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噻肟酸论文
头孢克肟双硫仑样反应与评价论文
头孢克肟双硫仑样反应探讨与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服用头孢克肟后,饮白酒发生的过敏反应可按双硫仑样反应治疗。
方法回顾2004-06——2012-04我院两例病人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克肟(0.1g每日2次)3-5天,在空腹饮白酒后15-20分钟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结果胸闷气短、面颈部潮红、大汗、幻视、恶心、嗜睡,诊断为双硫仑样反应,并按双硫仑样反应治疗,经过救治痊愈。
结论因为头孢克肟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值得探讨,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头孢克肟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44-01口服头孢克肟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别名:氨噻肟头孢菌素;商品名:世福素、达利芬、特普宁等)。
分子式:c16h15n5o7s2·3h2o;分子量:507.50。
其化学结构中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耳鼻喉感染、胆道炎、胆囊炎、淋菌性尿道炎等,具广谱抗菌活性。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或者安塔布司(ahtabuse)反应,是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发现。
双硫仑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饮酒后症状会更加明显,通常把在接触双硫仑后饮酒出现的症状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1-2]1 临床资料例1,患者陈启民,男性,49岁,2004年6月因扁桃体咽炎就医。
医生开具头孢克肟片,医嘱0.1g每日2次口服。
服药第三日后,早空腹饮白酒三两左右,大约15分钟后,出现面颈部潮红、大汗淋漓,继而出现幻视、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来院后查:血压:100/80mmhg,脉搏100次/分,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房性偶发期前早搏,心肌酶轻度升高。
符合双硫仑样反应特征,立即平卧,清水洗胃,吸氧,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到5%葡萄糖150ml、维生素c注射液3g加入10%葡萄糖250ml内等药物静脉滴注,并结合临床对症治疗,2天后好转出院。
文献综术2
科研训练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含硫杂环药物的合成意义及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张志伟学号:200620515019学院:化工学院班级:制药工程专业(1)班二〇一〇年四月含硫杂环药物的合成意义研究进展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现以来,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近几年随着结构分析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杂环化合物被发现,其用途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具统计杂环化合物的数量约占现今有机化合物总数的三分之一[1]。
其中含硫杂环化合物是较常见的物质,含硫的单杂环主要有噻吩,噻唑,稠环有苯并杂卓类等。
以含硫单杂环,含硫稠环等为起始原料合成的多种含硫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着广泛的用途,此外一些含硫杂环结构的化合物也可拼接到一些化合物的中间体的活性结构上使药效更好,此类药物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等领域。
农业上,可用作杀虫剂,杀菌剂[2];工业上,有含硫系列的合成香料化合物、还可作为部分新型润滑油添加剂[3],金属有机材料[4]等。
医药上,用作杀菌、抗病毒[5,6]、抗癌症[7],还是头孢三嗪、头孢他美和头孢地嗪等头孢类抗生素的重要原料[8],一些苯并硫氮杂卓类药物临床上作为抗焦虑药物、催眠药物和心血管药物[9]。
含硫苯并杂环化合物有苯并噻吩,苯并噻唑类等及其衍生物自Hofmann[10]在1879年首次合成2-苯并噻唑之后,越来越多的苯并噻唑类衍生物被合成。
下面对含硫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进展进行综述。
一、苯并噻唑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一)2-芳基苯并噻唑的合成研究进展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双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其中苯并噻唑的衍生物特别是二位取代的苯并噻唑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如杀菌、抗病毒等,因此它们在药物化学和农药方面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苯并噻唑作为其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方法主要采用Jacobson环化和Hugerschoff反应,虽然这些反应能有效地合成苯并噻唑类化合物,但是该类反应中使用的赤血盐和液溴等化学试剂具有毒性大、不易操作等缺点,因此开发了新的合成方法,即合成一系列的硫代酰胺与Mn(III)在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发生自由基环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2-芳基苯并噻唑(4a-h),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得到了证实。
头孢匹罗的生产方法简介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头孢匹罗的生产方法简介姓名 *******学号 ************专业化学与化境工程系班级应化*****班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12月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头孢匹罗生产方法简介摘要头孢匹罗(Cefpirome)为半合成第四代头孢菌素,具广谱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及肠球菌均有效。
对绿脓杆菌的效果与头孢他啶相似,对很多耐抗生素的病原菌均有良好疗效。
临床主要用于严重的呼吸道、尿道感染及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头孢匹罗不良反应较少不良反应如皮疹等过敏反应、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轻微可逆的化验改变等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似。
耐受性较好,深受广大医患群体喜爱。
本论文就头孢匹罗的由来、应用前景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头孢匹罗的合成工艺做了深入研究。
其中,主要是两种不同合成方式的对比。
关键词:头孢匹罗头孢菌素合成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1.1.1 β-内酸胺类抗生素的分类 (1)1.1.2 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分类与特点 (2)1.1.3 第四代头孢菌素应用前景 (4)第二节头孢匹罗 (4)1.2.1 化学结构 (5)1.2.2 抗菌活性及应用安全性 (5)第二章头孢匹罗的合成方法及作用机理 (6)第一节头孢匹罗合成方法 (6)2.1.1 以7-ACA为原料的合成路线选择 (6)2.1.2 以GCLE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6)第二节头孢匹罗的药性毒性 (6)2.2.1 头孢匹罗的药理毒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头孢匹罗的药性毒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头孢匹罗的作用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头孢的发展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氨噻肟酸卤代工艺的改进方法综述
氨噻肟酸卤代工艺的改进方法综述发布时间:2022-10-27T07:03:57.84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2期6月作者:徐凯文[导读] 对氨噻肟酸工艺中的卤代工艺改进进行了总结,徐凯文上海诺美学校摘要:对氨噻肟酸工艺中的卤代工艺改进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氨噻肟酸工艺中原有的卤代工艺和改进后的卤代工艺的详细操作过程,并总结出卤代工艺改进前后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氨噻肟酸卤代工艺液溴液氯The Improvement of Halogenating reaction in Preparing 2-(2-Aminothiazole-4-yl)-2-Methoxyiminoacetic Acid, Kevin Xu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Halogenating reaction in Preparing 2-(2-Aminothiazole-4-yl)-2-Methoxyiminoacetic Acid. Understanding the detailed operation of the original Halogenation reaction and the improved Halogenation reaction in preparing 2-(2-Aminothiazole-4-yl)-2-Methoxyiminoacetic Acid. Then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of Halogenation reaction.Key words: 2-(2-Aminothiazole-4-yl)-2-Methoxyiminoacetic Acid Halogenating reaction Liquid bromine Liquid chlorine1:背景信息1.1 氨噻肟酸氨噻肟酸结构式见图1。
药学史《中国现代药学的发展》(1)
第一节药学研究一、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1949年以前,我国一直从国外进口强心药和降压药。
1949年以后的前十年,我国对心血管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寻找国产萝芙木资源和品种的引进。
对萝芙木化学、药理、临床和生产也进行了综合研究。
生产出总生物研制剂--降压灵。
还研究了催吐萝芙木根中提取分离利血平的工业生产方法。
到七十年代末期,药物的品种已达到一百多种。
我国对新药的开发则以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研究居多。
合成药物早期侧重于降压药。
1984年以来,对心血管药物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作用机理、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监测等方面。
研究对象仍以中草药有效成分为主,并取得了可喜进展。
如对小檗碱、甲基莲心碱、葛根素、胺碘硐、心律平、蝙蝠葛碱、β-甲基地高辛、硝普钠、哌唑嗪、巯甲基丙脯胺、多巴酚丁胺、非诺贝特、甲硝哒唑等。
并合成了消旋丹参素。
研究深度涉到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保护心肌梗塞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改善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TXA2)的平衡关系。
抗氧目由基的关系等。
许多中草药成分钙拮抗剂作用的研究,都有所进展。
1987至1988年,我国对心血管药物的研究成绩显著,发表论文就达160篇之多,主要以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为主。
大多都进行了机理方面的研究。
如抗心律失常药的木防己矸、dl-四氢巴马汀等;抗心肌缺血药的穿心莲根兰贡酮、654-2,降血压药的左旋千金藤立定、维替新拉亭;人工合成的强心药5-取代4-甲基-1,3-二氢-2H-咪唑-二酮类化合物。
并于1988年12月召开了全国心血管药物研讨会。
1989年又召开了全国心血管药物研究与新药开发新思路研讨会。
在这两年中,还合成了抗心律失常药异喹啉类衍生物,以及以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改造。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为寻找新的钙拮抗剂,对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和儿茶氨基酮类似物进行了设计与合成,如对2-氨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基团引进,证明有延长耐缺氧时间与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有机合成药物的常规处理方法
有机合成药物的常规处理方法有机合成后处理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后处理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认为只要找对了合成方法,合成仸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话不错,正确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合成的仸务是拿到相当纯的产品,仸何反应没有100%产率的,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纯的产品。
后处理的目的就是采用尽可能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仸务。
为什么对后处理的问题容易忽视呢?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很轻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
专利中对这一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因为这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
有机教科书中对这一问体更是没有谈论到。
只有参加过工业有机合成项目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反应做的在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的产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
这时才认识到有机合成不光是合成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那一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后处理问题从哪里可以学到?除了向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多多请教外,自己也应处处留心,虽说各种文献中涉及较少,但是还有不少论文是涉及到的,这就要求自己多思考,多整理,举一反三。
另外,在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吸取经验,多多磨练。
完成后处理问题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处理就是这些性质的具体应用。
当然,首先要把反应做的很好,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
因此,后处理还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问题,只有化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后处理仸务。
后处理根据反应的目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实验室中,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纯化合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各种光谱,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得到纯化合物的方法不外就是走柱子,TLC,制备色谱等方法,不用考虑太多的问题,而且得到的化合物还比较纯;如果是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则问题就复杂了,尽量用简便、成本低的方法,实验室中的那一套就不行了,如果您还是采用实验室中的方法则企业就亏损了。
纯化
后处理的问题任何反应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
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后处理纯化。
现状:学术性的研究论文侧重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专利中后处理轻描淡写;有机教科书很少谈到。
反应做的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
好的合成方法+ 好的后处理= 事半功倍后处理过程的优劣检验标准是:(1)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并保证质量;(2)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回收利用;(3)后处理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4)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实验室常用纯化方法1.重结晶1.1原理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或者相反,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1.2主要步骤1). 粗品溶解于沸腾或将进沸腾的适宜溶剂中;2). 将热溶液趁热抽滤,以除去不溶的杂质;3). 将滤液冷却,使结晶析出;4). 滤出结晶,用适宜的溶剂洗涤结晶。
1.3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关系到纯化质量和回收率)1.3.1选择原则1). 不发生化学反应。
例:醇类化合物不宜用作酯类化合物结晶和重结晶的溶剂。
2). 高温时有较大溶解能力,低温时溶解能力大大减小。
3). 所选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度大,结晶和重结晶时留在母液;或是溶解度甚小,在粗品加热溶解时,热过滤除杂。
4). 所选溶剂沸点不宜太高,以免附着在晶体表面不易除去。
5).“相似相溶”原理。
(举例;)1.3.2常用溶剂极性顺序:水>甲酸>甲醇>乙酸>乙醇>异丙醇>乙腈>DMSO>DMF>丙酮>DCM>吡啶>氯仿>氯苯>THF>二氧六环>乙醚>苯>甲苯>CCl 4>正辛烷>PE>环己烷注:1).若有其它适用的溶剂,最好不用乙醚,易燃、易爆、易沿壁爬行挥发而使欲纯化的化学试剂在瓶壁析出,影响结晶纯度。
基于头孢类药物中间体氨基噻肟酸合成研究进展
基于头孢类药物中间体氨基噻肟酸合成研究进展头孢类药物是一类抗生素,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
头孢类药物的合成研究一直是药物化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氨基噻肟酸是头孢类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研究对于头孢类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氨基噻肟酸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目前氨基噻肟酸的合成主要分为两种路线:一种是以β-内酰胺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合成氨基噻肟酸;另一种是利用合成氨基噻肟酸前体,通过特定反应制备氨基噻肟酸。
这两种合成路线各有优缺点,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更加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
目前主要的合成方法包括:底物多样性的多元化策略、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反应条件的优化、新型合成方法的探索等。
在底物多样性的多元化策略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多种原料结构,探索多种反应条件,寻求能够高效合成氨基噻肟酸的方法。
而新型催化剂的应用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引入新的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反应条件的优化则是指在反应条件参数中进行探索和分析,寻求最佳的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物的产率和纯度。
而新型合成方法的探索,则是采用新的合成策略和新的反应路径,以提高合成氨基噻肟酸的效率和产率。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合成方法和技术被引入到氨基噻肟酸的合成研究中,例如微流技术、超声波促进技术、离子液体催化技术等。
这些新兴技术的引入,为氨基噻肟酸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氨基噻肟酸的合成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氨基噻肟酸的合成研究中,不仅要考虑合成的效率和产率,还需要考虑合成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绿色合成技术在氨基噻肟酸的合成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绿色合成技术是指在合成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提高合成的可持续性。
研究人员在氨基噻肟酸的合成方法中也需要考虑如何将绿色合成技术引入到合成方法中,以提高合成的环保性。
氨基噻肟酸作为头孢类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研究一直是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双乙烯酮及其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运用
双乙烯酮及其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运用有机化工中间体是基础原料以及各种重要有机原料的下游产品之一,也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有机化工中间体在化学工业生产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药中间体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类型之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双乙烯酮在医药中间体合成过程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双乙烯酮及其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运用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标签:医药中间体;合成;双乙烯酮在化工行业中,双乙烯酮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化工原料之一。
双乙烯酮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精细化工,尤其是医药中间体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1 双乙烯酮双乙烯酮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属于有机合成原料。
双乙烯酮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强特征,在对其予以具体应用的时候,不仅可以用来合成各种乙酞乙酸衍生物,还可以被应用于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官能性C2、C3和C4链的增长。
双乙烯酮是是醋酸的下游产品,可运用于在医药、兽药、农药、染料和香料等领域。
其中,在医药领域方面,双乙烯酮可用于生产氨基比林、安乃近等多种解热镇痛药物。
同时,双乙烯酮也是维生素E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异植物醇的原料。
2 双乙烯酮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的运用目前,国内在对双乙烯酮系列产品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相关领域主要集中在医药、农药、染料、合成纤维以及其他一些精细化工方面。
其中,医药行业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在医药方面,双乙烯酮主要用来生产各种解热镇痛药。
在医药中间体行业中,对使用乙酰乙酸乙酯,尤其是用于合成头孢类抗生素中大量使用的氨噻肟酸系列产品。
目前,国内相关工艺方面,大多选择将乙酰乙酸乙酯作为起始原料。
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包括经肟化以及卤代、水解等步骤,得到相关的一系列产品,包括头孢克肟侧链酸和氨噻肟酸以及头孢他啶侧链酸等。
但是,国外在医药中间体合成方面,在对双乙烯酮进行利用分时候,大多选择将其与液溴或液氯直接进行反应。
进而获得4-溴丁酰衍生物或4-氯丁酰氯衍生物,并对其继续进行反应,最终获得氨噻肟酸系列产品。
基于头孢类药物中间体氨基噻肟酸合成研究进展
基于头孢类药物中间体氨基噻肟酸合成研究进展头孢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其核心结构为β-内酰胺环,通过对环的不同取代,可以得到不同作用谱和药物性质的头孢类化合物。
其中,氨基噻肟酸是头孢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是合成许多头孢类抗生素的前体。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氨基噻肟酸的合成研究进展。
氨基噻肟酸的合成路线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从天然氨基噻唑出发,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氨基噻肟酸;另一种是从噻唑酮类物质出发,通过环加成、取代和消除等反应,构建β-内酰胺环结构,最终合成氨基噻肟酸。
从天然氨基噻唑出发的合成路线,通常包括以下反应:首先将氨基噻唑和芳香醛类的化合物反应,形成噻唑酮,再通过脱羰基、取代等反应,得到氨基噻肟酸。
其中,脱羰基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是影响合成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通过在噻唑酮与波美度预处理剂之间,加入一些碱性活性剂和催化剂等,可以提高脱羰基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另外,在氨基噻肟酸合成过程中,由于中间体具有硫辛酸结构,容易被氧气氧化而产生不良副反应。
研究表明,抗氧化剂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氧化反应,提高中间体产率。
另一种合成路线是从噻唑酮类出发,构建β-内酰胺环结构,最终得到氨基噻肟酸。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的反应为环加成反应,即将噻唑酮类化合物与另一种含有亲电基团的化合物反应形成环状结构,再通过消除反应打开环得到氨基噻肟酸。
在环加成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对于反应效率和产率有重要影响。
目前研究中常用的催化剂为铜催化剂、氧化铁催化剂、盐酸等。
此外,环加成反应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应选择性和反应废物的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手段,如选择性保护、不对称催化等方法,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
总体来说,随着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者对物质反应本质的深入理解,氨基噻肟酸的合成方法得到不断改进和优化。
这些进展为头孢类药物的合成提供了更加高效、经济和绿色的方法。
未来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如更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和反应副产物的处理等。
氨肟化反应中叔丁醇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氨肟化反应中叔丁醇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是一篇长文的开端,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介绍文章的主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氨肟化反应中叔丁醇的作用。
氨肟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用于合成多种化合物。
叔丁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溶剂,在氨肟化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氨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探讨叔丁醇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总结叔丁醇在氨肟化反应中的作用,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叔丁醇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为化学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数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氨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的机理和相关概念。
接下来将重点讨论叔丁醇在氨肟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其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
然后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叔丁醇对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最后,本文将总结叔丁醇在氨肟化反应中的作用,讨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展望,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深入探讨叔丁醇在氨肟化反应中的作用,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叔丁醇在氨肟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方式。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总结,深入了解叔丁醇在氨肟化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增进对氨肟化反应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氨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氨肟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氨肟(ammonium carbamate)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产物和氨气。
氨肟的结构中包含氨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与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
在氨肟化反应中,通常会选择一种碱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该底物与氨肟反应后可以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反应通常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以促使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生成。
氨噻肟酸的合成
氨噻肟酸的合成孙健;彭学伟【摘要】Using ethyl acetoacetate as starting material,2-(2-aminothiazole-4-yl)-2-methoxyimino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and the synthetic route and synthetic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The total yield of the target product reached 45%.%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氨噻肟酸,对合成路线及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目标产物总收率达到45%.【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1(028)012【总页数】3页(P54-55,58)【关键词】乙酰乙酸乙酯;氨噻肟酸;合成【作者】孙健;彭学伟【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52.5氨噻肟酸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一种重要的侧链,可用于生产高效低毒、抗菌谱广的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医药中间体[1,2]。
目前,氨噻肟酸多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肟化、甲基化、氯化、环合、水解等步骤合成[3~5]。
作者在此将肟化、甲基化合并为一步,简化了操作步骤,并对其它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收率,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反应过程如下:1 实验1.1 试剂与仪器所用试剂皆为市售分析纯,未做进一步纯化处理。
FX-90Q型核磁共振仪,日本电子公司;XT4型显微熔点仪,南京庚辰科学仪器公司;GF-254型硅胶板,烟台化工研究所。
1.2 方法1.2.1 肟化、甲基化向反应瓶中依次加入78 g(0.6 mol)乙酰乙酸乙酯、45 g(0.65 mol)亚硝酸钠、200 mL水。
搅拌下滴加24 mL 98%的硫酸与100 mL水配制的溶液,温度控制在0~5 ℃。
氨噻肟酸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情况
氨噻肟酸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情况氨噻肟酸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情况氨噻肟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新型高效抗生素类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即先锋霉素。
我国的氨噻肟酸是为国内配套生产头孢菌素而发展起来的。
国内从1980年代开始进行氨噻肟酸的研究和开发,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浙江大学、河北轻化工学院、四川天然气研究所、天津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都先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氨噻肟酸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良。
经过近20年的实践,生产技术已经基本定型,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已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生产。
氨噻肟酸生产过程中特点是生成环合物之前一直呈现液态,无法计量,因此中间控制和质量分析十分困难,尽管已经开发出薄层层析的方法,但距离指导生产仍有一定差距。
1996年河北科技大学进行了氨噻肟酸合成工艺技术改进,在亚硝化后采用二氯甲烷代替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反应液,在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甲基化反应,由于肟化产物不稳定,采用气相色谱在线分析,对甲基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硫酸二甲酯和后化物的最佳比例为l:1.2,室温反应,反应时间4h。
这条工艺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在两相介质中进行甲基化,可以减少硫酸二甲酯和碳酸钠的使用,确保甲基化反应进行的更充分,无需分离,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河北金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此工艺路线于1997年3月建设了一条年产30t氟噻肟酸生产线,2000年7月氨噻肟酸装置扩产至100t/a。
2001年2-8月开发了氨噻肟酸的系列产品去甲氨噻肟酸、去甲氨噻肟乙酯、氨基噻唑乙酸、2,4-噻唑烷二酮、头孢他啶侧链酸、头孢他啶活性酯等系列产品。
2001年8月将AE-活性酯装置生产能力扩大至100t/a。
由于头孢菌素的良好疗效和巨大市场,刺激和推动了我国氨噻肟酸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正在或计划建设氨噻肟酸装置。
2000年我国氨噻肟酸产量约为400t,主要生产厂家有浙江永宁制药厂、浙江横店永安一得邦有限公司、河北金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临海新星化工厂、山东淄博金城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抚顺美强化工厂、四川天然气研究所、石家庄诚业化工厂等。
头孢克肟的分析
毕业论文头孢克肟学生姓名刘聪学号 3 班级分析1004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系部名称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指导教师王立屏成绩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绪论............................................................................ .. (4)第一节头孢克肟的基本信息.......................... ................ ........... . (4)Ⅰ头孢克肟的药理毒理 (4)Ⅱ头孢克肟的适应症................... ........................ . (4)Ⅲ头孢克肟的不良反应 (5)第二节关于头孢克肟的产品 (5)第三节头孢克肟的药理作用及市场竞争.... .. (7)Ⅰ头孢克肟的药理作用 (7)Ⅱ头孢克肟的市场竞争 (8)第二章头孢克肟的质量鉴定...................... . (10)Ⅰ头孢克肟口腔崩解片的溶出度测定 (10)Ⅱ头孢克肟口腔崩解片的崩解时限 (12)Ⅲ头孢克肟口腔崩解片的含量测定 (12)Ⅳ讨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 ......................................... .. (17)摘要头孢克肟【Cefixime (Cefspan)】别名:氨噻肟烯头孢菌素、世福素、达力芬。
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味,具轻微特异臭,易溶于甲醇、二甲亚砜,略溶于丙酮,难溶于乙醇,几不溶于水、醋酸乙酯、乙醚、己烷中。
本文针对头孢克肟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其中采用桨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溶出度,利用自制崩解装置测定其体外崩解时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头孢噻肟酸制备(1)
1.室温下,将1.3O g 7-ACA(99.5 9/6)与1.76 gMEAM(99.3 )加入32 mL二氯甲烷和0.1 mLDMAC中,搅拌均匀后加0.96 gTEA,加热回流,反应5 h后,加入乙醇,冷却到室温,过滤.滤液调pH值至2.5,析出白色晶体,过滤,滤饼用冰乙醇洗涤,烘干,得目标产物,HPLC质量分数99.2%,收率85.9 .2.在250 mL三颈瓶中,加入1o.00 g 7 ACA以及1.0l~1.15摩尔比(1 3.06~l4.82 g)的MEAM于150 mL反应溶剂中,在一定量催化剂的作用下,加入适量的有机碱,搅拌反应2 h后,加^74 mL蒸馏水搅拌5 min。
反应结束静置分层,有机相用适量水萃取,36 mL二氯甲烷洗涤2次t述水相中加^22 mL THF,用稀盐酸调pH,析出自乜晶体,养晶l_5 h,过滤,滤饼分别用20mL异丙醇和20mL丙酮洗涤2次,干燥,得头孢噻肟酸,收率可达97.14 ,水分<2 ,含量>953.4.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氨噻肟酸的活性衍生物经酰化反应生成头孢噻肟酸5.在150ml三颈瓶中,加人二氯甲烷100ml,无水乙醇40ml,7一ACA10.0g,AE一活性酯13.8g,三乙胺7.0ml,于15~20℃搅拌反应3小时。
加人丙酮5.5ml,用38%浓盐酸与无水乙醇混合液调PH2.5,养晶1小时,过滤,用丙酮适量洗涤抽干,真空干燥。
得到,头孢噻肟酸16.2g。
头孢噻肟酸再与无水醋酸钠进行成盐反应、无水乙醇析晶后,过滤,真空加热干燥得头孢噻肟钠。
6.1000ml三口瓶中,加入95%乙醇500ml,7一ACA(~lmol,27.2g),搅拌冷至5℃左右,加入三乙胺(0.3mol,4.17m1)搅拌溶解,加入5(0.14mol,47.1g)同温反应4h,2molL盐酸仔细凋pH5.0,活性炭脱色30min,过滤,滤液用2molL盐酸仔细调pH2.0,析出白色结晶,慢慢搅拌lh,过滤,滤饼用冷的丙酮50ml洗涤,抽干,35℃真空干燥。
三光气在酰氯化反应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三光气在酰氯化反应中的应用作者:李俊波, Li Junbo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药学系化学教研室,山西,长治,046000刊名:化工中间体英文刊名:CHEMICAL INTERMEDIATE年,卷(期):2009,5(1)被引用次数:0次1.徐克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手册 19992.Eckert H.Forster B查看详情 19873.余传明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应用研究 1998(02)4.Eckert,H查看详情 19865.Technical Bulletin AL-1766.成俊然.文佳.邰瑞琏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制备和应用 1999(04)7.尹四一.王天桃.张正碳酸双(三氯甲酯)的合成与应用 1998(05)8.Zafrir Goren.Mary Jane Heeg.Shahriar Mobashery Facile Chloride Subgitution of Activated Alcohols by Triphosgene:Application to Cephalosporin Chemistry 19919.Renee Wilder.Shahriar Mobashery The Use of Triphosgene in Preparation of N-Carboxy-a-amino Acid Anhydrides 19921.学位论文豆海华三光气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2004该论文采用三光气替代光气合成双酚A型聚碳酸酯,将三光气溶于二氯甲烷溶液构成油相与双酚A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构成的水相组成液液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等的实验考察与理论分析,合成出超高分子量双酚A型聚碳酸酯,并对反应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通过测量三光气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双酚A钠盐构成的液液反应体系中水相的电导率值、PH值,对静态状态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借助对实验结果及表观现象变化的分析,对反应过程与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反应须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才能顺利进行,不然不但反应时间太长,且反应不完全;通过对几种催化剂的比较发现,三乙胺作为催化剂效果最好;扩大界面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符合界面缩聚特征.但随后进行的实验表明高速搅拌状态下反应过程与产品特征与界面缩聚截然不同,通过对高速搅拌状态下缩聚反应过程的理论分析与推理,发现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反应实际上已经从界面缩聚逐步过渡到乳液缩聚.在上述实验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考察单体混合方式对收率及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建立了逐滴滴加三光气二氯甲烷溶液的反应装置.然后对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滴加速度、搅拌速度、溶剂用量及加入方式、催化剂用量及加入方式、碱浓度、扩链剂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最终制备出重均分子量达到172000,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413的超高分子量聚碳酸酯.并在实验中确定了多种控制分子量的方法.产品的热失重分析表明超高分子量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相当好,在氮气氛围中的起始分解温度达到486℃,且常规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对其同样适用,在空气氛围中,加入0.5份Igofos168抗氧剂,其起始分解温度既达到468℃.这意味着其可以通过升高加工温度的方法来降低分子量升高对其熔融粘度的影响,进行常规的成型加工.另外,还采用FTIR、DSC、XR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产品的其它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对产品结晶性有较大影响,丙酮沉淀的不结晶,而甲醇作沉淀剂则结晶.2.期刊论文季宝.翟现明.许毅.JI Bao.ZHAI Xian-ming.XU Yi三光气的反应机理和应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0)三光气作为剧毒的光气和双光气在合成中的替代物,不但毒性低,使用安全方便,而且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收率高.由于固体光气的化学性质,使其有着极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三光气的反应机理,并举例说明了三光气在一些合成领域的应用.3.学位论文朱聪伟乙内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和三光气在羰基化环合反应中的研究2007本文对乙内酰脲衍生物的合成以及三光气在羰基化环合反应中的应用分别进行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氨噻肟酸的合成工艺及发展前景
姓名葛帅坤
学号1201130324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应化1303班
指导教师胡亚伟
完成时间 2015年12月25日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摘要
氨噻肟酸为医药中间体,作为抗生素侧链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医药企业的迅速发展,氨噻肟酸的需求量迅猛增加,其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也日趋增加。
氨噻肟酸的生产早在1985年已经开始,并且在随后的半个世纪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
本文主要讲述关于氨噻肟酸的产品性质和用途,工艺合成方法,目前国内外氨噻肟酸的合成工艺为乙酰乙酸乙酯单步法、乙酰乙酸乙酯一锅煮法、4-氯乙酰乙酸酯法、乙酰乙酸甲酯法;三废的处理,相关产品情况,氨噻肟酸及其他医药中间体的发展。
关键词:医药中间体氨噻肟酸合成方法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氨噻肟酸性质及用途
第一节氨噻肟酸简介 (2)
第二节氨噻肟酸性质 (2)
第三节氨噻肟酸的用途 (3)
第三章氨噻肟酸的生产方法
第一节乙酰乙酸乙酯单步法 (4)
第二节乙酰乙酸甲酯法 (7)
第三节 4-氯乙酰乙酸法...................................7 第四节乙酰乙酸乙酯一锅煮发 (9)
第四章氨噻肟酸三废处理技术
第一节废水处理技术 (10)
第二节废气处理技术 (10)
第三节废物处理技术 (10)
第五章氨噻肟酸相关产品情况
第一节氨噻肟酸及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情况 (11)
第二节氨噻肟酸及其衍生物 (12)
第三节与氨噻肟酸结构相似中间体 (13)
第六章氨噻肟酸及其他医药中间体的发展
第一节氨噻肟酸市场情况 (15)
第二节国内外医药中间体的进展 (15)
第三节医药中间体的发展趋势 (17)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18)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第一章绪论
氨噻肟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氨噻肟酸类化合物合成的头孢菌素具有令人瞩目的抗菌活性,毒副作用小,此后氨噻肟酸类化合物作为抗生素侧链倍受青睐。
例如头孢噻肟,头孢他美(酯)、头孢三嗪、头孢地嗪等。
头孢类抗生素的巨大市场,刺激和推动了我国氨噻肟酸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正在或计划建设氨噻肟酸生产装置。
2000年我国氨噻肟酸产量约为400t,产品主要用于生产AE—活性酯,进而生产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部分产品出口,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的医药中间体之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