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合集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侵害猪只,可引起全身性出血和败血症,严重危害猪的生长和生产。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以下将结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特点1.易传播: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口腔、呼吸道、皮肤等途径感染猪只,尤其是在密集养殖条件下易造成疫情扩散。

2.高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致病性很强的细菌,容易侵入宿主的血液和组织引起全身性感染,对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3.多发季节: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夏秋季节易发生,因为这种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副猪嗜血杆菌的生长繁殖。

4.潜伏期短: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猪只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病变发展迅速,呈急性感染的特点,病情恶化迅速。

5.易引起死亡: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可导致全身出血、败血症、休克等严重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猪只死亡。

二、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猪场通风良好,控制环境温湿度,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

严格落实饲料卫生制度,防止食物受污染。

2.提高养殖水平: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定期做好猪只的健康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3.科学用药:对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只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药物。

4.加强疫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场和周边环境进行检测,掌握病情发展动态,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5.加强入场检疫:引种猪只和疾病携带者进场前应进行严格检疫,阻止病原菌传播源的输入。

对疑似感染病例的肉及其制品,要及时销毁处理,避免病原菌在场内传播。

6.加强动物隔离:严格控制猪群流动,避免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只与其他健康猪只接触,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特点:1. 发病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尤其是3-8周龄的仔猪和采食较差的生病猪。

高温、湿度大、密度过高、环境脏乱等因素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的重要诱发因素。

2.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腹泻、发热、呼吸急促、肌无力和贫血等。

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

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多脏器病变和出血,主要累及脾、肝、肺和淋巴结等器官,可见出血点和出血灶。

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仔细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如贫血、发热、腹泻等,结合猪群的病变情况来推测是否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

2. 细菌学检查:可以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或脏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如革兰染色和培养,从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并进行鉴定。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病死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如出血和病变器官的变化,进一步确定诊断。

治疗: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对抗生素敏感,可以选择投入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一次,连续3-5天。

2. 免疫治疗: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传播程度,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改善饲养环境:改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机会,如加强清洁消毒,改善通风条件,合理控制猪群密度等,以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发热、腹泻等,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分析、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手段。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治疗
现身体 颤抖 、 共济 失调 、 抽搐、 躺卧, 可 视 黏 膜发 绀 , 3 ~5 d
死亡 。
细长的及丝状的菌体 , 均为副猪嗜血杆菌 。
2 . 3 免 疫组 化 法( I HC) 诊 断
利 用 该 技 术 已从 实 验 性 感 染 的 临床 病 料 中检 出 HP S , 此
样 花纹 。
1 副 猪嗜 血杆 菌病 的流行 特点
副 猪 嗜 血杆 菌病 是 由 副猪 嗜 血 杆 菌 引起 的 , 以 纤 维 素 性
浆 膜炎 、 多发性关 节炎 为主 要特征 , 也 称 革 拉 瑟 氏 病 。副 猪
嗜血杆菌属革兰 氏阴性 短小 杆菌 、 形 态 多 变 。有 报 道 显 示 ,
强 毒 力 菌 株 一 般 呈 短 杆 状 。有 1 5个 以 上 血 清 型 , 其 中 血 清
型 4 、 5 、 1 3最 为 常 见 ( 占7 O 以上) 。
1 . 1 发 病 情 况
病 例 主 要 是 1周 龄 到 2月 龄 半 的育 幼 猪 做 出 较 为 准 确 的 判 断 。镜 检 发 现 从 单 个 的 球 杆 菌 到 长 的 、
1 . 2 . 1 急 性 型 。病 猪 主 要 表 现 发 热 , 体温高达 4 O~
4 2 . 5℃ , 精神沉 郁 , 食欲减退, 气喘, 咳嗽 , 反应 迟 缓 , 呼 吸
困难 , 鼻孔有粘 液性及浆液 性分泌物 。随着 病程 的发展 , 病 猪 出现 腹 式 呼 吸 、 关 节肿 胀 、 疼痛、 跛行、 步 态僵 硬 , 同 时 出
2 . 1 涂 片镜检
无 菌 取 出病 猪 胸 水 、 腹水 、 心 包 腔 渗 出物 , 肝、 肾、 心 以 及 血液涂片 , 染色 , 显 微镜 下观察 。有大 小不 等 , 短 小杆 状 、 球 杆形 、 丝状 等 多 种不 同形 态 细 菌 。 美 蓝 染 色 , 两极 浓染 、 革 兰 氏 阴性 , 胸水 、 腹水 、 心包 腔 渗 出 物 中细 菌 数 量 相 对 较 多 。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猪副嗜血杆菌病(Swine Dysentery)是一种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

猪副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导致猪产生严重的腹泻和粪便中带血。

这种疾病对猪的健康和经济影响严重,因此对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一、流行学诊断1.病原学诊断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原学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测。

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分离和鉴定猪副嗜血杆菌来确诊疾病。

PCR检测则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猪副嗜血杆菌进行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清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诊断疾病,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低,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2.流行病学调查对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疫情的调查和监测。

疫情调查可通过对疫点猪场进行病原学检测,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

监测则是对猪场进行定期的疫情调查,以及对出栏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传播。

3.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主要通过病猪的临床症状来进行。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带血粪便、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通过这些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猪的疾病情况。

二、防控措施1.加强猪场管理猪场的管理对于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粪便的滞留和积聚。

定期对饮水和饲料进行检测,确保其清洁卫生。

做好猪的常规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

2.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对于防控猪副嗜血杆菌病同样重要。

严禁非法流通猪只和肉类制品,杜绝病猪进入猪场;严格控制猪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减少外界病原菌的输入。

3.疫苗接种采用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市面上已有相关的疫苗,可有效预防疾病。

猪场可以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流行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方案。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猪群中较为常见,但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耐受性较强,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1. 病原学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弯曲的形态,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红色。

该菌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2. 传播途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猪群中的感染者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被健康猪群摄入后发病。

副猪嗜血杆菌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引发感染。

3. 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常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患病猪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发热、关节疼痛等。

部分患猪可能出现败血症。

4. 潜在的人畜共患病:除了在猪群中引起疫情外,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研究表明,人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肉或者猪粪便等方式也可能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相应的疾病。

1.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猪群中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应当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和核酸杂交技术已经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便利。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也可以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1. 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当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防控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防控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防控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减少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们需要掌握有效的预防与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预防和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步骤和方法。

一、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为了预防和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养殖户们应该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

首先,保持猪舍的清洁,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清理猪舍中的粪便和废料,以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要确保饮水设备和食槽的清洁,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二、完善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户们应该按照兽医师的建议,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能够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确保合理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和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确保猪的饮食营养均衡,增加猪的免疫力。

其次,要注意合理的饲喂方式,避免过度喂食或喂食不足,以防止猪出现饥饿或消化不良等情况。

另外,合理的饲养密度和生态环境对于猪群的健康也非常重要,要确保猪舍的通风和温度适宜。

四、严格的外防措施为了防止猪副猪嗜血杆菌病从外界传入猪群中,养殖户们应该采取严格的外防措施。

首先,要实行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对进入养殖场的猪只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

此外,要注意防止人员和物品带入细菌,定期给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正确的防护装备。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需要养殖户们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完善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采取严格的外防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养殖户们要时刻保持关注,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好猪群的健康,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养猪技术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和胸膜炎,对任何年龄段的猪群都具有严重危害,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近几年,该病已经成为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危害的一种典型细菌性疾病,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传播途径。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带菌猪,特别是带菌猪会造成较大面积的传播。

一般来说,除无特定病原体猪外,大部分猪都含有该菌,往往在健康猪的呼吸道内存在,具有微弱毒力。

发病率的高低与猪免疫状况、细菌毒力密切相关。

另外,长途运输、气候炎热、受凉、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等,也会影响该病的发生。

发生特点。

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一般在断奶前后以及保育阶段比较容易发病,发病率通常为10%~15%,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能够达到50%左右。

部分仔猪群由于没有获得母源抗体,会在断奶后1周出现发病,在断奶后10~42天达到发病高峰。

该病尽管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是春、秋、冬三季的发病率相比于夏季要高。

在整个猪群中,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对其他多种全身性疾病的轻重程度以及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既与病毒性呼吸道冠状病毒相关,也与支原体肺炎逐渐流行相关。

2、临床症状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被毛失去光泽,腹泻,呼吸困难,咳嗽,共济失调,关节肿胀等,且还会伴有化脓性鼻炎、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心包炎以及胸膜炎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发生流产,公猪患病后会呈现跛行。

病猪发生急性感染后通常在2~5天内死亡,慢性感染通常经过大约15天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且病猪预后不良,往往会形成僵猪。

3、实验室诊断病料采集。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胸腔积液、腹水、肝脏、心脏以及肺脏作为材料。

细菌分离与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先对病料表面使用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接着使用火焰进行消毒,再使用无菌剪刀剪取非病变与病变相交处的深部组织,在胰蛋白大豆琼脂(TSA)培养基上涂布,放在5%二氧化碳、37℃恒温培养箱中进行24 h培养,对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镜检,接着进行纯化,再次于TSA培养基上接种,放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会长出灰白色半透明状的圆形菌落,直径在1~1.5 mm左右,表面湿润、光滑。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治对策
克+ 益福 佳 ( 主要 成分 : 氟苯 尼考 )0 50克/ 吨饲料 。
力、 免疫 力下 降 , 而导致 副猪 嗜血 杆菌 病 的发生 。 进
‘ 62母 猪 的免 疫水 平和 乳猪 的断奶 E龄 、仔猪 . l 的感 染 日龄 等 因素有 关 , 进 而影 响仔 猪 的发 病 时 并 间及 发病 死亡 率等 。 63副 猪 嗜血 杆 菌 病 与 猪群 的健 康 水 平 有 关 。 - 临床上 常见 出现健 康猪 发生 副猪 嗜血 杆 菌病 , 出现 急性 发作 引起严 重 的临床 症状 。 64应 激 因素 。 与 管理 不 善 ( 断奶 、 群 、 . 如 转 混 饲、 料、 换 防疫 等操 作不 规 范 ) 环境 恶 劣 ( 、 如通 风不 良、 湿度 太 大 、 差 太 大 、 密度 饲 养 群 体 、 舍 空 温 高 猪
节 炎
链球 菌病 : 副猪 嗜血杆 菌病 与链 球 菌病 较 难 区
分 。链 球菌 病不 同的 日龄 均 可发生 , 血症 和 神经 败 症状 较多 见 , 次为关 节 部位 肿大 , 其 关节 液浓 稠 ; 而
副猪 嗜血 杆 菌病 关 节 上 下都 表 现 肿 大 .关 节 液 清
2 一 今 日畜牧兽医 2 1.2 7 0 20
71加强 饲养管 理 , . 减少应 激 。 保持 合理 的饲 养 密 度 ; 理好 通 风 和 保 温之 间 的矛 盾 , 持 好 的空 处 保
气 质量 ; 注意 天气变 化 , 减少 应激 反应 。 72注意 环境 卫生 , 持 日常 消毒 , . 坚 建立 猪场 生
物安 全体 系 。 73 定 科学 而符 合猪 场实 际的免 疫方 案 。规 ,制 模 化 猪 场在 做好 猪瘟 、 狂犬 病 、 伪 圆环 病毒 病 、 蓝耳 病 等 重要 免 疫 的 同 时 ,应 该 根 据本 场 疫 病 实 际情 况, 针对部 分 细菌性 疾病 做好 免疫 预防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只和其他动物,但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该病在猪只群体中传播迅速,导致生产力下降,并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养猪业务相关人士和兽医来说至关重要。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源进行传播。

感染后,猪只可能表现出以下症状:发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皮肤瘙痒、腹泻和贫血等。

患病的猪只还可能出现关节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并发症。

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因此猪只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并逐渐丧失生产能力。

诊断方法要确诊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

通过观察患猪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患病。

接着,兽医需要收集患猪的血液、粪便和尿液等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体检测。

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通过血清学检测和培养分离法来确认诊断。

还可以根据猪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副猪嗜血杆菌病,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目前,治疗该病主要依赖于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猪只的个体情况,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或者注射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新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卫生管理,以帮助猪只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于猪只的饲养环境和饲料水源需要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维护饮水设施,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对于新引入的猪只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不携带病原体。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也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注意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扩散范围也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目前,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兽医人员和养猪业务相关人士仍需不断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监测和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防控措施,以实现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防治。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主要特点为高度致死性和病变范围广泛。

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生物安全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或水源进行传播。

感染后猪会出现食欲减退、体温上升、呼吸急促、下痢、皮肤发绀、出血等症状。

病程一般很短,大多数猪在感染后一天内死亡。

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出血、淋巴结肿大、器官肿胀和气道充血等,尤其是肝脾肿大明显。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有助于与其他猪类疾病鉴别,例如猪瘟、猪流行性腹泻等。

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对死猪进行尸检,观察病理变化,包括器官肿胀、出血、肉眼可见的小出血点等。

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分离和培养细菌,以及使用特异性试剂进行鉴定,确诊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物安全措施。

抗生素是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关键。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

根据病菌的耐药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生物安全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隔离治疗、加强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

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

通常只感染猪,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

通常情况下,母猪和育肥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携带者。

可影响2-4周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

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二、临床表现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体况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多呈苍白,耳梢发紫(樱桃红),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与仔猪水肿病很相似,临床中应注意区分,以免造成误诊。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贫血、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感染母猪多出现关节肿胀、跛行、颤抖等亚临床症状。

这也是引起哺乳仔猪感染的主要原因。

三、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简称六炎)。

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且浑浊,有时肺脏发生粘连、肿胀、出血、淤血。

四、诊断确诊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

有条件可做细菌分离鉴定。

鉴别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形态上极其相似。

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不能使用间接血凝实验进行鉴别。

但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发病表现为纤维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症状严重、迅速发展和死亡率较高。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测,治疗则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严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高热、寒战、体温不稳定等严重症状,常伴有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2. 迅速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进展较快,常在数小时至几天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脓毒症、内脏器官功能衰竭等。

3. 死亡率较高: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情严重,且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其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在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高热、寒战、中毒症状等,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等异常,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

病原学检测可通过分离和培养副猪嗜血杆菌进行确诊,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进行初步筛查。

3. 影像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出现多种器官的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如肺部感染、心脏炎症等,可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早期和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对于控制感染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2. 支持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常伴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疗、抗休克等。

3. 外科干预: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患者,如合并脓胸、脓尿等并发症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猪副嗜血杆菌病(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细菌病原体的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播,导致猪只出现发热、红斑、关节炎等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

猪副嗜血杆菌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诊断1. 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的猪场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发病数量、发病时间、发病猪只年龄、种类、繁殖状况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了解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途径和疫情流行规律。

通过调查可以掌握疫情的发生时间、地点和传播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室检测利用血清学、微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患病猪只的血清和病变组织进行检测,以确认病原体的存在。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猪副嗜血杆菌进行鉴定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

3. 临床诊断通过对患病猪只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和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对猪副嗜血杆菌病进行临床诊断。

患病猪只表现出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红斑、关节肿胀等症状,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疾病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

二、防控措施1.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定期对猪场的饲料、饮水、饲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猪只舍的清洁干燥,避免粪便滞留和积水,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滋生。

2. 养殖环境改善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饮水和饲料的污染。

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避免猪只过度拥挤,减少疾病的传播。

3. 疫苗防控对患有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猪只进行预防性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采用成熟的疫苗对猪只进行定期的预防接种,建立疾病免疫屏障,减少疫情流行。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为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只,但也有可能对人类造成感染。

该病在猪只中具有较高的潜在威胁,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公共卫生危害。

对猪副嗜血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宿主。

副嗜血杆菌是典型的典型细菌,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副嗜血杆菌的猪只,特别是患有临床症状的猪只,它们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方式排泄病原体,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源头。

病原体还可以经由猪只排泄物、食品或水源污染传播给其他猪只。

而易感宿主主要是猪只,特别是幼年猪只,由于免疫系统不够成熟,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诊断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厌食、贫血、血尿、猪只乏力等表现。

病原学检测主要是通过采集猪只血液和组织标本,进行PCR、细菌培养、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方法,以确定是否感染了副嗜血杆菌。

流行病学调查则是通过调查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病原体传播途径等信息,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在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方面,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加强疫病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等。

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定期清洁消毒养殖场环境,保持饲养场所的干净整洁,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猪只的饲养品质和健康状态,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3.加强疫病监测和检测,对猪只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减少传播风险。

4.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完善疫苗接种制度,加强猪只的免疫防控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5.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定期对疫情发生的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高效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疾病在猪类中广泛传播,对猪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以便广大养猪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防治这种疾病。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主要特点包括:①在猪体内定植数量巨大,可以在猪血液中存活并引起感染;②可以引起败血症、败血症性关节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严重疾病;③易感染年龄主要是出生3周至3个月的仔猪,由于仔猪的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④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严重者往往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观察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发热、食欲不振、活动力减退、关节疼痛、皮肤发红、呼吸急促等。

养猪者可以通过观察猪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

2. 血液检测对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猪进行血液检测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血液培养、PCR检测等方法来确认是否存在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3. 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于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来确认死因,包括肺部、心脏、脾脏等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1. 使用抗生素对于被确诊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的猪,可以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2.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副猪嗜血杆菌容易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猪体,因此需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猪之间的接触和交叉感染。

对生猪场的消毒工作也需要加强,以杀灭环境中的副猪嗜血杆菌。

3. 提高猪的免疫力对于仔猪来说,提高其免疫力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关键。

可以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加强仔猪的营养,注重环境卫生等,从而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对猪类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

养猪者需要密切关注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症状,尽快进行检测和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羹X IJ M U S H O U Y I 畜 牧 兽 医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口 吴 华 英
副 猪 嗜血 杆 菌 病 简 称 HPS,通 常 也被称为 多发性纤维 素性浆膜炎和关 节 炎 .在 断 奶 猪 和保 育 猪 中 比 较 常 见 , 由 于 处 于 该 猪 龄 的 猪 抵 抗 能 力 较 弱 , 因此 该 病 的 死 亡 率 较 高 。 随 着 相 关 技 术 的 发 展 .对 HPS进 行 有 效 防 治 已 经 取 得 较 大 进 步 。本 文 将 对 该 病 的流 行 特 点 以及 预 防进 行 研 究 。
2.1改 善 饲 养 管 理 条 件 在 养 殖 过 程 中 ,应 该 保 证 猪 圈 的 环 境 卫 生 .确 保 严 格 执 行 消 毒 制 度 。保 证 环 境 干 燥 。 同时 使 用 百 分 之 二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对 猪 圈 的 地 面 以及 周 围 墙 壁 进 行 处 理 ,一 段 时 间 后 使 用 清 水 进 行 冲洗 ,冲 洗 过 后 使 用 消 毒 设 备 完 成 消 毒 。 同 时 应 该 保 证 猪 圈 的饮 用 水 供 应 情 况 ,保 证 水 质 干 净 ,同 时 重 视 饲 料 的 质 量 ,确 保 为 猪 群 生 长 提 供 优 质 环 境 。通 过 保 证 外 部 环 境 的 干 净 正 经 ,为 猪 健 康 成 长 奠 定 基 础 ,避 免 出 现环 境 恶 劣 诱 发 疾 病 的 情 况 。 2.2避 免 刺 激 因 素 HPS的发 病 与 周 围 的刺 激 因素 有 很 大 关 联 ,因 此 在 猪 群 饲 养 过 程 中 应 该 通 过 控 制 饲 养 密 度 .保 证 猪 圈通 风 效 果 ,避 免 刺 激 因素 对 猪 群 的 影 响 。同 时 对 于 易 感 病 的 猪 应 该 进 行 隔 离 喂 养 ,有 效 避 免 相 关 疾 病 在 猪 群 内 的 传 播 。 同 时 在 饲 养 过 程 中 还 应 该 重 视 天 气 变 化 .如 需 在 饲 养 过 程 中进 行 长 途 运 输 或 者 免 疫 接 种 ,应 该 提 前 对 饮 水 进 行 电解 处 理 。通 过 饮 水 处 理 ,将 可 能 存 在 于 水 中 的 感 染 源 提 前 消 灭 掉 ,确 保 幼 崽 健 康 成 长 。 2-3及 时 进 行 免 疫 接 种 在 猪 群 饲 养 过 程 .还 应 该 及 时 制 定 科 学 的 免 疫 方 案 ,同 时 应 该 按 照 饲 养 规 模 做 好 猪 瘟 、 蓝 耳 病 等 疾 病 的 防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
蓝耳病 、 圆环 病毒 感染 等 免疫 抑制
物 防控 带来 相 当难 度 。 性 疾病 发 生后 , 猪 只免 疫力 和抵 抗力 下 降 , 则 可 引起 混 合感 染 ; 呼 吸道 疾病 的存 在 , 则可 加剧 本 病对 猪 只 的危 害 。 副猪 嗜血 杆菌 属条 件性 致 病菌 , 一 旦管 理不 善 、
定 时、 定量 , 确保饲料新 鲜优质。适 当降低 饲养密 度, 加 强保 温通 风 , 净化猪舍环境 , 减 少 各 种 应 激 因 素, 提高猪体抗病能力 。 4 . 2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 的有效途径。 根 据本 病发 病 规律 , 可 在饲 料 或 饮 水 中添 加 药 物 进
3 8
浙 江 畜牧 兽 医
2 0 1 7年 第 4期
副 猪 嗜 血 杆 菌 病 的 流 行 特 点 及 综 合 防 控 兽 医局 , 山 东 沂南 2 7 6 3 0 0 ) 中 图分类 号 : ¥ 8 5 8 . 2 8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5— 7 3 0 7 ( 2 0 1 7 ) o 4— 0 0 3 8— 0 0 2
素8 0 m g ; 或金霉素 3 0 0 m g +阿莫西林 2 5 0 m g + 支 原净 1 0 0 mg , 预 防效 果 良好 。 引入 种 猪 时 应 在 隔 离
期 间进 行 1~ 2次 药 物 预 防 , 配种前 2 5 d再 进 行 一 次预防; 可 在每 k g 饲 料 中添 加氟 苯 尼考 3 0 0 m g ,阿 莫 西林 2 0 0 m g , 连喂 1 5 d , 预 防效 果 良好 。 4 . 3 严格 消毒 防控 病 原 微 生 物 侵 入 、 繁殖 、 扩 散 是保护猪群健康 的关键。实际生产中 , 良好 的消毒 灭 源 措施 能有 效控 制病 原 微生 物 的生 长繁 殖 、 传播 , 切 断病 原微 生 物 的生 存 、 传 播 之 路 。猪 群 人 栏 前 应 彻 底 清理 猪舍 卫 生 , 可用 2 % 氢 氧 化 钠 水 溶 液 喷 洒 猪 圈地 面 和墙 壁 , 2 h后 用 清 水 冲 净 , 再 用 碘 制 剂 喷 雾 消毒 , 连续 喷雾 消毒 3~ 5 d 。 4. 4 免 疫预 防 接 种 疫 苗是 防控 副 猪 嗜血 杆 菌 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对策

表 2 凝 乳 法检 测 3 2头 奶 牛 乳 房 炎 阳 性率 比较 头 , %
②为 了减少挤奶 器对隐形乳 房炎的刺激性 , 对小
型 挤 奶 器 挤 奶 和 手 工 挤 奶 进 行 了 比较 。结 果 表 明 , 手
参考文献 :
f l 1 孙锡 斌 . 动 物性 食 品卫生学 [ M] . 北京 :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2 ~ 4周龄 的仔猪 和青年猪 . 1 0 ~ 3 0日龄 的仔 猪最 易感 染 ,主要 是在 断奶和保 育 阶段 发病 ,发病率 一般 在
1 0 %~ 1 5 %, 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 5 O %。 副猪 嗜血 杆 菌 主要寄生在猪的鼻腔等上呼吸道 内 . 主 要 是 由患 病 猪 和 带 菌 猪 通 过 空 气 或 消 化 道 等 途 径 传 播 ,另 外 . 共
是 目前影 响养猪产业最典型 的细菌病之一 。
1 流 行 特 点
用针 头和阉割也有 可能传播该病 口 ] 。
2 临床 症 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副 猪 嗜血 杆 菌病 主 要 的 传 染 源 为 发 病 猪 、 隐性 带
收稿 日期 : 2 01 4 — 0 8 — 2 5
1 0 ~ 6 0 日龄 仔 猪 感 染 发 病 后 可 出现 典 型 症 状 , 育 肥 猪 感 染 多 见 慢 性 症 状 ,另 外 哺 乳 母 猪 也 可 感 染 发
4 0 . 63 %。
乳房 炎检测结果来看 , 该 奶 牛场 奶 牛 隐 性 乳 房 炎 阳 性
率较 高。 分析其原 因, 主要与天气温度高 、 牛 舍 内卫 生
条件较差 、 粪便未及 时清 除 、 牛舍湿度高 、 奶牛场 活动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及防治特点

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及防治特点

专题本栏目旨在关注行业流行性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诊疗、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更精彩更全面的疾病分析..欢迎来稿E-mail:sysc.zn@ 引领兽药市场/直面兽药销售/沟通兽药产销/探索营销之道指南巨题关注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猪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也可表现为肺炎、败血症和猝死遥本病于1910年由德国学者Glasser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革拉斯病(Glasser Disease)。

该病目前己经呈世界性分布,并称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及防治特点曹三杰文翼平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猪病研究中心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病的流行特点:一是近年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遥主要体现,第1是病原学调查在全国多个省区均能成功分离副猪嗜血杆菌(HPS),且分离率多为28.3%-42.63%;第2是血清学调查在全国多个省区的未免疫猪群中其抗体检出阳性率较高,第3是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其核酸检出阳性率较高遥二是近年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HPS)病的流行混合感染其他疫病严重遥如四川农大猪病研究中心对采集的能分离培养出HPS的48份病料以PCR或RT-PCR方法进行HPS、PCV2、PRRSV病原同时进行检测,PCV2的核酸阳性检出率为64.6%(31/48)、PRRSV的核酸阳性检出率为58.3%(29/48)、PCV2-PRRSV的核酸阳性检出率为29.19% (14/48)。

三是近年来我国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HPS)优势血清型多以4型和5型为主,其次有12型、13型、1型和7型等遥统计分析国内报道的HPS分离血清型,4型菌占比为25.00%(219/876)、5型菌占比为26.71%(234/876),12型________编辑部电话:*************业务微信131****1261编辑微信a川门08913指南专题酣指南专题雷占比为6.50%(57/876)、13型菌占比为8.56%(75/876),1型菌占比为4.68%(41/876)、7型菌占比为6.62%(58/876)遥四是近年来我国流行的副猪血杆菌(HPS)耐药性较为严重,四川农大猪病研究中心随机选取的200株HPS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对青霉素、氨节西林、替米考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氟苯尼考和粘杆菌素敏感率相对较高,对头抱嗟咲、头抱嗟躬最为敏感遥针对我国HPS的流行特点,建议我国该菌的防制特点:一是重点查清防控区域内HPS的流行危害程度、优势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基本情况;二是查清防控区域内HPS混合感染其他疫情情;三是做好控制防控区城内猪疫病的系统管理和防措施的全面落实遥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特点;防控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parasuis,HPS)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猪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也可表现为肺炎、败血症和猝死遥本病于1910年由德国学者Glasser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革拉斯病(GlasserDiseas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原 因分析
在猪肺炎中 ,副猪嗜血杆菌被假定为随机入侵 的次要病原 , 、 只在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协 同时才引发 疾病。近年来从患肺炎的猪 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
的比率越来越高 , 这与支原体肺炎的 日 趋流行 有关 , 也与病毒性肺炎 的 日 趋流行有关 。这些病毒主要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猪 圆环病毒、 猪流感和猪 呼吸
道冠状病毒等。 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 , 在 患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的肺中本菌检出率为 5 1 . 2 %。
病与支原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流感 、 伪狂犬病 、
链球菌、 呼吸道冠状病毒一起流行 , 是引起 断奶仔猪 高死亡率、 高淘汰率 的重要原 因。
3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 ,带菌猪和慢性感染猪 为本病的传染源 。 目 前, 在不同的畜群 中混养猪 , 或 在猪群 中导入新 引进的种猪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
4 临床 症 状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 , 可 以影 响从 2 周龄到 4 月龄 的青年猪 , 主要在断奶前后的保育阶段发病 , 通
常见 于 4 — 8 周 龄 的猪 。 急性 病 例往 往 首先 发 生 于膘 情 良好 的猪 ,病 猪
冬春和秋冬季气候变化 明显 ,饲养环境恶劣时常与 其他多种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化脓
性鼻炎与副猪嗜血杆菌有关 。最新 的报道指出, 副猪
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的原发性病 因。副猪嗜血杆菌被假定为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 , 只 在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 ,猪繁殖与 呼吸综合征因感染本病而加剧 临床表现。近年来 , 本
于4 — 8周 龄 的猪 , 也就 是 母 源抗 体基 本 消失 的 时候 。
关节炎 , 也称格拉泽 氏病 , 简称副猪 。副猪嗜血杆菌
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 形态多变 , 有 1 5 种 以上血 清型 , 其中血清型 5 、 4 、 1 3 最为常见 ( 占7 0 %以上 ) 。 该菌生长时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一般 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 ,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 的病料 , 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 困难。据有关报道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真实发病情况可能为实际确诊的 1 0 倍之多。 本菌属于条件性细菌 , 饲养环境不 良时 , 病猪多 发。病猪断奶 、 转群 、 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1主要特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
继发感染 , 甚至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巴氏杆 菌、 链球菌等混合感染 , 致使病情复杂化 , 死亡率升 高, 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当猪群中存在猪蓝耳病感 染时 ,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会增加 , 由副猪 嗜血杆 菌导致的死亡率也大 幅增加 ,副猪嗜血杆菌 的防治 效果与猪群 中猪蓝耳病感染程度有关 。 本病主要危害 2 周龄到 4月龄的猪只 ,通常见
潮湿 ,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混群饲养密度过大 , 管理 不当 , 饲料质量差 , 长途运输等 , 均可导致本病 的发 生。发病猪和病原菌携带猪是本病的重要储存宿主 , 通常在健康猪和感染 猪外 呼吸道均可分离到本 菌 , 但在肺脏仅能从感染猪 离到本菌。本病通常发生 在感染 了其他呼吸道病 后 的机会性感染 ,不 同菌
株 间毒力有差异 。患病 物可从鼻汁等分泌物 中排

水肿 , 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 , 腕关节 、 跗关节肿大 , 共 济失调 , 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 有时出现无 明 显症状的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 , 主要是
食欲下降 , 咳嗽 , 呼吸困难 , 被毛粗乱 , 四肢无力或跛 行, 生 长不 良 , 直 至衰 褐 而死亡 。 猪群如存在其他呼吸道病原 , 如支原体肺炎 、 猪
6预 防和免疫
经常发生本病的猪场 ,应该重新检讨管理方面 存在 的问题 。鉴于 1 周龄前的仔猪鼻黏膜就可能有 副猪嗜血杆菌 的寄生 , 因而仅仅通过早期断奶手段 , 来试 图消除本病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将副猪嗜血 杆 菌彻 底从 猪 群 消除 , 也 许不 是 明智 的选 择 , 因为在
哼 兽 医 临 床
副 猪 嗜 血 杆 菌 病 的 流 行 特 点 与 防 治
边 艳 ( 天津市静海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 3 0 1 6 0 0 ) 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 关节炎 , 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病等一起并 发或继发 ,引起仔猪在断奶前后 出现严重的呼吸道 疾病 和关节 肿胀 。 出大量病原菌并污染环境。 本菌作为继发性病原菌 , 常在蓝耳病病毒、 圆环- 病毒 Ⅱ 型、 伪狂犬病毒及猪流感病毒等感染后 , 发生
发病率一般在 1 0 %一 l 5 %,病死率为 5 0 %~ 9 0 %不等 ( 初次发病的猪场 , 或与其他疫病如蓝耳病混合感染 时, 死亡率可达 8 0 %以上 ) 。由于母源抗体可 以保护 仔猪 , 因而应确保让仔猪吃到初乳。 本病发生没有明显 的季节性 , 多呈地方性流行 。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9
兽 医 临 床
繁殖与呼吸综合 征 、 圆环病毒 、 猪流感 、 伪狂犬病 和 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 ,副猪嗜血杆菌病 的危害性 会加大 ,会加剧保育舍 中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 合征的临床表现。 副猪嗜血杆菌虽不是免疫抑制性疾病 ,但副猪 嗜血杆菌流行严重时 , 免疫发病率 、 高死亡率的
全身性疾病 。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本病 的发 生与流行。如气温突变 , 空气质量差, 通风不 良, 寒冷
发热 ( 4 O . 5 ~ 4 2 . 0 ℃) , 精神 沉郁 , 食 欲下 降 , 呼吸 困
难, 腹式呼吸 , 皮肤发红或苍白, 耳梢发紫 , 眼睑皮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