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多样朗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孩子一起多样朗读
作者:王洪春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年第02期
与传统教材相比,“和大人一起讀”是统编本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增的内容,目的是将课外阅读有效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以便引导家长与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从内容来看,阅读素材富有童趣,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谁会飞》这首儿歌浅显易懂、轻松活泼,适合学生阅读。

但这一栏目的核心在于“读”,读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课标中关于第一学段儿歌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哪些形式的“读”,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能让他们真正读出精彩呢?
一、基于学情选择,坚持大人范读
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受阅历与认知的局限,还无法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认读,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可以模仿“大人”读,这也是“和大人一起读”的意义所在。

在具体教学中,“大人”要结合孩子认知情况,引导他们跟着自己大声朗读,一遍不行就两遍,多重复几次,直至读得通畅、读得声情并茂为止。

这种方式,一来可以给学生示范,让他们知道“怎么读”;二来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鼓励他们拾级而上,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二、结合文本特点,增加对读环节
《谁会飞》这首儿歌一共有三小节,每小节结构相同,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

比如第一小节:“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么飞?扇扇翅膀去又回。

”一共四句话,两问两答,这也给“大人”明确的暗示,即可以采用对答的方式进行。

在阅读过程中,在学生对内容有所熟悉后,“大人”可以引导孩子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读,“大人”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大人”答。

这样一问一答,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形式,还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让读更加生动活泼。

三、顺应儿童认知,倡导表演朗读
表演,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

“大人”要改变学习理念,把游戏也当作一种学习,把表演引进阅读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还能轻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谁会飞》这首儿歌分为三小节,每小节涉及一个动物,分别介绍鸟、马与鱼的本领。

比如鸟儿“扇扇翅膀去又回”,马儿“四脚腾空仰天叫”,鱼儿“摇摇尾巴摆摆头”。

这些句子非常形象,适合学生借助表演进行想象朗读。

当他们边做动作边朗读时,内心已经化作飞翔的小鸟、奔腾的马儿、游动
的鱼儿……他们嘴里读着,心里想着,手中动着。

这样教学不仅便于他们理解记忆,也能将整个身心融入其中。

四、立足言语积累,鼓励学生唱读
一提到唱读,也许有家长反对,毕竟当前学生唱读现象严重。

但这里的唱读不等于课文朗读中的唱读,这里的“唱”是真正的唱。

相对而言,《谁会飞》是一首儿歌,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学前阶段,甚至在牙牙学语时就已经听过。

对此,“大人”在和学生一起读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儿歌当作歌词,借助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一起哼唱。

“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哼唱,或者进行对唱乃至吟唱等,在学生享受阅读、快乐阅读的同时,也能完成对言语的内化积累。

读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有想象读、跟读等等,形式多样。

“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目的不局限于读的形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乃至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者是其他“大人”,出发点都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由此逐步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在避免重复朗读带来枯燥乏味的同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
责任编辑刘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