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E 囹
兼 顾 了命 题的连续性 和试题难度 的稳定性 , 现了 体
学科经典试题的价值 ,同时也赋予试题新 的内涵 , 并给 中学化学教学提供 了正确 的导 向。 除以上 两题
图1
外 ,全国 I “ 卷”第 91 、32 、8 、11、62 题等也可在往年
高考化学试题 中找到类似的题 型及考查重点。
1 镁 、 、 3 铝 铁及其化合物 1 同分异构体 、 4 同系物 1 烃及烃 的衍生物 5 1 糖类 、 白质 6 蛋 1 合成材料 7 2 1 9 5 有 机 化 学 l 5
及 的 主要离 子 的性质较 为熟悉 且具备 较强 的推理
能力 , HS 4 Na O 的出现 也不 至于对 考 生解题 产 生太 大 的障碍 。 除 “ 国I 全 卷 “ 择 题 部 分 着 重 考 查 化 学 选 基 本 理 论 外 ,非 选 择 题 部 分 第 2 、 8 2 6 2 、 9题 对
、
分 占
l. 67 %
溶解度 的计算
能 、 机 物 同分 异 构 体 的 书写 以 及 有 机 化 合 物 有 之 间 的 相 互 反 应 的 考 查 , 很 好 地 体 现 了 考 试 都 大 纲 的主 体 要 求 以 及 化 学 学 科 的 主 干 知 识 ( 见
表 1。 )
2 化学基 本仪器 和基本操作 2
化 学 实
2 常见气 体的实 验室制备 3
2 物质的分离 、 4 提纯和鉴别 2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5
2
8 1 5
验 1 5
分 占 1. 38 %
—
■
维普资讯
另外从粗略统计看 , 近四年高考理综化学部 分
化 学学科经 典试题 在考查重 点知识 以及 化学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分析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试题题量、题型均与2005年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试题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个别地方有所创新,反映了稳中求变的思路,所有试题完全遵循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具体分析如下:1.突出学科特点化学部分除了(I)卷第9题与物理的串联知识有联系外,其他仍然是考查化学学科内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过分追求学科之间的综合。
2.突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所占比重大。
理综(I)卷中除第12题为有机化学之外,其他全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题,而且(II)卷第26题也属于此范畴。
涉及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晶体,物质的量、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电化学、电离平衡、离子反应等基础知识,分值高达51分接近50%。
与往年相比,基本理论的比重有所增加。
3.试题的开放性有所减小,对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要求高与往年相比,多种正确答案的形式较少,但对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II)卷第27题,打破了原来框图推断题的形式,考查了几种重要元素的性质,给考生的感觉是既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
该题不拘泥传统的题型,同时考了六个主族元素的性质,答案中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完全出自于课本,源于重要元素的重要性质,并且每个反应方程式的分值高达5分。
要求学生书写3个置换反应涉及6个主族,平时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每个主族单独学习,现在要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全面综合考虑,才能书写出完整的答案。
4.保持对实验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特色(II)卷第28题为唯一的化学实验题,考查了化学基本实验原理、装置的作用、气体的净化和尾气的处理等。
最后一问涉及到气体的检验的叙述中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符合高中阶段应首先注重对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近几年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分析
2007年台州市高三化学复习有机化学专题台州中学林瑞蔡陈先福一.《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及解读1.《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在中学教材中,有机化学包括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和合成材料四块内容,在《高考考试大纲》中有如下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
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
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
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物原理加以应用。
(4)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7)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9)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0)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11)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2.《高考考试大纲》解读(1)类型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机化合物内容、有机化学实验、有机物与生活化工生产、有机化学计算。
(2)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反应类型、有机命名、化学键(单键、双键、叁键)、结构式、结构简式、同位素示踪法等。
其中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反应类型、结构简式是重点。
(3)知识内容包括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合成材料四块。
其中烃的衍生物是重点。
(4)化学实验包括乙烯和乙炔的实验室制备、石油的蒸馏、卤代烃的水解、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乙酸的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反应、蔗糖的水解反应、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实验等。
2006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
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连,在一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3
B. 3:2:1
C.6:3:1
D. 6:3:2
10. 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和,充分反映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 BaCl2 NaOH NaHCO3
(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讲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双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以2a表示其加速度2t表示从b板到a板所用的时间则有2qmgmad???22212dat?小球往返一次共用的时间为12tt?故小球在t时间内往返的次数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2tntt??由以上有关各式得222222tnmdmdacmgdacmgd??????小球往返一次通过电源的电量为2q在t时间内通过电源的总电量2qqn?由式可得2222222ctqmdmdcmgdcmgd??????????26
25.(20分) 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用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 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与电动势为、内阻可不计的电 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 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 为极板电量的倍()。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 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摄规律·提
考查要点
ⅢⅡ Ⅰ 津 京
给出新实验装置图,围绕乙 9 炔的制取、性质设问(装置
作用、反应现象及类型、安 全操作及化学方程式)
先按图示装置,测定试样中 10 纯碱的质量分数,后自行设
计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28 28
考查要点
ⅢⅡ Ⅰ 津 京
给出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 11 及有关数据、实验室制备纯
/ 0.60
2005年 0.59 0.64 0.67 0.61
2002-2006年理综卷(新)各科难度
科目 年份
生
化
理
2006(京) 0.63 0.60 0.56
2002
0.75 0.71 0.47
2003
0.52 0.50 0.40
2004(I) 2005(I)
0.727 0.636 0.54 0.59
碱的主要步骤,要求回答有 关问题并计算纯碱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
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基 12 本概念相结合 (化学方程
式、反应现象、操作方法、 步骤及作用)
28 28
考查要点
Ⅲ Ⅱ Ⅰ 津京
有关燃烧产物组成、 1 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 3 的书写
有关气体混合物燃烧 1 反应的计算及热化学 4 方程式的书写
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分 析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
摄规律·提
一、总体分析
理综卷难度
年份
难度(新)
2001
0.51
2002
0.60
2003
0.48
2004
0.58 ( I )
2005 2006
0.55( I ) 0.59(京)
2006年和2005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 的抽样统计数据(新课程)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分析金耀宗一、2006年高考化学试题概览(一)理科综合:全国四套、北京卷、天津卷单科卷:广东卷、江苏卷、上海卷注:特别关注以上八套试卷,分析考试说明,重点考查内容是什么?新增知识点是否涉及,如果未涉及特别关注。
(二)2006年理科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的特点1、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2、注重观察能力的考查在今年高考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加大了对于考生观察能力的考查。
3、继续突出实验能力的考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考查一直是化学试卷的重点内容。
在2006年高考的化学试题中,更加突出了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4、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是高考中多种能力的核心,其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密切相关。
5、突出考查自学能力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2006年的高考试题中,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继续突出考查了自学能力。
二、2006年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分析2006年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可以看出,今年试题题型与去年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试题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近两年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难度较前几年明显降低,对此虽然一些教师和部分学生颇有微词,但难度降低这是事实,而且我认为以后几年的命题还将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
原因有二:其一,这样命题有利于新课改的开展。
如果题目难度过大,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中,使学生陷入“睁开眼是题,闭了眼还是题”的境况,他们哪里有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探究创新?作为教师只能无可奈何地进行“应试教育”。
其二,有利于缩小普通学校与名校的差距。
因为题目简单了;名校学生能完成的题目,普通学校一些学生也能完成,名校学生能得高分,普通学校的学生照样也能得高分,这就必然使各校之间的差距缩小,使“择校热”降温,从根源上解决教育乱收费的问题,而且符合目前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当然,也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试题简单不利于名牌高校选拔新生。
而我认为,虽然试题难度降低了,但并不影响它的区分度,优秀学生依然能考取高分,并不影响高校招生。
2006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详解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I)1、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B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C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3、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5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 AB 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 0.1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 AD 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 A4、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B、3︰2︰1C、6︰3︰1D、6︰3︰25、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 BaCl2 NaOH NaHCO3B Na2CO3 MgCl2 H2SO4C AlCl3 NH3·H2O NaOHD Ba(OH)2 CaCl2 Na2SO46、在0.1mol·L-1CH 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加入少量0.1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 加入小量CH6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7、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B 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C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 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8、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为A、0.15mol·L-1B、0.2mol·L-1C、0.3mol·L-1D、0.4mol·L-19、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2006年全国理综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a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愈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 垂体C. 下丘脑D. 脊髓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
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中的人效应T 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培养中的人B 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 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 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C.在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 连接酶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6.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A.分子晶体B.原子晶体C.离子晶体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8.用A N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molAl 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A NB.标准状况下,11.2L 3SO 所含的分子数为0.5A NC.0.1mol 4CH 所含的电子数为1A ND.46g 2NO 和24N O 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A N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连,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3 B. 3:2:1 C.6:3:1 D. 6:3:210. 浓度均为0.1mol ·L -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和,充分反映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A. BaCl 2 NaOH NaHCO 3B. Na 2CO 3 MgCl 2 H 2SO 4C. AlCl 3 NH 3·H 2O NaOHD. Ba(OH)2 CaCl 2 Na 2SO 411.在0.1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 ·L -1HCl 溶液,溶液中c (H +)减小D.加入少量CH 3COONa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 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和溶液,其pH =1,c (Al 3+)=0.4mol ·L -1,c (SO 42-)=0.8mol ·L -1,则c (K +)为 A.0.15mol ·L -1 B.0.2mol ·L -1 C.0.3mol ·L -1 D.0.4mol ·L -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100100011100浙江省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
浙江省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价全卷化学试题共有12题,试题陌生度不大,没有过易或过难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I卷的8个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到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常用计量、电解、电离平衡的移动、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电荷守恒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大多对传统试题加以推陈出新,引导考生重视基础。
第II卷主要涉及元素的推断,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结合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化学实验结合,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等问题,全卷化学试题给人们的印象是规范、平实、基础。
1、试题重视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了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总计33分,所占的比重比往年明显加大。
2、与往年相似,试题设计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结合,第28题是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第29题在考核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有效地将化学计算、实验设计方案的考核有机地融合在其中。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再如第27题,要求学生由置换反应的原理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列举有关化学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题给的限制条件加以选择确定。
本题既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求考生根据限制条件进行严密思考。
试题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
4、在实验题的设计上,也强调基础性。
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给的装置图等信息,回答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方法等问题。
试题强调的是对一些常规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的掌握,有些操作是学生初中就熟悉的,但要有条理地回答清楚也不容易(如“关闭分液漏斗的开关”环节往往会被忽视)。
2006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全国卷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黑龙江、吉林、广西)第I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A 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 增强细胞免疫作用C 使体内产生抗原D 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2.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A 信使RNA、必需氨基酸B 激素、递质C 淀粉酶、解旋酶D 肝糖元、丙酮酸3.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A 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B 需氧的异养细菌C 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D 单细胞真核生物4.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
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A 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B 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C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D 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5.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
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A 剪去根尖的幼苗B 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C 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D 完整幼苗6.反应2A(g)+B(g)2C(g);△H>0。
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A 低温、低压B 低温、高压C 高温、高压D 高温、低压7.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H2O=AlO2-+4NH4++2H2O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C 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2Fe3++2Cl-9.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A 0.37molB 0.63molC 0.74molD 1.5mol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2O2→H2O IO3-→I2MnO4-→Mn2+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A H2O2B IO3-C MnO4-D HNO2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是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 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 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 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13.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2006年高考浙江卷理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推荐下载
C 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 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 连接酶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
6.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 分子晶体 B 原子晶体 C 离子晶体 D 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A
C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中的人效应 T 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 培养中的人 B 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 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形成细胞株
D 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4.锄足蟾蚪、雨蛙蝌蚪和蟾蝌蚪均以浮游生物
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
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
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2︰3 B 3︰2︰1 C 6︰3︰1 D 6︰3︰2 10.浓度均为 0.1mol·L-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
是
A BaCl2 NaOH NaHCO3
B Na2CO3 MgCl2 H2SO4
C AlCl3 NH3·H2O NaOH
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 O 进入 a、b 两板之间。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
B
D
长
B 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 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
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一、化学试题的结构1.知识点的分布: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中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点17个,占中学化学学科主要知识点(25个)的68%,对于目前化学试题12个题的题量,68%左右知识点的复盖率已属高复盖率。
本卷几乎函盖了化学学科的所有主干知识,较好地体现了2006年《考试大纲》“命题要求”中所指出的:“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这一指导思想。
2.化学主观的得分情况: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3.2004~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对照: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化学试题有机化学的考查有较大的增加,化学计算的考查有一定的加强,而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考查有所削弱。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化学试题陌生度不大,没有过易或过难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人们的印象是规范、平实、基础。
1.试题重视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了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总计33分,所占的比重比往年明显加大。
2.试题设计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06年理科综合考查仍是学科内综合为主,但学科内综合程度有了提高。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有机结合,该题起点低、落点高,几乎涉及了卤族、氧族、碱金属、镁铝等所有元素化合物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才能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该题难度系数为0.5,有17.3%得零分。
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卷分析一、对化学试卷的总体评价1.紧扣教案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化学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教案大纲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虽然在27题中对CaC2的结构要求偏高,但由于题中另有关于CaC2化学性质的较为显现的补充说明,考生只要调用原有认识结构中的CaC2知识仍可顺利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其余各题均为考生所熟悉的知识内容。
05年的“理综”考试大纲中对原先只能反映理、化、生三个学科在理科基础上的共性要求的能力(即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作了修改,重新分解为三门学科各自的能力,如化学学科主要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今年“理综”的化学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对这些能力的考查,全卷中只考查“是什么”的题、只要求学生单纯通过回忆和再现知识能解的题几乎没有,各题均较好地提供了一个问题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第II卷中26、27题均需考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推论,28题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29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信息给予题”,题中给出的“苏丹红一号”、“苯胺”、“2-萘酚”等都是学生不曾学过的物质,但考生只要掌握有机官能团的基本性质,掌握同分异构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同时具备了运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可顺利作答。
2.知识覆盖面大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卷中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点15个,占中学化学学科主要知识点(25个)的60%,由于化学试卷题量较小,知识点的覆盖率达到60%左右已属不易,可见命题者已考虑尽可能增大知识的覆盖面,尽可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知识和能力。
3.试卷平稳,难度适中全卷化学试卷题型常见,知识分块清晰,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05年的考试大纲中对“试卷难度”取消了原先的难题、中难题、容易题比例2:5:3的限定,而只笼统提“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分析试题总体评价:试题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精神,以考查各科基础知识为主,注重考查基本能力,试题的背景材料新颖,答案比较准确,试题编排顺序较合理,试题区分度较大,有利于高校选拔学生,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有个别题目不严谨,有错误(第9、20、30题)。
生物学科:生物试题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的精神,注重考察考生能力和生物学素质,发挥了试题应有的考察和选拔功能。
试题以能力立意,综合考察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体现了生物学科特点。
题目比较新颖,有一定层次和梯度,图文并茂,文字语言表述清楚、简洁、便于学生理解。
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显著提高。
简答题的答案多样,阅卷比较麻烦。
化学学科:化学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保持了近几年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试题以能力立意,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适当考虑了对中学化学知识点的覆盖。
试题难度基本符合《考试大纲》要求,试卷长度适中,题目设计有层次,文字语言表述较清楚、简洁,试题的阅读量不大,可以使考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地思考,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
开放答案性试题过多,答案组合方式过多,给制定评分标准及阅卷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物理学科:注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突出考查考生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2006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知识的覆盖面较大,体现基础, 降低难度。
旧题改造较多,创新题目较少,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性比2005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理科综合试卷学科内综合建议在广度上进一步扩大,2006年理科综合试题难度比2005年有所下降。
一、试题结构二、试题特点生物学科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包括5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共计72分。
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4项能力要求,突出了《考试大纲》列表中的生物学主干知识,其中9项内容涉及到6项,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精神。
200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析2007年化学命题趋势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Fe3++3H2O 高温 Fe(OH)3(胶体)+3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 b d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 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 生成
例2(2006—全国Ⅱ—13)主链含5个碳原 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例3(2006-北京-9)将aL NH3通过灼热的装 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L(气体 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L气体中NH3的体 积分数是: C
2a b A. a
(1)六套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 均依据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命题,展示了 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6年全国卷Ⅱ与 2005年全国卷Ⅲ相近。 北京卷、天津卷的化学试题则与2005年两 市的高考化学试题相联系;上海、江苏两省市 的化学单科试题与2005年的化学单科试题表现 出命题的连续性和力考查力度。
例1(2006-全国Ⅰ-10)浓度均为0.1mol· -1的三 L 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 是: B
A. B. C. D.
BaCl2 NaOH NaHCO3 Na2CO3 MgCl2 H2SO4 AlCl3 NH3· 2O NaOH H Ba(OH)2 CaCl2 Na2SO4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 放热98.0 kJ。若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 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 90% 该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 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 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2006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评析与思考
2006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评析与思考浙江松阳一中谢根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纵观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化学试题,几乎每一份试卷都有较大比例的实验题,因为实验试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符合高考对选拔人材这一功能性的要求。
因此,对化学知识的考察、学生能力的考查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考查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又是高考试题的难点。
分析2006年各省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不难发现,这些试题遵循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大多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可以说是课本实验的一种改进和创新。
有的是直接考查课本实验中有关仪器的使用、实验的操作步骤或实验现象;有的是将教材中实验改头换面、重组综合,或将几种实验方法原理集中于一个题目;有的实验题看似与课本实验无直接关系,但仔细分析其实是课本隐含的某种原理方法的挖掘和延伸,或是将教材中某种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验探究形式。
因此,化学教师今后需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把握好实验教学的方向,这对做好2007年高考备考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笔者对2006年部分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分析与思考。
一、课本实验的直接呈现,注重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2006年高考各份试卷中有相当部分试题题材直接来自教科书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考查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仪器、操作规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识记、再现、比较,例如实验仪器、实验药品选用的理由,某种操作方法的意义,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往往是原汁原味来自课本。
虽然要求的能力并不高,但是倡导在教学中注重基础,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1:(2006江苏卷)4.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A B C D解析:此题是一个识记要求的试题,题目中的4个选项全部来自课本实验,A选项来自石油的分馏实验、B选项来自胶体的渗析实验、C选项来自粗盐的提纯实验,以上三个装置都用于混合物的分离,D选项来自物质的量浓度配制的实验,不能用于混合物的分离,答案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浙江卷)化学试题分析
一、化学试题的结构
1.知识点的分布: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分布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试题中涉及中学化学的知识点17个,占中学化学学科主要知识点(25个)的68%,对于目前化学试题12个题的题量,68%左右知识点的复盖率已属高复盖率。
本卷几乎函盖了化学学科的所有主干知识,较好地体现了2006年《考试大纲》“命题要求”中所指出的:“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这一指导思想。
2.化学主观的得分情况: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
3.2004~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对照: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的化学试题有机化学的考查有较大的增加,化学计算的考查有一定的加强,而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考查有所削弱。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
化学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均无超越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重点对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化学试题陌生度不大,没有过易或过难的试题,着重考核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人们的印象是规范、平实、基础。
1.试题重视了学科思想和化学用语的考查,突出了学科特点。
今年试题中增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比例,突出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全卷要求考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达11个,总计33分,所占的比重比往年明显加大。
2.试题设计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融合。
06年理科综合考查仍是学科内综合为主,但学科内综合程度有了提高。
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有机结合,该题起点低、落点高,几乎涉及了卤族、氧族、碱金属、镁铝等所有元素化合物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才能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该题难度系数为0.5,有17.3%得零分。
3.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严密性。
如第II卷的26题关于氮、氧、硫元素的推断,考生必须对题给Y、Z和W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可能的四种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要求考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从题中全面正确地获取有用信息,如忽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这一信息而仅从满足二个条件出发,就易走进死胡同;本题对考生的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答题情况看学生简答答非所问、抓不住要点、逻辑混乱的现象仍很普遍。
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4.在实验题的设计上,也强调基础性。
今年的实验题第28题考生看后不陌生(知识为大家熟悉的过氧化钠的基本性质),试题起点很低,主要考查学生中学阶段的常见反应和基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最后一问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的化学语言和术语来表达对实验的操作过程,突出化学学科特色。
与往年相比,在实验题中对考生创新意识的考核略显不足。
5.注重设计计算过程简单的题目。
如第9题、第13题。
第29题第(5)小题利用字母代替数字进行列式,避免了繁难的计算。
6.有机题体现梯次性和综合性。
第29题为有机化学内容,该题在设计上没有给考生进入试题设置大难关,但步步深入时仍有一定的难度,有较好的区分度。
该题把有机物的性质与实验问题、化学计算以及无机化合物知识交融在一起,考查了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三、学生答化学主观题情况分析
1.26题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26.⑴①概念模糊:“族”“周期”不分;主要表现为“若同周期则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②表达能力差,逻辑混乱:
a.说明理由未从“同一周期”这一前题条件来回答;
b.短周期不可能存在三种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的元素;
c.17不能被3整除;
③纯数字化:
a.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b.17≠3n
c.17是质数,不是合数;
d.17不是3的倍数。
④用结论代替原因:
a.三元素为N、O、S,不在同一周期;或O、S不同周期;
b.若为同周期,则不可能是S;电子数之和为17,则只能是4、6、7。
⑵①“元素”和“单质”混淆,用N2、O2代替元素;
②N、O、S位置颠倒;
③N、O、Si ; P、O、S;
⑶①硫酸铵中“铵”写成“氨”、“胺”、还有金字旁和氨组成的新字。
大约有1/3之多;
②硫酸铵写成“硫化铵”;
③(NH4)2SO4写成(NH3)2·H2SO4或N2H8O4S;
④(NH4)2SO4分子式写正确,但化学名不会叫;
2.27题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⑴所写元素原子序数超过19;所涉及到的单质为非主族元素单质;
⑵单质所属的主族重复;(需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⑶反应条件不写或写错;
⑷化学方程式不配平;
⑸F2写成F;
⑹分子式写错;如:H3、HCl2、FH、H3P等。
⑺先写Mg + HCl —从而断了去路;
⑻Mg + CO2—写成MgO + C—;
⑼不顾反应能否进行乱写一气。
3.28题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28.⑴①CaCO3 + H2SO4=CaSO4+CO2↑+H2O
C + H2SO4(浓)=SO2↑+CO2↑+H2O
②化学方程式不配平;
⑵U型管C中装干燥剂,D中装Na2O2。
如C中装:无水硫酸铜、CaCl2、浓硫酸、Ca(OH)2、CuSO4·5H2O等;
⑶Na 2O 2 + CO 2=Na 2CO 3+O 2↑ 2H 2O 2 + 2CO 2=2H 2CO 3+O 2↑
⑷①没有移出导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步骤,只有检验氧气的步骤和结论; ②没有证明氧气的检验方法; ③只有将导管移离水槽一步; ④把氧气当作氢气或二氧化碳来检验; ⑤用小白鼠来检验氧气,或用人体来试验等; ⑥在水中用玻璃将试管口盖住,倒立拿出;
⑦将F 中的气体通入Na 2O 2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再将产生的气体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如果复燃,说明产生了O 2可作供氧剂。
4.29题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29.⑴
⑵① 2
+
H 2CO 3→
+ Na 2CO
3
② Na 2CO
3 +
→NaHCO 3 +
③ + Na 2CO 3 → +CO 2↑+H 2O
⑶ 不能正确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⑷①审题不清:写A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成了A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构式画错:邻二羟基苯甲醛或间二羟基苯甲醛画成了邻间二羟基苯甲醛或邻对二羟基苯甲醛等;有的反应物的结构式画得正确,生成物中的结构式却写错误了;有的在反应物中苯环的单、双键结构是的正确,生成物中双键就变了;
③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加成反应写成了“加层反应”或“加陈反应”;
④邻二羟基苯甲醛或间二羟基苯甲醛与H2的加成反应,苯环也参与与H2的加成;
⑤酯化反应时,苯环上的二羟基常无故遗失;
⑥酯化反应时,生成物H2O未写;
⑦
写成了:
结果造成后面二个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错误。
⑸①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结果又导致X的计算式错误;
②求X的计算式时数据处理草率,简单的数学运算错误。
四、对化学试题命题的建议
1.保持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今年的化学试题较去年相比,继续保持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所占比重大;试题开放性大;化学方程式书写量大;化学计算题计算量小。
”的“三大一小”特征。
题型常见,知识点覆盖面宽,难度变化小,今年化学主观性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0.61,与去年持平,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化学试题紧扣教材和大纲,有助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改变过多依赖教辅资料而抛弃课本的恶习。
试题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有较大的覆盖面,可使中学平时的化学教学更为扎实和平衡,使投机取巧者无利可图。
试题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对在平时化学教学中一味做习题,很少动手实践的考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全卷化学试题的平稳而适中的难度,使中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服下一粒“定心丸”,也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2.个别试题的严密性有待加强
本卷第28题⑵⑷小题学生答题错误率高,除有学生思维性严密不够的问题外,试题没有充分考虑高中教材与大学教材的差异、试题的要求不够明确也是主要原因。
第28⑵小题: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高中教材并没有提到需要有水存在的条件,所以为了追求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很多学生而且还是好学生都对气体进行了干燥处理,C中放干燥剂D中放过氧化钠,导致失了4分。
若学生清楚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有水存在的条件,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第⑷小题:“下一步实验操作是”问题的设问指向不够明确,学生往往从纯字面去理解,而命题者的用意是要求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设计综合起来考虑答出:“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未免有点一厢情愿,这本来只要设问设置得更明确一些是可以避免的。
化学学科组2006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