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的一些改动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新方法与新观念的探索-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新方法与新观念的探索-高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过去,语文教学有所谓六本书围墙的说法,以新教材人教版为例:必修五册,每册四个单元,选修教材近乎一打,说是适应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实际上,新教材虽然单册容量小了,但对应的教学时数也大为减少,总体而言新教材选入的文章篇目数大量增加,换言之,新教材在阅读和识记上并未减少;新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章的可读性、时代性、人文性;从相同选文看,新教材在继承了传统选文的同时,也继承了传统的理解思路与指导思想,而且用这种思路和思想作为切入新编入课文的思路与思想;新教材所增篇目以古诗文为最多,虽然均为讲读课,但在课时安排上平均下来反不比旧教材多;新教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虽然也以文体作为参照系,但新教材总在淡化文体的影响;写作训练和语文活动在新教材中占了将近五分之二的篇幅,体现着读、写、听、说并重的原则。
很显然,新教材在选文、练习、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性,但新教材仍然有很大的不足。
首先,新教材虽然在旧教材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之上,强调了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但新教材并没有改变大语文、小课堂、碎教材的语文教育现状,相反,这本由例文、写作训练、语文活动、语法知识拼凑起来的教材体现了编者以一本两百页左右的语文书,以一周四个课时的语文课堂,把什么都想教给学生的良好愿望。
这种捉襟见肘的尴尬原于理论的陈旧。
语文教学课时的减少是以课外阅读的增加与强化为前提的,这一点新教材也没有体现出来。
其次,新教材仍然没有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课程内容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多元化人文素养培育、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性化学习等方面。
教学挑战也随之而来,教师需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面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化和学习压力的增加。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内容,变化特点,教学挑战,背景介绍,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出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教育部推出了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更新。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学的重新定义和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这些变化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和将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进行详细探讨。
2. 正文2.1 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1. 多元化的文本选择:新课标要求学生接触更多类型的文本,包括经典文学、现代文学、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注重学生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辨和探究。
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引入跨学科内容:新课标鼓励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比如可以结合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内容来阐释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4. 强调实践性学习: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写作、演讲、辩论等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通用8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范文(通用8篇)第一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一语文教学论文从教10年,今天自己再次研读语文课标依旧深思不断。
虽然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有根据课标的精神指向在进行教学设计和上课,但是越往下看越是发觉自己的教学需要反思的地方其实很多。
1.写字教学中对生字的间架结构搭的不够好,很多学生书写生字时不大注重间架结构。
今后教学应该多注重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生字教学多引导学生对生字书写时中间架结构的观察和注重,提高书写质量。
2.朗读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在于身为人师的我自己朗读水平不高,总是依靠一些外在的形式去引导,导致学生感悟不够,自然在朗读时的情感方面会不到位。
当务之急是要提升自我的朗读水平,在今后的朗读教学中多辅以字词的品味、情感的迁移、想像的介入来提升学生的美读。
3.虽有大力推动班级的课外阅读,但一直收效甚微。
平时教学中课堂向课外阅读的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做得或许不够。
今后也需多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引导,积极推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要求。
4.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一块比较欠缺,只是单纯的依托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起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
第二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高一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本事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
而在我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本事,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
语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出于对语文的热爱,我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我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些许的心得与感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
传统教学中,教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还记得担任语文教师的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一向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成果的反馈,发现这样教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交集,所以,对于课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的区别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的区别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的区别一、教材定位与内容安排的变化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在教材定位和内容安排上与旧选修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
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更加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材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涉及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和前瞻性。
而旧选修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应试性质,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和传统。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相比,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
旧选修教材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开展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
因此,教材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相比,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
旧选修教材以讲解和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
同时,教材中也加入了更多的多媒体资源,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活跃和积极。
四、课文选材和体裁的改变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相比,在课文选材和体裁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旧选修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是经典作品和文言文,注重文化传承和理论学习。
而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更多地涉及了当代文学作品和现代语言文体,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同时,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旧选修教材相比,在教材定位与内容安排、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课文选材和体裁上都有了明显的区别。
新课标下的选修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选择,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的论文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鲁迅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初入选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非正式出版物《初中国文选读》以来,就—直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重头戏。
回首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变迁,从唤醒国民精神、维护新中国政权、巩固“文革”统治真理性,到解放思想,直到促进社会的多元化。
选文变脸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思想及价值观的几番浮沉。
民国:推广白话文的先锋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充分认识到要真正实现人精神的自由和思想的解放,就必须将民主与科学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而鲁迅的文章在这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他在对封建制度进行无情攻讦的同时,也指出了“僵死的语言”是本文由收集整理封建统治者宣传“朽腐的名教”的载体,因而其作品从一诞生起就注定拥有不可磨灭的经典性。
教科书编者更是认识到推广白话文,打倒孔家店,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关键在于教育。
早在1923年,鲁迅作品《故乡》和《鸭的喜剧》就被选人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随后,国内各书局、教育部门及一些著名的学校,在其自行编写的语文课本中收录发表在各种刊物上的鲁迅作品约五十余篇。
这一时期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数量之多,是“五四”新文学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这一时期鲁迅的选文对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文艺的外衣力图唤醒愚昧的国民。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第一次找到了中华民族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走向中国现代文化系统的一条必经的狭窄孔道”,将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真正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植入了语文教学,打破了上千年来孔家店的垄断地位,实现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历史过渡。
建国初:民族新文化的风向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语文课本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课本中的鲁迅作品成了政治的“传声筒”。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导读:2019年10月18日,温儒敏先生在第十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发表讲话,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教师业务提升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要变化特点及教学挑战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主要变化特点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
这些变化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强调学生的思辨、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提供思维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促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积极的思考者和探索者。
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的运用。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新课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设计课程活动、举办实践比赛等方式,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教师还需要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面对这些变化特点和教学挑战,语文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发展到最好的水平。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新教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因此,新课程新教材在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遗憾,我们试图对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寻求解决的对策。
新教材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一、语文教材使用中的困惑高中语文教材以其全新的面目、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编排一走进课堂就吸引了广大师生的关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而使用一年之后,带给我们老师的更多的是困惑,让我们老师有点无所适从。
困惑之一:选修教材该如何选上。
选修教材种类较多,我们到底该选上哪些,选多选少,或是不选,有没有明确的要求,它在高考中会不会有所体现。
困惑之二:新教材中的一些老篇目的内容和注解与旧教材中的有很大的出入,我们该如何处理。
特别是一些古文,比如《逍遥游》这篇课文中的“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从字形到字义的解释,新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这篇课文还有多处这样的例子。
困惑之三:对于新教材的三种呈现模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课文该如何进行授课。
是不是一定要上出研习、探讨、体验的特色出来,而有些课文的分类并不是太合理的。
据我们所知,许多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的这种体系来进行,而是怎样处理方便就怎样来进行授课的,所以,有些教师有时也会把文本研习课上成问题探讨课,这未尝不可。
困惑之四:如何使新教材与高考考试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我们学的是新课文,接受的是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教育模式,而对学生进行检测的却是旧的知识、旧的考试模式。
新的教材怎样才能与新的考试结合起来,而新的高考究竟是何种模式我们教师心中一团漆黑。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之一:“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旧的教育模式支配着教师的教学由于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等陈旧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影响,当前教育运作上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以知识再现能力为终极目标,使用统一的课程与教参,仍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教育。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区别与看法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区别与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区别,并提出个人的看法。
首先,新旧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现代文学作品的选取,如《平凡的世界》、《围城》等。
这些作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能够引发学生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新旧教材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以课文为主,注重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这种形式的变化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
此外,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旧教材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学生的角色相对被动。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对于新旧教材的区别,个人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最后,新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个人认为,新教材的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编写思路不同:
1. 旧教材的编写遵循的是大纲,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是纲领式的;而新教材则没有严格的大纲,不刻意强调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联。
2. 新教材所选范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更注重应用文的练习,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3. 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主张在实践中学习。
二、编排体系不同:
1. 旧教材以文体为纲划分单元,各单元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而新教材不再以文体为纲划分单元,每册书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和内容。
2. 新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部分,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3. 新教材更加注重写作训练,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任务,并与单元主题相关。
三、选文不同:
1.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范文的更新率更高,更加注重经典性和时代性。
2. 新教材选文范围更加广泛,包括古今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
3. 新教材在范文后增加了“研讨与练习”部分,这是旧教材所没有的。
四、知识系统不同:
1. 旧教材的知识系统比较繁琐,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记忆;而新教材则简化了知识系统,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2. 新教材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文体来组织知识系统,而是根据主题和内容来组织。
总的来说,新旧教材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编写思路到编排体系、选文和知识系统都存在差异。
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免费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免费高中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下文是研究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免费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免费篇1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开始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是教学的高级阶段,在新课程要求的推动下,教学更加强调传统文化的渗入。
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汇集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丰富,是哲学、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近年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有偏离传统文化的趋势,越来越重视分数,忽视了文化的深层次意义,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影响了优秀文化的传播。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民族精神渗入其中,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祖国的文化,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为我国的文化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着多样的知识内容,包括文言文、古文、古诗、诗词等等,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现如今,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的内涵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合素质是一个学生表现出来的周全素质涵养,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深入的秘闻,内容丰富多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抓住传统文化的含义,融入优秀的民族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此外,传统文化的渗入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从而完善自我认知能力。
第二,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传承历史,文化秘闻深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道德涵养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周全的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自己国度的认可度。
另外,学生还可以研究先辈们的智慧,见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高傲感。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应当容许先尝试采用新方式教一两个单元,积累了经验后,再把新教法推开。
全国那么大,地区差异也大,办学的条件不同,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选择权。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
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
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六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在部分省区的实施,标志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由于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面的跨越式前进,这一次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历次改革,有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宏伟蓝图,但同时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对语文教育的变革也是一次突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观念转变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9-0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国家采用先在少数实验区试行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是十分正确的。
这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改革健康、稳妥地向前发展。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没有离开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我们知道,中学教育是国民教育,是基础教育,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最基本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道德水准、能力水准和必要的文化修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也就是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新标准中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遵循了注重基础教育的这一原则。
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是掌握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
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课程标准不仅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
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能脱离鲜活的材料进行命题,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考核不可能脱离生活,一定会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高中语文都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二、课程标准中考试、评价的问题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就是愈演愈烈的考试竞争。
“应试教育”被我们批了多年,扭转了多年,局面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峻。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革和更新。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材的更新也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
本文将对比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了解新旧教材在教学效果上的变化和提高。
一、内容对比新旧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强调以古代文学为主要内容,注重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对现代文学的学习和体验。
新教材中涵盖了更多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例如鲁迅、茅盾等伟大作家的作品被广泛选用。
此外,新教材还增加了一些当代年轻作家的作品,如余华、莫言等,使学生们对现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形式对比在形式上,新旧教材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以散文为主要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文学形式的学习,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新教材中的文学形式更加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这种多元化的形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丰富了课程的内涵。
三、方法对比在教学方法上,新旧教材也有所不同。
旧教材注重教师的教导,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强调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结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在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教材更加注重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形式更加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加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与旧教材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当然,新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实施等,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相信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高中语文教育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初中语文教材改版对比
初中语文教材改版对比【对比】一、以往历次语文教材改版和今次:1、以往语文教材改版往往强调填鸭式的记忆,强调多背少用,缺乏实践性的话题;今次改版,取消了大量的词语与成语,将重心转移到文言辨析、文本比较、文史文献鉴赏、议论文修辞分析、记叙文写作等实践性内容上。
2、以往语文教材改版实行分散式教学,与高考联系不够紧密;今次改版,与高考更加紧密联系,焦点分析、教学设计更加丰富,使学生在上��过程中更加重视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的养成和培养。
3、以往语文教材改版不够细致全面,缺乏细节性的提示,对于学生的认识上会产生偏差;今次改版,由浅入深,从基本知识开始,从阅读入手,再深入到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塑造良好的人格。
二、以往历次语文教材改版与今次的不同点:1、以往语文教材改版一般是纵向设计,从分散教学出发,占据了较大部分任务量,严重影响学生科学学习规律;今次改版,改变了纵向设计,把重点转移到横向设置,重视技能训练,注重发现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2、以往语文教材改版主要注重识字能力和文言文改错能力,没有充分考虑中古文应用的能力和现代文应用的能力;今次改版,除了识字能力和文言文改错能力,还注重中古文应用的能力和现代文应用的能力,特别强调针对多样化语境教学和学生阅读任务量推荐。
3、以往语文改版偏重文言文,不注重现代文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够完善;今次改版,不再纯粹停留在文言文的演练上,而是结合现代文的演练,注重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
总的来说,今年的中学生语文教材改版,和以往的教材改版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重点转移到实践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先发扬文史文献鉴赏能力,把重点放在文字活用能力之上,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发挥学生在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上的能力,进而形成健全的文言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
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有哪些变化?
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有哪些变化?即将开始2019年的秋季学期,根据此前的政策,将启用教材改革方案,作为科目巨头的语文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语文教材改革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五大变化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之异同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之异同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之异同顾振彪据悉,今年秋季,各地高中语文课将启用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被推荐选用。
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教材的改革,人们希望了解这套语文教材跟此前传统教材之异同以及进行这些改革的意义等等。
为此,我们特约请人教社中语室主任顾振彪同志围绕上述问题作一简要回答,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编者《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的。
编写这套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对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
一、改革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这套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上,作了三大改革:一是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二是破除比较复杂的记叙、说明和议论“三阶段”模式;三是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混合编排。
优点是便于阅读与表达结合,但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方面,阅读为了照顾到写,尽管编排了大量课文,但用力最多的是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偏偏丧失了阅读自身。
实际上,阅读成了写作的附庸。
另一方面,写作、口语交际在教科书中又“忝列末座”,地位低微,缺乏系统的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是阅读的附庸。
阅读与写作互为附庸,大大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为了克服这个弊病,这套教科书以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的形式构造两个教材系统。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对比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实施到教学过程中。
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哪些变化,又是怎样来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的呢?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新旧教材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新旧教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
材的指导思想是要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二者相辅相成。
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同时,把“过程和方法”放在突出地位,以此来联系、整合“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和相关内容。
其次,在材中,“表达交流”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以及对研究方法的了解、模仿与反复训练。
例如,“表达交流”的过程和方法,如“心灵共鸣”“亲近自然”“发现幸福”“美的发现”等;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如“善于思辩”“直面挫折”“缘事析理”等。
由于教材所设计追求的是渗透式的研究“过程”,又重在“方法”上的引导,研究训练的落脚点在“能力”,从而改变了以往常见的那种偏重课堂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性来研究。
这在“梳理探究”部分表现的尤为明显,它要求学生在读写能力得到稳步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受到陶冶。
此外,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例如,教材中的文章很注重人文思想。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等文章鼓励学生关注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去追究学生议论与探讨的深浅和正确与否,至少可使他们拥有了用一种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审视自我。
材有的文章表现了人类共同性的东西,这样就有了一种超时代的效果,如对生命的热爱、对人文精神的关怀等等。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
高中语文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
王世伟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3(000)022
【摘要】语文一直都是高中时期的主要课程,无论是文理科分班或高考,语文学
习成绩都占有了很关键的地位。
从学生这一主体角度出发,教师必须以实际教学问题为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
基于新教材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新旧教材对比的差异性,掌握新教材呈现出来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知识水平。
【总页数】1页(P48)
【作者】王世伟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 7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苏教版数学低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2.中职《职业生涯规划》(高教版)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3.译林版高一英语(上)新旧教材Reading板块对比研究
4.高中数学概率
统计新旧教材对比研究5.人教版新旧教材着力点的对比研究——以“交通运输布局”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字词删改的不足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字词删改的不足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是目前国内高中阶段比较常用的语文教材之一,其包含了
大量的文学原著,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小说。
然而,在教材中,这些小说原著中
的一些文字词往往被删改,这是一种非常不足的表现。
第三,小说原文字词删改的做法有可能会失去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
与艺术紧密结合,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深度和厚度。
小说原文字词的删改也有可能使得作品
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美感,无法真正地打动和感染读者。
这种做法也会极大程度上削弱作者
作品,使得文学价值无法真正地得到体现和传承。
综上所述,小说原文字词在教科书中被删改的做法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之处。
这种做法
不仅是对原作者作品的一种不尊重,更是导致教材所要传达的价值和信息不够完整和深刻。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在保留原文精髓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减少对文字词的修改,
保留作品的真实面貌和情感蕴含。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文化的真正了解和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中学语文教材对原作地一些改动名家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时,大多被编者作了文字上地改动,有改动是如此之大,足可以称之为“伤筋动骨”.但这些改动是否都有必要,却大有商榷地余地.这里笔者举出一些实例以作初步地探讨.编者对原作地改动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个别词句,另一则属段落结构地.先说第一类.对朱自清地《背影》,编者在文字上作了几处细微地改动.例一原文:我三两回劝他不必去.改文: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例二原文:是没甚么要紧地.改文:是没什么要紧地.例三原文:托他们直是白托.改文:托他们只是白托.例四原文:心里狠轻松似地.改文:心里很轻松似地.其中地“例二”和“例四”地改动,即将“甚么”将作“什么”,“狠”改作“很”,是将白话文改得更合乎现代汉语地通用习惯,这对用作教材,以便让学生学到规范地现代汉语,是很有必要地.但“例一”和“例三”地改动则不然.“再三”是概括语,仅表明做某事地频率之高,作者在前文曾写及“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说明他在下文书写时,这一词语也在他地视野之内,但他选用“两三回”,一方面延续了陈述地节奏,另一方面,正由于不是套话,才显示出了是实实在在地两至三回,而不是一般地抽象叙述.另一处改动,将“直是”改为“只是”,初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甚至也更通用些,但细细分析一下,原文说地“托他们直是白托”是“简直是白托”地意思,有笑父亲“迂”地意味.或者有人认为,这点区别太细微,实在不值不得在此咬文嚼字,殊不知,朱自清行文地风格就颇得蕴藉之美,看似一字地差别,实已与他地文风大相径庭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又如,对孙犁先生地名篇《荷花淀》,编者在文字上改动颇多,除了个别几处将用法改得更通用、更合乎规范外,大多属不明文意而作地删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小说开头部分,原文有这样地句子:“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而改文则是:“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这里,原文地两个“不知道”是修辞地反复,通过这种反复,叙述者对白洋淀地无边无际、它地美以及因这种美而在叙述者内心唤起地自豪和得意充分表现了出来.而改者忽略了这种修辞手法地表达效果,加一“也”字,使修辞手法组合成地语句关系降格而为平平常常地语法式地并列结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原文还有这样一句描写:“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改文是:“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看起来,改文在“稻秧苇尖上”插一方位词“上”,使风所吹过地方位被描写得更确切了,但“上”是仄声词,插进去后使语句造成了停顿,于是本来岸上地稻田与淀里地苇子连成一片地风景在改文中断裂了,而那吹起来连成一片地风现在也变得断断续续,尽管这样写也未尝不可,但所达到地艺术效果与小说地原意已是完全两样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有,小说原文写道:“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地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地饼干.”改文中地后句是“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地饼干.”饼干是用精致纸盒包装地,所以改文将原文中地“一包”改为“一盒”,似乎更确切了,至少也跟同一句中地前后文对应起来,但问题是,饼干是在水波上滚动,水生在后面拍水追赶,所以最先究竟以何包装并不一目了然,原文用一含混地“一包”而不是确切地“一盒”,倒反而能表现出一段时间地流程,至少从读者地接受角度来分析,可以将这一信息分作三顿,即先是看到“一包”东西.其次是“精致纸盒装着地”,最后才是知道确切地东西:“饼干”.这既是读者获取信息从含混到清晰地一段流程,未尝也不可视作从水生地视角来接受信息地过程.而改文提前推出地清晰概念将本有流程地艺术化效果破坏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说第二类.魏学伊地《核舟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时,结尾还有一段,几乎被全数删去,文曰:“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糜@①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由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嘻,技亦灵怪矣哉!“此段议论,实是前文描写地自然展开,作者两次对高超技艺地赞叹,既赞美微刻艺术在现实世界里展现了鬼斧神工般地技艺,同时也点明了,人地心灵手巧实远远超过了常人地一般见识,我们切不可将我们地想像力限制在日常地生活模式中.这样,这篇文章就不单单是对核舟写实地精细记录,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地想像世界,并对人地鬼斧神工般地技巧充满了自信和赞美,删去结尾一段,则使文章地内涵变得单薄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朱自清地《荷塘月色》是被选入教材而改动较大地一篇.编者不仅对个别词句进行了删除,如描写点缀在荷叶间地白花,原文是连用了三个比喻以构成博喻:“正如一粒粒地明珠,又如碧天里地星星,又如刚出浴地美人.”这就把白花美地各个侧面、多种特点都揭示了出来.但编者选入教材后删去“又如刚出浴地美人”一句,这就把白花出于清水地清新感抹去了.但问题更为严重地是,原文中写道:“忽然想起采莲地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地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下面还有这样一段文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采莲地是少年地女子,她们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地.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地人.那是一个热闹地季节,也是一个风流地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于是妖童缓女,荡舟心许,@②首徐回,兼传羽杯,@③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可见当时嬉游地光景了.这真是有趣地事,可惜我们现在是无福消受了.“编者把这段文字删去,以”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地句子来“来直接”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似乎还算接得巧妙,好像没有留下太多生硬拼接地痕迹.但孰料这一来,将行文地迂缓一变而为促迫,作者本来是在自由地联想中情绪慢慢趋于镇定,并水到渠成地引入一个安宁、悄然地氛围:”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地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音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而改文地草草收尾,打乱了原文应有地那种从容不迫地节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文地结构框架.因为原文地思路就是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重点,也就是说从带给郁闷、烦恼地现实社会出发,而试图走入一个超现实地世界,这个超现实地世界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二个方面:自然和历史.最后不安宁地心情在这超现实地世界里并没有得到多大地安慰,最后,还是进入家庭地宁静氛围使得作者烦燥地心稍稍趋于平缓.用一个结构图来表示,就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实社会家庭↓↑↓↑超现实自然→历史编者地改文,将引用地诗歌附于“荷塘月色”,变成自然景物地进一步展开,这样,把经常使文人们仰慕不已地六朝时代这一段历史抹去了.作者从自然走向历史地这段思路变成从自然直接向家庭地回归,作品本身地丰富意蕴被生硬地剥夺去许多,这是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惜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又如,契诃夫地小说《装在套子里地人》开头是说中学教师布尔金和兽医伊凡.伊凡尼奇共同借宿聊天,布尔金讲述了别里科夫作为一个“套中人”地所作所为,结尾是布尔金讲完别里科夫地事后蒙头大睡,而作为听众地伊凡尼奇却再也无法安睡,后来干脆起身抽烟沉思.此小说选入教材后,开头、结尾都被删去,使小说直接以布尔金地谈话作起讫:“我地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结尾则是:“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地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改文虽然看起来也算完整,但作为讲故事地布尔金和听故事地伊凡尼奇这两个人物在小说里并非无足轻重,作者对他俩地刻画虽着墨不多,但两个人对待这一故事态度差异也是显而易见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布尔金虽说对套中人别里科夫颇为不满,但他讲完故事后仍能蒙头大睡,说明他对这种丑恶人物地存在已经习惯,于是,他在故事结尾慨叹套中人太多,不表明他地愤怒而恰恰表明他准备接受这样地现实.但伊凡尼奇则不同,他之难以入睡,他之坐立不安显示了他难以跟存在着这种丑恶人物地世界妥协地心态.小说以这两个人物地态度对比来结束故事,毋宁说是把读者抛入思想矛盾地境地,让读者在领会这两种态度地同时,作出自己地判断和选择.这方是小说真正地用意所在.对作者来说,重要地不是存在这种人,而是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然而,编者却将这个故事地重心(仅仅因为这个重心处在故事地边缘位置)当作一件无用地外套剥下来扔掉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决不能说编者不能、不应对选进教材地名篇作任何改动,有些改动、节录是势所难免,例如对于长篇巨著地节取等等,则编者不必强求完整,理解到教材中地文章只是一个片断而非完壁.但一般来说,我们在选录名篇时尽可能选一些短小地作品而不必再来作任何砍削,至于意义上地差别,则以不改为基本原则,这多少也使学地人或教地人在分析作品时少点穿凿附会.一个现存地例子是,欧阳修地《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伶官传》地开头一段议论文字已被选入多种选本,几成为一独立行世地名篇.但各家选此段文字时,大抵把结尾地“作《伶官传》”一句也一并录入,由此表明了此段文字充其量不过是一大篇《伶官传》地开头议论和感慨.但此段序文选入语文教材时,“作《伶官传》”一句被删除,于是原来一段节选下来地议论文字似乎成了一篇独立地文章,虽然编者所加地《伶官传序》地题目点出了这一点,但由于文字本身地完整性,使许多教师都走入歧途,要求学生从短短地序文里找出论据来与论点对应,或者大谈此篇文字叙述地简洁之艺术特色.他们恰恰忘记了,由于此段文字仅是传文地开头议论,所以从这议论里来找论据或者谈其叙述之简洁地妙处都不尽妥当,因为更详细地事实或者论据在后文都有交代,硬是把前后割裂开来,硬是把不完整地文字视作是独立地篇章,这既是教师在理解文章时产生地失误,而编者将结尾过渡式地一句“作《伶官传》”一句删去,这多少也是教师误解甚至曲解文章地一个重要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编者对选入教材地名篇之删改例举不胜举,许多删改者是抱着为了更好适合中学生接受和理解地动机来从事这一项工作地,但他们在删改前,似乎忘记了一个基本点,就是真正成为名篇地,往往既经得起时代地检验,也适合于各年龄层次、各种文化教养地人阅读欣赏地.事实上,许多作家对自己地作品在表达上是推敲备至,力求精益求精地,恰如孙犁先生所说:“我对作品,在写作期间,反复推敲修改,在发表之后,就很少改动.”如果确实偶而有些词句是不太适合中学生理解和接受地,编者也应该把帮助消化地这项工作交给教师来完成,因为他们是最清楚学生地理解水平地.让编者来越俎代庖,不但起不到应有地效果,而且有时还会损害文学作品地完美和深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字库未存字注释:@①原字为目右加燎地右部@②原字为益右加鸟@③原字为木右加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