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北滨路地区城市设计导则
三峡库区万州区北滨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
3 、 、l 1 . m共 4种 , O2 2 、9 5 4 分为砂砾石路堤填筑和钢筋混凝土高 架桥。路堤 主要属填筑构造 , 采用多种加 固、 支护措施 。高架桥
由嵌 岩 桩 基 础 、 式 桥 墩 、 应 力 空 心 板 梁 组 成 。路 面结 构 采 用 柱 预
近期柔性沥青路 面过渡 到远 期刚性 混凝 土路 面。合 同投 资 为 432 .5万元 , 7 53 合同工期 35d 质量 目标合格 。 6 , 主要工程内容及 工程量 : 梁 5座 , 桥 全长 146 8 l涵洞 7 .4r; l
长 7 13l 。该 工程 按 城 市 Ⅱ、 .0 n a Ⅲ级 主干 道 设 计 , 路 宽度 设 有 道
监理工程师必须对 道路 工程规范 标准和规程 , 设计 文件 以及合 同文件熟练 掌握 , 融会 贯通 , 加强 自己工作的责任心 和主动性 ,
同时 , 要 善 于 调 动 一 切 积 极 因 素 为 保证 施 工 质 量 服 务 。 还
三 峡库 区万 州 区北滨 路 工 程 建设 项 目质量 控 制
彭 怀 文 董 卫 斌 黄 杰 英 ( 江水 利 委 员会 长 江 工 程 监 理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 北 武 汉 40 1) 长 湖 300 摘 要 : 州 区北 滨 路 工 程 属 三峡 库 区 万 州 旧城 基 础 设 施 恢 复 项 目。 主要 工程 内容 有路 堤 填 筑 、 架桥 等 。该 工 万 高 程 的 顺 利 实施 , 于 防 洪 度 汛 、 障 人 民 的 生命 财 产安 全 、 解 万 州 城 区交 通 压 力 、 理 利 用 土地 资 源 、 善 人 对 保 缓 合 改
一
是 以通知单的形式进行技 术交底 , :万州 区北滨路工 如 《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江北片区-5
5.3 非住宅 1.概述
154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江北片区
CHONGQING CHANGJIANG RIVER & JIALINGJIANG RIVER WATERFRONT URBAN DESIGN JIANGBAI DISTRICT
本城市设计对非住宅的控制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退让、建筑边界线控制实现。地标建筑应在建筑设计阶段进 行多方案比选。
功能单元划分图3.交通系统规划控制
3.1 道路系统 3.1.1 道路等级与宽度
快速路
道路等级 内环快速
快速路三横线 快速路三纵线 快速路四纵线
车道数
6 6 6 6
机动车道宽度 (米)
32 27 27 34
人行道/保护距离 (米) 50
13.5
13.5
10
146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江北片区
20000
N10-1/03
②
2
三钢厂桥头广场
4500
N10-1/03
②
3
茶园一号广场
1000
O27-1/03
②
4
茶园二号广场
1000
O27-7/03
②
5
鸿恩寺街区一号滨江广场
4000
K19-4/02
②
6
鸿恩寺街区二号滨江广场
800
K18-2
②
7
鸿恩寺街区三号滨江广场
800
K19-5-1
②
8
国奥滨江广场
4
16
8
32
次干道
次干道II
4
16
5
26
次干道III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
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
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
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
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
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
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
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
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论证(最终版-文本)
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论证背景 (1)二、论证依据 (1)三、论证目标及原则 (2)第二章现状及规划解读 (2)一、现状概况 (2)二、控规解读 (3)第三章分析论证 (5)一、交通区位及需求分析 (5)二、可行性分析 (7)三、结论 (11)第四章调整方案 (12)一、调整思路 (12)二、调整方案 (12)三、方案对比 (16)四、影响分析 (16)五、结论及实施建议 (17)第一章概述一、论证背景《万州区龙宝组团Ⅱ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以下简称双松控规)中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途经北滨公园,与外贸路和北滨路相接,存在着道路走向与北滨公园用地冲突等问题。
为降低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对北滨公园的影响,我院受区城乡建委委托,对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调整方案。
北滨路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厦门路龙华街科龙路图1-1 双松控规土地利用规划图二、论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1.1)(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四)《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五)《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六)《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1年修改》(七)《万州区龙宝组团Ⅰ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06) (八)《万州区龙宝组团Ⅱ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07) (九)《万州滨江环湖地区城市设计》(2012.12) (十)其他涉及本项目的相关要件三、论证目标及原则(一)从城市交通系统性角度出发,优化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与周边道路的衔接及交通组织,达到“层次分明、功能突出”的要求。
(二) 从土地开发利用与交通相协调角度出发,减少道路调整对用地的影响,使道路方案合理可行。
第二章 现状及规划解读一、现状概况图2-1 道路现状图1、科龙路至北滨路连接路该道路起点与北滨路相连,形成十字交叉口,终点与龙华街相接。
重庆市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重庆市规划局二〇一六年十月1 总则 (2)1.1导则目的 (2)1.2适用范围 (2)1.3编制原则 (2)1.4编制类型 (2)1.5编制要求 (3)2 总体城市设计 (4)2.1主要任务 (4)2.2基础研究 (4)2.3设计内容 (4)2.4成果内容 (7)3.区域城市设计 (10)3.1主要任务 (10)3.2基础研究 (10)3.3主要内容 (10)3.4成果内容 (12)4. 地段城市设计 (15)4.1 主要任务 (15)4.2 基础研究 (15)4.3 主要内容 (16)4.4 成果形式 (19)4.5 成果内容 (20)5.专项城市设计 (25)5.1 编制目的 (25)5.2 编制类型 (25)5.3主要内容 (25)5.4.成果内容 (28)6 附则 (29)1.1导则目的为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促进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城市设计编制办法》、《城市设计技术导则》等规定规范,结合重庆市实际,制定本技术导则。
1.2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适用于重庆市域范围内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开展的总体城市设计、区域城市设计、地段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工作,建制镇编制城市设计可参照执行。
1.3编制原则以人为本。
从使用者角度,满足其对于城市空间的基本认知、审美、体验和使用需求。
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城市设计范围及周边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和建设现状等,体现地域特征。
经济可行。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经济可行性评估,提高可实施性。
整体统筹。
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充分衔接,满足管理和实施的要求。
传承发展。
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绿色低碳。
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重庆万州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万州某工程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述1 设计依据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2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1.3 重庆市城市规划办理技术规定。
1.4 国家及处所现行的设计尺度、规程及规定;1.5 其它相关专业及卫生、环保等专业设计尺度。
1.6 万州区有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区内展开的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办理及建设活动除执行本规划外,应符合国家、重庆市现行法规、条例、尺度和尺度,符合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1.92 根本概况该工程是重庆市某实业〔集团〕所开发的以高层住宅为主体的住宅小区,位于万州区黄金水道长江北岸,原万县市南门口处,现地块位于北滨路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以北,北靠北山大道,西与万安大桥相接。
地块南与南岸行政中心相对,西与高笋塘商贸中心相对望。
地块东西全长2000米,南北向约300米,廖地段系2000多年来历史古城万县府衙重地,解放后直到三峡大坝建设之前是万州的经济中心,东接万州长江二桥,外环高速;北接石宝大桥,宜万高速公路,万开高速;西接主城区高笋塘,万梁高速,仅万安大桥一桥相隔,交通十分便捷,城市配套完善,景不雅、人文环境较佳,将打造为万州的政治、文化、体育、商业、休闲、如乐中心。
3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考虑到该工程的建设目标、功能、性质及建设基地的地形地势,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本小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如下:1按照甲方的开发定见及要求,并协调规划范围表里相关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与开发规模。
2作为新世纪的居住区建设工程,设计应展望新世纪居住理念,具有超前性,到达高起点与高水准。
3贯彻“以报酬本〞与“可持续开展〞的思想,在满足当令室内居住程度的同时加强户外环境设计,缔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居住小区。
4充实操纵现有地形条件,担当和发扬本地文化,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环境优化成一个可持续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生活社区。
5将商住区的规划设计放在城市的大视野下进行思考,成立完善的城市系统,以控制城市开展的空间序列和形态;创新独特的城市景不雅设计,将对原有城市的景不雅从形态和精神长进行全面更新,按照有机整体的功能要求,进行全面布局;遵从合理开发原则,以区域的开展带动整个城市的开展和进步,使其处于一个动态的升级系统中。
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观音桥M、N、O标准分区,H标准分区(部分),大石坝J、K标准分区(部分)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重庆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观音桥M、N、O标准分区,H标准分区(部分),大石坝J、K标准分区(部分)用地的建设与开发,塑造北部城区新城市形象,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观音桥M、N、O标准分区,H标准分区(部分),大石坝J、K标准分区(部分)》是该分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拆建、改建、扩建或新建项目,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分图图则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文本和图纸(包括规划图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本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4、《重庆北部城区分区规划》1997.115、《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定》2002.56、《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2.87、《重庆市城市消防规划》2000.128、《北部城区中小学教育设施规划》2001.79、《重庆北部城区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2002.1210、《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11、《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江北区滨江路内侧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第五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重庆市规划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重庆市规划局负责。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与规模第七条本区规划建设为以中高档住宅为主,以滨奖江休闲活动为特色,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区,充分展示城市风貌。
第八条规划区用地规模为692.17公顷,人口规模为17.5万人。
重庆两江四岸滨江地带总体战略规划和城市设计上
城区绿化
20
HarBOr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码头、人文与旅游资源
21
OPPOrtuNity & cHaLLeNGe
GOaLs
3 愿景与目标
24
PLaNNiNG strateGy
4 规划策略
ecOLOGicaL strateGies
生态策略
―庆山水,承启生态人文;庆城市,重塑国际都市‖
―以生态与人文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战略‖
在总体战略规划和城市设计框架研究层面,以提升,完善,优化,传承为总体指导方针,构建以活 力水岸,生态水岸,记忆水岸,及休闲水岸为主题的重庆两江四岸可持续发展城市框架,强调: - 激活生态: 重新构筑大山大水的城市生态框架
通过有序的重点引导性开发,带动后方广阔的腹地,共同引领重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强化风格: 构建分区意向强化沿江不同区域景观特色
分流现有滨江路快速交通职能,鼓励轻轨、地铁、水上运输等公共交通,在满足可达性的前提下, 强调公共性的步行和自行车景观休闲体验,提升江上旅游的品质。
配合滨水功能分区,对码头和水利工程进行改善,将大山大水的城市自然风貌和城市公共活动巧妙 结合,创造一系列连续的庆典、商务、休闲、宜居、独处、沉思等开放空间体验,优美的和自然融 合的建筑轮廓线将展示给来自全国和国际的游客。
另外,为配合城市政府后续的规划深化,对重点分区进行城市设计框架性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建设 用地可操作性、总体城市设计框架、产业主题与主要项目布局、沿江交通组织(滨江路)、开放空 间系统、公交及站点/步行系统、天际线处理(山水城-主要轮廓线及视线通廊)等示范性设计,以加 强公众理解和可操作性。
本报告作为本项目的第二阶段,旨在能兼顾战略高度和技术实现,为城市领导者、专家、开发商、 城市市民提供重庆滨水地区发走向世界水准的切实可行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导性纲领,共创可持续发 展的新典范。
“流”—重庆市万州区滨水公共空间城市设计演示文档汇总
(1)如何打造为万州的现代 滨水区RBD。 (2)如何联系滨江北路东西 两地块,提高东地块活力 。 (3)如何让功能复合在滨江 地块得以实现 (4)如何将码头的集散效应 扩散到区域的商业效应 (5)如何解决滨江堤岸的防 洪和游览的功能矛盾 (6)如何协调历史建筑与新 建建筑的关系
★流动基础(人)行为分析
★事件策划:
三、“流”的介入
历 驳史 岸街 空区 间空 介间 入介 流入
流
交通要素介入流 景观视线介入流
滨水公共空间的整合
★基地规划平面
四、“流”的推演
175水位线的公共空间与水的接触远去,但是作为联系城市与水的关键部位,公共空间的 设置尤为重要,我们把人流热点高的地段(码头、西山钟楼、和平广场)设置为重要空间 提供人的交流。
2、劣势
(1)滨江带利用率较低,景 观单一,缺乏公共服务设施
(2)基地被城市快速主干道
一分为二,两边缺乏联系(如
必要的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
道),东地块活力不足。
(3)传统建筑特色衰退,原 有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 继承发展,大多富有欧式风格 的建筑和山城特色的穿斗式吊 脚楼被拆除。
和平 广场
万州 大会堂
万州 码头
体育 场馆
居民 活动
钟鼓楼
3、机遇 (1)重庆成为全国五大核心 城市之后,作为重庆第二大城 市,重庆的东部增长极的万州 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2)在万州新一轮的规划中,
北滨路地区被定位重点规划计
的地段,有望成为万州的会客
厅。
(3)长江三桥的建设,会增
强与江南新区的联系,提升北
滨路的区位优势。
一。万州具有山城和江城双重特色。
❖
高笋塘组团是万州区的城市中心区,商业金融中心。
标志性与生活化的长江走廊——重庆万州北滨路景观设计
标志性与生活化的长江走廊——重庆万州北滨路景观设计Chapter 1: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import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and the role of Chongqing in its development- Purpose and objective of the study: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in Wanzhou, Chongqing- Scope and limitations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urban planning project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aesthetic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a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 The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in China and globallyChapter 3: Methodology- Research approach: qualitative case study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site visits, interviews with local residents, experts and stakeholders, review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design plans- Data analysis: thematic coding and comparison of key findings with the literature review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verview of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and its key features-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design, including cultural heritage,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social interaction and economic impact- Evaluation of the project's effectiveness in meeting its goals and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visitors-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in China and globally- Discussion of the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in Chongqing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Summary of the key finding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Chongqing and beyo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as a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ndmark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landscape design in enhancing its value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local residents.Chapter 1: IntroductionThe Yangtze Riv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s in the world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Asia and the third-longest in the world, spanning over 6,300 kilometers through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s home to over 400 million people and accounts for more than 40% of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ongqing is one of the largest and fastest-growing cities in China. As a criticaltransportation hub and economic cen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ongq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is one of the key initiatives in Chongqing's effort to revitalize its urban waterfront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roject is located in Wanzhou, a district of Chongqing that borders the Three Gorges Dam and the largest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in the world.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in Wanzhou, Chongqing.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re to investigat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in meeting its goals, and explore the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in Chongqing.The scope of this study includes a cri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landscape desig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waterfront design in China, and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in China and globally.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e limited time and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e natur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2.1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Urban Planning ProjectsLandscape design is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that integrates aesthetics, ecology, soc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create functional and attractive outdoor spaces. Landscape desig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rban planning projects, particularly in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s, where open spaces are limited and need to be carefully planned and designed to meet diverse needs.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s the design of gardens, parks, waterfronts, streetscapes, and other outdoor spaces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urban residents and visitors.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ASLA), landscape design can create significant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Economically, well-designed outdoor spaces can increase property values, attract tourism, and generate employment. Environmentally, landscape design can help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mprove air and water quality, and enhance biodiversity. Socially, landscape design can promote public health and well-being, increase social interaction, and promot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2.2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AestheticsLandscape design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dating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D), when imperial gardens were popularized and landscape painting flourished.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element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concepts.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include balance, proportion, rhythm, and symbolism.In the modern era, landscape design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waterfronts in China is a recent phenomenon, driven by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The design of waterfront landscapes in Chinese cities is influenced by both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aesthetics.2.3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llenges of Designing a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 Densely Populated Urban AreaDesigning a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 dense urban area is a challenging task that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Waterfront landscapes often serve multiple functions, including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flood control, water transportation, tourism,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Designing a waterfront landscape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e's ecolog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s well as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Some of the common challenges i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 dealing with pollution, managing water levels, ensuring public access and safety, and addressing conflicting interests and expectation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2.4 The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in China and Globally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successful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that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local residents and visitors. Some notable examples in China include the Bund in Shanghai,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and the Houhai Lake in Beijing. These projects have not only provided functional outdoor spaces but also celebrated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of their respective regions. Globally, some of the successful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include the Hudson River Park in New York City, the Sydney Harbour in Australia, and the Marina Bay in Singapore.Chapter 3: MethodologyThis research adopts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in Wanzhou, Chongqing.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include site visits, interviews with local residents, experts, and stakeholders, and a review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design plans. The data collected will be analyzed using thematic cod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landscape design and urba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useful for exploring complex and context-dependent research questions, providing in-depth insights into the phenomena under investigation, and generating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The case study design enables the research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problem in its real-life context, using multiple sources of data and perspectives. However, the finding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re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and may not be generalizable to other contexts.Chapter 4: Analysis and Findings4.1 Design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in Wanzhou, Chongqing is a comprehensiv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that aims to revitalize the waterfront area, enhance the public space,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of the region. The project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60 hectares and includes a series of landscape elements such as a central park, a riverside promenade, a water plaza, and two bridges.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project is based on the theme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The design team aimed to create a seamless,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made elements and natural landscapes, highlighting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The landscape design incorporates various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features such as rainwater gardens, green roofs, and permeable pavement to manage stormwater runoff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volved extensive community and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team, the project design was developed through a participatory process, involvi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such as local residents, business owners,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environmental experts. The design team conducted a series of workshops, public forums, and surveys to gather feedback and incorporate community input into the design process. The design team's efforts to collaborate withmultiple stakeholders and incorporate community input were critical to the project's success.4.2 Evaluation of Project Effectiveness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local residents and visitors and promote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The project has created a restored and revitalized riverside landscape that provides accessible public space for leisure activities, cultural events,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The project has also improv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river by incorporating sustainable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and increased the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of the overall landscape.The project has enhanced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region by incorporating symbolic elements such as an arched bridge and sculptural elements inspired by the local landscape. The project has also encourage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cultural events and activities, such as the Wanzhou Chrysanthemum Festival.The project has further promote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by creating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increas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region for tourism. The project has increased the value of neighboring properties and provided new venues for local businesses such as cafes, restaurants, and shops. The project has further promo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reating new job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sectors.4.3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in Chongqing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in Chongqing. The project's success provides an excellent model for other urban waterfront projects within the region, promot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community stakeholders.There are several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in Chongqing, including:1. Expanding the public space along the riverside and creating a continuous public promenade. The creation of public access to the water's edge is a critical objective of waterfront re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attract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2. 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design solutions into future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 Sustainable design strategies such as rain gardens, green roofs, and permeable pavements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3. Promoting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of the region through public art installations, cultural events, and cultural tourism.4. Encourag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future waterfrontdevelopment projects, through community engagement programs, public forums, and workshops involving local residents, experts, and stakeholders.Despite the opportunities, there are several challenges that the region will face in the fu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s development, including:1. Controlling pollution and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an hav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s development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 Managing competing interests and expectations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idor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volves multiple stakeholders with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expectations.3.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Bal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future projects need to conside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4.4 The implication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e studyThe study's implications and contributions suggest that comprehensiv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such as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and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sustainable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volvement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is crucial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and effective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 Furthermore,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corporating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into the design process to create meaningful outdoor spaces for the community.Chapter 5: ConclusionThe Yangtze River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rivers in the world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in Wanzhou, Chongqing, is a comprehensiv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that aims to revitalize the waterfront area, enhance the public space,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of the region. The project's success provides an excellent model for other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region and promotes collabo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community stakeholders. The study's findings show that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local residents and visitors, promote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d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reg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comprehensiv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that consider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elements can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volvi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 in the design process, creating meaningful outdoor spaces that promote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design solutions into urba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Future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region need t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bal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incorporat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s to create meaningful outdoor spaces for the community.In conclusion, the North Bin Road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in Wanzhou, Chongqing, i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how comprehensiv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can positively impact local communities'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t serves as a model for future waterfront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region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ecolog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elements in creating meaningful outdoor spaces.。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城市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路)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城市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路)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4.26•【字号】万州府办发〔2019〕24号•【施行日期】2019.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州区城市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路)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万州区城市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路)创建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4月26日万州区城市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路)创建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万州区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强力规范市容管理秩序,创建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和区委、区政府有关城市提升工作的系列部署精神,全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二、工作目标紧紧围绕万州区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到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全面推行“马路办公”“五长制”落地生效,克服当前城管力量严重不足,经费保障有限的短板,以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为契机,以创建城区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路)为抓手,系统解决市容秩序乱象和城市综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区推广示范街(路)工作成效,带动城区全域市容秩序提档升级,打造“市容整洁、畅通有序、环境美好、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三、创建路段白岩路、太白路、新城路、王牌路、金陵路、北滨大道、北山大道、天城大道、高铁大道、天城东路、站前路(含火车站广场)、龙宝大街、上海大道(含延伸段)、万川大道、申明大道、南滨大道,共16条路。
重庆市万州北滨路地区城市设计导则pres213121011
对建 称筑 式体 的量 自、 由高 式度
变 化 丰 富 , 多 采 用 非
历史文化建筑
特应现 点精代
致、 细后 腻现 ,代 充建 分筑 反风 映格 建, 筑立 的面 性、 质表 和饰
多建 层筑 为体 主量 ,、 不高 宜度 夸相 张互
协 调 , 以 低 层 、
3
滨水环境 商务办公滨水区 历史风貌滨水区及码头
商业休闲滨水区
高尚居住滨水区
滨水断面
亲水平台、栈道 亲水平台设计融入三峡石元素
绿化配置
4.4 滨水环境准则
4.4.1 设计目标 1 提升滨水空间环境质量与景观特色,形成水、绿交融,水、街 结合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环境与景观。 2 引入新功能,精心策划滨水活动,营造浪漫氛围,打造令人难 忘的滨水岸线。 3 通过分析研究城市水域、湿地以及其他滨水开敞空间的环境特 征,增强滨水开敞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改善热环境、风环 境)。 4.4.2 设计任务 1 确定滨水区的功能以及景观特色定位。 2 确定滨水区的空间景观结构。 3 提炼滨水景观要素。 4.4.3 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基本组成: 1 滨水休闲、漫步带——包括漫步道、亲水平台、休闲场地、埠 头等,要求有良好的绿化和座椅、垃圾箱等设施,滨水处不设或 只设简洁通透的低栏杆。 2 景观绿化带——布置草坪、花坛、树丛植物配置要求采用自然 式,不宜过于图案化。 3 设施带——布置为休憩、漫步游人服务的公用电话亭、自行车 停车带照明灯、垃圾箱、自动售货机等设施。 4 自行车道——供自行车慢速骑行,路面铺装要有减速措施,人 流密集地段,要迫使骑行者下车推行。 5 休闲绿化带——由草坪、游戏、健身、休憩场地,绿化树丛等 组成,设有售货亭、座椅、公厕等设施,要求有良好的遮荫。 4.4.4 绿化配置 1 滨水绿化配置以自然式草坪,林植、群植为主。每个滨水地段 应有2-3种主导景观树。可选用叶色、花色或树形优美的乔、灌 木,如枫香、乌桕、无患子、水杉、垂柳、红叶李等。建议选用 重庆市树黄槲树、市花山茶,成片、成带、成林种植。 2 消落带绿化应考虑植物的耐水性和植物的种植方式,可选用中 华蚊母等植物,满足景观和生态要求。 3 建议进行滨水环境的专项照明设计,对重点地段的滨水节日照 明进行研究,提出方案。
完整版本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doc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实施评估报告(征求意见稿)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二 OO 九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4)一、总则 (5)(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二)评估范围 (5)(三)评估对象 (6)(四)评估期限 (6)(五)评估依据 (6)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8)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0)(一)03 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1、城市性质 (10)2、城市规模 (10)3、城市结构 (10)(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1)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1)2、调整的要点 (12)四、评估主要内容 (14)(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4)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4)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7)3、小结 (18)(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8)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8)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20)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20)4、小结 (27)(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8)1、重大产业项目 (28)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3)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4)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4)6、小结 (34)(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5)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5)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6)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7)4、小结 (39)(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9)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0)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41)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42)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42)6、小结 (43)(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3)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4)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4)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5)五、实施绩效分析 (47)(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471、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47)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明显加强 (47)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 (47)4、指导重大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48)(二)总规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48)1、城市拓展速度较慢 (48)2、经济发展优势不明显 (49)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布不均 (49)4、城市整体风貌特色不突出 (49)六、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需求 (51)(一)当前的发展机遇与形势 (51)1、万州正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之一 (51)2、万州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51)3、库区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52)4、万州在重庆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52)5、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为万州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52)(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53)七、评估结果与实施建议 (55)(一)评估结果 (55)(二)实施建议 (55)1、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完善措施 (55)2、下一步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 (56)前言万州区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四川盆地东部边缘。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
♦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
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
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
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
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
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
♦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
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
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
♦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
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
标志性与生活化的长江走廊——重庆万州北滨路景观设计
标志性与生活化的长江走廊——重庆万州北滨路景观设计杜文章;李静娟【摘要】对万州北滨路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创新进行了介绍.项目通过对“城市、人、滨江走廊、长江”四者关系的梳理,打造“江在城中游,人在江岸行,岸随江潮落”三环紧扣的立体景现.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三峡库区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例.【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三峡库区;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尺度;生活内涵【作者】杜文章;李静娟【作者单位】重庆泊林地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0050;重庆泊林地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重庆4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2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加快,长江沿线城市尤其是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移民城市的新建,对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设计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峡库区城市其本身有着极鲜明的地理特征:山地地貌为主,平地资源匮乏;自然水域丰富,亲水体验匮乏;自然生态以横向的山水格局为主,城市建设以纵向的台城格局为主;城市休闲空间集中在江岸两侧或呈点状零散分布;长江水位季节消落特征明显等。
与此同时,随着三峡大坝的落成,库区城市生态、经济、文化等因素都在此番造城运动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万州作为三峡库区的门户城市,目前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其城市人口从目前的70万人将发展到150万人。
面对城市的战略地位转变、形象提升、人口增长、经济飞速发展等诸多现状,我们以万州北滨路景观设计为例,对三峡库区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领域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思路。
1 设计概述由于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中心,因而,解决市民集中户外休闲娱乐空间匮乏与城市人口增长间的矛盾,以及城市滨江带建设滞后与城市整体形象提升间的矛盾是本项目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此,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可定性为:以承担市民户外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并适当体现现代化城市建设成果的三峡库区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2020年万州城市规划
2020年万州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万州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20年万州城市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把我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市容整洁、秩序良好的百万人口的重庆第二大城市,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万州城区(含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城市管理。
第三条城市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责任明确、协调高效、运行有序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
区城管、建委、交委、工商、环保、文体、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事处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章市政设施管理第四条本细则所称市政设施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梁、隧道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道路照明设施。
第五条在城区道路上禁止下列行为:(一)擅自占用、挖掘道路;(二)擅自进行有损道路设施的各种作业;(三)擅自在道路上摆摊设点、设置亭、棚,开办市场;(四)擅自行驶铁轮车、履带车和超限车;(五)在人行道上停放、行驶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六)在非指定路段上停车、洗车和试车;(七)擅自在道路设施上张贴或悬挂标语、广告;(八)擅自建设各种建(构)筑物;(九)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渣土)以及撒漏其它固体、流体物质;(十)其他有损道路设施和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六条道路建设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移民开发区、住宅小区的道路建设应与项目开发配套进行。
第七条城区供水、供电、供气、消防、防洪、通信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相协调,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由相应部门组织实施。
第八条确需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必须经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向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交纳占道费或挖掘修复费,办理许可证。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2
重庆市万州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说明书(三白路地段)一.项目概述1.1 区位条件·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部,东邻云阳县,南接湖北省利川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忠县,西接梁平县、北接开县,上距重庆市327公里,下至湖北宜昌市321公里,是三峡库区腹心城市。
长江由南向北穿越境内,地理坐标标介于东经107°52ˊ——108°53ˊ,北纬30°24ˊ——31°15ˊ之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城市,城市内拥有的大量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一处重要景点汇聚地。
·本次项目所在的三白路地段,位于万州区的中心位置,其所在的特殊区位条件,使其成为未来构成万州城市意象的主要元素,并由此带动周边区域的功能整合与经济发展。
`1.2 基本内容·目前,随着万州城市建设的蓬勃开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环境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这一要求越来越迫切。
·本次设计以万州城市形象系统建立和完善为出发点,立足于重塑各节点的空间质量,创造具有标志性和视觉连续性的城市景观,使城市功能得以完善,并从一定程度上,为周边区域,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的发展提供动力。
·具体而言,本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基本内容——·制定整体城市景观形象结构;·对各节点路段的各项功能、交通、景观、设施等内容做出具体安排。
1.3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旅游发展纲要》;·重庆市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重庆市万州区城市市政设施及公共环境整治工程项目设计(2003);·重庆市万州区景观示范街规划(2001);·重庆市万州区相关部门意见;二.现状矛盾分析2.1 功能结构方面2.1.1 用地布局·各类商业建筑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用地,功能单一,而对于步行商业区十分必要的一些用地功能得不到有力的支持,例如停车场用地、餐饮业用地以及供人休憩、并提供空间围合安全感的公共广场。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钢片区.00006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钢片区.00006二、公共开敞空间▲形成系统完善,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保持城市生态格局与开敞空间,提供市民活动场所。
▲规划绿地面积为120.81ha,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7.66ha。
规划范围内规划了。
▲控制导则:保证滨江绿带与山体绿带的完整性,并加强两绿带间的绿化联系。
滨江公园应与绿廊公园相衔接,保证绿地网络的完整性。
社区绿地应提供宽度不少于2米的步行通道,并保证相邻绿地的步道对接,且允许自由通行。
1、滨江公园面积和使用性质不得改变,设置必要的市民公共设施,栽植设计上要创造一系列空间,建议采用族群式栽植结合大片草坪区,种植面积不少于70%,绿化覆盖率50%—75%,郁闭度0.3—0.6。
2、绿廊公园宽度不少于30米,两侧采用银杏、枫香等色叶树种,形成景观特色。
3、崖线公园:保护原生态的良好植被,为重钢片区绿色城市屏障。
崖线公园各片区相联系,保证其完整性。
4、五六公园: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整崖线公园、滨江公园、五六公园和四个绿廊公园一、绿化系统公共开敞空间规划——以人为本的公共开敞空间设计▲公共开敞空间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可达性和可视性,并符合市民的行为活动规律。
▲公共开敞空间功能化,配置完善的活动设置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步行开敞空间与其余公共开敞空间紧密联系,形成公共开敞空间系统,覆盖整个片区。
▲公共开敞空间设置与景观眺望点和景观廊道的有机联系。
控制要求:▲公共开敞空间内不得修建任何遮挡或可能遮挡观江视线的建(构)筑物。
▲公共空间应与城市道路相邻,多个公共空间相邻,相邻空间的边界应保持开敞。
▲广场开敞空间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45% ;绿地开敞空间的绿地率不应低于70%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85% 。
▲保证眺望点的视线敞开角度,其视线扇面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不得高于实现控制线;保持眺望点与外部城市道路便捷的联系,并设立显著的标志或指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制定片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方案。根据实际需要,选 取片区内重要景观节点,制定详细的城市设计方案。
6 提出片区城市设计实施中重要的和具有控制性的工程建 设项目建议、实施的时序安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4.1.4 准则
1 建筑设计准则。从建筑的尺度、形式、材料、色彩、交 通等设计要素着手,规定共同遵守的准则,以保证建筑的 彼此协调,强化地区总体意象特征。
2 城市设计导则在整体架构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 环境主导要素的建设指导原则,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 及其它城市建设领域的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之间架起 沟通的桥梁,以协调有序的视觉环境建设。它直接表述城 市设计的目标和内容,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体 现设计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并表达城市设 计意图。
2 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建筑物近人尺度部分的设计,通过 景观要素、饰面材料及质地、建筑的纹理和韵律表现、建 筑细部等处理手段。保证步行层面具有亲切的空间感受。
协 调 , 以 低 层 、
商务办公建筑
色符现 号代 运、 用后 ,现 充代 分风 体格 现, 当适 地度 文装 化饰 传, 统注 特重
种料运
形;用
式屋玻
相顶璃
结 合 , 风 格 多 样
以 坡 屋 顶 为 基 础
、 钢 材 等 现 代 建
,筑
多材
种砖当立 形;地面 式屋特材 相顶有质 结以材以 合坡料涂 ,屋为料 体顶佳、 现为,石 当基不材 地础采为 风,用主 格多瓷,
4 确定规划区城市色彩基调和色彩分区。通过对规划区城
市色彩的分析研究,明确规划区的色彩基调,并根据规划
区内地域特点
1
本次城市设计通过以北滨路为纽带,区的规划目标,并达到城市设计指导滨水开发建设与管 理的目的。
4.1 目标与内容
和功能特点,对城市色彩进行分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指 引。
要控制指标,确定整体开发导向。
2
居住建筑 建 筑 体 量 高 度
建 筑 风 格
外 墙 材 料 与 屋 顶 形 式
商业金融建筑 式以
小 高 层 、 高 层 为 主 , 多 采 点 饰正现以 、代三 典、峡 雅后石 、现为 安代立 定;面 ,新母 注典题 重雅, 细建体 节筑现 ,风当 适格地 度,风 修端格
3 运用城市更新的方法与措施,进行老城区的规划改造, 例如对历史街区的保护。
4.1.3 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是指导新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环境建设 的通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用地功能布局与建筑容量研究。在城市规划和总体城市 设计指导下,合理布局片区各类用地,完善城市功能。并 结合片区用地功能布局和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的要求, 提出片区内适宜的建筑总容量和容量分布的建议方案。
4.1.2 任务
1以万州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城市局部地段的土地使用、 空间形态、建筑形体、广场绿地、道路交通、市政设施、 环境小品及人文活动场所等进行详细安排与设计,进一步 明确地块性质和开发强度,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2 进行规划区特色的定位。明确规划区在城市中或特定区 域中的功能和景观特色定位,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指导 思想。尤其应当注重对滨水区特色的挖掘。
显主 示体 庄建 重筑 、体 统量 一较
大 、 其 他 以 高 层 为 主 , 示现 端代 庄简 、约 严、 谨新 古 典 主 义 风 格 均 可 , 显 当土立 搭为面 配主材 其;质 他屋以 形顶石 式以材 屋平、 顶顶玻 为璃 主、 ,混 适凝
4.2 建筑设计准则
4.2.1 建筑尺度、体量
1 建筑物的整体尺度应依照城市设计有关控制要求执行, 以保证正常的土地开发秩序,形成协调的建筑物群体空间 形态。
2 确定片区空间景观结构。对规划区内主要轴线、节点、 特色区域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 构建完整的空间景观格局。
3 提炼城市景观要素。根据规划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特色和片区整体形象塑造的要求,发掘和提炼片区独特的 城市景观要素,提出景观要素在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上的强 制性控制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5 室外广告标识设计准则。对各种室外广告物、标识的布 局和设计规定相应的准则。
6 地面铺装设计准则。通过规定室外步行空间地面铺装设 计准则,创造富于个性色彩, 令人亲切而愉快的步行空间。
7 街道设施与家俱设计准则。为创造有秩序的街道环境, 对各类街道设施、家俱的位置、色彩、形式等提出设计准 则。
8 分区开发导则。规定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容积率等主
本次城市设计通过以北滨路为纽带,以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和分区开发控制图纸来具体表达一流滨水区的规划目标,并达到城市设计指导滨水开发建设与管 理的目的。
4.1 目标与内容
4.1.1 目标
1 城市设计致力于保持与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优良 的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具有历史感和 现代感,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区形象。
3 规划区交通组织与道路空间设计。对规划区周边和规划 区内部的动态交通、静态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制定交通组 织方案和道路交通规划方案,提出交通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 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
4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重要环境设施(街道小 品、市政环卫设施、标识系统、雕塑、广告等)、城市夜 景、绿化景观(街道景观绿化、公园绿地等)进行整体设 计构思,制定重要环境设施的意向性设计方案或选型方案。
; 形为立 式主面 相;材 结屋质 合顶以
以涂 平料 顶、 为石 主材 ,、 多面 种砖
历史文化建筑
对建 称筑 式体 的量 自、 由高 式度
变 化 丰 富 , 多 采 用 非
特应现 点精代
致、 细后 腻现 ,代 充建 分筑 反风 映格 建, 筑立 的面 性、 质表 和饰
多建 层筑 为体 主量 ,、 不高 宜度 夸相 张互
2 步行系统设计准则。规定区内步行系统各组成部分及设 施的相关设计准则。
3 滨水环境设计准则。通过规定区内河流水体滨水带空间 环境和设施带等方面的设计准则,创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 滨水环境与景观。
4 夜景照明设计准则。对夜景布置场所、特征以及灯光照 明提出设计准则。确定道路、人行道、广场、公园、建筑 等不同对象的照明设计准则,以形成有特色的夜间城市形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