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及学习指导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NO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案NO6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原理以及常见的检测技术和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掌握常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1. 传感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2. 常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传感器基础知识讲解a.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 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c.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2. 常见传感器分类与原理a. 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b. 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c. 主动传感器和被动传感器;d. 特殊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3. 常见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a. 光电检测技术;b. 电磁感应检测技术;c. 超声波检测技术;d. 激光雷达检测技术;e. 红外线检测技术;f. 微波雷达检测技术。
4.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a. 利用传感器进行温度检测实验;b. 利用传感器进行压力检测实验;c. 利用传感器进行湿度检测实验;d.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步骤与安排1. 引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传感器的作用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传感器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感器的本质和功能。
3. 常见传感器分类与原理(30分钟)分别介绍接触式传感器和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4. 常见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40分钟)介绍光电检测技术、电磁感应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激光雷达检测技术、红外线检测技术和微波雷达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加深学生对各种检测技术的理解。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线上教学:优学院
根据疫情发展灵活调整
讲授
教材课后习题
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生每人阅读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及标定方法有关的文章或书籍
2
电阻式压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林明灶副教授
3
重点:应变式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授课地点:实216
授课对象:2018自动化1班
开课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林明灶/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每次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
2.每次习题课,采用集中讲解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
《传感器应用技巧141例》,科学出版社,松井邦彦着;梁瑞林译, 2020年05月, ISBN:9787030165114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设计)
教学
手段
8
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
林明灶副教授
3
万用表、*数字存储示波器、电子计数器、程控电源、LCR测试仪等的使用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数字系统与二进制数,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实验
线上教学:优学院根据疫情发展灵活调整
10
电阻式传感器
林明灶副教授
3
金属箔式应变传感器-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
线上教学课堂表现
1.评价标准:参与优学院学习参与成绩,课堂程度及随堂测验。
2.要求:参与课堂程度高。
平时作业
1.评价标准:按照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2.要求:按时作业,作业工整规范。
40%
期中考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原则课程编码:01060404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程课时:68 ` 学分:6合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撰写人:电气自动化教研室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绪(一)课程定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类各专业一门重要旳职业技术必修课,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旳所有教学内容旳学习,可以获得误差理论、传感器、自动检测工程应用方面旳基本知识。
(二)设计思绪1、按岗位所需能力设定培养目旳2、按课程培养目旳安排理论教学二、课程目旳(一)课程总目旳作为是电子类各专业一门重要旳职业技术必修书本,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旳任务是简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旳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旳设计和分析措施,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旳传感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提高研发、系统构成等方面旳能力。
(二)详细目旳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旳分析,教学目旳从知识目旳、能力目旳和素质目旳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目旳①掌握传感器旳基本概念、特性等;②理解传感器旳分类;③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旳目旳和意义。
2、能力目旳①掌握检测系统旳设计和分析措施,可以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旳传感器;②理解各类别传感器旳工作原理,掌握其性能特点,理解其应用;③良好旳编程思绪和风格。
3、素质目旳①具有综合技术应用能力;②培养严谨踏实旳作风,训练自己旳逻辑思维;③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三、课程内容、规定及课时安排(一)课程内容及规定(二)课程课时安排四、实行提议(一)选用教材宋雪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二)教学措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旳教学理念,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导入、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和分组讨论旳教学措施(三)教学评价1.教学是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旳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激发学生旳成就动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80909Z10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Sensors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2 总学时:32先修课程要求:《普通物理》、《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适应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教材与参考书:[1]叶湘滨熊飞丽,《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宋文绪杨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3]孟立凡郑宾,《传感器原理及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微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专业的选修课程。
根据我国当前工业生产及科研应用的实际,以信息的传感、转换、处理为核心,从基本物理概念入手,阐述热工量、机械量、几何量等参数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设计要点的基本技能,培养本科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予以设计实现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了解在各个领域中的传感器的作用,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和发展动向。
掌握传感器的静特性、动特性和技术指标。
掌握热电效应、热阻效应、热电回路定律、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及热电阻测量电路原理,了解石英晶体测温传感器、光纤传感器、薄膜热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使用方法。
掌握应变效应、金属丝灵敏系数和应变片灵敏系数、应变式压力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了解薄膜应变片、电子秤、集成压敏传感器。
掌握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压电效应、等效电路、测量电路及其应用。
掌握霍尔效应、霍尔式压力计工作原理及应用。
掌握浮力式物位检测的分类、原理及特点。
了解静压式物位检测原理、电容式物位计工作原理。
掌握超声波检测原理及超声传感器测物位和厚度的应用。
了解微波式传感器、核辐射传感器在测物位及厚度上的应用。
掌握涡流效应、电涡流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及应用。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掌握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测试技术;4.实践操作传感器的测试技术。
二、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1.2传感器的分类与特点2.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绍2.2传感器的特点和性能指标分析3.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测试技术3.1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3.2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3.3传感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3.4传感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3.5传感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3.6传感器相关测试技术介绍4.实践操作传感器的测试技术4.1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搭建4.2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4.3传感器测试和校准方法4.4传感器测试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测试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传感器的测试技术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发表观点,启发学生思考和互相学习。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和特点。
3.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测试技术。
5.组织学生进行传感器的测试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6.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发表观点。
2.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搭建传感器测量系统,进行传感器的测试和校准。
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传感器测试技术,分析传感器信号并进行处理。
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杨玉星、李鹏程、刘谦、张斌一、课程名称: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BIOMEDICAL SENSOR PRINCIPLE AND DETECTING TECHNIQUES二、课程编码:0702821三、学时与学分:32/2四、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五、课程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生物医学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电子测量原理;2.提高设计生物医学传感器及其相应测量电路的能力提高生物医学工程基本素养。
六、适用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生物医学信号测量的基本特点 (2学时)生物医学测量仪器的组成人体测量的特点人体系统的控制模式人体生理信息测量条件电流的生理效应和损伤防护生物医学测量方法和测量模型●生物电信号特征(2学时)细胞和组织的电学特性细胞静息电位细胞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测定及临床作用生物组织电阻抗细胞膜电阻抗定义生物组织的电阻抗皮肤的电阻抗●生物医学仪器传感器基础 (2学时)生物医学传感器概述生物电测量电极电极的基本概念电极的极化现象和极化电位极化电极和非极化电极电极的电学特性常用生物电测量电极生物医学物理传感器的作用及其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的动态特性●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2学时)金属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半导体压阻传感器半导体压阻传感器的医学应用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直流电桥的特性方程直流电桥的灵敏度直流电桥的实际应用举例●电容式传感器及其医学应用(2学时)电容式传感器基本原理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电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举例●压电式传感器 (2学时)压电效应压电材料石英晶体的压电特性压电陶瓷的压电特性压电传感器等效电路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压电传感器应用举例●光学传感器及其医学应用 (2学时)光电效应光电器件的基本特性参数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池及其应用电路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及其电路生物化学光谱分析仪器光学测量原理光固态图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及其应用(2学时)热敏电阻式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PN结型温度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非接触式温度测量光纤和激光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测量的干扰和噪声 (2学时)人体电子测量中的电磁干扰干扰的引入抑制电磁场干扰的主要方法抑制干扰的其它措施噪声和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的特性生物医学测量中主要噪声类型放大器噪声性能参数常用器件的噪声低器声放大器的设计●生物电放大基础 (2学时)生物电放大器前置级基本要求差动放大电路及其共模抑制比分析同相并联差动放大电路共模抑制比分析电路分析举例●生物电放大前置级共模抑制能力改善的方法 (2学时)共模屏蔽驱动电路共模驱动电路集成的仪器放大器应用电路设计心电放大电路设计隔离放大级设计●心电图及其测量仪器 (2学时)心电图及其导联心电向量图心电图机的设计心电图仪的设计特点心电图机的组成结构心电前置放大器分析正常和异常的心搏节律心律失常局部缺血时电位波形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的自动分析●脑电图和肌电图 (2学时)脑电图的产生机理脑电信号的一般性质及分类脑电图机脑的诱发电位测量临床脑电仪器的应用情况脑电图测量的最新技术肌电图肌电图仪诱发肌电图(神经电图)●血压的测量 (2学时)心血压测量概述血压直接测量法血压间接测量法血压的自动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无创伤测量方法 (2学时)血气饱和度的概念血氧饱和度测定的意义脉搏血氧测量法基本原理脉搏血氧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心输出量的无创伤测量方法 (2学时)心输出量直接费克法指示剂稀释法阻抗式容积脉图仪超声血流计八、教材及参考书1.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杨玉星,化工出版社,2005年2.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原理,邓亲恺,科学出版社,20043.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王保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九、考核方式书面考试+作业+课堂讨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9)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学习非电测量与传感器技术为主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非电检测与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结构,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参数及工作特性;认识传感器在各种控制电路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分析方法;同时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正确的选择与使用各种传感器,从而为使用与设计各种智能化电子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实用电工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是《电气控制与PLC》、《电子线路板设计》、《EDA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培养,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非电检测与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2)掌握非电检测与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手段;(3)熟悉传感器的种类、结构与应用;(4)掌握常用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性能参数;(5)学会根据电子线路使用与设计需要,合理的选用传感器;(6)正确分析各种传感器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
2.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与识别常用的各种传感器;(2)能正确利用仪表及仪器判断传感器性能的好坏;(3)能根据需要合理的选择传感器构成各种控制与检测电子电路;(4)能正确分析各种应用电路中传感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5)学会排除传感器控制线路基本故障的方法与技能。
3.素质目标(1)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备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1.理解传感器的含义及种类;2.认识传感器的结构、作用及特性;3.了解传感器未来发展趋势;4.熟悉现代检测与测量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传感器的结构、含义与种类;2.检测的基本知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702211616学时数:48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与分析方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并能够对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概述【教学要求】了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熟练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掌握传感器的分类,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课程简介2.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共性、传感器的基本功能;3.传感器的组成4.传感器的分类5.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1.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
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传感器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的基本概念、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传感器静态特性基本参数与指标;掌握传感器动态响应的特性指标与分析、频率响应的特性指标与分析;了解传感器静动态标定与校准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传感器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基本概念;2.传感器的数学模型;传感器静态特性基本参数与指标;3.传感器动态响应的特性指标与分析;4.频率响应的特性指标与分析;5.传感器静态标定与校准的基本方法;6.传感器动态标定与校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基本概念 2传感器的数学模型3传感器静态特性基本参数与指标等。
4传感器动态特性中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分析。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本课程旨在介绍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1. 了解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历程;2.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能够进行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能够应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的概述1.1 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 智能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2.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2.2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3.1 生物医学传感器3.2 工业自动化传感器3.3 环境监测传感器4.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1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4.2 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中的应用5.1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5.2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相关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 论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论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讨论,培养创新能力;4.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相关的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项目等;2. 作业成绩:包括论文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项目报告等;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五、参考教材1. 《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导论》,朱英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张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合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课程80学时)课程要求:必修课程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等开课时间:第4学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等院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类传感器的机理、结构、测量电路和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常用传感器、近代新型传感技术及信号调理电路等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应用基础,并初步具有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3学时)基本概念(敏感元件、变换器、检测技术、测系统的组成及特点、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误差分析及处理技术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4学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静态特性、动态特性、静、动态特性标定)及其选用。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5学时)通过对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的学习,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熟悉几何量测控所需传感器的应用和选用。
第四章数字式传感器(7学时)掌握光栅数字式传感器、磁栅数字式传感器、感应同步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新型传感器(5学时)了解仿生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微型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新型传感器研发的重点领域。
第六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5学时)通过对电桥电路、信号的放大与隔离、信号的变换的学习,重点掌握检测系统的信号放大与变换电路的处理技术。
第七章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3学时)学习噪声干扰的形成、硬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熟悉检测系统的各种干扰拟制技术。
第八章典型非电参量的测试方法(7学时)熟悉掌握各种测量几何量的测试方法和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包括:应变的测量、力及压力的测量、位移的测量、振动的测量、流量的测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学时: 七零其实验或上机学时:一四学分:四一,课程地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技术专业地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介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地基本概念,学温度,湿度,力,位移,光等非电量转换为电量地方法;了解生物,微波,起声波,机器等新型传感器地原理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地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地工作原理,各自特点及应用场合,并掌握传感器地接口电路,为今后从事工业生产各种非电量地测控工作打下基础。
二,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传感器技术基础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二)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三)传感器地材料与制造了解:(一)传感器地数学模型(二)传感器地材料与制造理解:(一)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二)传感器地标定与校准掌握:(一)传感器地概念,分类(二)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感器地概念,传感器地特与技术指标。
难点:提高传感器能地方法,传感器地标定与校准三,能力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传感器地概念,类型,技术指标以及标定与校准等基本概念,特别是要明确传感器如何应用地概念。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二)温度传感器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热电效应(二)热电偶传感器(三)集成温度传感器(四)半导体热敏电阻了解:(一)金属热电阻传感器(二)半导体热敏电阻理解:(一)半导体热敏电阻工作原理(二)温度传感器地应用掌握:(一)热电偶传感器(二)集成温度传感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热电效应,热电偶传感器难点: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温度地各种测量方式,具有温度传感器地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三)力传感器一,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知识点:(一)电阻应变效应及电阻应变传感器(二)电容式传感器(三)电感式传感器了解:(一)弹敏感元件(二)压电传感器理解:(一)电阻应变效应原理(二)力传感器地应用掌握: (一)电阻应变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二)电容式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三)电感式传感器特点及应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及电感式传感器难点:压电传感器,电阻应变效应原理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学,使学生掌握力地各种测量方式,具有力传感器地应用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课程代码: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较强的课程,主要研究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参加必要的动手实践,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获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完整概念,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传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设计原理,对传感器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了解,了解现代新型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方式、原理。
使学生初步掌握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开发的综合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对传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的理解,对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要会求取。
对于常用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要会计算;掌握传感器误差及误差补偿的相关技术。
初步了解近代传感器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以设计型实验为主。
测量位移量实验是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双臂电桥性能实验;测量转速实验是霍尔传感器测量自行车速度实验;测量温度实验是热电偶及分度表应用实验。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的先修课程是电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同时为后续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实验1 金属箔式应变片测位移实验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
掌握金属箔应变片、电桥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
掌握应用金属箔应变片测量位移量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本实验的主要知识点是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桥测量电路;重点是电桥测量电路工作原理;难点是电桥测量电路的三种形式——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和全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大纲一. 适用对象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学生二. 课程性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
它综合了物理学、微电子学、化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微细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其课程特点集中体现了知识的密集性、容的离散性、传感器品种的庞杂性、功能的智能性、工艺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
其基本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工业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前序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 教学目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包括传感器基本概念、电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以及各种非电量的测量系统等容。
通过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测装置的基本特性,误差理论知识的介绍,学会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应变式传感器、电容传式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其他形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以及相关测量电路的介绍,学会非电量检测技术及相关检测方法。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乐挺编著,高等教育,2005年)学时安排: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第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要求:了解:了解传感器以及测量系统的概念;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掌握:传感器的组成与作用,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其主要指标,灵敏度、线性度等衡量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容要点:1.1:传感器简介1.2:传感器的分类1.3: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技术参数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其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
掌握:电位器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输出特性;应变片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特性、测量电路、温度补偿;压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压电效应原理,固态压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应用:应用电阻式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容要点:2.1:电位器式传感器2.2:应变式传感器2.3:压阻式传感器第三章变磁阻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自感式电感传感器、差分变压器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定义以及工作原理。
掌握:自感式电感传感器的分类、原理以及测量电路;差分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测量电路;电涡流的产生原理以及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构和测量电路。
应用:应用变磁阻式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容要点:3.1:自感式传感器3.2:差分变压器式传感器3.3:电涡流式传感器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其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应用:应用电容式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容要点:4.1: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4.2:测量电路4.3:保持电容式传感器特性稳定的方法第五章霍尔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霍尔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霍尔元件、霍尔效应的定义以及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测量电路。
霍尔式传感器的误差与补偿。
应用:应用霍尔式传感器进行被测量的测量。
容要点:5.1: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5.2:霍尔传感器的基本测量电路5.3:霍尔传感器的误差与补偿第六章压电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压电效应的定义以及产生电压的原理,压电材料的分类以及其主要特性参数。
压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部结构;压电晶体和压电瓷的区别与联系;压电式传感器的两种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应用:应用压电式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容要点:6.1:压电效应与材料6.2: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6.3: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与测量电路6.4:电压式传感器的应用第七章热电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热电偶传感器、金属热电阻传感器和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掌握: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过程、结构和特点、以及在温度测量中的具体计算方法。
应用:应用热电式传感器进行温度的测量。
容要点:7.1:热电偶传感器7.2:金属热电阻传感器7.3:热敏电阻第八章光电式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掌握:光电效应的具体分类以及各自的定义,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测量电路,光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光电器件的伏安特性、温度特性以及光谱特性。
应用:应用光电式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容要点:8.1:光电效应8.2:光电器件8.3:红外光传感器第九章光纤传感器教学要求:了解:光纤的结构和传光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掌握:光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功能型光纤传感器和非功能型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应用:应用光纤传感器进行非电量的测量。
容要点:9.1:光纤传感器基础9.2:功能型光纤传感器9.3: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9.4: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第十章测量技术基础知识教学要求: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与系统;测量的误差。
掌握: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误差的分类与发现和校正方法。
容要点:10.1:测量基础知识10.2:测量误差第十一章温度与压力测量系统教学要求:了解:温度与压力测量的方法与种类。
掌握: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传感器测温系统的定义和工作原理,掌握辐射式测温原理,了解光导纤维测温系统的测温原理。
对于压力测量部分,要求掌握应变片、压电、电阻应变片、电容式的传感器测量方法。
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进行温度与压力的测量。
容要点:11.1:金属热电阻传感器测温11.2:热敏电阻传感器测温与温度控制11.3:热电偶测温系统11.4:辐射式测温系统11.5:光导纤维测温系统11.6:应变式力值测量11.7:压电式力值测量11.8:电阻应变片式力值测量11.9:电容式力值测量11.10:霍尔式力值测量第十二章位移与速度测量系统教学要求:了解:位移测量系统和速度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
掌握:掌握电感式、电容式、霍尔式、电涡流式位移测量的工作过程,磁电式、光电式、测速发电机、电磁脉冲式、应变式、电容式速度与加速度测量系统的机构和组成。
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进行位移与速度的测量。
容要点:12.1:电感式位移测量12.2:电容式位移测量12.3:霍尔式位移测量12.4:磁电感应式速度测量12.5:光电式转速计12.6:测速发电机12.7:电磁脉冲式转速计12.8:应变片式加速度计12.9:压电式加速度计12.10:电容式加速度计第十三章物位与流量测量系统教学要求:了解:物位测量和流量测量的基本方法。
掌握:浮力式液位计、静压式物位测量、电容式物位测量、超声式物位测量;流量概述和测量方法、差压式流量计。
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的传感器进行物位与流量的测量。
容要点:12.1:浮力式液位计12.2:静压式物位测量12.3:电容式物位测量12.4:超声式物位测量12.5:流量概述和测量方法12.6:差压式流量计12.7:容积式流量计12.8:速度式流量计12.9:振动式流量计12.10:电磁流量计12.11:质量流量计12.12:光纤传感器测量流量6. 编制说明本大纲由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吕国皎耿玉茹编写。
吕国皎耿玉茹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2009-8-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乐挺编著,高等教育,2005年),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工科电子类及相关专业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
它综合了物理学、微电子学、化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微细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其课程特点集中体现了知识的密集性、容的离散性、传感器品种的庞杂性、功能的智能性、工艺的复杂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其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检测系统与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非电量参数的检测方法、检测系统中常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信号转换电路等。
其基本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息采集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工业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包括传感器基本概念、电阻式传感器、变磁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以及各种非电量的测量系统等容。
通过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检测装置的基本特性,误差理论知识的介绍,学会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方法。
通过应变式传感器、电容传式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其他形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以及相关测量电路的介绍,学会非电量检测技术及相关检测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容分析第一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本章学习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
要求掌握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作用,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容了解传感器以及测量系统的概念;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和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2)应掌握的容传感器的组成与作用,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其主要指标,灵敏度、线性度等衡量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以及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其主要指标。
(2)难点本章的难点就在于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其主要指标,灵敏度、线性度等衡量传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定义是什么?(2)传感器静态特性有哪些技术指标?(3)传感器动态特性有哪几种研究方法?各有哪些技术指标?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本章学习电阻式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应用。
要求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测量电路、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补偿方法和用途。
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容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其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
(2)应掌握的容电位器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输出特性;应变片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特性、测量电路、温度补偿;压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压电效应原理,固态压阻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电位器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和压阻式传感其的基本定义和工作原理。
各种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测量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