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合集下载

教学的名词解释

教学的名词解释

教学的名词解释导语:教学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定义和解释。

本文将对教学的概念、内涵、目的和方法等进行综合阐述,以期加深对教学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教学的定义和内涵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引领者,通过给予学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智力、性格、情感和能力等方面。

教学的目标取决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层次。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对于中学和高校阶段,教学的目标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和扎实学习能力的公民。

三、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方法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来达到教学的效果。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启发法等。

每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下都有其适用性和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的评价教学的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为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在教学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效果。

五、教学的挑战与发展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包括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教育模式的变革,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等。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技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谈谈自己对教学概念的理解

谈谈自己对教学概念的理解

谈谈自己对教学概念的理解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习惯。

教学概念涵盖了教学的目的、对象、方法、过程和评价等方面,是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首先,教学的目的是指教师对学生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教学的目的包括认知方面的目标(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的目标(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

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教学的对象是指接受教育的学生。

学生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实现个性化教学。

再次,教学的方法是指实施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学的理论指导,也包括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

最后,教学的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系统、客观和全面的评估。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了解教学的成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我来说,教学是一种有代码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同时,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的理想。

对于教学概念的理解和看法

对于教学概念的理解和看法

对于教学概念的理解和看法教学概念是指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教学概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概念的形成来源于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并与教师的个人经验、思考和认知密切相关。

教学概念反映了教师对于教学任务和实践的认识和把握,是教师对于自己教学职责的自觉追求和总结归纳。

教学概念的形成既受到教育学理论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教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个体性,不同的时代和个体教师对于教学概念的理解和看法可能会存在差异。

在我看来,教学概念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和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师教学心理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教学概念在教师的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首先,教学概念体现了教师对于教育目标的追求和尊重。

教师的教学概念应该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其次,教学概念体现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概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的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学概念还关系到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把握和调整。

教学概念决定了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期望和评价标准,影响着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引导和监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效果。

最后,教学概念还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职业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概念反映了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

教师应该以教学概念为指导,时刻保持教育情怀,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总之,教学概念是教师对于教学的认识和看法,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

教学是什么

教学是什么

教学是什么?
书上说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活动。

而我理解的教学是不光要把知识传授給学生,更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传统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用到当下学生的教育上,我们不能只让学生脑动,而是全身活动。

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用眼睛去发现知识;用手去寻找知识;用身体去感受知识。

想让学生学到适合他的,我们也要结合实际生活给他们营造舒服的环境,有趣的氛围,让孩子达到“乐学”而不是“去学、让学”
当然,教学不只是老师教学生,也是师生互学的一种形式,授课后,教师从学生课堂反应,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寻找更好的授课方式,师生共进!!
我理解的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一、教学的定义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

最广义的理解,教学等同于生活实践;第二种广义的理解,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全面影响的活动,等同于教育;第三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是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第四种,教学等同于技能训练;第五种,具体的理解,指现实发生的具体的描述。

国内通行的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这一定义的另一版本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

主体中心不一样。

本课程定义: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六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目标七要素说: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上述要素说都可以看作三要素说基础上的增补。

2.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

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

从教学内部看,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

这样,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认识方式,同时又建构了主体。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双方任务侧重点有别,互动实现教学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学生一般是受业者、参与者、学习者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1.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4.贯彻此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即或者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捉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他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名词解释 ps: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调节性作用。
★(二)内容(……简答题……全重点)
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的本质和特点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这是教学的本质。特点如下: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
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教学
第一节 教学概述
一、概念: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3 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a.内容符合课标要求;b.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c.分量适宜、难易适度;d.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e.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f.作业反馈清晰、及时。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

5、简述系统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系统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268— P268—269 (1)含义 系统性(循序渐进) 系统性(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 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续、连贯 、有系统地进行。 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 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 的顺序、 学科课程的体系、 科学理论的体系、 学生 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出来的。 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提出来的。 (2)要求
五、论述题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其改革方向。 试论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及其改革方向。 280-284) (p280-284)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教学效率高, ① 教学效率高 , 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 生教学,使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生教学,使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 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③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 平接近,同质性强, 平接近,同质性强,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 启发。 启发。
简述量力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7、简述量力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量力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p270-271 270(1)含义 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 水平。 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 程度而提出来的。 程度而提出来的。 (2)要求 ①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1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1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273p273-274 (1)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 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 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 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2)要求 ①充分了解学生 ②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③面向每一个学生

什么是教学?

什么是教学?

什么是教学?教学,是一种生动而具体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之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教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传递和交流活动的简单堆积,更是一种理应在多个方面维度上进行深入拓展和考量的教育活动。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呢?一、教学是一种系统工程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送,而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要素,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在各个维度上认真对待、审视、调整和完善过程,确保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活动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参与中实现心智成长、潜能发掘的难得机会。

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使他们逐渐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知识与技能的创造者。

三、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不是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而是需要巧妙地组织、创设和设计的教育过程。

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和出题策略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阶段,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创造和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是一种适应性的教育过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个过程也是一种适应性的教育过程。

通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模式以及掌握有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建设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是一项终身事业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教学也是如此。

教师需要在长期不断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面对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对象,从容应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复杂问题,致力于实现他们的个人价值和职业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谦虚和进取心态,本着教育理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致力于完成培养有志向、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使命。

理解教学的概念

理解教学的概念

理解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教师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他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发展。

其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教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其次,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活动。

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

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推动其个人发展。

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等,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培养。

教学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首先是启发性原则,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是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

再次是互动性原则,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还有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

总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教师通过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是一种有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如启发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等,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简述教学内涵的理解

简述教学内涵的理解

简述教学内涵的理解
教学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特殊的培养人才的活动。

这种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2. 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素养的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3. 教学包含多个方面:如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规划,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教学需要关注目标和评价:新课标提出了对教学评价的新要求,强调了教学评的一体化,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应相互一致,相互促进。

评价应基于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点的学习。

5. 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的内涵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13.谈谈你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该题仅是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

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向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进行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体现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中,不是直接去发现人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接受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各门学科知识,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掌握前人经过漫长的岁月才能获得的知识。

第二,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

教学活动和人们向未知世界探索的活动不同。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教师把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合适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组成适合学生一定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某种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学生任务。

这样,使学生避免或减少认识上的失误,少走弯路。

第三,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这一点和科学家探索真理以及人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不同的。

14.建构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简述教学的定义

简述教学的定义

简述教学的定义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能的过程。

它是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

它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引导、激励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的核心是学生。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信息传递、交流和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的评价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可以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提升。

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和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潜能。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和沟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二)

教育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二)

教育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二)1、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简述研究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1)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2)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

(4)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3、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4、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2)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3)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4)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首先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

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但是,教学又不是简单地服从一般认识规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教学认识主要指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有决定性的特征。

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方式,不应当以成人的认识为对象的研究结果直接套用到学生身上。

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掌握人类在千百年来已经认识到了的简约化、系统化的知识经验,并且是已经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确定,由教科书具体陈述和体现的知识经验。

并不是直接去认识的,它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认识的方式也是间接的。

教学的间接性也保证了教学认识的高效率。

要求教学活动中要联系学生的直接经验。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即使是家庭作业,那也会有家长来督促完成。

那就要求教师要发挥领导作用,使学生在认识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学生在教学认识中,不仅仅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他们的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种能力也在经历变化发展。

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

要求教学中重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是什么?

教学是什么?

教学是什么教书育人是老师的神圣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教学是什么?在我的理解里教学是师生互学、互动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应当是师生心灵上的对话过程,师生思维火花相互碰撞的过程,是一点火星点燃一堆干柴的过程,是彼此分享对方智慧和知识的过程,是情感上的交流互融的过程,是认知上的沟通过程,是行为上的互相促进的过程。

教学应当着眼于创设一种环境,一种氛围,让学生(包括老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某种东西。

这种东西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的氛围中激发出来。

它或许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提问,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赞许的目光;也许是同学的某个见解,某种回答,同学间的某些争论,当然也可能是书上的某篇文章某句话。

这个氛围给人的感觉是暖融融的,是轻松的、活泼的、愉快的、和谐的、毫无压抑感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缘于他比这里的其他人更早的学得了某些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过来人,他更了解路途上的情况。

他有责任将他了解的情况告诉那些即将沿这条路走来的人。

但他没有必要将每一个人背过去,他只能给其他人指引一下正确的方向,或者提醒人们哪个地方容易绊倒,鼓励摔倒的人自己站起来。

在这条路上,所有的人都得靠自己的双脚走路,靠自己的大脑思考。

大家可以互相勉励,互相搀扶。

但谁也代替不了谁,不管你怎样的关心他、热爱他。

在这里,任何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关心、爱护都只能化作一股力量激起他自身生命的内在动力,支撑着他不论路怎样难走都能勇敢地走下去。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路。

没有必要一家人同时冲过终点线,因为每个人的终点并不一致。

没有掉队之说,因为在这条路上大家各取所需,你可以冲在前面奔向终点,你也可以走的慢点,熟悉一下路面的情况,或者看一看路边的风景,甚至自己寻出一条路来。

走在前边的不必歧视走在后面的,走在后面的也不必羡慕前面的,因为大家各有所获。

这里提供一个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氛围,允许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从而让每一个人尽力完善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人格,解读自己的人生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的概念心得体会

教学的概念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心得体会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的概念教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和“学”的结合。

具体来说,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接受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的意义1. 传承文明:教学是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将人类积累的丰富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传授给下一代,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 培养人才: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促进社会进步:教学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

通过教学,我们可以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4. 实现自我价值:教学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能够传播知识,还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者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 名词解释

教学 名词解释

教学名词解释
1.教学: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

2. 课堂教学:指在教室内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式。

3. 教育教学法:也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手段,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4. 学习目标: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明确的、具体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预定要求。

5.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客观评估和反馈,旨在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6. 教学资源: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如课件、教材、实验设备等。

7. 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进行的分析和了解,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8. 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 1 -。

教学的名词解释狭义

教学的名词解释狭义

教学的名词解释狭义教学是指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为学习者传授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狭义上的教学是指在传递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的名词解释进行探讨,深入理解教学的本质和内涵。

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而学生则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主体。

只有通过教学,学生才能获取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教学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非常快,单纯的知识传递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的特点在于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性化教学注重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个性表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灵活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教育。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的教学,学生才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学的定义

教学的定义

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作为这个活动的中心并贯穿于这个活动的始终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认识和形成能力。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实际上,在中文当中,教学与教育没太大区别,而在西方,教学主要针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教育主要针对个体人格的培养和性格的训练。

2)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它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

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3)教学与上课
教学与上课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包括上课,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除上课外,教学还包括备课、课后辅导等。

但上课是教学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的。

教学以上课了中心环节,要上好课,课前教师必须备课,学生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和预习。

为了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成果,课后还要辅
以教学形势。

主要是学生独立作业和教师的课后指导,此外,还必须适时评价,以推动和改进教学,这样教学便围绕上课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循序进行,周而复始的工作流程。

若从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和评价都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命题点1: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本质①教学活动即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实践活动。

(三)教学的特点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与教育的关系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②教育包括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③教学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④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途径实现,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全面实现。

命题点2:教学的模式与任务(一)教学的模式1.形式教育(17世纪)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

形式教育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

即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无关紧要。

形式教育论的片面性在于设想官能因纯形式训练而得到发展,并使迁移的条件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它所依据的官能心理学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并且把各种官能看作各自孤立的心理现象,这些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

2.实质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

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教学?为什么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首先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哲学认识论所揭示的各种认识特征,比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

从根本上说,教学活动都要受到这样一些认识规律的制约。

但是,教学又不是简单地服从一般认识规律,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
教学认识主要指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有决定性的特征。

教学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方式,不应当以成人的认识为对象的研究结果直接套用到学生身上。

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主要是掌握人类在千百年来已经认识到了的简约化、系统化的知识经验,并且是已经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确定,由教科书具体陈述和体现的知识经验。

并不是直接去认识的,它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认识的方式也是间接的。

教学的间接性也保证了教学认识的高效率。

要求教学活动中要联
系学生的直接经验。

3.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即使是家庭作业,那也会有家长来督促完成。

那就要求教师要发挥领导作用,使学生在认识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4.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学生在教学认识中,不仅仅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他们的各种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种能力也在经历变化发展。

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接受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

要求教学中重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

并且要保证教学认识的内容和形式,教学过程和方法与社会的教育的目标和方面相一致。

所以总的来说教学活动的本质不仅仅只为了教育,它有许多特殊的认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