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凉山州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蓝黑墨水笔(芯)书写。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什么叫“代入感”?为什么读网文特别容易代入?类型化网络小说明明角色高度相似,为什么读者还欲罢不能?其中的奥妙,在于移情与共通感等审美心理的基础、网络媒体诉诸多样感官的表达手段以及大数据精准定位文艺作品目标人群的传播技术。

②代入感是作品引发受众认同的机制,故事人物的某些方面召唤读者将自己替换为主人公,从而感同身受,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代入感这种强烈的吸引力,使之成为长篇网络小说不可或缺的属性。

由于网络小说整体数量众多连载更新时间漫长,读者很可能读到一半就放弃。

因此,作品绑定读者,将单纯的浏览转变为强烈情感认同的能力便十分重要。

只有让读者将阅读上升到与情感满足相关的地步,作品才能始终保持吸引力,并激发点赞、订阅等行为。

③代入感并非网文独有,它可以泛指文艺作品以独特形象激发受众心灵共振的能力。

当我们因黛玉焚稿而落泪,因范进中举而心酸时,都不知不觉受代入感支配。

同样,能营造代入感的也不只有文字,爱看动画片的小朋友自称小猪佩奇,青春少年通过电影《战狼》体验热血激情,也都源于代入感的力量。

最强调代入的莫过于电脑游戏,玩家通过技能、颜值等选择,通过虚拟形象开启一段全新生命旅程。

可见,不同文艺形式在不同的感知领域里,均能产生相似的代入感,但互联网却加强了这种感受。

网络媒体以高仿真的声、像构造虚拟在场,使身体出席之外的另一种“真实”体验更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接纳。

④互联网在代入感营造方面具备其他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但代入感并非网络产物,它的作用机制类似移情。

19世纪德国美学家利普斯指出,艺术欣赏时审美对象获得主体情绪灌注,充当其人格化的自我观照,因而,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共生。

这一过程与代入感何其相似,我们读书都经历过酣畅淋漓、欣然忘我、久久不能自拔的“与对象共生”过程!除移情外,同情心、共通感、共情或共鸣等,也在不同层次强调置身其中、知味会心的代入过程。

⑤一般说来,要通过抽象文字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并在不同层次读者间唤起共鸣,并不十分容易。

但为什么正是那些被视为缺乏技巧的网络写手,能够制造出强烈的代入感呢?这是因为网文作者最熟悉原生态网络生活,与浸淫于在线娱乐的网络读者之间,存在大量共通兴趣点。

两个群体共同构筑着网络文化
生态。

同时,再火的网络小说也并非面向全体网民,而是有针对、有目标地选择推送。

数字技术利用用户画像对阅读和写作进行匹配,以保证二者最大可能的契合。

网络小说虽归类为文学,但追网文却并非面对单一文本的阅读,而是即时互动的集体行动。

所以读网文时代入的不仅仅是角色,还是一种集体心理范式。

代入者以个人独特经历和联想来丰富类型作品,最终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达到参与时代共同记忆构建的效果。

⑥代入感并不是专业术语,它最初只是年轻人对一种审美体验的自发概括。

随着文化群体的代际更迭,青年群体的惯用语经由网络传播,影响面日益广泛,不仅显示出活波新鲜的文化个性,还展现出积极的社会意义。

当代入感脱离文艺欣赏,进入人际交往的社会领域时,善于代入作品也就意味着一个人有较强的情感感受力,甚至较高的换位思考能力。

因此,代入感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积极意义。

⑦网络文学容纳着大量新手作者的日常创作,网络上的文学批评也来自诸多非专业论者的日常点评,他们自然会以最熟悉的通俗语言对规范化术语进行补充和拓展,使文艺理论更接地气、更反映文艺发展的现状。

可以说,“代入感”的运用反映了当前网络文艺的蓬勃生机。

《代入感运用为网络文艺增添蓬勃生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媒体的表达手段和大数据的传播技术运用使得类型化网络小说即使角色高度相似,也仍然深受读者喜爱。

B.网络小说必须要绑定读者,将读者单纯的浏览转变为强烈情感认同,让读者将阅读上升到与情感满足相关的地步,才能保持吸引力,激发起点赞、订阅的行为。

C.代人感存在于不同文艺形式的不同感知领域里,但网络媒体的高仿真声,像构造出虚拟在场,使身体出席之外的另一种“真实”体验更容易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接纳、加强了这种感受。

D.读书的时候经历的酣畅淋漓、欣然忘我、久久不能自拔的“与对象共生”的过程,就是代人感。

除此,同情心,共通感,共情等,也强调代人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什么叫代人感”为核心话题,逐层展开论证,证明了代人感的运用为网络文艺增添了生机的观点。

B.文中讲到我们在阅读文字看电影、玩电脑游戏时都受到代人感的支配,是为了说明代人感并非网络文艺独有。

C.文章第五段通过因果论证,证明了网络写手和网络读者两个群体共同构筑了网络文化生态。

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理论论证因果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阐明了代人感对网络文艺产生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利普斯的观点,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共生的过程与代人感非常相似;另外,读书时产生的共情.共
鸣等审美感受也强调代人过程。

B.代人感有其积极意义,一个人如果有较强的代人感,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有较强的情感感受力和换位思考能力。

C.网络写手即便缺乏写作技巧,但是他们因为对原生态网络生活熟悉,又与网络读者之间存在大量共通兴趣点,所以能够制造出强烈的代人感。

D.网络文学的新手作者和网路上的非专业论者以最熟悉的通俗语言对规范化术语进行补充和拓展,使文艺理论更接地气、更反映文艺发展的现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布报告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超过1/6的青年停止工作,仍处于工作状态的青年工作时间减少了23%。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监测报告:新型冠状病毒和劳动世界(第四版)》,自今年2月以来,全球青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其中青年女性所受影响大于青年男性。

从全球范围来看,第二季度工作时间减少最多的地区分别是美洲地区(13.1%)以及欧洲和中亚地区(12.9%)。

报告呼吁各国采取紧急、大规模、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支持青年,包括在发达国家开展广泛的就业、培训保障项目,以及在中低收入经济体开展吸纳大量就业的项目和实施保障措施。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超过1/6青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工作》材料二:
坚决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既充分体现了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根本主旨,也不断丰富着爱国卫生运动的时代内涵。

爱国是核心,在抗疫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荣誉感。

卫生是根本,构筑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促使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运动是方式,把卫生工作与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使家家户户“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就能筑起阻断疫病传播的“铜墙铁壁”。

可以说,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协新。

节选自人民论坛《凝聚起“爱卫同行”的强大力量》材料三:
博鳌亚洲论坛2日发布《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首个真正的“全球化疫情”,人类历史上首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

报告指出,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和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将加速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
的演变。

全球化这一历史大势不会因疫情而停止,但其结构和内涵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疫情以无比清晰的方式警醒世界,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已经成为命共同体。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

博鳌亚洲论坛始终认为,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节选自博鳌亚洲论坛专题研究报告《加强国际合作,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材料四: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强调,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是有效的,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方面是有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的。

于文明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动员全国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第一时间组建国家中医药专家组,并派专家第一时间到湖北武汉调研疫情,提出中医药诊疗方案,与国家卫健委一起联合发布第三版至第七版国家诊疗方案。

动员部署各地充分发挥中医药专家经验优势,积极参与防控救治工作。

组建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等3家医院的8个病区和江夏方舱医院,形成临床科研一体化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及时总结中医药临床防治经验和发布临床科研成果,发布“三药三方”等有效方药。

节选自《人民日报》《防治新发传染病中医药有独特优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得全球青年失业人数迅速增加,超过1/6的青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止工作。

B.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安全与全球发展态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演变。

C.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化疫情”,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在这场疫情中独善其身,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才能
更好应对。

D.爱国卫生运动旨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以爱国为其核心、以卫生为其根本、以运动作为方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使青年工作时间减少了,其中第二季度工作时间减少最多的地区是美洲地区。

B.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家中医药专家组到武汉调研疫情,提出中医诊疗方案,形成了临床科研一体化防控救治经验和方案。

C.爱国运动的根本主旨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在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经历考验而历久
弥新。

D.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

要想更好地应对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挑战,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

6.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做好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无知和无能
李娟
刚搬来此处那几天,一连下了两场雨。

雨停后整天刮大风,气温降得极低。

我们想,到底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天气可能再也缓不过了。

可是,葵花刚撑开花盘没多久呢。

便都有些沮丧。

没想到半个月后,天气居然又回暖了。

蚊子又多了起来,中午时分也不用穿秋裤了。

我们都很高兴。

今年,不只是南面那块地种荒了,水库这边这块地也种得不太顺利。

春天播种后,等了一个月仍不出芽。

大约是种子有问题。

我叔叔只好又买回一批种子补播了一遍。

所以我家这块地成熟得比邻近几块地都晚了一大截。

所以附近好几块葵花地都开始收割了,我家的还在开花。

我们只能指望眼下这样的好天气能多持续几天。

至少坚持到授完粉之后,可别突然过寒流……
不过,花怕冷吗?若真的遇到寒流,会不会冻得结不了籽?
说起来,,种地应该算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也就稍微辛苦些、单调
些而已。

可大自然无从操控。

所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行为都带有赌博性质。

赌天气,赌雨水,赌各种突如其来的病害。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

哪怕到现在,我们几乎可以改变一切了,仍无法掌控耕种的命运。

我们可以铺地膜为柔弱的小苗保温、保墒;可以打农药除草、除虫;可以施化肥,强行满足作物需求,强行改变土壤成分;还能强行改变河流走向,无论多么遥远角落里的土地,都能通渠灌溉……但是,仍和千百万年前一样,生存于侥幸之中。

一场冰雹就有可能毁灭一切,一个少雨的夏天就能绝收万亩土地上的全部投入。

农人驾驶着沧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

农人埋首于天空和大地之间,专注于作物一丝一毫的成长。

农人的劳动全面敞向世界,又被紧紧桎梏于一花一叶之间。

我最无知。

我曾毫不相关地走过许多广阔的田野。

一路上静静欣赏,沉醉于这些大地上的人造景观,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

对那时的我来说,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存在。

粮食理所应当从土壤中产出,作物理所应当蓬勃健壮,丰收理所应当属于劳动。

我感慨完毕,便永远离它远去。

我在市场买菜,蔬菜已经捆扎得井井有条。

我在饭店吃饭,食物已经盛在盘中。

如同一切已成定局。

我一日三餐,无尽地勒索,维持眼下这副平凡虚弱的肉身的存在。

明明吃一碗饭就够了,我非要吃两碗。

我那些可笑的心事,可笑的悲苦,可笑的尊严——好像我活着只是为了将它们无限放大,并想尽办法令它们理直气壮地存在。

我泡沫般活着,还奢望这样的生命能够再长久一些,再有意义一些。

到了眼下,面对与我息息相关的一块田野,我却无话可说,无能为力。

我只好拼命地赞美,赞美种子的成长,赞美大地的丰收。

我握住一把沙也赞美,接住一滴水也赞美。

我有万千热情,只寻求一个出口。

只要一个就够了。

可荒野紧闭,旁边的乌伦古河日夜不息。

我赞美得嘶声哑气,也安抚不了心虚与恐慌。

我不得安宁。

无论生活在多么偏远僻静的地方,我的心都不得安宁。

我最嘈杂,最贪婪。

我与眼下这世界格格不入。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

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只有我最简陋,最局促。

我酝酿出一份巨大的悲哀,却流不出几行眼泪。

我全面坦露自己的软弱,捶胸顿足,小丑般无理取闹。

可万物充耳不闻。

我无数遍讲诉自己的孤独,又讲诉千万人的千万种孤独。

越讲越尴尬,独自站在地球上,无法收场。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
7.下面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我”家的这块耕种不顺利的葵花地是为了引发后文自然无法操控的思考,表达生命孤独的感慨。

B.“我的无知”是因为不曾理解自然力量的强大,茫目地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而眼前的这一块田地让人对自然心生敬畏。

C.本文由眼下一块桃种不顺的田地写起,语言平淡自然、简单真切而又情感浓郁、蕴含哲理。

D.作者说种地是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种,而后面又说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这表现了作者思想的
矛盾。

8.面对“我”家这块比邻近几块成熟得晚了一大截的葵花地,“我”的情感有哪些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9.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璆,字西美,汴人。

登政和进士第,调陈州教授,入为国子博士,出知房州。

时既榷官茶,复强民输旧额,贫无所出,被系者数百人,璆至,即日尽释之。

宣和三年,廷议将取燕珍闻之,曰:“百辟卿士,一倡共和,国家安危,其几在是。

”上疏切谏,大略谓:“太祖以圣武得天下,将士皆百战之余,以是而取燕云,宜易为力。

然赵普辈无敢赞其决者,盖识天下大势,且重民命故也。

今承太平之业,父老幸不识兵,虽不得燕云地。

何阙于汉。

”疏奏不省。

及燕既平,责监英州清溪镇。

明年,赦还为郎,寻试中书舍人。

建言元祜名臣子孙,久被废铟,宜少宽之。

宦官谭稹出师河北,以无功废,将复进用,珍不肯书行。

会山东盗起,州县不能制,王师至河北无见粮,军士汹汹。

璆条奏十事,忤大臣意,罢。

绍兴四年,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

累迁徽猷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

成都旧城多毁圮,璆至,首命修筑。

俄水大至,民赖以安。

三江有堰,可以下灌眉田百万顷,久废弗修,田菜以荒。

璆率部刺史合力修复,竟受其利,眉人感之,绘像祠于堰所。

间遭岁饥,民徙,发仓振活,无虑百万家,治蜀之政多可纪。

有《清溪集》二十卷。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
B.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索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
安/
C.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
D.以集英殿修撰知吉州江西兵素剽悍/璆始视事/有相挺为乱者/亟捕诛首谋者/抚循其余/大布恩信/境内遂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中书舍人,官名。

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宜诏命。

南朝沿置,至梁,称中书舍人,隋唐、宋初亦设此官。

C.绍兴,此指年号,始置于汉武帝,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是一帝一元。

D.安抚制置使,官名。

南宋高宗始置于浙西,后诸州守臣亦加此衔,属官有参谋参议等。

其官署为安抚制置使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璆任房州知州时,朝廷已经由国家管理和经营茶的买卖,但又强迫百姓按原来的规定的数目缴纳赋税,李璆全部释放了因家贫无法缴税而被关押的百姓。

B.朝廷商议将要夺取燕地,李璆认为应该以民命为重,不能轻易发动战争,他上奏章恳切劝谏,朝廷却不理会。

等到平定燕地之后,李璆被责罚。

C.元祐名臣的子孙,长期被废弃禁铜,李璆建议应该稍微宽恕他们。

宦官谭稹因作战无功被废黜,后来朝廷将再次选拔任用他,李璆不肯书字认可。

D.三江原先有拦河坝,可以向下灌溉眉州大片田地,但长期废弃没有修理,田地因此荒芜。

李璆率领部下的刺史合力修复,最终百姓得到便利,眉州人感激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承太平之业,父老幸不识兵,虽不得燕云地,何阙于汉。

(5分)
(2)间遭岁饥,民徙,发仓振活,无虑百万家,治蜀之政多可纪。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①
陈师道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②。

注释:①苏轼的崇拜者吴远游,准备到惠州看望苏轼,陈师道作此诗以寄意,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

②秃翁:《汉书·霍去病传》:卫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故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唯独仁安不肯去。

又,《灌婴传》:“与长孺共一秃翁。

”秃翁指失势的灌婴,老而且秃。

这里是作者自指,言外之意是说自罢颍州教职。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说吴先生久闻苏轼之名,欣然欲一识其面,次句说吴先生与诗人兴趣爱好不同。

然而二人于苏轼,好贤慕义而不顾自身安危则是相同的,
B.“惭吾子”指愧对苏轼。

“人谁恕此公”,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杀,我意独怜才”句意,写苏轼当时的处境。

“人谁恕”三字,指诗人对时议偏向朋党感到愤慨。

C.“双白鬓”从形象着笔,囊括两人一生遭遇。

这一句上承“人谁恕此公”,以人海之横流衬托“双白鬓”的心心相许,树立起两个孤独,苍老而又不屈的高大形象。

D.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坚持正义与友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

该诗是作者用来慰藉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朴挚中有慷慨,处逆境而无悲凉。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意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泛舟江上,与友人举杯共饮的两句是:,。

(2)《离骚》中面对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钻营逢迎的污浊社会,诗人看不到希望,忧愁烦闷,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概叹的句子是:,。

(3)《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第1I卷语言表达(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自回归以来,的事件证明香港在立法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始终存在着风险和漏洞。

近年,在反中乱港势力的误导与操弄下,违法活动不断,“港独”言论,近乎恐怖主义的行径,不仅严重损害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更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

这一切更加
了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正是长期以来维护国家安全的法例和信条的缺失,这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反动势力祸害香港,动辄就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于暴力,用“私了”和“起底”威胁挺身而出的市民。

作为国家的一部分,(),才不会错过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机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俯拾皆是曼延甚嚣尘上突显
B.比比皆是曼延大放厥词凸显
C.比比皆是蔓延甚器尘上突显
D.俯拾皆是蔓延大放厥词凸显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有香港在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之后,才能更好地融人国家的发展
B.只有解决了香港的国家安全问题,香港才能更好地融人国家的发展
C.香港只要在解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就能更好地融入国家的发展
D.香港只有在解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融人国家的发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害香港,动辄就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暴力。

B.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乱香港,动辄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于暴力。

C.这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乱香港,动辄就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暴力。

D.才导致了反中乱港势力肆无忌惮地勾结外国和反动势力祸害香港,动辄对不同意见人士诉诸暴力。

20.下面是报社记者拟写的《纪念“六五"环境日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格式和用语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分)
全州各族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年6月5日是纪念“六五”环境日49周年。

今年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该主题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