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

合集下载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公开课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公开课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分析《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海》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学会欣赏印象派音乐。

(二)理论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高中音乐鉴赏课强调要有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印象派主义的音乐家代表——德彪西的印象派主义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是了解印象派主义音乐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其中第一首作品为重点分析作品,第二首作品为拓展作品。

印象派于十九世纪首先于绘画领域产生,以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标志,印象派绘画不注重表现细致的人物而注重表现事物变化给人留下的印象以及光色变化瞬间的美。

后来,此创作风格影响到音乐领域,德彪西的《大海》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作品《大海》其开头让我们在竖琴营造的朦胧意境中感受到一种运动的印象,但没有和声的方向,完全类似于缓慢移动的云彩,调性的作用被弱化。

1.力度上:常加弱音器,力度变化大,“突强”或“很弱”的巧妙运用,充分体现了光线的变幻。

例:音乐的第三个主题出现时,作曲家用“弱”和“突强”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大海浪花掀起时的动态印象。

2.音程和音阶上:常使用平行五八度及五声音阶。

具有东方音乐神秘美的特点。

音乐的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分别运用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

五八度音程是和谐音程,在这里体现了大海的壮观。

而第二段音乐主题又通过五声音阶描绘大海,颇具东方音乐神秘的特点。

3.配器:色彩性乐器的运用恰当。

对同一弦乐声部的进一步声部划分,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

不同分部隐约的主题出现使得音乐富有暗示性。

在第一段音乐主题出现时,作曲家用竖琴来营造气氛,将我们带进了黎明的朦胧意境中。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你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作者是谁?作品属于什么流法国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各一幅,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特点。
师简介印象主义绘画导入到印象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
欣赏《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
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3、交响素描《大海》——德彪西
其中哪一首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
通过鉴赏,学生回答
了解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一首。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艺术技巧高深,刻画细致、善于表达内心的变幻,追求感官的美;在和声、配器和织体手法上新颖、细腻,色彩丰富。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1、《印象一日出》、莫奈、印象派
2、《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在音乐声中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对比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的作品-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

《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

《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一个创新者的流派——德彪西说课稿
引言
德彪西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法国音乐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他被誉为“印象派的音乐家”,其音乐具有强烈的色彩和画面感,并具有极高的诗意性。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 色彩丰富,对音乐的和声色彩十分敏锐,善于探索不同的音响效果;
- 擅长运用优美的旋律和复杂的节奏结构;
- 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大量使用了谐波、和声、和声色彩和演奏技巧等元素,其中学术性和科技性都十分高超。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
1. 《海》:这是德彪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配器丰富,许多配器技巧到了令人惊叹的境界;
2. 《前奏曲午后的一个夏日》:这首乐曲的节奏十分简单,但手法非常巧妙,以乐声和谐声相辅相成,让人感到美好的心情;
3. 《牧神午后》:这首乐曲号称是“印象派的音乐杰作”,它是德彪西最著名的小品,以牧羊人唱歌、笛子响起的音乐图景,营造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面。

德彪西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影响了当时欧洲整个音乐界,成为了当时音乐界的潮流。

其思想和风格渗透到了当时的许多领域,为法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德彪西的巨大成就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对后世音乐家的启发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总结
德彪西是一位真正的创新者,他的音乐风格不仅具有浓郁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更是将传统的音乐元素和现代化的审美观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流派,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和演奏。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幅素描的结构完全不同于奏鸣曲式,它由两个基本段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

前一段基本上在bD大调,用不明显起伏的自由音型发展,以展示海的无边无际的广阔景象;后一段基本上是B大调,在其发展中具有豪放、强烈的色调,整个乐曲记述了从黎明到正午的光的繁复变化。

乐曲开始时,在两个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是引子的开始:pp的力度下这个动机在《夜曲》的“海妖”中,曾作为一种呼唤出现过,而在这里,它几乎贯穿全曲,且是随后一个重要主题音调的先声。

此外,在引子中,在B音上组成的五声音阶音调,也在第一和第三幅素描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那色彩变化万千的两幅素描之中,也是依赖这个动机来保持其内在的统一和联系的。

引子的基本主题紧接在这个切分动机之后出现,这是带弱音器的小号和英国管齐奏的乐句,由弦乐器声部类似多利安四声和弦的下行音型引入,并以低音弦乐器奏出海的“隆隆”响声相伴。

这里,似乎是b小调的调性,但因没有三音、导音而显得比较不稳定;还有,主题同它的伴奏构成的两个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与旋律进行中明显的四度与五度的不同层次,都创造出一种特别精致的色彩效果。

海,自古以来就是数不清的黎明之母,现在,她正在神秘的寂静中缓慢的喘息、蠕动,夜幕渐渐消失,新的一天又来临了:乐曲的第一段有乐队的上行乐句引入,仿佛冉冉上升的太阳映出一瞬淡淡的光辉,万物苏醒,天全亮了——木管乐器的乐句舒展开来,立即由法国号加以接应,海的波浪也在骚动,它拍溅着浪花在弦乐器上向高处推进;这主题主要在不同的管乐器中传递,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以及插入的一些新动机的交替呈现,就像海本身那样变幻无常:音乐的第二段同样由一个逐渐清淡的乐句引入。

现在,速度和节奏动力都转而趋向强烈,且带有颂歌的气质;基本主题现由十六把大提琴分成四个声部奏出,然后再转由管乐器反复传递,但弦乐器悦耳的音色及其特别持续的音响,依然丰富并刷新这位印象派作曲家的调色板。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优秀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优秀教学设计
• 法国人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 影响的近代“印象主义”音乐鼻祖。
• 代表作品: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 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 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 亚斯与梅丽桑德》。
视唱一
音 乐 主 题 与 动 机
视唱二
音 乐 主 题 与 动 机
视唱三
音 乐 主 题 与 动 机
节奏: 后附点、三连 音变体。
sourdines div.
(中音)
力度: 加弱音器
平行八度的运用
配器:
中提琴大提琴 分奏
色彩性乐器竖 琴的加入
音程: 采用平八度
(长笛) (单簧管)
平行五度
节奏: 采用三连音 力度: 中强 音程: 平行五度运用 音阶: 五声音阶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 力 度 上: 弱音器 力度变化大 突强 很弱
• 音程和音阶上: 平行五八度 五声音阶
•配
器: 色彩性乐器 声部划分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1. 瞬间变换 2. 神秘美 3. 暗示性
对比聆听
聆 听 三 现在,请欣赏三段音乐,请按照你的 段 音 理解为音乐排序,并谈一谈理由。 乐 主 题
音乐片段一
音乐片段二
音乐片段三
答案 :
• A. 1 2 3
B. 1 3 2
• C. 2 1 3
D. 2 3 1
• E. 3 1 2
F. 3琴 分奏
力度: 力度变化大 P和sfz体现大海 形态。

高中音乐_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初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共通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

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法、视听法、选择法、归纳法、学科联系法、记录法、绘画法、讨论法、评价法、通感联觉法等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自然轻松的自主学习并掌握难度较大的印象派音乐欣赏作品及知识。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带笔、白纸一大张、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欧洲古典、浪漫、民族乐派音乐已了解、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音乐教室前方贴有“时时刻刻经典相随”的彩字、黑板写上“音画融溶绘声绘色”课题,四周墙壁悬挂米黄色落地布帘,营造温馨、舒适、美观的赏乐环境。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组合音响、背投大屏幕电视。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

一、引出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刚才大家从屏幕上看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绘画、美术。

2.老师概括:音乐和美术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二、导入新课:(设计多种音乐风格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和美术中各元素的结合比较,初步感受《水中倒影》不规则的节奏、旋律特点,为后面印象派音乐的出现做铺垫。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工作范文]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工作范文]

《一个人的流派一德彪西》学案设计背景: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它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是近代音乐史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印象主义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开端,和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抽象、超现实的体现。

特别是在旋律、织体、音色等表现方式上与古典、浪漫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习印象主义音乐帮助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历程、概况。

教学内容: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目标:聆听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一德彪西的《大海》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大海》乐章《海上一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方法:“质探五环”教学法准备视听、影像、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诱思导入对比聆听两段音乐片段《爱之梦》和《大海》设问:哪一段是你熟悉的音乐风格,简述旋律、结构、音色的特征。

出示:印象绘画作品《日出》。

请学生从已听到的两个片段中选择一首为《日出》配乐,你感觉哪一段适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导入意图:音乐浸入式对比聆听、分析为新知铺垫;画作欣赏与音乐结合,引导探索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间的联系。

能将将设疑、点题和新知有效的融合。

二、自学与展示:国主义作曲家被称为一个人的流派。

创作于1905年,取材日本版画的内容,为他一生最大的一部作品。

有三个乐章组成,也巩固了他印象主义大师的地位。

如果说:古典主义严谨,浪漫主义重情,那么印象派更强调的是什么?意图: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文化知识,用引导回顾不同流派的特点,利于知识前后连接,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德彪西的音乐世界——从印象派到现代音乐”。

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音乐史册,更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德彪西的生平、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从而感受其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德彪西的生平简介、主要音乐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学会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激发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德彪西生平及音乐风格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要求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德彪西某部作品的听后感,评价其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德彪西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德彪西的生平、主要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的背景和特点。

3. 作品分析:选取德彪西的某部代表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音乐作品。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就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作品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和感受。

5. 总结拓展:总结德彪西对音乐史的贡献及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德彪西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选择德彪西的一部作品进行深入聆听,并撰写一篇听后感,分析其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需对本课教学内容、方法及学生反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立印象派音乐及其做出的大胆尝试和伟大贡献。

教材中提供了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和钢琴小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两首作品,由于印象派音乐变化很多,一课时完成两首作品的欣赏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作为重点欣赏曲目。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大型的一部交响乐作品,有三个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戏》、《风与海的对话》。

这三幅素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绘海的不同景象,使得整部作品显得特别统一。

作品的和声语言相当独特。

德彪西运用不同的手法以刷新音响色彩,笔法、节奏与力度变化都极精细。

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学习阶段,教师会安排学生模唱每首音乐作品的主题,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给音乐带来的变化,并有相关系统的鉴赏能力训练。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随伴奏识谱,能够感受音乐的各种变化,能够较为理性的思考,这些为本节鉴赏课的欣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印象派音乐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积累下,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在音乐课上深入探讨,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会有所偏差。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教师采用“听”—“想”—“画(写)”——“对比手法”的形式鉴赏作品,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较为理性、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一、准备、截取《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视频片段,寻找印象派音乐及作曲家相关音频、视频、图片资料并制作课件。

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初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共通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

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法、视听法、选择法、归纳法、学科联系法、记录法、绘画法、讨论法、评价法、通感联觉法等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引导学生有兴趣的、自然轻松的自主学习并掌握难度较大的印象派音乐欣赏作品及知识。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带笔、白纸一大张、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欧洲古典、浪漫、民族乐派音乐已了解、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音乐教室前方贴有“时时刻刻经典相随”的彩字、黑板写上“音画融溶绘声绘色” 课题,四周墙壁悬挂米黄色落地布帘,营造温馨、舒适、美观的赏乐环境。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组合音响、背投大屏幕电视。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

一、引出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刚才大家从屏幕上看到了,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绘画、美术。

2.老师概括:音乐和美术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二、导入新课:(设计多种音乐风格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和美术中各元素的结合比较,初步感受《水中倒影》不规则的节奏、旋律特点,为后面印象派音乐的出现做铺垫。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幅素描的结构完全不同于奏鸣曲式,它由两个基本段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

前一段基本上在bD大调,用不明显起伏的自由音型发展,以展示海的无边无际的广阔景象;后一段基本上是B大调,在其发展中具有豪放、强烈的色调,整个乐曲记述了从黎明到正午的光的繁复变化。

乐曲开始时,在两个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是引子的开始:pp的力度下这个动机在《夜曲》的“海妖”中,曾作为一种呼唤出现过,而在这里,它几乎贯穿全曲,且是随后一个重要主题音调的先声。

此外,在引子中,在B音上组成的五声音阶音调,也在第一和第三幅素描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那色彩变化万千的两幅素描之中,也是依赖这个动机来保持其内在的统一和联系的。

引子的基本主题紧接在这个切分动机之后出现,这是带弱音器的小号和英国管齐奏的乐句,由弦乐器声部类似多利安四声和弦的下行音型引入,并以低音弦乐器奏出海的“隆隆”响声相伴。

这里,似乎是b小调的调性,但因没有三音、导音而显得比较不稳定;还有,主题同它的伴奏构成的两个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与旋律进行中明显的四度与五度的不同层次,都创造出一种特别精致的色彩效果。

海,自古以来就是数不清的黎明之母,现在,她正在神秘的寂静中缓慢的喘息、蠕动,夜幕渐渐消失,新的一天又来临了:乐曲的第一段有乐队的上行乐句引入,仿佛冉冉上升的太阳映出一瞬淡淡的光辉,万物苏醒,天全亮了——木管乐器的乐句舒展开来,立即由法国号加以接应,海的波浪也在骚动,它拍溅着浪花在弦乐器上向高处推进;这主题主要在不同的管乐器中传递,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以及插入的一些新动机的交替呈现,就像海本身那样变幻无常:音乐的第二段同样由一个逐渐清淡的乐句引入。

现在,速度和节奏动力都转而趋向强烈,且带有颂歌的气质;基本主题现由十六把大提琴分成四个声部奏出,然后再转由管乐器反复传递,但弦乐器悦耳的音色及其特别持续的音响,依然丰富并刷新这位印象派作曲家的调色板。

德彪西教案

德彪西教案
(2)师生共赏作品。
听前教师提问学生:
当你们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教师总结,有点惊慌,无助,开始还没有揭开大海的面纱时的感觉,之后到中午时,渐渐明朗了大海的面目,这时感到的是大海的波澜壮阔。
四.拓展欣赏: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1)教师简介作品。
1910年至1913年间,德彪西连续创作了24首钢琴小品,他自己称之为《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是其中一首。早在1882年,德彪西就曾采用诗人黎塞尔的诗《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写过一首抒情歌曲: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我们大体可以掌握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六.教学反思:
引导法:
使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能带着情感去理解作品内涵。
(2)讲解: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这种流派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
尽管这首歌曲后来并没有被出版,但诗中的少女形象却给德彪西留下深刻印象。事隔28年之后的1910年,他又采用歌曲的原标题,创作了这首钢琴曲。整首作品短小,精练,通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刻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形象。主题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歌唱性,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2)师生共赏作品。
作品一: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鉴赏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品—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功能。

2、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

3、深刻感受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并尝试探究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鉴赏印象主要音乐代表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并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难点:理解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创作特点。

【教学内容安排】(一)简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创作特点。

(二)欣赏《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从而在鉴别欣赏过程中总结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欣赏音乐的同时观看绘画作品: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日出。

印象》和雷诺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康威尔斯小姐像),思考音乐作品与两副画给我们的感受,加强与文化的联系。

(四)简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相关知识,培养兴趣。

(五)学生谈感受。

【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为核心方法,引领学生学习。

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可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的相关教学资料,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本班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一)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特点了吗?(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三)请你给印象主义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四)请你对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也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定要事实求是。

高中音乐鉴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教案栏目。

高中音乐鉴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一年级:高一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学内容: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2.《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4.《月光》(选自德彪西钢琴曲背景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柯罗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

2.通过对比欣赏《波浪的嬉戏》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不同的风格。

3.通过简介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其代表性人物德彪西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4.通过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三段的主题音乐,能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

5.通过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大海的意象,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

6.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理解和探讨,能进一步产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设计意图:“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

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11.21德彪西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11.21德彪西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两手印象派代表性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探索印象主义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关系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聆听、鉴赏、探究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引子,尾声,乐段一的第一主题,剖析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探究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音乐创作特征,感知其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教具准备黑板、ppt、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第一次与我们班的同学见面,我想先测试下同学们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我带来了三段有关于大海的主题旋律,请你们听听这三段音乐分别描绘的是大海的什么景色呢?①旋律一,请闭上眼睛欣赏,(播放)这段旋律听起来有什么感觉,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呢?……那我们可以说这是平静的海面②旋律二,拿起你们的右手感受一下音高走向(播放)这时候海面上是怎样的场景呢?(海浪翻滚,拍打浪花)③旋律三,同样感受下这条旋律的力度变化以及它的旋律线(播放)海面上又出现了什么?(太阳徐徐升起,日出)可见,我们班同学的音乐知识还是很扎实的(二)新课教学《海上从黎明到日出》分段赏析师:刚才我们聆听的三段旋律都是出自于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这首管弦乐作品由三个不同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二乐章《波浪的游戏》第三乐章《风和海的对话》,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他的第一乐章1、引子、尾声对比赏析(1)师:我们先来听听两段音乐,感受下它的速度、力度、音区分别是怎样的?(播放)引子(速度:慢力度:ppppp 音区:低音区中音区)那这部分应该描绘的是什么主题呢?(“黎明”)尾声(速度:慢中速力度:ppfff 音区:中音区高音区)这段音乐的情绪是?那这部分应该描绘的是什么主题呢?(“中午”)(2)师:我们通过乐队的演奏看看分别用哪些乐器来表现黎明的大海和中午的大海的?(播放)引子:有定音鼓,竖琴,加弱音器的小号,英国管……尾声:竖琴,弦乐木管(3)师:如果你们是画家,会用哪些色彩来表现“黎明”和“中午”?黎明“……”中午“……”2、乐段一师:黎明的海面是如此的平静,那接下来这段音乐海面上出现了什么场景?(播放)师:这就是我们开始的时候听的“日出”主题,上行的旋律就好像太阳从海平面徐徐升起,一轮旭日终于出来扫尽晨雾继续听听下面这个主题描绘的是?(一听)师:是海浪翻滚的主题,再仔细的听听这里用哪些乐器表现生机勃勃的海浪?(二听)长笛,单簧管,平行五度的演奏,什么是平行五度?(师钢琴示范,学生用la哼唱)在我们的作曲中,一般都会避免使用平行五度,因为这种和声听起来非常的和谐,似乎没有产生和声的共鸣效果。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p 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印象——德彪西”单元,专门介绍印象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结合欣赏他的作品交响音画《大海》的第一乐章,介绍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知识,加深对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认识。

德彪西是印象的代表,现代音乐的先驱。

而印象音乐是浪漫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

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逐一认识了从巴罗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时期的贝多芬、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肖邦、李斯特,这一单元的出现正好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欧洲音乐的历史脉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印象音乐文化;开拓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体验、比拟、探究、合作,让同学们对印象派风格有所把握。

3、知识与技能目的:会应用其他艺术形式〔图画、散文等〕表现音乐;通过音乐根本表现要素的比照,比拟分析^p 音乐。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赏析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从旋律音色等表现要素上感受体验印象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理论活动表现音乐。

理论根据:新课标中“重视音乐理论,增强创造意识”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教学难点: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正确把握印象音乐的风格。

理论根据:新课标中提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四、教法:律动法、比照法、迁移表现法、讨论法五、学法: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采用探究性音乐学习法、参与音乐体验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音响设备七、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节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探究性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以音乐为本,在体验聆听的根底上,设计具有探究性还有启发性的问题,进展讨论交流,并用多种形式表达鉴赏体验。

德彪西音乐课教案

德彪西音乐课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一.教学背景:1.教学年级:高一(1)班2.教学用时:一课时(40分钟)二.教学目标:1.聆听,鉴赏印象主义代表作品---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马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难点,重点:重点: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难点: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特点。

四.教学内容:1.讲解德彪西2.讲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3.聆听,鉴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姑娘》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播放设备,音乐课件六.教学步骤:1. 复习小知识导入课堂:○1钢琴之王-李斯特○2交响乐之父-海顿○3音乐之父-巴赫○4乐圣-贝多芬○5钢琴诗人-肖邦○6印象大师-德彪西2.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著名作曲家。

德彪西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1883年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他以他的《浪子》获得罗马大奖,他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和前往设在意大利罗马的法兰西学院4年留学的资格。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自他已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习时,显露出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他在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

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

他弹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学案设计背景:、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它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是近代音乐史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印象主义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开端,和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抽象、超现实的体现。

特别是在旋律、织体、音色等表现方式上与古典、浪漫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习印象主义音乐帮助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历程、概况。

教学内容: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目标:、聆听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2、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方法:“质探五环”教学法2、准备视听、影像、图片等资料。

教学时:1时教学过程:一、诱思导入、对比聆听两段音乐片段《爱之梦》和《大海》设问:哪一段是你熟悉的音乐风格,简述旋律、结构、音色的特征。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从旋律、结构、音色上分析作品,为分析印象主义音乐特征铺垫)2、出示:印象绘画作品《日出》。

请学生从已听到的两个片段中选择一首为《日出》配乐,你感觉哪一段适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导入意图:音乐浸入式对比聆听、分析为新知铺垫;画作欣赏与音乐结合,引导探索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间的联系。

能将将设疑、点题和新知有效的融合。

二、自学与展示:()国()主义作曲家()被称为一个人的流派。

2《》创作于190年,取材日本版画《》的内容,为他一生最大的一部作品。

有《》《》《》三个乐章组成,也巩固了他印象主义大师的地位。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docx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docx

高中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背景:高中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

高中音乐课程也是一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音乐能力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课程。

高中音乐课程的开设,是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弥补了现行高中教育在课程的价值配置方面的不足,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上都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音乐课改为学生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奇妙幻想的艺术世界和人生境界,由此激发出来的音乐活动和音乐形象,必将产生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并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学生的品德、人格和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在这种新型音乐课程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但客观而论,由于高中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它的实施也面临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与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等问题,这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反思。

作为全国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在将近的一年里,艺术科组老师积极落实中央有关加强xxx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落实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严格执行我们制定的《艺术科2004学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验,不断深化改革、有效地促进和提高了我校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学期以来我们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推进十分重视,并将此列为我们的工作重点。

由于高中音乐课从理念到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加强了对高中音乐课程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提出要重点研究模块式教学的新课型、新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的新教研模式(如校本教研、模块组教研)等。

下一音乐案例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德彪西音乐课教案

德彪西音乐课教案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一.教学背景:1.教学年级:高一(1)班2.教学用时:一课时(40分钟)二.教学目标:1.聆听,鉴赏印象主义代表作品---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马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2.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

3.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难点,重点:重点: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

难点: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作特点。

四.教学内容:1.讲解德彪西2.讲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3.聆听,鉴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姑娘》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播放设备,音乐课件六.教学步骤:1. 复习小知识导入课堂:○1钢琴之王-李斯特○2交响乐之父-海顿○3音乐之父-巴赫○4乐圣-贝多芬○5钢琴诗人-肖邦○6印象大师-德彪西2.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著名作曲家。

德彪西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1883年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他以他的《浪子》获得罗马大奖,他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和前往设在意大利罗马的法兰西学院4年留学的资格。

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自他已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习时,显露出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他在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领域的强烈愿望。

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

他弹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背景:
1、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彪西为主要代表的音乐流派,虽然经历的时间不长,但它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是近代音乐史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2、印象主义音乐是现代音乐的开端,和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抽象、超现实的体现。

特别是在旋律、织体、音色等表现方式上与古典、浪漫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

学习印象主义音乐帮助学生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历程、概况。

教学内容:第21节《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教学目标:
1、聆听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2、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1、方法:“质探五环”教学法
2、准备视听、影像、图片等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诱思导入
1、对比聆听两段音乐片段《爱之梦》和《大海》设问:哪一段是你熟悉的音乐风格,简述旋律、结构、音色的特征。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从旋律、结构、音色上分析作品,为分析印象主义音乐特征铺垫)
2、出示:印象绘画作品《日出》。

请学生从已听到的两个片段中选择一首为《日出》配乐,你感觉哪一段适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导入意图:音乐浸入式对比聆听、分析为新知铺垫;画作欣赏与音乐结合,引导探索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间的联系。

能将将设疑、点题和新知有效的融合。

二、自学与展示:
1.()国()主义作曲家()被称为一个人的流派。

2.《》创作于1905年,取材日本版画《》的内容,为他一生最大的一部作品。

有《》《》《》三个乐章组成,也巩固了他印象主义大师的地位。

3. 如果说:古典主义严谨,浪漫主义重情,那么印象派更强调的是什么?
意图: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文化知识,用(3)引导回顾不同流派的特点,利于知识前后连接,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聆听感受
1、播放《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交响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
你捕捉到那些乐器的的音响?
2、再次聆听:要求(追随一中乐器,)听听这些乐器旋律、音色、节奏等有那些特点。

3、分段赏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1)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定音鼓极轻(ppp)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祥。

(2)第一主题: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的降d大调第一主
题:
(3)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第一竖琴和中音提琴组成混合音色奏出第二主题:它与第一主题构成对答,逐渐进入发展部分。

4、交流讨论(旋律线条模糊,结构自由、变化,音色独特、新颖)
5、聆听《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巩固对印象主义风格特点的认识。

6、归纳过渡: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意图:增强学生体验、感受、分析、表述音乐的能力,初步掌握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四、表现与创造
1、过渡:印象主义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和感受。

我们的自然界有很多的音乐,只要善于提炼它就可能成为一首动听的音乐。

2、请你以生活中的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创造一段音响并表现出来。

如:春天的山林、清晨的校园……
3、分组创作,集中展示。

要求:小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创作完成,面向全班同学说出自己的设计过程,展示活动的成果。

意图:通过创造和表现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对印象主义音乐的认识。

六、总结与拓展:
2、你觉得印象主义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聆听《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结束新课。

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发展历程的了解;通过第二个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对音乐从传统走向现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教后反思:
1、教材内容深:德彪西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是一部很难驾驭的作品。

这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创作技法复杂、专业程度艰深,也因为我们过去对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太少、钻研不深。

然而,作为近现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特别是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又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它。

2、学生素养不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不足,课前又没有安排学生的搜集整理本节相关的知识,感觉到学生学习效果和预期都有很大的差距。

3、教学难度大:基于实际情况我遵循了以听为主的教学原则,既没有深入的灌输理论,也没有过多的讲解创作技法,只想让高一的学生能在认识、感受和体验上得到一点点触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