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同步导学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发明与发现的国家同步导学
文本导学
【目标引领】
一、基础目标
掌握理解文中词语:回溯受惠云翳铸定并驾齐驱望尘莫及截然相反得天独厚
二、发展目标
1.了解祖先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开阔的视野与包容性,学会多元思维。
3.探讨思考造成中国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当代中国应如何迅速发展科技振兴民族。
【过程记录】
一、预习
1.识记字音
回溯.(sù)铸.(zhù)定云翳.(yì)
2.识记字形
遮蔽—敝帚自珍截然相反—直接回溯—朔北—雕塑—横槊赋诗
3.识记词义
并驾齐驱: 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
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 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 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4.预习过程中感到不理解的问题:
二、学习
1.西方学者为什么称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家”?
2.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
3.近代中国科技缘何落后?现今之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4.作者认为应以怎样态度对待各种文化?
三、质疑
1.思考:文中说“欧洲一些有利的因素”具体指什么?
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记下来认真思考,与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根据汉字写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回溯.()铸.()定云翳.()遮( bì)受( huì)2.解释成语
并驾齐驱
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截然相反
得天独厚
(二)佳句品读
文句:
理由:
(三)文段理解
1.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学者为什么称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国家”?
(2)文中说“虽然有一些‘白种人’可能已经放下他们的‘包袱’”,对“包袱”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作者认为像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等一类人物都出在欧洲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一些普通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
17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土所传出来的古代中国传说时代的纪年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东西看作是东亚发明的。
而在另一方面,却又存在着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倾向,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发明或发现都绝对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任何地方诞生。
在我写这一章的几天前,一个正在拍一部陶器制造史的科教片的电影制片人写信来征求我的意见,他认为陶工用的旋盘是中国人发明的。
可是这种工具早在黑陶制作工匠以及后来的中国商代人使用它们之前1500年,苏美尔人就已经知道了。
与此相似,在过去几年当中,有一些谈到晚期物理学、工程学和制陶业的某些方面的历史的论文,也由于与传说的资料不一致,而被人们不公平地忽视了。
反之,在一部1950年出版的关于工艺史的著作中,作者则没有把一些明明是属于中国人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人,例如,关于中国人最先认识到磁极性、发明火药以及最早制造铸铁等等,在这部著作中都只字不提。
中国科学工作者本身,也往往忽视了他们自己祖先的贡献,例如,1952年在北京出版的一部介绍地植物学找矿法的著作,就没有提到这种技术早在梁代(公元6世纪)就已开始应用。
因此,本书的宗旨应当是使所有这一切都摆脱不实的传闻和“公认的看法”的束缚。
(1)“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指什么?
(2)在这一段中作者举出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3)“公认的看法”为什么要加引号?
【收获整理】
【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
在一首乐曲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
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
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
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
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
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
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
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
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
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
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
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
这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
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
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
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
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一个世纪。
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
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
曾侯乙衣服箱上
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
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
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
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
1.七音十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
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
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
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人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
D、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
2.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人中国的。
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A、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
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C、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应该更早。
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
3.下列对“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
B、中国古代把七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
C、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
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传自西方的。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
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
D、对古中国和巴比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
【资料链接】
本文节选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凝聚着李约瑟后半生心血的长卷著作。
书的英文名原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Scierice andCivilisation in hina),请人为中译本题写书名时改为现名。
在英语中的“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laolcgy)有着明确区别,而且在其论述中也是把“科学”与“技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等区分开的,作者在本书中所探究的是,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促进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并非简单地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上。
我们应该从作者的原书名去理解他的写作理念。
[参考答案]
http://
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二、学习
1. 中国是一个长于发明和发现的国家,曾经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四大发明等。
3. 结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制度等。
4.客观、公正的态度。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答案〔sù〕〔zhù〕〔yì〕〔蔽〕〔惠〕
2.并驾齐驱: 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
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 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 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 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二)文句:因此,本书的宗旨应当是使所有这一切都摆脱不实的传闻和“公认的看法”的束缚。
理由:“公认的看法”加引号否定作用,其并非公认的看法,而是所偏颇。
(三)文段理解
1.(1)中国是一个长于发明和发现的国家,曾经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自以为是的包袱。
(3)欧洲有一些有利的因素,这些因素不能够在其他民族的不同地理背景以及受其影响的不同社会进程中起作用。
2.(1)一种是把过多的东西看作是东亚发明的,一种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发明或发现都绝对不可能在欧洲以外的任何地方诞生。
(2)中国文明受到的漠视。
(3)表否定。
【拓展迁移】
1.D。
紧扣“根本原因”进行选择,ABC属于答非所问。
2.A。
抓住“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选择。
3. C。
C项属于无中生有。
4.C。
C项与“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