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_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_三_问题_重点与建议(2009)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科技创新更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1. 农业科技人才短缺: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巨大挑战。

2. 技术转化难: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许多科研成果无法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3.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比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低,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解决对策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引进和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

2.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成果向农业生产实际转化,鼓励企业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3.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

4. 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搭建更多的产学研合作评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市场和农田的转化速度。

5. 提升农民科技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让农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中。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解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懈的奋斗和不断的努力,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分析和全面论述,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变化的调查报告调查者:郝海苓调查时间:2012-1-14 至2010-2-4调查对象:谭坊镇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这三十年里,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各项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较大的成就。

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寒假期间我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在网上大面积搜索信息与相关资料,二是自己认真观察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分别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社会调查。

以下就是我们所完成的调查报告。

“抓住农村改革开放,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

”而这三十年来,农村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令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家乡实地调查的时候,我们对这些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一排排整齐的农村小区,一条条宽敞的马路,房前有路,屋后有院,整个就是现代化的别墅区。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在其中一片住宅区的50个人发送了调查问卷,并努力的搜索相关资料及进行总结。

一.农村住房条件有了现实性的巨大变化。

在三十年以前,只有八户人家住的是简易的木质楼房,其余的人家都是平房甚至是茅草屋,在之后的十多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才慢慢盖起了楼房,而现在这50户人家全部由于旧房拆迁而住进了现在的农村小区。

在我们采访的人中,有一位高龄九十的老人激动地告诉我们:“没想到世代土房子,石桌子,篱笆墙,到今天居然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感谢共产党啊!”是的,在我们眼前的都是统一建造的三层别墅式住房,房子很漂亮,比有些城市的房子还好。

而且村民们现在拥有的家用电器设备是以前的好几倍,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个村有几部电视机已经是很不错了,而现在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也都是家庭必备,30%的村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房顶上还能看到每家都安装了太阳能,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是不得不让人惊叹。

农村改革30年回顾和当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改革30年回顾和当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类农民合作组织 , 是破 解这一难题的又一制度创新问题。 3 农村金融制度的缺失 , 、 导致农村和农业持续失血 , 民 农
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的政策措施 , 在得到实践检验后不断地 给予巩固和完善。比如 , 关系农民最基本、 最直接的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 , 在一轮承包到期后 , 时进行了二轮延包 , 及 并完善
主角 , 除满足点小额信贷外 , 根本无法支持农民在新品种、 新
产业的开发和创业。不仅如此 , 从事农产品) - 的企业融资 JF D
向。又如 , 对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 , 开展统一的技术服务 、 市 也是困难重重 , 这是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难 以做大做强最
场经营的各类合作组织 , 国家在加以正确引导后 , 时颁布 及
化, 市场主体的自由平等流动 的矛盾又凸显出来。随着 经济的发展 , 尤其是九十年代的通胀 , 使农民的生活成 本逐渐高起来。与此同时, 因农业的连年增产 , 不少农 产品出现阶段性饱和 , 价格持续下跌 , 农民从事农业的
效 益 急 剧 下滑 , 民逐 步 陷入 “ 农 有饭 吃 、 钱 花 “的境 没
过去 三十 年改革 发展 历程 进行深 刻思 考 、 学总 结 , 出科 学规律 , 划 未来 打算 。 科 找 谋
农村改革 年 回顾
和当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及对策建议
口 罗 青平
民最迫切的愿望。中央又一次尊重农民的愿望, 逐步打


农 村 改革 三 十 年 的 几 个 特 点
跃 的新 局 面。 3 为农 民 “ 、 松绑 ” 。随着 农业 市场化 进程 的不 断深
农民的发明 , 得到中央肯定后 , 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乡镇 企业是农 民的创造 , 得到政策允许后 , 开辟 了有中国特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研究员王东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and Modern TimesMember of The CAE LU LiangshuProfessor WANG Dongya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 pment course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ST)in China.s re-cent modern times was reviewed,the main achievements o f AST in China was elaborat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ro gress o f AS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50ye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 o f the develo 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in21st century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sticking to the leadership o f the com munist p arty and walking through socialistic path,did China end up the bitter history o f being poor&weak,and realize the most intensive and pro found social revolution in China.s his-tory which make Chinese people can manage their fates by themselves.China has finished the shiftfrom the sub-sistence stage to the comparatively well o ff stage,and realized the2-step strategic targets for China.s mo dern-ization in advance.One o 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successes was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o f China.s AS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In21st cen-tury,China.s agriculture will take even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last20years since China im plementedthe re form and o pen policy,because the modernization o f agriculture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formidable task in the course o f modern construction in China.It is no doubt that in21st century,the unconventional develo pment o f science&technology will play a crucial role for China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 f agriculture.Key words:recent modern times,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 f agriculture前言百年历史表明,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尽半个世纪的停滞、落后,又仅用半个世纪时间由衰弱实现强盛,许多方面还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009年国考《申论》解析

2009年国考《申论》解析

2009年国考《申论》解析材料解读一、材料基本内容2009年的材料是多主题的复合式材料,这一点不同于往年常见的单线索材料。

给定材料所反映的特定事实一个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产业优化升级问题),一个是农业生产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

材料1、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农村土地自由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材料2、广东产业结构有硬伤及调整的策略。

材料3、林老板不愿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心理。

材料4、徐老板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所取得的成绩,但也面临高级技工缺失的发展弊端。

材料5、“东莞模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新时期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了。

材料6、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上的不断革新。

材料7、中国粮油企业受到外资企业的挤压。

材料8、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材料9、我国的粮食粮食安全问题材料10、粮食成为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工具,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诸多问题。

材料11、网民提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是提高粮价。

二、材料结构总——材料1统领全文,点明考察主题,指出考察的两个特定事实。

分——产业结构调整:2、3、4、5、6分——农业生产问题(粮食问题):7、8、9、10、11真题解析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

请概述“给定材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解析该题是一道概括题,主要是阐发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此题的难度在于要把材料的全部内容读完才能概括出来。

考察的是考生的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

首先要求能够明确区分并准确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两大问题,即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生产两大问题。

然后再分别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

参考答案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第一,缺乏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集团。

第二,产业结构有硬伤,存在“两头在外、中间加工”的产业模式。

第三,存在低端化生产,高端产品及高科技企业缺乏。

论未来3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战略

论未来3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战略

论未来30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战略陈玉荣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实力的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成果向农业领域的迅速渗透与转移,开始形成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技术产业。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农业对科技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一、我国农业发展动力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实状态是:主要粮食作物实际单产仅为品种区试产量的一半左右,农业新品种的产量潜力依然很大;我国耕地中低产田比例占到三分之二,通过改良耕地质量提高单产的空间还很大;气候变化带来农业生物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农作物平均每年因灾损失率为12.9%,通过灾害防控可以挽回的损失还很多;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整体水平还很低,利用农机农艺融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还很大。

因此,未来30年,我国农业发展主要受到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双重”影响。

内部动力包括:1农业基本职能的驱动,给粮食及农产品的生产带来很大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品种光合潜能的利用空间大、土地利用的空间大、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应用的领域广、农艺与农机结合效率提升的幅度高;2农业功能拓展的驱动,使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一、二、三产业综合性和多功能化拓展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主要体现在农业转型升级的效益提升快,农业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链条长、相互依赖度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及解决方法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及解决方法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及解决方法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无数大小城镇兴起,特别是东部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蓬勃发展,亿万中国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走向城市,走上打工之路。

中国发生了一个大变革,跟着这个大变革发生的是,城市问题、农村问题、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大量农村人口涌出农村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呈现时期性空虚,这就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与老人的生活恶化问题。

伴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致命性的限制。

城镇化建设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的土地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上,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不断迈进,农村市场却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中国的农村市场基本上停留在古代的草市阶段,可以预见中国农村市场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总之,中国的农村问题首先要从土地入手,尔后才能建立起市场的健全机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适合现阶段农村发展的需要,这种市场经济下的自然经济只能短时间发挥作用,随之便会成为市场再扩大的致命敌手。

必须开放农村土地市场,允许农村土地自由买卖,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农村问题,激活农村竞争体系,提高农村市场的活力。

可以预见,最初吞并土地的危害虽很大,但有可能只不过是暂时的危害,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自由而公平的环境是保证市场调节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

在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土地是通过继承或分割,使它们不断被拆小,以家庭为单位的劳作又使得农村人口数量得不到控制,劳动力的多少是一个家庭贫富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使重男轻女观念和多子女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随着城镇对劳动力的需要,加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产出远远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大量农民走进城市。

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向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结果,但中国不是,中国的农村人口是基于农村落后制度的限制被迫走向城市的,虽然短时期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从长期来讲,工业的发展是必须依赖发达的农业和农业市场的,中国农业的现状必然阻碍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发展变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序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决策和科技发展方针指引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为解决我国农产品供应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从1979~200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认的农业类科技成果5万多项,获国家和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9485项,其中国家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2008项。

【摘要】本文概括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一些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决策和科技发展方针指引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试验研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业科研机构快速发展,产生了不少新兴的学科领域。

随着对外开放的方针的实施,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农业科技工作走向了世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外先进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使我国农业科技管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管理制度,并实现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十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不少成就,许多产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科技。

【调查过程】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来获得调查的信息。

【基本情况与分析】一、农业科技的事业发展【1】(一)农业科研机构发展,新兴学科领域不断涌现。

据2006年统计,全国地(市)以的农业科研机构1347个,比1979年的513个,增加了2.6倍。

按行业划分,其中:农业666个,占49.4%;林业241个,占17.9%;畜牧业112个,占8.3%;渔业121个,占9.0%;农垦45个,占3.3%;农机化162个,占12.0%。

按层次划分,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76个,省级科研机构514个,地(市)级科研机构791个,初步形成了全国三级农业科研体制。

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看中国农业投资机会

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看中国农业投资机会

三、农业 、农 村 经济 结构调 整取 得新 的成就
l 、农林牧渔业结构 不断优化 。从农 、林 、牧、渔业 占农
盖率和优质化水 平明显提高 。据农业部统计 ,2 0 06年我 国水 业总产 值的比重看 ,农业比重不断减少 ,林业 、畜牧业 、渔 稻 、小 麦 、玉米 、大豆 四大粮食 品种优质率分 别达到 6 % 、 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0 9 0 7年 ,农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5%、4 %和 6 %, “ 5 2 6 双低 ”油菜籽 的种 植面积 占到 7 %以 在农 业 总 产 值 ( 合 农 林牧 渔 服 务 业) 中的 比重 分别 为 5 不

二、农业 生产条件 大 幅改观
l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全国农机总动力 由 17 9 8年的 1 5 1 0万 千瓦增 加 到 2 0 7 O 7年 的 7 5 0万 千瓦 , 69

农 业 生产 快 速发展 , 主要 农 产 品供 求 呈现
新 格 局
5倍 。大 中型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等分别从 17 9 8年 1 、粮食等主要农 产品产 量以及人 均 占有量 均大幅度 增 增长了 5
上 ,畜禽、水产 、果莱等鲜活农产品的优质率也有很大提高 , 5 3 2 %、4 %、3 2 0 4 %、9 %,与 17 . s 9 8年相比 ,农 业所 占比重
无公害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迅速。 以后 ,我国粮食 等主要农产 品供求 由长期短缺转变为 “ 总量 下降了 2 .个 百分 点 ,林 业 、畜牧 业和 渔业则 分别上 升 了 7 7 3 、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上世纪 9 年 代后期 0 、12 。 . 9 和 9个百分点 。 6 .
l 业 发展 ) 农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作者:****关键词:改革开放, 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 中国, 思考一、30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八大成就”中国的改革是发端于农村,可以说农村的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过去30年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首先我们大家可以一块来回顾一下,这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第一个成就就是建立了适合我们中国国情,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农村经济体制。

这一方面有三个重大的改革,第一个改革就是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第二个方面,全面放开搞活了农产品(14.55,0.51,3.63%,吧)的购销,农民就有了一个市场自由交易权。

第三个方面,改革了过去单一的集体所有制结构,赋予了农民财产的支配权。

这三项改革是在经营体制方面农村最重大的三项改革。

第二个成就就是中国农产品的供给告别了长期的短缺,农村经济结构也不断的优化。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粮食生产由7000亿上到10000亿四个台阶只用了18年的时间。

另外,农业结构多元化,食物供应多样化,中国人民的营养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发展农业已经转变到立足于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比如说我们现在进口的所有农林产品如果换算成耕地面积的话,相当于我们在国外使用了5亿多亩耕地,当然中国也有大量的农产品、食品出口,也为世界食品安全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值得关注的另外一个成就是中国的乡镇企业,虽然现在很多地方不叫这个名字了,但是我们应该肯定,乡镇企业的崛起增强了农村经济总体的实力,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个成就就是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现在已经超过40%,农业劳动力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份额已经降到40%以下。

30年前农民种一亩地可以用30多个工日,现在种一亩地不到9个工日,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1包宗顺内容提要:该文重点回顾了中国30年农村改革取得的四个方面重大突破、成就及目前面临的新问题。

在四大突破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均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

而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二项重大政策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学者们长期的鼓与呼密不可分。

作者认为,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村改革当务之急,文中对推进上述改革的意义、目标等做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农村改革成就发展制约未来展望一、30年农村改革的重大突破与成效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历程,我国改革开放最初从农村改革中取得重大突破。

农村改革初战告捷,增强了改革决策者的信心,鼓舞了改革实践者斗志,从而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辉煌的一页。

概括起来说,我国三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向全国。

家庭联产承包制克服了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大呼隆,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的制度弊端,更为重要的是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种植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是自食还是销售?卖给谁?……,等等,旧体制下都得听上级的指令行事,不得违背。

而在新体制下所有这一切全都完全由农民自己做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极大丰富。

中国彻底告别食品短缺时1本文发表于《现代经济探讨》2008-12。

代。

广大农民也顺利实现从贫穷向温饱阶段的过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改革的深入、社会条件的变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

如: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日益老化与荒废;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太低与规模不经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缺失;农民增产不增收;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中青年劳力不足而导致土地抛荒、弃耕,……。

农业农村改革30年

农业农村改革30年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农业又好又快发提供了稳定支撑30年业,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一大批农林动植物新品种、优质高种养殖技术、农业资源高效与环境保护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等的应用,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增加增加农民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科研条件不断改善,我国农村科技的创新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并在转基因植物新品种培育、超高产农作物育种和栽培等领域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其中生物技术种植面积已达6500余万亩,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80%,为农村科技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经验。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大幅度上升,由十五初期的不足30%高到了50%左右,标志着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正逐步增大。

2.农业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加快了现代农业造传统农业的步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到农业科研的各个领域,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显著的标志。

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助育种技术、细胞克隆技术、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户j应用于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水稻、家蚕基因测序已经完成;数字农i精准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在对农业生产过程与管理、作物栽培、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生产力提高和生产方式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物代谢工程、动植物生物反应器、农业生物制造技术与精细加工技术开始在农产品加工与转化中发挥作用。

农业生物药物研制取得较大进展,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基因、DNA疫苗和载体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等新型疫苗不断研制成功,在动物用疫苗中比例逐年增加,我国科学家研制的H5Nl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禽流感重组鸡症病毒载体活疫苗、禽流感(H5亚型)-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等,为扑灭禽流感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_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_启示与挑战

改革开放30年_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_启示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S - 01
文献标识码:A
1 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
30 年来,农业科技事业蒸蒸日上,极大地增强了 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据统计,1979~2007 年,全国 各省、市、自治 区确认的农 业类科技成 果 5 万多项 , 获国家和部门奖励的科技成果 9 485 项,其中,国家 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 2 008 项。 1.1 动植物遗传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领域 建成了 国 家作物种 质 资 源 库 和 32 个 多 年 生 作 物 种 质 资 源 圃,收集保存各种作物种质资源 39 万份,位居世界第 一。培育推广各种作物新品种、新组合 2 000 余个, 使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新了 3~4 次 ,每 次 更 新 增 产 10% ~20% ,抗 性 和 品 质 得 到改进。利用中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培育出中国瘦肉 型 猪 新 品 系 、中 国 美 利 奴 细 毛 羊 新 品 种 、中 国 黑 白 花 奶牛等一批代表中国领先水平的畜禽新品种。 1.2 种植和养殖技术研究领域 建立了小麦指标化 栽 培 技 术 体 系 、水 稻 叶 龄 模 式 栽 培 技 术 体 系 ,创 新 了 与小麦、玉 米、超级稻、双 低油菜等 优良品种相 配套
汪飞杰 张应禄 董照辉 张 雨 任庆棉 贾金龙 王祖力 薛 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北京 100081)
摘 要:文章重点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研究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 和启示,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就;经验启示;任务挑战
Wang Feijie Zhang Yinglu Dong Zhaohui Zhang Yu Ren Qingmian Jia Jinlong Wang Zuli Xue Li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1970年以后,走后门兴起,选拔优秀 青年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选拔成了形式。 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他们的任务是:上大学,管理大学,用毛 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学制缩短到两年到三 年。教材、教学教法都按照“教育要革命” 的思想进行了重大变动。 文革时期,高考的废除破坏了中国教 育事业的发展,耽误了一代人的前程,对 中国文明、经济、生产力与国力的发展造 成了严重的阻碍。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大学停止招生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与未来展望
教 育 专 题
昨天
1949年之前,中国各所大学招生考试 的时间是由学校决定的,并不是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招生,学生可以根据自 己的实力和时间安排去不同的大学进 行多次高考。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高考制度正式设立。
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大跃进”(1990~2003年)
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一是“发展大于改革”,追求教育发展的规模、数量、 速度,呈现“跨越式发展”。二是90年代中期之后,教 育逐渐走上了一条被舆论称为“教育产业化”的特殊发 展路径。在发展主义、经济主义的发展背景下,教育以 扩大规模、总量增长和提高宏观效率为主要追求。 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政府热衷于利用市场机制 扩大资源、学校通过教育活动营利创收。它被视为一种 “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或者说是一种“经济主义路 线”的教育改革。
成就
√ 2003年开始,“远程教育”这项重大工程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 中小学,丰富了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 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正式启动。中央财政投入 100亿元建设8300多所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实 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学生“留得住”的问题。 √ 2006年9月1日,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 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这一年,西部农村首先实施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 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 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 99%,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 √ 200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学生数量、特 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30年_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_三_问题_重点与建议(2009)

改革开放30年_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_三_问题_重点与建议(2009)

7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剖析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科技工作在工作理念、规律把握、地位与作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与亿万农民迫切的科技需求相比,农业科技服务供给能力仍然不足;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相比,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系统回顾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历程,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对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问题。

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农业科技依然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急需在农业科技体制深化改革中尽快将农业科技工作的定位调整到符合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轨道上来。

如果盲目地把农业科技推向市场,必将严重动摇农业发展的内在支撑,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4]。

二是科技创新方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问题。

科技与经济的脱节,在于就科技论科技,农业科技创新缺乏实践基础;科研与推广的脱节,在于成果供给与技术需求的错位。

产业部门最了解生产,也最了解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

产业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必将成为科技管理的方向。

三是科技人员传统思维与激励评价机制问题。

传统的科研惯性思维和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习惯于写论文、评职称,走进实验室,远离主战场。

传统的科研惯性思维和评价体系必须改变,要引导科技人员围绕产业需求刻苦攻关,潜心研究;要大力倡导“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四是农业科技管理的宏观政策和导向问题。

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机制中忽视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专家偏好主导科技立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不同类别的科技工作缺乏分类指导的评价体系。

同时,从农业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具体作用来看,还存在源头供给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吸纳能力不强的问题。

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农业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出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每一项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兴起。

每一次新品种的推广,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腱。

当今世界,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决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问题;对策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匮乏。

中国农业科技曾长期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历来为世界科学家称道。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曾赞扬过中国的农业;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认为中国古代对有机肥的利用,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两个世纪以来,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过千千万万农业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杂交育种、土壤培肥、生物防治、高产栽培、多熟种植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和贡献率的提高,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已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科技体系,取得了一大批世人瞩目的可研成果,为13亿人民告别食物短缺历史、促进农业进入新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伴随着入世后我国在农产品领域的日趋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传统农业发展格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农业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日渐增多,农业科技所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二、我国农业科技目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相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一)创新成果供给不足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为模仿式、跟踪式研究较多,甚至还存在不少低水平重复式研究,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电子教案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电子教案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中共浏阳市委党校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农村30年改革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农村30年改革的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教学难点:农村改革的展望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方式:讲授式、多媒体演示【引言】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30年改革开放,首先发轫于农村。

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中国改革为什么会始于农村并且获得成功,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农村人口多,农民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吃饭问题,改革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吃饭问题,所以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且获得成功。

一、农村巨变的历史脉络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农村改革启动,农民的自发改革转向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大型改革;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农村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充满了曲折;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走出曲折历程的中国农村改革开始进入新阶段。

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黄金十年出现的关键词是“家庭联产承包”、“万元户”、“乡镇企业”;曲折十五年诞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民工潮”;历史跨越五年的关键词主要有“税费改革”和“新农村建设”。

(一)黄金十年(1978-1988)第一个黄金十年相对纯粹,是中国农民心情愉快的年头,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的元月,中央都发出了惠农的“一号文件”。

关键词讲解:——家庭联产承包: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由于符合亿万农民的意愿,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实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不仅使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崛起,率先突破了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路子;率先突破了城乡壁垒的束缚,走出了一条国际与集体共同投资、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率先突破了“等、要、靠”的陈腐观念的束缚,走出了一条敢想、敢干、敢闯的致富新路子。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历程、经验和前景展望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历程、经验和前景展望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历程、经验和前景展望孔祥智涂圣伟史冰清[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认为30年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就是尊重农民意愿、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选择好推进改革的形式。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项政策的实施要以符合新阶段的要求为标准。

[作者简介]孔祥智(1963—),山东郯城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农业政策分析、农村合作经济。

涂圣伟(1982—),湖北洪湖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钟真(1984-),男,浙江桐乡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史冰清(1983—),江苏徐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农村改革家庭经营联产承包制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闸门。

此后30年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经曲折,波澜壮阔,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目前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为国民经济起飞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文拟对农村改革30年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改革经验,并对下一步改革进行展望。

一、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农村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1978—1984年,1985—1991年,1992—1997年,1998年至今。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每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绩效,并尽可能梳理出政策变迁的路径。

(一)1978—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进和农村微观经营主体的重构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

1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力25条措施,总的指导思想是对农业和农民放权。

加上当时总的精神是解决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安徽省,然后是甘肃、贵州、四川、内蒙等地纷纷以隐蔽或半公开的形式突破了“不许包产到户”的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剖析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科技工作在工作理念、规律把握、地位与作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任务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仍然偏低;与亿万农民迫切的科技需求相比,农业科技服务供给能力仍然不足;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相比,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

系统回顾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历程,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对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问题。

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农业科技依然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急需在农业科技体制深化改革中尽快将农业科技工作的定位调整到符合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轨道上来。

如果盲目地把农业科技推向市场,必将严重动摇农业发展的内在支撑,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4]。

二是科技创新方向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问题。

科技与经济的脱节,在于就科技论科技,农业科技创新缺乏实践基础;科研与推广的脱节,在于成果供给与技术需求的错位。

产业部门最了解生产,也最了解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需求。

产业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必将成为科技管理的方向。

三是科技人员传统思维与激励评价机制问题。

传统的科研惯性思维和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习惯于写论文、评职称,走进实验室,远离主战场。

传统的科研惯性思维和评价体系必须改变,要引导科技人员围绕产业需求刻苦攻关,潜心研究;要大力倡导“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四是农业科技管理的宏观政策和导向问题。

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机制中忽视自下而上的信息通道,专家偏好主导科技立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不同类别的科技工作缺乏分类指导的评价体系。

同时,从农业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具体作用来看,还存在源头供给不足、转化水平不高、吸纳能力不强的问题。

一是科技成果供给能力不足。

总体上看,农业科技“跟踪式”、“模仿式”或“转化式”研究比较多,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成果不足,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不够。

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养殖业、加工业等重点领域技术成果严重缺乏;提高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

二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很多成果不能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农业科技人文章编号:1001-8611(2009)03-0001-03·专家论坛·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回顾与展望(三)———问题、重点与建议张宪法(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25)摘要:3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文章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国家对科技规律以及科技与经济相互关系认识的演进与深化,总结和探讨了30年改革历程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迪,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科技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农业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科技;规律认识;主要成就;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9-02-11作者简介:张宪法(1974-),男,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

第28卷第3期2009年6月农业科技管理M 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8,No.3Jun ,2009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战略型、领军式农业科学家还不多。

直接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的实用型专家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不强。

在人才成长导向与评价方面,有过于强调论文、评奖的倾向,不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5-7]。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稳定支持、持续增加的经费投入与整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高层次的领军人才比较缺乏,农业科技促进产业发展的综合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但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体制机制尚存在很多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

一是宏观协调不够。

农业科技管理还存在互相脱节,科技决策和项目管理职能不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农业科技发展重大政策问题的有效统筹及战略协同,难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链,降低了创新效率,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科研、教育、推广之间的衔接与互动不够。

科研体系中许多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还没有得到持续稳定的支持;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教育体系的学科建设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受体制机制影响,三个体系相对独立运行,相互衔接不紧,造成上游供血不足,下游回流不畅。

三是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研究任务主要来源于学科内部,而不是来源于产业,科研与生产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忽视农业科研工作的公益性和长期性特点,导致短期行为较为突出;强调竞争,弱化协作,导致“大人物越来越富,小人物越来越穷”,投资效益递减;大联合、大协作的环境和氛围缺乏,很难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

8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方向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也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是,也要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农民依然是最需要关心和支持的群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任重道远。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日益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明显增加。

中央强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先要把农业稳住,要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正呈现出新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产品供给已由单纯追求总量转变为总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并重[4];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一体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

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淡水资源紧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依靠增加面积来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依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来提高产量,既面临报酬递减的制约又受到保护环境的限制。

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最根本的、最大的潜力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确保供给,促进增收,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我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和组织形式,对科技的需求、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方式等具有鲜明的产业特点,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产业条件和体制环境、所肩负的任务和服务对象等具有显著的国情特色。

一是要巩固和发展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

遵循农业科技的发展规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的界限,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联合与协作,高效共享科技资源,努力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凝聚在一起,推动形成农业科技强大合力。

二是要健全和完善产业需求导向的农业科技发展机制。

把握农业科技的产业特点,坚持以生产实际需求作为农业技术开发的主要立项依据,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农业科技的基本评价导向,切实做到课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生产,形成需求与研究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建立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相促进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效率。

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使所有创新环节都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工作,所有创新成果都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贴近实际、服务农民的农业科技进步中坚力量。

9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9.1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针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科技的强烈需求,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多样性为目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技术的突破并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新一代动植物第28卷农业科技管理·2·超级种、优质种和特色种。

启动实施转基因重大专项,克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应用价值的基因,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的动植物新品种。

继续探索航天育种新途径,加快品种筛选和育种材料创新。

进一步强化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8]。

9.2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保障优质农产品高效安全生产,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标准化种养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有效提高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和标准化种养水平,切实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从投入品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重点研究动植物高效健康种养技术、生物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与监控技术,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前景的基因工程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等高效安全农业生物制剂[9]。

9.3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质量效益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增效技术,拓展农业功能,加快构建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产业技术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

重点研究农产品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医药中间体、新型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新型农产品加工品,开发农产品产后减损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新型保鲜、储运、加工技术及设备的自主开发,不断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9.4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研究源头控制、过程治理以及末端资源化治理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核心技术,农业环境化学污染物生物降解和修复技术,资源高效和综合利用技术,推进生物质能源、有机肥、秸秆养畜和食用菌等产业的发展。

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生物质能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建设,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0几点建议10.1完善科技管理政策,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和体制在宏观管理上,确立行业主管部门对科技创新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的主导地位,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集成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跨学科、跨地区联合攻关,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促进研究成果的积累和重大技术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