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中作文教学论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搞好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搞好高中作文教学,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充分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要拟好文章标题;教师要充分做好作文的各项指导工作,认真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作文技能。
只有这样,高中作文教学就能结出硕果。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文知识的最准确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上,认为作文训练花费的时间太多,作文水平提高太慢,无法产生立竿见影之功效,认为得不偿失,导致高中作文教学雷声小,雨点稀,甚至进入无雨期,学生也因为高考的因素,认为作文费时费力,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科目上划算。
这就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好土不种花,功夫做得缺欠。
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必须得重视作文教学。
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积累作文材料,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
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
“题材”了。
文章对素材的需要有如鱼儿离不开水,文章一旦离开了素材,就犹如巧妇面对无米之炊。
高中学生生活面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他们能收集的素材可谓车载斗量,写作信息丰富多彩。
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等的规范和影响。
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创作主渠道中。
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凸显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
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作文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作文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是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动地说明了作文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有着“指点江山”的远大抱负,要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激扬文字”,就必须为他们的写作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
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有意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⑴自己对生活的感悟;⑵对传统美德的理解;
⑶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⑷责任与奉献;⑸环保意识;⑹做人与处世,等等。
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写作激情,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观察留意,进行自我搜集整理,以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写作目的。
二、准确拟定文章标题,为顺利作文铺路
一个好标题有如夜色中的一道光芒,让人眼前一亮,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心灵窗户,透过题目可见文章的灵
魂与主旨。
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心跳加快,能给读者无限的联想。
优美文章题目的拟定,可从以下的角度加以思考。
有时著文胸中有全篇而唯独缺了题眼,有时有耀人眼目的标题而无文章佳构,这都是正常现象。
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能迸发情感,获得圆满的结果。
比如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章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取舍。
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却紧扣主题、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这时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例如,在《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这篇文章里,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分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
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
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
文章标题并非无情物,它是深具杀伤力的多情种子。
所以,情真意切、情趣盈然的文章标题就能更多地感染读者,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
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来命题,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中大部分学生写作时常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
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的习作,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又失调养的少年,没有生气是肯定无凝的。
联想能加强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
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的浓厚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朦胧之美往往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可谓是“余音袅袅”。
这类朦胧的题目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
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
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疑问―主题。
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
作者看到文题后,首先产生一定疑问,迫切地要求阅读文章。
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感悟,方知作者命题的“良苦用心”。
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
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朦胧之法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为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亮度。
三、巧妙转换拟题,充实熟悉素材,完成作文写作
有些作文标题涵盖广、容量大,所指似乎有点不确切,初读有点似是而非之感,但又好似指向明确。
对于这样的命题,学生多会感到无所适从。
从近年的高考命题走向看,这些命题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
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
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实进我们熟悉的素材,方能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例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
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有一位考生自拟
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了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
这样,作品就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究其原因,作者完成了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因而取得了较大成功。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不能走过场,耍花招,而要实实在在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上下功夫,花时间,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增强学生的创作灵感。
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探寻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写作任务,这样就能完成高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高写作水平,从容面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