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辨》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工匠精神”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 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
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
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工匠精神语文阅读题附答案
工匠精神语文阅读题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谈谈“工匠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谈谈“工匠精神”①我们一般把具有高超手艺的人称为匠人,并将这些人身上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称为匠人精神。
②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工匠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和劳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匠逐渐被冷落,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的生产。
但随着人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
③有些人认为工匠就是重复从事同一件工作的劳动,完全没有创造性,这其实是对工匠的误解。
事实上,工匠在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生产活动中,设计图纸、设计标准都是要依赖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来完成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然离不开技艺精湛的工匠。
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
工匠从事的工作大都是重复的,好的工匠往往能从重复性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很多事实表明,企业技术的创新不仅源于专家和工程师的功劳,也源于工匠的努力,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不仅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工具,还发明了仿生机械、工程器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北宋时期,沈括撰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由此可见,“技进乎道”,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⑤只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读圣贤书才能出人头地,而做工匠是不会有前途的。
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成为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工匠与工匠精神认识不足而产生偏见外,中国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生深刻影响。
2020届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0届济宁市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
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
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
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
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
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
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产量。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
Czur 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
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
理解工匠精神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理解“工匠精神”材料一: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
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材料三: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
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
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
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
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予人文关怀。
实用类文本阅读“工匠精神”阅读答案及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工匠精神”阅读答案及解析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
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
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
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
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选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材料二:“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中国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
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
“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工匠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工匠精神①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
“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4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被视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断更新不锈钢锻造技术,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层出不穷。
④在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1/20,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可能更大。
⑤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
全国的老字号品牌超过 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
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查之根源,正是因为有新旧之别。
⑥云南白药由云南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
早年的云南白药,为粉末状,用小瓶封装。
一姓单传,百年不变。
⑦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合,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水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
⑧,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生活和审美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应该要在传承中求创新发展。
⑨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
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⑩因此,我们在寻找的“匠人”,必须是一个“新工匠”。
如何成为一个新工匠?首先要有手艺人精神。
他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制造的基本规律。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268练(含答案)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268练)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
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
《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
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
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宙的灵魂。
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
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
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
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
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
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
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
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
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
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非连续性文本《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
“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
”制造工具就是最初的手工艺,这使得前人迈出了人猿相揖别的关键一步。
因而手工艺劳动在起源意义上就是创造人类的劳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工匠是对所有手工艺(技艺)人,如木匠、铁匠、铜匠等的称呼。
荀子说:“人积耨耕而为农夫,积斫削而为工匠。
”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为农夫,长期使用斧头等工具的人为工匠。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从事工艺劳动的工匠,都是以其毕生精力献身于这一工艺领域的。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工艺已经从手工艺发展到机械技术工艺和智能技术工艺。
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伴随手工艺向机械技艺以及智能技艺转换,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工匠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了,即现代工业领域里的新型工匠,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
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1月18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材料二:12月10日,……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
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
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
《工匠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工匠精神①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
“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4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被视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断更新不锈钢锻造技术,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层出不穷。
④在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1/20,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差距可能更大。
⑤中国不乏匠人,但却缺乏新工匠。
全国的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
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查之根源,正是因为有新旧之别。
⑥云南白药由云南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
早年的云南白药,为粉末状,用小瓶封装。
一姓单传,百年不变。
⑦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合,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水等快消品领域,成为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
⑧,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让“上帝”先“死掉”再“复活”,在当代的生活和审美中重新寻找存在的理由。
也就是说,工匠精神应该要在传承中求创新发展。
⑨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对匠人的解读是:通过制造的物品去了解自身,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
在他看来,“制造就是思考”。
⑩因此,我们在寻找的“匠人”,必须是一个“新工匠”。
如何成为一个新工匠?首先要有手艺人精神。
他专注于产品本身,尊重制造的基本规律。
语文综合测试8(含答案)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八)(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了媒体的热门词,常把相关联的事物也笼统称之为工匠精神,比如把“匠心独运”之匠心视同工匠之初心,甚至造出“匠心精神”这样的词汇。
但其实,它们各有所指,语义上不容易混淆。
执着、专注、忍耐、毅力、坚守、信仰、负责任、追求完美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或者说职业伦理、职业境界, 有不同层次性。
“匠心独运”指文学、艺术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专指创造性活动。
以手工艺术为例,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从心意识到眼睛,再到指挥双手进行有独创性劳动的过程,它的反义词便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匠心”是何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不仅感情和一般思虑出自于心,思想也出自于心,自然也包括当下的设计、创意、意匠、谋划、创造等。
清人方苞说:“工之巧在心,而注于目,非规矩绳墨所能尽也。
”所谓“匠心独运”正是强调巧思、设计、独创性在手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手艺人施展工巧的指挥棒。
历史文献记载了不少值得称道的“匠心独运”的事例。
宋代《清异录》中记载:“李文饶家藏会昌所赐大同箪,其体白竹也,所磨平密,了无罅隙,但如一度腻玉耳。
"这一件用竹蔑制成的凉席平密光滑,有类似白玉的质感,形色皆美,既体现了高明的缥白、劈丝、编织、磨光等工巧,又体现了不凡的匠意。
没有“匠心独运”在先,怎么能做到把普通材料提升到至美境界?理论上,设计的重要性无须再讨论,但实际在手工艺行业里总有人错误地把“工巧”视为第一要务,因此虚耗人力物力,制造出许多构思平庸,甚至让人啼笑皆非的人造器物或环境。
比如《拾遗记》记述了汉代丁缓和李菊为赵飞燕所居昭阳殿做的室内装修:“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
……中设木画屏风,文如蜘蛛丝缕。
椽桷皆刻作龙蛇,萦绕其间,鳞甲分明,见者莫不兢栗。
”显然,不仅让古人不认可,也令今人更难接受,因为它匠意不明,一味地堆砌贵重财物,营造的环境气氛太过诡异,既没有考虑其适用功能,也谈不上美。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
"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球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执刷眼光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
”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客、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特产品当成艺本,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辆样尺一把性,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商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国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肯,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选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修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水,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手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谈谈“工匠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谈谈“工匠精神”①我们一般把具有高超手艺的人称为匠人,并将这些人身上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称为匠人精神。
②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工匠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和劳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匠逐渐被冷落,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的生产。
但随着人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
③有些人认为工匠就是重复从事同一件工作的劳动,完全没有创造性,这其实是对工匠的误解。
事实上,工匠在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生产活动中,设计图纸、设计标准都是要依赖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来完成的。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然离不开技艺精湛的工匠。
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
工匠从事的工作大都是重复的,好的工匠往往能从重复性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很多事实表明,企业技术的创新不仅源于专家和工程师的功劳,也源于工匠的努力,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不仅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工具,还发明了仿生机械、工程器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了地动仪;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北宋时期,沈括撰写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由此可见,“技进乎道”,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⑤只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读圣贤书才能出人头地,而做工匠是不会有前途的。
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成为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工匠与工匠精神认识不足而产生偏见外,中国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生深刻影响。
工匠精神阅读理解
工匠精神阅读理解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工匠精神阅读理解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工匠精神呀?就好比一个老工匠,整天就琢磨着怎么把手里那活儿干得漂亮,干得精细,干得出神入化!这可不单单是认真干活儿,那得是带着一股子痴迷劲儿,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的劲头。
咱读书也是一样啊!读一篇文章,可不能像一阵风似的刮过去就完事儿了,那得细细品,就像工匠雕琢一块美玉似的。
要去抠字眼儿,去理解每个词儿背后的深意,去感受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些小心思。
你想想看,要是读书就马马虎虎,那能读出个啥来呀?那不就跟盖房子不打牢地基似的,风一吹就倒啦!咱得像工匠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充满热情和耐心。
比如说,读到一个精彩的段落,咱就得反复咂摸,这里面的情感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呀?作者为啥要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呢?这就跟工匠研究怎么用最好的工具、最好的材料一样。
再比如,遇到一些难理解的句子,咱可不能轻易就跳过了呀!得像工匠攻克一个技术难题似的,绞尽脑汁也要弄明白。
这多有意思呀,就跟解谜题似的,解开了那可有成就感啦!读书的时候,咱也得有那份专注劲儿。
不能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瞅瞅窗外,那能读进去啥呀?就像工匠在工作台上,那眼睛可就盯着手里的活儿,啥也别想分散他的注意力。
咱还得学会欣赏文字的美,就像工匠欣赏自己打造出来的精美器物一样。
那些美妙的描写,生动的语言,不就是文字世界里的艺术品嘛!咱得学会去发现,去赞叹。
工匠精神在阅读理解里可太重要啦!要是人人都能带着工匠精神去读书,那咱的阅读水平不得蹭蹭往上涨呀!咱能从书里获得的乐趣和知识不就更多啦?那咱的精神世界不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宝库啦?所以呀,别小瞧了这工匠精神阅读理解,它可真是个宝呢!咱可得好好对待读书这件事儿,像工匠一样去雕琢我们的阅读体验,让每一本书都在我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书里收获满满,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更有智慧呀!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李金华《“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辨》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5一8小题。
(11分)“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辨李金华①“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热词,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成制造强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②“工”是做工,“匠”指技艺,工匠是指有手艺或有技术的人。
在原始社会的后、末期,人类社会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即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又使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专门从事手工劳动的生产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手艺人、或者工匠。
③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工业产品靠手工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专门的技术。
一门技术或手艺是工匠谋生的依靠,产品质量好,有市场,有需求,受人欢迎,工匠的生活品质也就高。
因此,掌握好技术、练就好手艺,成为工匠永无止境的追求。
④一个工匠从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一门技术直到最后熟练运用一门技术并以此为生,往往要穷其毕生的精力。
工匠讲究拜师,如木工尊鲁班为祖师,织布工尊黄道婆为祖师,造纸工尊蔡伦为祖师;工匠讲究传承,口口相传,手手相教,有行规道矩,这就是工匠的特点。
如果要将工匠的特点升华至一种精神,那就应该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心无旁骛。
⑤工匠是掌握某种专门技术或技艺的劳动者,是体力劳动者。
中国人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价值观。
士大夫、入仕者管理国家、维护秩序,占据了最高的社会等级,为尊、为贵;耕者、种者、艺者,“百工有籍”、“计日受值”,以工为生,以技养家,为卑、为贱。
从早先的木匠、铁匠、铜匠、银匠、皮匠、鞋匠、泥瓦匠等到近现代社会的车工、锉工、锻工、车工、钳工、焊工、电工等,社会须臾离不开工匠。
但工匠的职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却从未进入过高层级的社会阶层,得到过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声望。
⑥“工匠精神”源自工匠,倡导“工匠精神”,鼓励大众为工为匠,这是对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挑战。
⑦必须根除存在于人们心中几千年的拜官、拜权的处世观,重塑现代社会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全新价值理念,构建崇尚科学、崇尚技术、崇尚劳动的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全民族、全社会普遍景仰的价值准则;必须再造中国职业文化,赋予技术灵魂,赋予产品生命,让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尊重技术,尊重产品,形成做工讲程序,做事守规则,信守承诺,敬畏行规行矩的从业准则;必须改造国家和民族的道德伦理体系,将“工匠精神”升华为公众和全体劳动者的信仰。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温中双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温中双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博客语文:性情展销会黄集伟“博客语文”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
这也就是说,当博客恢复了全国人民写日记的优良传统后,老中少文青、愤青、白领间的交流又有了一个新渠道,而较之被好事者称为“博客元年”的2003,2004年的博客语文已渐次成为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新舞台。
它对一个都市年轻人的影响还不只是一夜之间忽然拥有了无数本公开的日记、公开的情书、公开的私生活细节展销会那么简单。
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LOGO”,自此,尽管每天星星还是那天星星,但那个越是上不去越想上、再困再累也要“更新”的夜晚却被完全“刷新”。
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
近五六年间,应对“读图时代”、“影像文化”冲击,报人出版人筋疲力尽,有关纯文字信息传播方式必将崩盘的危言耸听也日渐真切,在如此语境中,展示个人文字魅力的无穷高手忽以博客方式风起云涌,也真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意外。
个人博客是一个长于展示私密的空间、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不错,可其实,它更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引发鲜花或臭鸡蛋的语文写作研讨会……在这里,比内容表述更重要的,是博客主人的独唱以及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所组成的语文大合唱。
有一个网友在留言中写:“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发骚”……这句肺腑之言刚好道出了博客语文中独唱、合唱交替混杂、混乱、混沌、混合的真实情景,生动莫名,真切莫名。
“博客语文”说到底最像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在这个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组成的合唱背景中,原本孤单的精神得以滋养、鼓励。
它所仰仗的除了个人的语文修养及感觉外,语文的试验精神似乎更显重要。
甚至哪怕即兴涂鸦、写流水账,也是考验作者语文的想象与天赋———说迷恋酗酒,某博客写:“喝醉睡觉,喝死埋掉”;说减肥失败腰围扩张,某博客写:“对不起,最近我的腰部缺乏表情”;说心情欠佳感慨人生无常,某博客写:“只是生命不能另起一行”;说第一次下厨菜被做得一塌糊涂,某博客写:“蚂蚁都死在路上,树都糊在锅底”(蚂蚁上树)……由此可见,在博客语文中,不仅老经验、新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就算写吃喝拉撒,也需风情万种——而那种八股十足、俨然十足的博客恐怕连喝倒彩的人也没有。
练习11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统编版必修上册) (原卷版
为缓解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影响,北京市快速启动实体书店扶持项目,首批扶持资金已于近期发
放。共有 161 家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有 13 家书店因被评为“2020 年度北京市最美书店”、
94 家书店因被评为“2020 年度北京市特色书店”而受到奖励。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
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
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以内;为了
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 18 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
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
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
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阅读、理解与鉴赏
【偏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 一 11 题。
“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公晓慧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大国工匠”们用 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 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姓名: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班级
第 11 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浙江金华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浙江金华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某校社团因为疫情,组织线上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参观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板一那一群人当末次冰期的寒意逐渐退去,稻花香飘散在钱塘江两岸的河谷盆地里,摇曳的稻穗在风中等待着成熟,等待着走出洞穴的第一批人群,他们在采集狩猎的同时,还将捧着稻米,收获、繁衍、生息。
他们的足迹停留在山上、桥头和湖西,他们的家园遗留在荷花山、小黄山和下汤的梦里。
那里有他们修筑过的环壕、居住过的房屋;那里有他们种植过的田地、圈养过的动物;那里还有他们使用过的器具和思念之人的墓地。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上山人。
展板二那一粒米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砻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
从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的稻,在古人的培育下“疯狂”生长。
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
时光的罅隙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上。
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
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
这些都是何其伟大的发明!正如袁隆平先生为上山文化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样振奋人心。
他们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
展板三那一缕炊烟上山文化是“农业”“定居”在东亚社会里真正结合在一起的最早实证。
一粒稻米的背后升起了一缕炊烟。
当静寂的荒原上竖立起一座座土阶茅屋,人类终于告别了数百万年的原始生活。
从一万年前开始,上山文化遗址群在钱塘江流域的聚落性分布并向周边地区扩散发展的态势,呈现出的便是农耕定居文明的最初景观。
更展现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稻作农业社会初创和形成期的文明模式以及此后延续数千年发展的文明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第5一8小题。
(11分)
“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辨
李金华
①“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热词,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成制造强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②“工”是做工,“匠”指技艺,工匠是指有手艺或有技术的人。
在原始社会的后、末期,人类社会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即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又使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专门从事手工劳动的生产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手艺人、或者工匠。
③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工业产品靠手工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专门的技术。
一门技术或手艺是工匠谋生的依靠,产品质量好,有市场,有需求,受人欢迎,工匠的生活品质也就高。
因此,掌握好技术、练就好手艺,成为工匠永无止境的追求。
④一个工匠从学习一门技术、掌握一门技术直到最后熟练运用一门技术并以此为生,往往要穷其毕生的精力。
工匠讲究拜师,如木工尊鲁班为祖师,织布工尊黄道婆为祖师,造纸工尊蔡伦为祖师;工匠讲究传承,口口相传,手手相教,有行规道矩,这就是工匠的特点。
如果要将工匠的特点升华至一种精神,那就应该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心无旁骛。
⑤工匠是掌握某种专门技术或技艺的劳动者,是体力劳动者。
中国人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价值观。
士大夫、入仕者管理国家、维护秩序,占据了最高的社会等级,为尊、为贵;耕者、种者、艺者,“百工有籍”、“计日受值”,以工为生,以技养家,为卑、为贱。
从早先的木匠、铁匠、铜匠、银匠、皮匠、鞋匠、泥瓦匠等到近现代社会的车工、锉工、锻工、车工、钳工、焊工、电工等,社会须臾离不开工匠。
但工匠的职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却从未进入过高层级的社会阶层,得到过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声望。
⑥“工匠精神”源自工匠,倡导“工匠精神”,鼓励大众为工为匠,这是对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挑战。
⑦必须根除存在于人们心中几千年的拜官、拜权的处世观,重塑现代社会劳
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全新价值理念,构建崇尚科学、崇尚技术、崇尚劳动的价值体系,并使之成为全民族、全社会普遍景仰的价值准则;必须再造中国职业文化,赋予技术灵魂,赋予产品生命,让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尊重技术,尊重产品,形成做工讲程序,做事守规则,信守承诺,敬畏行规行矩的从业准则;必须改造国家和民族的道德伦理体系,将“工匠精神”升华为公众和全体劳动者的信仰。
道德,是人们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生活行为范式,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全过程的意识形态;信仰,是人们对主义、主张等的极度相信和尊崇,发乎于内心,源自于灵魂,是支撑道德范畴的基石,决定着人类道德实践的范围、层次和方式。
信仰,惟有虔诚的信仰,才能超越时空和地域的篱藩,激发人类灵魂深处的高贵与伟大;“工匠精神”只有成为了工匠的信仰,成为了劳动者心灵的福音,才能为劳动者奉为圭臬,顶礼膜拜,从而在生产实践中自觉践行,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创造惊天动地的奇迹。
⑧倡导“工匠精神”,鼓励大众为工为匠,必须深刻认识“工匠精神”背后的制度力量。
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充分表明,倡导一种理念,形成一种价值观,达成某种广泛认同,依靠单纯的说教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一切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元素,都必须植基于人类的天性,必须尊重人类的本原和人伦纲常。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亦如阶梯一样,由高到低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们劳作、奋斗、孜孜以求的也就是这对五个层次需求的不断满足。
显然,只有当社会制度的设计能满足工匠多层次的需求时,才能促使其专注、执着、爱岗、敬业,不懈地追求产品的极致和完美,才有可能激发工匠不竭的潜能和无尽的创造力。
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在一些国家充分彰显,重要的原因是工匠的制度背景和人文环境。
如德国,禁止工人节假日休息日上班,员工工资只能加不能减,每个工人全年可享受6周带薪休假,每个工人均可享受优质培训服务和优越的社会医疗保障,一旦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则由政府先垫付。
这些具体的制度,支撑了德国的技术和产品,造就了“德国制造”,铸就了德国“工匠精神”的现实基石和内核。
⑨“工匠精神”的孕育和传承,需要制度土壤和文化环境,倡导和实践“工匠精神”,先决条件是改变人们的观念,尊崇工匠地位,建设工匠制度,创造工匠文化,要让工匠能体面的工作,有尊严的生活,让工匠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漫长而艰辛,任重而道远。
(有删改)
5.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工匠这一职业一也到现在仍然是处于低级的社会阶段。
B.工匠讲究拜师与《师说》中巫医乐师的做法大相径庭。
C.作者认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工匠意识、工匠精神。
D.作者认为需要加强说教和宜传的力度来倡导工匠精神。
6.第⑦段画线的词语“奉为圭臬”在文中意思是。
(2分)
7. 概述本文对“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辨的几个方面。
(3分)
8.2015年,李克强在两会上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结合文本,谈淡你对“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分)
5、C (3)
6、劳动者把工匠精神当做自己的劳动准则。
(2)
7、(1)必须根除拜官、拜权的处世观。
(2)必须再造中国职业文化。
(3)必须改造国家和民族的道德伦理体系。
(4)必须深刻认识“工匠精神”背后的制度力量。
(1点一分,答出3点即可)
8、“工匠精神”是制造工业的基石和内核(1)“中国制造”是打造属于我国制造强国的品牌和口碑。
(1)只有大力落实“工匠精神”,才能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