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密欧与朱丽叶
2.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认识作品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爱情理想的追求,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4.本文欣赏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罗密欧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时
一、导入新课
在西方,每家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今天我们来学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简介作家作品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594到1597年。

剧本描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斗争。

三、讲述课文前面的故事梗概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

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

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

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

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

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

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
斯长老。

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

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

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

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

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

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

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

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

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

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的故事情节。

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最后一场。

罗密欧得知朱丽叶死亡的消息后,立即买了毒药赶到朱丽叶的墓穴,决定殉情。

他原是个性格温和的青年,一下子却变得非常暴躁。

他凶狠地恐吓鲍尔萨泽,无理地咒骂坟墓。

但一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又感到那是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

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又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

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朱丽叶的死亡给他带来的
巨大痛苦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满怀着同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但是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喧嚣的人声,也不顾长老的劝告,立即决定同罗密欧死在一起。

她听到守夜人的声音后,果敢地拿起匕首,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家族的世仇,搅乱了城市的和平,葬送了不少人的生命。

这血的教训和大公的严正指责,使得两家终于和解,从而昭示了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

五、分析课文
1、第五幕第三场主要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关系是怎样的?
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节选部分内容。

帕、罗决斗,罗、朱殉情,神父陈情,蒙、凯和解。

3当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

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暴躁、狂怒。

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

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

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

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

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
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

(骑士侠客武士道精神)
4、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爱情变故时,往往有哪几种变化?
痛不欲生,立志殉情---罗密欧
无能为力、殉情------焦仲卿
苟且偷生----李甲
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

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第二课时
一、讨论
1、他们双双殉情的意义何在?
(1)充分表现了真爱的忠诚和执着,他们为此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2)对迫害他们的占据优势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他们以示威或惩戒。

(3)给后来者以鼓舞,为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扫清障碍。

2、殉情的方式可不可取?或如何看待殉情这种方式?
不可取,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是在迫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而为之。

当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干扰破坏的时候,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政府和法律不能给他们以帮助,社会难以给他们以支持,他们完全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

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获得和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法律保障和其他有利条件,遇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或依法保障自己的权益。

不能轻率地采取这样令人痛惜的行为。

我们现代人应好好珍惜,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有利与家庭和社会。

不能为了所谓的爱情自由而乱搞婚外情,将自己的快乐幸福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爱情幸福而将孩子的成长幸福置之脑后,不管不问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什么呢?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

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

他悲痛欲绝,立志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

就这样,忠诚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向往,悲壮地倒下了。

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

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二、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主题。

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

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
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

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2、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
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

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

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

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 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还有一种反抗精神。

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
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

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是罗密欧、朱丽叶这对贵族青年与两家家长、两个家族间的矛盾吗?这样概括是否全面?
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

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
4、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
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

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总结: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

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

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

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三、体会人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

1.品读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真情的一段台词。

①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
动,我就要你的命。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的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②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明确:表明他的痛苦的心情。

③这才像个朋友。

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

再会,好朋友。

明确:平和的语言表明他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

④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
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明确: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

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

罗密欧诅咒死亡,然而朱丽叶已经死了,这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明确: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台词。

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

妖魔要娶她为妇,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
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明确: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⑦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明确: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2.罗密欧对帕里斯的态度。

①快快离开我吧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他温和的性格。

这是因为悲伤而温和。

②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

明确:这表明他不顾一切的决心。

这是因为悲伤而忍耐有限。

3.赏析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的一段。

提示:朱丽叶从假死中清醒后,满怀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但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的喧嚣,不顾长老的劝告,决心与罗密欧死在一起。

听到巡丁甲的声音后,果敢地以匕首自刺而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四、作业
1、课后练习题二
2、试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分别体现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附:
莎士比亚简介
(WilliamShakesbeare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

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

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

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

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

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

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

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

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

《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

《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

《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

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

《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

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
莎士比亚语言的一个最大特点──也就是最大优点,就是真实。

人物是什么地位,什么性格,他应该说什么话,怎样说法,都给他一个本来面目,不像有些人──例如宫廷作者,为了要保持语言的纯洁和高雅,就不惜使乡下人也像唱诗一般地讲话,可以完全不管事实和真相。

普希金说:他──莎士比亚──是从来不会损害及他们──莎剧中的人物──的性格的,他使他们非常自然而随便地说话,因为他自己知道在一定的时候和一定的地方,他会使他的剧中人物用一种适应他们性格的话来说的。

别林斯基说: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们
在他词语的平常而通俗的意义里找不出什么新的发明来他的戏剧里没有一个人会讲出一句他不应该讲的话来;也就是和他的性格,和他整个的性情不适合的话来。

1864年在圣彼得堡举行的莎士比亚纪念会中,屠格涅夫也说:在他的剧本公演的时候到戏院里去看看所有的观众们,瞧一下他们的脸,听一下他们的谈论,你就可以相信:在你的眼前,是那诗人与观众间的一道密切而活生生的交流,戏剧里所有的人物对每个观众都是亲切而熟悉的。

从莎士比亚的无所不包的灵魂之宝库里所倾注出来的真实而智慧的语言,是那么明白而亲切。

在当时戏场上正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倾向,就是宫廷化和平民化。

前者是传统的风尚,后者则是新起的式样。

莎士比亚最初也是赞成传统的风尚的,因此有一个时期,他也很在字眼的声调、色彩等方面下过工夫,这在他早期的戏剧里可以看出一部分痕迹来。

大概是渐渐丰富的经验和渐变确定的认识起了作用,稍后的莎士比亚,他的语言就完全不同了。

那就是从原来的纯洁高雅和美丽,变成了粗野平凡和下流。

这变化以后的语言使他受到了不少人的责难。

如伏尔泰不得不承认他有些地方写得很高明,但对他的语言总觉得有点太下流。

德国佛里特立克大帝愤怒地说:他写了些什么东西啊?不过一些浅薄的笑剧而已,只配给加拿大的野人去
看的。

而海涅于其《莎士比亚的女郎和妇友》中,也说:顶令我不快的,就是奥赛罗竟提到他夫人的湿手巾。

许多西班牙的显要的批评家也都重复着伏尔泰的话头。

然而为什么这种能够极适合极完整地表现人物事物的语言可以说是粗野平凡下流的呢?这是毫无理由的。

莎士比亚说的不是那种虚伪造作的诗的语言,而是生命的语言。

人生通过他的作品向我们交语。

那些对于他这种语言的毁谤和愤怒,正可以生动地告诉我们:莎士比亚的语言如何能神奇地传达出心理的效果,他的语言是如何能够忠诚为他的进步思想服役的。

(节选自徐中玉《写作和语言》)
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莎士比亚的悲剧有三个特点:(一)它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必须以主人公的灾难性结局而结束,而死亡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

近代和现代悲剧就不是这样,重要的不仅在于悲剧主人公个人的遭遇,而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的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

莎翁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

悲剧主
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当然更不是悲观。

(二)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这是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使然。

(三)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