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2.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3.《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4.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

这两种思潮是指()A.法家与道家 B.法家与儒家 C.墨家与法家 D.黄老与儒家5.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

这些思想A.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C.完善了懦学的思想体系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6. 表二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它表明两汉时期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A.社会价值观儒学化B.法家思想退出政治舞台C.商人政治势力强大D.国家政权实现了平民化7.《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日:“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 学年度上期入学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 分钟,满分100 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 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春秋期间,齐桓公曾下今:“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遇到惨败后,命令早婚并奖赏生育。

孔子到卫国接见,感触其人丁兴盛。

这反应了当时A.人口多寡决定各诸侯国的兴衰B.小农经济获取国家政权支持C. 民本思想遇到各诸候国的重视D.争霸策略推动社会转型加快2.《秦律 ? 金布律》规定:“布袤(长)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

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可以(流通)。

”这反应了当时A. 秦代推行严刑酷法B.禁止商品自由流通C. 手工业者遇到鄙视D.政府一致产品标准3.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此后,民间资本被迫大批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类变化反应出汉武帝期间A.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工商业环境宽松C.国家增强经济控制D.农工商协调发展4.史载,东汉早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此后,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据此可知,东汉A. 农耕技术的推行促进农业发展B.犁制农具的改进稳固传统经济模式C. 人口迁徙使江南地区获取开发D.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5.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荣华过人。

一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朝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

”宋朝蔡襄则诉苦:“观今之俗,娶其妻不管门户,直求资财。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科举制的产生崩溃了门阀制度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点C. 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渐渐提高D.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未然形成6. 宋朝真宗年间,商税收入达450 万贯,到仁宗嘉佑三年增添到2200 万贯, 50 年间增添了近四倍,此后均匀每年在1000 万贯左右。

[精品]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精品]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12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B.“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D.“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2.时代背景是组成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元素,中国哲学史中历史哲人的哲学便是由它反映而出。

一个时代内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等等都能影响于那一个时代内的哲人的哲学,所以哲学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据此推断以下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大分裂大动荡佛教思想中国化B.汉朝初年社会凋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宋时期三教合流理学产生 D.明末清初政权更迭阳明心学产生3.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

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

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

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

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

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

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 ) A.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4.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吕思勉说“以贵族食于人,可以攘族而居。

平民食人,必逐田亩散处。

贵族治人,其抟给不容涣散,平民治于人,于统系无所知”,故西周时期“宗法盖仅贵族有之”。

据此可知( )A.宗法原则与贵族政治密切相关B.小农经济不利于宗族体系的形成C.平民阶层不重视宗法血缘关系D.宗族的贵族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2.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一方面是君臣,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契约关系。

因此周王对于诸侯A.可依据分封制管理 B.可以随时剥夺其封地C.拥有完全的支配权 D.不能干涉他们的事情3.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4.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5.史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西周封邦建国B.秦朝设郡置县C.汉朝行“推恩令”D.元朝广设行省6.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论语》中,“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仁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C. 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D. 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以成仁”等都被看做“仁”,这说明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仁的学说还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故D 项错误。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

该思想家属于(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说明该思想家主张顺应自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礼”,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严厉的刑罚,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D项错误。

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阶层的分化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2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2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期入学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下今:“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遭到惨败后,下令早婚并奖励生育。

孔子到卫国访问,感慨其人丁兴旺。

这反映了当时A. 人口多寡决定各诸侯国的兴衰B. 小农经济得到国家政权支持C. 民本思想受到各诸候国的重视D. 争霸策略推动社会转型加速2.《秦律・金布律》规定:“布袤(长)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

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

”这反映了当时A. 秦朝推行严刑酷法B. 严禁商品自由流通C. 手工业者受到歧视D. 政府统一产品标准3.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

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

这种变化反映出汉武帝时期A. 民间资本发展较快B. 工商业环境宽松C. 国家强化经济控制D. 农工商协调发展4.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据此可知,东汉A. 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B. 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C. 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 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5.唐朝薛元超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

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唐代门第最高的五大姓氏)女;不得修国史。

”宋代蔡襄则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的产生瓦解了门阀制度B.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观念C. 唐宋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 唐宋开放的社会风气已然形成6.宋代真宗年间,商税收入达450万贯,到仁宗嘉佑三年增加到2200万贯,50年间增加了近四倍,以后平均每年在1000万贯左右。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道,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儒家思想更重视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但强调贵贱有序,排除A;道家思想更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法家强调人与法的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C;儒家主张“礼”、“法”并用,排除D。

2.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

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A. 违背宗法等级观念B.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 宣扬积极救世情怀D. 过于追求实用功利【答案】A【解析】【详解】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平等的爱,而孟子强调维护合理的等级秩序,不认可“兼爱”,故选A;孟子也具有济世情怀和民本思想,故排除BC;“兼爱”并未反映出追求实用功利,排除D。

3.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

4.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最新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

最新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

绝密★启用前2019-2019学年度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高2019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卷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共30道,每题1.5分,共计45分。

1.《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A.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B.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民为贵,君为轻C.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3.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B.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4. 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

这一思想()A.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B.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C.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D.完整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思想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6.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

这反映出其建议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A.提高臣民文化素养以稳定社会秩序B.传播儒家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以消灭诸子百家D.用儒家主张取代封建刑罚7.魏晋玄学名士阮籍认为儒家鼓吹的名教具有虚伪性,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建立一个“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入学考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由此可推知朱熹A.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 强调纲常伦理以维护社会秩序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2.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

这种做法A. 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B. 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 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D. 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3.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这表明孔子A. 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B. 否定职官世袭制度C. 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D. 反对贵族等级制度4.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家道正——天下正。

该观点A. 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B. 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C. 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D. 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5.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

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据此可知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6.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入学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 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C.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 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答案】B【解析】A、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体现出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故B正确。

【名师点睛】明确精耕细作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达30余种,米市、面市、缎子市、帽子市、穷汉市、鹅鸭市、珠子市等,皆在今北京积水潭(当时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北面的钟鼓楼一带,这是因为南方米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A. 元朝政府抑制工商业发展B. 水陆交通不便不利于商业发展C. 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D. 市的细化便于征税和百姓消费【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元大都城内外分布着众多商业行市,其中“米市”“缎子市”等集中在今天北京的钟、鼓楼一带,是因为南方来的漕运船只皆停泊在积水潭上,据此可知元朝时期南北物资交流频繁,故B项错误,C项正确。

这一商业布局体现不出抑制工商业发展和便于征税,故AD错误。

3.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

”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6月(零诊模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6月(零诊模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零诊模拟)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A. 宗教神话的传播B. 人文精神的觉醒C. 崇尚运动的风尚D. 公民政治的实行【答案】D【解析】古希腊集市广场布置的设施不只是神庙和体操竞技场,排除AC;材料和人文精神的觉醒无关,排除B。

古希腊集市广场的布置开放随意,主要是便利于公民政治的实行,排除D。

故选D。

2.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 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B. 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C.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D. 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

”可以看出,罗马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错误,当时希腊已经被罗马占领;C项错误,不是“被罗马人继承”;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万民法,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3.(题文)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A. 始终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B. 侧重保护未成年人权利C. 有力保障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努力重视人的基本权利【答案】D【解析】材料罗马法从维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角度出发,并没有判决乙的儿子有罪,D正确;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乙的儿子是未成年,B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人权问题,不是私有财产的侵犯问题,C错误。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入学考试高二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由此可推知朱熹( )A.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强调纲常伦理以维护社会秩序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2.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

这种做法A.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 B.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C.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 D.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3.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新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4道,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2.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

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A.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宜扬积极救世情怀 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3.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4.韩非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看法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5.《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欧洲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国内社会的剧烈变动C.统治阶级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6.近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一块屏风上,记载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的文字,据此推测孔子应生于公元前566年。

而比墓葬要早文献资料《史记》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前551年)对此,下列说法比较准确的是()A.墓葬出土的实物属于一手资料,比文献资料记载要可B.《史记》记载早于海昏候的时代,应更加接近历史事实C.孔子出生年代史学界早有定论,出土文物不应影响过去结论D.尚需考证孔子屏风画像及文字记载的信息来源及出处7.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中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度12月月考高二文科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题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2.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

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

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

这一变化反映出()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3.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

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

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

……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

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B.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4.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论语》中,“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仁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C. 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D. 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以成仁”等都被看做“仁”,这说明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仁的学说还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故D项错误。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

该思想家属于(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说明该思想家主张顺应自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思想,故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礼”,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严厉的刑罚,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D项错误。

3.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阶层的分化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样的分层是适合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导致士阶层分化,这有助于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A项错误;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商鞅变法推动,故D项错误。

4.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 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C. 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 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答案】D【解析】材料“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来自于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不为天下先,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谦虚谨慎,以慈悲怀天下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属于道家经典,不是反映儒家仁爱思想,故A 错误;尚贤节用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儒家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故选D。

5.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

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A.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D. “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答案】C【解析】据材料“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体现了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体现了孟子的提倡气节的思想,也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属于孟子思想,指君主以善心施行仁政,就能很轻松地管理好国家,体现了“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故C项正确;“祸,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政治与伦理合二为一”,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百家争鸣思想的内容与特点入手,抓住孟子治国思想的特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B. 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时更新C. 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D. 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答案】D【解析】题干说的是东汉末年道教主张要谨守伦常,强调忠孝观念,这说明道教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儒家伦理思想,故选D;题干体现了儒家对道教思想的影响,但是没有对佛教的影响,故排除A;题干说到的是道教自身的思想更新,而不是儒学的,故排除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没有成为官方化思想,故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点睛:这一题考查准确表达的能力。

准确表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础能力,这一题就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表达不准确的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不符合史实,二是不符合逻辑,三是偷换概念。

这一题中的AB属于偷换概念,C属于不符合史实。

7.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争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

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今朝鲜)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请谦让步遵从。

这表明A. 礼乐制度发扬光大B.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C. 君臣矛盾得以化解D. 儒家伦理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讲究君臣、父子等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理论,材料“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请谦让步遵从”显然都是受到儒家君臣观和家庭伦理观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不是礼乐制度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不是中朝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君臣矛盾不是材料论述主旨,故C项错误。

8.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 墨家学说B. 法家学说C. 黄老之学D. 大一统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破坏,所以采取的是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但是经济实力恢复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实行思想大一统,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思想9.《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材料反映了当时A.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B.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C.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D.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答案】D【解析】题干的侧重点在蟠桃会宴请的宾朋,体现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排除A。

题干强调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没有涉及佛道两家与儒家的关系,排除B。

西游记属于民间小说,无法体现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排除C。

根据题干可知,蟠桃会宴请得有佛道、各家,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D项正确。

所以选D。

10.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南宋时期,儒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强调以民为本,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的途径。

这说明A. 朱熹之理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B. 儒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C.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之内涵D. 孟子学说备受宋儒推崇【答案】C【解析】南宋儒学家反对空谈心性,主张改革期望振兴南宋,说明当时的儒学家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故C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仍然是官方正统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是说明儒学分歧产生,主要是探讨儒学的功用,故B项错误;材料是借助古代儒家思想主张来救世,故D项错误。

12.南宋孝宗年间,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

”此举A. 体现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B. 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 意在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D. 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答案】A【解析】“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惟陛下察之”说明陈俊卿从国家大局出发,为国家前途命运着想,体现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意识,故A项正确;丞相不符合具体的监察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丞相不想迎合皇帝的意愿,不是规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故C项错误;丞相并没有对皇权进行争夺,故D项错误。

点睛: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13.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城出现了一批“异偶”(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A. 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B. 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D. 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答案】D【解析】唐代佛教发展,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儒学“异偶”以及“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传统儒学出现了危机,有待于信仰的重建,故D项正确;儒学受到批判,但并不能说明儒学主流地位的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儒学危机,并不是学术氛围的宽松,故B项错误;儒学发展一直属于精英基层,儒学平民化是在南宋以后,故C项错误。

14.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赢的这一做法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答案】C【解析】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把理学思想融入《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中,促进儒学的世俗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排除A;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非以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为标志,B错误;《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主要涉及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无法体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