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
需求量的增加等。

2.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
是以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

二、简答题
1、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1)一类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亦即投入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资源、
技术等;
(2)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指基础设施条件,相关
产业的布局条件等;软件环境则包括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形式等等。

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其一是投入高效率产业的杠杆。

其二是投入高效率地区的杠杆。

2、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4、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均衡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是: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

这个理论命题适用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描述和开发。

均衡增长理论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
第二部分是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
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

(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理论
(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非均衡增长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通过这几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2.连锁效应(1)前向关联效应。

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2)后向关联效应。

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3)旁侧关联效应。

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三)新增长理论。

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2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4、区域经济开发模式
(1).增长极模式。

在一个广大的地域内,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

一个增长极一经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的区域成为极化区域。

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己扩张到足够强大时,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

(2)发展轴模式。

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

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或称为“点轴”)
(3)网络型模式。

发展轴还有一种演化的结果,就是由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的网络。

5、为防止资源性衰退的过早到来,应当注意:
(1)尽量节约资源,合理开发。

(2)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的产业部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3)由于区位条件变化而产生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区位条件。

(4)由于环境恶化而影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转入新的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环境。

(5)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发展机制,改善部门的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
(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