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的诊断研究

合集下载

白血病MICM分型及其意义

白血病MICM分型及其意义

白血病MICM分型及其意义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特征(molecular)分型。

形态学分型(FAB)分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染色阳性率>3%。

M2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M2a型。

M3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其又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M5b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M6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M7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查等证实。

M0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FAB分型与免疫标志: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3.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介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介绍

维血常规异常改变等可疑情况,就需要及时复
查。如果初治时是高危的,推荐适当增加复查次数。
关于M3的中枢侵润的预防问题:
很多咨询者问到M3是否有必要定期腰穿和鞘注化疗预防中枢侵润,有不少医院基本不做或者检查一次正常以后就不做了。美国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指南中关于M3的中枢预防问题,认为没有多大必要定期腰穿、鞘注化疗。但是其实大家都认可M3发生中枢侵润的几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是不低的,一旦发生了很可惜,在北京的一些研讨会上不少医院的专家都认为还是应该给予一定次数的腰穿、鞘注作为预防措施,譬如说缓解后做一次,以后每次巩固化疗前做一次,3、4次如果都正常,以后可以不做观察,如果说以后3个月做一次持续1年左右也不是很过分,毕竟这种措施对病人没有什么大的损伤。
还有,即使一开始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预后不良因素,也不一定就都是很好治疗的,还有极少数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发生了复发、甚至不能获得长期生存,这提示可能还有其它预后不良因素没法发现。经过规范的治疗如果很难缓解或者缓解后反复复发本身也是一种预后不良因素。
治疗:
治疗一般模式包括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巩固治疗、维持治疗。
再补充一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维持治疗方案,我们科室自己定的方案如下,基本上和国际上以及国内一些中心的维持方案差不多(具体用药天数可能有所不同,但不会差别很大),只是原则上把亚砷酸纳入了,如果不加亚砷酸,就只是维甲酸、6-MP和MTX。
维甲酸,45mg/m^2/天,口服,连用半个月,然后休息半个月后;
诊断:M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形态学分型(FAB)的一个类型,骨髓涂片显微镜下形态学诊断对于早期诊断很重要,但是仅仅是形态学分型还是有一定的误诊率的,现代医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形态学分型,而是具体到MICM分型,也就是形态学(显微镜镜检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子生物学(基因分析)等。这样的全面诊断技术对于确定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以及治疗后确切疗效等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条件的话应该在初诊时完善这些检查,尽量避免仅仅凭感觉来诊断、治疗。相对于总体医疗费用,这些检查的费用也不是很高,大概是3000多一些。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

白血病的分型诊断

急性白血病MIC分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MIC是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三字的缩写。

急性白血病的MIC 分型,顾名思义是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对白血病作出的分型诊断。

采用MIC分型则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FAB分型单纯用形态学分型之不足。

除形态学特点外,MIC尚依据白血病细胞表面所携带或表达的系列特异性抗原(如:髓系抗原,T、B或非T、非B淋巴系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测定标记,提高对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同时,还采用了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他细胞遗传学方法来检测白血病患者是否存在染色体方面的异常,可对指导临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38例中,男90例,女48例,儿童27例(1 ~13岁),成人111例(14~88岁)。

1.2形态学检查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均符合1986年全国会议制定的白血病FAB分型标准。

采用的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有: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酶(POX)、醋酸AS-D奈酚脂酶(Naphthol AS-D Chloroacetae,DCE)、α-丁酸奈酚脂酶(Na phthol Butyrate,NBE)等(DCE与NBE均为Sigma产品)。

1.3免疫学分型应用APAAP免疫酶标组化方法和美国BD 公司提供的流式细胞仪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PE(藻红蛋白)和PRECP三种荧光抗体对白血病细胞进行表面抗原多参数测定分析,所用单克隆抗体(McAb)主要有:CD3、CD7、CD 10、CD19、CD20、CD13、CD15、CD14、CD33、CD34、HLA-DR、CD41、CD42、CD16、CD56(McAb由丹麦DA KO公司提供,FITC等由美国BD公司提供)。

判断标准:凡≥1种McAb呈阳性反应,其标记细胞≥30%为阳性。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

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白血病MICM分型,是指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分子特征(molecular)分型形态学分型(FAB)分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1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粒细胞≥90%,POX染色阳性率>3%。

M2型:急性原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以原幼粒细胞为主,早幼粒细胞>3%,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10%为M2a型。

M3型:急怀多颗粒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30%。

其又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

M4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病,粒系及单核细胞均增生。

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5a为原单核细胞型,原单核>80%;M5b为部分分化型,以幼单核细胞为主,原单核<80%。

M6型:急性红白血病,原幼红细胞≥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

M7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原巨核细胞>30%,并经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检查、血小板免疫标志物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检查等证实。

M0型:近年确定,为髓系最早阶段的白血病,形态学上极少髓系分化,不能鉴别,必须用免疫标志物确定。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以小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L2: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L3:以大原淋巴细胞为主,胞质内含大量空泡。

3.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特点:免疫学分型-基本免疫表型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FAB分型与免疫标志:2.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3.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non-T-ALL)FAB分型与免疫学标志:4. 混合细胞性白血病:有极少部分病人白血病细胞为淋巴系和髓系细胞双克隆或同一细胞系免疫标志双表型,即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此型白血病用形态方法极难诊断,必须结合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才能确诊。

临床血液学检验:11血液病MICM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11血液病MICM检验

形态M
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优缺点
• 标本直接固定,不容易损失信息,恶性细胞比例更客观,对一 些抽不出或少见细胞,仍可诊断。如伴骨髓纤维化、MM、淋巴瘤、 转移癌、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何杰金细胞等 • 可以直接观察到组织结构,容易确定恶性细胞的组织部位 • 诊断慢、受诊断者个人经验及知识水平影响大 • 对一些组织结构无破坏、细胞形态改变不大的细胞,难以鉴定良 恶性及成熟度 • 有些恶性细胞在液体中,难以获取组织标本,难以判断组织结构
MICM分型原则中各检测技术简介
形态M 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分析的优缺点
优点:
直观: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对MDS的诊断、一 些少见的、大的恶性细胞的确定优于流式细胞分析恶 性细胞的比例更准确:
简单快速,有显微镜即可完成报告
缺点: 人为因素影响大 难以鉴别细胞的成熟阶段,B、T等系列的恶性细胞 细胞较成熟时,难以鉴别良恶性 不能提供太多的预后信息
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AML with t(8;21)(q22;q22) AML with inv(16)(p13.1q22) or t(16;16) APL with t(15;17)(q22;q12) AML with t(9;11)(p22;q23) AML with t(6;9)(p23;q34) AML with inv(3)(q21q26.2) or t(3;3) AML -M7 with t(1;22)(p13;q13) ? AML with mutated NPM1 ? AML with mutated CEBP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ICM分 型
2016
FAB分型及WHO分类
1827年, 法国的Alfred Velpeau 描述第一例白血病 1847 年,Virchow首次提出了“白血病”这个名称 1976年,法、美、英3国7位血液学家以光镜下的形态为主,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作者:彭勇泉来源:《上海医药》2016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MICM(形态学、免疫学与细胞遗传学)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103例白血病患者,比较分析单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与MICM分型3种检查方法对白血病诊断的符合率。

结果:骨髓细胞学联合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率(94.17%)明显高于单一骨髓细胞学分型(76.69%)和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78.64%)(P关键词骨髓细胞学免疫学分型血液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733.2; 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23-0059-03 Value of MICM class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PENG Yongquan**(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Ji-an central hospital,Ji’an 34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MICM (morphology, immunology and cell genetics) classific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ree cases of leukemi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s to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detective methods including single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single cell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MICM classification. 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s to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were higher by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than by single bone marrow cytology classification and single cell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94.17% vs 76.69% and 78.64%)(P0.05). Conclusion: The MICM classification has a higher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bone marrow cytology; immunology classification; blood disease; diagnosis血液病是指造血系统发生的生理或病理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常见的血液病有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再生障碍性贫血等[1]。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

精选ppt
20
FCM 的优缺点
• 一次可检测数万至数十万个细胞上的数十种标记,可同时检测每 个细胞的六个以上参数,敏感性高,分析全面
• 更容易区分良恶性,恶性细胞的系列及成熟度
• 可帮助确定免疫治疗的靶点并监测疗效,如CD20、CD19、MHC分子 等。是监测MRD覆盖面最广的方法。
• 快速、简便、重复性好
4. BCR/ABL(4) 8. E2A/HLF(3) 12. MLL/AF17(1) 16. MLL/AF6(4) 20. MLL/ENL(4) 24. PLZF/RARα(2) 28. TEL/ABL(2)
精选ppt
28
IgH基因重排结果
患者
正常与10%肿瘤细胞混合
精选ppt
正常
29
测序图比较
染色体的优缺点
• 可以发现很多未知基因的染色体异常 • 有独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 诊断时间长 • 高度依赖诊断人员的丰富的技术、经验及知识 水平 • 如果恶性细胞不分裂,其结果是假阴性 • 由于分析的细胞少,多数白血病患者无染色体 异常,监测残留白血病不敏感
精选ppt
23
染色体的诊断价值
• 一些染色体有诊断价值: 如重现性染色体异常,如t(8;21), inv(16)、他(16;16)、 t(15;17)(q22;q12), t(5;14)(q31;q32) ,t(3;3),t(4;11)可直接诊断急性白血病; • 一些染色体和/或基因有辅助诊断价值,如5q31、CEP7、 7q31、CEP8、20q、CEPY、P53 高度疑似MDS等; • 有-7、5q-、 t(3;3)、t(4;11)、t(9;22)、复杂染色体等的 急性白血病预后不好;
• 不能确定组织结构,一些罕见的大细胞不能分析到,一些细胞粘 附性高,难以抽出。因此对HL等难以确诊。

MICM分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MICM分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结 论 M I C M 分 型 使 AP L的诊 断 更 准 确 , 便 于 临床 更好 地 选择 治 疗 方 案 和 判 断 预 后 。
关键 词 : 白血 病 , 急性 ; 早 幼 粒 细胞 ; MI CM 分 型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2 4 . 0 3 6
M I CM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n i s m or e a c c u r a t e i n d i a gno s i s o f a c ut e p r o my el o c y t i c l e u ke mi a, s o t h a t c l i ni c i a ns c ho os e i ni t i a l t r e a t me n t r e gi me n
PM I / RARa f u s i o n g e n e we r e p o s i t i v e i n 1 7 c a s e s , 4 c a s e s we r e n e g a t i v e a n d 3 c a s e s f a i l f r o m a l l o f d e t e c t e d 2 4 c a s e s . Co n c l u s i o n
化 学过 氧 化 物 酶 ( P Ox) 、 糖原 染色( P As ) 、 非 特 异 性 酯酶 加 氟化 钠 抑 制 试 验 ( NS E+Na F ) 、 特异性酯酶( C E) 染 色按 常规 方 法 ; 应用 免 疫 酶标 记技 术 和 流 式 细 胞 术 进 行 免 疫 学 分 型 ; 用2 4 h短 期 培 养 法 G 带 方 法 进 行 染 色核 型 分 析 ; 用R T— P C R检 测 P ML / RA Ra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分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分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分析杨涛熊峰(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兰州,73005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M)、细胞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即MICM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套式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结果:以FAB分型为基础的形态学诊断L1型25.0%,L2型71.88%,L3型3.12%;免疫表型检测其中B-ALL25例(78.13%),T-ALL3例(9.38%),还有4例患者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为急生杂合性白血病(HAL),占12.49%;染色体异常患者中,以t (9;22)(q34;q11)(87.50%)频率最高。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有9例(28.13%)阳性。

结论:在形态学基础上其于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融合基因表达可以对ALL进行准确的分型,对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B1976年法国(Franch)、美国(America)和英国(Britain)等三国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定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FAB分型),1985年后FAB 协作组成员与免疫学家、细胞遗传学家在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基础上,开展了细胞免疫学(immunology,I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M),即为白血病MICM分型。

该分型在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实用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由于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异常增殖并浸润全身各组织脏器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1]现将我院收治入院的3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MICM分型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血液MICM诊断(1)

血液MICM诊断(1)
• 流式细胞或免疫组化
– 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 – 分子遗传学:融合基因(RT-PCR\Q-PCR)/基因突变
(测序)
血液MICM诊断(1)
白血病不是白血病? • 急性?慢性? • 系来源 • FAB分类 • 预后分层 • 治疗、疗效判断
• MRD
病史+形态 形态+免疫 形态+免疫+遗传+分子 形态+免疫+遗传+分子
• 活检增生活跃,涂片增生低下 骨髓增生不均匀 涂片稀释
血液MICM诊断(1)
流式细胞术
血液MICM诊断(1)
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的作用
• 确定系来源
– 原理:不同系有特定的抗原表达 – 髓系/B系/T/NK系/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 确定细胞分化阶段
– 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其抗原表达不同
• 预后判断
-5、del(5q)、-7、3q 亚二倍体、近单倍体、
异常、
t(9;22)、t(4;11)、t(1;19)
复杂异常
、t(8;14)
血液MICM诊断(1)
染色体检测常见问题
• 标本取材量不足:检测最低白细胞数为10的6 次方个细胞
• 培养后无分裂相或分裂相少于15个:标本白细 胞量低,患者正在进行化疗
– 有些抗原表达和淋巴瘤/白血病预后相关
• 治疗方法选择-治疗靶向 • 疗效判断、复发监测
血液MICM诊断(1)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与FAB分型相关性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CD34,CD33,CD13 MPO,CD34,CD33,CD13, HLA-DR MPO,CD34,CD15,CD13, HLA-DR MPO, CD33,CD13、CD9(HLA-DR、CD11b常阴性) MPO,CD33,CD15,CD14,CD13 CD68,CD33,CD14,CD13,HLA-DR,CD36,CD64 CD33,CD235a,CD71 CD33,CD41,CD42b,CD61

白血病形态分型进展及MICM分型概述

白血病形态分型进展及MICM分型概述
白血病形态分型进展及micm分型 概述
contents
目录
• 白血病形态分型概述 • MICM分型概述 • MICM分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MICM分型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 案例分析
01 白血病形态分型概述
传统形态学分型
形态学分型是白血病诊断的基础,根 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将白血病分为急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 白血病(AML)等类型。
诊断标准不统一
目前MICM分型的诊断标准尚未 完全统一,导致不同医疗机构之 间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
分型复杂
MICM分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细胞形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 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技术要 求较高,操作复杂。
检测成本高
MICM分型需要借助多种检测手 段,包括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 杂交、基因测序等,检测成本较 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普及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 MICM分型有望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 普及和应用。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准确诊断,全面评估
详细描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其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 个方面的检查结果。通过MICM分型诊断,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望
标准化和规范化
未来需要进一步统一和规范MICM分 型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检测手段 和方法将不断涌现,为MICM分型提 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个体化治疗
随着对白血病认识的深入,未来治疗 将更加个体化,MICM分型将为制定 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生存期预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诊断分析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诊断分析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诊断分析张水生;金成豪;罗敏智;刘婷婷;刘梦【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o)诊断.方法骨髓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查.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形态学类似急性淋巴白血病,涂抹细胞较少见.过氧化酶为阴性或<3%,糖原染色1例阴性,2例弱阳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糖原染色有较大差异.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免疫分型CD7、CD34、CD33、CD38出现不同程度阳性,染色体、融合基因无特殊改变.结论形态学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糖原染色有所不同,涂抹细胞较少见者均要引起重视,需要抽取骨髓或血液标本进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是否为AML-Mo.【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2(030)004【总页数】3页(P355-357)【关键词】白血病;微分化型;分析【作者】张水生;金成豪;罗敏智;刘婷婷;刘梦【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R446.11+3;R446.6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o)[1,2]约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 2%~3%,占全部白血病1%~1.5%[3]。

因其细胞形态学常被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延误治疗。

现将我院2010年1月后通过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orphology, immunology,cytogenetics, molecular ,MICM)分型确诊的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所有初诊白血病中,诊断3例AML-Mo患者,3例均为男性,年龄35~37岁,中位数36岁。

所有病例中WBC均升高,Hb下降,PLT差异较大,肝、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无於点或瘀斑,1例脾脏厚度增加,其它2例均不肿大(见表1)。

MICM acute leukemia血液疾病诊断治疗研究方案

MICM acute leukemia血液疾病诊断治疗研究方案

FISH
t(8;21)(q22;q22.1) RUNX1RUNX1T1
inv(16)(p13.1q22) or t(16;16)(p13.1;q2 2);
t(15;17)
CBFB-MYH11 PML-RARA
11q23.3
MLL
AML-M0
AML-M1
AML-M2
AML-M3
AML-M7
Scoring system for the definiton of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2.5诊断HAL
Scoring points
B lymphoid T lymphoid
Myeloid
即刻送检--取材2小时内细胞活性好
无菌操作,溶血、凝血,污染的标本等均 为不合格标本。
成人AML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在55%以上
AML常见染色体异常示例
伴t(8;21)(q22;q22)(AML1/ETO)的AML 伴t(15;17)(q22;q21)(PML/RAR )的APL 伴inv(16)(p13q22)(CBF /MYH11)和骨髓嗜 酸粒细胞异常的AML 伴11q23(MLL)重排的AML
AML 免疫分型
FAB CD34 /
M1 +
CD33

HLA- CD13 DR
++
CD14 CD15 CD11b
-± -
其它
M2 ± + + + - ± -
M3 - + - + - ± - CD38
CD9
M4 - + + ± + + ±
M5 - + + ± + + ±
M6 ± ± ± ± - ± - CD71
细胞系列 干/祖和嗜碱粒细胞

急性红白血病研究论文

急性红白血病研究论文

急性红白血病研究论文【摘要】本研究探讨急性红白血病(AML��M6)的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对29例M6初治患者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染色体核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同时随机抽取30例AML��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作为对照。

结果表明:M6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可见幼稚细胞(2%-10%)及有核红细胞,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19例伴有多系细胞发育异常,累及二系细胞或三系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M6 Gly��A(血型糖蛋白A)的表达率高达(66.67±23.86)%,明显高于其在M1,M2,M3,M4和M5中的阳性表达率(P<0.01)。

M6高表达HLA��DR[(60.00±24.79)%],CD34[(40.00±24.79)%],CD38[(33.33±23.86)%],髓系抗原主要表达CD13[(66.67±23.86)%],MPO[(33.33±23.86)%],CD33[(46.67±25.25)%],CD15[(33.33±23.86)%],CD117[(46.67±25.25)%]。

部分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如CD3、CD4、CD19,其中CD4的表达高达26.67%。

M6中CD38、CD33、CD15、MPO的阳性表达率低于M2患者。

9例M6患者染色体的检查显示,4例存在核型异常,异常率达44.44%,其中复杂核型异常1例。

M6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为29.41%,低于M2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68.18%, P<0.01)。

结论: Gly��A是鉴别M6与其他亚型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一个重要标志,M6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表型,其化疗效果不佳可能与其生物学特征有关。

【关键词】急性红白血病 AML��M6 免疫表型核型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te Erytho��Leukemia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rythroleukemia (AML��M6). Morphology, immunophenotype and cytogenetic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29 patients with AML��M6 and were compared with 30 AML��M2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immature cells (2%-10%) and erythroblast, and puncture of bonemarrow revealed myelodysplastic features involving multiple hemopoietic lineages in bone marrow of 19 patients. Flow cytometry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frequency of Gly��A in M6 si gnificantly increased (66.67±23.86)% and higher than that in M1, M2, M3, M4 and M5 (P<0.01). The expression frequencies of HLA��DR (60.00±24.79%), CD34(40.00±24.79%), CD38 (33.33±23.86%) in M6 were high, and the frequencies of myeloid immunophenotypes CD13(66.67±23.86%), MPO (33.33±23.86%), CD33 (46.67±25.25%), CD15 (33.33±23.86%), CD117 (46.67±25.25%) were common as well in M6. Lymphocytic immunophenotypes CD3, CD4, CD19 were detected in part of patients with M6, and the expression frequencies of CD4 was 26.67%. The expression frequences of CD38, CD33, CD15, MPO in M6 were less common than that in M2 (P<0.01). In 4 out of 9 M6 patients the chromosomal abnormatility (44.44%) was seen, in one of which 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y was found. The complete remmision rate of M6 patients was 29.41%, and lower than that of M2 patients (68.18%, P<0.01). It is concluded that Gly��A is a specific immunophenotype in M6, which can help to distinguish M6 from other types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Poor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ponse may correlated with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acute erythroleukemia, AML��M6, immunophenotype, karyotypeJ Exp Hematol 2007; 15(3):466-469M6是一种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同时累及多个细胞系,临床预后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诊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的诊断研究
作者:孙真真许德英王婧婧
来源:《检验医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MICM分型运用在初诊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细胞遗传学、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细胞免疫学检查,对MICM分型、细胞免疫学联合形态学分型、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以及单一形态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符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细胞免疫学联合形态学分型、单一形态学分型、MICM分型以及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2.78%(90/97)、80.41%(78/97)、100.0%
(97/97)、81.44%(79/97);同时,与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和形态学分型相比,细胞免疫学联合形态学分型的准确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
关键词:免疫学;形态学;MICM分型;急性白血病
文章编号:1673-8640(2018)-0132-02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志码:B
白血病是发生于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血癌,以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贫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当前在诊断白血病时,骨髓细胞形态学(M)检查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因为细胞形态缺乏典型特征而无法诊断,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M)、细胞遗传学(C)以及细胞免疫学(I)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并且逐渐形成了WHO 诊断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联合(MICM分型)的统一标准。

因此,本文对初诊急性白血病采用MICM分型的临床诊断效果,如下报道。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0-78岁,平均(43.5±18.4)岁,其中41例为女性、56例为男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分子生物学检查取2-5ml肝素抗凝骨髓液,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对总RNA进行提取,运用微量紫外分光光度仪对RNA纯度和浓度进行测定,在RNA特异性逆转录反应中运用
逆转录引物合成cDNA,并且运用多重巢式PCR进行扩增,在2%琼脂糖凝胶中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运用凝胶成像系统对结果进行观察。

2.细胞遗传学检查在培养液中加入2-5ml肝素抗凝骨髓液,在37°C恒温箱中进行24h培养,然后将秋水仙酰胺应用液加入配制成细胞悬液,制片染色、水洗镜检,运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分型,其中2个以上细胞出现结构异常或染色体增加则可以定义为一个克隆。

3.细胞免疫学检查取2-3ml肝素抗凝骨髓液,按照常规方法,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运用活细胞间接荧光标记,运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4.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选择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处骨髓进行穿刺并涂片,按照常规方法,运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酸性α-乙酸萘酚酯酶(ANAF)、过碘酸雪夫氏(PAS)、过氧化物酶(POX)以及瑞氏进行染色,并且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进行细胞形态学分型。

三、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6.5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对比,以P
结果
一、分型结果本组的97例患者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白血病(AL)未分型以及混合型等,并且融合基因30例,占30.93%,染色体核型异常25例,检出率为
25.77%,见下表1。

二、诊断结果细胞免疫学联合形态学分型、单一形态学分型、MICM分型以及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白血病的准确率分别为92.78%(90/97)、80.41%(78/97)、100.0%
(97/97)、81.44%(79/97);同时,与单一细胞免疫学分型和形态学分型相比,细胞免疫学联合形态学分型的准确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
讨论
白血病细胞作为某一分化阶段内造血细胞的大量积累,通过检验分析这一群细胞对白血病进行正确分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对判断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一般来说,形态学是诊断白血病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形态学的分型准确率为93.81%,还有一些AL未诊断分型,提示形态学分型诊断不典型白血病和未分化型白血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而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通常以流式细胞术为主,其原理主要为运用多种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结果准确以及计数细胞量大等特点,还能克服形态学的分型特点,从而使白血病的分型准确性和诊断灵敏度提高[4]。

有研究发现,流式细胞术能够分析血液细胞核特定生物大分子和核细胞胞膜,对其分化
情况、分类以及来源等进行准确判断[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免疫学分型或形态学分型相比,细胞免疫学联合形态学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这一结果与Kimura[6]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细胞免疫学分型与形态学分型相辅相成,两者联合运用能够使分型诊断率提高。

此外,与形态学联合细胞免疫学分型相比,MICM分型的准确率较高,并且检出融合基因30例,这一结果与何军[7]等报道一致,说明MICM分型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MICM分型,不仅可以减少漏诊或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以为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咏梅,赵蓉,李艳玲,李玲,李勇冀.MICM分型对未治型白血病的诊断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02):231-233.
[2]杜秀敏,胡成进.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结果分析(附6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5,55(15):48-50.
[3]宋爱琴,孙立荣.MICM分型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治及预后评估的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02):92-94.
[4]王慧萍,李国霞,乔振华,王宏伟.MICM分型诊断在鉴别M_2和M_3型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02):89-91.
[5]孔圆,江滨,王德炳,刘开彦,黄晓军,卢锡京,孙志强,陆道培.80例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与临床预后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07):39-42.
[6]Kimura Shun-Ichi,Fujita Hiroyuki,Kato Hideaki,Hiramoto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for acute leukemia in Japan: a nationwide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by the Japan Adult Leukemia Study Group.[J].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7,25(11).
[7]何军,薛永权,何亚香,何海龙,周剑彪,黄益萍,季正华,柴忆欢,朱玲俐.1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及其治療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03):27-31.
(收稿日期:2017-0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