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知识点汇总 专题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早期诗歌:国风、邶风、楚辞等- 国风:以山川河流、动植物、人民生活等为题材,以畅游山水、游乐自在、明忌悲追等表现手法刻画出儿女情长、田园生活和壮丽山河。

- 邶风:以家庭亲情、爱情及国家问题为题材,以亲情厚重、悲凉萧瑟、社会风尚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人性弱点、生活疾苦和社会腐败。

- 楚辞:以爱国之情、抒发个人遭遇、艰难求索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以豪放、激昂、激愤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个人奋斗、政治抗争和爱国情怀。

2. 宋代诗歌:唐宋骈文转变为自由散文- 唐宋骈文:诗歌通常遵循宫、商、角、征、羽五声,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注重音律和韵律的工整。

- 自由散文:突破了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诗歌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突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唐代诗歌:杜甫、李白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杜甫:以忧国忧民、抑郁愁怨、仰天叹息为主题,以伤感、孤独、悲情的情绪和写实手法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 李白:以豪放、激情、奔放的诗风和广阔、辽远、奇特的意境为特色,以追求自由、陶醉于自然和壮丽山川为主题。

4. 宋元诗歌: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为主要流派- 边塞诗:以塞北边塞的军事生活、士兵辛苦战斗、边城风情和抗敌英勇为题材,以咏史抒怀、抒发爱国之情、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奋斗意志为主要表现手法。

-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的优美风景、安闲自在、恬静舒适为题材,以描写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田园生活的幸福和宜人气氛为主要表现手法。

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强调真实、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颠覆。

2. 五四运动和新诗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和人道精神,在创作风格上强调新意、新形式和新语言,形成了一批有活力和革命精神的新诗作家。

3. 抒情诗:以表达深情、内心的愿望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强调自由、个性和情感的独立性,追求真实、简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对练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专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汇总

体验高考
(2006江苏卷)
鹧鸪天(元)魏初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luá n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 奈。
作业布置:
体验高考
抓关键词句,领会主旨
(09山东卷)
写水面平缓,水流悠长 江面空寂,暗示羁旅孤寂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1)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令天气变化, 一写作者内心情感 的波动。 看到红袖凭楼 情景联想家人也在 盼望自己回家, 思家之情更浓。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语言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炼字 诗眼 炼句 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诗歌的表达 技巧
诗歌的思想 和情感
咏史怀古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 咏物言志诗 即事抒怀诗
鉴 赏 诗 歌 形 象
人物形象
1.形象+身份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概况社会意义或作者 情感 1.意象+画面 2.意境+具体分析 3.分析诗人的情感 1.形象特征 2.具体分析 3.托物言志,表达 诗人感情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鉴 赏 诗 歌 的 语 言
炼字
诗眼
1.点字+释义 2.放在句中描绘画面 3.手法+效果或情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A解析:(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

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

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

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吴潜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清单总结(最新最全)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

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形”,“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古代诗歌鉴赏是提高考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经常品读中国古代诗歌,可以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与情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提高个人的修养,培养个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1.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的塑造,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景象指作品中的景色、情景、状况、气象等,对应的手法是借景抒情;物象则是具体的某个物体的形象,如“柳”“月”“梅”,对应的手法是托物言志。

(1)景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作用 举例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创设背景。

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这种用法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创设意境。

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和作者的情感。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续表)主要作用举例衬托品性。

这种作用在咏物如雪、竹、梅、松、鹤、荷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

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表现情感。

诗歌结尾处的景物意象,一般起到渲染、突出情感的作用,甚至以景结情。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就是以到天际流不尽的长江水,表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牵挂之情。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13 古代诗歌鉴赏(二)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13 古代诗歌鉴赏(二)

新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二)清单二诗歌的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又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夫妻间天各一方的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如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好的愉悦感。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因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即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2.看体裁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o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

再看下面这首诗: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

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

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请看下面这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一第十三篇 临江仙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一第十三篇 临江仙 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古诗鉴赏

第十三篇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想象、虚写。

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了往昔生活的美好。

(2)比喻、对偶。

“晚山”对“秋水”,“翠”对“明”。

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3)设问、以景结情。

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上片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

(2)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

(3)最后三句写祐之虽独自上路,但有明媚的山水千里相伴,不会因旅途孤独寂寞而哀伤。

1.词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借代,以“钟鼎山林”借代做官、归隐两种生活。

(2)表现出词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古代诗歌鉴赏(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8~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的能力。

上片写景奠定哀婉基调。

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风雨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

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

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

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结尾二句,因愁情无法排遣,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借以移情,可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

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表现了纷乱的愁绪。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7.(2014年高考北京卷,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

完成①~③题。

(3分)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

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此才女是(3分)( )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解析:①B ②A ③B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和表达技巧,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①A项中的“霜影”指月影、月光,C项中的“玉盘”、D项中的“宝镜”指月亮:这三项均写出了“明月”之景。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句没有涉及月亮,没有写出“明月”之景。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与“秦时明月汉时关”都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③从“多病”“葬花”这两个关键词语可判断此才女是林黛玉。

14.(2014年高考北京卷,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解析:C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C项,“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错,五六句通过“钩衣”“刺眼”等细致描写,写出了春光的明媚绚烂,没有“春去夏来”之意。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明末·王象巽《游曲江》)解析:BE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兴亡之感往往从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的繁华如今已经不再。

A项,“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句借韦曲花讽刺世风;C项,“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句借花喻人;D项,“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句为景物描写。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作答本题,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南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2014年高考浙江卷,2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

阅读这两首诗可知,“共听一声猿”和“啼猿不自愁”写的都是猿声。

猿声凄厉,两位诗人皆以之来写愁。

答案:猿声。

22.(2014年高考浙江卷,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等都是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场景具体,景中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

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10.(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要描述送别场景,需要准确理解词的前四句的具体内容,明确这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场景。

抓住词人的所见之景,然后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主人公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1分),一叶扁舟渐行渐远(扁舟越过林杪,船帆比沙鸥还小)(1分),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意离去)(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要理解词中某句话的含意,一般需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字,同时还要思考这句词句的含意,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表达技巧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怪人催去早”一句,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怪”字,谁在怪,怪什么,为什么会怪,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

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

(3分)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

(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14.(2014年高考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构思脉络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明确诗歌围绕“早发”选取了哪些意象,用了哪些词语。

第一句中“灯残”表明天还没亮,第二句写诗人携剑登程,可见其早;第三句“闻鸡唱”,说明鸡刚叫,体现出行之早;第四句“独”字说明路上没有别人,突出其早;第五句“微有路”一是说路难辨,二是说少人走,都表明了诗人的早行,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答案: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的含义和表现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背”字是“背部对着”的意思,说明诗人行走的方向和大雁飞行的方向是相反的,大雁南飞是向着温暖,而诗人北行是向着寒冷,可见其旅途的艰难和心情的愁苦。

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8~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11分)含山店梦觉作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却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认为这是“等闲”之事;然而客中一觉梦醒,却是斜月相迎,此情此景让人愈加惆怅,思家乡、念亲人之情便不禁油然而生。

这种手法就是衬托。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写出“衬托”方法的,给2分;进行具体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