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
说 明我 国大 量农 村 劳动 力将 转移 到 非农 产业 。显然 实现 农业 规模 化 的 内外 部条 件 已经具 备 。 但 是 需要特 别注 意 的 是工业 化对 于农业 劳 动 力
的吸 引是一 个逐 渐 的过 程 。农业 人 口向工业 转 移在 世界 上 出现两 次 高潮 。 一 次 是工业 化初 期 , 大约在 上 世纪 中叶 以前 , 工业化 国家 的农 业 人 口约 占 3 0 %, 第 二次 在 上世 纪 中叶后 , 农业 人 口约 占 1 0 %。 我 国虽然 工业 化 的产 业特 征 处于 中后 期 ,但 整个 社会 才 刚 刚
化、 规模 化 的共 同要 求 , 又要 符 合农 业 生产特 殊 的 自 然 规律 。 既要遵 循 世界 各 国的共 同规 律 , 又要 符合我 国 自身 的特 点 。为此 要遵 循如 下几 个基 本原 则 。 1 、 生产 经营 组织 的 主体 以家庭 经营 为基 础
生产经 营 组织 的主 体 以家 庭经 营 不仅 与统 分 结
我 国农 业劳 动生产 率过低 , 是 我 国农业现 代化程 度不
要 求 。另一方面 小规模 农 田收益 有 限, 新 技术 新成 果 的效 益不可 能 很高 , 因此 , 农 民接 受 新技 术 的积 极 性
不 高 ,这 也就是我 国农业 科研成 果推广 和应用 艰难 ,
高 的主要原 因 , 也是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差 距过大 的主
的不 费分文 的 , 为 自然 形成 。特 点之 二是 依存在 农业 的基本 生产 资料一 土地之 中 。生产规模 越小 , 可 以 获取 的 自然 力越 少 , 劳动 生 产率 也不 高 ; 为 了提 高单
位土地 的生产 率 , 可 以用劳动 力和 资源 性 投入替 代 自 然力 ,但是 与不 费分文 的 自然 力相 比提 高 了成 本 , 同 时在一 定 的技 术条件下 , 农业产 出量 的增 加总是 有 限 的。为此 , 当前 提高我 国农业 劳动 生产率 的重要 途径 是扩大 我 国农 业 的生产 经营规 模 。与此相 适应 , 必须 改造我 国小规模 的农 业经营组 织。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措施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措施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促进其规范发展。
同时,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促进农商联盟等新型经营模式的发展。
2.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培育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
支持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开展专业化、规模化服务。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进高端科研人才,研发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4.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业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农民权益。
5.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通过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农村旅游、电商等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6.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发展循环农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 加强农民培训教育: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农民培训教育等。
这些措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有哪些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有哪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需求,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并探讨它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农村电商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农村地区兴办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经营模式。
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利润空间。
同时,电商还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进农村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
农村电商模式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村合作社经营模式是一种农民经济组织的形式,通过集体经营和合作发展,提高农户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农村合作社可以集中农民田间劳动力,共同投入生产资金,购买农资、出售农产品,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旅游经营模式农村旅游是一种将乡村资源、特色产品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产业形式。
通过开展农村旅游,可以将农村资产变成能源、资源和财富,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农村旅游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度假的方式,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供给。
农村旅游经营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农村品牌经营模式农村品牌经营模式是通过品牌认证和推广,将农产品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和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
通过品牌认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农民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同时,品牌经营模式还可以促进农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扶贫经营模式农村扶贫经营模式是一种通过帮扶和支持的方式,促进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模式。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援助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产业收入和生活水平。
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
现代农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后,将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作为今后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入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威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状威海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全市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22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99家,种植养殖业大户1545个。
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等要素引入农业,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了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壮大,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威海市注重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市场、带基地、帮农户”的纽带桥梁作用,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采取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群众抱团闯市场的能力。
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99家,注册资金总额8.9亿元,社员7.24万户,辐射带动17万多农民,促进农民增收5.5亿元。
主要呈现四个特点:第一,辐射范围广,涵盖十几个农业相关领域,涉及全市所有的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其中,果品552家、蔬菜155家、畜牧养殖233家、粮油212家、水产养殖93家、药材24家、农机105家、其他125家。
第二,领办主体多元,龙头企业领办占8%,村两委领办占22%,专业大户领办占51%,供销社领办占11%,基层农技服务组织领办占3%,其他占5%。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韩长赋:踊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日期:2021-08-07 10:46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来源: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这是中央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进展活力、巩固进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
实践证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进一步解放和进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转变农业进展方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要求;是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平安,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人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应付“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
各级农业部门要踊跃稳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一、踊跃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进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弄现代农业要有适度规模,要适度规模必需有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前提是稳固家庭承包经营。
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应采纳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腕的现代农业,是当前各国农业经营的普遍形式。
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不断完善。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需完善农村大体经营制度,第一要稳固土地承包关系。
可是,此刻一些地址仍然随意调整承包地,乃至违抗农人意愿,违法收回农户承包地,引发农人上访。
为此,要研究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记录颁证工作。
稳固土地承包关系,不仅不排斥土地流转,而且有利于土地流转。
引导土地慢慢向种田能手流转,进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尔后的进展方向,这一点应当明确。
2021年末,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达21.2%,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但也有一些地址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定指标、下任务,乃至变相强迫命令,存在着求大、求快的偏向。
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生产与自给自足,而是向着现代化、市场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大量的小农户往往面临着低效益、不能规模经营、缺少资金和技术等诸多困难。
因此,要高度关注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
二、推进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关键。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规模是提高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结合农户和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发挥企业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同时,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推进土地流转和承包,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三、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要广泛宣传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民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优化农产品市场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仍存在着规模小、流通不畅、信息不够透明等问题。
要通过加大市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快农产品商品化和品牌化进程,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总而言之,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规模经营和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营销渠道,才能使我国农业更加现代化、市场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金融服务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贷难、融资贵、服务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
因此,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问题,分析当前金融服务体系的不足和瓶颈,探索创新路径和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结合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理论框架、政策环境、服务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本文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业的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等多重需求。
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它们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有效整合了农村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以服务成员为宗旨,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也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议价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四个要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第209期近日,针对甘肃省金昌市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所面临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不紧密等困境,笔者对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条件、布局、规划和前景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总结,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机制的目标和任务。
培育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有活力、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要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利益分配、增强服务功能、加大科技创新、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和建设现代农业的作用。
构建以放活经营权为指向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链接高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机制。
一是运行机制。
产权关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各主体发生经济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经营主体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有效。
健全的土地产权制度、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关系、运转协调的农业经营服务体系、运行规范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是保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高效运转的外部条件。
二是效率机制。
现代农业生产是不断对农业资源进行分配重组的过程,在农业经营体系的构成中需要完善产业化布局,发挥“1+1>2”的组合效应。
一方面,将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连接形成完整的产业系统;另一方面,将区域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进行有效关联形成市场互动,使各产业相互促进并协调发展。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
创新利益分配模式,指导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促进长期稳定合作。
可从提升产业链价值、促进互助服务、推动股份合作等方面入手,妥善处理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成员之间、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风险保障机制。
从贯彻落实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等方面构建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
农村经济发展的协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农村经济发展的协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一、引言农村经济发展是各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单一和不协调问题,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元化农业经营多元化农业经营是协同农业经营模式的核心。
农民不再依赖单一的农产品种植,而是开展多元化的农业经营,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
这种多元化农业经营能够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降低农民收入的波动风险。
三、合作社经营模式合作社经营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协同农业经营方式。
农民通过共同投入资金和劳动力,组建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合作社经营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的协同农业经营模式。
通过农业观光、农家乐和农产品体验等方式,将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增加值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样的经营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五、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是协同农业经营模式中的创新之一。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实现农产品的精准销售和农业信息的互动传播。
互联网还能帮助农民提供现代化的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六、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对协同农业经营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并且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农民通过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农业管理水平。
七、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协同农业经营模式中的关键环节。
农民可以通过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手段,获得资金支持并推动农业经营的发展。
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现代金融工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八、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协同农业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
农民通过合作社加强产销对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资源共享。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协同农业经营模式的目标之一。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政府和农民的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经营生产经营的各种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个体经营在效率和规模上存在着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
而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具有更强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可以引领农村经济向着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都能提供就业机会,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通过吸纳农民就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常具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能够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精细加工和有效销售,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看出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产品质量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经营模式、技术装备和种植方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规模,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特征与构建对策
( 一) 农村 土地 流转 问题 建 国后 我 国农 村土 地制 度几 经 变革 ,改 革 开放 以来逐 渐 形成 了土 地 集体所 有 权 与承包 经 营权 的 分 离 ,确 立 了土地 农 村集 体所 有 制基 础 上 以户为 单位
业 化 、 组 织 化 和 社 会 化 的 农 业 生 产 经 营 方 式 和 网
别、 又 相 互 关 联 的特 征 维 度 。
( 一) 集约化 的 经营思路
集 约 化 经 营 力 图解 决 小 农 经 济状 态 面 临 的 单 个 农 户 生 产 要 素 配 置 不 合 理 等 问题 。通 过 农 业 基 础 设 施 的条 件 改 善 , 先进技 术 、 设 备、 物 资 的 投 入 应 用 和 各 生 产 要 素 间 的优 化 配 置 ,促 进 土 地 产 出
专业 化 生 产 的发 展 方 向与 典型 代 表 。在 中观 层 面 , 把 一 定 区 域 范 围 内农 户 问 的雷 同 、无 序 生 产 或 区
域 范 围 内农 业 产 业 的 杂 乱 布 局 ,转 为 根 据 区 域 自 然 资源 与 要 素 禀 赋 条 件 , 如土地 、 资金、 技术 、 人 力 等要素 实现 向优势产业 的集 中合理流 动与配 置 ,
在微观层 面 ,主要体现为农户从 兼业 化状态转 为
专 门从 事 农 业 生 产 ,并 以农 业 为 家庭 主 要 收 入 来 源 ; 从 多 个 农 产 品生 产 转 为只 经 营 一 两 个 优 势 农
上海 农村 经济 2 0 1 4年第 2期
1 5
现 代 农 业
产 品, 并 伴 随着 农业 生产 规模 的提 高 ; Fra bibliotek 涉 足 产 供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不仅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也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推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也将逐步健全,助力我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面,本文将探讨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相关内容。
一、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性1. 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可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转型。
传统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个体经营者在生产技术、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存在着很多不足,很难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
而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农业亟需引进先进的科技、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而新型经营主体往往是高学历、高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的人群,他们能够带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3.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力种植农作物或者养殖畜禽,收入较为有限。
而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将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规模经营和现代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增加收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路径1.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首先需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而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如何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业 。但是 , 由于花生米 市场竞争激烈 ,
缺乏统一 的行业管理 , 多年来一直沿用 化生产水平低 , 经常出现农 民增产不增 收的情况 。
农 民为什么愿意加入 合作社? 因为 9 0 0多万元 的流动资金 , 满 足了产业持 合作社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 的服务 , 资 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 “ 花生银行” 也 由当 足社员需求 , 几 年前花生专业合作社推 兔 、 茶 叶专 业社 和 日用 品 、 农资 超市 以 出 了一 种新 的结账 方式 ——保本 增值 及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领域 , 它利用业务 淡旺季的时间差 , 进行资金统筹调剂使 农户将花生 现了信用合作 与专业合作 的结合 。 除此
两个转变 ” 。 村基本 经营制度 、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指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农 业农 村历 史性 变化 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
科 技 致 富 向 导2 0 1 3 年 2 月I _
闻名业 内外 的“ 花 生银行 ” 应 运 而
也生产花生系列产 品。 合作社现已吸收 利息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利率。
会员 7 0 2户 , 建 成花生 米筛选 、 乳 白粒
生产车间各一处 , 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生 。它不但解决 了资金短 缺问题 , 而且 绍 到 。
如何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合作 社 导 航
圆圆圜圆
一
家“ 花 生银行” 的流变
日照 莒县夏庄 镇是 山东省 著名 的
一
口 大 众
处, 年 购销花 生米 3万余 吨 , 占全 县 资本积 累快速 扩张 , 资金互助组变成 了
0 %。 花 生之 乡 ,花生 是许 多农 户 的支柱产 经 营 总 量 的 6
资金互助社 。 目前资金互助社 常年备有
论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论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摘要】本文探讨了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在背景介绍了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要性。
接着在详细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农民参与的关键作用、产业合作的必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在强调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人关注农业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持续繁荣。
【关键词】农业经营体系、四位一体、政府支持、农民参与、产业合作、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构建起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
在这个背景下,“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运而生。
这一体系包括政府、农民、产业合作社和信息技术四个主体,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体系中,政府起着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产业合作社起着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信息技术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能化管理手段。
这种“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农业经营体系中,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一方面,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荒缺问题,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流现象。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的不断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已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是指在农村生产经营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实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一、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性1.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既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以家庭农场、个体农户为主,生产经营方式单一,规模小,效益有限。
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可以带动大量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
2. 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将增加农村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新型经营主体具有更强的经营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3. 提高农产品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更强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实力,可以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满足市场需求。
4. 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新型经营主体具有更强的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1. 引导政策支持政府应通过出台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给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定的税收减免、土地扶持等政策支持,降低其经营成本,激发其发展潜力。
2. 加强组织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应当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为主,这些组织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能力。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4. 加强科技创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应当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乡村振兴有几个战略方向
乡村振兴有几个战略方向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
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促进城乡间的均衡发展和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推进乡村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
乡村振兴的策略包括多个方面,这里主要讲几个战略方向。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它突出了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进优质农业生产要素,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转变传统农业经营和生产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包括农业进一步产业化、科技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等方面。
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
这方面有的是建设公共设施,如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和生态环境等;有的则是提供社会服务,如加强社会保障、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和生存福利,还可以增强农民对政府的信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它旨在培育新兴产业和多种农产品,拓宽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渠道。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重点发挥资源独特性,优化资源结构,拓宽产业链,提高品质关键技术,推进农业升级。
通过该举措可以促进就业、扩大消费市场和活化农村经济。
四、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农村社会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在这方面,需要的是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教育、文化活动等社会需求,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强化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同时,还要注重农民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文化的传播,为农村社会和谐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建立生态产业,可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持可持续生产。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社会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这些方面彼此相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乡村的强劲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指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和新挑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是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着力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
专业大户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主要特点:具有强烈的科技兴机理念。
具有坚定的依机致富信念。
具有优秀的服务农民的品质。
农机大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来源少二是文化水平偏低,应用能力差三是发展极不均衡,行业差距大加快农机专业服务大户发展对策和建议:1、统一思想认识,牢固确立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主体地位2、建立扶持机制3、突出培育重点。
4、完善信息服务5、启动培训工程6、维护合法权益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2、第三产业发展迅速3、劳动者报酬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4、各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乡镇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分析1、资金紧张,融资困难2、技术相对落后3、员工素质不高,优秀人才缺乏4、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5、信息化建设滞后推进新时期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拓宽乡镇企业融资渠道2、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改善人才管理机制4、提高乡镇企业管理水平5、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6、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加快7、加强领导,健全监督机制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分析:土地流转困难; 生产资金不足; 家庭农场界定缺乏统一标准; 家庭农场经营结构单一; 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强协作互进建设; 尽快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的多样化; 提升农场主的综合素质;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家庭农场的优势特点1、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长赋: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日期:2013-08-07 10:46作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这是中央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课题。
实践证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客观要求;是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应对“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
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一、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搞现代农业要有适度规模,要适度规模必须有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前提是稳定家庭承包经营。
国内外的实践充分证明,家庭经营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是当前各国农业经营的普遍形式。
我国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不断完善。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首先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但是,现在一些地方仍然随意调整承包地,甚至违背农民意愿,违法收回农户承包地,引起农民上访。
为此,要研究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仅不排斥土地流转,而且有利于土地流转。
引导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应当明确。
2012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达21.2%,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但也有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定指标、下任务,甚至变相强迫命令,存在着求大、求快的倾向。
土地流转要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步伐相适应;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干部,机制是市场导向而不是行政干预,目的是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搞非农产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政府主要搞好指导服务,绝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这是土地流转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为此,要研究完善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体系。
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方向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我国乡村户数2.68亿户,户均耕地不到7亩,这样的规模显然难有较高的效率。
但土地规模经营还是要与人地关系相匹配。
从我国资源禀赋和当前工农就业收益看,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50—60亩,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100—120亩,就有规模效益。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小规模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将共同构成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
二、加快培育以农民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分工分业不断深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这些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从事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够优化集成利用各类先进生产要素,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自身实力还不强、面临的问题还不少,要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不同主体的特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
当前重点是围绕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及税务登记等方面加强扶持,不断提高其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当然,切忌拔苗助长,人为“垒大户”。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以农民为主体,绝不能排斥、忽视农民,不能排斥、忽视千家万户的承包经营农户。
农民处在“三农”的核心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解决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农民问题。
如果只是实现了规模,解决了农业问题,而把众多农民排斥在外,将给维护公平、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
我们鼓励工商企业进入农村、投资农业,但应着眼于服务、带动农民,与农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而不是取代农民、兼并土地。
工商企业应重点投资发展种苗、饲料,农产品收购、储藏、保鲜、加工、销售,以及种养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加工处理等农业产前产后业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户特别是规模种养农户,实现合理分工,增值增效,共生共赢。
对那些只“代替”、不“带动”农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三不得”(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规定的工商企业经营行为,应加以引导和规范。
要研究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准入和监管制度。
三、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全国公益性服务机构已达15.2万个,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
实践证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上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路径。
公益性服务机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
这两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机构基本建立,支撑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但与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要在全覆盖、有保障上多下功夫,重点在那些具有较强公益性、外部性、基础性的领域,经营性服务组织不愿干、干不了的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经营性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GDP的比重已达到12.7%,而我国仅为2.3%,农业经营性服务业还大有潜力可挖。
下一步,要研究制定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原则,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环节,以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发挥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
从事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其服务渠道和模式相对成熟,服务水平较高,经营有效益,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要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服务。
总之,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重点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真正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三是必须坚持从国情和农情特点出发,兼顾效率与公平。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解决农业问题与解决农民问题相统一,方向性和渐进性相统一。
四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定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粮食生产“九年增”、农民增收“九连快”,证明中央的农村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要坚持党在农村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动摇,与时俱进推进政策体系的适当调整和完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