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梯形钢屋架班级:土木工程设计期限:2014年11月21日~2015年1月12日指导教师:一、课程设计的意义与目的钢结构课程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重要作用。

课程设计应达到如下目的:了解钢屋盖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毕业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巩固钢结构课程中所学内容(例如材料性能及材料的选择,连接设计及计算,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等),并应用于课程设计中:掌握钢屋架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和制图规定: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学习运用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

二、设计资料机械厂欲建一金工车间,其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所示,厂房的跨度分别取l8m、21m、24m,长度为54m,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20/5吨中级工作制吊车。

采用1.5×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

梯形屋架,屋架端高分别为1.8m、1.9m、2.0m,屋面坡度为i=1/10,屋架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mm,混凝土标号为C25;计算温度最低-20℃.L分别为18m、21m、24m。

柱网布置图1. 屋面做法:W1:二毡三油上铺小石子防水层(0.35 kN/m2)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 kN/m2)80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0.5 kN/m2)1.5m×6m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1.4 kN/m2)钢屋架及支撑自重:0.12+0.011L (kN/m2)基本雪压0.25kN/m2,屋面活荷载0.30kN/m2,不考虑风荷载,积灰荷载和地震荷载。

W2:二毡三油上铺小石子防水层(0.35 kN/m2)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0.4 kN/m2)80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0.5 kN/m2)1.5m×6m钢肋GRC大型屋面板(0.55kN/m2)钢屋架及支撑自重:0.12+0.011L (kN/m2)基本雪压0.40kN/m2,屋面活荷载0.70kN/m2,不考虑风荷载,积灰荷载和地震荷载。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描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并应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6.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物质的性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7.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

2.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热爱,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3.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4.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节,我们将分别讲解:•第3.1节: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3.2节: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

•第3.3节: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3.4节: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第3.5节: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现象,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理教程》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普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齐全,让学生动手实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建工)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房建教研室黑龙江工程学院2015年8 月17日课程设计任务书(02)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土木(建工)12- 学号院系名称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从事专业土木工程题目名称X市XX厂生产车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本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和步骤;熟悉施工定额的使用;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施工组织问题的能力。

为其参加现场施工及其管理打下基础为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相关方面的设计或施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工作量要求等)(一)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本工程为一栋“L”形建筑(总平面图见附录3),共4层,建筑面积为3510.23m2,总长度为54。

24m,总宽度21.24m,檐口高度16。

9m,室内±0。

000与室外地坪高差为0。

3m。

2)结构概况本工程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承重,柱下为独立阶梯形混凝土基础,现浇楼板。

3)屋面概况隔气层采用SBS卷材、保温层采用沥青珍珠岩块、防水层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4)装饰概况外墙为浅黄色涂料;室内天棚、墙面为中级抹灰,其表面刷涂料;楼地面和楼梯面为水泥砂浆面层;一层地面为50厚碎砖垫层,其表面为1:2水泥砂浆面层;门窗和玻璃安装均为常规做法。

2。

施工条件1)工期要求附表1 主要实物工程量一览表续附表1附图1 标准层结构图附图 2剖面图附图3 总平面图15m20m18m20m 拟建工程。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同步发电机激磁控制系统如图所示。

被控对象为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它被原动机驱动以恒速旋转。

系统的输出量(即被控制量)为发电机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c u 。

激磁电压f u 控制c u 的大小。

经电压互感器和整流滤波电路的变换后,得到与c u 成比例的反馈电压b u 。

已知:(1) 可控硅整流装置放大系数40tr K =,整流装置内阻 3.24r R =Ω。

(2) 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放大系数30f K =,正常运行时激磁回路的时间常数3f T =。

(3) 电压检测装置的电压反馈系数10b K =,测量装置的时间常数2b T =。

要求:(1) 根据原理图,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

(2) 绘出系统的结构图。

(3) 分析系统时域和频域性能。

(4) 用频率法校正并确定参数,使系统校正后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30, 6.7,40o v c c K ω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由触发整流装置、直流电动机、测速反馈装置和放大器组成。

给定电位器给出一个控制电压sn U ,与反馈电压fn U 相比较后得到偏差电压U ∆,经过放大器产生触发装置的控制电压c U ,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改变控制电压就改变触发器控制角α及整流电压dc U ,相应地就改变电动机的转速,达到调速的目的。

已知:(1) 电动机额定数据为2.2kW ,220V ,12.5A ,1500r/min ,电枢电阻 1.36d R =Ω。

(2) 触发整流装置放大系数40tr K =,整流装置内阻 3.24r R =Ω。

(3) 平波电抗器电阻0.4s R =Ω。

(4) 测速发电机的额定数据为22W ,110V ,0.2A ,2000r/min 。

要求:(1) 根据原理图,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

(2) 绘出系统的结构图。

(3) 分析系统时域性能和频域性能。

(4) 用根轨迹法校正并确定参数,使系统校正后满足下列性能指标:超调量小于8%,调节时间小于0.1秒。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可打印修改)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可打印修改)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规划系2015年6月15日一、教学目的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是继《城乡总体规划》学习后规划设计教学实践乡总体规划。

的重要环节。

要求在规划设计中运用规划理论知识进行城在设计中要求掌握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及规划方法。

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总体规划设计,进一步提高对实际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加深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工作的理解。

掌握城镇规划和建设中各种各类专业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

同时提高手绘图纸制作以及编制规划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现场踏勘,收集现状资料及地方对规划的意见,熟悉总体规划的资料收集阶段工作内容和方法(可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以及网络、图书馆资料查阅)。

2、了解城乡总体规划基本内容和特点,在现状资料分析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构思,并逐步完善成熟。

3、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要求具有一定图画、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能独立进行方案构思、综合评述和介绍。

4、必须独立完成规划方案的构思和结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三、镇区现状及规划要求1、区位分析一下自己家乡所在城市(乡镇)的区位(非阿拉尔)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详细分析自己家乡所在城市(乡镇)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3.土地资源详细分析自己家乡所在城市(乡镇)的土地资源4.规划要求根据《城市规划标准》相关技术规定,总体规划分为两个部分,市域规划和市区规划,规划年限:近期5年,远期15-20年。

四、规划目标1. 通过对各项现状基础资料的调查分析,明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确定自己家乡所在城(镇)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主要功能和性质,进一步完善城区的土地使用和各项设施的结构和功能,对城(镇)区内功能用地和各专项工程系统做出相应的规划布局。

2. 成果基本组成模块1)现状调查报告2)现状综合分析图3)空间管制图4)城区总体规划布局5)专项规划设计五、规划内容1. 基本组成包括总体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总体规划设计图纸。

2015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
完成首层具有商业网点的7层楼三个单元的住宅楼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原始资料:
1)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卫生间详图。

2) 建筑物所在地地面标高为±0.00m,每个单元各设置一个屋顶水箱,水箱的有效贮水量为6m3。

水箱距屋面700mm。

3) 该建筑底层高4.m,2-6层每层高3m。

水表设于楼梯间;生活、消防用水由市政管网引入,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照230L/d•人计,市政给水管网最低供水压力为0.16MPa。

地下雨水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网,住宅楼污废水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图达到扩大初步设计要求,方案合理,系统清楚,图面清晰。

设备选择合理、材
料先进;
2)计算书、说明书内容全面、详实、准确;
3)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做到优化设计。

具体要求:
一、计算
1.给水
1) 给水流量计算
计算最大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和秒流量。

2) 确定供水方式,并叙述其选择原因
3) 管径计算,正确应用公式及图表
确定系统图中所有给水管道的管径和引入管的管径以及水表直径。

4) 确定管系标高
2.排水
1) 排水量计算
2) 屋面雨水排水量
降雨强度q5=529 L/S.ha (其中p=5)
3) 污废分流
4) 管径计算
二、绘制图纸
1) 卫生间大样图和预留洞位置图
2) 底层平面图(包括污水、废水和雨水检查井以及化粪池布置)
3) 二层、三~七层和屋顶平面图。

4) 给水系统图、污、废水排水系统图、雨水系统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计划书20 15 ——20 16 学年第二学期环节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学生专业班级:2015级建筑工程技术高起专指导教师:司林军院、系:土木与交通学院教研室:工程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注:此套表填写一式三份,于课程设计前一周分别交至教学督导团、教务科、教研室课程设计计划书附页1.设计资料1.1某印刷厂仓库为多层砖混结构,内框架承重体系。

外墙厚240mm,主梁下附墙垛尺寸为370×49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及见表1。

1.2 荷载:1.2.1 楼面使用荷载及楼梯使用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

1.2.2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容重为20kN/m3);楼梯踏步面层采用30mm厚水磨石,底面为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层。

1.2.3 钢筋混凝土楼盖自重γ=25kN/m31.2.4 平顶及梁粉刷:15mm厚M5混合砂浆粉刷γ=17kN/m3,包括白石膏、喷白二度。

1.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为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1.4。

1.4材料选用:混凝土:C30钢筋:梁的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它部位采用HPB300级钢筋。

2.设计内容:2.1设计原则2.1.1 结构布置必须全面、正确地体现经济合理;2.1.2结构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2.2 结构布置的选择2.2.1本工程是印刷厂仓库,用于堆放纸张、书籍等,使用荷载较大,宜采用主、次梁肋形楼盖结构体系,可根据柱网尺寸和板、次梁、主梁的经济跨度确定结构布置方案。

2.2.2确定梁、板截面尺寸及其伸入墙内的长度。

2.3板的计算2.3.1荷载设计值的计算(包括恒载与活荷载);2.3.2弯矩设计值的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2.3.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4 次梁的计算2.4.1 荷载设计值的计算(包括恒载与活荷载);2.4.2 内力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a.弯矩设计值的计算;b.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建筑基本概念,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及建筑材料。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建筑绘图技巧,完成简单的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绘制。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模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沟通、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建筑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创造。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建筑知识。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建筑基础知识:- 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建筑风格:古代、近代、现代及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材料: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2. 建筑设计技巧:-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方法-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功能分区、空间组织、外观设计-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3. 建筑实践与评价:- 建筑现场观察与记录- 建筑案例分析:优秀建筑作品鉴赏与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建筑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建筑风格及材料学习第三课时:建筑绘图技巧训练第四课时: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上)第五课时: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下)第六课时:建筑实践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建筑艺术”章节相关,涉及教材中第3章“建筑的风格与特点”、第4章“建筑的材料与构造”及第5章“建筑绘图与模型制作”的相关内容。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600MW亚临界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

600MW亚临界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2015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字):杨冬教研室主任(签字):2015 年11月 2 日附录:设计原始资料1、汽轮机型式和参数(1)机组型式: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2)额定功率: P e =600MW ;(3)主蒸汽初参数(主汽阀前): P0 = MPa , t= ℃;(4)再热蒸汽参数(进汽阀前):热段:prh =3.23MPa,trh= ℃冷段:p,rh = MPa,t.rh= ℃;(5)汽轮机排汽压力 P c = / kPa ,排汽比焓: h c = kJ / kg 。

2、回热加热系统参数(1)机组各级回热抽汽参数见表1-1;(2)最终给水温度:tw= ℃;(3)给水泵的出口压力:pu= MPa,给水泵的效率: %;(4)除氧器至给水泵高差: m;(5)小汽机排汽压力:pc= kPa;小汽机排汽焓: kJ/kg3、锅炉型式及参数(1)锅炉型式:HG2027-17.3/ 541/ 541-YM1;(2)额定蒸发量: t/h;(3)额定过热蒸汽压力:pb= MPa;额定再热蒸汽压力: MPa;(4)额定过热蒸汽温度:℃;额定再热蒸汽温度:℃;(5)汽包压力P du:MPa(6)锅炉热效率: %;4、热力系统其他数据(1)汽轮机进汽节流损失 %,中压缸进汽节流损失 %;(2)轴封加热器压力pt: kPa,疏水比焓: kJ/kg;(3)机组各门杆漏汽,轴封漏汽等小汽流量及参数见表2;(4)汽轮机机械效率: %;发电机效率: %;(5)补充水温度:℃;(6)厂用电率;表1 机组各回热抽汽参数表2 机组各门杆漏汽,轴封漏汽等小汽流量及参数图1 N600-16.7/537/537型凝汽式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5、电厂基础数据(该部分资料仅供参考,每人根据自己设定的城市,确定具体参数,若出现雷同,成绩扣10分)5.1燃料资料:厂址附近有一储量丰富的煤矿,能够满足电厂到最终容量时使用50年,由国家铁路干线运输。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其正确对待信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上课程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XXX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对应教材第X章);- 理解XXX与XXX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应教材第X章);- 了解我国在XXX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应教材第X章)。

2. 技能训练:- 学习并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X节);-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应教材第X节)。

3. 实践活动:- 设计XXX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实验);-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应根据包装设计的程序进行总体综合设计。

如分析内装物的特性进行功能性设计;分析流通环境特性进行缓冲和防震结构设计、强度设计与校核;选材设计;包装技术的确定;容器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等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市场调研报告或资料,与设计说明书装订在一起。

2.内包装容器结构设计,要求画出平面展开图和立体效果图。

3.外包装容器结构设计,要求画出平面展开图和立体效果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应详细论述设计过程、尺寸计算、强度计算等。

时间安排:13—14周(2012.12.3-2012.12.14)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

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其发展历程,理解其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名称)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2.第二部分:(学科名称)的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3.第三部分:(学科名称)的实际应用,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学科名称)的相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学科名称)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 年7 月7 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任务与要求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张,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张。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张。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内容为2周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

(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1. 张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沈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摘要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

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

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

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ABSTRACT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目录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 (1)1.1零件分析 (1)1.2铸造工艺性分析 (1)第二章铸造合金和造型材料的选择 (2)2.1铸造合金的选用 (2)2.2造型和造芯材料 (2)第三章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 (3)第四章铸造工艺参数设计 (5)4.1加工余量的选择 (5)4.2 铸件孔是否铸出的确定 (5)4.3起模斜度的确定 (6)4.4铸造圆角的确定 (6)4.5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第五章造型方法设计 (8)第六章浇注系统和冒口设计 (10)6.1浇注系统的选择 (10)6.2 冒口的选择 (11)第七章装配图设计 (13)7.1铸型装配图 (13)7.2芯盒装配图 (13)第八章总结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零件工艺性分析1.1 零件分析轴承端盖起轴向固定作用,同时防尘密封,避免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思考题请每三日上交一次。

一、熟悉系统硬件:(被控对象与DCS)1.训练目的:熟练掌握DCS组态2.对象:PCT-Ⅲ型过程控制对象3.水箱液位系统简介:被控系统原理图:PCT-III型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原理图上图为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该装置由三容水箱主体、电动调节阀、变频泵、工频泵、储水水箱组成。

该装置包含的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的液位构成被控对象,对每个水箱可以通过电动调节阀和改变变频泵的转速来控制其流量特性,其进入每个水箱前的阀阻和每个水箱下边的挡板阀也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改变水箱液位,故可以构成不同阶次的被控对象。

通过组态可以得知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的液位和左右两边的流量,通过综合调节来时这个液位系统达到理想的预定值。

4.认识DCSDCS,全称: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定义:DCS是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为集散控制系统。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5. JX-300XP系统的认识JX-300XP系统结构图JX-300XP控制系统由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控制站、过程控制网络等组成。

5.1 控制站硬件5.1.1 XP243主控卡主控卡(又称主控制卡)是控制站软硬件的核心,协调控制站内软硬件关系和各项控制任务。

他是一个智能化的独立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控制运算等各项功能。

通过过程控制的网络与过程控制级(操作站、工程师站)相连,接受上层的管理信息,并向上传递工艺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向下通过SBUS和数据转发卡的程控交换与智能I/O卡件实时通信,实现与I/O卡件的信息交换(现场信号的输入采样和输出控制)。

XP243采用双微处理器结构,协同处理控制站的任务,功能更强,速度更快。

主控制卡结构示意图主控卡网络安装调试示意图5.1.2 XP233数据转发卡XP233是I/O机笼的核心单元,是主控卡联接I/O卡件的中间环节,它一方面驱动SBUS 总线,另一方面管理本机笼的I/O卡件。

通过数据转发卡,一块中控卡(XP243)可扩展1到8个I/O机笼,即可以扩展1到128块不同功能的I/O卡件,下图为SBUS的结构图。

SBUS网络结构数据转发卡结构如下图所示:XP233数据转发卡结构简图5.1.3 XP313电流信号输入卡(1) XP313电流信号输入卡可测量6路电流信号(Ⅱ型或Ⅲ型),并可为6路变送器提供+24V隔离配电电源,它是一块带CPU的智能型卡件,对模拟量电流输入信号进行调理、测量的同时,还具备卡件自检及主控制卡通讯的功能。

XP313卡的6路信号调理分为二组,其中1,2,3通道为第一组,4,5,6通道为第二组,同一组内的信号调理采用同一个隔离电源供电,两组间的电源及信号互相隔离,并且都与控制站的电源隔离。

(2) XP313接口特性示意图如下所示:(3) 技术特性(4) XP313结构简图如下所示:XP313结构简图5.1.4XP322电流信号输出卡XP322模拟信号输出卡为4路点点隔离型电流(Ⅱ型或Ⅲ型)信号输出卡。

作为带CPU 的高精度智能化卡件,具有实时检测输出信号的功能,它允许主控卡检测输出电流。

(1)XP322接口电路示意图(2)XP322结构简图卡件结构简图5.1.5XP211机笼母板XP211是JX-300XP系统的机笼母板,提供20个卡件插槽:2个主控卡插槽、2个转发卡插槽和16个I/O卡插槽,以及8个系统扩展端子、4个DB9针型插座盒1个电源接线端子,DB9针型插座用于SBUS互连,即机笼之间的互连;电源端子给机笼中所有的卡件提供5V和24V直流电源;I/O端子接口配合可插拔端子吧I/O信号引至相应的卡件上。

(1)机笼结构图机笼结构图机笼后视图5.1.6I/O卡件5.2操作站硬件5.2.1操作站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操作站的硬件基本组成包括:工控PC机(IPC)、彩色显示器、鼠标、键盘、SCnetⅡ网卡、操作台、专用操作员键盘、打印机等,工程师站硬件配置与操作站硬件配置基本一致,无特殊要求,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系统软件的配置不同,工程师站除了安装有操作、见识等基本功能的软件外,还装有相应的系统组态、系统维护等应用工具软件。

5.2.2操作站立式操作台实图5.3机柜二、熟悉组态(组态软件)系统组态是指用户在工程师站上为控制系统设定各项软硬件参数的过程。

由于DCS的通用性和复杂性,系统的许多功能及匹配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场合由用户设定。

例如:系统由多少个控制站和操作站构成;系统采用什么样的信号,采用何种控制方案、怎样控制、操作时需要显示什么数据、如何操作等等。

另外,为适应各种特定的需要,集散系统备有的丰富的I/O卡件、各种控制模块及多种操作平台,用户一般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硬件设备,有关系统的硬件设备的配置情况也需要用户提供给系统。

当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通讯时,用户还需要将所采用的协议、使用的端口高速控制系统。

一.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操作步骤1.在Windows系统桌面上点击图标,见弹出登录对话框,如图1图1 登录界面用户密码:SUPER_PASSWORD_0012.新建组态—-确定保存路径—进入界面,如图2图23.在组态界面的工具栏中点击命令按钮,弹出主机设置界面,如图3图3 主机设置4.选择“主控制卡”页面,点击“增加”命令,按要求设置参数;.选择“操作站”页面,点击“增加”命令,按要求设置参数,完成后选择“退出”命令,将返回到系统组态界面。

.二.操作小组设置步骤1.在系统组态界面的工具栏中点击命令按钮,弹出操作小组设置界面,如图4图42.点击“增加”命令设置参数;设置完成后“退出”返回系统组态界面三.控制站I/O组态操作步骤1.在系统组态界面的工具栏中点击命令按钮,弹出I/O组态界面如图5图52.选择“数据转发卡”界面,点击“增加”命令,设计数据转发卡参数3.分别选择“I/O卡件”“I/O”界面,点击“增加”命令,按照要求设置参数4.按工艺及测点清单要求将所有控制站I/O点位号组态完成后,在I/O组态界面点击“退出”返回到系统组态界面。

5.在系统组态几面中点击“保存”命令。

四.实时监控操作1.在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上打开,弹出实时监控软件的启动组态文件对话框,如图6图62.点击“浏览“命令,弹出组态文件查询对话框,找到所要打开的文件(扩展名为IDX,保存在组态文件夹的RUN子文件下)3.点击“登录“按钮,弹出登录对话框,如图7图74.选择登录人员的用户名,输入密码,点击“确定“返回图6的对话框5.在操作小组名称列表中选择操作小组,点击“确定“按钮,如图8图86.计入实时监控画面如图9图9 7.单回路控制系统示例图,如图10图10实验目的1、熟悉工艺流程。

2、熟悉使用浙大中控DCS设计控制系统的过程。

3、熟悉DCS设计、运行的基本原理。

4、熟悉控制系统的参数调整过程。

5、利用实验室现有装置设计一个水箱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三、课程设计内容1.熟悉工艺流程和流程图绘制。

1.1熟悉内容(1)熟悉系统的工艺流程,了解装置上的检测点和执行机构并进行记录。

(2)了解在此装置上可以进行那些实验。

(3)了解装置上各个手动阀和泵的作用。

(4)了解变频泵的作用和工作原理(5)掌握如何开启、关闭系统。

(6)在前几步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操作:(7)使用工频支路给上水箱上水。

(8)使用变频支路给上水箱上水。

(9)使用工频支路给下水箱上水。

(10)使用变频支路给下水箱上水。

(11)绘制整个工艺过程的工艺流程图1.2 思考题:(1)如何控制下水箱的水位(给出设计方案)。

2.熟悉浙大中控DCS的设计环境及控制站组态、整合2.1思考题:(1)什么是DCS?(2)控制站和操作站在整个系统中有何作用。

(3)“组态”的含义是什么?(4)主控卡的各种参数依据什么设定?(5)控制站组态的顺序?(6)I/O点的组态与DCS的硬件系统有何关系。

(7)流程图组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8)运行时流程图的动态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9)各种组态的作用。

(10)各种组态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1)为何要进行系统整合?注意:在进行以上各项组态时,要理解各项组态的含义及作用,组态时要具有目的性。

2.2 系统设计过程说明熟悉浙大中控DCS的系统组态和运行的环境,掌握如下内容:(1)如何进入组态环境。

(2)载入组态、选择组态、新建组态的含义。

(3)新建一个工程,名称为综合实验(各组相同),将工程保存在D:\综合实验文件夹下(注意:具体操作请参阅系统联机帮助,以下同。

)2.3 主控制卡组态在主控制卡组态过程中,要理解如下内容:主控制卡的IP地址是如何设定的。

主控制卡类型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主控制卡型号如何确定。

UDP协议的含义。

冗余的概念。

阀位设定值跟踪的含义。

主控制卡组态方法:点击菜单命令[总体信息/主机设置]或是在工具栏中点击[主机]图标将弹出主机设置界面。

主机设置界面分主控制卡设置界面和操作站设置界面。

主控制卡设置界面用于完成控制站(主控卡)设置;操作站设置界面用于完成操作站(工程师站与操作员站)设置。

点击主机设置界面下方的主控制卡标签可进入相应的设置界面。

表1 主控制卡组态参数表以上参数仅供参考,在实验中要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参数(以下同)。

主控制卡组态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系统编译和运行的工作了(如果不能编译,请添加操作小组-详见操作小组组态)。

系统编译:系统组态完成后,可以对系统进行编译,编译分为总体编译、控制站编译、快速编译三种类型,在实验中可以体会三种编译方法的区别。

系统编译完成后,既可以运行。

系统运行:当系统未完成下载和传送的操作时,系统只能处于仿真运行状态,此时运行系统需要在运行初始界面中选中[仿真运行]。

在仿真运行状态下,系统数据均是模拟生成的,用户无法控制。

在此画面中,还需要选择需要运行的系统。

图11 系统运行初始画面2.4 控制站组态在主控制卡组态完成之后,控制站组态的顺序为数据转发卡组态、I/O 卡件组态、I/O 点组态以及控制方案组态四个部分。

组态顺序依次为:数据转发卡组态——I/O 卡件组态——I/O 点组态——控制方案组态。

(1)数据转发卡组态:本系统共有三块数据转发卡,型号均为XP233。

(2)I/O 卡件组态,I/O 卡件说明:I/O 卡件是和现场直接相连的设备,现场信号通过电缆到达I/O 卡件,I/O 卡件处理后将数据送给数据转发卡,数据转发卡再送到主控制站进行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