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机关事务的日益繁忙,公务用车已经成为了国家机关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然而,在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也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影响。

针对公务用车管理问题,本文将从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务用车管理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一、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不规范。

目前许多机关在公务用车的保管、维修、使用和处置方面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购置不透明。

一些地方对于公务用车的购买、使用等方面存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这使得部分公务用车的购买标准、购置依据和使用方向得不到公开。

3. 滥用公务用车。

一些地方公务人员在使用公务用车时,开销不合理、用车范围超出规定和用车时间过长,甚至用于私人活动等不当行为。

这种行为既浪费公共资源,也不符合公务用车的使用目的和规定。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制度和管理。

建立统一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明确公务用车的购置、保管、使用和处置相关规定,并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

同时,对使用公务用车的人员进行督导、考核,确保全面落实制度。

2. 实行购车标准化。

标准化购车不仅可以使得公务用车的购买标准更加透明,更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提高购买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对于部门中的特殊需求,应当在不影响购车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筛选。

3. 强化用车管理。

每种公务用车的用车时间和用车对象都应该在官方网站上内容公布,同时对用车情况、保养情况、油耗等进行严格统计。

发现公务用车不得不使用时,应当采用最优化的方案出行,减少浪费。

4. 加强监督和检查。

在公务用车管理监督和检查方面,要建立相关检查机构和人员,对公务用车的购买、使用和处置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相应有关部门,从而确保公务用车的合理使用,杜绝公车私用、贪污行为发生。

综上所述,公务用车管理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机器的高度发展,正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我们应当加强公务用车相关制度和监管,消除现存问题,为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推动公共事务健康快速发展。

浅谈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路(最终定稿)

浅谈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路(最终定稿)

浅谈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路(最终定稿)第一篇:浅谈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路浅谈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路摘要公务用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方便工作、提高效率而准备的。

然而,现行的管理制度存在许多弊端,破坏了领导在群众中的形象。

所以,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尤为迫切。

关键词公务用车制度问题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方便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出现了公务用车费用畸高、公车私用、效率低下、超标准超编制配备、驾驶员管理混乱等现象,弊端诸多。

一、现行公务用车制度的形成公务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用于工作、业务、接待等公务活动的各类汽车。

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参照了前苏联相关规定,按照干部级别和干部编制配备公车。

建国之后逐步改用吉普和小汽车。

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解放初期的供给制。

1979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1981年中央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汽车配备和用油定量包干的暂行办法》,1983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任副部长、副省长以上干部生活待遇的几项暂行规定》,对领导干部汽车配备作了相应规定。

1984年以后,对公务用车配备有所放松,各机关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竞相购买公车。

为了解决公车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质量档次逐步提高,车种车型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汽车配备标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1999年中办和国办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

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问题虽然上述制度在规范公务用车使用、降低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等级观念、攀比心理、监督乏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某单位公务用车节能减排案例
01
背景介绍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某单位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公务用车能耗。
02
节能减排措施
该单位采用了节能环保的公务用车,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同
时加强了公务用车的维护保养,确保公务用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03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该单位减少了公务用车的碳排放量,为单位树
推行公务用车共享共用模式
建立公务用车共享平台
搭建公务用车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公务用车资源,实现公务用车的跨部门共享共用。
鼓励使用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等替代出行方式
在城市出行方面,鼓励公务员使用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等替代出行方式,减少公务用车的 依赖,同时为环保出行做出贡献。
推行拼车制度
鼓励公务员之间自愿组织拼车出行,减少车辆使用和道路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公务用车维护保养费用不足, 无法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02 整改措施
建立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公务用车使用规定
明确公务用车的用途、使用时间、使用范围等,避免公车私用。
公务用车调度制度
建立公务用车调度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和用车计划进行合理调度。
公务用车使用记录制度
建立公务用车使用记录制度,记录每次使用的时间、事由、里程等 信息。
某单位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案例
背景介绍
为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提高公务 用车使用效率,某单位决定引入
信息化管理手段。
信息化管理措施
该单位引入了公务用车管理信息 系统,实现了公务用车的申请、 审批、使用、维修保养等信息的
在线管理。
实施效果
通过信息化管理,该单位公务用 车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减
少了公务用车的浪费现象。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和不足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和不足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和不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和不足公务用车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完成公务而购买和使用的车辆。

公务用车既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工具,也是政府机关形象的一面镜子。

然而,当前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公务用车数量过多、私欲滋生、管理不严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公务用车数量过多是当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过多的公务用车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也浪费了资源。

一方面,大量的用车数量直接导致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另一方面,过多的公务用车导致资源的浪费,这些用车在大部分时间里空置,成为了“大白费”。

因此,当前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需要改进,严格控制用车数量,合理规划用车需求,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私欲滋生。

一些公务人员将公务用车当成了个人利益的来源,滋生了私欲。

他们利用公务用车随意出行,甚至用公务用车进行私人活动,违反了公务用车的使用规定。

这不仅违背了公共机构使用公款的法律规定,也是对纳税人利益的侵蚀。

因此,当前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需要更加完善,建立健全用车使用审批和监督制度,严厉打击滥用公车私用行为,确保公务用车真正为公务服务。

再次,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管理不严。

一些公共机构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存在管理不严的现象。

用车审批不规范、车辆使用登记不完善、用车计划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导致了用车管理的混乱和无序,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和管理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用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用车管理制度,规范用车审批和登记流程,确保用车使用合规合法。

综上所述,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数量过多、私欲滋生、管理不严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减少公务用车数量,建立健全用车使用审批和监督制度,严厉打击滥用公车私用行为,加强对用车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公务车改革财务分析报告(3篇)

公务车改革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务车管理使用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公务车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公务车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本报告对公务车改革进行财务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公务车改革背景及目标1. 背景近年来,我国公务车数量逐年增加,使用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仅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还影响了政府形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深化公务车改革,优化公务车结构,规范公务车使用。

2. 目标公务车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1)优化公务车结构,减少公务车数量;(2)规范公务车使用,提高公务车使用效率;(3)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4)加强公务车管理,提高政府形象。

三、公务车改革财务分析1. 公务车数量及结构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公务车数量从2010年的200万辆左右增长至2019年的约300万辆。

在公务车结构方面,以中小型轿车为主,占比超过70%,其余为越野车、客车等。

2. 公务车使用效率分析公务车改革前,公务车使用效率较低,存在公车私用、超标配备、燃油消耗大等问题。

改革后,公务车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3. 公务车运行成本分析公务车运行成本主要包括购置成本、燃油成本、维修保养成本、保险成本等。

改革前,公务车运行成本较高,且存在浪费现象。

改革后,通过优化公务车结构、规范使用、加强管理等措施,公务车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1)购置成本:改革前,公务车购置成本较高,部分地方存在超标配备现象。

改革后,公务车购置成本有所下降,且严格按照标准配备。

(2)燃油成本:改革前,公务车燃油消耗量大,存在浪费现象。

改革后,通过加强燃油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措施,燃油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3)维修保养成本:改革前,公务车维修保养成本较高,且存在违规维修现象。

改革后,通过规范维修保养流程、降低维修保养费用等措施,维修保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4)保险成本:改革前,公务车保险费用较高,且存在违规投保现象。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公务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公务用车,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活动的用车。

公务用车作为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针对目前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大对公务用车管理的改革力度,规范公务用车管理,逐步实行公务用车市场化,走公务用车货币化的路子,目的是遏制公务消费的无限膨胀,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公车改革的难度极大,是公共部门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车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1/3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用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务车制度改革总体方向是实行公车私有化,公务用车费用货币化。

在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第一,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是一项分配制度改革,是集体和个人、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所以,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各行其是。

第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是打破权力消费,遏制公务用车费用无限膨胀的有效措施,领导干部既是车改的领导者,又是车改的主要对象。

要深入讨论,全面分析公务用车货币化的利弊得失,让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三,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要统一安排部署,在整个行政区范围内统一推行,至上而下开展。

(二)要合理地确定补贴对象和标准。

制定交通补贴标准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科学测定交通补贴额度。

既要反对不顾实际而把补贴标准定得过高,超出实际工作需要,造成新的分配不公;又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而把补贴标准定得过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公务用车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工具,对于政府的运转和公共服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公务用车管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得机关的效率降低,还损害了公信力。

以下就是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一:用车不经济公务用车有些时候超标、过度和滥用,这直接曝光了公务用车管理的短板,使得行政机关在用车上存在着资金浪费和不当行为。

政府应当建立合理的用车制度,压缩用车啊规模,建立清晰的用车程序,以避免财政浪费。

问题二:审批制度不严格公务用车的使用需要经过上级领导的核准,但是审批制度不够严格,容易出现乱开公务车等状况。

政府应当严格审批制度,尽可能拟定更为详细的办法来加强督导,确保公务车只被用于公务活动,防止公务用车被滥用。

问题三:用车管理缺乏规范性在用车管理方面,缺乏严格的规范性和实行办法,容易使得公务用车管理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政府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益,完善用车、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规定,制定更加清楚的用车管理法规。

建议一:加强业务培训为了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益,政府需要加强对公务用车使用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使用公务用车,避免公车滋事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建议二:压缩用车规模政府应当加强用车管理,压缩用车规模,大力推行公共交通等理念,避免公车滥用导致的现象。

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参数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掌握公务用车的使用状况,逐步达到合理使用和合理分配。

建议三:加强督察力度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监管和督察力度,制定更为详细的用车管理规定,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公务用车规范化和合规化。

同时,对于用车管理无序、滥用等行为进行严肃打击,以整治公车私用的不良现象。

综上所述,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通过政府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我们相信,公务用车管理能够更加科学、规范、规范化,更好地为政府的工作服务。

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公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旨在加强政务公开、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整改情况,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公车改革及其影响。

1. 公车改革的问题1.1 难以落地公车改革计划宏大,但具体落地却困难重重。

存在地方政府执行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财政依赖于政绩考核和政策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对公车改革缺乏充分的重视。

另公车改革牵涉到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不同部门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实施缓慢。

1.2 “灰车”问题公车改革实施后,不久就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及机关单位以各种名义、方式购置或使用新的“灰车”,绕开公车改革的限制。

这些“灰车”不仅违反了公车改革的初衷,也损害了改革的公信力和形象。

1.3 税收问题公车改革的另一个问题是税收,即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改革后并未将所剩车辆按市场价值进行清算,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一些地方政府将公车改革中的经费用于其他方面,进一步削弱了改革的效果。

2. 公车改革的整改情况2.1 机关单位购车核准制度的完善为解决公车改革中出现的“灰车”问题,中央政府加强了机关单位购车核准制度的监管。

目前,中央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在购置车辆前必须获得中央批准,并对购车事项进行公开,以防止“灰车”购置。

2.2 公务用车管理规定的加强为减少公务用车的数量和规模,中央政府对公务用车的管理进行了加强。

具体措施包括对公务用车的配备数量和使用范围进行限制,并加强了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以确保公车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

2.3 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建立为确保公车改革能够取得实效,中央政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机制。

中央纪委监察部门加强对公车改革的监督,对违反公车改革政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还鼓励媒体和公众对公车改革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促使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国公车改革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车改革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车改革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公车改革旨在解决公车管理混乱和公款私用等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难题。

本文从公车改革现状、面临的问题、对策分析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公车改革存在管理不到位、政策不够明确等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对策。

文章还展望了公车改革的未来,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公车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最终,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公车改革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迎来公车管理的新春天。

【关键词】公车改革、我国、问题、对策、展望、引言、现状分析、未来、结论1. 引言1.1 引言公车改革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在不断推进公车改革,旨在建立更加透明、规范、高效的公共交通管理制度。

公车改革关乎国家财政、社会秩序以及政府形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车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公车使用管理不规范、公车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对我国公车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公车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并展望未来公车改革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公车改革的进程,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公车改革现状分析我国公车改革自2012年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公车改革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改革任务繁重。

公车使用管理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滥用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公车改革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改革效果打折扣。

在公车改革中,一些地方仍存在着以权谋私、阳奉阴违等现象,导致改革成果难以持久。

一些公车改革政策的执行环节中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盲点,需要进一步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近,我们根据近两年来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中提供的情况,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状况进行了汇总与分析。

我们发现,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车辆管理方面漏洞很多,公车私照、购车资金来源不明、旧车处理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使这些公务车辆长期游离于管理之外,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一、公务车辆普遍不入固定资产账两年来,我们对全县近三十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中发现,有相当部分单位的公用车辆未计入固定资产账。

这样做造成了在车辆管理方面,机关内部管理与国资部门管理衔接过程中的脱节,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国资部门对其国有资产管理失控。

二、公务车辆购买手续不合规定在审计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为了逃避检查,在车辆购入时,在购车手续上大做文章,有的甚至以个人的名义购买。

从表面看,这些个人车辆不在审计的范围之列,但是这种行为却为以后车辆的变卖作了铺垫,这就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潜在流失。

三、公务车辆费用开支不尽合理由于这些单位很多车辆从审批、购买环节就是畸形,因此,在车辆费用开支方面必然会出现漏洞。

有的是有车辆但没有相应的费用开支;有些是车辆费用开支很多但在账上却找不到车辆。

这种前后不相符的情况本身就说明这些单位车辆管理十分混乱。

四、公务车辆变卖更新随意性大目前,由于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尚未对这类固定资产拍卖程序实行统一管理,使得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变卖、更换或是与其他单位长期交换使用公务用车。

由于这部分公务车辆大都未被列入固定资产账,使得其从购置到变卖,痕迹不清,国资部门很难对其实施控制和管理。

经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单位内部管理与国资部门有效监控之间发生脱节,造成一些单位受部门利益的驱动,钻了空子。

二是管理观念淡薄,造成一些单位片面地认为反正这些车辆无论以什么形式购买都是国家的,变卖了再重新购买,也是国家的财产,不会流到别处。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务用车的数量过多,造成浪费。

一些单位的公务用车分配过多,而且使用频率低,存在浪费现象。

2. 公务用车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乱用。

由于一些单位的公务用车管理不规范,导致一些人滥用公车,超标使用和私用公车等现象时有发生。

3. 公务用车的维修与报废处理不及时。

一些单位往往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务用车的维修和报废处理不及时,使公车的寿命大大缩短。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整改措施:
1. 合理配置公务用车。

建立合理的配车机制,合理规划公务用车的数量和种类,减少浪费,提高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

2. 健全公车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公车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和标准,建立审批机制和监管体系,防止公车的滥用和私用。

3. 完善公车维修管理措施。

加强公车的维修保养和管理,实现对公车的专业保养和监督,确保车辆的寿命和维修质量。

4. 强化公车报废管理。

建立公车报废标准和处置制度,确保公车的科学处置和回收,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5.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车监管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公车管理和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上述的整改措施改进公务用车管理,可以保障公车使用合理合法,实现公车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

关于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关于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关于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务用车在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公务用车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形象和效益。

然而,目前我们在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使用不规范、资源浪费、管理不透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整改措施。

本文就围绕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整改的措施。

首先,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公务用车的使用不规范。

在很多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中,公务用车被滥用、乱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公务车辆仅仅是为了满足个别领导或员工的私人利益使用,而非完成公务任务。

此外,一些公务用车也被用于非公事的私人行程,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种使用不规范不仅浪费了财政资源,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形象。

针对公务用车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明确公务用车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使用时限等,明确规定公务用车只能为完成公务任务服务,严禁滥用和乱用。

同时,应建立健全公务车辆的审批和申请制度,规定公务用车的使用必须经过抄送至相关领导并得到批准。

其次,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包括资源浪费。

在一些单位中,出现了车辆过度配置、私设车队、用车不规范等现象,造成公车资源的浪费。

一些公务车辆因为使用频率低,往往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闲置车辆的维护费用成为了负担。

此外,一些单位还存在私设车队的问题,导致了车辆的冗余。

针对公务用车资源浪费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整改。

一方面,可以建立公务用车共享平台,将单位间的公务用车进行互借互贷。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闲置车辆,并降低车辆维护费用。

另一方面,可以实施车辆共享制度,鼓励单位之间进行车辆共享,减少冗余车辆的存在。

公务用车管理中还存在管理不透明的问题。

一些单位中的公务用车管理缺乏透明度,往往缺乏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这种管理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导致一些领导或员工进行违规使用。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务用车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管理问题。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公务用车数量过多,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用车管理流程复杂,审核不严格,造成车辆使用效率低下。

三、公务用车的使用范围过广,与公务无关的私人用途较多。

四、公车私用屡禁不绝,违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下面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监管机制建立对公务用车管理实行全程监管,建立起公务用车管理监督机制、官员用车监管机制等。

保证用车真实性、合规性、必要性,减少浪费。

二、用车调配功能实现通过统一网络平台实现公务用车的调配功能,实时快速了解车辆使用情况,合理调配车辆资源,使车辆出车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三、车辆保养管理规范化公务用车每辆车定时定点保养,并改变过去的分散保养方式,实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性维护,增加效率和便捷性,降低运营成本。

四、车辆使用与限制限制公务用车的使用范围,禁止公车私用,禁止在非公务用途下出车。

减少车辆被“挤占时间”与“挤占空间”,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推动车辆资源的合理化运用。

五、违规责任追究对职务违规使用公务用车、挪用公共财物情况坚决查处,违规者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管理风尚。

综上所述,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地方,通过建立监管机制、实现车辆调配功能、规范化车辆保养管理、限制车辆使用范围以及追究违规责任这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完善公车管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公务用车的使用秩序,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节约财政经费,加强权力监管,打造更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公务用车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公车改革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地区公车改革的整改力度不够大、力度不够彻底,没有真正落实节约开支的目标。

一些地方在公车改革方面只是进行了一些表面性的整改,没有将改革目标贯彻到底。

2. 个别单位公车改革后没有按照规定处理公车的去向,存在私自处置或转卖的情况,导致了公车资源的浪费。

3. 在公车改革后,一些官员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类似公车待遇的私人车辆,继续享受类似公车待遇,这也是公车改革存在的一大问题。

整改情况方面,针对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改。

例如,加大整改力度,严查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同时,对于转化后的公车进行登记、管理和使用,加强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公车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公车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增强改革的整体效果。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策略——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策略——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

26AUTO TIMEFRONTIER DISCUSSION | 前沿探讨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后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策略——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潘丽娜烟台市市级机关服务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9摘 要: 长期以来,政府机关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在不断优化。

我国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制度于2014年展开,并持续到现在,很多党政机关单位公车改革已经逐渐进入成果深化期。

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注重公务用车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在保证改革成果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改革内容,制定更为完善、正规的管理制度。

本文分析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后所出现的问题,阐述了优化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效率。

关键词:党政机关 公务用车 平台驾驶员 改革 优化策略1 引言在未进行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制度之前,我国公车私用、乱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基于此,我国于2014年发表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这两个文件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公务用车改革制度正式开启,截止到2016年初,我国针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改革基本完成,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随着公务用车改革制度的提出,公务用车的数量减少以及制定限政策等,引发了党政机关懒政的情况。

可以看出,改革是长期的过程,针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究。

2 研究背景公务用车属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衍生下的产物,我国实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之后,党政部门运转得到了有利支持,公务人员出行办事也更为便利,有效提升了党政部门工作效率。

但由于党政机关工作涉及到的采购、运维等多个过程,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公务用车使用规模在不断增大,各地党政机关情况不一等,难以实现对公务工程全方位监管,导致公务用车使用中存在较多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针对公务用车展开了改革,在颁布相关政策之后,开始对所属范围内的公务用车进行试点测试。

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效果也出现反弹迹象,公车费用偏高、公车私用等情况仍然存在,这导致党政部门管理出现漏洞,由此引发了特权意识以及奢靡风气,及使党政形象受损,也损害了国家利益。

我国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淮安当前公务用车制度的现状 (网络调查) (一)运行成本高,财政负担沉重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 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 总量为200 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 2000 亿元。据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 中国财政总开支累计支出30589亿元,其中公车开 支占总开支13.1%,金额达到了 4000亿,公车开支 甚至超过了国防开支11.4%,多于教育、科学及科 技、环保和医疗开支总和。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 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每 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 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公车货币化:发放“车贴”这种改革方
案主张向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 将交通补贴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每月以现金形式直 接发放给各级公务员,用于执行公务所需的交通消 费;或者将交通补贴打入公务员的公交卡中,鼓励 其乘坐公共交通。[3]同时,这种改革方案认为, 为了满足宾客接待等特殊活动的需要,应建立相应 的交通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这项措施仍遭到社会 质疑,有市民认为这只是变相的增加公务员的福利, 也有人认为按照行政级别发放补贴,可能造成隐形 腐败。
造成公务用车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完整的政策法规 (二)公共财政体制的不科学 (三)对公务员身份与权利认知的错误 (四)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公务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从2009年起,淮安市开始了 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所涉100多 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所有局 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 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 补贴,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 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到400多辆 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 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 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 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工单位、 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完成了 车改。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

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范文大全】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公务用车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市***公车治理办公室关于违规公务用车治理情况的汇报市公车治理领导小组:根据市政府《***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迎接中央省检查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市政府公车办来我区检查发现的问题,***公车治理办公室对全区党政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公车情况进行了整改,现将***公务用车整改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本次参与专项治理的***党政机关及直属事业共计单位**家,现有公务用车***辆(小轿车***辆,越野车***辆,旅行车**辆,其它公务用车**辆)。

经过核查**家单位中应有公务用车编制共计***个,实有公务用车编制***个,超编**个。

二、整改情况1、内容和方法****年**月**日,市政府公车办来到***公车办,对公务用车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

总计检查包括**个乡镇、**个街道和**家机关,共**家单位。

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账目1及车籍等有问题,当场对其错误内容及更改方法进行了指导。

检查后,**公车治理办公室立即按市公车治理办公室要求对全**公车治理工作开展整改,包括下发文件,要求重新核对固定资产账目、车籍、车辆发票、软件报表是否完全一致,发现问题要立即改正,并报送**公车治理办公室。

本次整改要求党政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自行进行整改,**政府将在自行整改结束后对各单位整改内容进行抽查,对再次发现问题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步骤和时间1、单位自查阶段:*月**日--*月**日。

各单位进行自查,对查出问题的部门要立即进行整改,并将结果报送**公车治理办公室。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一、当前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对车辆配置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在车辆维修、购置高档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我县公务用车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公车费用成为"无底洞",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一些单位和个人将各种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报销的费用放到公务用车维修、保养项目中,使公务用车的成本高出社会车辆的几倍。

一些负责公务用车维修的人员收车辆修理公司的回扣,以及公务用车使用中严重浪费等,这些超额费用都算在了公务用车经费支出上,造成财政负担重。

(二)公车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廉洁行为。

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有的领导干部把公车当成了私车,不仅自己办私事,家属、子女、亲朋好友办私事也用。

有的单位配置公务用车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待遇",一种"门面",车的档次规格不断提高,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

(三)公车使用中已出现党群、干群关系受损现象。

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办事全是专车。

其他干部根本就用不上,甚至是急事都不行,这样在单位内部就产生了领导干部与其他干部、主要领导干部与其他副职之间的矛盾,使单位内部班子不团结,工作不协调,效率低。

其次,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工作,车水马龙,浩浩荡荡的车队,在公路上一路春风,走马观花,只听汇报,不深入实际,不到群众中去体察民心、民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

(四)公务用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一些单位的一把手,把公车当成私有财产随意处置,行驶里程还未达到规定的一半就想方设法购新车,购豪华车,原车由一人做主,不经过集体研究,不经过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就作当人情送了,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来看,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现行体制所致;二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作怪;三是以修车、加油等形式侵吞国家资金;四是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盛行。

公车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公车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

公车改革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建议一、面临的问题货币化公车改革是一种全新的公车改革制度,其直接或间接打破了原来的利益格局,在推行货币化公车改革中将面临四大问题:1.货币化公车改革的分配补贴标准及合理性问题。

(1)补贴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分配标准关乎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保证被分配者的利益是否适当,利于工作。

分配标准过高,财政承受压力大,达不到节省公车消费的目标;分配标准过低,造成不够用,会影响工作积极性。

(2)级别补贴差距要公平、合理问题。

分配级别差距过大,则有失公车改革的公平与合理,底层干部就会有怨言,相同级别的虚职领导也难适从。

是否形成两头差距巨大,中间分配不公的现象。

据消息称,某县级正职高达6100元。

而最低级的办事员、科员才250元,股长也才350元,被当地干部笑称为“250”。

同时,在该县车改政策中各部门的车补还要提留50%用于平均分配,也就是说补贴250元的科员、办事员拿到手只才125元。

中间分配不公还表现在同级别的科级干部之间,比如一级局的正科1600元,私车公用再补贴300元,而虚职的主任科员才600元,相同级别相差了1300元,差距过于巨大。

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最忙的是科员、股长、(副)主任科员,他们负责大量的具体工作,公务交往也较多,费用基本不够用,而掌握实职的科级则主要表现在会议、应酬上,工作繁重时他们还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

因此,补贴的巨大差距引起低层公务员的一些非议。

还经常出现能底层干部能不门办事就尽量不出门,出门时希望尽量挤上领导私用车的现象。

(3)补贴基准数大小及补贴覆盖范围的问题。

有人说,基准数大一定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只要补贴标准科学、公平、合理,差距不大,适当提高补贴基准数,不但不影响经济效益,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补贴覆盖范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按行政级别还是按实际需要。

跑腿办事的往往是底层人员,很多没有行政级别,“领导动动嘴,当兵的跑断腿”的现象确实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张兰婷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公务用车制度是为了保证政府部门顺利开展各项公务活动、提高公职人员工作效率而产生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务用车制度出现了诸多不健康问题,使得改革势在必行。

而货币化改革作为所有改革模式中关注度最高的公车管理形式,在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弊端。

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公务用车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提供交通上的便利。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步发展,公务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浪费资源、腐败和使用不当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我国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重要性
有效解决我国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公务用车的透明化、合理化、有序化运转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及影响。

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解决政府部门公务用车问题,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1]。

公务用车货币化模式指的是取消在政法机关等特殊部门之外的公车,按标准给公职人员发放一定的公共交通补贴,从而让公职人员自己解决出行交通问题。

一是通过职位、职能的分工不同,对公职人员的交通补贴给予量化,采取定额的方式施以硬性约束,能够有效减少政府在公共费用方面的财政支出;二是科学界定政府公务用车的范围,严格规范、切实执行,有利于我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更加具体、深入;三是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实施能够逐步精简公职人员的公共消费,完善其福利待遇,有助于建设一支廉洁、公正、高效的公职人员队伍。

二、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货币补贴相对过高
货币化改革的出发点是有效避免我国公务用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但在当前取得非凡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较多人认为对公职人员的公车货币补贴过高,高于实际所需,变相提高了他们的福利待遇,本质上是将以前隐性的“暗补”变成了如今台面上的“明补”,把不合理、莫须有的待遇予以合法化,严重背离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目的。

(二)民主性及公众参与度较低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的参与,同时也需要与公共政策紧密相关的公众群体的支持,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政府既是货币化改革的倡导者,也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不让公众群体参与进来,势必会使改革流于形式,背离改革的出发点,更有甚者会出现一些打着改革的口号享受政府福利津贴的情况。

[2]当前大多地区的改革,由于缺乏公众群体的有效参与,政府全权负责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执行、监督整个过程,很容易引起公众群体的质疑、反感等负面情绪,阻碍改革进程。

(三)发放补贴标准有待均衡
当前的改革政策中,一般是按照行政人员的职务等级来划分补贴标准,这种模式从表面看照顾到了不同级别人员的利益,杜绝了随意发放补贴的现象,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按照等级发放补贴的行为严重偏离了事实,补贴差距过大,给任务繁重且用车需求大的底层公职人员带来极其繁琐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不能正常处理公务活动,势必会让他们产生不公平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效率。

三、推进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政策
目前我国在公务用车方面还没有统一、系统、完整的法律政策,各地政府部门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也较少且约束力较低,常以警告、罚款的形式进行惩罚,并不能达到有效的积极意义。

如果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可以对公车相关人员产生强大的震慑力,提高其违法成本,最大限度避免公车滥用问题[3]。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
在推进货币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应该将行政级别的不同作为发放补贴的唯一标准,应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征求社会各界建议的同时,综合考虑当地政府部门各个职位的工作任务量,以做出最科学合理的补贴发放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既能够保证政府部门公职人员的公平感和积极性,同时也能保证普通民众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感,有利于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完善公务用车相关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对审批、购置车辆、车辆管理制度的深入改革,对公车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油价涨跌、维修保养、司乘人员安置等问题施以严格、规范的解决办法,强化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保证公职人员的公务出行,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四)有效增强监管机制
要想使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强对公职人员权力约束,健全监督机制。

第一,全面公开公车相关信息,包括数量、所属部门、型号、价格、维修情况等,保证公众对公车有充分的知情权,提高公众的监督力度,防止公车私用;第二,强化公车经费硬性约束,对不符合规范的经费支出一律不予报销,同时还要加大查处力度,这样才能产生有力的威慑力,从根本上减少公车经费支出。

结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地方开始着手解决公务用车改革问题,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源,我国公务用车制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针对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曾祥伦.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我国政府公务用车货币改革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2]刘毅.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研究--以C市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2012(10).
[3]葛欢欢. 地方政府公务用车改革研究[J]. 华东政法大学,2016(05).
作者简介:
张兰婷,(1988-),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本文系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国内公车改革视域下青海省直机关公车货币化改革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