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
素,他们根据适应
胀 率
性预期,把菲利普
长期普利普斯曲线
斯曲线分为短期菲 利普斯曲线和长期
短期普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0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5
(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 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 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是一致的。在这种预期 的假设之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 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 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 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 低失业率。所以,无论在短期和长期中,菲利普斯曲 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
2
凯恩斯主义观点
P
AS
P2
E2
E1 P1
AD1
O
Y1
Yf
不经
可济
能萧
同条
时和
发 生 。
通 货 膨
胀
AD2
Y
3
二、菲利普斯曲线
通
货
膨
胀PΒιβλιοθήκη 率O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
长的交替关系。
4
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一)货币主义者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在
解释菲利普斯曲线
通 货
时引入了预期的因 膨
西方经济学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凯恩斯的观点
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如果未实现充分就业, 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 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也就是 说,在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是不会 发生的。在实现充分就业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 用,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 引起价格上升。
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周期性失业
1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如经济衰退 或萧条期,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2
周期性失业是经济衰退期间最普遍的失业类型, 因为企业往往会减少生产和雇佣以适应市场需求 下降。
3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干预措施,如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来胀的政策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货币供应量,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同时也可能减缓 经济增长和增加失业。
财政政策
01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活动 和就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措施来降低摩擦性失 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技术进步、行业转型或资源重 新配置等原因,导致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就业机会减少,而劳动者技能和 劳动力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因为劳动者需要重新学习技能 或转移到其他行业或地区。
健康和教育问题
失业可能导致一些人失去医疗保障和教育机会, 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和教育水平。
家庭负担加重
通货膨胀会导致家庭负担加重,例如食品、住房 等基本生活成本的上升。
政治影响
政府公信力下降
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可能导致 政府公信力下降,因为民众可能 会对政府的治理能力产生质疑。
政策调整压力增加
为了应对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政府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政 策调整压力。
政治稳定性影响
长期的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可 能对政治稳定性产生影响,因为 这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矛盾的激 化。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价格管制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措施,如 制定最高限价、实行价格冻结等,
以直接控制物价上涨。
政策措施的效果评估
失业率变化
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观察失业率的变化来评估其效果。如果失业率下降 ,说明政策措施有效。
通货膨胀率变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观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来评估其效果。如果通 货膨胀率下降,说明政策措施有效。
PART 01
失业概述
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失业的定义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 愿意并能够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 作的情况下,却找不到工作机会 的经济现象。
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 以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 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 等类型。
失业的原因与影响
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劳动力 市场供求失衡、政策因素等。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较高的失业率 表明经济运行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较低的失业率则表明经济运行良好,劳动力市场供 求基本平衡。同时,失业率也是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PART 02
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反映生产者出售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与意义
• GDP折算指数: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格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与意义
衡量物价上涨程度
制定经济政策依据
通货膨胀率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物价 上涨的程度和速度。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的 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调节经济运行、保持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的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 重要性;
利用总需求与总供给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 给的角度的解释;
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
19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源于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想: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每一次 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出发点: MV=Py
注意:
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是一种非稳定状态。 是以较高的幅度上涨。
13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价格指数 用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
平均数。 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一组相对固定的商品和劳务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 比值。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致新的产品和产业变化、新技术的进步导 致产业的变化等。
4
3.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一般 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5
4.其他的失业类型: 季节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隐性失业
6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1.自然失业率
定义:指当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17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
➢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出人 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 涨。
➢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指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18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微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 都会从货币供给数量、总需求、总供给、经济结构等方 面促成通货膨胀。
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3.对产出的影响
描述失业与产出关系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 定律,奥肯定律(Okun’s Law)。
该定律表明,产出缺口(即真实GDP水平 和潜在GDP之间差的百分比)与失业率缺 口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0.5(现实GDP 潜在GDP)
适龄工作年龄人口
就业-人口比率 就业-人口比率= 就业人数 ×100%
适龄工作年龄人口
大萧条与现在的失业
我国特色指标
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 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 失业人员
就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 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 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4.结构性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指由于社会经济中各部门 结构性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
的持续上涨,它是从经济结构变动入手来 分析通货膨胀原因。
问题6 通货膨胀的影响
1. 造成资源浪费
收入(财富)再分配效应
• 产出效应 • 鞋革成本 • 菜单成本
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1.需求不足引起
2. 实际工资失业
工资不能灵活调整,导致劳动力市场失衡 ,所以造成失业。上图中,也可以看出, 是在工资为W1的情形下,如果工资可以灵 活调整到W2,失业也就消除了。
工资不能灵活调整的原因:
1.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
(2)工会组织 (3)效率工资
企业为激发工人的工作效率而设立的高于市场 工资水平的工资。
案例:福特公司的效率工资制度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两个议题展开讨论,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体上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对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货币供给过度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人民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投资和储蓄行为。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当人们预期物价上涨时,他们会更愿意消费,从而刺激商业活动的增长。
其次,通货膨胀可以减少债务负担。
借款人可以通过偿还相对金额更低的贷款来受益。
此外,通货膨胀还可以推动创新和投资,鼓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然而,通货膨胀也会给经济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高通胀率使企业对未来的经济环境感到不确定,抑制了投资和制造业的发展。
其次,通货膨胀使人民的购买力减弱,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物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形成恶性通胀的恶性循环。
二、失业失业是指在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失业率的升高通常意味着经济低迷,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减少。
失业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劳动力供给、技术进步等。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失业会导致个人经济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压力和困扰。
其次,失业会造成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此外,失业还会导致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减少失业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招聘,提供培训机会,减税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促进就业的增长。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但是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 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 工人就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社会上无法形成新 增投资。这时通货膨胀增加,失业率并不减少,因此菲利普斯曲线 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 从长期来看,经济中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因 此,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 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政策不 能减少失业,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在上图中,横轴Y表示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价格,AS代 表社会总供给,AD代表社会总需求,Y1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 收入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社会总需 求的增加会使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由于还未实现充 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从y0增加到Y1,而价格水平仍为P0。 当总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线从AD1移动到AD2,由于已经 实现充分就业,所以国民收入仍为Y1,而价格水平从P0上升 到P1,即由于总需求过度而产生了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 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进入70年代末期, 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又不存在这种关系了。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
虽然它们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实际货物和服务的供应量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上升等。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导致人民的实际收入减少。
其次,通货膨胀增加了不确定性,使企业和个人难以做出长期计划。
最后,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影响经济的有效运转。
二、失业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的数量。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通常以劳动力市场上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计算。
失业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经济衰退、结构性变化、技术进步等。
经济衰退通常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为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会裁减成本,包括减少员工数量。
失业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负面影响。
对个人而言,失业带来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
对社会而言,失业可能导致贫困、社会不稳定以及社会福利负担增加。
三、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互关系在经济学中,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衡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
这种关系的存在是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多个因素的复杂互动造成的。
一方面,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失业率。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成本上升,使企业难以承担,进而裁减员工,增加失业率。
四、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方案为了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 调节货币供应量: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与磨擦性失业的共同点与区别
共同点:每有一个失业者,就有一个职位空缺。 区别: 磨擦性失业 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相吻合, 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是不相
符合的
10
3、周期性失业
(1)定义: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又称需 求不足的失业,是指经济衰退引起劳动力需求小于劳动力供 给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 2 )原因: 凯恩斯 认为周期性失业的 原因是有效需求不
AD=Y Ef AD f
AD
足。
E0
AD0
0
Y Y0 Yf
11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三大心理规律的作用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流动性偏好规律 使利率的下降有个最低限度,无法拉开
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差距以便刺激投资。
12
(3)周期性失业与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区别 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即使在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2)与充分就业的关系:发生在劳动供求均衡、结构相适 应的基础之上,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 (3)决定磨擦性失业大小的因素: ①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 ;②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信息、 代价)。 8
定义: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是由于经济结 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在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一致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在 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在特 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不足的原因见教材P.505】 (2)原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都 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 变化。而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调整常常滞后于劳动力需求结构 的变化,从而产生结构性失业。 (3)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在结构性失业下,虽然劳动 供给与需求的结构不一致,但劳动供求总量相等,故结构性 失业也是在充分就业下的失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
(4)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 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 衡。 生产率的提高方面:不同的产业部门的速度不同。 生产率的提高方面:不同的产业部门的速度不同。现代社会 经济结构一般不允许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 部门的转移。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 部门的转移。要保护所谓的基础产业。 生产要素却总在要求,向更高的报酬转移,以要求“公平” 生产要素却总在要求,向更高的报酬转移,以要求“公平” 收入。即使不能转移,也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收入跟上去, 收入。即使不能转移,也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收入跟上去,向 高工资看齐。尤其是导致工资的上涨。 高工资看齐。尤其是导致工资的上涨。
经济管理系
经济学
3.自然失业的类型。 自然失业的类型。 自然失业的类型
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 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但 有不断上升趋势 A.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 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B.求职性失业:职业转换 求职性失业: 求职性失业 已经有工作,但不满意现有 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 所造成的失业。 C.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 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 经济学
零售物价指数RPI 零售物价指数 Retail Sales Index 消费物价指数(CPI):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 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 少钱。 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 务,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 支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π
LPC
4%
DE
2%
B
C
4% 2%
自然失业率
A 0%
u
38
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π
SPC SPC’ SPC” LPC
cd
4%
2%
a
b
0
4% u
自然失业率 u%
39
Phillips Curve反映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
Keynes主义者认为(反映了30年代现状)
无论在长期与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胀率都存在交替关系, 因而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有用的
42
• 名义收入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通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实际收入水平
通胀对储蓄者不利
通胀使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受益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26
2.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
1. 实物资产:
名义价格随通胀同步提高,实际价值不变
2. 货币资产:
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胀降低
3. 负债:
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胀降低
该理论将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 的商品”。
15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AD=Y
AD
K
AD1
ADf
Ef
膨胀性缺口
O Yf
Y
16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P
AS
AD1
ADf
P0
O
Yf
Y
17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AS P
AD1
AD0 P1
E1
P0
O
Y0 Y1 Yf
Y
18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失业和通货膨胀ppt课件
举例: 假设每月有1%的就业者失去其工作(l=0.01),再假 设每月有20%的失业者找到工作(f=0.2),这样稳定 状态的失业率是:
U/N=0.01/(0.01+0.2)=4.76%
13
自然就业率
指充分就业量除以劳动力总量所得到的比率。
14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5
一、古典失业 二、凯恩斯的解释
7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1.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 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 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8
2.自然失业率的衡量 N代表劳动力, E代表就业者人数,U代
表失业者人数,N=E+U,
假定劳动力N不变,说明决定失业率U/N的是什么?
19
观点1:每天都有人失去工作或被辞退,也有一些失 业工人被雇佣
观点2:失业在经济上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 观点3:所有自由经济都存在某种失业
20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21
一、失业的影响
(1)社会影响:失业提升了社会的犯罪率,影响了家
庭的稳定,伤害个人的自尊和信心。
(2)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
31
例如: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 增加到今年的127,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为 Pt-Pt-1 πt = ———— =(127-100)/100=27% Pt-1
32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1.按照物价上涨速度进行分类。 (1)温和的通货膨胀
(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2)奔腾的通货膨胀
π W y Wy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它是由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提出的,他发现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而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
这一理论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以及其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两个关键的宏观经济问题。
常规经济学认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较低时,劳动力市场紧缩,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企业需要提高工资以留住或吸引员工,从而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相反,当失业率较高时,劳动力市场松弛,企业面临雇佣劳动力成本的压力,降低工资或缩减用工规模,导致通货膨胀率下降。
然而,这种关系并非是唯一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增长、供给冲击等。
因此,菲利普斯曲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地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方法。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菲利普斯曲线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供给和需求。
供给方面,失业率的变化主要受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
当劳动力市场紧缩时,企业会提高工资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导致失业率下降。
需求方面,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水平。
当经济增长迅速,需求上升,企业为了满足需求会提高产品价格,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表现形式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的不同。
在发展中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呈现为正相关,即失业率的升高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在发达国家,菲利普斯曲线通常呈现为负相关,失业率的降低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三、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的启示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首先,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权衡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的治理往往会以暂时降低产出为代价,反通货膨胀的基本方法就是降低总需求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者:控制通货膨胀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用工资-物价指导、工资-物价管制、以及促进工资和物价稳定的税收计划等收入政策来配合。 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当货币供给增长率稳定地降低时,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并降低工人要求的货币工资水平,从而能够使失业率顺利地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一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二是人力资本的损失。
⒉失业的社会影响
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 使失业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业者长期找不工作就会悲观失望,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念。
- 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等方法达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目的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01
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物价派 货币派
CPI PPI
按原因 按速度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的定义
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上有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种。 物价派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来定义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显著上升的经济现象。 货币派用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来定义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
08宏观经济学失业与通货膨胀
– “蓄水池”作用
– 资源浪费
– 强迫机制,提高 劳动者素质
– 有利于提高工作 效率
– 贫富差距 – 心理损失 – 社会安定
– 是优化资源配置 的代价
15
8.3.2 奥肯定律(Okun’s Law)
• 内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 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 GDP2(2.5或3)个百分点。
2.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影响
1. 实物资产:
– 名义价格随通胀同步提高,实际价值不 变
2. 货币资产:
– 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胀降低
3. 负债:
– 名义价格不变,实际价值随通胀降低
46
3.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1. 在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 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产 出增加
2. 在不存在闲置资源或通货膨胀 已被预期的情况下:产出不变
失业率 失业人数 100%
劳动力
2
8.1.2 失业的分类
• 摩擦性失业 • 结构性失业 • 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失业、
季节性失业) • 技术性失业 • 显性失业与隐蔽性失业 •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3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 摩擦性失业又称为求职性失业
– 是指经济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3. 在严重或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 产出减少
47
4.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1. 凯恩斯的观点:通货膨胀有助于就业 的增加或失业的减少
2. 菲利普斯的观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 率互为消长(菲利普斯曲线)
3. 弗里德曼的观点:短期中,通货膨胀 有助于减少失业;长期中,通货膨胀 无助失业的减少。
48
8.7 菲利普斯曲线
• 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 为重要的联系。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28
(二)二战后的理论
1.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原理:回忆投资乘数 Y ki K
(一)菲利普斯曲线三种表达方式
1.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间英国失业率与 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提出。 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交替关 系: 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
14
2.修改的菲利普斯曲线
9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惯性
——导致通货膨胀的初始原因消失了,通货膨胀也可以 自行持续下去。
原因: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 工人要求提高W
生产成本上升,P进一步上涨
W进一步提高
10
通货膨胀的持续性
AS2 P4 P3 P1 P0 AS1 AD2
工资增加导致更多消费 ,P进一步上升
AD0
工资上升使AS上移,P AD1 进一步上涨 总需求冲击使P上涨
真实性。
2.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降低固定收入阶层实际收入水平 对储蓄者不利:考虑实际利率 通胀使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受益 将居民财富转移到政府手中
3.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会 对产出带来影响。
13
三、菲利普斯曲线和预期理论
引言:回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P↑,且y↑ P↑,就业↑ P↑,u↓
补充1: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组合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案例分析亨利·福特及其极为慷慨的每天5美元工资
亨利·福特是一个有远见的工业家。
作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奠基人,他负责引进了现代生产技术,福特不是靠熟练工匠团队来生产汽车,而是用装配线来生产汽车。
这种装配线的产品是T型福特汽车,这是早期最有名的汽车之一。
1914年,福特引进了另一项创新:每天5美元。
看来这并没有今天多,但退回到当时,这是那时一般工资的2倍左右。
这种工资远远高于劳动供求平衡的工资。
当宣传了新的每天5美元工资时,在福特工厂外面求职的人排起了长队。
在这种工资时愿意工作的工人数量远远大于福特公司需要的工人数量。
福特公司的高工资政策有效率工资理论所预期的许多影响。
流动率下降了,缺勤率下降了,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工人的效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尽管工资高了,但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减少了。
因此,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对企业是有利的。
为什么亨利·福特要引进这种效率工资呢?为什么其它公司不利用这种看来有利的经营战略呢?根据某些分析家的看法,福特的决策与他采用装配线是密切相关的。
用装配线组织起来的工人是高度相互依赖的。
如果一个工人旷工或工作缓慢,其它工人就不能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
因此,当装配线生产更有效率时,它们也提高了工人低流动率,高素质工人和工人高度努力的重要性。
因此,与当时其它公司相比,支付效率工资对福特汽车公司是一种更好的战略。
——改编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案例分析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现了严峻的就业问题。
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表现在城镇失业率的加快攀升。
1996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3.0%,1997—2000年一直保持在3.1%,2001年上升到3.6%,2002年升至4.0%。
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的速度在逐年加快。
如果排除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年龄、户口以及不包括下岗职工等限制,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的城镇实际失业率大约为8.3%,其中男性为7.7%,女性为9.0%。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在福州、上海、沈阳、西安和武汉五城市所作的调查,1996年9月以来,五城市16~60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失业率一直在8%以上,而且在持续升高。
从2002年2月开始,失业率甚至超过了14%。
严峻的就业形势还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压力加大。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全国迁移人口超过1.25亿,其中省内迁移为9146万人,跨省迁移为3314万人。
在省内迁移的人口中,52%为农村到城市的移民;在跨省迁移人口中,78%为农村到城市的移民。
由此推算,大约730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打工。
这个数字与农业部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几乎占到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1/3。
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在加大。
从目前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看,据权威资料预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大约1400万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近1000万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
与庞大的劳动力供给相比,按现在的经济结构现状每年只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约800万个,所以就业缺口是相当大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个百分点,每年安排城镇2200-2300万人就业,仍会出现每年近千万“就业缺口”。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严重而复杂。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水平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也算比较高的。
例如,2002年欧盟的失业率为7.6%,美国为5.6%,加拿大为7.6%,发展中国家为13.5%。
因此,扩大就业和治理失业,应成为我国政府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优先目标。
——资料来源:http:// /video新华网,何东琪《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9月12日。
案例分析国民党统治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1935年的法币改革为国民党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铺平了道路。
由于国民党政府过分依赖增长货币来为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融资,在从1935年的法币改革至1949年期间,法币经历了一个持续而且不断加速的贬值,最后完全形同废纸。
且看100元法币购买力:1937年可买大牛两头;
1941年可买猪一头;
1945年可买鱼一条;
1946年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
其贬值速度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
从1946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曾多次采取措施,试图缓解日益失控的通货膨胀,但最终都归于失败。
1946年春,由于物价上涨加剧,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决定采取抛售黄金的办法稳定物价和币值。
但那些手中掌握巨额游资的官僚资本家根本不相信物价能够稳定下来,因此他们趁机大做黄金投机生意,在市场上大量买进黄金。
这种投机行为导致了黄金价格的急速上升。
金价与物价相互刺激,进一步促进了物价的直线上升。
最后这一试图通过抛售黄金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不得不以冻结黄金买卖而告终。
抛售黄金的改革失败后,南京政府采取了“经济紧急措施”,加强金融管制。
但由于物价上涨的浪潮持续不断,法币的印刷成本已经超过其自身所代表的价值,失去了正常货币的一切职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只是恐慌和不满。
1948年8月,蒋介石采纳了财政部长王云五的金圆券改革方案,宣布以中央银行所存的黄金和证券作保,发行金圆券来代替法币。
.以300万元法币折合金圆1元,金圆的含金量为纯金0.22217克,发行总额以20亿为限,并规定流通中的金圆券可随时兑换成金圆。
这一规定形同虚设,因为南京政府并没有说明金圆券兑换金圆的办法。
借助于政治高压的强制手段,金圆券得以推行。
但财政赤字的扩大使得金圆券的发行额很快突破了20亿元的上限,此时美国已经关上了援助的大门,蒋介石政府只能把军事开支的来源都压在增发的货币上,国统区很快变成了金圆券的世界。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金圆券的发行额就增加了30多万倍,金圆券的购买力跌至原来的500多万分之一。
金圆券改革不到1年便以失败告终。
1949年7月4日,国民党政府又推出了银圆券的改革,在广州发行所谓无限制兑现的“银圆券”,银圆券1元折合金圆券5亿元。
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此时已经对国民党政府的任何改革都没有兴趣了。
——改编自石柏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
案例分析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
1979年10月,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在10年内第二次提高石油价格,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的供给冲击时,美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无法接受的水平,1980年2月其通货膨胀率达14.9%。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感到除了实行反通货膨胀的政策之外别无选择。
为此,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紧缩信贷,同时提高利率。
当时的利率甚至达到了超过20%的创记录水平。
由于美联储的这些行动,企业削减了它们的投资,居民减少了他们对汽车和住房等物品的购买。
美联储所采取行动的结果是,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4.9%下降到1983年和1984年的4%左右。
随后美国经济进入80年代的复苏与繁荣。
应该说,沃尔克在降低通货膨胀方面确实取得了成功。
但另一方面,这一反通货膨胀的胜利却以经济衰退所造成的高失业为代价。
在1982到1983年,美国的失业率为10%左右。
同时,按实际GDP衡量的物品和劳务的生产大大低于正常的水平,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引起了美国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减少1%的过程中每年产量(GDP)减少的百分比称为牺牲率。
对牺牲率大小的估算并不相同,但都承认有牺牲率的存在。
产量的减少则会引起失业率上升,既要降低通货膨胀又要减少失业的好事是不现实的。
这也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成功都必须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