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 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面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 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 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试题所给材料来看西周青铜器何尊有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央集权制度还未形成,故A项错误;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封建时代的秦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局面,故B项错误;“中国”词语的出现并不能说明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根据所学也可以推断出西周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可知周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体现出天下共主的的地位,所以D项正确。
点睛:“中国”名词的产生就来自于分封制中分封诸侯镇守四方,天子居于天下之中。
本身既带有天下之中、天下共主的意味。
2. 《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不同于商朝之处在于A. 重视民心向背B. 宣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率民以事神……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重视民心向背的民本的思想观念,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的思想主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实行等级制度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家族关系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3. 《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写道“今天下底定,宜分茅裂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
其亲王子孙,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
从中我们可知①分封制弥漫着神权色彩②分封的对象有功臣、亲族③分封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分封是为了拱卫王室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宜分茅裂土”“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中可以看出,西周时为了巩固周王的统治,采取了分封制,故④正确;材料“,以昭崇德报功之义”“其亲王子孙”体现出分封制的对象有功臣、亲族,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和等级制度,故①③排除。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00分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1.清代张之洞曾说:“取士之法,自汉至隋为一类,自唐至明为一类”。
“汉隋一类”的选官制度主要是指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2.贞观三年,唐太宗……违反规定,把未满十八岁的中男签发为府兵,诏救发出后,门下省不肯签署,接连数次,都被驳回。
……太宗最后被迫收回成命。
这反映出当时门下省的主要作用是A.签署皇帝命令 B.减少决策失误 C.检讨军事政策 D.限制皇帝权力3.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秦朝实行郡县制 B.唐朝推行六部制C.元朝建行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4.费正清(美)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A.揭示了战争根源 B.预测了战争结果C.分析了战争影响 D.抹杀了战争实质5.《上海县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一描述涉及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6.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铁路经过的地方,……失业农民和游民数目剧增。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河北、山东、苏北人民的生计。
”因此导致了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8.“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最为典型的罪恶之一。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可参阅的一手史料有①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②当年驻南京外国人的日记③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④当时留下的一些新闻照片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1.“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 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52.学家钱穆认为:“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
”属于“封建政体之创兴”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禅让制5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54.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
这一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C.分封制利弊并存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5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56.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
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
”明朝推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57. 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及其答案(共十套)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一)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近代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是______国,最早在中国强占租借地的是________国。
2. _____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3.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政变,垂帘听政;1898年慈禧太后又发动政变,史称_________。
4.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革命新的内容,即在反对_________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______的斗争。
5. 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此言论反映的本质观点是,通过鸦片战争使英国A.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B. 使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C. 使对华的正当贸易得到保护D. 获得倾销商品的广阔市场2.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清军装备落后B.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 封建制度的腐朽D. 英国势力的强大3.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A. 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 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4.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建在A. 南京B. 北京C. 广州D. 天津5. 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为英国人A. 赫德B. 李威利C. 戈登D. 华尔6.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的加深(3)自然灾害严重(4)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A. (1)B. (1)(2)C. (1)(2)(3)D. (1)(2)(3)(4)7. 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B. 洪秀全称“天王”C. 太平军在永安建制D.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8.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的依据是A. 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B. 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C. 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 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9.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 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朝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深入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D. 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10. 在书序中明确提出“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著作是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各国例律》D. 《瀛环志略》11.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 它是洪仁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方案C. 它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愿望D. 它反映了当时农民最迫切的希望和要求12.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A. 总理衙门的建立B. 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人控制C.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 外国人代表中国去欧美办理外交13. 下列对19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方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B.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 农民起义冲击清朝统治D. 汉族官僚势力不断扩大14.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保护封建经济C. 维护清朝统治D. 抵制外国侵略15.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 其产生晚于中国无产阶级B. 其产生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其受到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D. 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16.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工业中B.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工业中C.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中D.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17. 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中国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中法新约》D. 《马关条约》18. 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C. 使帝国主义开始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D.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 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 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 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 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 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20. 19世纪末,外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是A.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 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 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进入高潮D.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同盟暂时形成21. 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获得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1)片面最惠国待遇(2)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准许华工出国A. (1)(2)(4)(3)B. (2)(4)(1)(3)C. (3)(1)(2)(4)D. (4)(1)(2)(3)22.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洋务运动的刺激C. 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侵略D.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23.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A. 19世纪60年代B. 19世纪70年代C. 19世纪8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24. 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 公车上书B. 强学会的成立C. 创办《万国公报》D. 保国会成立25.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 《变法通议》B. 《应诏统筹全局折》C. 《定国是诏》D. 《孔子改制考》26. 戊戌变法中,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 京师大学堂B. 京师同文馆C. 福州船政学堂D. 天津水师学堂三. 材料解析题第一小题10分,第二小题12分,共22分。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目标版
2019年下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考生注意,本试卷共32进小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
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 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宗法制度的理解。
从材料的的描述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制度”是指宗法制度。
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宗法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贵族政治;宗法制度主要为了解决在权力、财产等方面的继承问题,不是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稳定了统治秩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 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 神权与王权结合【答案】D【解析】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占卜的官员是神权的代言者。
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D项。
A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和分封的内容;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血缘关系。
3.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制度”是指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御史剑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秦朝……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表明秦朝创建的中央官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建立的中央官制,故B正确;皇帝制度、御史制度不是中央官制,排除A、C;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 版
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及其概况。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B项提及的是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是思想上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概况2.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 丞相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意思“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可知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制度中皇帝制度是核心,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3. 公元前133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30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
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A. 实施推恩令B. 建立中朝C. 推行察举制D. 设置刺史【答案】B【解析】据材料“朝议……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央机构的丞相等官员参与朝议,他们具告单于,说明相权对皇权有所制约,故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建立内朝,以内朝制约外朝相权,故B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地方的王国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设置刺史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祭祖的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影响是①扩大统治范围②巩固对地方的统治③巩固周天子的地位④形成割据混战局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战国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实行 D.贫富差距的扩大4.下图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 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 D.统治机构职责分明5.“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他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他确立了分封制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7.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防止地方割据C.推行贵族政治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高一文综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1.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
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神权高于王权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C. 宗法制成为主导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由“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可以看出商朝时期商王处理事物要去占卜,说明神权和王权是紧密结合的,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题干看不出神权高于王权;B项与题干材料无关,不选;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出宗法制。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本题考查商朝时期的政治特点。
2.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宗法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
根据“授民授疆土”可知是分封制的内容,而建立邦国主要是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A项是权力的传承制度;C项是秦朝推行的;D项不符合材料。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秦……尽管昙花一现,它却能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等,故②③④正确。
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与秦朝不符,排除①,排除ACD。
所以选B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秦朝切入,结合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
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A. 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 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 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 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答案】D【解析】“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英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主权的破坏,故ABC项排除。
2.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A. 中英战争B. 鸦片战争C. 通商战争D. 夷匪犯境【答案】D【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3. 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A.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B. 追求绝对的平均主义C. 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D.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之下的小农经济的情形,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平均主义思想,故B和D错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
4. 史载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
”材料反映了A. 东西文化之间的冲突B. 农民反封建的进步性C. 儒学阻碍了历史发展D. 太平天国具有局限性【答案】D【解析】太平军“尽行焚除”“不准买卖藏读”一切孔孟诸子百家的书籍,体现了其革命性和保守性并存的阶级局限性,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
”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灭亡殷商 B.巩固统治 C.镇压叛乱 D.恩及兄弟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A.宗法制 B. 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皇权至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 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 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6.某电视剧出现了如下情节:淮安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达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元朝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9.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新 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A.与宗法制有关 B.与郡县制有关 C.与分封制有关 D.与行省制有关2.我国某些行业内存在着“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法行规。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历史遗风A.家长专制B.重男轻女C.封邦建国D.宗法血缘3.《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皇帝防范丞相擅权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
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作者肯定了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宗法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5.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画了下面一幅画。
据此推断,该制度A.彻底的打破了特权垄断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是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 D.最早出现于唐代6.“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50 分钟试题满分:100 分考查范围:必修Ⅰ第一、二、三单元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
”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世袭制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3、《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皇权至上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4、秦朝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A、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B、进一步完善了三公九卿制C、废除了乡、里等基层机构D、根本消除了地方家族势力5、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A、秦朝三公九卿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宋朝二府三司制D、明朝殿阁大学士6、下列机构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的职能相近的是A、唐朝中书省B、宋朝的“计相”C、元朝中书省D、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7、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A、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B、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8、“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9、有人说:“希腊文明的产生,恰恰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把选择题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主观在答题卡上书写时要字迹工整,写在相应位子。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5分,共30题75分)1. 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公九卿制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由于诸侯拥有世袭特权,久而久之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这是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A项。
宗法制不会造成“分散性、松散性”,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排除CD项。
点睛: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到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
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 诸侯地位日益平等B.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C. 皇帝制度已经形成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答案】D【解析】西周时期分封制促使周王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体现的是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增强,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排除B;皇帝制度产生于秦朝时期,排除C;材料中“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体现出宗法分封制的崩溃,D与题意相符。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楚国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的分析理解。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历史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4分,共48分。
)1. 据史料记载,商王断定大事,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意见,即王本身、卿士、庶民(人)、卜(龟)和筮。
如王、卿士和庶民一致同意,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商朝A. 商王垄断决策权B. 政治带有迷信色彩C. 王权受制于族权D. 已孕育早期民主制【答案】B【解析】龟筮是掌管占卜的官员,商王决策要听从龟筮的意见,说明政治带有迷信色彩,故B正确;依据“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说明商王听取龟筮的意见,没有垄断决策权,故A错误;材料中“卿士与庶民一致同意”不能说明王权受制于族权,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商朝的政治制度,体现了神秘色彩,没有说明民主制,故D错误。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而龟筮反对,则以不动为好,动则不利”分析解答。
2. 西周分封以同姓宗族为主,也分封异姓诸侯,但必然通过联姻的方式使其与周族形成姻亲关系。
这是因为西周政权建立的基础是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通过联姻方式与周族结为姻亲关系,只体现了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的结合,这符合宗法制的原则,故C正确;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将君王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孙的制度,这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执行相应的义务的制度,这与题干中的被分封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必然结成姻亲关系不相符,排除B项;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这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
3. 秦朝有三公九卿,还有郡守、郡尉、郡监、县令等官职。
这些官员A. 由皇帝直接任命B. 只对上一级负责C. 易演变为割据势力D.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答案】A【解析】秦朝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以加强君主专制集权和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在西周的分封制下,下级只对上一级负责,这与题干考查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中央官员有三公九卿和地方官员有郡守县令等,这不能反映出这些官员已演变成为割据势力,故C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只有丞相,其他官员没有这一职权,故D项错误。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色彩3.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宋朝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5.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
余杭人喜欢吃蟹。
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
”这讽刺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6.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枢密使④按察使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郡县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是指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版新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父系家长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皇帝制度3.《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D.实现长治久安4.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列工程。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工匠水平的高超5.“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于守宰,不制其侯王。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材料评价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春秋战国分裂割据C.秦朝的郡县制D.汉朝的郡国并行制6.西晋一位贫寒儒生,白日耕作,夜晚苦读诗书,几次投书给当地官员与朝廷自荐都没有下文,他打算一辈子耕田终老。
其仕宦之路主要受到当时哪一体制的掣肘?(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7.下图分别是秦和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8.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è zhì),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
据此说明( )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神权为王权服务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这表明分封制(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3.《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4.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
上述现象反映了( )A.家国的紧密结合 B.等级秩序森严 C.世卿世禄的延续 D.宗族观念浓厚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8.“唐初宰相多是‘兼职宰相’……即使是三省首长也各有本省日常事务。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年秋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A.财产B.信仰C.地域D.血缘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帮助周部落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只得收回成命。
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这一制度”是指( ) 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6.《汉书》记载:“丞相初置吏员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为东西曹。
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刺史的任务是()A.选拔地方人才B.征收地方赋税C.监察地方官员D.管理地方行政7.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
这个机构是( )A.汉代的中朝 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8.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建立行省制度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9.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必修一模块试卷一、单选题。
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涂黑,共35小题,每题2分,满分70分。
1. 西周规定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
这一内容体现了A. 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 儒家学派的伦理纲常思想C. 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秩序D. 诸侯国经济实力的大小【答案】C【解析】材料中“天子、公国、侯伯、子男”是分封制度下对象,这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故此题应选C项;西周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A错误;此时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B 错误;分封等级是按照血缘关系确定,故D错误。
点睛: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①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拓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
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宗法制的衰落C. 郡县制的实施D. 世官制的沿袭【答案】A【解析】西周维护统治基础是分封制,周天子软弱无力,诸侯混战,主要原因是分封制度瓦解导致诸侯不再听从天子,故A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没有衰落,故B错误;郡县制是秦以后推行,故C错误;D属于官员选任方式,不符合题意。
3. 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A. 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B. 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D. 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答案】D【解析】春节和中秋节讲究家族团聚和团员,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先祖,和宗法制有关,故D 正确;其他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点睛: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 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分封制【答案】A5.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 丞相B. 太尉C. 御史大夫D. 九卿【答案】C【解析】秦朝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C项正确;A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政事;B负责军事,秦始皇没有设置过;D属于负责执行的机构。
6. 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严格的等级制B. 浓厚的部族色彩C. 秦始皇非常勤政D. 权力高度集中【答案】D【解析】无论大小事情均由皇帝决策,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正确;材料是决策方式,没有涉及等级制度、部落色彩以及秦始皇的勤政,故A、B和C均错误。
7. 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B.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 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D.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材料中汉武帝出台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地方分封的王侯,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B正确;材料针对的是王侯个人的行为,故A错误;这一措施不可能改良地方社会风气,故C错误;材料中错失针对地方,属于中央集权加强,故D错误。
8.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平定“七国之乱”C. 颁布“推恩令”D. 设置节度使【答案】C【解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造成诸侯势力膨胀,出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王国的势力,故C正确,A、B错误;唐朝设立节度使,D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9. 有学者说,汉代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
这是因为汉代A. 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完善B. 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C. 军功授官已经成为主流D. 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品德良好,孝敬老人的平民也可以通过此途径成为官员,故D正确;材料中属于选官方式改变,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参政意识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B错误;材料是察举制,不是按照军功选官,故C错误。
10. 中国古代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的选官制度是A. 世卿世禄制B. 科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察举制【答案】B【解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故B正确;A是依靠血缘关系选官;C属于中央官制;D依靠品德选官。
11. 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
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A. 尚书省——工部——虞部B. 门下省——刑部——虞部C. 枢密院——户部——虞部D. 中书省——礼部——虞部【答案】A【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负责执行是尚书省,尚书省之下是六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的应是工部,故流程应该是尚书省——工部——虞部,故A正确;门下负责审核,故B错误;枢密院事北宋负责军事,故C错误;中书省负责政令草拟,故D错误。
12.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下列有关说法A.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B.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C.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D.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内阁属于皇帝选出,对皇帝负责,但不是正式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不能统领六部,故C项正确,符合题意。
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故A错误;B中始终错误,后来内阁权位上升;D是军机处设置作用。
1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总体上来说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下列项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有①周代分封制②汉代司隶校尉③宋代的二府三司④元代行省制A. ①③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地方割据,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汉代司隶校尉是监察官职,监督朝内的大臣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等七个郡的官员,故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②正确;宋代的二府三司主要分割宰相权力,与地方无关,故③错误;元代行省制也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④正确。
故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
14. 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A. 提高行政效率B. 加强君主专制C. 避免决策失误D. 强化地方管理【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是防止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军机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制的权力,故B正确;A和C均不是主要目的;D属于地方权力加强。
15.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形容某座城市时写道:“男人就是城邦”。
这座城市是A. 雅典B. 罗马C. 佛罗伦萨D. 伦敦【答案】A【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繁荣,雅典公民是本邦成年男性,故A正确;B主要是法律影响大;C 主要是人文主义;D是工业化影响大。
16.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的是A. 克里斯提尼改革B. 伯利克里改革C. 梭伦改革D. 《十二铜表法》【答案】C【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C正确;A是确立民主政治;B是达到民主政治顶峰;D属于罗马成文法。
17.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称赞梭伦“确实建立了民主政治”。
下列措施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实施“陶片放逐法”③组成“四百人会议”执掌最高统治权④确立财产等级制度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解析】“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不符合梭伦改革措施,②排除,本题选择B 项正确。
18. 克利斯提尼时期,每一部族选出501人组成501人的议会,以代替梭伦之400人议会。
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其产生系由抽签而非票选,凡年满30岁而以往并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A. 克利斯提尼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B. 克利斯提尼改革否定了梭伦改革的原则C. 雅典民主以短任期、轮流制为重要特征D. 雅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式并存【答案】C【解析】“任期为一年”“由抽签而非票选”“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的信息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轮番而治,任期较短等特点,故C正确;A项是按地域划分选区意义;B 中否定不符合事实;D中间接民主错误,雅典属于直接民主。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学生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突破。
19.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及时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这一规定属于A. 同态复仇B. 人人平等C. 严刑峻法D. 刑事责任【答案】A【解析】“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属于同态复仇的特点,故A正确;B不是材料中罗马法内涵;C和D均不符合材料中表达的主旨。
20. 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使英国走向A. 民主B. 人治C. 法治D. 共和【答案】C【解析】《权利法案》促使国王的权力下降,议会权力上升,从法律角度限制了王权,故C正确;民主不是该部法律主要走向,故A错误;人治是法案颁布之前,故B错误;共和不是英国政治体制特点,故D错误。
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
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1. 假设英国议会因为英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A.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B. 要么宣布解散议会,要么宣布解除首相的职务C.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D. 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国王裁决【答案】C【解析】在英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若议会对内阁的提出不信任案时,内阁有两种选择:其一,首相和内阁成员全体辞职;其二,首相向英王要求(形式上)解散议会,并重新选举组成议会,但新选出的议会若再次通过不信任案,首相与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故选B。
其他说法不符合英国政体特征。
点睛: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只是起点,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责任内阁”的确立,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政治仍在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议会本身的改革和首相权力的扩大,该题即反映这一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