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叙述角度、人称及表达效果
小说叙事角度
应用于模拟
2019.3潍坊一模
8.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 造有什么好处?《老校长的雨靴》
①“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
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 线索
②“我”是参与者,是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使老校长
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春秋》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 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 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 笔法”、“微言大义”。
“西”即诗题所云“西望”。百官自大明宫下朝,步出 五门,西望则是西内之太极宫、掖庭宫和东宫。西内是 玄宗游戏的重要地点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宜春院的梨园 弟子就生活在西内。百官退朝,侧身西望,但见一阵阵 春风,把一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显得迷迷濛 濛。“尘起春风过御堤”一句虽为写景,却具有象征意 义,象征着消逝的岁月无数史实已记忆不清,印象模糊。 唯有玄宗的荒嬉尚历历在目。
主题 ⑥ 揭 示 小 说 主 题 : “ 我 ” 的 明 哲 保 身 / 胆 怯 懦 弱 使 我 成 为 祥 林 嫂 悲 剧 命
运的帮凶,深化了小说主题。
叙述视角答题角度
角度一:视角作用(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角度二:人称效果(一二三人称作用) 角度三:人物塑造(自身特点与其他人物关系) 角度四:情节结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 角度五:背景环境(提供背景,暗示/交代社会环 境,) 角度六:内容主题(揭示/暗示主题)
小说的叙述角度
明确概念
谁说故事 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
一、叙述学中,一般把 称为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可分
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
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视角和人称是影响叙事效果的重要因素,它们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叙事角度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正确运用视角和人称可以加强叙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故事或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视角和人称加强叙事效果。
一、视角的运用视角是指叙事者所站立的角度和视线所及之处。
选择合适的视角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思想,并且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角运用方式:1. 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视角,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我看着窗外的雨水,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 第三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可以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展示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动。
例如,“他看着窗外的雨水,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这种视角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故事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态度。
3. 中立视角:中立视角的叙事者不参与角色的思考和情感,只是客观地叙述事实。
这种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不被情感所影响。
二、人称的选择人称是指叙事者在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代词形式,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合适的人称选择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个人参与感。
以下是一些人称运用的例子:1. 第一人称: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直接以个人身份出现在故事中,与读者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
例如,“我走在街上,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
”这种人称可以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感受。
2. 第二人称:使用第二人称时,叙事者直接指向读者,以一种亲切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交流。
例如,“你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
”这种人称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第三人称:使用第三人称时,叙事者与故事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以客观的方式叙述故事情节。
例如,“他走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着读者。
而叙事视角的选择,就像是为小说打开了不同的窗户,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故事中的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种常见的小说叙事视角。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即故事由“我”来讲述。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迅速地与主人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仿佛读者正亲身经历着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
“我”的内心想法、情感波动和个人经历都能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祥子在那个黑暗社会中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的痛苦与无奈。
通过“我”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人性的丑恶以及梦想的破灭。
第一人称叙事的优点在于其真实性和亲切感。
读者容易产生共鸣,仿佛与主人公一同经历了喜怒哀乐。
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视角的限制,“我”无法知晓其他人物的内心想法,对于故事的全貌可能了解得不够全面。
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是小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视角,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被称为“他”“她”或“他们”。
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更加全面和宏观的故事画面。
比如《红楼梦》,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而真实的封建家族的兴衰。
第三人称叙事的优点是视角广阔,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但有时可能会让读者在情感上与人物产生一定的距离。
三、全知全能叙事视角全知全能的叙事者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的想法、过去和未来。
这种视角能够让读者对故事有最全面、最深入的了解。
例如《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以全知全能的视角,不仅展现了战场上的波澜壮阔,还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这种视角也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故事过于完美和不真实,因为现实中没有人能够拥有如此全面的了解。
叙述小说艺术手法
有限第三人称叙述
总结词
有限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小说中的叙述者以“他”或“她”的身份来讲述故事,但只通过某个人物的视 角来展现故事情节。
详细描述
有限第三人称叙述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 可信度。同时,有限第三人称叙述还可以通过某个人物的视角来展现不同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让读者 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张弛有度
张弛有度的小说节奏既有快也有慢,通过快慢结合,使情节跌宕起伏,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张弛有度的小说中,情节发展有起有落,人物性格也较为复杂多样,既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也有温馨感 人的场景。
张弛有度的小说适合表现多种主题,既能突出情节的紧张刺激,又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THANK YOU
优点
通过提前揭示未来事件或结局, 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读 者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缺点
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破坏故事 的连贯性和悬念感,使读者对故 事失去兴趣。
03
叙述结构
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
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从头到尾,一气 呵成。
优点
易于理解和接受,适合讲述连贯、有逻辑的故事情节。
第三人称叙述
总结词
第三人称叙述是指小说中的叙述者以“他”或“她”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让读者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来了解故事 情节。
详细描述
第三人称叙述能够更加自由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叙述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人物和事件,使故事更 加丰富多样。同时,第三人称叙述还可以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展现故事的背景和环境,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 情节。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关键部分提 到前面,然后再从头叙述事件的 整个过程。这种手法能制造悬念,
叙述角度
详解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
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
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
高考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分析小说,主要是叙述故事。
小说既然要叙述故事,就确定有一个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问题。
所谓叙述视角,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即故事里所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
叙述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视察点、立足点。
叙述人称不同于人称,后者是指人物的一般代称,如你、我、他,它们不能一一对应。
依据作者与所叙述对象的关系,叙述的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视角。
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既是叙述故事的人,同时又是故事里的角色。
这种叙述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这个叙述者具有双重身份,他既可以干脆参加事务进程,又可以跳出作品环境而从旁予以描述或评介,从而使叙述显得更逼真、可信或亲切,也更易于理解。
二是由于叙述者受其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行能叙述角色无法知晓的内容。
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实,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观赏第一人称时要留意,文本中的“我”不是作者,而有些同学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那是错误的。
“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既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就是叙述者从与故事完全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
这通常被称作“全知全能”的叙述。
在这种叙述中,叙述者就像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可以为所欲为地进入任何一个人、事务或领域中挖掘,可以在任何一种时间和空间中上下优游。
在这种叙事视角中,叙述者享有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自由度。
这种叙述视角,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的情节发展,而且还了解小说中全部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静静话,叙述者也一清二楚;甚至对故事里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这是一种全知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的不足之处,就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隔膜,作者总是把读者排斥在小说的外面,而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作者似乎是在与读者谈心似的。
高中小说知识点背诵人称及叙述视角
一、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叙述人称决定的。
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二、第一人称1.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2. 小说中“我”的作用①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思想。
②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③“我”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的故事情节。
④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⑤小说可“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的主题。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
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
“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三、第二人称1. 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我们很少见到,这里就不做讲解,只需学生记住其优点。
2.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②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四、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分析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呈现故事内容。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和观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为主题,探讨它对于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影响。
一、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以小说人物自身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一种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Mark Twain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就是以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的视角来讲述的。
通过哈克贝里的叙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善良和对人性的反思。
二、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的一种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多线叙事结构的小说中,可以展示多个角色的情节发展。
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
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
三、多重叙事视角有些小说会选择多种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使故事更为复杂和丰富。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
通过不同的叙事者,读者可以看到同一个事件的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解释。
四、叙事视角对描写人物的影响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对人物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亲近主人公。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从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客观地描绘人物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叙事视角能够给予读者更多元化的观感和认知。
五、叙事视角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叙事视角的选择也会对故事情节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果选择第一人称叙事,读者只能从主人公的角度来了解故事发展,这种局限性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展示多个角色的思想和行动,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总之,小说中的叙事视角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写作决策,它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示人物和故事的多个方面。
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赏析角度
一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二小说的语言赏析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叙述的角度与视角
叙述的角度与视角引言在创作文学作品或者进行叙述性写作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和视角。
叙述的角度和视角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叙述的角度和视角两个方面展开,对其含义、选择和影响进行探讨。
叙述的角度叙述的角度指的是叙述者对于故事事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
不同的角度可以呈现不同的效果和阐述不同的主题。
以下是常见的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角度:故事通过叙述者自身的视角进行呈现。
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叙述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感受到真实而亲密的情感共鸣。
2.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故事通过一个特定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只呈现该人物的感受和观察。
这样的叙述角度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但限制了读者对其他角色的了解。
3.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故事由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进行呈现,可以自由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
这种叙述方式可以展示更全面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描绘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取决于作品的主题和故事情节的需要。
如果作品着重于叙述个人成长和内心变化,第一人称角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如果作品关注于多个角色的关系和复杂情节,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能更为适合。
叙述的视角叙述的视角指的是叙述者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和角色。
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观察和叙述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叙述视角:1.主观视角: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具有丰富的感受和情绪体验。
通过主观视角,叙述者可以更生动地描写事件和展现角色的独特性格。
2.客观视角:叙述者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参与到故事事件之中,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叙述事物的发展。
客观视角可以提供客观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呈现出更客观、冷静的叙述效果。
3.内部视角:叙述者站在故事中某个角色的角度,以其视角进行叙述。
通过内部视角,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并且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选择恰当的叙述视角可以有效地传达故事的内容和意图。
如果作品着重于思考和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主观视角和内部视角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色的复杂性和情感变化;而如果作品注重客观事实的呈现,客观视角则能更好地达到表达的目的。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在小说创作中,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和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技巧,作家们能够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并分析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 叙事视角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通过主人公或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亲密的叙事体验。
例如,杰罗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的角度叙述,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的孤独与反叛。
2.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故事中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既可以是客观的旁观者,也可以是受限的第三人称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复杂的故事结构和多重人物关系。
例如,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采用了多角度的第三人称叙述,让读者可以同时观察到不同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3. 全知叙事全知叙事是指作者从无所不知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
通过全知叙事,作者可以自由切换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提供全面的故事信息。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运用了全知叙事,将读者带入到整个社交圈的复杂关系中,揭示了角色的内心活动和隐藏的动机。
二. 叙述技巧1. 描述与展示通过描述和展示,作家可以向读者传递丰富的画面感和情绪。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中,勃朗特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主人公的情感反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浪漫的世界。
2. 对话与独白对话和独白是展示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把握故事的推进方向。
同时,角色的独白也可以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如渡边淳一的《千针刺出一片白》中,通过主人公的自我独白,读者得以深入了解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作用
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作用
叙事视角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技巧,它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表现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视角有三种常见的类型: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和旁白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以一个角色自己的视角描述故事事件,叙事角色是小说中的主角,即“我”。
作家可以利用这种视角更好地让读者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去,从而体会到主角的心理感受。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以小说中的其他角色的视角,叙事角色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即“他/她”,故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而是被动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这种视角可以更有效地表现出故事中的人物的多面性,并且允许作家从不同角度来展示故事。
旁白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通过旁白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事情节的评论或解释,即“我们”或“大家”。
这种视角使作家可以一边描述,一边评论,既能反映出作家对故事的想法,又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总之,叙事视角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技巧,它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内涵,更有效地表达作家的想法,让读者参与故事情节,加深读者的体验。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作用思考:讲述者、旁观者
第三人称
例:《祝福》语段 (P61,第四段)
PART 01
全知视角
作用延展: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 客观公正,利于评论分析; 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内容分析: 祥林嫂的外貌、背景、特点和工作环境, 其他人的反应和特点(四叔、四婶)
探究活动一
作用思考: 叙事者、见证者、参与者 、感受者
202X
有限视角
作用延展: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的现场感,利于描写和抒情议论,尤其利于写心理 分析:关键词——“豫备”、诧异、悚然(遭了芒刺一般)、“踌蹰”、疑惑、吞吞吐吐、吃惊、“支梧” 作用:以“我”的视角将读者带入故事中我是叙述者,同时我也是参与者,通过“我”和祥林嫂的对话,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表明“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着重表现“我”对祥林嫂同情却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的窘境。全文“我”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旧题重做 《老校长的雨靴》: 小说中“我”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我”从第一人称叙事,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老校长形象更真实可感。 2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终,通过我的见闻感受展开故事情节,使故事完整紧凑。 我”衬托了老校长的形象,我先后心理的变化对比,突出了老校长的乐观豁达、以苦为乐,使其形象更鲜明。 “我”是一个青年乡村教师形象,小说歌颂了以老校长和“我”为代表的朴实、安贫乐道的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突出主题。
小结: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方向
充分理解把握设题内容的特殊性
人物:角度人物的身份、内心、感情变化 情节:推动发展、氛围特点 主旨:情感多样、多角度
四、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小说的叙事视角与语言运用
小说的叙事视角与语言运用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描写人物的故事和情节来展现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而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叙事视角与语言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的叙事视角以及语言运用对于作品的影响。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作者在创作小说时所采用的故事讲述角度。
常见的叙事视角包括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以及多角度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主角的经历和感受。
例如,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由主人公尼克·卡拉威(Nick Carraway)来叙述盖茨比的故事,使读者与主人公情感上有了更强的共鸣。
第三人称视角的小说则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相对客观,适合展示多个角色的情节和发展。
例如,当代作家穆赫兰·达维奇(Murakami Haruki)的小说往往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通过旁观者的眼睛来呈现故事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个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
除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外,一些小说也采用了多角度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看到故事中多个角色的不同观点和经历,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例如,美国作家乔治·R·R·马丁(George R. R.Martin)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就以多角度视角为特点,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现故事的众多线索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二、语言运用语言是小说的载体,也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合理运用语言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首先,用词精准是语言运用的关键。
作者应选择准确的词汇来描述人物、环境和情感,以确保读者获得清晰而准确的信息。
例如,在描写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如“明亮”、“璀璨”等来表达光线的明亮和温暖。
其次,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小说叙事技巧和人称
小说叙事技巧和人称小说的叙事技巧是指作家运用文字,通过叙述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手段。
而人称则是指作家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
下面将详细探讨小说的叙事技巧和人称的运用。
首先,叙事技巧是小说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叙事技巧可以使故事更加有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常见的叙事技巧包括:1.线性叙事:按照时间顺序将故事从开始到结束进行叙述,通常分为起因、发展和结局三个部分。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轨迹,更容易理解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决策。
2.非线性叙事:将故事按照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叙述,即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通过跳跃式的叙述,可以使故事更加悬疑、引人入胜。
这种叙事方式常常用于揭示故事的谜团、增加悬念或者为故事增加复杂性。
3.多角度叙事: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得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增加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揭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并使读者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
4.内心叙事: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来叙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强化与人物的情感共鸣。
内心叙事通常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让读者更加直接地接触到人物的情感体验。
其次,人称是叙事的一种手段,它决定了故事讲述者的立场和角度。
常见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故事从叙述者的角度展开。
这种人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叙述者的思想和感受,增加读者的代入感。
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叙述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2.第二人称: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对象,将故事主要讲述给读者。
这种人称叙事常常用于与读者进行直接沟通,让读者成为故事的参与者。
通过第二人称叙事,可以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得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
3.第三人称:使用第三人称“他/她/它”作为叙述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描述。
小说的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角度一、定义:作家写作小说, 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
二、分类: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这两者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转换。
上帝俯瞰一一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第三人称一一他”一陛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凡人目光一一有限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一一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第一人称一一我”一语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啼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琳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三、人称: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
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承担的。
第一人称: ①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②便于抒情,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③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如鲁迅先生的《祝福》运用了第一人称的笔法,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较为真实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 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 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 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 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示例二:
……无情的战火已波及到这里,他不得 不离开这里,一想到这该死的战争,他感到 愤怒。可他又能做什么呢?他只是一个老人, 一个快入土的老东西。想到这,他又感到很 无奈。……
表达灵活自由、丰富多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 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人称(或叙述视 角)?这样的叙述人称(或视角)能够取到怎样 的表达效果(好处)?等等。
【答题要领】准确识别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对 叙述视角或人称的表达效果进行分点作答,要能 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 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 与评价。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 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 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 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 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如海明威的 《桥边的老人》。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
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 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莫泊桑的《项链》,雨果的《炮兽》等。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 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 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 怀。
例二: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 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 “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 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 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 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 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 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小说中的叙述角度、人称 及表达效果
考纲导航
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 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由于浙 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 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浙江省高考中的 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外国小说 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 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 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 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 形式出现。
第二人称问题
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 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 个人物。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 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 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 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纵观近年高考试题考生应注意三种人称效果: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例一: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 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由 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 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 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 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 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 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 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 和故事无所不知,便于客观叙述,但它的叙述并不 那么亲切有距离感。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 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 孰劣。
问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 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 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问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 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 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1)将长城拟人化: 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作业检查
《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 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自己照看的小动物, 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 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注意发挥叙述 角度的作用)
示例一:
我已经走不动了,也无法再走下去了,这该死 的战争剥夺了我仅有的宁静生活。唉,我那些亲爱 的动物们该怎么办,他们能逃脱战争的炮火吗?真 的好想回去,回到和平的世界里,没有战火的威胁, 没有走不完的没有目的的路。有的只是蓝天绿草, 我可以和我的老伙计们一起喝杯小酒,可以和我的 动物们嬉戏玩耍。亲爱的上帝,如果你能看到这一 切,请还我们一个宁静和平的世界吧。
浙江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2015年…… 2014年…… 2013年《牛铃叮当》李清明[中国] 2012年《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中国] 2011年《第9车厢》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俄罗斯] 2010年《静流》李丽娟[中国] 2009年《魔盒》大卫·洛契佛特[英国] 2008年《乌米》高尔基[苏联]
考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