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趣味故事·许地山童年受教
新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落花生》课文简说
《落花生》课文简说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
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
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
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
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
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落花⽣》散⽂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的作品。
这是⼀篇叙事散⽂,全⽂围绕“种花⽣——收花⽣——吃花⽣——议花⽣”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时候的⼀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2课《落花⽣》课⽂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就开辟出来种花⽣吧。
”我们姐弟⼏个都很⾼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没过⼏个⽉,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个收获节,请你们的⽗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好不好?”母亲把花⽣做成了好⼏样⾷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不⼤好。
可是⽗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亲说:“你们爱吃花⽣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的味道很美。
” 哥哥说:“花⽣可以榨油。
” 我说:“花⽣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 ⽗亲说:“花⽣的好处很多,有⼀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不像桃⼦、⽯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地挂在枝头上,使⼈⼀见就⽣爱慕之⼼。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 我说:“那么,⼈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
” ⽗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做的⾷品都吃完了,⽗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上。
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许地⼭,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2课《落花⽣》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榴”等6个⽣字,会写“亩、播”等8个⽣字;掌握“便”这个多⾳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朗读课⽂,背诵课⽂重点句,把握课⽂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知识点及课后答案
知识点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介绍: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他出生在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教育子女为人处世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
所以许地山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还以落花生为笔名勉励自己。
主要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
我会写:亩mǔ(一亩、半亩、两亩地)播bō(广播、播放、直播间)浇jiāo(浇水、浇灌、火上浇油)吩fēn(吩咐、吩示、吩呶)咐fù(嘱咐、安咐)亭tíng(凉亭、茅亭、亭亭玉立)榨zhà(榨油、压榨、榨取)慕mù(羡慕、爱慕、慕名而来)矮ǎi(高矮、矮小、矮矮实实)多音字:空kòng(空地) kōng(空旷)辟pì (开辟)bì (复辟)便pián(便宜)biàn(方便)种zhǒng (种子)zhòng (种菜)近义词:可惜一惋惜开辟一开拓居然一竟然吩咐一嘱咐便宜一低廉可贵一宝贵爱慕一倾慕分辨一辨别体面一好看反义词:便宜一昂贵喜欢一讨厌爱慕一嫌弃体面一寒酸希望一失望理解词语:开辟:开辟,表示创造新事物、新天地、新事业等意思。
居然:就是“出乎人的预料,没想到”的意思。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嘱咐。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本文指桃子、石榴和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挂在枝头,让人一看见它们就产生喜爱之情。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榨油:榨,压出物体里的汁液,“榨油”就是榨取含油物体的油分。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落花生少年许地山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落花生少年许地山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落花生少年许地山》,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努力和追梦的故事。
许地山是一个生在农村的孩子,他家里很穷,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为了让家里过得更好,许地山决定去城市打工挣钱。
可他并不会做任何手工活,最后他选择了一份卖烤花生的工作。
刚开始时,许地山卖花生很吃力,但他不放弃,坚持练习和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出色的烤花生摊主。
在这个过程中,许地山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尽管生活中有波折与挫折,但许地山从来没有放弃过。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努力的重要性。
生命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克服它们。
许地山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所需要学习的。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理解到了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分享。
许地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分享快乐,这种友谊令人温暖。
我喜欢这本书所带给我的启示,感谢许地山的故事,让我更加的勤奋和坚定。
读完这本书,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不断追求梦想,相信自己,勇敢前行。
五年级上2《落花生》
五年级上2《落花生》《五年级上 2《落花生》》《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被选入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文章围绕着花生展开叙述,讲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场景。
作者的父亲通过花生,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花生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它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花生将果实深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了,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有没有果实。
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也让读者陷入了沉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
他们默默无闻,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比如那些辛勤的清洁工,他们每天早早起床,打扫街道,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整洁的环境。
他们的工作或许不被人注意,但却是城市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有那些建筑工人,他们在炎炎烈日下劳作,建造出了高楼大厦,让我们有了舒适的居住空间。
他们的汗水和付出,换来了我们的安居乐业。
教师也是像花生一样的人。
他们日复一日地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名声和财富,但他们的教育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医生也是如此,他们救死扶伤,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需要,他们就会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让人们重获健康和生命。
与花生相反,生活中也有一些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
他们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注重外在的形式和虚荣。
然而,这种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价值的人,往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显得脆弱和无力。
我们应该以花生为榜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虚荣和名利,而是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内在的品质。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
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花生的精神。
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要只追求表面的成绩和荣誉。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落花生少年许地山读后感
小学生读后感日记:落花生少年许地山读后感《落花生少年许地山》是一本诙谐幽默、充满人生哲理的小说。
它通过一个平凡孩子许地山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很多有关家庭、友情、努力和梦想的意义。
故事主人公许地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孩子,家庭非常贫困,但他却有一个非常懂事和睿智的母亲。
在母亲的教导下,许地山渐渐变得勇敢、坚强、有自信心。
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许地山走上了“落花生路”,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他先是种落花生,然后制作糖果,最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牛乳糖,犹如脑海中的想法化作现实。
许地山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也让我们明白了“梦想不是遥远,而是你脚下的路”。
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幽默的角色,比如飞来峰、小太阳和鞋刚,他们和许地山交往,为许多情节带来了欢笑和温情。
在这群好朋友的帮助下,许地山克服了许多困难,获得了成功。
这也告诉我们,朋友的支持和帮助非常重要。
另外,小说中也描绘了不同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许地山的母亲,她强调生活的艰辛和珍惜拥有的一切;而飞来峰则认为人生不是为了钞票,而是要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这些观点均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最后,这本小说所要传达的核心意义是“成功需要不断努力”。
看似渺小的一步一步,让许地山越走越远,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他们也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总之,《落花生少年许地山》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
它通过许地山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许多人生的真谛。
象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也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变得更加勇敢,坚实,心态更加健康。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
次年入燕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
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
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
[16]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东南亚和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
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
五年级落花生课文讲解
五年级落花生课文讲解
摘要:
一、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1.课文《落花生》的出处
2.作者许地山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二、课文内容概述
1.落花生的生长特点
2.课文讲述的落花生故事
3.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三、课文主题与价值观
1.勤劳与坚持
2.谦逊与朴实
3.无私的奉献精神
四、课文的艺术特色
1.寓言形式的运用
2.形象生动的描绘
3.朴素真挚的语言风格
五、学习建议与启示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文:
《落花生》是一篇五年级语文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
课文以落花生为载体,通过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了勤劳、坚持、谦逊、朴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等美好品质。
课文中讲述了在作者的家乡,有一种叫做落花生的植物。
它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果实累累。
尽管它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却依然努力地生长,为人们提供美食。
故事以落花生为线索,将勤劳、坚持、谦逊、朴实等品质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这些品质的内涵。
课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示了落花生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同时,许地山运用朴素真挚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使学生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勤劳、坚持、谦逊、朴实等美好品质。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总之,《落花生》这篇课文,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许地山的小故事
许地山的小故事
许地山是中国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以下是一个关于许地山的小故事:许地山小时候家境比较贫困,他的父亲是一名小职员,家里还有不少欠债。
为了还债,他的父亲带着全家搬到福建去谋生。
许地山小时候并没有受到什么良好的教育,但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有一年冬天,许地山跟随父亲来到福建的一个小山村。
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位老妇人被几个年轻人欺负。
许地山十分气愤,他勇敢地站出来为老妇人辩护,并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这件事让许地山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他开始尝试写作并逐渐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
在燕京大学学习期间,许地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天赋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绩,还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呼吁社会公正和平等。
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许地山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深造,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学成归国后,他成为了燕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和宗教学院教授。
在此期间,他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除了文学创作,许地山还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走在了抗日宣传的第一线,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是关于许地山的小故事之一。
他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不仅深受读者喜爱,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五年级上册-趣味故事·许地山童年受教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趣味故事·许地山童年受教《落花生》(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作者是许地山,下面讲的是他在童年时受父亲教育的故事。
许地山是现代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于台湾,三岁时随父亲迁居到福建龙溪。
1917年入燕京大学学习,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0年大学毕业,留校做助教。
次年和沈雁冰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开始了文学创作。
1922年留学美国、英国,研究宗教史。
1926年回国后,仍到燕京大学做教师,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中文学院教授。
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
1941年8月,因患心脏病逝世。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代表作。
从这篇散文中可以看出,许地山在童年时代,他父亲是很注意对他的教育的。
在《落花生》一文中描述了他小时候在园里的茅亭中吃花生,父亲教育他怎样做人的情景。
这篇文章很短,但要说起这“园里的茅亭”,却有着比较复杂的来历。
许地山的祖父是一位教书先生。
他在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马公庙购置了一所住宅,用其中的数间房子作为校舍,校舍后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上种些花草树木,还盖了一个茅亭。
许地山的祖父把这个小园名之为“窥园”。
这个名字有着很深的寓意。
古书中有“董子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的句子,“窥园”便是说,要像汉朝的大儒董仲舒那样,专心致志地讲学读书,长时间都没有工夫到园里看一眼。
许地山的祖父去世后,许地山的父亲就住在这窥园中,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窥园先生”。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在甲午战争后,他积极参加了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
斗争失败后,他带领全家逃到福建定居。
许地山的童年时代便是在福建度过的。
成年后,曾多次回台湾探望故居,因此他对窥园也比较熟悉。
他写《落花生》本是取材于福建的童年生活,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却是他所热爱的故乡台湾的旧家园。
“屋后有半亩隙地”,“园里的茅亭”等都是窥园中的景物。
许南英对子女教育很严,他曾写诗告诫许地山:“汝须操汝身,尤宜洁尔德。
《落花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落花生》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这篇散文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收获,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说学情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也善于交流。
学习上,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方法,但对文章实际内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
三、说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与讨论的形式,初步领会详略得当与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及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内涵,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内涵以及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课件展示法和引导启发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教学时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采用游戏形式:以“挖掘落花生”的方式来检查字词和词语进行导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教师过渡,引出新课。
大部分同学们都掌握了本课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的含义,但仍有一小部分同学对重点词语掌握的不够准确,希望在课下的时候及时做好复习。
《我的童年》许地山 阅读感受
《我的童年》许地山阅读感受《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有223页,是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合集。
作者是高尔基,他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波什科夫。
高尔基曾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高尔基是个很阳光的作家,他改变了当时文坛上的苦闷颓废的文风,因为他的作品李总洋溢着乐观的精神。
安武林曾说过:在我看来,世界上优秀的文学名著如牛毛,但能给以力量的作品并不多见。
很多时候,我都愿意把高尔基的三部曲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提并论,如果仅从给人以激励和力量的意义上说。
如果文学不能给人以真善美的力量的话,那么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可疑。
多么高尚的评价啊!这可能就是我不厌其烦的看这本书,不知理由的喜欢上这本书的原因吧!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作者在童年时期的喜怒哀乐;第二部分讲作者因家里经济贫困来到小镇上打工;第三部分讲作者因尼古拉叶夫列伊诺夫的推荐去喀山求学遇到的困难,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克拉斯诺维渥多村。
有些故事让我泪流满面,有些故事却让我豁然开朗。
童年的单纯无暇,青年的好胜种种画面浮现在我的面前,可能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正如《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那样。
我的感悟是: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这个过程中,一种人不断的为社会做贡献,一种人却干一些非法事情。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因环境而变化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自己的过去,虽然有些人过去很糟糕,但是人不能因为自己的过去而毁坏自己的前途,过去或许很难忘掉,但必须忘掉,不然你的未来会有许多障碍,你的存在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存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帝是公平的,好人会得到上帝的奖励,相反,坏人也会得到上帝相应的惩罚。
一个人应该知足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要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然等到后悔时就晚了,记住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快乐、难过、启发、感悟,甚至对社会的对人生的认识很大,很大,将会在我困难是帮助我解决挫折。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欢迎查看。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文原文: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写作特点:《落花生》这篇习作例文在写作上主要的特点是以物喻人。
例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去学习这篇例文。
1、例文在结构上以“落花生”为线索,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顺序写的。
收获节时对花生的议论是重点,至于种花生和收花生的情况写得简略。
2023年最新五年级《落花生》读后感
2023年最新五年级《落花生》读后感《落花生》,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2023年五年级《落花生》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3年五年级《落花生》读后感篇1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是许地山在《落花生》一文中写的体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许地山一家人在后院议花生,从而悟出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学花生,做一个朴实无华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文中许地山对花生做出了不同的议论,他的父亲再问他们花生的好处时。
他们只是说出了花生的好吃,价格的便宜,可炸油的好处。
可他们的父亲却把花生与石榴﹑桃子﹑苹果做了对比,写了石榴、桃子、苹果它们都有着华丽的外表,可花生不是,它不光好吃,它还默默无闻的奉献,朴实无华的精神,它的外表虽不华丽,可对大家的好处却很大。
它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这使我想起我们身边的清洁工,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人,他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我们起床出门,他们就隐身在那早晨的霞光下,他们的外表没有那么的华丽耀眼,可他们为我们除去城市的污垢,用他们那勤劳的手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个干净整齐的大街小巷,可是有的人却不认可他们的劳动,有的人见到他们就会躲开,他们没有因此而不去工作,他们依然给我们带来一个优美的环境,他们是世界园丁,他们是环境的保护者,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
我们小学生更要做一位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做一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无用的人。
我们要学习落花生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也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担当。
2023年五年级《落花生》读后感篇2我读了《落花生》这篇课文,深有感触,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课文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一个花生收获的季节,有一户人家种了一亩地的花生,到了收获时,他们就请父亲来尝尝他们的新花生。
浅谈《落花生》一文中的母亲形象
浅谈《落花生》一文中的母亲形象《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内容比较真实地记叙许地山小时,父亲以“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的故事。
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许地山以后不仅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多数评论者都关注到了父亲说的话,也挖掘了文章中父亲的育人艺术,几乎没人关注母亲在这次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哪么究竟文章中有没有反应母亲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期望呢?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查找许地山原文知道“空地”原来作“隙地”。
“隙”字在空间感上强调的是狭窄而细长,“空”字则无法突出这点,这让我们想到,本来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或者说由于过分狭窄而无人问津的地方,早早就进入母亲心目中,掂量再三,觉得适合种花生。
但却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早就想好了种花生,却不告诉孩子们,用一句带有征求意见性的语句,让我们看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尊重和关爱。
也体现出母亲善于利用情景、创设情景的育人技巧。
尤其是“可惜”一词,给我们营造了一位勤俭持家,会把持家庭的母亲形象。
当收获的时候,母亲张罗,提议“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收获节,是台湾高山族的一种习惯,是人们在收获后,庆祝丰收,交流文化,增进情感的一种活动。
许地山先生出生在台南,母亲按照当地的习俗张罗这样一个节,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感受收获的喜悦、分享成果,更主要的目的在庆祝丰收的同时,交流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增进认识。
可见母亲是别有用心的,是善于把握机会的智者,想适时的给孩子们良好的家庭教育。
请“父亲”来,一方面是请他尝尝花生,另一方面也是给她请来的主持,是给孩子们请来的平等中的首席。
母亲则如导演一样将自己置身于幕后,但整个事件却是她一手策划和安排的。
“尝”字似乎就提前暗示出了一切,不是简单地吃,而是要辨别滋味的。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知识梳理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知识梳理一、主题《落花生》记叙了“我”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
课文围绕落花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体现了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
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奉献。
——许地山三、词语:半亩播种浇水吩咐榨油便宜石榴爱慕高矮四、理解句子。
1.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答:“居然”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家收获时的惊喜兴奋的心情,也体现了花生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2.“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3.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答:这是文章的中心句,点明主旨——我们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的人。
五、课后习题1.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答: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2.从课文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花生味道美、价格便宜、可以榨油、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3. 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落花生》有感作文
读《落花生》有感作文读《落花生》有感作文读《落花生》有感作文1《落花生》这篇文章讲的是小时候,许地山受到的依次父亲以花生对他们进行的一次教育。
其中一句给我的感受最深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要做有用的人,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地做贡献,不求名利;别像其它富人一样,炫耀自己,说自己有多少钱。
花生是那么朴实无华,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地做贡献,人要活的有价值,要用志气和尊严做自己的脊梁,挺直腰杆;用高贵的品质做自己的精神支柱,才是最有价值的!读《落花生》有感作文2上个学期,我学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因为荒着怪可惜的,所以作者家里人开辟出来种花生,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母亲建议在茅亭里过一个收获节,还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让父亲也来尝尝他们的新花生,那晚,父亲给作者他们讲了花生的好处和教作者做人的道理。
当我读到“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时,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的数学考得了第一名,就有点飘飘扬了。
到了下课,许多同学来祝贺我,我就更加骄傲了,后来的几次考试,成绩明显下降,当我看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时,我是多么的惭愧啊!当我有读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时,让我想到大街上有许多男人满身西装革履,却开口就是粗言烂语,让人不见其烦。
但有一些人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表,但是却一心想着为人民贡献,例如清洁工人,他们朴实无华。
因为有了他们,所以这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落花生》中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念念不忘。
读《落花生》有感作文3不过我们有的住三楼,有的住四楼,不能一起玩;350字作文“老爷爷你,您怎么了。
不,我再上会儿网,看看我种的菜熟了没,别东辉儿给偷了。
我会种绿色天然的食品?曼提斯这么大的身躯,我知道小小的萤火虫是不够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零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
趣味故事·许地山童年受教
《落花生》(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作者是许地山,下面讲的是他在童年时受父亲教育的故事。
许地山是现代著名文学家。
他出生于台湾,三岁时随父亲迁居到福建龙溪。
1917年入燕京大学学习,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0年大学毕业,留校做助教。
次年和沈雁冰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开始了文学创作。
1922年留学美国、英国,研究宗教史。
1926年回国后,仍到燕京大学做教师,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1935年赴香港大学任中文学院教授。
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
1941年8月,因患心脏病逝世。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代表作。
从这篇散文中可以看出,许地山在童年时代,他父亲是很注意对他的教育的。
在《落花生》一文中描述了他小时候在园里的茅亭中吃花生,父亲教育他怎样做人的情景。
这篇文章很短,但要说起这“园里的茅亭”,却有着比较复杂的来历。
许地山的祖父是一位教书先生。
他在台湾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马公庙购置了一所住宅,用其中的数间房子作为校舍,校舍后有一大片空地,空地上种些花草树木,还盖了一个茅亭。
许地山的祖父把这个小园名之为“窥园”。
这个名字有着很深的寓意。
古书中有“董子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的句子,“窥园”便是说,要像汉朝的大儒董仲舒那样,专心致志地讲学读书,长时间都没有工夫到园里看一眼。
许地山的祖父去世后,许地山的父亲就住在这窥园中,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窥园先生”。
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在甲午战争后,他积极参加了台湾人民的反日斗争。
斗争失败后,他带领全家逃到福建定居。
许地山的童年时代便是在福建度过的。
成年后,曾多次回台湾探望故居,因此他对窥园也比较熟悉。
他写《落花生》本是取材于福建的童年生活,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却是他所热爱的故乡台湾的旧家园。
“屋后有半亩隙地”,“园里的茅亭”等都是窥园中的景物。
许南英对子女教育很严,他曾写诗告诫许地山:“汝须操汝身,尤宜洁尔德。
反躬既无惭,即以身作则……临财慎操持,动气自遏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要好好地锻炼身体,尤其应该要使自己具有纯洁朴实的品德。
检查自己的行为已没有可惭愧的地方,那就要把过去的行为作为准则继续那样做。
遇到要发财的时机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道德节操(不要贪不义之财);遇上生气的事,要注意冷静,要控制自己。
许南英教育子女的情况在《落花生》中也可明显地看出来,他是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机会来教育孩子的。
在吃花生时,就根据花生的特点提出:“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许地山严格遵守父亲的教诲,在道德品质修养方面要求自己很严。
他自己取笔名叫“落华生”,“华”与“花”是同一个意思,笔名的寓义就是要做落花生那样
朴实而有用的人。
他还多次写文章提倡尚实,做有用的人,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的这种思想深受后人的赞赏,被后人概括为“落华生主义”“落华生精神”。
许地山在读书治学方面也继承了祖上那种“三年不窥园”精神,非常勤奋刻苦。
他把自己的居室曾名为“面壁斋”,意思是心不二用,目不斜视地读书。
他说:“这样才能专心致志,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广博知识,明析道理。
”正因为这样,他到后来才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他通晓中国文学、宗教史,并对佛学、哲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都有研究。
他还成了一个很有成就的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有散文集《空山灵丽》,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等。
他的作品在当时的读者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