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十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十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
语文试卷(10月份)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4分)下面是开场白中的一段话,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

徜徉在阿房宫的残存遗址上,仿佛看见当年的宫殿,宏伟壮观;豪华的陈设,富丽堂①
(黄皇);娉婷的宫女,翩翩起舞;摇曳的花草,生机勃勃……然而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
前,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那繁华的种种已然②(荡宕)然无存。

但是秦始皇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同时也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军事上,他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同时兴修灵渠,
也开发了南疆。

虽然避免不了王朝覆灭的结局,但是他的统治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帮他作出选择
A.pīng yè
B.pīn yè
C.pīng yì
D.pīn yì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8分)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我们可以在古诗文中体会到古人的情感。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 , ”来赞美滕子京取得政绩,用“ , ”来表达自己把国家、民族
利益放在首位。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表达忠
君之心弥坚的句子是“ , ”。

《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
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3.(3分)小豫在收集资料时被历史人物内心的强大所震撼,他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强大自我的文章,想要分享给大家,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特意将语句打乱,请你选出排序最恰
当的一项( )
人的强大,靠的就是不断磨砺。

禀赋好者,起点高者,身体健者,条件优越
者,。

,。

,,依然可以迎来人生的柳暗花明和苦尽甜来。

①所有的拥有不仅会消耗殆尽,还会退化到原点,强大的愿望只可能是镜花水月
②但要是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怕苦怕累
③要是在实践中敢吃“螃蟹”、敢于千锤百炼,强大起来的速度还会更快
④只要不甘沉沦,自轻自贱,勇于挑战厄运,敢于绝地反击
⑤天资差者,起点低者,身体残者,条件缺者
A.③④②①⑤B.③②①⑤④C.④③⑤①②D.④①⑤②③
4.(7分)在班会过程中,小豫向老师提议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他完善活动内容。

(1)【设计活动】
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三个,以
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2)【整理材料】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
项是 (只填序号)
①孙康映雪
②叶公好龙
③车胤囊萤
④岳母刺字
⑤邯郸学步
(3)【采访活动】
四川宜宾高一年级学生颜玉宏,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瘫痪,但他自强不息,
好学上进。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他还克服自身困难,积极参加游泳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残
疾人运动员,在全省残疾人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奖。

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全
国自强模范”,还担任过平昌冬奥会火炬手。

他决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努力,奋力向
前,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班级准备派你去采访颜玉宏同学,请你准备两个具有意义的采访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5.(1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山村情深
厉彦林
①深秋的沂蒙山区,天高云淡,色彩斑斓,空气清透,还有一丝微甜。

②“十一”长假,我再次乘高铁回到沂蒙山区东部的小山村。

家门口的秋菊开得恣意旺盛,屋东侧的菜园一派生机盎然。

清晨,我漫步村南的水泥路,只见太阳从山坳间冉冉升起,晨曦拂过绵延起伏的沟壑岭梁,洒向绵延的茶园和庄稼地。

石墙红瓦的屋舍山村,飘起了淡淡的炊烟……
③我站在田埂上,深情地望着这片山地,眼前再现昔日农活的甘苦和亲人忙碌的身影。

我跟在爷爷和父母身后学习农活、模仿劳作,欣赏家乡一年四季的乡野景致,还知道了一些春种秋收、农桑经纬的事情。

我在这块土地剜过野菜,搂过草,喂过猪,放过牛,犁过地,耙过田,割过麦……故乡渐渐长成我生命的一部分。

考大学参军或外出就业,离开自己成长的那片土地,无论飞多高、飞多远,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情感就像一坛酒,越陈越香,越品越醇。

④小时候,老人让我们尽兴地在山地上、土堆里玩儿,那沙土柔软干爽、养人暖心,孩子们长得很壮实。

现在呢?那天来我们村考察研学课程的王老师说:“孩子们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但这不是孩子们的错。

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多走出教室,去亲历‘耕’的艰辛和‘读’的快乐,认识农作物,欣赏田园之美,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的故乡沂蒙山区产出沉甸甸、金灿灿的粮食,养育了古老小山村的一代代人。

故乡的土地肥沃,种啥长啥。

如今许多农活都已被机械代替了,最苦最累最让人头疼的收割小麦也能用收割机了。

农事、农活、农村曾经是劳碌、辛苦的代名词,如今成为休闲、娱乐、体验和享受田园风光的时尚。

开荒、耕种、锄草和收获的汗水,滋养和浇灌一望无际的希望田野。

⑥一日三餐,离不开田。

我对故乡、对土地、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缘于父辈的言传身教。

当年我爷爷做农活很讲究,地整得很平,耕地和播种时,还要求我赤着双脚,不能用力踏地,避免“地喘不动气”。

父亲要看看报纸上怎么说,想法购种子、买氨水。

母亲则是过日子的
一把好手,房前屋后、田埂地沿,都见缝插针种上了南瓜、扁豆、菠菜、小葱、辣椒等,真的“房前屋后,种瓜点豆”。

⑦记得那年秋天,天气已经很凉了。

我家村南有块地瓜地留到最后才刨。

只见我母亲把地头上两墩最好的地瓜留了下来,还在周边培了培土,然后在上面垛上地瓜秧和玉米秸。

我百思不得其解,问母亲:“留这两墩地瓜做什么?”母亲笑着解释说:“喂地!”“喂地?”母亲见我不理解,又补充了一句:“咱这地一年下来,也挺不容易。

留两墩地瓜陪陪它,也让它解解馋!”岁月更替,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那是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也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⑧不知不觉又是寒露节气。

我抓起一把家乡干爽的黄土揉搓起来,感觉胸膛有滚烫的火苗跳动,阳光与温暖汹涌而来。

这是大自然的回馈,也是心灵的邀请。

(选自《人民日报》)(1)本文抓取“土地”这一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景物,在④~⑦段作者围绕土地回忆了哪些情景?
(2)请品味选文中第②段加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⑦段加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母亲怎样的良苦用心?
(4)文章结尾第⑧段有何作用?
6.(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双减”让教育回归初心使命
①“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一直深受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多年的理论建构、实践检验和政策推进,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是属人的、人为的、为人的。

在经济市场化、行为功利化、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复杂时代背景下,教育如何抵制众多沉疴痼疾的侵蚀和渗透,是我们需要真实面对的问题。

“双减”的根本要义就是使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尊重和关爱学生的生命本性,培育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属性与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②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生命,关注生命存在的价值。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育独特的、有活力的生命个体,促进生命的成长。

落实“双减”政策就是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减轻儿童的成长压力和身心负担,这也是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

③创造是生命的本质,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体,要不断地自我创造。

探究天性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探究兴趣是人的创造性的动力。

教育应该激发儿童的创造冲动,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引领儿童的创造方向,塑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如果学校教育在“升学”“分数”的指引下给儿童套上过于沉重的“知识枷锁”,“被资本绑架”的校外培训机构大肆“贩卖”社会大众的教育焦虑,以应试为特点的校外补课和“特长”培训的“剧场效应”破坏了教育生态,那么儿童的创造力就可能被压抑甚至扼杀。

落实“双减”政策是为儿童创造一种达至民主、平等、提高、充实的精神境界的闲暇教育,鼓励、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生成滋养儿童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教育土壤,努力将创造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思维方式中,将创造精神固化到儿童的品行中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教育需要培养的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是社会的人,是和社会、他人不能须臾分离的人。

儿童不仅要继承人类文化的精华,更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建设社会和变革社会。

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不断扩大和丰富人的生活经验,引导和促进人的社会化。

应试教育不但不能满足人之本性的需要,反而可能成为支配人的外在力量。

落实“双减”政策是对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功能进行系统化重构,使人理解和体验社会存在的价值,使个体的生命花朵因人类普遍的联系而盛开,让教育不只为人的生存服务,更为人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服务,并以培养具有健全、丰富社会属性的人来推动社会进步,个人世界也因人类文明的滋润得以开拓、提升。

⑤每个儿童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教育要面向全体儿童,满足儿童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发展需求。

如果不断“加码”的校外培训和过重的作业负担挤占了儿童自我发展的空间,那么这种单向度的学习和培训会使儿童无暇了解自己、认识社会、亲近自然。

因此,落实“双减”政策就是要减去压迫在儿童身上过重的课业和培训的精神“枷锁”,减去阻碍儿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藩篱”,减去强加给儿童的刻板知识训练及功利化带来的生活焦虑,让教育开启个体心灵世界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优化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儿童成长的每一分钟都符合健康发展的价值追求。

⑥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本质。

教育既要让儿童把生活当作一种连续的过程,让儿童从当下的现实生活逐渐走向未来的可能生活,又要帮助其获得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因此,落实“双减”政策时,既要关注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当下需求,也要为儿童未来身心的健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计之长远,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场所,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
和谐发展的经验。

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构筑的有关人类发展的理想蓝图,也是现代国家和现代教育的宏伟目标。

“双减”政策作为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说,是要给儿童“松绑”,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培养儿童优良的道德品质,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积累劳动实践经验。

落实“双减”政策就是要实现教育要素的良好协同,不断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像孩子的样子,让学校有学校的样子,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还教育以风清气正。

【文本二】
“双减”也需做好教育管理“加法”
①新学期,新气象。

持续推动“双减”落地,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学校内外同步推进,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进一步做好“加法”。

②首先,应继续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广泛覆盖,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校内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双减”稳步推进的重要基础。

通过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优质师资进行高效率调配;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尽可能扩大优质学校的辐射范围;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线上学习资源。

唯其如此,才能为“双减”筑牢基础,发挥政策更大效应。

③做好“加法”,还需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效率、要效果。

比如,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水平,打通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上分层布置作业,等等。

推动实现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的科学化、智慧化与个性化,才能让学生在校园内“吃得饱”“吃得好”。

④持续推进“双减”,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办法,真正实现以评价促成长。

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选拔评价方式,深化招生改革,优化考试“指挥棒”,畅通和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

应以评价之“尺”,引导社会从对分数、排名和升学的关注,转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兴趣特长、意志品质与实际获得的关注。

(1)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侧重于论证“双减”的意义,文本二侧重于论述落实“双减”的方法。

B.文本一在论述中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语言生动有趣;文本二主要运用道理
论证和举例论证,语言准确严谨。

C.“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但是,落实“双减”政策,最主要还是要关注儿童在现实
生活中的当下需求。

D.做好“双减”工作,需要做好“加法”,唯一的途径是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文本二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文本一的第⑤段和文本二的第③段都提到了作业问题,两者作用有什么不同?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7.(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A行者休于树词语推断法:休假 B云归而岩穴暝查阅词典法:①昏暗。

②日落,天
(填序号)
黑(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
版)》)
C则死者与我皆无恨课内迁移法: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醉翁亭记》)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甲文中,太守因何而乐?
(4)结合甲、乙选文,说说欧阳修的父母对欧阳修有哪些影响?
8.(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
悲愤、失望的情绪。

B.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
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
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向秀、伊尹的典故及夸张、象征的手法,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

(2)简要说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四、名著阅读(共5分)
9.(2分)意象是诗歌中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土地”和“太阳”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3分)阳光中学九(5)班开展了“阅读名著,学习爱国情怀”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
每个人选择一部名著,在会上进行发言,你选择了《艾青诗选》这本书,请给大家分享一下你选择了什么阅读方法来读,以及你读完有什么收获。

(150字左右)
五、作文(共50分)
11.(50分)作文。

初中三年,你一定有太多光芒四射的时刻。

校园里,实验室里专注的身影,课堂上激烈的辩论,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才艺大赛上活力的身姿……校园外,对路人的热情相助,给家人的意外惊喜,和朋友的挑战比赛……
请以“我的荣耀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2.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根据上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十校联考九年级(上)月考
语文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解答】答案:
(1)A
(2)①皇②荡
2.【解答】答案: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欲为圣明除弊事(重点字:弊)
肯将衰朽惜残年
醉翁之意不在酒(重点字:翁)
在乎山水之间也
3.【解答】首句“人的强大,靠的就是不断磨砺”是中心句。

下面分两层,先论述“禀赋好者,起点高者,身体健者,条件优越者”,后论述“天资差者,起点低者,身体残者,条件缺者”。

③句“要是……”,②句“但要是……”,这两句构成转折,衔接紧密。

①句承接②句。

⑤句另起一层。

第④句紧承第⑤句。

综上所述,顺序为③②①⑤④。

故选:B。

4.【解答】答案:
(1)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宣讲“君子自强不息”名人故事。

(2)②⑤
(3)①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想要放弃时,你是如何战胜自己的?
②在成长的路上,有哪些你想感谢的人和令你感动的事呢?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5.【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第④段“小时候,老人让我们尽兴地在山地上、土堆里玩儿,那沙土柔软干爽、养人暖心,孩子们长得很壮实。

”可以概括出“长辈让孩子们尽兴地在土堆里玩耍”:从第⑥段“当年我爷爷做农活很讲究,地整得很平,耕地和播种时,还要求我赤着双脚,不能用力踏地,避免‘地喘不动气’”。

可以概括出“爷爷讲究整地耕地,要求我赤脚,不能用力踏地”;从第⑥段“母亲则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房前屋后、田埂地沿,都见缝插针种上了南瓜、扁豆、菠菜、小葱、辣椒等,真的‘房前屋后,种瓜点豆’”可以概括出“母亲房前屋后种瓜点豆”:从第⑦段“只见我母亲把地头上两墩最好的地瓜留了下来,还在周边培了培土,然后在上面垛上地瓜秧和玉米秸。

我百思不得其解,问母亲:‘留这两墩地瓜做什么?’母亲笑着解释说:‘喂地!’”可以概括出“母亲留两墩地瓜喂地”。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家门口的秋菊开得恣意旺盛,屋东侧的菜园一派生机盎然。

清晨,我漫步村南的水泥路,只见太阳从山坳间冉冉升起,晨曦拂过绵延起伏的沟壑岭梁,洒向绵延的茶园和庄稼地。

石墙红瓦的屋舍山村,飘起了淡淡的炊烟”是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曦笼罩下的家乡的美景,“太阳从山坳间冉冉升起,晨曦拂过绵延起伏的沟壑岭梁,洒向绵延的茶园和庄稼地”突出了家乡的美丽、恬静和充满勃勃生机,从而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和自己愉快的心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岁月更替,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那是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也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知母亲的良苦用心是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是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

根据文章的开头“深秋的沂蒙山区,天高云淡,色彩斑斓,空气清透,还有一丝微甜”,这里“我抓起一把家乡干爽的黄土揉搓起来,感觉胸膛有滚烫的火苗跳动,阳光与温暖汹涌而来”,从结构上看,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根据“这是大自然的回馈,也是心灵的邀请”,从内容上看,点明主旨,表达“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答案:
(1)长辈让孩子们尽兴地在土堆里玩耍;爷爷讲究整地耕地,要求我赤脚,不能用力踏地;母亲房前屋后种瓜点豆;母亲留两墩地瓜喂地。

(2)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曦笼罩下的家乡的美景,突出了家乡的美丽、恬静和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和自己愉快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