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合集下载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 专业”《 ,辞海》的表述为: “ 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
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 。有学者从广义、 狭义和 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
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 狭义的专业, 主要指某些特
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 大多 就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 所谓特指的专业, 即高等学校中的专 业,即是高等学校根据科学的发展与学科的分类和社会职业
本文所讨论的学科指的是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 专门 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有时, 我们用“ 学科知识” 术语来称呼知
识的门类属性 、 强调这一知识所在学科的科学归属。 学科的划分有多种方法, 例如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2个门类(哲学、 经济 学、 法学。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 学、军事学) 。而国家标准GB/T13735- 92则依据学科研究对 象、 研究特征、 研究方法 、 学科的派生来源 、 研究 目的、 目标等 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分成A自 然科学、 B农业科学、 C医 药科学、 D工程与技术科学、 B人文与社会科学五个门类, 下设 一、 三级学科进行分类, 二、 共有58个一级学科。 (二) 专业的基本内涵
摘 要: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拙性工 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共有两百多种。 二、 学科与专业的相互关系 学科和专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从它们的区别来看, 区别有三个方面: 1.学科的划分与专业的设置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学
作。 从学科和专业的基本内洒入手, 在分析学 并 科与专业关系 基
现与创新。 专业的目 标是培养人才, 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林业事业的需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对于林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针对这种情况,林业院校也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引领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一、“新工科”建设的意义“新工科”建设是教育部为加强工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顶层设计。

它要求整个工程教育从根本上实现从“应用性”向“创新性”、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从“分散知识体系”向“集成知识体系”的转变。

这项建设对于林业院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工科”建设要求教育注重实践与应用,使学生更具实际能力。

林业院校要将“新工科”理念运用到林业学科中去,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将人才培养任务与科研服务和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多与实际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其次,“新工科”建设要求教育注重创新与开放,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林业院校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创新与开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在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提高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最后,“新工科”建设要求教育注重以学生为本,瞄准国际一流人才标准。

林业院校应该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中心位置,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和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林业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如果将“新工科”理念应用到林业学科中,需要相应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学目标林业院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推动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加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并完善林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就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相关研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培养全面发展的林业人才林业涉及多个领域,如森林管理、林业经济、森林资源保护等。

因此,应该从多个维度出发,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重视实践教学林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林业实践的要素融入课程中,鼓励学生走出室内实验室,深入实际场地开展实践研究,增强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3、注重课程的国际化林学科学发展快速,国际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林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因此,高校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引进国内,不断丰富林学课程,提升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4、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是林学教育的生命线。

要依据林业发展的特点和学科需求,注重吸引优秀的林业人才,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教学质量的控制力度。

二、相关研究在林学专业建设中,有很多研究成果值得参考和借鉴,如下:1、林业生态学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杨永健等人通过林业生态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建设,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深入了解林业生态学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掌握林业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野外实习教学法的应用江建军等人通过野外实习教学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从事林业工作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在野外环境中对林业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实验室中只能获得很有限的知识,而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却可以较全面的了解和体验林业的全部。

田波等人通过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引入了国际林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使课程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高的科学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浙江林学院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浙江林学院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
J N in H u hn I G Lf ,S IF c e ,WA G H a a ,e . p l a o y u o hoo h l m tr P D 5 2 i frs y [] A e N u t n t A pi t n t o t f lrp yl ee S A -0 o t J . i ci r c n er
clrpyl otn o co ae J. Hue A r ol 0 0 0( ) hoohlcnet f rpl vs[]J bi gi C i,2 0 ,2 1 :6—8 e c . [4 1 ]姜 丽 芬 ,石 福 臣 ,王 化 田 ,等 . 绿 素计 S A 一0 叶 P D 52在 林 业 上应 用 [] 生态 学 杂 志 ,20 ,2 1 ) 5 3—14 . J. 0 5 3(2 :14 58
省部 级重点学 科 的建 设水平 是高校 办学水 平 的重 要标志 之一 。近年来 ,浙 江林学 院省 部级 重点学
科建 设取得 重大进 展 .突出反 映了学校 办学水 平和综 合实力 的显著 提升 。
罗黎 敏
rc m n ai r ie y s ho p y e r[ ] Pa t u e c ,2 0 ,1 3 :4 2—4 6 e o me d t nf c ec lr h l m t J . l t F r S i 0 5 1( ) 1 o or b u o l e n N r t 1.
点 学科 B类 。同时 ,学科 门类 构 成也 进一 步完 善 ,2 0 0 5年前 ,省级 重点 学科 中 ,农学 类 3个 ,工学 类 1 ,管理类 1 ; 目前 ,学 校拥有农 学 门类 学科 6个 ( 增纯农 学科 1 ) 个 个 新 个 ,工学 类学 科 2个 ,管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近年来,“新工科”教育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崇,林业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新工科”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之中。

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应当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教学、科研、实践等多个方面探讨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一、构建跨学科融合,强调实践与创新“新工科”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可以借鉴这一思想,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教学体系。

林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可以结合,开设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科研方面,林业院校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推动跨学科研究项目的开展,深入挖掘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

与土木工程学科合作开展城市绿地设计与生态建设的研究,或者与信息技术学科合作开发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强调实践是“新工科”教育的核心特点之一。

林业院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林业生产、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等实际工作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开设跨学科的项目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成长。

二、引入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新工科”教育倡导创新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应当引入更多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问题式学习、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是“新工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林业院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设计相关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农林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浙江林学院为例

农林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浙江林学院为例
21 0 0年 6 月 第 3期( 总第 2 期 ) 9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  ̄o i i M ngr o ee or f a n aae lg n T ̄ Cl
Ap l2 0 i r 01
No3 S m .9) .( u No2
农林学科研究 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
方式上, 现行的 研究生 教育 培养方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掌 握和 能力的 培养, 对道德修养、 而 意志力、 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方面 要求较少。 培养研究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 更要帮 助他们树
立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良 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 尤其
收 稿 日期 :0 0 0 — 4 2 1— 3 1
研 究生 解决 科研实际中遇到的 新问 一些导师缺乏高、 题; 精、
尖的科研项 目, 科研经费不足, 课题科技含量偏低 , 无法提供 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创新能力的平台;少数导师社会活动较 多, 没有精力认真指导研究生, 对研究生采取放任 自流的态 度; 我国研究生的师生比太低, 一些热门专业一个导师带十
1 农林学科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 、 选拔标准单一。一直 以来, 我国农林类专业都属冷门专业 , 生源一直不足。 虽然近 年来农林类院校有所升温, 但也仅限于少数专业。 因此, 针对 社会需求与生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农林类研究生的录取分数 普遍偏低, 甚至有些学校通过破格录取来满足需求。在研究 生选拔制度上 , 主要以初试成绩是否上线来决定是否录取学
教学的 简单延续, 一些课程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 内容与本 科内 容大同小异; 同时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 各个课程之 间缺少联系, 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4导师队 、 伍参差不齐。 在扩大研究生导师队 伍的同时, 导师素质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导师知识老化, 外语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以及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林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构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林学专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需要深入探讨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所在,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促进林学专业的发展与壮大。

1.2 研究意义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林业教育的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培养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林学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可以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林业人才。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探讨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关键要素、实施策略和评估方法,可以为林业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林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共同发展,推动林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助力我国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当前林学专业在高校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较于其他专业,林学专业在一些高校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相对较低,导致招生人数逐渐减少。

需要针对林学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林学专业的培养模式还需不断优化。

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引入更多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

也需要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林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林学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进行课程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浙江林学院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浙江林学院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 专业 ; 专业结构 ; 专业 内涵 ; 资源配置 摘 要: 高等教育发展 已从规模扩张 转移到教 育质量提高 上来 , 如何提 高高等教 育教 育质量 , 专业建 设是
其 中的一个关键 。从专业结构 、 专业 内涵 、 资源 配置 、 实践教 学 、 监控机制 等方面介 绍我校 专业建 设 的一些做
优化 资源配置, 使有限的教育资源 , 发挥最大的效益。 因此 , 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学科专业 , 以利于形成高校主
动适应社会变革的 自我发展 、 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
创造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环境 , 使不 同学科、 同专 不
业的教师、 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为此 , 必须建立和完
制, 提高办学效益。适时调整专业结 构, 调整和优化现

丰富专 业 内涵
第一, 整合教学 内容和优化课程体 系。整合教学
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 法, 使考核考试的方法和结果 能客观地 、 确切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是提高师资
队伍 的综合素质。 二、 优化专业发展中的资源配置 在优化专业 结构的实践 中, 要注意人才培养的整
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 , 是专业结构 调整和人才培养模
提倡课程设 置厚基础、 综合化 , 力求 课程整体 结构优
化, 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 , 促进学生创新 能力
收稿 日期 :0 5一l 一2 20 l l
作者简介: 刘当远(97 , 16一)河南信阳人, 讲师 。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2卷 l
第1 期
Junl f n a iac o rao nnFnn e& E o o c i ri Yu c nmi Unv sy s et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思考——以浙江林学院图书馆的实践为例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思考——以浙江林学院图书馆的实践为例
31 以 读 者 需 求 为 导 向 , 拓 采 访 信 息 渠 道 , 高 . 开 提 文 献 采 购 质 量
2 网络环 境对 高 校 图 书 馆 文献 资 源 保 障体 系建 设
的影响
21 文 献 资 源 呈 多元 化 展 ,文 献 资 源载 体种 类 由过 去单 一 的纸 质 文献 向多元 化方 向发 展 ,形 成 了 纸 质文 献 、 微文 献 、 像 文 献 、 缩 声 电子 文 献 以及 网 上
22 文 献 资 源 共 享 化 已成 趋 势 .
学科 建设 是 高校 的一 项综 合 、 远 、 长 事关 全 局发 展 的 基 础性 T作 ,是 学 校建设 的生命 线 。学 科 建设 的 水 平 ,可 以影 响到 一个 学 校 的定 位和 社会 对该 校 的 评 价 .也 是 高等学 校 办学 水平 和 办学 质量 集 中体 现 的 根 本标 志 。 现代科 学技 术 发展 的角度 审 视 , 科 建 从 学 设 不是 孤立 的 .需 要其 他较 为 成熟 的保 障体 系支 撑 和 影 响 。学 科 建设 是 涉 及 高校 教 学 、 研 、 事 、 科 人 财 务 、设 备 、图 书资 料 和行政 管 理等 方 面 的一项 宏 伟 的、 复杂 的 系统工程 。 当前 学科 建设 的 诸多 因素 来 从 看 ,图书馆 对学 科 建设 起着 其他 因素不 可 替代 的作 用。 文献 资源 建设 与学科 建设 有 着密 切相 关 的联 系 , 文 献资源 是 高校开 展教 学 、 科研 T作 的物 质基 础 。 不 论 是 拓宽 专 业 E 径 , 善 课程 结 构 , 新 教 学 内容 , l 改 更 还 是加 强基 础研 究 , 推广 应 用研 究 , 建设 学 术 交流 环 境 , 定 学 科 发展 方 向、 确 目标 、 式 和 学 科 特 色 的 地 模 位 作用 . 建和 完善 学科 体 系 , 构 制定 学 科 发展 政策 以 及 师资 队伍 梯 队 的培养 等 , 需要 与之 相 适应 、 配 都 相 套, 能够 反 映学科 发展前 沿 的各 种文 献作 保 障f。可 1 】 见 ,学科 建 设 同文 献 资源建 设 相互 渗透 并 有着 密 切 的关 系 . 既体 现 了 当代 各研 究领域 的综 合性 特征 , 这 更体 现 了学 科建 设 中 的文献 资 源保 障体 系的 作用 和

关于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

关于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

关于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作者:杨金融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3年第12期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

“学科强,则大学强;学科弱,则大学弱。

”学科建设的水平已经成为评价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

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积累,农林院校大多形成了以农林相关学科为主,兼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随着“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如何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学科组织、规训学科制度、营造学科文化,如何通过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提升办学内涵质量,成为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战略任务。

本文通过对学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认知,分析制约农林院校学科发展的实际因素,探寻农林院校建设具有特色的高水平学科体系的动力机制,并就现今农林院校学科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深入理解学科建设的本质内涵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推动大学科学发展,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充分把握学科建设的趋势走向,不断提升对学科建设内涵的科学认识。

现代高等教育理论认为,学科建设已经从对单一科学领域或者知识分支的强化,发展成为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

学科建设不仅包含学科方向、队伍组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内容,还与基地平台建设、配套设施保障密切相关,各方面自成体系又互有交叉。

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而言,学科方向是引领、队伍组织是关键、人才培养是目的、科学研究是载体、基地平台是依托,需要各方面各司其职、统一运转,形成有机的整体。

对于学科建设的本质内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是学科建设内生于对未知领域的不懈追求。

在我国,学科建设已经为众多高等学校所重视,“985”、“211”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无一例外地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然而,在以各种量化数据为主要表象的学科建设模式背后,却少有对学科建设的动因缘何产生的研究。

学科是一个民族在漫长而独特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知识分类体系[1],学科的出现、分化、甚至消亡,都应源于知识体系内的冲突和演变,以及对未知领域的无尽探索。

林科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支撑林业建设

林科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支撑林业建设

林科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力支撑林业建设作者: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来源:《浙江林业》 2017年第8期近年来,浙江省林科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两美浙江”建设和“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增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抓手,在原始创新保动力、成果转化促转型、创新平台强保障、人才建设增活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现代林业发展,彰显出林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作用。

增强自主创新确保支撑动力“十二五”期间,全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88项,科研总经费1.1亿元,在林木育种与培育、生态林构建、竹子产业化、森林食品、林产品精深加工、食药用菌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共登记或鉴定科技成果84项,获科技成果奖39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0项;主持制定省级以上标准19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授权新品种6个、审(认)定良种4个;授权专利82件,其中发明专利56件。

2013年省科技厅对31家在浙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估中,浙江省林科院位居第四,其中科研产出位居第一。

2017年4月,国家林业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统计,自1985-2016年底,浙江省林科院专利公开量为209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64件,位列全国省级林业科研院所第二。

林木育种与培育技术。

系统开展了榉树、楠木、枫吞、杉木、樱花、紫薇、杜鹃等树种的全分布区优良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加快无性系种子园、强化制种子园或杂交种子园营建及快繁技术研究。

审定嵊州早樱、浙薇1号等新品种、良种6个,为开化林场、长乐林场等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及藤头园林、杭州园林等龙头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全省珍贵彩色森林发展。

生态林构建技术。

系统开展了抗性树种研究,收集桉树、木麻黄等种质资源283个,审(认)定良种2个;建立珍贵树种工厂化容器育苗及无性快繁技术体系;连续开展了浙江省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网络研究,出具省、市、县级森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报告40多份;建立森林抚育经营、珍贵彩色森林、湿地生态恢复、城市立体绿化、废弃矿山复绿等重要试验示范区(林)18个,制修订相关技术标准8项,助推了森林城市(镇)、平原绿化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一、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针对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应当结合当前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进行特色建设。

以国内外林学专业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为基础,将学科特色建设为学院的长远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根据社会需求,在保留传统林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科目,例如林业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等内容。

另外还可以设置国际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林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林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可以通过组织课程设计、实践考察、林业技能比赛等实践领域,让学生接触、了解和掌握林业生产和管理中的具体技能和操作方法。

(三)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是学科特色的重要体现。

可以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创新创业大赛、学生科技论文比赛等多种渠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交流,并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拓展。

(四)行业对接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科建设中常常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应当积极寻找与林业行业相符的企业合作伙伴,建立行业对接机制,实现学校教学实践与行业需求的衔接。

三、结束语。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林业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应该加强林业教育与其他工科的交叉融合。

传统的林业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林业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的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

我们可以将林业专业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开设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林业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现实工作中,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实践项目、实习和实地考察等形式,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应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产业创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

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虽然林业专业与人文学科看似无关,但人文素养对于一个完整的人才来说却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工科”建设中,林业院校需要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更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人才。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将是我们的重点任务。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林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体会

林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体会

林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体会
森林学是重要的生态学专业,而森林学专业教学团队是承担教学
工作的核心力量。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森林学专业教学团队已包括
教师、学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行政人员等多个分支。

其中,教师是
教学团队中的核心力量,负责设教学计划、研究课题、授课以及指导
学生的实验等;学生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实施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森林学专业实
验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而行政人员则负责及时有效地解决团队中出
现的一般行政事务。

建设和发展森林学专业教学团队,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资源,
考虑到当前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应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
加强教学能力、创新精神和知识储备,同时要求学生多元发展,增强
实践能力,结合工作实际,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完善
森林学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设施,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及质量。

从而,构建一支专业性强、实力较强、职业素养高的森林学专业
教学团队已成为共同的未来发展目标。

在建设团队的过程中,我不仅
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有了凝
聚力和共生利益,使森林学专业教学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结而言,森林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合作的积极作用,才能进一步提
高森林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

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及相关研究二、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对于具有林学专业背景的高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 人才培养:林学特色专业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还可以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1. 课程设置:在林学特色专业建设中,应当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适当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开设有关农林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相关的国际化课程。

也可以增设相关的人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教学手段:在林学特色专业的教学中,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实验教学、实地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加强与林业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师资力量:林学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可以加强与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进有相关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也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4. 实践基地:林学专业的建设还需要优质的实践基地。

可以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可以建设自己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五、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1. 课程设置问题:当前,一些学校的林学专业课程设置还不够全面,对于实践教学和国际化课程设置还有所欠缺。

对策:可以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开设更加全面的课程。

2. 教学手段问题:一些学校的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对于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培养还需要更多的改进。

对策:可以加强教师的培训,引进更多的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结语林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建设,才能够构建具有特色的林学专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推动林学专业的发展。

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几个思路建议

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几个思路建议

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几个思路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林业技术应用日益成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林业技术的应用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一些关于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思路建议,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林业技术应用科技创新是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推动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来提高林木的生长监测和森林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来培育更加适应环境的树种,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抗逆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林业技术应用水平人才是林业技术应用的核心,只有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林业技术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林业技术的应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林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高校的林业技术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来提高林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林业技术应用环境政策支持是推动林业技术应用的重要保障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来推动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可以加大对林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可以通过减少林业技术应用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林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也可以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来激励林业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林业技术应用的产业化提高林业技术应用的水平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和产学研合作,来推动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夯实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特色-2019年文档

夯实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特色-2019年文档

夯实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特色知识是力量,经济是颜面,人才是根本, 教育是关键。

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 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是学校事业发展核心。

没有一流的学科, 不可能办成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 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中心环节。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浙江林学院工商管理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师资培养,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科研、教研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愿与业界同仁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现介绍如下:、准确定位注重实践本科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阶段,是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基础, 因此我们培养目标是强化基础, 拓展个性, 突出能力, 注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 适应复杂环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方面要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创造特色,形成优势”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及网络化的趋势,以工商管理学科学为主体,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服务经济建设的和一线。

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经能力、有专长”的原则,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经营与管理人才。

实践性教学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实习、实践活动上, 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地受到实践锻炼, 做好从书本到实际、从学校到社会过渡,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面向市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校企合作为企业培训服务, 并且校企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培养师资优化梯队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及科研能力强, 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 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 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 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梯队, 工商管理专业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规划要求, 本专业积极采取措施, 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调整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层次,大量选送优秀教师外出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还有的教师被送往国外进修学习深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学科的发展状况如何,往往取决于高7-学 科带头人;  ̄Y -
而学科建设 整体水平的高低,关键靠 教师,特别是大师级 的学 只学术水平高,还要 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学风要严谨 ,特
()硕 士 点 少,且 刚 起 步 ,博 士 点 还 没 有, 发 展 研 究 生 教 者。 所 以,关键是要选好学 科带头人。学 科带头人要 全面,不 5 ( )学 科 体 系有 待 完善 ,一级 学 科 数 量 少 ,二 级 学 科 的 覆 别是要讲科学道德 ,处理 好名利关系。学 科带头人_定要有强 6
掌握学 科建 设的基 本环节,研究和解决在新形势下学科建设 中 定位是学 科建设 的首要任务。
设 ,确 实是 一 个 值得 认 真 研 究 的 问题 。 学 科 建 设 是 一 个系 统 工 学 校的发展 目标相适应。因为,学校的整体定位决定学 科建设 只 有 把 学 科 建 设 纳 入 学 校 整 体 建 设 的系 统 的 定位 ,学 科 建 设 的 定位 服 务 于 学 校 的 整 体 定 位 。 在 前 几 年 ,
()资 金 紧 张将 会 长 期 困扰 学 校 的 学 科 建 设 。 1
设。
段安排的。 学科带头人_ 般应当相对稳定, 当然也不宜长期不变。
轻人推上学科带头人 的位置 。
()杰出人才的短缺与易流动性将 长期影响学校 的学 科建 特别应 当将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能团结人、有组 织能力 的年 2 ( )高校问优 质生源竞 争的 E 3 l 趋激 烈将 会直接 影响学 科建
学 科 对 大 学 的 发展 具 有基 础 性 、全 局 性 的 影 响 ,应 把 学 方 向,是 制 定 系 列 学 科 建 设 实 施 框 架 的 根 本 依 据 。 否 则 ,学 科 科 建 设 作 为 大 学 发 展 的 核 心。 学 科 建 设 是 高 等 学 校 发展 中具 有 建 设 只 能 是 盲 目的 建 设 ,也 必 然 会 带 来 教 育 资 源 的 巨 大 浪 费 。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国 电力教育
2 0 年9 0 8 N下 总第 1 1 2 期
浙江林学院加强学科建设 的若干思考
龙春 阳
摘 要 :学科建 设是 高校 建设的核心 ,是高校 教学、科研 及社会 服 务水平的重要 基础 。本文以浙江林 学院 为例,针 对其 学科 建设的实际, 从 其面临的主要 问题 与挑 战、 目 定位 、 学科 梯 队建设 、 学术环 境 与氛 围的营造 、 强化 本科 教育基 础上 发展 研 究生教 育、 学科 体 系与布 标
中去考虑 ,协调和处理 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抓 好学 科建设 。
应 着重 关 注 以下 几个 方面 的 问题 。

学校学 科建设的 目标定位已根 据学校的整体定位以正式文件 的 紧 密围绕学 科建设的 目标定位来展开,并在此基础 上明确学 科 以增量结 构调整为辅 的原则,即在存量调 整中谋求学科专业量 三、学科建设应高度关注学科梯 队建设
挑战
要 挑 战 ,有 利 于加 强 学 科建 设 的 针对 性 ,做 到 有 的放 矢 。 1学科 建设 所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
充分认识学校 当前学 科建设所存在 的主要问题 和面临 的主 的 增 长 。
()在 部分教职 员工和学生 的思想认识上 ,还 不够 统一, 是物,而是人 。拥有 团结合作、求是创新、科学合理 的学科梯 1 不够重 视,未能形成对学科建设的强大合力。 队对学 科建设 来说是 尤为重要 的。学科建设 一旦离开了人才资 ()国家级重点学科 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 2 省级重点学 科 ( 含 源就注定要失败。因此 ,选好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与学 术带头人 ,
盖面窄,相当多的学 科方向 ( 即相 当于三级学科) 的凝 练 与 选 择 烈的竞争意识 ,有不甘落后、敢创一流的勇气。在 学科带头人
还 缺乏 或 尚未形 成 明显 的 特 色 和优 势 。
2 学科建 设 所 面临 的主 要挑 战 .
的人选上 ,除克服传统 的论资排 辈之外,还有一点 ,学科带头 人应 当是 自然形成 的,或者是 经推选产生的,而不是用行政手
省 级 重 点 扶 持 学 科 )偏 少,且 大 部 分 集 中在 与林 相 关 的学 科 上 。 搞 好 学 科 梯 队 的建 设 ,是学 科建 设 的 “ 核心 工程 ” 。
()特色学 科少,且优势不明显 。 3
()许 多学 科 的设 置 起 步 晚 ,基 础 薄 弱 。 4 育 的任 务 还 比较 艰 巨 。
局及特 色优势 学科发展 培育等角度 提 出加 强学科 建设 应 关注 的六大 问题 。
关键词 :学科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 :龙春 阳 (94 ) 1"一 ,男,湖南风凰人 ,浙江林 学院林 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7 ,主要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
( 江 临安 310) 浙 l 0 5 ;
设。 建 立 科 学 合 理 的 学 科 梯 队 结 构 ,这 是 学 科 梯 队 建 设 的 重
战略性 的基础建设 。 “抓学 科建设,必 须明确学科建设 的意义,
面 临 的新 情 况 、新 问 题 。 因此 ,在 新 的形 势 下如 何 进 行 学 科 建 程 ,涉及 的面 很
因此 ,制定出符 合本校发展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的 目标 学科建设 的目标定位应根据学 校的整体定位来确定,要与
对 学 科 建 设 来说 ,最 为 宝 贵 又 最 为 关键 的资 源 不 是 财也 不
结 合 浙 江 林 学 院学 科 建设 的实 际, 笔者 认 为加 强 学 科 建 设 形式确定了下来 。因此,浙江林 学院学科建设 的重要工作就是

学科建 设应关注当前所存在 的主要问题 与面临的主要 建 设的具体 实施框 架。同时,还要坚 持以存量结 构调整 为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