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现代社会中,语文学科的教育与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涉及识字、阅读、写作、修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修辞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阅读能力1、主动阅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理解文本,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理解。
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让他们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来理解文本的内涵。
2、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思考和行动方式。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预读、扫读和精读来提高阅读效果。
在预读阶段,学生可以先浏览文章的标题、段落标题和插图,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初步了解。
在扫读阶段,学生可以快速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获取文章的大致内容。
最后,在精读阶段,学生可以仔细阅读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二、写作能力1、思维转化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写作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而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思维转化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语言中的能力,将抽象的思想和观点转化为具体的语言表达。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写作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同时,学生也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有说服力和生动。
三、修辞能力修辞是一种修饰或者美化语言的方式。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中,修辞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通过修辞的运用,学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任务,更担负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任。
以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主要方面:1. 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
这包括对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和语用。
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地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理解文本的主旨、情感、态度等。
3. 文化素养语文学科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需要具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评价。
5. 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需要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形象美、意境美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五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培养出的一系列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以及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既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包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学生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字的书写、拼音的掌握、语法的运用等方面。
也要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等语文技能,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够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语文是文学的载体,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感和情感体验,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人文精神的修养。
语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积淀和演变,培养学生对人文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名人故事,学生能够领悟到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向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一、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建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准确和流畅的表达。
三、鼓励学生进行文学阅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还可以通过阅读名人故事和人文历史文化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和社会历史的认知。
四、注重个性发展和情感教育。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被鼓励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培养自信和自主性,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尊重。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我们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为他们的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在教育领域中,语文学科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文学与阅读教育1. 鼓励广泛阅读广泛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挑战,鼓励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难度的作品,涵盖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深度阅读与分析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造型、人物形象等,让学生从中领悟文学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写作教育1. 培养写作习惯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可以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写日记、作文等,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提高写作能力。
2. 模仿与创新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优秀的作文,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好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
三、口语表达教育1. 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 鼓励用语言表达想法与观点教师可以设立一定的语言展示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1.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语文学科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传统经典等,培养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以下是一些建议:1激发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如故事、游戏、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注重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包括故事书、报纸、杂志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组织阅读分享会、读后感写作等活动,鼓励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3加强写作训练,提升表达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日记、作文等写作任务,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有深度。
4重视口语表达,培养交流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
同时,注重口语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5注重文化传承,培养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等,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
6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同时注重文化传承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思维表达的载体和文化传承的媒介。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传承中华文化智慧,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使命。
以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详细内容:一、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刻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广泛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不同文体的作品,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2.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挖掘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3.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理解文学表达的美学价值。
4.跨文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二、写作素养培养学生清晰、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写作训练:从日常生活、观察和想象中汲取素材,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语言表达:引导学生选择准确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构建清晰逻辑结构的能力,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批评性写作:鼓励学生审视社会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古代文化:教授古代经典文化,如《论语》、《诗经》等,培养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理解与尊重。
2.经典阅读:引导学生读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3.文化传承:组织文化活动、讲座,传承民间故事、传说,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论证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论点、支持论点的能力,培养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2.多元观点:引导学生尊重不同观点,培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辨析能力:培养学生辨析信息的能力,识别虚假信息,培养信息素养。
五、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需要注重以下方面:1.演讲表达:组织演讲比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公众演讲和团队协作的技能。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的能力,包括用词、语法、表达方式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了解语法规则,能够正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生需要在语言运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鉴别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能够在阅读和创作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生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特点,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五、除了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六、阅读与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本的主旨、中心思想、关键细节等,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和解释。
七、写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文体格式和语言风格进行写作,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经验等。
八、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和判断,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九、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能够尊重他人、关注社会、热爱自然。
这些素养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需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培养和提升。
语文新课标 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标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素养。
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例如口头演讲、写作和辩论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教育者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例如课外阅读、文艺欣赏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
第三、文字理解能力文字理解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另一个重点培养的素养。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文章,并且能够理解和解释文章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解释,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章。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化背景、探讨作者意图等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
第四、批判性思维新课程标准中还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价的重要素养。
学生需要能够分析与评判信息的来源、内容和真实性,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的讨论和争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语文新课标有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素养不仅涵盖了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也促进了学生在思维和认知方面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体系。
它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一、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交流的工具,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这方面的核心要求是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含义,能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培养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应提升阅读理解水平,包括主旨概括、细节捕捉、推理判断和情感体验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各种文本。
2. 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学生应扩大词汇量,掌握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准确使用不同词汇表达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
3. 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的把握: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以便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语法规则。
二、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还包括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能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培养文化意识的方法包括: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应广泛阅读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了解其中所描绘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以及道德观念。
通过阅读,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2. 文化素材的应用: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习的文化知识应用到写作和创作上,体现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3. 文化交流和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展览等方式,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意识。
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批判意识、语境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养。
下面我们将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角度来讨论这一话题。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准确、清晰、得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而阅读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地理解和分析各种不同文体和题材的文章,获取有用信息和体会文章的意义。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和阅读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还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批判意识。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的文学作品,领悟其中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而文化意识和批判意识则是指学生能够理解和认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能够对作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批判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评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意识。
语文核心素养还包括语境交际能力。
语境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目的,合理、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进行有效的交际和表达。
要培养学生的语境交际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要设计各种语境交际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交际场合和文化习惯对语言使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境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具备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意识和表达能力等。
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一、注重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通过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和其他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读后感的分享和文学鉴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和组织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写作任务,如命题作文、议论文写作、写信纠错等,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实践,提升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学生应该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辨和评论,培养对文本的批判眼光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和组织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情感和社会背景等,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和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古代文学经典的诵读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教室应该是一个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的空间,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素养,它涵盖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它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
首先,学生应当具备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的意思,还要求他们能够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情感。
其次,学生应当具备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这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词汇句法的灵活运用以及逻辑推理思维的清晰表达。
最后,学生应当具备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同的交流场合中能够根据情境要求选择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与感知的能力。
首先,学生应当具备对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尊重。
这意味着学生应当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也应当具备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意识。
其次,学生应当具备对经典文化的学习与理解能力。
这包括对古代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与解读。
最后,学生应当具备对现代文化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关注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
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协作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首先,学生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包括对文字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对观点论据的审辨和评价以及对信息真伪的辨认等。
其次,学生应当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文学创作、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学生应当具备协作思维能力。
这意味着他们应当能够与他人共同合作,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四、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它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经典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引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语文学科,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文学鉴赏、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素养。
本文将深入探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这些素养。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述2.1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它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2.2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阅读理解与批判思考是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理解文本的关键素养。
它涵盖了阅读技能、文本解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思考所读内容。
2.3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文学鉴赏与审美情感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感受美的能力。
它涵盖了文学作品的分析、情感表达、审美体验等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2.4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文化传承与多元认知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它包括文化传统的学习、多元文化的认知、国际视野的拓展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3.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3.1学生中心语文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2教育全面发展语文教育不仅关注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涵盖语言、思维、情感、文化等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3贴近生活与实践语文教育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情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语文学科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
4.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4.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2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然后引导他们将所学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做好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以及个性化阅读。
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格局,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倡导个性化阅读,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放在课内,将课内精读与课外广泛阅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得到独特体验;以课本阅读为基础,以指导性阅读为重点,以课外阅读为延伸点,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做好积累工作语文教学“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伟大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背,广泛地进行语言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鼓励他们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诗歌以及文言文,培养学生形成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并将加强语言积累和背诵,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积极积累,灵活积累,活用积累”,进而加深学生的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视思考我们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归根到底是探讨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文化、文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运用知识思考的能力。
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本身所蕴含的内涵。
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也会真正的学会思考。
四、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进行文学经典作品以及课内外读物的阅读,能够切实提高自身文化知�R水平,提高学生本身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让学生课堂表达的时候,可以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也可以文字表达,利用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其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背诵以及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包括言语交际能力、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呢?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例如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文章概括和归纳整理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写作指导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示范、写作指导和写作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训练,例如辩论赛、演讲稿的撰写和朗读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新能力,可以提升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语文学科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关键要素。
它包括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一、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准确、规范、得体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文字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丰富的词汇积累和熟练运用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展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学生需要掌握提取信息的技巧,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培养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和价值判断能力。
三、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锻炼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还要求他们能够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写出具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四、文化素养语文学科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素养是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内涵,培养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的瑰宝,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语文学科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进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积淀和文化参与。
在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形成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化认知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阅读引导、写作训练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1. 提供多元化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多方位的意见和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堂氛围的积极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例如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吸引力的文本,如优秀的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培养学生主动阅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指导学生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归纳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做读后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加强写作训练1. 提供写作指导写作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解读优秀范文等方式,提供写作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评价,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基本技能、语言文化修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四个方面。
语言基本技能是指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语言文化修养是指语言知识、语言历史、语言地理等方面的素养;语言运用能力是指语言运用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得体性、准确性等;文学素养是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是我们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的基本素养。
我们来谈谈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要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
这包括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从基础开始,培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多读书、多写作,并且要多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语言文化修养的培养。
这包括了语言知识、语言历史、语言地理等方面的修养。
学生要多了解语言的知识,了解语言的发展历史和地理分布,从而增加自己的语言修养。
要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了语言运用的逻辑性、得体性、准确性等方面。
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多进行语言的运用,多进行语言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
这包括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
学生要多读文学作品,多进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我们来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教育中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加懂得如何欣赏和创造美。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道德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同时又是启蒙教育的开端。
在小学阶段,生字词的教学是基础。
学生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了,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文读熟了,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生字词掌握了,学生写作也就没有了困难,就能够写出流畅、优美的文章来。
那么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呢?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上新课前,把字词识记目标作为预习的重点任务下达给学生。
利用课前或自习时间,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完成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的工作。
然后,同桌协作,进一步巩固识记成果。
最后,四人或五人学习小组进行默写,完成第一轮目标。
课前识记是提高字词教学水平的起点,要求老师在场,并强化组织、督促与巡看,全面收集整理学生反馈消息,确认课堂教学中要重点检查巩固的易混、易错字词,并设计好相应的辨析、比较训练题目,做好这个步骤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课堂中,扎实掌握1.多读、多写。
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意形结合。
我们平常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
学生对字的意思还不甚了解,能记得住吗?如“毡”:“毛”字旁表示意思,“占”表示意思。
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
高段的生字字形复杂,教给学生构字方法,学生更容易记住,而且又渗透了传统构字法的教学,什么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学生乐于接受,何乐而不为呢?3.笔画的教学不要忽略。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离开了笔画这个个体,汉字这个整体就无从而谈。
三、课后加强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课后对重点字词,应该安排必要地运用训练,比如单词造句、连词成段、修改病句、词语辨析等方法,力求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里重点字词地高频复现与创造性地应用,在巩固识记、理解成果的同时,有效提高重点字词的正确运用能力。
只有学生会用的字词才是属于学生自我的,只有学生会用了,字词教学的目标才算是最终达成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课后强化运用最终确认了字词教学的效益与水平,只在识字与解词上兜圈子的做法是落后的,低效的,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高年级教师不要以为字词教学不重要,一定要从心底里明确字词教学的重要性。
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字词教学的发展去探索吧!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摘要:核心素养由知识、能力、态度综合化而来,具有高迁移性与高生长性。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
核心知识包括关键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核心能力从类型上说主要是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从生长角度说主要是思维能力;核心态度主要是认同度与热爱度。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核心素养就其本体性来说,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发展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具有在未来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能发挥作用的高迁移性,在人的发展与成长中被其他要素需求的高生长性。
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大道至简,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应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收举一反三之功。
根据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维度予以解剖,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一、核心知识要让学生具有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缺少了必备的知识基础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教学表述不多,只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2016.5l语文戟学通讯初中l11万方数据I焦点I本版特约编辑/李华平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和操练”,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于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怕踩“系统”的红线,在“随文”与“运用”上就做得不够,甚至有轻视或不同程度忽视的现象。
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没有一定知识作为基础的素养应该是不牢固甚至是不完整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一轮课改中,语文课程应该让知识教学从过度淡化到适度回归。
其出路之一是借用认知心理学重新分类所有的语文知识,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知识外延,建立并完善一套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和素养提高的新的知识结构系统。
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新知识系统中,当然有其核心知识存在,其“核心知识是指陈述性知识中最有迁移性的概念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中有助于指导学习者进行自我程序与策略建构的基础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指静态而客观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言知识、文化常识等。
学生了解、识记、理解这些知识,虽然并不一定会提高语文能力,但却是认识语文学科本质、获得语文技能的起点。
在这些陈述性知识中,核心知识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语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词语选用与搭配、句式选用与修辞格选用的基本常识。
文章知识:各种文章体裁的特点;主题与题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文体与语体、表达方法、文章技法、风格等文章知识概念。
文学知识:文学体裁的分类与特点;表象、意象、意境、形象、真实、虚构、隐喻、叙述视角等概念。
(二)程序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指人运用语言的知识,包括言语知识、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标点符号的知识等。
其核心知识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言语领会与表达的知识:语用规则知识,语境知识,阅读技法知识,文体阅读知识,文学解读知识,简明、连贯、得体的知识,选材构思知识,文章修改的知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正确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知识。
12l语文教学通讯初中l2016.5标点符号的知识:正确运用与书写常用标号与点号的知识。
(三)策略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策略性知识主要指语文学习与运用的方法性知识。
学习策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旨在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认知策略;二是个体作用于自己认知过程的反省、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策略。
对语文学习和运用而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策略知识:阅读策略知识:概括信息的策略,确定重要信息的策略,推理信息的策略。
写作策略知识:主要是思维的质量问题,包括打开思路的策略、分析综合的策略、发散思维的策略、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口语策略知识:言语得体策略,清晰突出策略,迂回避让策略,虚实转换策略。
元认知策略知识: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二、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从能力类型上看,主要指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二是从能力的生长上看,主要指思维能力。
(一)从能力类型上看传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后来又有人加上“思”。
从课标的学段板块来看,又可表述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
在这诸多的能力中,影响个人一生的核心能力莫过于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这也符合信息的输入与输出。
阅读主要是信息的输入,交流主要是信息的输出。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读文本的能力;读人的能力;读现象的能力。
对文本的阅读,要能准确地提取出作者重要的信息与读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并据此质疑推演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
读人,是阅读从文本走向生活的延伸。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人的能力就是要能够认识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单个的人的人性与人品,能识其高尚与卑劣,提高自己涤荡污浊从善如流的能力。
读现象,是阅读从文本走向世界的延伸。
生活的世界是万花筒的世界,21世纪又是经济全球化、各种信息传递快捷迅猛的时代,读现象的能力,就是要在各种真伪莫辨的信息事件面前,能够有效地分析与综合,独立、冷静地判断,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万方数据2.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也即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
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影响着自身取得社会认同可能性的大小,影响着观点、思想传播度的大小。
交流能力强则个人与社会双赢,交流能力弱则对个人与社会均会有不利影响。
(二)从能力生长上看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后天的实践中生成的。
阅读能力也好,交流能力也罢,都有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强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生长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思维能力。
课标总目标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核心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力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和培育的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不仅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
再加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与想象力还是未来支持学生个体在各个领域内积极发展创造出社会价值的重要抓手。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世界步伐的追随者而是引领者。
问题解决能力是思维能力运作的表征,是思维能力的外化结果。
特别要强调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因此学习应该以问题为基本线索,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二是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勤于问为什么,而不仅是牢记现成的结论。
就像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发下来,很多学生一两天就看完了,每个学生对于课文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外,还应该让学生将自己悟出的道理讲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样他们会受用一辈子。
三、核心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态度维度,其关键要义就是对语文的态度,其核心态度主要包括认同度与热爱度。
(一)认同度认同度主要指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主流价值本版特约编辑/李华平I焦点观的认同。
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践探索,也是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
到底“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已经有明确的规定。
但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实践应该对“培养的人”注入新的内涵:要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灵魂来,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