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课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优质课
件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新教材《答司马谏议书》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言志”,内容包括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全篇,通过学习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家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文学成就。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答司马谏议书》的背景,了解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

2.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能够正确翻译和解读文章内容。

3. 领悟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古文翻译和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互相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
1. 《答司马谏议书》
2. 作者:王安石
3. 主题思想:变革思想、政治主张
4.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等
5. 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政治主张。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阐述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政治主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王安石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古文翻译和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5. 作业设计:分析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和政治主张。

一、古文翻译和理解
1. 词汇:识别古文中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正确理解其含义。

2. 句式:分析古文中特殊的句式结构,如省略句、倒装句等,还原其正常语序。

3. 修辞:识别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修辞效果。

二、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1. 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王安石将古代圣贤的政治主张与当时的政治现实进行对照,突显出变革的必要性。

例如,文章中提到:“古之圣人,以天下为己任,而安石则以一身任天下。

”这句话通过对比古圣人与自己的责任担当,强调了王安石改革的政治抱负。

2. 排比:王安石在文章中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如:“故曰:‘不慕古,不留今,不限俗。

’”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方式,列举了三种不良风气,强调了变革的紧迫性。

三、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1. 改革思想:王安石在文章中提出了“法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迹”的改革原则,强调改革要遵循古代圣贤的宗旨,但不必拘泥于古人的具体做法。

2. 政治主张:王安石主张“以天下为己任”,强调政治家应具备责任担当。

同时,他提倡“不慕古,不留今,不限俗”,主张变革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

1. 对比:通过对比手法,突显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3. 比喻: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阐述观点,如文章中将政治改革比作“医病”,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四、作业设计
1. 分析王安石在文章中提出的改革原则及其意义。

2. 阐述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如“以天下为己任”、“不慕古,不留今,不限俗”等。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安石如何运用论证方法,如对比、排比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保持清晰、准确。

2. 在强调重点、难点时,可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3. 在讲述故事、阐述观点时,运用语调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环节(5分钟):简短引入,激发兴趣。

2. 课文解析(20分钟):详细讲解,重点分析。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及时巩固,学以致用。

4. 小组讨论(10分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

2. 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3.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情景导入
1. 通过讲述王安石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兴趣。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是否涵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等要点?
2. 教学方法方面: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3. 课堂氛围方面:是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4. 学生反馈方面: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疑问和困难?
5. 时间分配方面:各环节时间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互动和练习?
6. 教学效果方面: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