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卷【答案】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因此率诸侯为杞筑城。
郑国大夫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这个事实表明,当时的社会舆论依然十分重视()A. 宗法关系B. 以法治国C. 爱惜民力D. 等级关系2.“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 鲁B. 齐C. 燕D. 宋3.下图为“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及肉食种类”,主要反映的西周社会特点是()A. 经济繁荣B. 封邦建国C. 礼制文化D. 工艺精湛4.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
由此可知当时()A. 礼乐制度并不完备B. 宗族治理建立起来C. 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 社会等级色彩明显5.《周礼》一书中,思想家将“慈幼”“养老”“振穷”“恤贫”“宽疾”等列为大司徒的职责。
自秦汉以后,存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苦者、高年者、防灾救灾,是历代政府的重要任务。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 思想家以体恤民本为己任B. 政府干预着眼于老幼病穷C. 社会治理呈现出互助协作的特征D. 社会救助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6.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 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周天子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7.2019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先生逝世490周年,1月9日,阳明先生祭祀典礼在浙江绍兴举行。
祭祀这种现象最早始于()A. 西周B. 春秋C. 秦朝D. 汉朝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测试-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
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度2.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 宗族关系也是基本的政治关系C. 采取民主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D.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3.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到事情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
这说明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 具有极强的残酷性C. 王权来自于鬼神D. 已实行宗法制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 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5.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比如汤显祖、张耀祖、许敬宗、伍光宗等人名就深受某一制度的影响。
该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科举制6.Atisas of World History 一书中写道:“The old feudal (封建的)system of government was abolished and a system of prefects (官员)was introduced by Qin Shi Huangdi (秦始皇). ”这里的“feudal system”指的是A. 三公九卿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8.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9.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制度——王位世袭制。
(1)确立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第一个王朝夏。
(2)正式确立:禹死启继,并把王位传给后代。
(3)政治影响:逐渐形成“家天下”局面。
2.王权特点: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问题导思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提示: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是历史的进步。
原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又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预习检测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A)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解析:“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
“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地方管理体制)。
1.实行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基本内容。
(1)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序列。
(2)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3)后来成为周朝统治瓦解的制度因素。
温馨提示: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是分封制瓦解的表现和原因。
【问题导思2】分封制能长期治国吗?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封制便利其实力发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以血缘为纽带也不能维护长久的政治联系。
【预习检测2】在分封制下,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同步练习卷: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选择题《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
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今晋,甸侯也,而建国。
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师服意在A. 离间宗亲关系B. 取消分封制度C. 维系统治秩序部D. 建立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体现出分封制等级关系,“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说明该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C正确;A与材料中宗法关系作用不符合;此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B错误;前秦时期没有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错误。
选择题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种变化说明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儒学思想产生影响D. 官僚政治已经确立【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等级制度仍然存在,并未逐渐消失,故A错误;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发生巨变,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大夫或士大夫”称谓含义发生变化,故B正确;“大夫或士大夫”称谓变化与儒学思想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官僚政治已经确立,故D错误。
故选B。
选择题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答案】D【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模仿周天子时期的封王,显然是对于天子礼乐制度不予遵守,体现出分封制维系的宗法制的崩溃,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出对于先王的尊崇,故A错误;B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的意图;C中各国说法绝对,材料是模仿周天子制度。
选择题《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提高练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高练习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 违背人伦礼仪B. 不利于社会进步C. 重视尊卑贵贱D. 有利于凝聚宗族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D. 安土重迁理念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6.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7.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8.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培优练习】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培优练习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3.“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 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 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 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 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4.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 反对郡县制B. 主张郡县制C. 反对中央集权D. 主张中央集权5.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专制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 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 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 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6.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 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7.“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公元前 634 年,齐国攻打魯国,魯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魯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 ?于是,齐君下令退兵。
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2.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奴隶社会瓦解 B.封建制度C.封建生产关系产生D.分封诸侯国3.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4.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中,属于异姓功臣的是A.鲁国B.宋国C.晋国D.齐国5.周初分封的①齐②卫③鲁④晋等诸侯国,按黄河流域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①④②6.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本质是A.诸侯国帮助周王室巩固统治B.周天子把权力下放给诸侯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周王室文化衰败军事落后7.《史记·楚世家》记载了楚庄王向周定王“问鼎大小轻重”一事,这说明了A.楚王关注青铜器的铸造B.楚王想代替周王号令天下C.楚王欲与周王平分天下D.楚王想要兼并其他诸侯国8.关于西周宗法制度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是一种血缘关系B.是一种宗族关系C.是一种等级制度D.是西周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9.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稳定,避免内部纷争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A.长子B.二子11.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12.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作业3
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3.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 等级B. 教化C. 习俗D. 祭祀4. 西周时期,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是(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井田制D. 世卿世禄制5.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社会历史的进步。
最早得益于王位世袭制的是( )A. 尧B. 舜C. 禹D. 启6.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B. 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D. 广东、广西7.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是《诗经·大雅》中记载的有关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史料,其译文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
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
该史料反映了西周( )①国家的管理方式②血缘家族的特点③官僚政治的特点④实行分封制的目的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西周初年分封的71国中有53位姬姓诸侯,战国七雄中仅燕国王室为姬姓,其余六国均由异姓掌权。
这反映了( )A. “礼崩乐坏”B. 大宗取代小宗C. 中央集权加强D. 诸侯混战9.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绝非周天子墓葬。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A. 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B. 社会剩余产品更加丰富C.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D. 青铜制造业有了较大发展10.《诗经·十月之交》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句话,往往被人用来形容春秋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意思是原先高高在上的突然跌落到谷底,原先在谷底的突然升到顶峰。
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 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3.(2019·洛阳高一检测)商代对神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认为占卜、祭祀是与神灵沟通的有效手段,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祈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
这表明商代( ) A.贵族统治受到削弱B.商王权力受到很大制约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商王借此强化王权专制4.(2019·洛阳高一检测)“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材料主要强调了(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的交融5.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6.(2019·苏州高一学测)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直接( ) A.否定了当时的宗法制B.开始确立君主制C.破坏了当时的分封制D.动摇了王位世袭制7.(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甲骨卜辞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答案:C2.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答案:A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答案:A4.★有史学家曾如此描述我国某阶段的政治形态:“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该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A5.在中国历史上,对开创“大人世及以为礼”的政治局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夏禹B.夏启C.周武王D.周成王答案:B6.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答案:A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授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答案:C8.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B.财产关系C.信仰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D9.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
高中历史 第1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导学号:84162004】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C[大禹之后,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王位代代相传,在同一家族中绵延接续,这正是材料所体现的内容,故选C项。
“封邦建国”指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说的是夏商两朝的共性,也没有提及“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 项。
]2.考古学者对商朝卜骨制成工艺的反复实验发现:占卜过程中甲骨上产生的预示吉凶的“兆文”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材料最能说明商朝( )A.甲骨文的起源B.神权王权结合C.中央政府权力高度集中D.占卜活动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B[材料的重点是说明占卜活动可以被人为控制。
材料说的是占卜而不是甲骨文,A项错误;通过“商朝”这一时间判断C项错误;材料不能充分体现“百姓日常生活”,D项错误。
商朝常以占卜决定国家重大军政活动,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项正确。
]3.商朝时,下列各组官员均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 )A.侯、伯B.伯、相C.侯、卿士D.相、卿士D[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
由此可推断( )【导学号:84162005】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C[“分土封侯制”这突出了土地的重要性,故C项与题意相符。
高一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陕西省兴平市2013高一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巩固练习】1.依据西周礼法,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
这反映那时社会最重要的转变是A.贵族生活加倍腐化B.那时人们加倍迷信C.分封制受到严重破坏D.青铜器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2.新华社报导,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3.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有①保证王权的稳定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④凝聚宗族,避免内部纷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宗法制度下的“大宗”是指A.可承位奉祀始祖的嫡长子B.周王发妻所生的男子C.从卿医生到士发妻所生之子D.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5.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过来②确立和巩固了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是血缘纽带同政治结合的一种制度④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能够正确表达宗法制内涵和特点的材料,不包括A.“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B.“立子以贵不以长”C.“立嫡以长不以贤”D.“兄终弟及”【课堂小结】学习心得:【课堂测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用意材料三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白虎通·宗族》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请回答:(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表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品级阶级?(3)归纳材料三包括的主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
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
A.宋国 B.齐国
C.鲁国 D.燕国
2.《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给与)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
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3.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4.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
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5.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
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
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
6.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7.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8.《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9.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
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季氏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势力强大 B.周王室势力衰微
C.分封制趋于崩溃 D.诸侯与周天子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10.《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11.《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在统治阶级内用“礼”,统治人民之道用“刑”.苟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说明先秦时期
A.礼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制规则 B.法对平民的约束力不大
C.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D.儒家思想实际上居于统治地位
1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这说明夏商周时期A.统治者武力强化中央集权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政权统治具有更迭频繁特征 D.神权控制政权色彩
13.图片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如图所示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周公伐纣,灭商建周B.四方臣服,中央集权
C.诸侯来朝,履行义务D.周公辅佐,受封于宋
14.《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15.《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记载,齐灵公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妾名戎子,戎子与齐灵公的另一位妾仲子很要好,仲子生一子名牙,戎子请齐灵公立牙为太子,于是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仲子却认为“废常不祥”。
这里的“常”是指
A.等级制度 B.世袭制
C.血缘关系 D.嫡长子继承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日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三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16. (1)分封制;因为是按照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的。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