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15)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10)
第28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含义和特征(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界线是明确的,有的界线是模糊的。
②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空间结构(1)区域空间结构的含义: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3)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3.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3)变化特点。
【疑难辨析1】(1)区域和地域有什么异同?(2)如何根据三次产业的比重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示(1)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2)一般而言,当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当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当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比重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
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常用的指标⎩⎪⎨⎪⎧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2.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三、区域发展差异1.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4)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考点深度研析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合作研究
随堂基础巩固
课后课时精练
考点1 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配套课时作业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时间)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 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空间)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的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 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2)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定量描述: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 □02 死亡率 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 □03 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而不是人口
增长数量多少。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二 人口增长模式
基础全面梳理
①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所能容纳的 □09 最高 人口数量。 ②人口合理容量:指在 □10 有效和持续 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③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10)
第1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基础全面梳理一地球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0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个界面:A□02莫霍面,B古登堡面。
(3)三个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1)a为□10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从地表至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
(2)c为水圈:由□11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b为□12生物圈: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二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01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02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03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三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动力:地球内部□01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2)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02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1)岩石类型:A□03喷出岩,B□04侵入岩,C□05变质岩,D□06沉积岩。
(2)地质作用:形成A、B的作用为□07冷却凝固,形成C的为□08变质作用,形成D的为□09外力作用,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作用是□10重熔再生。
不是。
大气圈、水圈、地壳(岩石圈)和生物圈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虽然岩石圈和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但其范围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3.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
4.地壳厚度是均匀的吗?不是。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其厚度不均。
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一般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5)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基础全面梳理一地面高度的表示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01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02 1_500米,乙点海拔为□03500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相对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041_0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01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02相等。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03等高距一致。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04陡;反之越□05缓。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06低值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07高值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08陡崖。
,3.地形部位4.地形类型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判断自然地理特征:地形、□23水文、□24气候、植被等。
(2)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工程选址、道路□25选线、生产布局等。
三 等深线与等潜水位线1.等深线:在地图上把□01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
一般数值越大,表示深度越大。
2.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潜水位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就是潜水□02埋藏深度。
1.等高线都是闭合的吗?从整块陆地(大陆或岛屿)范围看,都是闭合的;在局部地图里,部分等高线不是闭合的。
2.海岸线总是与0米等高线重合吗?是的。
海岸线的海拔总是与海平面一致,为0米。
3.爬山时,应该关注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应该关注。
海拔决定气压、气温等,相对高度决定攀爬的距离和坡度。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只与等高线的疏密有关吗?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坡度的大小取决于等高距、比例尺的大小和等高线分布的疏密等因素。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1.地形图的判读(1)地形部位(2)几种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 相=H 高-H 低。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方略(地理)(共15张PPT)
谢谢观看
制作人:李强 主讲人:李强
(二).制定科学、系统、合理的 复习计划。
科学、系统、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备 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备课组统一教学进度 协调阶段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过程
(一)重视基础,稳扎稳打,针对不同知 识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不放过知识点的细 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
1、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 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
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方略
李强
西安高级中学
引言
问题一:什么是高考? 问题二:怎样才能让学生取得最好的成绩?
一.高考复习的准备工作
(一).认真研读考纲和高考试题, 对考试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 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因此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可以全方位地 了解高考的有关事项,知道考什么?
2、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 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尽量采用PPT 教学。
3、 区域地理作为高考知识的重要载体,要求 学生必须准确的把握各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 文地理的相关特征。
(二). 具体措施 1、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
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搞机械重复。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 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四、对学生的要求和引导
1、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高考复习的内 容多,时间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时间观 念,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
四、对学生的要求和引导
2、要引导学生认真按照备考的基本环节进行。 “预习、听讲、复习、作业、考试、总结”是学习 和备考的六个基本环节。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1)
知识拓展 我国典型的混合农业——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一种典型的混合农业类型。请结合下图分析其形成的原 因,并指出其生产的优点。
(1)形成原因:珠江三角洲洪涝灾害多发;居民将低洼的地方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 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形成基 塘农业。 (2)优点: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 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冬季气温增高
(4)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温室气体减少
B原生产量降低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B.南非、巴西、印度 D.巴西、南非、印度
解析 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 差不多,从图中即可找出甲应该是印度,从而不难选出C选项。 答案 C
考点三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与评价
【例3】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局部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右图说明该地区乳畜业的分布特点, 并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区位因素。 (2)分析说明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区发展的 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 (3)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A、B两地养羊 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奶牛 肉牛
奶 牛 肉牛
玉米
答案 (1)C (2)B (3)A (4)B
果树 蔬菜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易错警示 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 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 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1)
(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1.(2018·河北唐山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
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
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
19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下图为甲湖流域示意图。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爆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
(3)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湖长制的原因。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3)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解析第(1)题,蓝藻水华爆发集中在夏秋季的原因应从气温角度分析,首先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
同时据图可知甲湖西侧入湖河流众多,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而东部入湖河流少;据图中湖泊的形状可判断为安徽省的巢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夏秋季盛行东南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全套PPT课件
A.1/1 000 000
B.1/1 100 000
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
第12页/共90页
(2)四组图中,哪一幅南北纵向通过了我国大陆地势最低处附近
()
A.甲组图
B.乙组图
C.丙组图
D.丁组图
答案 (1)C(2)A
第13页/共90页
考点三 地图的种类
基础梳理
第3页/共90页
指示东西方向 (劣弧定向)
强化专练 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
,所属的纬度地带
是
。
第4页/共90页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
(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
所属的纬度地带为 ,F点在E点的
第21页/共90页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 计、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分析评价。 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所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周围的环境等。 如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 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 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 度轻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定 __位__置
定 ___方__向 算 ____
距离
半球 划分
赤道 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20°W 、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
西半球
第2页/共90页
归纳总结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ppt课件
C
结论:
B
侧视图中,左夜右
昼为晨线,左昼右
夜为昏线。
B
A
C
13
A
晨线
BS
昏线
判断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 C
2、标示地球自转方向; 3、判断晨线、昏线。
14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昏线
晨线
昏线
15
B A
A B
C
A
C B
A
S
B
C
16
C
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 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 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 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
9
②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晨昏线的判断
根本原则:
昼
夜:昏线;
夜
昼:晨线。
10
太阳光照与晨昏线的关系
N
晨线
S
11
N
昏线
S
12
A
昼长 = 昼弧所跨经度
15o/h
= 2 ×(12:00 — 日出时间)
= 2 ×(日落时间 — 12:00) =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
夜长=24h — 昼长
22
晨昏线上的时间
晨赤交点 6:00
C
B
晨昏圈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的 时间:12:00/0:00(24:00)
A
昏赤交点
18:00
D
23
③地方时和时差
角速度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1)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考向 2 地理环境要素变化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2018·广东茂名一模)开阔水域是指除去海冰区之外的海洋区域。下图为 1982~2016 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距平(与多年平均值之差)变化图。据此完成 (1)~(2)题。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01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
□02 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产生一定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6.自然带之间有清晰明确的分界线吗? 没有。各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如草原带和荒 漠带之间为草原带—半荒漠带—荒漠带。 7.雪线的高度仅受南北坡温度的影响吗? 不是。雪线的高低不仅受南北坡温度的影响,还受纬度位置(纬度越高, 雪线越低)、降水(迎风坡雪线低)、季节(夏季高,冬季低)等因素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4.水分条件对纬度地带分异有影响吗? 有。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南北方向上的热量差异,使得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中的自然带南北更替,但由于下垫面、洋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水 分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水热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6)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读“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图”,回答问题。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A 广州、B 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3.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疑难辨析1】 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提示 不是。
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疑难辨析2】 “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后劲不足”主要是指哪方面? 提示 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由于受南岭的阻隔,“珠三角”的经济腹地较小,导致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造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
2.表现与治理考点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和进程【例1】 (高考经典题)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B(2)D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7)
第22讲城市化[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城市化(1)概念: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意义2.城市化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3.城市化特点【疑难辨析1】 怎样从城市化水平上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示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30%以上,70%以下。
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疑难辨析2】 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城市环境问题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例1】(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4)
第32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1.流域和水系(1)流域:又称供水区,由A 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B 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2.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3.流域自然特征点拨图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河流的影响【疑难辨析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提示夏秋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冬季和早春降水多,气候冷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4.早期流域开发与后果(1)早期开发:河流的开发利用限于航运,流域内过度垦殖,滥伐森林现象严重。
(2)后果:本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流域综合治理(1)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3)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开发。
2.流域产业发展(1)工业建设⎩⎪⎨⎪⎧优势:电力充足、廉价工业类型:高耗能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疑难辨析2】 下图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哪些变化?提示 大坝上游:受水库影响,河流水位明显上升,河流流速较修筑大坝前慢;下游: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修筑大坝前平缓。
3.环保工作4.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5.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考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例1】[2016·浙江文综,37(1),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3)
本课结束
(3)萧条:十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毗邻北京城区,大量 劳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的人口流失。
答案
复苏:十渡地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国家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 引人口回流。
答案
解析 第(1)题,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先是形成曲流地貌,再经地形抬升, 河流下切形成曲峡地貌。第(2)题,选择 a,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 用为主,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居住;选择 b,从流速和聚落分布考虑。第(3) 题,古镇萧条是由于经济落后、劳动力外出。古镇繁荣是因为旅游业发展、 政策的支持。
(2)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 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答案
解析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吐鲁番盆地为典型 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天山山脉为褶皱山,其形成与印度洋板 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有一定关系。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都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 的结果,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沙丘地貌主要与风力堆积作用 有关。
解析
2.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 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答案 (1)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 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3)
@《创新设Leabharlann 》3板块一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一、地图三要素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三要素是指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比例尺
数字式
@《创新设计》
注记
图例
4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指向标
北方
@《创新设计》
线段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千米
5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创新设计》
20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比例尺是分子为1的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创新设计》
图幅面积大,反映的地理事物 图幅面积小,反映的地理事物
实际范围相同
详细
简略
反映的实地范围小,反映的地 反映的实地范围大,反映的地
图幅大小相等
理事物详细
A.①
18
B.②
C.③
板块一
D.④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B
19
100
@《创新设计》
②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创新设计》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 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30
板块一
板块二
规范答题指导
素养二 综合思维:比例尺的计算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5)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__降__水__
携带水量最大
4.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__地__表__形__态_____。 (3)伴随着__能__量__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_可__再__生___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方式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___跨__流__域__引__水___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考查频度较
和 主 要 环 节 ; 区域认知)
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
水 循 环 的 地 理 2.利用示意图认识水循环所发生的
2.以区域图、统计资料图等为载体,考
意义
区域,河流补给来源。(区域认知)
查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相应水文和水系特
3.动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分小组
征,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都有
考点一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例1】 (2017·全国卷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 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 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a增强
B.b增强
C.c减弱
D.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 )
A.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B.强化对雨水的滞留能力
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 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
[审题能力培养] 第 1 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①图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量 __少__,蒸发量 _大___。
2020版新培优高考地理一轮提分教程(课件 课时冲关 (15)
课前预习基础落实 剖例探法名师释疑 学科素养启智培优 课时冲关
[答案] (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 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 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 发展。
高考总复习
人教地理
课前预习基础落实 剖例探法名师释疑 学科素养启智培优 课时冲关
第一讲 工业的区位选择
考纲点击
核心素养
1.通过对某典型工业发展和变化过程的
1.工业区位因素。
了解,能够综合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 2.通过分析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
2.主导因素与区位选择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工业布局原则
典例
原料 不便于长途 原料导向
运输或运输 原料 型工业
成本较高
接近 原料 产地
制糖工业、水产品 加工业、水果罐头 加工业
产品 不便于长途 市场导向
运输或运输 产品 型工业
成本较高
接近
市场
啤酒、家具制造业
第二部分
课前预习基础落实 剖例探法名师释疑 学科素养启智培优 课时冲关
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主导因素决定了 工业的区位选择,对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课件 讲义) (5)
第33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梳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和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②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③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读美国本土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图,回答问题。
(1)含义: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划分:A 乳畜带,B 玉米带,C 小麦带,D 棉花带,E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等。
(4)目的: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作用: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美国农业带及形成条件美国农业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美国的农业带是地区专门化的标志,主要农业带及其区位条件示意如下: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读美国黑风暴图,回答问题。
1.农业问题: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导致“黑风暴”等环境问题。
2.发展目的: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农业政策4.问题与措施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斯里兰卡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成为世界三大产茶区之一。
但茶叶生产的波动性也较大。
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图。
(1)指出该国茶叶生产波动性较大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最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该国的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形对该国茶叶种植的有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__封__山__育__林___、退田还湖、_平__垸__行__洪___、以工代 洞庭湖
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疑难辨析2】 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 提示 不全是。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 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 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 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 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例1】 [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 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 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 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解析 第(1)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 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 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故选项A、B、D错误。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 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选项C正确。第(2)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 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 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 答案 (1)C (2)B
繁茂、泥炭化加速
Hale Waihona Puke 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河流的截流改向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4.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地区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 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识记湿地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区 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考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 域认知)
查森林、草地、湿地等
发展问题及其产生 2.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综合思维) 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
的危害以及有关的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湿地减少的原 用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
[审题能力培养]
高山冰雪融水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洼
低
下渗
草场和湿地 生态保护意识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 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 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素养一 人地协调观:湖泊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
1.(2015·天津文综,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
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
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3)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廊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大气,大气可以 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对;打通湿地风 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误;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 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第(2)题,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 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对;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 依靠长江和汉水,③错;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错。第(3)题,丰富 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 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选项不符合 题意;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 发展,B选项不符合题意;辟为公园既能让有限的江景风光资源惠及全体市民,又能 最大限度保留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选项符合题意;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 施,D选项错误。 答案 (1)A (2)A (3)C
素养二 区域认知:湖泊减少及影响 2.(高考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
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 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2)内流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技法点拨]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板 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
(2018·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中)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 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 水系。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1)~(3)题。
素养三 区域认知:湿地的成因分析 3.[2014·全国卷Ⅱ,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 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
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点不同。举例如下:
湿地类型
主要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
(1)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地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2)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
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湿地的美称 “资源的宝库”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调蓄洪水、提供__丰__富__的__农__副__产__品____、 航运、旅游观光等。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
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由“黄河”和“灌渠”可知,银川平原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开发, 排水造田导致湖泊减少。第(2)题,湿地资源对城市具有调节小气候、降解污 染、美化环境、旅游等功能。 答案 (1)C (2)B
大气 水文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审题能力培养] 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1)从“吸收二氧化碳……吸附飘尘”可获取防风固沙,①__净__化__空__气____,增加碳储量的 信息。 (2)从“蒸腾水汽……水循环”可获取②___调__节__气__候______,增加降水量的信息。 (3)从“根系固持土壤……降水”可获取③__涵__养__水__源____,保持水土的信息。 (4)从“为多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获取保护④_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的信息。 答案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保护耕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 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 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 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