虚药一、补气药补气甘温肺脾归,四参芪术药扁甘。

饴蜜枣绞红景加,壅中助湿理气辅。

元气虚脱吉林参,生津增智补肺脾。

性味甘温高丽参,温补力强阳虚好。

党参补中养血强,生津力缓慢病施。

太子参用补心气,洋参性寒养阴行。

脾肺气虚用术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黄芪升阳托疮毒,白术安胎养胎宜。

山药平补脾肺肾,肾气不固遗带消。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第一节四气】】】1、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是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不同。

2、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即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础。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也称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凡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也称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3、所示效用四气,从本质上而言,只有寒热二性。

寒凉药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等;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脉洪而数等阳热证)温热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

注意:应用药物必须对证,如不对证,药物的偏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具体表述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通常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的进一步区分。

5、阴阳属性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6、临床应用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的药物:寒证—热药;热证—寒药据病证的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的药物。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歌诀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医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工具。

这些歌诀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于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药物方剂等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且重要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一、中药药性歌诀中药的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掌握这些药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中药药性歌诀:“四气歌”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成。

温热属阳寒属阴,温次热兮凉次寒。

大热大寒损元气,微寒微热养身安。

“五味歌”五味辛甘酸苦咸,更添淡涩药味全。

辛能散行甘能补,苦能燥泄酸能敛。

咸能软坚淡渗利,涩能固脱收敛全。

“升降浮沉歌”升降浮沉有讲究,升浮药物向上走。

沉降之药向下来,物之轻重定沉浮。

花升叶浮子降沉,诸花皆升旋覆沉。

诸籽皆降苍耳升,根茎俱升独降根。

“归经歌”中药归经有不同,心肺脾胃肝肾经。

经络脏腑相关联,用药归经要记清。

心经用药多安神,肺经用药主肃降。

脾经用药健脾胃,肝经用药疏肝良。

肾经用药补肝肾,用药归经效更强。

二、方剂歌诀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许多经典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方剂的歌诀:“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四物汤”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补血调血理冲任,加减运用在其中。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三、针灸歌诀针灸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针灸相关的歌诀:“十二经脉歌”手太阴肺经穴歌,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手阳明大肠经穴。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

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药到病自除什么是家庭单方药呢?它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单独一味药,另一个是指它的功用:简单、实用、有效、副作用小。

中药的治病原理是什么呢?清代著名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健康至简之道:“以偏纠偏”中药有“四气”和“五味”,就是利用药的偏性来纠正、调和人体某方面的偏性,也就是“以偏纠偏”,让人体五脏六腑达到平衡和谐。

例如秋冬天里怕冷的人,中医一般认为是阳虚,那就要用一些偏热性的,属阳的药物来补人体的阳气才能改善。

什么是“四气”呢?“四气”指的是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实际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寒热两性,寒属阴,热属阳。

因为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我们有时候也称“温热”和“寒凉”。

一般来说,寒凉性质的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用来治疗热证,例如黄芩和板蓝根可以治疗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温热性质的药物有温里散寒、温经通络等功效,用来治疗寒证,例如肉桂和干姜等可以治疗脘腹冷痛、畏寒肢冷等证。

什么是“五味”呢?“五味”指的是辛、甘、酸、苦、咸五味。

有一味中药就是因为五味俱全而得“五味子”之名,有补五脏之功效。

五味,最初确实是指药物的真实滋味,例如黄连和黄柏味苦,甘草和枸杞味甘等等,但是后来渐渐地抽象化,以具体作用来定药味。

一般来说,辛味的药有发散、行气血的功能,如薄荷和木香等;甘味的药有补虚,调和的作用,如人参和熟地等;酸味的药物有收敛的作用,如山茱萸能止汗,乌梅能止咳;苦味的药可泄火,能燥湿,如黄连和厚朴;咸味的药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所谓“软坚散结”,就是使坚硬的东西变软,使聚集的包块散开,此外鳖甲、穿山甲也是属咸味的药物,以其甲壳本身之坚,加上动物本身爱钻洞的习性,软坚散结的作用非同小可!此外还有升降沉浮和药物归经,分别指的是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例如升麻、桔梗主升)和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例如杏仁归肺经,熟地归肾经)。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药禁忌歌诀中药性能歌中药主有几性能?四气五味及归经,还有升降与浮沉,有毒无毒统而称。

四气歌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五味歌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疗作用不同焉,辛行气血主发散,甘和补中急能缓,苦燥降泄能坚阴,咸能润下且软坚,酸能固涩又收敛,淡渗利水要记全。

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中药七情歌相使一药助一药,相须互用功效添,相杀能制它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相反增毒要记牢,相恶配伍功效减,单行无须它药配,七情配伍奥妙显。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

妊娠服药禁忌歌斑蝥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第二章《中药学.各论》一、解表药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

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

发散风热蝉薄荷,牛蒡桑菊蔓荆葛,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贼风热瘥。

麻黄发汗治伤寒,风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卫善解肌,温经通脉化水气。

紫苏散寒兼理气,风寒气滞两相宜。

荆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风痉。

羌活祛风寒湿奇,外感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止额痛,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散寒通鼻窍,诸般寒痛肺饮消。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透疹散风热,解毒利咽疗痄腮。

好记不难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好记不难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好记不难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中药的学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任务,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需要
掌握。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口诀来帮助我们速记中药的知识点。

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口诀,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一种基本分类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中药
的性味特点。

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寒热温凉,分外有关;
酸苦甘辛咸,通五行。

寒药怕热,热药怕寒;
温药怕热,凉药怕寒。

酸味收敛,苦味泻下;
甘味缓和,辛味散透;
咸味软坚,皆有所固。

升降浮沉是中药的另一种分类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的作用
特点。

升降浮沉即代表中药的一种功效或作用。

升降浮沉,记心中;
升气宣营,降气下降;
浮阳升发,沉阴下降。

归经是指中药归属于哪个经络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的用途
和适应症。

五经六脉,药物有办法;
手太阴肺,少阳胆与心包;
手阳明大,厥阴少阳命;
手心主三明,手太阳小结经;
足厥阴肝,足少阳与胃;
足阳明住,太阴脾与胆;
足太阳对,手少阳胆。

以上是中药口诀的一些知识点,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和理解中药的性味、作用和归经。

但是口诀只是一个辅助工具,真正的理解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综合考虑中药的综合性、矛盾性和个体差异性。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药的知识。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四气五味,就是药物的性味,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

其中的“性”又称为“气”,是古代通用、沿袭至今的名词,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

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

如果生了疗疮、热疗、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和“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

一般是,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

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

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一)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

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大多数有辛味;某些补养的药物,也有辛味。

(二)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

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大多数有甘味。

(三)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

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四)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中医学中关于中药的知识点非常复杂,难以用一句口诀完全概括。

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口诀来帮助记忆中药的一些重要概念。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药的口诀以及相关的知识点:1.四气五味:中药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

四气指的是中药的性质,即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中药的味道。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四气五味,这也是中药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依据。

2.升降浮沉:中药可以升降浮沉。

升是指将阳气上升、阳病下降,降是指将阴气下降、阴病上升,浮是指将正气上升、邪气下降,沉是指将邪气上升、正气下降。

升降浮沉是中药调理气血的重要手段。

3.归经:中药归经指的是中药的归属,即中药对应的脏腑经络。

中药归经是根据中药的性质和功效来划分的,一般按照五脏六腑对应的经络来归类。

掌握中药归经可以帮助理解中药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应用。

4.中药的特点:中药有温热、凉寒,平补、攻泻,活血化瘀、润燥止渴等特点。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药物,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药性与病机:中药的药性与病机密切相关。

药性和病机需要相互协调,互相促进。

药性是指中药的性质,病机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合理运用中药的药性和病机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6.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

中药的配伍可以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加快疗效。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利用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7.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药性和功效。

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掌握好中药的炮制方法对于合理使用中药非常重要。

以上是一些简单的口诀以及相关的中药知识点。

要想全面掌握中药的知识,还需要系统学习中医学的理论和中药学的知识,以及不断实践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熟地补肾归肾经, 白术健睥脾经碰.。

执业药师中药二全部记忆口诀

执业药师中药二全部记忆口诀

执业药师中药二全部记忆口诀
1. "四气调脾,五味润肺",这句口诀指的是中药药性归经的特点,有助于考生记忆中药的归经属性。

2. "甘草甘草,甘草甘甘",这是一种帮助记忆甘草性味归经的口诀,有助于考生记忆甘草的特点。

3. "大黄芒硝,木香麝香",这是一种记忆中药性味的口诀,有助于考生记忆中药的性味特点。

4. "升阳散寒,降逆安胎",这句口诀涵盖了中药的一些功效特点,有助于考生记忆中药的主治功能。

5. "桂枝芍药甘草汤,治心胸痛,脉象弦",这是一种通过口诀记忆方剂主治功能的方法,有助于考生记忆方剂的适应症。

这些口诀都是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记忆中药学知识而设计的。

通过口诀的记忆,考生可以更快地掌握中药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复习效率,从而更好地备战执业药师考试。

当然,口诀只是记忆的辅
助手段,考生还需要结合理解和实际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中药学的知识。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中药口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记忆方法,通过简短易记的语言表达,将中药的特点、功效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口诀中包括四气五味和升降的内容,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四气五味:四气是指中药的性质特点,包括寒、凉、温、热四种。

1.寒:寒性中药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热证、湿证等。

例如:黄芩、薄荷。

2.凉:凉性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作用,适用于热毒证、出血等。

例如:生地黄、银花。

3.温:温性中药具有温阳散寒、暖宫补肾的作用,适用于阳虚寒凝等病症。

例如:肉桂、附子。

4.热:热性中药具有温阳散寒、消积散结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痹症等。

例如:大黄、蜜炙生地黄。

五味是指中药的味道特点,包括辛、酸、甘、苦、咸五种。

1.辛:辛味中药具有发散风寒、散瘀通络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等。

例如:荆芥、紫草。

2.酸:酸味中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消肿的作用,适用于出血、溃烂等。

例如:藿香、枳壳。

3.甘:甘味中药具有益气补血、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气虚、阴虚等。

例如:人参、白术。

4.苦:苦味中药具有泻火凉血、利湿燥湿的作用,适用于火热症、湿热症等。

例如:黄连、苦参。

5.咸:咸味中药具有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积聚、水肿等。

例如:海藻、石菖蒲。

二、升降:升降是指中药的作用方向,即对气血的运行调节。

1.升:升药具有抬举气血、宣通上升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下垂等。

例如:黄芪、山药。

2.降:降药具有沉降气血、宣通下降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上逆、气滞等。

例如:川芎、黄连。

口诀知识点速记起来较为简单,通过将每个知识点归纳成简洁的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中药的特点和作用。

当然,中药还有更多的知识点,口诀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学习方法来深入了解和学习中药知识。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
中药口诀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速记方法,用来帮助记忆中药的性味归经。

口诀中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内容。

下面是中药口诀的知识点速记,1200字以上。

四气指中药的性质,包括寒、凉、温、热四种。

寒、凉具清热,解表邪,寒凉药具明火,降火解毒。

温、热功能补虚,散寒疗阳,温热药多补中,去寒养阳。

五味指中药的味道,包括辛、甘、苦、酸、咸五种。

辛、甘多宣达,辛药趋气散邪,甘药缓急养阴。

苦、酸可收涩,苦药浓尤宜收敛,酸药多固滞行降。

咸则软坚散,晶体松散,咸药软坚络散,轻益化湿。

升降指中药的功效,包括升、降两种。

升能提阳卫,升散柔和,升药散柔和,提升气血。

降能下行滞,降药下行滞,下破降逆胃气之积。

浮沉指中药的归经,包括浮、沉两种。

浮能提取药物的活性成分,浮医散发故浮气高升。

沉能沉淀活性成分,沉药涩敛止泻沉气低压。

归经指中药所归属的经络,包括十二经络和八奇经络。

十二经络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

八奇经络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脉、阳脉。

通过掌握中药口诀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药的性味归经,并在中医药学的学习和实践中应用。

这样的速记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
掌握中药的知识,并提高药物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中药综合11张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11张记忆口诀

中药综合11张记忆口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中药的种类繁多,记忆起来并不容易。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药知识,我整理了11张记忆口诀,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入药”。

中药根据其性味和入药途径进行分类。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六入药指的是口入、鼻入、目入、耳入、皮入、肛入。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

第二张记忆口诀是“四性五味六归经”。

中药根据其性味和归经进行分类。

四性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六归经指的是归肝、归心、归脾、归肺、归肾、归胃。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功效和适应症。

第三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归经,七情八脉九药性”。

这个口诀综合了前两个口诀的内容,并加入了七情、八脉和九药性。

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八脉指的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九药性指的是寒、热、温、凉、平、辛、苦、甘、咸。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

第四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归经,七情八脉九药性,十方十味十药用”。

这个口诀在前三个口诀的基础上,加入了十方、十味和十药用。

十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中央、外央,十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淡、麻、辣、涩、酸涩,十药用指的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止血、温经、补虚、安神、开窍。

通过记忆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的特性和应用。

第五张记忆口诀是“四气五味六归经,七情八脉九药性,十方十味十药用,十一种药材记心头”。

这个口诀在前四个口诀的基础上,加入了十一种药材。

这些药材分别是人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连、黄柏、黄精、黄耆、黄莲。

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

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升降浮沉第一: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和温热是对应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温热药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疾病。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平和,称为“平”性。

但一般仍称四气。

第二: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辛味药具有发散和行气的作用,如生姜、紫苏、薄荷、陈皮、砂仁。

甘味的药多具有补养和缓急和中的作用,如党参、黄芪、熟地、甘草、大枣。

酸味的药多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诃子,五味子、山萸肉、金樱子。

苦味药多具有清热、燥湿和泻下的作用,如黄连、黄柏、大黄、苍术。

咸味药多具有软坚和润下的作用,如海藻、穿山甲、芒硝。

淡而无味的药则具有渗湿和利小便的作用,如茯苓、通草、滑石。

涩味药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的作用。

虽有七种滋味,但“淡附于甘”,涩味与酸味相同,故习惯上仍称为“五味”归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如龙胆草归肝胆经,藿香归脾胃二经。

又如,同是清热药物,鱼腥草可清肺热,竹叶可清胃热,莲子心可清心火,夏枯草可清肝火等。

关于归经,古人亦将它和“五味”相联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这种归纳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

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升是上升,升提,能治中气下陷;降是下降、降逆,能治呕吐上逆;浮是轻浮,外行发散,治病位在表;沉是重沉、内行、泄利,治病位在里。

如羌活具发散作用,常用于风湿痛在上半身者;独活作用下行,用于风寒湿痹偏于下半身者。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增进疗效,有些减弱疗效,有些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有些则产生不利于人体的作用,可归纳成药性“七情”。

十九畏歌: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蜜佗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性,丁香莫与郁金用,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

中药性能歌诀,建议收藏!

中药性能歌诀,建议收藏!

中药性能歌诀,建议收藏!中药的性能四气温凉与热寒,五味辛甘酸苦咸。

升降浮沉与补泻,归经心肺肾脾肝。

(一)四气寒热温凉四气真,温热属阳寒凉阴。

温次于热凉次寒,程度差异在其间。

寒凉治疗阳热病,温热药物散阴寒。

另有一些平性药,寒热偏性不明显。

(二)五味五味辛甘酸苦咸,另有淡味涩味添。

涩附于酸淡附甘,阴阳属性须分辨。

辛甘淡味属于阳,阴性所属酸苦咸。

辛味行气又行血,治疗表证可发散。

甘味补虚和中调①,缓急止痛解毒验。

酸味收敛又固涩,久咳久泻遗滑汗②。

涩似酸味能固涩,固精止带止血敛。

苦味能泄又能燥,咸味泻下可软坚。

淡味渗湿可利水,治疗水肿通小便。

注:①调和药性;②遗精,滑精、体虚多汗。

(三)升降浮沉.药有升降与浮沉,作用趋向规律循。

升浮属阳主发散,涌吐开窍效果真。

沉降属阴可收敛① ,清热利水镇安神②。

潜阳息风消导滯③,降逆止呕止咳喘。

病变上表用用升浮④,在下在里用降沉。

升浮性味辛甘热,沉降酸苦咸涩寒。

花叶皮枝轻⑤升浮,子仁矿壳⑥重降沉。

唯独旋覆花沉降,苍耳子升解表宣⑦。

酒炒则升姜炒散,盐炒下行醋⑧收敛。

注:①收敛固涩;②重镇安神;③积滞;④在上在表;⑤质轻;⑥矿物、贝壳;⑦宣通鼻窍;⑧醋炒。

(四)归经药物作用有侧重,归经定位要记清。

泄泻食少脾经药,咳嗽痰喘肺经从①。

肺热心火肝②胃火,分别选药效果灵。

引起头痛原因多,性质部位各不同。

葛根白芷治阳明③,羌活善治太阳经④。

柴胡少阳细少阴⑤,吴茱萸治厥阴痛⑥。

注:①选用归肺经的药物治疗;②肝火;③治阳明经头痛;④太阳经头痛;⑤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⑥厥阴经头痛。

(五)含毒下列中药含有毒,马钱子与生川乌。

生白附子天仙子,铅丹巴豆与蟾酥。

生半夏与洋金花,大戟南星①生草乌。

芜花人言白粉霜,官粉红粉轻粉毒。

水银雄黄白降丹,斑蝥甘遂与商陆。

火硝硫黄闹羊花,硇砂藤黄与狼毒。

山葱红娘②千金子,用药谨慎不容忽。

注:①生大戟、生南星;②红娘虫。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

很全的中医药必背歌诀中药性能歌中药有哪些主要性能呢?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特性。

这些特性的综合应用,才能发挥中药的最佳效果。

四气歌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

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温热能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明显。

寒凉则能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

需要注意的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疗时需注意平衡。

五味歌中药的五味包括辛、甘、苦、咸、酸。

不同的味道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例如辛味能行气血主发散,甘味能和补中急能缓,苦味能燥降泄能坚阴,咸味能润下且软坚,酸味能固涩又收敛,淡味则渗利水。

六陈歌中药中的六陈包括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XXX。

这些药材需要XXX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入药方中才能奏效奇。

中药七情歌中药的七情包括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增强、相互减弱等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使用某种药材时,效果可能不如多种药材配合使用。

十八反歌中药中有十八种药材会出现相互反应,例如半蒌、贝蔹、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等。

在配药时需要注意这些反应,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十九畏歌中药中有十九种药材在妊娠期间服用会有禁忌,例如斑蝥、水蛭、虻虫、乌头、附子、天雄、野葛、水银、XXX、牛膝、薏苡、蜈蚣、三棱、芫花、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孕妇在服药前需要注意这些禁忌。

第二章《中药学.各论》一、解表药解表药有辛散肌表邪、性温散寒凉散热等特性。

例如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风、羌活、细辛等,都有不同的解表作用,能发散风寒、风热等病邪。

二、清热药清热药有性寒清解虚实热、湿热疮毒及气血等特性。

例如膏知寒、石枯草、鸭跖草、芦根、密蒙葙、栀子花、粉二竹叶等,都有不同的清热作用,能治疗湿热、疮毒等病症。

清热燥湿的连柏芩和胆草苦参,以及秦白椿都是良好的中药材料。

银花翘、野菊公英和鱼腥草也是清热解毒的好选择。

青叶板蓝黛、荞麦、红藤和败酱草都能贯穿众病。

射干、豆根、穿心莲、白头齿苋、地锦草、蚤拳和慈姑土茯苓等药材也是清热解毒的好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口诀知识点速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一、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谓四气,四性添平五气谈。

药性寒凉能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管。

温性药物能通络,助阳温中能散寒。

寒凉属阴治热病,温热属阳阴寒散。

药性平和作用缓,实际平性有偏袒。

辛酸甘苦咸五味,药味不同作用换。

味辛能散行气血,气滞血瘀表证散。

苦味能泻善燥湿,泻火通便降气宜。

酸涩收敛固涩用,久痢脱肛遗盗汗。

咸有软坚润下功,痰核瘰疠便秘搬。

甘能补虚和缓急,补益调和缓痉挛。

甘淡渗湿利小便,水肿胀满最好用。

四气五味有联系,不能分割和切断。

黄连苦寒能燥湿,浮萍辛寒风热散。

黄芪甘温能补气,芦根甘寒清热烦。

更有药物兼味多,兼味越多功亦繁。

二、升降浮沉药有升降浮沉分,体内作用不一般。

升浮质轻上行走,升阳发表散风寒。

沉降质重善下行,潜阳降逆能收敛。

升浮性多辛甘热,沉降寒凉咸苦酸。

辛温甘平或微苦,气薄发汗升阳散。

麻黄荆芥柴胡类,升麻葛根均发散。

气厚温里能散寒,附桂姜萸诸药联。

味厚能泄苦咸寒,清火泄下三黄煎。

味薄能通甘淡酸,通降下行茯苓串。

花叶质轻能升浮,旋复独降不一般。

种子果实质量降,芫荽牛蒡能发散。

根据需要定性能,炮制配伍能变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