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自相矛盾属于思维认识的范畴, 客观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 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而且是 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 错误的
记忆口诀
学习逻辑作用大,掌握规律不害怕。 偷换概念或论题,同一律上出问题。 矛盾关系两判断,两可两不可试试看。 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 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
一
选必3第二课
轮
把握逻辑要义
复 习
原
创
课
件
课标要求
2.4 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逻辑”的不同用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角度
举例
关系
“规律”意义上 的逻辑
科学研究的逻辑。 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生活的逻 辑。
“逻辑规律与 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
规则”意义上 感上值得肯定。
的逻辑
小试牛刀
【例1】某人做了好事但没留下姓名。已知在甲、乙、丙、丁四人中有一人是做好事 的人。当有人问到甲、乙、丙、丁四个人时,他们的回答如下:甲:不是我做的;乙: 是丁做的;丙:是乙做的;丁:不是我做的。若其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他们的 回答我们可知,做好事的人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思维方法
B.逻辑学、规律与规则
C.逻辑学、规律
D.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 学
分类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含 义),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 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构成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 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两不可 明确的表态; ③并不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3)作为思维方法的逻辑,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也指某种理论、 观点。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霸 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违背逻辑规律与规则)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遵循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3)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4)遵循同一律的具体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 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5)同一律的条件性: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 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 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这是现实的逻辑” “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
逻辑学的研 究对象
“剧作逻辑”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 的不合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要遵守逻辑规律与规则)
认识问题的某种思 逻辑学的研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
维方法
究对象 (违背了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知识拓展:形式结构
判断 大前提 凡 人 都 会 死
概念
概念
推
判断 小前提 苏 格 拉 底 是 人
理
概念
概念
判断 结论 所 以 苏 格 拉 底 是 会 死 的
高三思政选修3逻辑与思维_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一)内容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两框构成。
引言是本课的导入,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阐明学生学习本课后可以了解逻辑的含义,明确合乎逻辑的思维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阐述了“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即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学这门学问,阐述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
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具体阐述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违反依据这些规律所制定的思维规范会犯什么样的逻辑错误,运用这些思维规范应该区分和注意哪些问题。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了解和掌握逻辑的四种基本含义,明确逻辑的真正意义,有利于把握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包括两目。
第一目“’逻辑’的不同用法”,主要阐述了“逻辑”的四种含义,明确了“规律”意义上的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和逻辑学这门学问。
第二目“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明确区分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着重阐述了狭义逻辑学即形式逻辑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两目内容采用渐进式阐述方式,以“逻辑”为主线,从“逻辑”这一核心概念入手,阐述了“逻辑”的四种含义,帮助学生认识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
第一目“逻辑”的不同用法本目以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阐述了两层意思。
“探究与分享”设置了三个学生的讨论情境,三个学生的发言中都含有关键词“逻辑”。
其中,“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呢”这句话中的“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这句话中有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学问,第二个“逻辑”是指规律,即学习的规律。
“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这句话中含有三个“逻辑”,第一个“逻辑”的意思是逻辑规律与规则,第二个“逻辑”是指思维方法,第三个“逻辑”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3册 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6.[知识点1、2]“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 ①只要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就能获得正确思维 ②只有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才能获得正确思维 ③如果没有获得正确思维,说明没有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 ④如果获得了正确思维,说明遵守了形 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 中国古代的一个学者提出了“白马非马”论,理由是:“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 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也就是说“马”是指具有马的形状之物;而“白马”是从颜色上说的 ,所以,“白马非马”。“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A于( ) ①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相互联系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用外部特征代替了内部本质 ④ 用整体性代替了局部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区别与联系。从辩证思维看,“白马非马”论割裂了共性和个 性的关系,没有看到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而从逻辑思维看,“白马非马”论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①② 正确;“白马非马”论是用马的外形否定了不同颜色的马,外形和颜色都是马的外部特征,不是用外部 特征代替内部本质,也不是用整体性代替了局部特征,③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1)形式逻辑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 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3分)这位道士故意违反了同一律,把“一”这个概念变换成几 个不同含义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是故意运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来达到骗人的目的。(3分)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3分)违反矛盾律,思维就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 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违反同一律,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 换论题的错误。(6分)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议题一 如何理解逻辑思维的同一律?
情境探究
情境 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 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探究 这则对话有没有违反思维的同一律?请阐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违反了同一律。甲、乙两人所谈的“别人”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乙犯了偷换概 念的错误。同一律强调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 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是违反同一律的 典型表现。
3.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 (1)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_客__观__矛__盾___。 (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 矛盾的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
易错易混 辨一辨
(1)对客观事物作出相反的论断,就是违反了矛盾律。( × ) 提示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 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违反矛盾律。 (2)矛盾律强调的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 ) 提示 矛盾律强调的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2.矛盾律及其要求
议题三 如何理解逻辑思维的排中律?
情境探究
情境 在某法庭一次案件审理中,四位法官对某一个罪犯的量刑问题进行讨论: 甲法官说:“对该犯既要从重处罚,又要从轻处罚。” 乙法官说:“既不能从重处罚,又不能从轻处罚。” 丙法官说:“该犯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青年。” 丁法官说:“我看从重和不从重处罚都不好。”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 “逻辑”的多种含义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含义 (1)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_方__法___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 (2)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问称为_形__式__逻__辑___,把 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学问称为_辩__证__逻__辑___。
【想一想】 你知道逻辑学包含的内容吗? [答案]
3.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的必要性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_形__式__逻__辑___的规 律与规则,是_正__确__思__维___的必要条件。
易错易混 辨一辨
(1)狭义逻辑学是广义逻辑学形成的根源。( × ) 提示 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都属于认识范畴,都源自实践。 (2)形式逻辑研究的是现实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 ) 提示 形式逻辑研究的是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明确形式逻辑研究的价值
03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2023·江苏无锡高二期中测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
莱于1819年写的《西风颂》中的一句话,这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
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冬天来了,春
易错易混 辨一辨
(1)逻辑学就是研究规律的学科。( × ) 提示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将逻辑等同于规律,只是逻辑概念的一种。 (2)逻辑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 ) 提示 逻辑学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不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旁栏边角 想一想
阅读教材“名人名言” 思考:请你谈谈对列宁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和规则的学问,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识源自 实践,并且终究要回到实践中,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C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学 数学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中的“逻辑”指的是规律,①与题意不 符。③:“学校教授通识课的郑老师是逻辑学专业毕业的”中的“逻辑”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③与题意不符。②④:“冯老师在教学中很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中的“逻辑”指逻辑 规律与规则,“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中的“逻辑”指思 维方法和逻辑规律与规则,都属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现代汉语中的“逻辑”与“规律”同义。 【解析】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是一个多义词,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 指“逻辑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 这门学问。
跨越误区
6.承认辩证矛盾与允许逻辑矛盾是一回事。
【解析】承认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不是一回事,他们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承认辩证 矛盾是辩证法的前提和出发点,允许逻辑矛盾则是诡辩论的特征。
1.狭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 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拓展】形式结构: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形式结构,简称形式 结构。(思维形式:概念、推理、判断)(结构:如三段论的有效式)
违背了矛盾律
下列例子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人,四 人口供如下。赵:不是我偷的。钱:李是罪犯。孙:钱是罪犯。李: 不是我偷的。
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问罪犯是谁?为什么?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对点训练】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 身同一性。下列违反同一律的是( ) ①买茶人问:你这儿有好茶吗?卖茶人答:“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 变质的茶 ②小明在黑板上默写,错字连篇,老师说:你为什么写了这么多白字?小 明回答:我用白粉笔写字当然是白字了 ③我赞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应 当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对点训练】人类不是在开始一件新的工作,而是在自觉地从事自己的旧 工作。马克思资本论研究40年,都在写手稿,资本论没有完成时,都在进 行中。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没有遗留下“
D 逻辑”和他遗留下人资本论》的“逻辑”,这里的两个“逻辑”分别说明的
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 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 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 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 ,就是假的。
是( ) A.两个“逻辑”都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B.两个“逻辑”都是指革命的文章和某种革命的理论观点 C.分别指某种理论观点和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D.分别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和某种理论观点
【解析】D。 AD:马克思资本论研究40年,都在写手稿,没有留下“逻辑”,这里的“逻辑”指的是研 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就是逻辑学;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这里的“ 逻辑”是指理论观点,排除A,D符合题意。 BC: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逻辑学,BC不选。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2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第二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掌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3.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
【活动过程】活动一:知识准备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的思维。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及其变化和发展。
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
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的。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课件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1)

思考并回答: 1. 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乙偷换概念,违背了同一律,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逻辑思维的三项基本要求
名称
基本内容
同一律 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 身的同一性。
公式 A是A
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A不是非A
自相矛盾
既要A,又要非A 既要A,也不要A
排中律 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 不能同时为假。
A或者非A
两不可
既不要A,又不要非A
讨论与思考
试分析下列情形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项基本要求?
1. 你这儿有好茶吗?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2.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 人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4. 某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四位法官对某一个犯罪嫌疑人的量刑问题进行讨论:
甲法官说:对该犯既要从重处罚,又要从轻处罚。乙法官说:既不能从重 处罚,又不能从轻处罚。丙法官说:该犯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青年。丁法官 说:我看从重处罚和不从重处罚都不好。
美国美国国家政安府全违顾背问了沙矛利盾文律称,,犯美了国自尊相重矛一盾的个逻中辑国错原误则,,因但此不是希错望误看荒到谬与的台。湾有 关的现状发生变化。
思考并回答: 上述语句中的“逻辑”是什么含义?
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
广义逻辑学
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辩证逻辑: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 法的辩证逻辑。
什么是形式逻辑?
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真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为什么?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M是P 所有白马都是马→所有S是M 所有白马都是动物→所有S是P
高考政治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1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考点逻辑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逻辑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基础梳理一、“逻辑”的多种含义1.“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是一个多义词。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①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②逻辑学”这门学问。
2.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③规律”意义上的“逻辑”。
3.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④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
4.逻辑学的研究目的和作用:(1)目的: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2)作用: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5.逻辑学的含义:(1)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⑤形式逻辑。
(2)广义的逻辑学: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⑥辩证逻辑等。
6.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推理是由⑦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7.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⑧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8.遵循⑨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是思维的①确定性要求。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②同一性。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③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④变化和发展。
3.矛盾律是思维的⑤一致性要求。
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⑥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⑦错误反映。
4.排中律是思维的⑧明确性要求。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⑨两不可”。
5.⑩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重点突破1.“逻辑”的不同用法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①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②这个想法也许不合逻辑,但在情感上值得肯定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的研究对象①霸权主义逻辑②诡辩家逻辑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①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②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2.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规律名称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不能同假公式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适用范围概念和判断矛盾判断和反对判断矛盾判断要求确定性(自身同一) 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明确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两不可注意事项①只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②并不否认思维的变化和发展③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①仅对于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②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表态③并不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命题探究考向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2023·北京卷)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课把握逻辑要义第1框“逻辑”的多种含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3.广义的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 方法的科学。它讨论如何保证论证的可靠性或正确性问题。 一个论证是正确的,首先要求构成论证的推理是有效的。但 是,仅仅是有效推理还不能保证论证正确,因为论证还涉及类 比、假说、定义等科学方法论问题,论证还必须遵守特殊的 规则,等等。因此,广义的逻辑学除了研究狭义的逻辑学的内 容,还要研究科学方法论等与论证可靠性相关的内容。
学以致用 如果温度升高,那么分子的布朗运动就会加快。温度升高了, 所以,分子的布朗运动会加快。写出上述推理的逻辑形式。 答案:我们用“p”表示“如果”后面的判断,用“q”表示“那么” 后面的判断。上述内容的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p,所以,q。
1.所有的液体都是有弹性的。水是液体,所以水是有弹性的。 这属于( ) A.概念 B.判断 C.推理 D.形象思维 答案:C 解析:材料从已知的事物情况认识未知的事物情况,说明事物 情况出现的原因,属于推理,故选C项。
(2)推理。 推理是由 前提 和 结论 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 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 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 规律 和 规则 。
(3)论证和论辩。 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 说的“ 论证 ”。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 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 成了“ 论辩 ”。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 推理 是否有效, 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重难归纳 1.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逻辑学主要包括形式 逻辑和辩证逻辑两大部分;狭义的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 2.狭义的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 推出结论的科学。它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不研究具体的 思维内容,通过暂时抛开具体内容,研究其逻辑形式及各种逻 辑形式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 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 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主要研究如何正确 地推理和论证。
逻辑学研究思维的 形式和规律,包括 概念、判断、推理、 论证等。
逻辑学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和分 析问题,提高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学在许多领域 都有应用,如哲学、 数学、计算机科学、 心理学、语言学等。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 理问题
添加副标题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目录
CONTENTS
01 逻辑的多种含义
02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 推理问题
03 运用推理进行论证 和论辩
04 学习形式逻辑的意 义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不同用法
01
02
03
04
逻辑在哲学中的 含义:研究思维 规律和推理方法
逻辑在数学中的 含义:研究数学 性质和证明方法
论辩的技巧:运用逻辑推理,提出有力的论据和论证,反驳对方的观点 论辩的注意事项:保持冷静,尊重对方,避免人身攻击,注重逻辑推理和论 证
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1
有效推理:能够使论证 和论辩更具说服力,更 容易被接受
2
无效推理:可能导致论 证和论辩缺乏说服力, 难以被接受
3
推理结构
01 前提:已知的事实或假
设
03 结论:根据前提和推理
规则得出的结论
推理规则:用于连接前 02
提和结论的推理方法
逻辑结构:推理过程中 04
涉及的概念、关系和推 理步骤的安排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 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形式逻辑关注 推理的规则和 形式,而非具
03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 方法:掌握推理和论证的基本 形式和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一、“逻辑”的多种含义
㈠“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
逻辑的主要含义归属范围举例
规律所有学科的研
究对象①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
②适者生存,优胜劣汏,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逻辑规律与规则逻辑学的研究
对象①某篇文章逻辑性强
②某个说法不合逻辑
③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人们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
思维方法逻辑学的研究
对象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
②‘强权即公理’,这就是霸权主义者所奉行的逻辑。
③还有人著书《大学的逻辑》,探讨大学管理之道
逻辑学或逻辑知
识作为一门学科
的逻辑学
①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②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
③现代管理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一点逻辑
很有必要。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
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㈡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推理的结构: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3形式逻辑的研究重点: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着重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不取决于思想具体内容)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5.论证与论辩(推理的应用):
①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②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③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6.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㈠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
①常用公式:A是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
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4.运用同一律要注意的问题:
①同一律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②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它不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因而不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变化发展。
换言之,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思维中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㈡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内容:
①常用公式:A不是非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4.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5.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思维混乱的一种表现;辩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
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③逻辑矛盾(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矛盾的错误反映。
遵守矛盾律的要求是正确把握客观矛盾的必要条件。
【特别提醒】自相矛盾属于思维认识的范畴,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而且是错误的。
客观矛盾不是思维认识的范畴,不是一种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
㈢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内容:
①常用公式:“A或者非A”
②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4.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两不可”。
5.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
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知识拓展】比较矛盾律和排中律
【知识整合】比较三大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记忆口诀】
学习逻辑用处大,掌握规律不害怕。
偷换概念或论题,同一律上出问题。
矛盾关系两判断,两可两不可试试看。
两可违反矛盾律,必有一个假判断。
两不可违反排中律,必有一个真判断。
【逻辑方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