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的政治人生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轼的政治人生观

吴玉汝

引言

纵观苏轼一生既有儒家的进取之心,又有释道的超脱之意。他一生,经历了宋朝五代帝王。初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湖州。元丰二年,遭诬陷“乌台诗案”,这是其一生重要的转折点。思想发生巨大变化,从一心仕途,开始转向超脱,这既是困顿之时的自我心理调节,也是苏轼本身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从“乌台诗案”后,苏轼几乎丧失了人身的自由。不仅精神上相当苦闷,而且屡受朝中奸臣迫害,生活也极其困苦,幸而东坡生性乐观,而且交友广泛,这才得以在困境中生存。可以说,苏轼一生宦海沉浮,足迹遍布十州,为文思接千载,文风乐观旷达,这些都使得其词风境界阔大练达,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先辈及同辈的特征一一乐观诙谐。而这些特征中最吸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的“谐趣”。

摘要:本论文着眼于苏轼政治人生观研究,向上则追溯苏轼政治人生观内容创作的源头:包括儒释道思想影响、社会历史文化方面影响、苏轼个人性格与经历影响。中间部分将对苏轼谐趣词文本进行研究,全面梳理苏轼词作中包含谐趣的作品篇目,对苏词中含有的人生观特点归类总结;对苏轼的政治人生观进行分类研究。从形式上,将形式上的创作进行技巧分析和梳理总结。向下探讨其研究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政治人生观;影响

一、苏轼的政治思想源头

1.儒释道思想影响

(1)佛禅思想影响

苏轼的几经宦海沉浮,也就促使了其思想逐渐由儒家的入世思想走向佛禅老庄的出世思想。苏轼被贬岭南之地时,作《南华长老题名记》曾说:“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二……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儒与释皆然。”与再比如,苏轼曾给自己起过这样的别号,铁冠道人、海上道人、戒和尚、玉局老、眉阳居士、东坡居士。别人赠号仇池翁、泉南老人、东坡道人、苏仙、坡仙等等。这些名字本身就体现着苏轼的思想倾向,展示着其儒释道三者交融的情环。当然,苏轼的释道思想,既是现实迫使苏轼作出的选择,也是苏轼自身主动作出的追求。同时,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抉择,决定了苏词中的谐趣思想有源自释道的渊源。当然这其中,也有源自儒家的思想,如孔子的豁达乐观等等①。

(2)老庄思想影响

从苏轼政治思想的来源看,道家思想中,苏轼受庄子影响颇深。比如,道家的“忘世”,帮助苏轼思想上离开苦难,以到达庄子提到的游物骋怀境界。道家的“委运化之”态度,又使得苏轼在内心中获得了对逆境的转换,心灵的自由给了他重新审视人生,追求任自然的勇气。这些都从根本上体现在苏轼的人生观内容创作中,通过道家的狂放不羁,放浪形骸的风貌,表现在人生观内容中。

2.从社会历史人文上探究

苏轼的政治人生观,必然是吸收了前代文人文学的精华,并为己所用。在文学创作方面,自然也离不开前代诙谐文化的浸润,而且也受到了前代文人政治人生观的影响。

(1)左思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文人,他出身于寒门,在门阀制度森严的两晋王朝,屡屡不得志,在自己的作品中多阐述自己的怀才不遇和讽刺权贵,对后世的文人影响① [1] 赵英超. 论苏轼词蕴藉性的构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颇深,如陶渊明、王勃等人皆有继承。同时,左思还有一个方面常被后人忽视,那就是除了深沉庄重的赋之外,他的谐趣诗和讽喻赋,都深深影响了后代的创作,苏轼的政治人生观也是直接的继承者之一。

(2)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名士,他具有多样的才华,丰富的感情,幽默的语言,豁达的心境。后代的各个风格的文人鲜少有不受其潜移默化影响的。但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却离不开宋代文人,尤其是苏轼、朱熹等人的极力弘扬。同时,苏轼最喜用的典故“孟嘉落帽”也来自陶渊明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可见二人渊源之深。

3.从性格与经历上探究

苏轼的幽默历来是被学者们认可的,其实他性格中还有一个侧面对人生观内容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即旷达和乐观。纵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他的人生需要幽默和谐趣,更离不开旷达和乐观,因为这是“智者对苦难的超越”。苏轼曾说“吾生本无待,俯仰过此生。”在他看来,人生的一切皆可化解,他天性中的“旷达乐观”,使得他能够积极地去面对苦难和生活,得到超脱,这得益于他“天性中的旷达和乐观”。苏轼的旷达使得他宠辱不惊,即使遭遇不幸,乐观的性格始终不移。他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曾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蹲前。”他在逆境中的旷达而不消沉,乐观而又超脱让人心生佩服。苏轼的这种性格使得他心中无碍,胸怀坦荡,虽多遭不运,但乐观情怀不变①。

苏轼的乐观旷达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逆境中,也体现在苏轼生活的顺境中。苏轼在黄任密州任知州时,就曾寄给弟弟子由一篇《超然台记》,其中曾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这就是所谓“无所往而不乐。”所以,后人评价苏轼,“苏轼在对应主客,物我,得失,顺逆等关系,惯于适应机遇,竭尽努力,以我役物,而不为物役,且能傲视磨难,淡漠得失。在逆境中,豁达开朗,随遇而安,泰然自处,无往不乐的旷达,彰显其文化性格。”

① [2] 赵英超. 苏轼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及丰富开创空间[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3(01)

与苏轼在自己的人生中,往往会追求一种超脱,如他在《与鲜于子骏三首》之二中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可以说,这种快乐和达观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论语·卫灵公》中曾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苏轼就是这样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任何外物的变化,地位的高低,都不能改变他的本性①。

正因为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笑对生活,用幽默的态度处理人生所面临的一切苦难,以文学艺术形式使平凡生活艺术化,所以他在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具有常人所不及的涉笔成趣的本领,故陈岩肖说他“以文笔游戏三昧”。这也就是说,如果苏轼没有这种超然和旷达,没有这种乐观和幽默,不能超越生死和世俗,那么也就失去了消解苦难的勇气,也没有能力去展开他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了。

二、苏轼人生观内容的艺术特点分析

1.黄州时期之前

从艺术形式上看,黄州时期之前,五首样式上的人生观内容,有三首是集句,以及一首不成熟的集括词和复字体,属于对样式人生观内容的探索时期。三首集句《南乡子·怅望送春杯》、《南乡子·寒玉细凝肤》和《南乡子·何处倚阑干》,都用了南乡子的词牌,虽然都是集唐人的现成诗句,却仍能完整贯通,首尾相连而浑然一体,并度出新意。尤其是第一首,苏轼在句子之间杂以连缀之词,如“争如”、“欢娱”,使得全词更加合乎声律,既便于倚声而唱,又便于传情达意,显示出苏轼高超的创作水准。这三首集句词,不仅是苏轼创作词的最早尝试,也是苏轼心目中对词创作的最初定义。苏轼用自己丰富的学养,为自己的词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自己词创作的风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即“谐趣之风”,这是他词创作最主要的文风之一。

2.黄州时期

黄州时期,苏轼还创作了一首福堂体和一首藏头词。苏轼借福唐体来创作了这首《阜罗特髻》(采菱拾翠),这自然也是苏轼效仿古人,超拔创新之作。还有一首藏头词《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① [3] 赵英超. “视域融合”视野下“以诗为词”的论辩[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