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精选】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
17-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第二学段试卷注意:本试卷共6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已知春秋时秦晋可以世为婚姻(故世代联姻称为“秦晋之好”,而鲁晋不能通婚。
而管国是姬叔鲜(周武王弟)的封国。
根据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可以与管国通婚的封国是()A.鲁国 B.晋国 C.燕国 D.宋国2.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
”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3.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西方古代政治体制不同B.中西方古代政治相互交流甚少C.中国古代政治与神权无关D.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是君权至上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C.设立中外朝制度D.废除丞相制度5.若要对北方突厥政权兴兵讨伐,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6.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秦朝B.西周 C.西汉 D.宋代7. 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
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8. 清朝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高一第二次段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040人,他特别指出:“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
”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
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 A.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B.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C.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D.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2、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
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
”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A.反对直接民主B.反对民主制度C.主张集权政治D.否定公民权利3、“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4、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5、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
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6、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
【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20xx年12月17日上午10:10—11:40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3.《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4.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5.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精选】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21.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种制度叫做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嫡长子继承制22.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2009年5月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哪一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A.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B.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C.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23. 秦始皇时期,在山东设置了琅琊郡,琅琊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皇帝任命C. 地方推荐D. 考试选拔24.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2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6.某兴趣小组拟写一篇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论文,下列历史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西汉郡国并行制的利弊》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7.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推荐学习]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揭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学段考试2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4.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
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6.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7.《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共28题;共100分)1. (2分) (2020高一上·宣化月考) 《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B .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C .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 .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2. (2分) (2019高一上·宜丰月考)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 . 分封制B . 王位世袭制C . 郡县制度D . 中央集权制3. (2分) (2018高三上·浙江模拟) 北宋宰相出缺时,皇帝经常让某类官员代宰相之职.北宋宰相经常空缺,该类官员往往成为北宋亊实上的宰相。
该类官员最有可能是()A . 枢密使B . 参知政事C . 刺史D . 三司使4.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A . 打击贵族B . 注重门第C . 官位世袭D . 层层推荐5. (2分) (2016高一上·蚌埠期中)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B . 都有利于国家统一C .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D . 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6. (2分) (2019高一上·翁牛特旗期中) 《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2015年12月17日上午10:10—11:40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3.《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4.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5.自秦汉至宋元,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6.“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下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A. 功臣封国B. 姬姓封国C. 商族后裔的封国D.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姬姓封国,故B项正确。
功臣封国不是王族,故A项排除。
商族后裔也不是王族,故C 项排除。
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也不是姬姓封国,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近些年来,中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重修家谱的热潮,学术界也出现了研究家谱的热潮。
下列制度中与家谱密切相关的是A. 井田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家谱体现的是血缘宗族关系,属于宗法制的影响,故B正确;A属于土地制度;C和D属于地方制度。
3. 《隆平集·取士》记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
”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A. 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B. 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D. 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科举制度,按照分科考试方法进行,故D正确;A属于军功爵制度;B属于察举制度;C属于九品中正制。
4.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
创立行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所以答案选D。
5.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A . 宗法制B . 分封制C . 礼乐制D . 郡县制2.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 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B . 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C . 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D . 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3. 北宋节度使在权力方面比唐朝小,但职衔更高、待遇更丰厚,如宰相带节度使职衔者与地方节度使的俸禄明显高于不带节度使职衔的宰执。
节度使作为荣誉被赏赐给宗室、元老旧臣,也被授予给那些在边疆重地手握重兵积极维护北宋王朝统治的将领。
据此可知,北宋节度使的设置A . 保障了边疆的安全B . 利于提高中央权威C . 位高权重威胁中央D . 利于巩固北宋统治4.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分科取士:“前代选用,省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端……是以置州府之权归于吏部。
”这评价认为科举制()A . 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B . 是对汉代察举制的否定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5. 明成祖规定:“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任事”。
藩王不得私自与朝官见面,未经宜召不得入京。
这一规定A . 鉴于元代灭亡的教训B . 重建规范的分封制度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6. 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A . 颁布“推恩令”B . 实行行省制度C . 废除宰相制度D . 派文官任知州7. 明朝初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废除了()A . 科举制B . 察举制C . 监察制度D . 丞相制度8. 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
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doc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一、单选题(36题,54分)1.据记载,春秋战国之际有了尧舜禅让的故事,战国后期出现了三皇的传说,司马迁等众多史家努力融合三皇五帝的华夏神话,构建了一个血缘世代传承、政治谱系递传的体系。
这一做法( )A.为维护宗法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有利于增进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C.反映了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形成D.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2.《吕氏春秋》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的必要性B.郡县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3.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培养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
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去表演,而是要懂得音乐的使用和乐队、歌舞队的编制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说明周代乐舞( ) A.适应官僚政治发展的需要B.因为规定严格而日趋僵化C.注重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D.促进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4.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5.从秦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任命)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
据此可知,这一传统( )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6.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7.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
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阆中中学校2015年秋高2015级第二学段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4分)1.西周宗法制下,维系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D.财产关系2.阆中市学道街“寻根堂”有云:“同祖同宗同心同德,一本一脉一姓一家”。
该内容与下列哪种制度关系最为密切:()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3.阆中市某景区有对联写道:“凭卷录优不问寒门世族,出类拔萃试看将相白衣”。
该对联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下图是阆中市某地所立石碑,该石碑所反映的内容与下列哪一事件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左图中的文字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军部旧址A.国民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C.八路军战斗在长城内外D.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5.“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被称为()A.兵部B.内阁C.军机处D.门下省6.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某某革命7.下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林则徐禁烟》《邓世昌血战黄海》A.列强侵略B.民族抗争C.近代探索D.民族崛起8.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A.《某某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9.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该条约是() A.《某某条约》 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 郡县制B. 分封制C. 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材料中“现代化”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享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A.军功爵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5.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西汉郡国制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宋朝设参知政事④元朝实施行省制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地方分权经常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有()①秦朝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推恩王侯子弟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7.“……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朝•房玄龄)疏奏,优诏答之。
“一代之美制”是统治者推行的A.科举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征辟制8.“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
”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A. 皇帝的侍从顾问B. 主持朝政大事C. 替皇帝批答奏章D. 管理六部官员9.“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公民”指的是雅典城邦中的()A.妇女B.奴隶C.外邦人D.成年男性公民10.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保护私有财产B.限制贵族权力C.维护平民利益D.扩大统治基础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形成D.1832年议会改革12、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
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
”为此,他可采取的措施是()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D.交给最高法院裁决13.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是A.“光荣革命”的胜利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议会改革的进行14.“均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A.三权分立制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C.国会两院制D.联邦制15.某校高一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
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 ) A.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B.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16.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B.共和政体的确立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17.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A.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B.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C.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D.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18.近代法国政局动荡,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
这反映了()A.法国专制王朝力量的强大B.法国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C.法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D.法国民主进程历经曲折19.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
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20.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镜头是()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码头上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21.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经济损失22.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
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
”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战发生于1884年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3.“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4.钱穆先生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提出《资政新篇》25.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的说法的是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④体现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27.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29.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这样记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A.武汉会战B. 太原会战C. 淞沪会战D. 徐州会战30.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是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为永恒,其寓意()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二、材料阅读(共3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计40分。
)31.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7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化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
……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
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特点。
(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政体,并分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中体现的原则。
(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4分)33.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
”材料二读图 : 遵义材料三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
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