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登上地球之巅上课用

合集下载

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语文: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件

教学方法
介绍教师将采用的教学方 法,如讲解、讨论、演示 等。
02
课文内容解析
《登上地球之巅》概述
主题
本文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员在1960 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北坡的故 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和
征服的勇气与决心。
背景
文章以中国登山队第一次从北坡登 上珠穆朗玛峰为背景,展现了登山 队员在攀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 挑战。
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登山队员们通过集体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最 终成功登顶,突出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3
团队合作的智慧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时,登山队员们需要 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共同制定计划和决策, 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不畏艰险的勇气
登山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需要面对严寒、缺氧、陡峭等重重困 难,但他们始终保持镇定和勇气,勇往直前。
课文背景
介绍《登上地球之巅》一 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法和修辞手 法。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探险 精神。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概述
课文结构
简要介绍课文的段落划分 和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指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泉。
毅力坚定
02Biblioteka 在攀登过程中,王富洲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克服
重重困难。
经验丰富
03
作为登山界的佼佼者,王富洲具备丰富的探险经验和应对突发
情况的能力。
04
主题思想探讨
团结协作的主题思想
1 2
登山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七下《23登上地球之巅》word教案 (1)】

【最新精品】人教初中语文七下《23登上地球之巅》word教案 (1)】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内容。

3、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3、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复核课文,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3、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崇高的献身精神。

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尚的心灵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都爬过山吗?爬山时身体的感觉是什么样?累、渴、筋疲力尽,上到山顶之后自豪等。

我们爬的山往往海拔不过千米,走的是修好的山路,我们还带着充足的水、食物,中间可以随时休息,即使如此,我们仍感到疲惫不堪。

如果面对世界的最高峰——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玛峰,我们只能望山兴叹了。

登山,锤炼的是人的信念、勇气和意志。

50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用超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挑战人类极限,在珠峰成就了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今天我们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感受他们的力量。

二、解题。

学生交流后媒体展示珠穆朗马峰、作者的简介等资料。

三、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1、谁要登上地球之巅?2、为什么要登上地球之巅?3、登山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4、最后登上山巅了吗?5、文中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五、自学。

1、齐读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人物心理、感受、环境描写的句子。

3、完成学习目标。

六、交流。

1、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生动记叙了登山队员们突出顶峰的过程。

2、理清结构。

开始登顶(1-3)——攀登第二台阶(4-8)——与黑暗博斗(9-12)——刘连满过度疲劳停止攀登,冒死将氧气留给队友(13-15)——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下勇登峰顶(16-23)3、复述课文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登山过程和相关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深入研究课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重点词汇和短语学习: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举例说明词汇和短语的用法,进行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和登山历史。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重点词汇和短语学习: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举例说明词汇和短语的用法,进行练习。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写一篇关于登山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语法、词汇和表达的准确性。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登山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困难环节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珠穆朗玛峰的纪录片,用于课堂展示。

2. 打印资料:准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了解珠穆朗玛峰的自然风光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登山专业知识及登山过程中的艰辛。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登上地球之巅》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登上地球之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珠穆朗玛峰有哪些自然特点?c. 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精讲点拨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以“我眼中的珠穆朗玛峰”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对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阅读笔记,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写作练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朗读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或减少课堂练习的难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Lesson 23 on the top of the earth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登上地球之巅模板2、篇章2:登上地球之巅范本(实用版)3、篇章3:登上地球之巅模板篇章1:登上地球之巅模板知识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能力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并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并搜集有关珠峰的知识教师:1,投影仪、录音机、歌曲《珠穆郎玛》、自制投影的资料2.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教学思路:先从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后让学生合作探究,感受写景的妙处。

然后延伸拓展,以认识和理解为主旨,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

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与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2024年人教版《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类挑战极限的赞美。

培养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学会欣赏和评价课文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重点词语。

4.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5.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6.作业布置让学生预习课文,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文分析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

4.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文欣赏欣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如何欣赏和评价课文。

4.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的其他文学作品,交流欣赏心得。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让学生创作一篇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的作文,体现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课时1.课堂导入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和谐共处。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4)doc初中语文 (1)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4)doc初中语文 (1)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人教版初一下)(4)doc初中语文(1)«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更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了奉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

今天,就让我们连续接触如此一批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究者——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教学目标1、锤炼概括课文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二、感知全文内容1、让生速读课文,解决字词并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通过划分成几个时期,在原文中标记出来。

〔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2、全班交流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时期。

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确信,然后师归纳〕a、登山队动身b、刘连满甘作人梯,关心其他队员登上了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无氧攀登。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a、全班讨论〔师提示:〔1〕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依照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让生进行归纳回答,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能够每人复述一个登山的时期。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明白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那么能够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那么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能够加以议论、抒情。

复述时,能够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判。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1.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是叙写我国登山运动员,如何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攀登珠穆朗玛峰,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故事。

因为它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下我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字词和熟读了课文。

我在课上想采用了解大意――探究精神――借鉴写法――学习精神――拓展阅读这样的教学思路来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搜索信息能力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2.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我们来考虑一下课文题目,“地球之巅”指哪里呢?生:珠穆朗玛峰。

师:“巅”是什么意思。

生:最高点。

生:山顶。

师:对,是指山顶,也就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山顶。

课下我让同学们自学了这篇文章,并搜集了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材料,哪位同学上前面来演示一下你搜集到材料?(生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材料)师:刚才有四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珠穆朗玛峰的有关情况,非常好。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

50年来,有许多人登上了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也有许多人失败了,甚至长眠在了那里,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我的挑战。

1960年,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第三支登山队。

本文所描写的,正是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350米最艰苦、最惊险的那段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那条艰苦卓绝的登山之路。

下面我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过程。

注意搜集筛选主要信息。

(生看书思考)师:哪位同学来试着概述一下?生:北京时间上午9:30,年轻的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四人向珠穆朗玛峰最后的380米高度冲击。

他们为了减轻背上的负担把不用的物品都抛弃了,只带着几件重要的物品往上攀登。

他们走了两个钟头才上升了70米,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畏艰辛、坚持前进。

刘连满在前面开路,非常坚强,爬了几次跌倒几次,他还是继续开路。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4.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5.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叙事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珠峰景色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雪域高原的地方风情)同学们,高度为8848.13米的全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吸引着全世界勇敢者的目光。

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克和夏尔巴人坦曾·诺盖伊站在白雪皑皑的山顶上,向全世界证明人类可以超越自我极限,在高耸入天之处生存后,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于1960年5月25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壮举,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当时随登山队采访的郭超人记者在他的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中记录了这一经典的历史时刻。

今天,我们将重温征服珠峰那段往事,体会昔日英雄征服自然的毅力和勇气。

二、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2.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简介: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文章《登上地球之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文章中的描写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勇于挑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

2.掌握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写作语文作文。

四、教学准备1.课文《登上地球之巅》。

2.学生阅读材料。

3.计算机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其他资源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登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登山的认识和感想。

2. 阅读理解(20分钟)•向学生介绍文章《登上地球之巅》的背景和作者,并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简要解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进行课文讲解和讨论,梳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3. 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分析(30分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增加文学效果、表达情感等。

4. 语言运用(3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一道写作题目,如《描述一次你冒险或挑战的经历》。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来写作。

5. 课堂展示(20分钟)•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对文学描写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整理笔记,总结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

2.让学生选择一个值得挑战的目标,写一篇关于自己如何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章《登上地球之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他们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拓宽了语文写作的思路。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课堂时间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23 登上地球之巅 微课教学设计

23 登上地球之巅 微课教学设计

23 登上地球之巅一、导入:同学们, 1960年5月24日,中国登山勇士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珠峰,完成了从北路登峰的创举。

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学生介绍课下搜集到的有关作者及作品资料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词。

(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2、登顶过程中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的三大困难是什么?登山英雄是靠的什么来克服上述困难的?(寒冷、黑夜和缺氧。

靠意志、毅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征服了珠峰,为国争光,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登山的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画面。

你认为文中那一处画面最感人?并说一下感动原因。

师生共绘突击“第二台阶”和刘连满牺牲自己为队友这两幅最感人的画面,读一读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生动的故事往往离不开优美的环境描写。

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摘抄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

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了珠穆朗玛峰的景色。

这样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者相结合,起到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

四、拓展延伸《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

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

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明确:不是逃避的行为,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自我牺牲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3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新人教版

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课时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学习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D、再次阅读这就是说,复述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选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同学补充。

)3、教师小结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学习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

(复述过程注意抓住主要情节。

)四、重点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记叙文的学习,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叙事的详略安排上,语言的生动等方面去研读,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12、自主探究(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A、找出文吕对环境的描写,并体味这些语言在全文中的作用。

B、文中哪能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C、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语言的生动性?D、找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登山运动员的一种什么精神?E、假如你是文中的刘连满,你会怎么办?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以上内容在再次默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发言时可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好。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篇一这是一篇通讯。

关键词是“探险”。

全文有三千多字,是训练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的好材料,而且要在一堂课内完成阅读也不得不这样做(缺乏充分的预习)。

如何寻找契合初一学生特点的切入口来进行长文短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主要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快速默读,概述课文内容;2、课文为什么浓笔重彩描写刘连满?3、探讨探险的意义。

[教学程序]一、导入在《伟大的悲剧》中,我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之举感动不已。

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来接触这样一批《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读题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文章先从题目读起。

2、板书课题,释“巅”。

3、怎么读,节奏、重音、语气,生读。

4、补题: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13米]二、快速默读,概述文章内容1、不看材料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登上”背后的故事,复述印象最为深刻,最令你感动的细节?(五分钟准备)先同桌互述,再相互交流,推选代表复述(男女各一名,视情况)。

[可能的过渡],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连满,作者花了许多笔墨集中描写他。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有(6)(7)(11)(14)(15)(16)。

三、关于刘连满的对话1、男女生读相关文字,作者的哪些语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讨论]A、对比式写法;B、内心独白;C、其他。

2、刘连满最后并没有登上珠峰,作者为什么花大笔墨写他?(作者是不是有点不知轻重?)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他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其他队员遇到的困难如,寒冷、黑夜、缺氧;(2)他身上体现着登山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意志、毅力、团结、牺牲等;(教师小结:所以文章表现的不只是其他三人登山的胜利,或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也不只是这次登山活动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胜利,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3)使事件叙述有详有略,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3篇)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3篇)

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3篇)《登上地球之巅》教案篇一23、登上地球之巅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生字词语;2、复述课文(概括能力);3、景物描写;4、详略的安排。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

《登上地球之巅》课堂实录一、教学设计思想“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过去迷信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的语文课应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让教材资源得到无限扩大、延伸,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登上地球之巅》记叙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的事,重点突出了教练刘连满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他的献身精神令人感动。

备课中,我发现课文虽然结束了,可它后来的故事一样能深深触动人的心灵。

不能浪费资源,要让学生完整地感受刘连满这一人物的高贵品质,从他既是英雄又是常人遭遇困顿的一生中完成一次心灵的洗礼。

于是,我安排学生作充分的预习并在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特别是刘连满后来情况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完成一次资源的整合。

因为这是自读课,篇幅较长,课堂上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刘连满的事迹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英雄的伟大。

接着便由学生讲述课文结束以后刘连满他们的故事并由此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受到人文熏陶。

课后资源共享,安排练笔,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探究(利用网络等搜集资料并处理资料),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平等对话,阅读有独立见解,课后完成练笔,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便是对文本创造性的使用并完成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二、教学的实施师:同学们,题目的“地球之巅”是指哪里呢?生:珠穆朗玛峰。

师:对,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本文生动地记述了登山队员们突击顶峰的过程。

同学们,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说这些登山队员是谁?生:他们是刘连满、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四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 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 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2、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最典型 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重点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 气留给同志的事迹。由这一个人的行为,可 以窥见全体登山队员的优秀品质,也可以推 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 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 1000多人到达过她的顶峰, 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长 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
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
184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 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 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 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 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文内容。
员们先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困难的?
(2)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
(3)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这些
1、本文写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2、 (1)山路险峻 3、坚强的意志, (2)天气严寒 坚韧的毅力,团结 (3)缺乏氧气 合作和勇于牺牲 (4)身体虚弱 的精神. (5)黑夜登山 (6)高山反应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 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1、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 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 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选择 最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请说说课文详细写了那几件事?
1、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 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美 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 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 (第1段)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 出隐约的轮廓。” (第17段)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 在空中闪耀。”(第18段) 等等。
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4.43米的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 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珠穆朗玛峰风光
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
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
郭超人
中国首登珠峰 成功的(右起)王 富洲、贡布(藏) 和屈银华
如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这一“台阶” 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 1924 年 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 这一带失踪的。
成功
主旨: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 山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 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 纪录,他们的行为表现了人类最 优秀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坚韧的 毅力,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的精 神.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 一个梦想,那就是 登上世界之巅:珠 穆朗玛峰。
谁能说说你印 象中的珠穆朗 玛峰?
喜马拉雅山
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 有40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喜马拉雅”在 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这里终年冰雪覆 盖,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宝剑,一条条冰川像蜿蜒 的银蛇。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 界上的珠穆朗玛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
自1960年5月25日中国藏族登山队 员贡布和汉族队友王富洲、屈银华把五星红 旗插上了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 侧山脊登上地球之巅的伟大壮举后,截至2 003年5月的43年间,中国健儿已经1 4次登临“地球之巅”,先后共有61人次 把的足迹留在地球之巅。
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快速默读,准确把握文段中的主要信息 (如有提示和概括性作用的关键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